CN116570733B -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0733B
CN116570733B CN202310859590.2A CN202310859590A CN116570733B CN 116570733 B CN116570733 B CN 116570733B CN 202310859590 A CN202310859590 A CN 202310859590A CN 116570733 B CN116570733 B CN 116570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elle
drug
buffer solution
solution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95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70733A (zh
Inventor
付平
李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8595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0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0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70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0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载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采用多酚类化合物、多胺基化合物、氧化剂和金属离子对药物胶束进行改性,使得在药物胶束外形成的多酚复合物层既可以作为药物胶束的“保护层”也可以作为“活性层”赋予胶束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另外,金属离子与多酚复合物层相螯合,既增强了胶束“保护层”的稳定性,又增加了相应的生物学功能。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药物胶束仅通过与多酚化合物、多胺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作用,即可制备穿戴“盔甲”的多功能药物胶束,并可进一步用于如肿瘤、急/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的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载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胶束是指由两亲性聚合物在溶液中自动组装形成的粒径在10~100 nm的载药体系。它能提高药物的溶解性、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降低药物毒性、延缓药物释放等诸多有点,使得其在肿瘤成像方面、抗肿瘤药物递送方面、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急/慢性肾脏病方面等被广泛应用研究。
但是目前聚合物胶束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1)一般胶束经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体系时,相当于被无限倍稀释,如果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值较高,会导致胶束结构的破坏,药物提前释放,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法治疗。
2)当胶束粒子表面携带正电荷或者疏水基团时,载体表面与蛋白质、(吞噬)细胞膜的作用增强,粒子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很快就会被体内的免疫系统清除,并且具有很强的细胞细胞毒性。而目前对疏水性药物进行负载时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在胶束外壳引入聚乙二醇等亲水基团,以增加载药胶束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然而此方法需要复杂的合成工艺,且效率低、难以放大至工业化生产。
3)并不是所有的载药胶束都可以在壳层有效的修饰一层聚乙二醇或者其他亲水性物质;特别是对油包水型的载药胶束,其壳层是非水溶性聚合物,难以实现胶束外表面亲水性改变。
4)对于合成或者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而言,材料本身直接暴露于血液或者组织环境中,其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制约了聚合物胶束的生物血液应用。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简单、高效、适用性广、绿色、经济的方法,在载药胶束壳外形成一层具有多功能的“盔甲”层,以同时提高载药胶束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药物利用率并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故基于此,提出本发明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药胶束分散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得到胶束悬浊液;
(2)将多酚类化合物、多胺基化合物、氧化剂和金属离子分别溶解于酸性缓冲液中,分别得到多酚类缓冲液、多胺基缓冲液、氧化剂缓冲液和金属离子缓冲液;
(3)在所述胶束悬浊液中,依次加入所述多酚类缓冲液、所述多胺基缓冲液和所述氧化剂缓冲液,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混合液经反应后,得到第一反应液;
(4)将所述第一反应液离心分离以弃去上清液,然后依次清洗、干燥,得到改性胶束;
(5)将所述改性胶束采用酸性缓冲液重悬,并加入所述金属离子缓冲液,得到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经反应后,得到第二反应液;
(6)将所述第二反应液离心分离以弃去上清液,然后依次清洗、干燥,即得到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对本发明的反应原理进行说明:
本发明首先将胶束颗粒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在酸性环境下,再通过多酚类化合物、多胺基化合物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交联,在胶束表面形成一层由多酚纳米颗粒构成的均匀致密的“保护层”(第一层壳),然后经过离心弃上清液将胶束充分清洗;再于酸性溶液中,使金属离子与胶束“保护层”中的酚羟基螯合,充当一个“螺钉”连接的作用从而增加胶束保护层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最终在胶束外层形成多功能的“盔甲”层(第二层壳),从而能够避免药物胶束在体内的快速降解和被机体代谢的情况,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利用率。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载药胶束为阴离子载药胶束、阳离子载药胶束、两性型载药胶束、多元醇型载药胶束、聚氧乙烯型载药胶束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型载药胶束中的一种;所述乙醇/水混合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0.5~5:0.5~5。
优选地,所述载药胶束为载药吐温-80胶束,所述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4。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多酚类化合物为单宁酸、没食子酸、丹酚酸B、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邻苯二酚、邻苯三酚、黄酮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多胺基化合物为乙二胺、戊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1,8-二氨基辛烷、甲基环己烷二胺、1,3-二氨基甲基环己烷、2,4,6-三氨甲基环己烷、1,4-双二氨已基环己烷、2-(3,4-二羟基苯基)乙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浓硝酸、高碘酸钠、高锰酸钾、重铬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金属离子为锰离子、铜离子、镍离子、银离子、锌离子、铁离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酸性缓冲液的pH为3~7,更优选地,所述酸性缓冲液的pH为5;所述酸性缓冲液为乙酸-乙酸盐缓冲液、2-(N-吗啡啉)乙磺酸缓冲液、甘氨酸-盐酸缓冲液、邻苯二甲酸-盐酸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或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的一种。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载药胶束的浓度为0.5~10 mg/mL,所述多酚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5~10 mg/mL,所述多胺基化合物的浓度为0.5~10 mg/mL,所述氧化剂的浓度为0.5~10 mg/mL。更优选地,所述载药胶束的浓度为2 mg/mL,所述多酚类化合物的浓度为1 mg/mL,所述多胺基化合物的浓度为1 mg/mL,所述氧化剂的浓度为0.5 mg/mL。
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第二混合液中,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0.5~10 mg/mL,所述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1~5 mg/mL。更优选地,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2 mg/mL,所述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5 mg/mL。
优选地,步骤(3)和步骤(5)中,反应的温度为10~40℃,反应的时间为0.1~10h。
优选地,反应的温度为20℃,反应的时间为4h。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的再一方案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基于多酚类化合物和多胺基化合物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交联,在胶束壳外层形成一层由纳米颗粒构建的均匀致密多酚纳米颗粒膜层,该多酚纳米颗粒膜层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如酚羟基、羧基、胺基等并使其具有优异的亲水性,能够提高药物胶束的生物相容性,避免被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还能在胶束外壳再形成一层“盔甲”层,进一步提高胶束的结构稳定性,实现了纳米胶束在体内的长循环特性。另外,“盔甲”层也能避免胶束在体内被降解,从而防止药物大量释放给机体造成不可逆的副作用。
2、在机体内的病理组织环境中,常伴随着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和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本发明所述的药物胶束能在外壳形成多酚“保护层”并带有多酚化合物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炎症等,可以调节病理微环境并与胶束中的药物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3、金属离子可以充分地与多酚“保护层”中的酚羟基螯合,引入的金属离子也具有多种功能,如1)金属离子本身的生物学功能,2)金属离子与酚羟基螯合后充当一个铆钉的作用,将多酚纳米颗粒进一步连接,增加多酚“保护层”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药物胶束的利用率,减缓用药次数,3)金属离子与酚羟基螯合后,可以延缓酚羟基被氧化的速度,延长其保存时间和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4、多酚纳米颗粒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复合层具有pH响应性,在机体内的酸性病灶部位(如肿瘤部位的pH为6.5~7.2)会加速解离多酚/金属离子,打开胶束中药物的释放窗口,所释放的药物与多酚可协同作用对病理组织进行治疗。
5、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高效、条件温和,可以在不同的胶束表面制备出具有多功能“盔甲”的保护层,具有广谱实用性,制得的药物胶束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多种生物学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所述药物胶束(载药卵磷脂胶束)的透射电镜图。
图2是实施例1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透射电镜图。
图3是实施例1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电子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药卵磷脂胶束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得到胶束悬浊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4;
(2)将单宁酸、乙二胺、高碘酸钠和铜离子分别溶解于pH为5的乙酸钠缓冲液,分别得到单宁酸缓冲液、乙二胺缓冲液、高碘酸钠缓冲液和铜离子缓冲液;
(3)在所述胶束悬浊液中,依次加入单宁酸缓冲液、乙二胺缓冲液和高碘酸钠缓冲液,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混合液在25℃下搅拌反应3h后,得到第一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胶束的浓度为2 mg/mL,所述单宁酸的浓度为1 mg/mL,所述乙二胺的浓度为0.5 mg/mL,所述高碘酸钠的浓度为0.5 mg/mL;
(4)将所述第一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胶束,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胶束;
(5)将所述改性胶束采用乙酸钠缓冲液悬置后加入所述铜离子缓冲液,得到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在25℃下搅拌反应3h后,得到第二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液中,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2 mg/mL,所述铜离子的浓度为0.5 mg/mL;
(6)将所述第二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即得到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药脂肪酸单甘油酯胶束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得到胶束悬浊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0.5:4.5;
(2)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戊二胺、高锰酸钾和铜离子分别溶解于pH为4.5的乙酸钠缓冲液,分别得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缓冲液、戊二胺缓冲液、高锰酸钾缓冲液和铜离子缓冲液;
(3)在所述胶束悬浊液中,依次加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缓冲液、戊二胺缓冲液和高锰酸钾缓冲液,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混合液在20℃下搅拌反应6h后,得到第一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胶束的浓度为5 mg/mL,所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浓度为2 mg/mL,所述戊二胺的浓度为2 mg/mL,所述高锰酸钾的浓度为2 mg/mL;
(4)将所述第一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胶束,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胶束;
(5)将所述改性胶束采用乙酸钠缓冲液悬置后加入所述铜离子缓冲液,得到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在20℃下搅拌反应6h后,得到第二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液中,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4 mg/mL,所述铜离子的浓度为1 mg/mL;
(6)将所述第二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即得到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药吐温-80胶束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得到胶束悬浊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4;
(2)将没食子酸、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高碘酸钠和铁离子(Fe3+)分别溶解于pH为3.5的邻苯二甲酸-盐酸缓冲液,分别得到没食子酸缓冲液、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缓冲液、高碘酸钠缓冲液和铁离子缓冲液;
(3)在所述胶束悬浊液中,依次加入没食子酸缓冲液、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缓冲液、高碘酸钠缓冲液,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混合液在15℃下搅拌反应10h后,得到第一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胶束的浓度为6 mg/mL,所述没食子酸的浓度为3 mg/mL,所述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的浓度为3 mg/mL,所述高碘酸钠的浓度为3 mg/mL;
(4)将所述第一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胶束,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胶束;
(5)将所述改性胶束采用邻苯二甲酸-盐酸缓冲液悬置后加入所述铁离子缓冲液,得到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在15℃下搅拌反应8h后,得到第二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液中,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4 mg/mL,所述铁离子的浓度为1 mg/mL;
(6)将所述第二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即得到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药司盘80胶束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得到胶束悬浊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
(2)将邻苯三酚、1,8-二氨基辛烷、过硫酸铵和银离子分别溶解于pH为4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分别得到邻苯三酚缓冲液、1,8-二氨基辛烷缓冲液、过硫酸铵缓冲液和银离子缓冲液;
(3)在所述胶束悬浊液中,依次加入邻苯三酚缓冲液、1,8-二氨基辛烷缓冲液、过硫酸铵缓冲液,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混合液在35℃下搅拌反应1h后,得到第一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胶束的浓度为2 mg/mL,所述邻苯三酚的浓度为2 mg/mL,所述1,8-二氨基辛烷的浓度为1.5 mg/mL,所述过硫酸铵的浓度为2 mg/mL;
(4)将所述第一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胶束,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胶束;
(5)将所述改性胶束采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悬置后加入所述银离子缓冲液,得到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在35℃下搅拌反应1h后,得到第二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液中,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1 mg/mL,所述银离子的浓度为0.1 mg/mL;
(6)将所述第二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即得到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药聚氧乙烯脂肪酸脂-52胶束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得到胶束悬浊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0.5:4.5;
(2)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3-二氨基甲基环己烷、重铬酸钾和锌离子分别溶解于pH为5.5的甘氨酸-盐酸缓冲液,分别得到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缓冲液、1,3-二氨基甲基环己烷缓冲液、重铬酸钾缓冲液和锌离子缓冲液;
(3)在所述胶束悬浊液中,依次加入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缓冲液、1,3-二氨基甲基环己烷缓冲液、重铬酸钾缓冲液,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混合液在35℃下搅拌反应0.5h后,得到第一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胶束的浓度为6 mg/mL,所述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浓度为2 mg/mL,所述1,3-二氨基甲基环己烷的浓度为2 mg/mL,所述重铬酸钾的浓度为2 mg/mL;
(4)将所述第一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胶束,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胶束;
(5)将所述改性胶束采用甘氨酸-盐酸缓冲液悬置后加入所述锌离子缓冲液,得到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在35℃下搅拌反应4h后,得到第二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液中,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8 mg/mL,所述锌离子的浓度为4 mg/mL;
(6)将所述第二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即得到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药泊洛沙姆胶束均匀分散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得到胶束悬浊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4;
(2)将表没食子儿茶素、甲基环己烷二胺、30 %过氧化氢和锰离子分别溶解于pH为6.5的乙酸-乙酸盐缓冲液,分别得到表没食子儿茶素缓冲液、甲基环己烷二胺缓冲液、30 %过氧化氢缓冲液和锰离子缓冲液;
(3)在所述胶束悬浊液中,依次加入表没食子儿茶素缓冲液、甲基环己烷二胺缓冲液、30 %过氧化氢缓冲液,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混合液在20℃下搅拌反应4h后,得到第一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胶束的浓度为8 mg/mL,所述表没食子儿茶素的浓度为6 mg/mL,所述甲基环己烷二胺的浓度为4 mg/mL,所述30 %过氧化氢的浓度为5 %;
(4)将所述第一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胶束,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胶束;
(5)将所述改性胶束采用乙酸-乙酸盐缓冲液悬置后加入所述锌离子缓冲液,得到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在20℃下搅拌反应4h后,得到第二反应液;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液中,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8 mg/mL,所述锰离子的浓度为4 mg/mL;
(6)将所述第二反应液在12000r/min下高速离心30s,弃上清液,加RO水重新悬置,再次以相同条件高速离心,弃上清液,清洗3次,冷冻干燥,即得到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验证例
图1为实施例1中的载药卵磷脂胶束TEM图(修饰前),图2是实施例1中的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TEM图(修饰后),经对比可知,与修饰前的药物胶束相比,实施例1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具有明显的核-壳-壳结构,且在溶液中分散均匀,大小均一。
图3为实施例1中的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电子衍射图,由图可分析,当金属离子与多酚纳米颗粒保护层中的酚羟基充分螯合后,通过透射电镜的电子衍射图分析证明金属离子在具有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外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载药胶束分散于乙醇/水混合溶液中,得到胶束悬浊液;其中:
所述载药胶束为阴离子载药胶束、阳离子载药胶束、两性型载药胶束、多元醇型载药胶束、聚氧乙烯型载药胶束或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型载药胶束中的一种;
(2)将多酚类化合物、多胺基化合物、氧化剂和金属离子分别溶解于酸性缓冲液中,分别得到多酚类缓冲液、多胺基缓冲液、氧化剂缓冲液和金属离子缓冲液;其中:
所述金属离子为锰离子、铜离子、银离子、锌离子、铁离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多酚类化合物为单宁酸、没食子酸、丹酚酸B、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邻苯二酚、邻苯三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多胺基化合物为乙二胺、戊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1,8-二氨基辛烷、甲基环己烷二胺、1,3-二氨基甲基环己烷、2,4,6-三氨甲基环己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氢、过硫酸铵、浓硝酸、高碘酸钠、高锰酸钾、重铬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酸性缓冲液的pH为3~7;所述酸性缓冲液为乙酸-乙酸盐缓冲液、2-(N-吗啡啉)乙磺酸缓冲液、甘氨酸-盐酸缓冲液、邻苯二甲酸-盐酸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液或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的一种;
(3)在所述胶束悬浊液中,依次加入所述多酚类缓冲液、所述多胺基缓冲液和所述氧化剂缓冲液,得到第一混合液;所述第一混合液经反应后,得到第一反应液;
(4)将所述第一反应液离心分离以弃去上清液,然后依次清洗、干燥,得到改性胶束;
(5)将所述改性胶束采用酸性缓冲液重悬,并加入所述金属离子缓冲液,得到第二混合液;所述第二混合液经反应后,得到第二反应液;
(6)将所述第二反应液离心分离以弃去上清液,然后依次清洗、干燥,即得到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乙醇/水混合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0.5~5:0.5~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胶束为载药吐温-80胶束,所述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混合液中,胶束的浓度为0.5~10mg/mL,多酚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5~10mg/mL,多胺基化合物的浓度为0.5~10mg/mL,所述氧化剂的浓度为0.5~10m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第二混合液中,所述改性胶束的浓度为0.5~10mg/mL,所述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1~5mg/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5)中,反应的温度为10~40℃,反应的时间为0.1~10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5)中,反应的温度为20℃,反应的时间为4h。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
CN202310859590.2A 2023-07-13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570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9590.2A CN116570733B (zh) 2023-07-13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9590.2A CN116570733B (zh) 2023-07-13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0733A CN116570733A (zh) 2023-08-11
CN116570733B true CN116570733B (zh) 2023-10-13

Family

ID=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79639A1 (en) * 2002-03-01 2003-10-16 Bracco Suisse Sa Multivalent constructs for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WO2009106338A2 (en) * 2008-02-29 2009-09-03 Lipotec, S.A. Cosmetic of dermo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of mixed micelles
CN104784700A (zh) * 2015-05-06 2015-07-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药物共载复合物、胶束及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5030795A (zh) * 2015-06-17 2015-11-1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39125A (zh) * 2018-03-23 2018-07-31 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高效、靶向载药纳米胶束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785749A (zh) * 2018-07-05 2018-11-13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催化no长期稳定释放功能的超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15586A (zh) * 2018-07-05 2018-11-16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长效超亲水性能的生物抗污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16689A (zh) * 2018-07-05 2018-11-16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长效抗菌性能的超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5064A (zh) * 2018-12-10 2019-04-26 中国药科大学 用于诊疗一体化的铁-没食子酸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56705A (zh) * 2019-06-20 2019-09-2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pH响应型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16812A (zh) * 2021-09-18 2021-11-09 康健仿生(清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酚修饰脂质体纳米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2144812A1 (en) * 2020-12-30 2022-07-07 Biorchestra Co., Ltd. Micellar nanoparticles and uses thereof
CN115177587A (zh) * 2022-07-29 2022-10-14 哈尔滨氧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79639A1 (en) * 2002-03-01 2003-10-16 Bracco Suisse Sa Multivalent constructs for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WO2009106338A2 (en) * 2008-02-29 2009-09-03 Lipotec, S.A. Cosmetic of dermo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of mixed micelles
CN104784700A (zh) * 2015-05-06 2015-07-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药物共载复合物、胶束及胶束的制备方法
CN105030795A (zh) * 2015-06-17 2015-11-11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39125A (zh) * 2018-03-23 2018-07-31 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高效、靶向载药纳米胶束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15586A (zh) * 2018-07-05 2018-11-16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长效超亲水性能的生物抗污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85749A (zh) * 2018-07-05 2018-11-13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催化no长期稳定释放功能的超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16689A (zh) * 2018-07-05 2018-11-16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长效抗菌性能的超亲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5064A (zh) * 2018-12-10 2019-04-26 中国药科大学 用于诊疗一体化的铁-没食子酸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56705A (zh) * 2019-06-20 2019-09-2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pH响应型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44812A1 (en) * 2020-12-30 2022-07-07 Biorchestra Co., Ltd. Micellar nanoparticles and uses thereof
CN113616812A (zh) * 2021-09-18 2021-11-09 康健仿生(清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酚修饰脂质体纳米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177587A (zh) * 2022-07-29 2022-10-14 哈尔滨氧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celle-Embedded Layer-by-Layer Coating with Catechol and Phenylboronic Acid for Tunable Drug Loading, Sustained Release, Mild Tissue Response, and Selective Cell Fate for Re-endothelialization;Jiang Lu等;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第11卷(第10期);全文 *
Stimuli-Responsiv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Based on Mussel-Inspired Metal-Coordinated Supramolecular Networks;Ritabrata Ganguly等;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第42卷(第17期);全文 *
双亲和结构对不同水溶性的多酚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林亲录;王婧;秦丹;Björn Bergenstähl;;中国科学(B辑:化学)(第04期);全文 *
双核铜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酚的研究;冯发美, 胡伟, 蒋维东, 谢家庆;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Z1期);全文 *
构建靶向型Pluronic F127/芒柄花黄素纳米复合体系体外抗肝癌活性;柳扬;龚毅;范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04期);全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o et al. Modular assembly of biomaterials using polyphenols as building blocks
Nayak et al.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of antioxidants,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chitosan in a nanoparticle based formu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ytotoxic effect on MCF-7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Kazemi et al.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argeted delivery curcumin using chitosan-magnetite-reduced graphene oxide as nano-carrier
Hwang et al. Effective delivery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 molecules by silica 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Liao et al. 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curcumin by combination with metal ions
Prabha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Polyethylene glycol‐polyvinylpyrrolidone‐coated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s carrier system: Drug loading and in vitro drug release study
CN116570734B (zh) 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Viota et al. 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s vehicles for the delivery of the antitumor drug gemcitabine to tumor cells. Physicochemical in vitro evaluation
WO2013075394A1 (zh) 具有螯合型复合微胞的药物载体及其应用
Chen et al. Microfluidic encapsulated manganese organic frameworks as enzyme mimetic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reatment
Shagholani et al. Chitosan nanocapsule-mounted cellulose nanofibrils as nanoships for smart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d treatment of avian trichomoniasis
CN107224590B (zh) 一种可降解聚合物磁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Pachiyappan et al. Surfactant‐mediated synthesis of polyhydroxybutyrate (PHB) nanoparticles for sustained drug delivery
CN116570733B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Wielding the double-edged sword: Redox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N116570735B (zh) 一种药物纳米多级结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Size-transformable gelatin/nanochitosan/doxorubicin nanoparticles with sequentially triggered drug release for anticancer therapy
Santhosh Kumar et al. Improv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Water‐Soluble Nanoformulated Kaempferol and Combretastatin Polyphenolic Compounds
Hoppens et al. Maghemite, silver, ceragenin conjugate particles for selective binding and contrast of bacteria
CN116585491B (zh) 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药物纳米多级结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70733A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核壳壳结构药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Fan et al. Overlooked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Exist in Plant Extracts: From Mechanism to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GB2583602A (en) Block copolymers and self-assembling nanop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Weitz et al. In vitro evaluation of copper release from MRI-visible, PLGA-based nanospheres
EP1799268B1 (de) Magnetische partikel zur verwendung in therapie und diagnosti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