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8306A - 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8306A
CN116558306A CN202211441650.0A CN202211441650A CN116558306A CN 116558306 A CN116558306 A CN 116558306A CN 202211441650 A CN202211441650 A CN 202211441650A CN 116558306 A CN116558306 A CN 116558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grate
chamber
air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16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飞
余敏
张品见
滕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esources Cement Heq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esources Cement Heq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esources Cement Heqing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esources Cement Heq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16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583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58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83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5/00Handling or treating discharged material; Supports or receiving chambers therefor
    • F27D15/02Cooling
    • F27D15/0206Cooling with means to convey the charge
    • F27D15/0213Cooling with means to convey the charge comprising a cooling grate
    • F27D15/022Cooling with means to convey the charge comprising a cooling grate grat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9/00Arrangements of controll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10Production of cement, e.g.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s; Cement grinding
    • Y02P40/121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e.g. improving or optimising the produc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篦冷机的箱体内部且按照物料流向方向依次分为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冷却段,对生料进行煅烧后形成的水泥熟料流入篦冷机的冷却段,冷却段的各个风冷室的风门依次打开对水泥熟料进行吹风冷却,根据当前冷却段的风压和温度,打开或关闭篦床上方的高压冷却风流,调节篦床进入两侧的风压,使熟料通过相互衔接在箱体内的篦床且由篦床的入料端向出料端进行传送实现逐级吹风冷却。本发明在冷却区内进行两侧自动调节风压,解决料层薄位置跑风导致充气梁内风压无法吹透熟料形成“红河”现象;同时提高熟料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篦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篦冷机是水泥厂熟料烧成系统中的重要主机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对水泥熟料进行冷却、输送;同时为回转窑及分解炉等提供热空气,是烧成系统热回收的主要设备。现有80%以上的水泥生产线大多选用了第二代或第三代水泥熟料篦式冷却机。传统的二代、三代篦式冷却机由于篦板阻力大。在篦冷机的前端进料段的固定斜坡两侧吹冷风冷却熟料,充气篦梁为串联互通,熟料在斜坡位置堆积形成料堆,料堆为斜坡状,靠近窑口位置料层较高、冷却风难以吹透冷却,离窑口较远的非落料端位置料层颗粒大,冷却风容易吹透熟料,形成跑风影响整体充气梁风压,造成落料端靠近窑口位置细粉料层无法吹透,急冷效果不好,严重时会出现斜坡堆“雪人”现象。回转窑在逆时针旋转情况下,篦床上物料落料端(右侧)细粉料熟料较多、密度大,冷却风吹透料层阻力大,而非落料端(左侧)细粉料少、颗粒状好、颗粒间的间隙大,冷却风吹透料层阻力小。因此细粉较少一侧出现过度冷却,甚至跑风影响充气梁内整体风压,细粉侧风压无法提高至吹透熟料层冷却,最终出现熟料冷却效果差导致高温红料的形成,该问题也是形成“红河”的最主要的源头;细粉熟料较多一侧充气梁配置冷却风机,通风阻力大,通过的风量小,压力偏小吹透率不好,导致熟料急冷效果差形成“红河”。因风机风压小后无法将“红河”高温热交换带出来,导致热耗增加、余热损失大,而且余热损失后无法提高锅炉温度,热交换效率低而且影响余热锅炉发电,水泥熟料冷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进行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在冷却区内进行两侧自动调节风压,解决料层薄位置跑风导致充气梁内风压无法吹透熟料形成“红河”现象;同时提高熟料冷却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篦冷机的箱体内部且按照物料流向方向依次分为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冷却段,对生料进行煅烧后形成的水泥熟料流入篦冷机的冷却段,冷却段的各个风冷室的风门依次打开对水泥熟料进行吹风冷却,根据当前冷却段的风压和温度,打开或关闭篦床下方的高压冷却风流,调节篦床进入两侧的风压,使熟料通过相互衔接在箱体内的篦床且由篦床入料端向出料端进行传送实现逐级吹风冷却。
所述箱体内分隔的冷却段由高温段A、中温段B和低温段C组成,所述高温段A由第一冷却区、第二冷却区和第三冷却区,所述中温段由第四冷却区组成,所述低温段分隔成第五冷却区和第六冷却区,每一冷却区分别对应设置一冷风室、二冷风室、三冷风室、四冷风室、五冷风室和六冷风室;熟料通过篦床由第一冷却区经第二冷却区、第三冷却区、第四冷却区、第五冷却区和第六冷却区移动;基于每个冷却区的当前料层参数值,通过每个冷风室内的冷却风机分别向对应的冷却区通入原风风流进行吹风冷,实现每个冷却区内进行送风增压和调节平衡风压值;其主要过程按如下进行:
分别向第一冷却区的前端部分、中间部分和后端部分对篦床进行独立吹风冷却;
向第二冷却区内的篦床两侧部分和中间部分进行单区送风冷却,且对第二冷却区中间部分的篦床进行送风增压调节;
向第三冷却区的对篦床进行单区增压供风冷却,且对第三冷却区的篦床进行间隔送风增压调节;
向第四冷却区的对篦床进行单区增压供风冷却,且对第四冷却区的篦床进行间隔送风增压调节;
其中,第一冷却区、第二冷却区、第三冷却区、第四冷却区、第五冷却区、第六冷却区中受冷却的篦床面积逐级增大。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第一冷却区内且位于第一冷风室的前端部分分别对篦床的前五排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冷却,且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与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进行互通补偿风压,在位于第一冷却区内的篦床的第六排篦板及之后部分的篦板上方通过间隔交错设置的一室倾斜充气梁进行独立送风冷却。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位于第一冷风室的前端部分通过第一增压冷风机沿一室通风管的前部分向第一冷却区内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进行独立送风,且在第一冷却区内的第三排篦板两侧的一室通风管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平衡风阀,位于第一冷风室的后端部分通过第二增压冷风机沿一室通风管的后部分向第一冷却区内的第四排篦板、第五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当第一冷却区内的篦床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排篦板进行独立增大风压送风时,第一冷却区内的篦床上的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的风压保持不变。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第一冷却区内的一室倾斜充气梁中间设置第二平衡风阀,从而形成两侧单区供风区域,第一冷风室两侧的分别通过第三增压风机和第四增压风机通过间隔交错设置的一室倾斜充气梁的两端向第六排以及与第六排之后的呈偶数间隔的篦床增大风压和风量进行冷却送风。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位于第二冷风室的前端设置三排伸入第二冷却区内的二室倾斜充气梁,在二室倾斜充气梁的中间分别安装第一隔板进行断开,使每排充气梁内的第一隔板两侧形成两侧单区供风区域,且每排二室倾斜充气梁与对应下方的篦床上设置的第一高压充气篦床连通,二室倾斜充气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增压风机连通。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位于第三冷风室内设置三排伸入第三冷却区内的三室倾斜充气梁,在第三冷却区内的每排三室倾斜充气梁内的中间设置第二隔板,在三排倾斜充气梁的一端连通第六增压风机,在三排充气梁的另一端连通第七增压风机。
位于第四冷风室内设置五排伸入第四冷却区内的四室倾斜充气梁,在四室倾斜充气梁的一端连通第八增压风机,四室倾斜充气梁的另一端连通第九增压风机,在每排四室倾斜充气梁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隔板。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第三冷却区内的两排三室倾斜充气梁之间的篦床上至少设置有两列第三高压充气篦板,在第四冷却区内的每两排充气梁中间的篦床上设置有第四高压充气篦板。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篦冷机的箱体,在箱体内部且按照物料流向方向依次分为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冷却段,所述冷却段由高温段A、中温段B和低温段C组成,所述高温段A由第一冷却区、第二冷却区和第三冷却区,所述中温段由第四冷却区组成,在相邻的冷却区之间分别设置有阻风隔板,所述低温段分隔成第五冷却区和第六冷却区,每一冷却区分别对应设置一冷风室、二冷风室、三冷风室、四冷风室、五冷风室和六冷风室;在每个冷风室内的冷却风机分别通过通风口向对应的冷却区通入原风风流进行吹风冷;其中,第一冷却区、第二冷却区、第三冷却区、第四冷却区、第五冷却区、第六冷却区中受冷却的篦床面积逐级增大;
在第一冷却区内且位于第一冷风室的前端部分的篦床上设置有五排篦板、且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与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进行互通补偿风压,在位于第一冷却区内后端部分的篦床的第六排篦板及之后部分的篦板上方间隔交错设置有一室倾斜充气梁;位于第一冷风室的前端部分通过第一增压冷风机沿一室通风管的前部分向第一冷却区内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进行独立送风,且在第一冷却区内的第三排篦板两侧的一室通风管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平衡风阀,位于第一冷风室的后端部分通过第二增压冷风机沿一室通风管的后部分向第一冷却区内的第四排篦板、第五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当第一冷却区内的篦床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排篦板进行独立增大风压送风时;在第一冷却区内的一室倾斜充气梁中间设置第二平衡风阀;
位于第二冷风室的前端设置三排伸入第二冷却区内的二室倾斜充气梁,在二室倾斜充气梁的中间分别安装有第一隔板,且每排二室倾斜充气梁与对应下方的篦床上设置有与所述二室倾斜充气梁连通的第一高压充气篦床,二室倾斜充气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增压风机连通;
位于第三冷风室内设置有三排伸入第三冷却区内的三室倾斜充气梁,在第三冷却区内的每排三室倾斜充气梁内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隔板,在三排三室倾斜充气梁的一端连通第六增压风机,在三排三室倾斜充气梁的另一端连通第七增压风机;
位于第四冷风室内设置有五排伸入第四冷却区内的四室倾斜充气梁,在四室倾斜充气梁的一端连通第八增压风机,四室倾斜充气梁的另一端连通第九增压风机,在每排四室倾斜充气梁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隔板。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第三冷却区内的两排三室倾斜充气梁之间的篦床上至少设置有两列第三高压充气篦板,在第四冷却区内的每两排充气梁中间的篦床上设置有第四高压充气篦板。
本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在冷却区内进行两侧调节风压,解决料层薄位置跑风导致充气梁内风压无法吹透熟料形成“红河”现象;同时提高熟料冷却效率,避免高温熟料烧坏篦板和护板,发挥“红河”余热,提高余热锅炉温度增加发电量,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冷却区的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冷却区的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冷却区的冷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冷却区的冷却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箱体1,篦床2,第一冷却区10,一冷风室11,第一增压冷风机12,一室通风管13,第一平衡风阀14,第二增压冷风机15,第三增压风机16,一室倾斜充气梁17,第二平衡风阀18,第三增压风机19;
第二冷却区20,二冷风室21,二室倾斜充气梁22,第一隔板22a,第一高压充气篦床23,第五增压风机24;
第三冷却区30,三冷风室31,三室倾斜充气梁32,第六增压风机33,第七增压风机34,第三高压充气篦板35;
第四冷却区40,四冷风室41,四室倾斜充气梁42,第三隔板42a,第八增压风机43,第九增压风机44,第四高压充气篦板45;
第五冷却区50,五冷风室51,第六冷却区60,和六冷风室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篦冷机的箱体1,箱体1内部且按照物料流向方向依次分为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冷却段,所述冷却段由高温段A、中温段B和低温段C组成,所述高温段A由第一冷却区10、第二冷却区20和第三冷却区30,所述中温段由第四冷却区40组成,在相邻的冷却区之间分别设置有阻风隔板5,所述低温段分隔成第五冷却区50和第六冷却区60,每一冷却区分别对应设置一冷风室11、二冷风室21、三冷风室31、四冷风室41、五冷风室51和六冷风室61;在每个冷风室内的冷却风机4分别通过通风口向对应的冷却区通入原风风流进行吹风冷;其中,第一冷却区10、第二冷却区20、第三冷却区30、第四冷却区40、第五冷却区50、第六冷却区60中受冷却的篦床面积逐级增大;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冷却区10内且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前端部分的篦床2上设置有五排篦板、且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与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进行互通补偿风压,在位于第一冷却区10内后端部分的篦床2的第六排篦板及之后部分的篦板上方间隔交错设置有一室倾斜充气梁17;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前端部分通过第一增压冷风机12沿一室通风管13的前部分向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进行独立送风,且在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三排篦板两侧的一室通风管13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平衡风阀14,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后端部分通过第二增压冷风机15沿一室通风管13的后部分向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四排篦板、第五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当第一冷却区10内的篦床2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排篦板进行独立增大风压送风时;在第一冷却区10内的一室倾斜充气梁17中间设置第二平衡风阀18;将前三排通过第一增压冷风机12增大风压,后两排使用原冷却风机4和第二增压冷风机15进行通风,在两侧串联风管内安装第一平衡风阀14进行互通,调节前后区风压平衡,避免斜坡上料层因低吹透率差、跑风影响整个斜坡风压,第一冷却区10内的高温段的两排一室倾斜充气梁17中间位置断开,安装第二平衡风阀18进行互通,两侧自动调节风压,解决料层薄位置跑风导致充气梁内风压无法吹透熟料形成“红河”现象;
位于第二冷风室21的前端设置三排伸入第二冷却区20内的二室倾斜充气梁22,在二室倾斜充气梁22的中间分别安装有第一隔板22a,且每排二室倾斜充气梁22与对应下方的篦床2上设置有与所述二室倾斜充气梁22连通的第一高压充气篦床23,二室倾斜充气梁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增压风机24连通;第二冷却区20高温段的细粉熟料较多,熟料吹透率小,热交换率不好,为此,两个第五增压风机24通过第二冷却区20内的二室倾斜充气梁22增大风压,使熟料吹透达到急冷,消除“红河”。同时提高熟料冷却效率,避免高温熟料烧坏篦板和护板,发挥“红河”余热,提高余热锅炉温度增加发电量;
位于第三冷风室31内设置有三排伸入第三冷却区30内的三室倾斜充气梁32,在第三冷却区30内的每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内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隔板32a,在三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的一端连通第六增压风机33,在三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的另一端连通第七增压风机34;在第三冷却区30内的两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之间的篦床2上至少设置有两列第三高压充气篦板35;
位于第四冷风室41内设置有五排伸入第四冷却区40内的四室倾斜充气梁42,在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一端连通第八增压风机43,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另一端连通第九增压风机44,在每排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隔板42a;在第四冷却区40内的每两排充气梁中间的篦床2上设置有第四高压充气篦板45;随着细粉熟料的逐渐冷却,到达第三冷却区30、第四冷却区40时,却风压不足,导致熟料经常出现熟料温度高的问题。为此通过,三冷风室31增大右侧风量和风压,使右侧细粉熟料吹透,提高熟料热交换效率,将余热从熟料中带出来用于发电,第四冷风室41内伸入第四冷却区40内的四室倾斜充气梁42独立供风后,使篦床风压提高和熟料冷却提高,加快送出的熟熟料温度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篦冷机的箱体1内部且按照物料流向方向依次分为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冷却段,对生料进行煅烧后形成的水泥熟料流入篦冷机的冷却段,冷却段的各个风冷室的风门依次打开对水泥熟料进行吹风冷却,根据当前冷却段的风压和温度,打开或关闭篦床2下方的高压冷却风流,调节篦床2进入两侧的风压,使熟料通过相互衔接在箱体1内的篦床2且由篦床2入料端向出料端进行传送实现逐级吹风冷却。在本发明中,所述箱体1内分隔的冷却段由高温段A、中温段B和低温段C组成,所述高温段A由第一冷却区10、第二冷却区20和第三冷却区30,所述中温段由第四冷却区40组成,所述低温段分隔成第五冷却区50和第六冷却区60,每一冷却区分别对应设置一冷风室11、二冷风室21、三冷风室31、四冷风室41、五冷风室51和六冷风室61;物料通过篦床2由第一冷却10区经第二冷却区20、第三冷却区30、第四冷却区40、第五冷却区50和第六冷却区60移动,第一冷却区10、第二冷却区20、第三冷却区30、第四冷却区40、第五冷却区50、第六冷却区60中受冷却的篦床面积逐级增大;基于每个冷却区的当前料层参数值,所述料层参数值包括料层厚度、冷却区压力、温度、风压和风速,当料层薄时,冷却风容易穿透料层,冷却区内的压力较小;反之,当料层较厚时,冷却风不容易穿透料层,冷却区内的压力较大;在保持料层厚度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风速和风压对水泥熟料进行冷却,以保证熟料的质量,风量过小容易造成熟料温度分布不均匀,冷却变形,当配风过小容易造成熟料冷却不好、质量下降、热能浪费,损坏篦板;通过每个冷风室内的冷却风机4分别向对应的冷却区通入原风风流进行吹风冷,实现每个冷却区内进行送风增压和调节平衡风压值;其增压调节过程主要按如下步骤进行:
分别向第一冷却区10的前端部分、中间部分和后端部分对篦床2进行独立吹风冷却;在第一冷却区10内且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前端部分分别对篦床2的前五排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冷却,且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与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进行互通补偿风压,在位于第一冷却区10内的篦床2的第六排篦板及之后部分的篦板上方通过间隔交错设置的一室倾斜充气梁17进行独立送风冷却;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前端部分通过第一增压冷风机12沿一室通风管13的前部分向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进行独立送风,且在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三排篦板两侧的一室通风管13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平衡风阀14,第一平衡风阀14进行互通补偿风压;,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后端部分通过第二增压冷风机15沿一室通风管13的后部分向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四排篦板、第五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当第一冷却区10内的篦床2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排篦板进行独立增大风压送风时,第一冷却区10内的篦床2上的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的风压保持不变;在第一冷却区10内的一室倾斜充气梁17中间设置第二平衡风阀18,从而形成两侧单区供风区域,第一冷风室11两侧的第三增压风机19通过间隔交错设置的一室倾斜充气梁17的两端向第六排以及与第六排之后呈偶数间隔的篦床增大风压和风量进行冷却送风,从而对第六排和第八排落料端细粉“红河”发生侧位置增大风压和风量进行冷却送风;一室倾斜充气梁17前后两区吹风,有效避免料层低位置跑风影响整个固定斜坡段风压,在串联的一室通风管13内安装平衡风阀可以调节前后两区风压,能提高二次风和三次风温,对窑内煅烧起到一定的降耗作用。利用增大右侧(落料端)单区供风技术,从而解决“红河”现象。落料端细粉往篦床中部漂移,使右侧吹透性好,提高热交换效率,有效回收“红河”高温,提高余热锅炉进口温度,可以有效增加余热发电量。篦冷机“红河”明显解决,吹出的热量使余热锅炉温度明显上升52℃,发电量提高2.3度;
在串联风管内安装第一平衡风阀14,利用第一平衡风阀14的作用将斜坡充气梁断开,形成前三排和后两排单区独立吃风,如图2中的A区域和B区域,第一平衡风阀14的作用可互通前后两区补偿风压;当向前三排篦板(A区域)的增压送风(通过第一增压冷风机12和第一冷却区10上的冷却风机4进行增压送风),使斜坡厚料层吹透,由于第一平衡风阀14隔断后,后两排篦板(B区域)风机压力保持不变;在位于第一冷却区10内的后端上方间隔设置两排一室倾斜充气梁17,如图2中的C区域,在一室倾斜充气梁17中间安装第二平衡风阀18,从而形成两侧单区供风第二平衡风阀18的作用可互通两侧篦床并调节风压,防止跑风;通过第三增压风机19增大后侧细粉“红河”位置(如图2中的D区域)风压和风量,达到冷却“红河”的目的。
向第二冷却区20内的篦床2两侧部分和中间部分进行单区送风冷却,且对第二冷却区20中间部分的篦床2进行送风增压调节,如图1和图3所示;位于第二冷风室21的前端设置三排伸入第二冷却区20内的二室倾斜充气梁22,在二室倾斜充气梁22的中间分别安装第一隔板22a进行断开,使每排充气梁内的第一隔板22a两侧形成两侧单区供风区域,且每排二室倾斜充气梁22与对应下方的篦床2上设置的第一高压充气篦床23连通,二室倾斜充气梁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增压风机24连通;第二冷却区20中间之后的篦床(第十排、第十二排、第十三排分别在落料端细粉“红河”发生侧位置增大风压和风量进行冷却送风);第二冷却区20内的每排二室倾斜充气梁22对应下方的篦床2上设置第一高压充气篦床23,如图3中的b区域所示,从而增大篦床高压冷却面积;第二冷却区20中的c区域通过该冷却区的冷却风机4进行增压通风,通过第五增压风机24增大b区域上细粉“红河”一侧的风压和风量,在二室倾斜充气梁22中间安装第一隔板22a进行断开形成两侧单区供风,防止跑风;第二冷却区20内的第一高压充气篦床23可有效增加高压冷却面积,并在二室倾斜充气梁22中间断开形成两侧独立吹风,解决两物料关于跑风问题。
向第三冷却区30的对篦床2进行单区增压供风冷却,且对第三冷却区30的篦床2进行间隔送风增压调节,如图1和图4所示;位于第三冷风室31内设置三排伸入第三冷却区30内的三室倾斜充气梁32,在第三冷却区30内的每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内的中间设置第二隔板32a,在三排倾斜充气梁的一端连通第六增压风机33,在三排充气梁的另一端连通第七增压风机34;第三冷却区30后半部分的第十六排、第十八排、第二十排分别在落料端细粉“红河”发生侧位置增大风压和风量进行冷却送风;在第三冷却区30内的两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之间的篦床2上至少设置有两列第三高压充气篦板35;图4中,第三冷却区30内的c区域通过该冷却区的冷却风机4进行增压通风时,三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两侧的d区域分别通过第六增压风机33和第七增压风机34吹风冷却,同时增大“红河”一侧风压和风量;两列第三高压充气篦板35增大了篦床高压冷却面积;在三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内部中间安装第二隔板32a进行断开形成两侧单区供风;
向第四冷却区40的对篦床2进行单区增压供风冷却,且对第四冷却区40的篦床2进行间隔送风增压调节;如图1和图5所示,位于第四冷风室41内设置五排伸入第四冷却区40内的四室倾斜充气梁42,在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一端连通第八增压风机43,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另一端连通第九增压风机44,在每排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隔板42a;在第四冷却区40内的每两排充气梁中间的篦床2上设置有第四高压充气篦板45;五排伸入第四冷却区40内的四室倾斜充气梁42(图5中d区域)的两端通过第八增压风机43和第九增压风机44吹风冷却,充气梁冷却风量增大,增加冷却效率,第四冷却区40内的篦床2(e区域)通过该冷却区的冷却风机4进行增压通风;而且在第四冷却区40内的每两排充气梁中间的篦床2上设置有第四高压充气篦板45,增大篦床冷却面积;在每排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隔板42a进行断开形成两侧单区供风,提高熟料冷却效率;第三冷却区30和第四冷却区40分别通过两台风机独立供风,当增大第三冷却区30右侧风压解决右侧“红河”问题,将熟料温度由原来190℃降73-108℃之间(可保持熟料温度在90-100℃),有效提高篦冷机篦板和护板使用寿命,第三冷却区30右侧余热可提高余热发电量,使篦床落料端细粉能按预期漂移至中部,右侧温度明显下降,篦板磨损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篦冷机的箱体(1)内部且按照物料流向方向依次分为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冷却段,对生料进行煅烧后形成的水泥熟料流入篦冷机的冷却段,冷却段的各个风冷室的风门依次打开对水泥熟料进行吹风冷却,根据当前冷却段的风压和温度,打开或关闭篦床(2)下方的高压冷却风流,调节篦床(2)进入两侧的风压,使熟料通过相互衔接在箱体(1)内的篦床(2)且由篦床(2)的入料端向出料端进行传送实现逐级吹风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分隔的冷却段由高温段A、中温段B和低温段C组成,所述高温段A由第一冷却区(10)、第二冷却区(20)和第三冷却区(30),所述中温段由第四冷却区(40)组成,所述低温段分隔成第五冷却区(50)和第六冷却区(60),每一冷却区分别对应设置一冷风室(11)、二冷风室(21)、三冷风室(31)、四冷风室(41)、五冷风室(51)和六冷风室(61);熟料通过篦床(2)由第一冷却(10)区经第二冷却区(20)、第三冷却区(30)、第四冷却区(40)、第五冷却区(50)和第六冷却区(60)移动;基于每个冷却区的当前料层参数值,通过每个冷风室内的冷却风机(4)分别向对应的冷却区通入原风风流进行吹风冷,实现每个冷却区内进行送风增压和调节平衡风压值;其主要过程按如下进行:
分别向第一冷却区(10)的前端部分、中间部分和后端部分对篦床(2)进行独立吹风冷却;
向第二冷却区(20)内的篦床(2)两侧部分和中间部分进行单区送风冷却,且对第二冷却区(20)中间部分的篦床(2)进行送风增压调节;
向第三冷却区(30)的对篦床(2)进行单区增压供风冷却,且对第三冷却区(30)的篦床(2)进行间隔送风增压调节;
向第四冷却区(40)的对篦床(2)进行单区增压供风冷却,且对第四冷却区(40)的篦床(2)进行间隔送风增压调节;
其中,第一冷却区(10)、第二冷却区(20)、第三冷却区(30)、第四冷却区(40)、第五冷却区(50)、第六冷却区(60)中受冷却的篦床面积逐级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冷却区(10)内且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前端部分分别对篦床(2)的前五排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冷却,且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与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进行互通补偿风压,在位于第一冷却区(10)内的篦床(2)的第六排篦板及之后部分的篦板上方通过间隔交错设置的一室倾斜充气梁进行独立送风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前端部分通过第一增压冷风机(12)沿一室通风管(13)的前部分向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进行独立送风,且在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三排篦板两侧的一室通风管(13)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平衡风阀(14),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后端部分通过第二增压冷风机(15)沿一室通风管(13)的后部分向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四排篦板、第五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当第一冷却区(10)内的篦床(2)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排篦板进行独立增大风压送风时,第一冷却区(10)内的篦床(2)上的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的风压保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冷却区(10)内的一室倾斜充气梁(17)中间设置第二平衡风阀(18),从而形成两侧单区供风区域,第一冷风室(11)两侧的分别通过第三增压风机(16)和第四增压风机(19)通过间隔交错设置的一室倾斜充气梁(17)的两端向第六排以及与第六排之后的呈偶数间隔的篦床增大风压和风量进行冷却送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二冷风室(21)的前端设置三排伸入第二冷却区(20)内的二室倾斜充气梁(22),在二室倾斜充气梁(22)的中间分别安装第一隔板(22a)进行断开,使每排充气梁内的第一隔板(22a)两侧形成两侧单区供风区域,且每排二室倾斜充气梁(22)与对应下方的篦床(2)上设置的第一高压充气篦床(23)连通,二室倾斜充气梁(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增压风机(2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三冷风室(31)内设置三排伸入第三冷却区(30)内的三室倾斜充气梁(32),在第三冷却区(30)内的每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内的中间设置第二隔板(32a),在三排倾斜充气梁的一端连通第六增压风机(33),在三排充气梁的另一端连通第七增压风机(34)。
位于第四冷风室(41)内设置五排伸入第四冷却区(40)内的四室倾斜充气梁(42),在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一端连通第八增压风机(43),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另一端连通第九增压风机(44),在每排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隔板(42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冷却区(30)内的两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之间的篦床(2)上至少设置有两列第三高压充气篦板(35),在第四冷却区(40)内的每两排充气梁中间的篦床(2)上设置有第四高压充气篦板(45)。
9.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篦冷机的箱体(1),在箱体(1)内部且按照物料流向方向依次分为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冷却段,所述冷却段由高温段A、中温段B和低温段C组成,所述高温段A由第一冷却区(10)、第二冷却区(20)和第三冷却区(30),所述中温段由第四冷却区(40)组成,在相邻的冷却区之间分别设置有阻风隔板(5),所述低温段分隔成第五冷却区(50)和第六冷却区(60),每一冷却区分别对应设置一冷风室(11)、二冷风室(21)、三冷风室(31)、四冷风室(41)、五冷风室(51)和六冷风室(61);在每个冷风室内的冷却风机(4)分别通过通风口向对应的冷却区通入原风风流进行吹风冷;其中,第一冷却区(10)、第二冷却区(20)、第三冷却区(30)、第四冷却区(40)、第五冷却区(50)、第六冷却区(60)中受冷却的篦床面积逐级增大;
在第一冷却区(10)内且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前端部分的篦床(2)上设置有五排篦板、且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与第四排、第五排篦板之间进行互通补偿风压,在位于第一冷却区(10)内后端部分的篦床(2)的第六排篦板及之后部分的篦板上方间隔交错设置有一室倾斜充气梁;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前端部分通过第一增压冷风机(12)沿一室通风管(13)的前部分向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篦板进行独立送风,且在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三排篦板两侧的一室通风管(13)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平衡风阀(14),位于第一冷风室(11)的后端部分通过第二增压冷风机(15)沿一室通风管(13)的后部分向第一冷却区(10)内的第四排篦板、第五篦板进行独立送风;当第一冷却区(10)内的篦床(2)的第一排篦板至第三排篦板进行独立增大风压送风时;在第一冷却区(10)内的一室倾斜充气梁(17)中间设置第二平衡风阀(18),
位于第二冷风室(21)的前端设置三排伸入第二冷却区(20)内的二室倾斜充气梁(22),在二室倾斜充气梁(22)的中间分别安装有第一隔板(22a),且每排二室倾斜充气梁(22)与对应下方的篦床(2)上设置有与所述二室倾斜充气梁(22)连通的第一高压充气篦床(23),二室倾斜充气梁(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增压风机(24)连通;
位于第三冷风室(31)内设置有三排伸入第三冷却区(30)内的三室倾斜充气梁(32),在第三冷却区(30)内的每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内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隔板(32a),在三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的一端连通第六增压风机(33),在三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的另一端连通第七增压风机(34);
位于第四冷风室(41)内设置有五排伸入第四冷却区(40)内的四室倾斜充气梁(42),在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一端连通第八增压风机(43),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另一端连通第九增压风机(44),在每排四室倾斜充气梁(42)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隔板(42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冷却区(30)内的两排三室倾斜充气梁(32)之间的篦床(2)上至少设置有两列第三高压充气篦板(35),在第四冷却区(40)内的每两排充气梁中间的篦床(2)上设置有第四高压充气篦板(45)。
CN202211441650.0A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5583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1650.0A CN116558306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1650.0A CN116558306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8306A true CN116558306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6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1650.0A Pending CN116558306A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583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9704B (zh) 多级悬浮预热水泥窑炉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17042B (zh) 一种可控制多段燃烧的焦炉加热方法
US4624636A (en) Two stage material cooler
CN102875036A (zh) 一种蓄热式石灰回转窑
CN105698524A (zh) 蓄热式多段加热回转窑装置
CN109160749B (zh) 一种内循环细颗粒石灰竖窑及其煅烧方法
CN116558306A (zh) 一种优化篦冷机熟料冷却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H03197339A (ja) クリンカ冷却方法およびクリンカ冷却装置
CN105330179B (zh) 箱式烧嘴竖窑
CN107796226B (zh) 一种烧结矿炉排炉冷却和余热利用装置及余热利用方法
CN218646066U (zh) 一种烧结矿竖窑冷却装置
CN216132298U (zh) 一种用于竖炉生产球团矿的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
CN213120015U (zh) 一种双重冷却低高度的竖冷窑结构
CN111689706A (zh) 一种无窑头余风热焓损失的水泥生产系统及工艺
CN112097509A (zh) 一种提高烧结矿竖式冷却炉换热效率的装置和方法
CN208187136U (zh) 一种水泥熟料篦式冷却机分区组合式充气箱固定篦床
CN109900124A (zh) 一种粉状物料冷却装置
CN102494539B (zh) 一种适用于余热利用的冷却机梯级送风方法
CN105927968A (zh) 锅炉燃烧用的布风床料系统
CN217202540U (zh) 一种利用替代燃料生产石灰的设备
CN213237492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炉内脱硫系统
CN214250587U (zh) 一种篦冷机固定端分区供风系统
CN108759487A (zh) 一种篦式冷却机的充气箱固定蓖床
CN217536113U (zh) 一种氧化球团链篦机补热系统
CN210341017U (zh) 一种钢带式焙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