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8374A -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8374A
CN116548374A CN202310346998.XA CN202310346998A CN116548374A CN 116548374 A CN116548374 A CN 116548374A CN 202310346998 A CN202310346998 A CN 202310346998A CN 116548374 A CN116548374 A CN 116548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wning
frog
rana nigromaculata
breeding method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69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楠
陈展鹏
李兴华
梅凯华
丁凤菊
邹彩琼
袁庆云
曹叙洲
郭熙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103469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83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8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8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包括:(1)种蛙采用前一年在黑斑蛙冬眠前抓捕的并在室内进行暂养的黑斑蛙,或者当年抓捕的提前30‑45天解除冬眠的黑斑蛙;(2)在2月份,按照雌雄比例1:1挑选种蛙进行人工催产,单只黑斑蛙注射的催产剂剂量为LHRH‑A2 1.05‑1.25μg,HCG 40‑45IU;(3)将催产后的种蛙放在产卵池进行产卵,种蛙的放置密度30‑60对/m2,并为产卵提供安静、黑暗的环境;(4)种蛙产卵后,将受精卵捞出分散在孵化网箱中进行孵化,将产卵池中的种蛙全部移除。本发明解决了目前黑斑蛙自然产卵时间跨度大,自然产卵靠后导致养殖时间短,成蛙规格偏小当年无法上市等问题,增加了养殖效益。

Description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也称黑斑蛙、青蛙,属于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在国内黑斑蛙和小龙虾一样,也是从不起眼的稻田水生动物慢慢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斑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通过野外捕捉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黑斑蛙的人工养殖开始慢慢兴起。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政府鼓励和支持稻田综合种养。稻蛙综合种养模式的纯收益高出单一种稻模式数倍,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之一。作为稻田综合种养中目前唯一的两栖动物,黑斑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黑斑蛙不论是在养殖还是在科学研究上都处于起步阶段。
公开号为CN101543193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中国林蛙在粤北的繁育方法,通过提供合适的产卵环境,将水温控制在11-13℃让中国林蛙在土池中自然产卵和孵化蝌蚪,目的是开发一种能在广东北部山区繁育北方林蛙的方法。公开号为CN102388835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东北林蛙提早繁育的方法,通过建造温室产卵孵化池和室外蝌蚪养殖池,目的是延长蝌蚪生长时间,提高蝌蚪最大体重和变态率。与黑斑蛙相比,林蛙生长周期长,二年生成蛙才开始产卵,三年生体重才达到35g左右,并且林蛙主要采用半人工养殖方式,人工养殖蝌蚪,野外环境养殖变态蛙。黑斑蛙目前则是全程人工养殖,并且当年即可达到性成熟,体重也能达到50g以上。林蛙具有药用价值,其输卵管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俗称雪蛤油;而黑斑蛙则主要是用来食用,因此两者在繁育、养殖和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
黑斑蛙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黑斑蛙的自然繁殖时间在4-6月份,自然繁殖时间跨度比较大,要想通过野外搜集到足够的卵块需要较长时间跨度。不同时间的卵块集中孵化,不仅导致孵化批次不同步,大蝌蚪会吃小蝌蚪,而且大小不一的变态蛙再集中养殖,大黑斑蛙会吃小黑斑蛙,导致成活率大大降低。每年9月底降温之后,黑斑蛙就会开始打洞冬眠,所以黑斑蛙的养殖投喂时间只能在9月份之前,因此,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自然产卵时间如果太晚,会缩短当年的养殖时间,导致成蛙规格偏小当年无法上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稻蛙综合种养中,黑斑蛙自然产卵率低、自然产卵批次不同步导致的成蛙个体大小差异大、自然产卵时间太晚导致养殖时间短、成蛙规格偏小当年无法上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包括:
(1)种蛙选择
种蛙采用前一年在黑斑蛙冬眠前抓捕的并在室内进行暂养的黑斑蛙,或者当年抓捕的提前30-45天解除冬眠的黑斑蛙;
(2)种蛙催产
按照雌雄比例1:1挑选种蛙进行人工催产,单只黑斑蛙注射的催产剂剂量为LHRH-A2 1.05-1.25μg,HCG 40-45IU;
(3)种蛙产卵受精
将催产后的种蛙放在产卵池进行产卵,种蛙的放置密度30-60对/m2,并为产卵提供安静、黑暗的环境;
(4)受精卵孵化
种蛙产卵后,将受精卵捞出分散在孵化网箱中进行孵化,将产卵池中的种蛙全部移除,对于没有产卵的雌性黑斑蛙,再次注射催产剂后进行下一批次催产、产卵。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步骤(1)中,抓捕黑斑蛙的时间为前一年9月份,解除黑斑蛙冬眠的时间为2月份。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步骤(1)中的黑斑蛙的暂养方法为:在水泥池或者其他硬质的暂养池中进行暂养,暂养密度50-100只/m2,在暂养池中铺满消毒后的稻草,稻草厚度30cm以上,每周喷淋自来水保证稻草湿润,暂养期间不投喂,保证池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0-1℃。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步骤(1)中提前解除黑斑蛙冬眠的方法为:在2月初将稻蛙田里集中冬眠的黑斑蛙挖出来,或者在稻蛙田灌满水,将冬眠的黑斑蛙从洞穴里面逼出来。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步骤(2)中,种蛙选择体重50g及以上,颜色鲜艳、体表无损伤、腹部饱满、弹跳有力的个体。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单只黑斑蛙注射的催产剂剂量为LHRH-A2 1.1μg,HCG 45IU,种蛙放置密度30对/m2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催产剂注射剂量为100μL/只,注射方式为大腿部肌肉注射。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产卵池水深10-15cm,水温为16℃及以上,水上放置EVA泡沫板。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产卵池采用黑布蒙起来和/或将门窗紧闭。
上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孵化网箱水深50cm以上,保持微流水,水温为14℃及以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通过确定黑斑蛙能够提早繁育的最低产卵温度和最低孵化温度,使黑斑蛙蝌蚪提前30-45天变态,从而使黑斑蛙养殖时间增加30-45天;
(2)本发明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解决了目前黑斑蛙自然产卵时间跨度大,自然产卵靠后导致养殖时间短,成蛙规格偏小当年无法上市等问题,增加了养殖效益;
(3)本发明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利用人工催产可以达到同批次的目的,同一批次注射的黑斑蛙产卵率达到80%以上,极大提高了产卵效率;
(4)本发明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通过同批次的受精卵集中孵化,并提供良好的孵化条件,使整体孵化后成活率达到50%以上,同批次孵化保证蝌蚪和成蛙规格大小一致,降低相互蚕食,提高成活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采用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暂养池的透视示意图;
图3为产卵池的透视示意图;
图4为孵化池的透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1为暂养池、2为产卵池、3为孵化池、11为普通大棚、12为消毒稻草、13为喷淋系统、21为保温大棚、22为EVA泡沫板、31为保温大棚、32为孵化网箱、33为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通过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除下述内容外,其余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或装置。下述名词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
当本文中公开一个数值范围时,上述范围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征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包括:
(1)种蛙选择
种蛙采用前一年在黑斑蛙冬眠前抓捕的并在室内进行暂养的黑斑蛙,或者当年抓捕的提前30-45天解除冬眠的黑斑蛙;
(2)种蛙催产
按照雌雄比例1:1挑选种蛙进行人工催产,单只黑斑蛙注射的催产剂剂量为LHRH-A2 1.05-1.25μg,HCG 40-45IU,催产剂注射剂量为85-110μL/只;
(3)种蛙产卵受精
将催产后的种蛙放在产卵池进行产卵,种蛙的放置密度为30-60对/m2,并为产卵提供安静、黑暗的环境;
(4)受精卵孵化
种蛙产卵后,将受精卵捞出分散在孵化棚中进行孵化,将产卵池中的种蛙全部移除,通过观察和触摸,对于没有产卵的雌性黑斑蛙,再次注射催产剂后进行下一批次产卵。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黑斑蛙在当年越早繁育,养殖时间越充裕,即可达到早出蛙、早上市、大规格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对黑斑蛙适应的最低产卵温度及最低孵化温度进行研究,使黑斑蛙能够提早至2月份开始繁育,黑斑蛙蝌蚪提前30-45天养殖成为变态蛙,此时,室外天气晴好,是开始稻田黑斑蛙养殖的最佳时间。经实践,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不仅使黑斑蛙养殖时间增加30-45天,达到早出蛙、早上市、大规格的目的,还能最大程度地节约黑斑蛙的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采用如图1所示的人工繁育系统进行,具体包括:
种蛙选择
为了延长黑斑蛙的生长时间,可以依据本地黑斑蛙的自然产卵时间提早30天左右进行产卵,一般华中地区选择在2月份开始人工繁育。
在一些实施例中,种蛙采用前一年9月份抓捕的并在室内进行暂养的黑斑蛙。如图2所示,将黑斑蛙在水泥池或者其他硬质的暂养池1中进行暂养,暂养密度50-100只/m2。其中,暂养池1设置在不具有保温功能的大棚11中,暂养池1中铺满消毒后的稻草12,稻草厚度30cm以上,喷淋系统13每周喷淋自来水保证稻草湿润,暂养期间不投喂,使得池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0-1℃,促使种蛙快速钻草冬眠。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种蛙的获得方式为:在2月初将稻蛙田里集中冬眠的黑斑蛙挖出来,或者把稻蛙田灌满水,将在稻蛙田冬眠的黑斑蛙从洞穴里面逼出来。
种蛙催产
其中,种蛙选择体重50g及以上,颜色鲜艳、体表无损伤、腹部饱满、弹跳有力的个体。
优选的,单只黑斑蛙注射的催产剂剂量为LHRH-A2 1.1μg,HCG 45IU,催产剂注射剂量为100μL/只。
其中,催产剂的注射方式为大腿部肌肉注射,雌雄种蛙注射的催产剂剂量相同。药物注射后,将种蛙放置在泡沫箱中观察0.5-1h确认没有问题后,按照雌雄比例1:1,产卵密度30对/m2放在产卵池进行产卵。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催产,不仅可以达到同批次的目的,而且同一批次注射的黑斑蛙产卵率达到80%以上,极大提高了产卵效率。
种蛙产卵受精
将催产后的种蛙放在专门的产卵池进行产卵。一般在注射催产剂后就有种蛙抱对,第三天大部分种蛙完成产卵过程。
其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产卵池2设置在保温大棚21中,借此,使产卵池的水温适宜种蛙产卵受精。
优选的,产卵池2水深10-15cm,水温为16℃以上(如16-18℃,18-20℃,20-22℃,22-24℃,24-26℃),水上放置有EVA泡沫板22,泡沫板22占到整个产卵池面积的一半以上,方便种蛙抱对和产卵。
优选的,为了保证安静的环境,可以用黑布将产卵池2蒙起来或者将保温大棚21的门窗紧闭,给产卵创造持续黑暗的环境。
受精卵孵化
将受精卵捞出分散后在孵化棚中进行孵化。将产卵池中的种蛙全部移除,通过观察和触摸,对于没有产卵的雌性种蛙,再次注射催产剂后进行下一批次产卵。查看雌性种蛙是否产卵的方法是:肉眼观察腹部干瘪,用手触摸腹部会凹陷的是已经产卵的种蛙;而肉眼观察腹部饱满,用手触摸腹部有弹性不凹陷的是没有产卵的种蛙。
如图4所示,孵化池3设置在保温大棚31中,孵化池3中放置有孵化网箱32,孵化网箱32水深50cm以上,水温14℃及以上(如14-16℃,16-18℃,18-20℃,20-22℃,22-24℃,24-26℃),孵化池3设置有进水阀33水体为持续流水,保证水质优良。
优选的,保温大棚31为200m2左右的塑料保温大棚,孵化池水体溶氧含量8.1mg/L。
一般在孵化的第5天受精卵发育成小蝌蚪形状,在卵膜里面动,第6天就有很多蝌蚪孵化出来附着在侧壁上,第7天绝大部分蝌蚪都完成出膜。未受精卵和劣质卵要及时清理出去,以防坏水。
本发明通过将同批次的受精卵集中孵化,提供良好的孵化条件,整体孵化后成活率达到50%以上,同批次孵化保证蝌蚪和成蛙规格大小一致,降低相互蚕食,提高成活率。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
试验1:最低产卵温度的确定
为了确定黑斑蛙的最低产卵温度,我们在2021年3月底到4月初对自然环境下的种蛙池里黑斑蛙的抱对、鸣叫和产卵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水温进行测定。试验持续2周,最终通过产卵与否进行判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抱对情况 雄蛙鸣叫情况 产卵情况
9.7℃ 极少抱对 不鸣叫 不产卵
12.8℃ 少量抱对 鸣叫 极少产卵
13.4℃ 少量抱对 鸣叫 极少产卵
14.4℃ 抱对 鸣叫 少量产卵
15.6℃ 抱对 鸣叫 产卵
我们对水温进行测定,其中自然水环境温度仅有9.7℃时,仅能看到极少量的抱对,并且听不到任何黑斑蛙鸣叫,抱对黑斑蛙也不产卵;当时水温在12.8-13.4℃时,能看到黑斑蛙抱对,黑斑蛙持续鸣叫,但是抱对产卵黑斑蛙非常少;当水温达到14.4℃时就能看到较多黑斑蛙抱对,并且有一些抱对的黑斑蛙产卵;当水温升高到15.6℃时,就有很多黑斑蛙抱对,黑斑蛙持续鸣叫,并且能看到很多卵块。因此,我们建议产卵的最低水温要达到16℃以上。
试验2:最适催产剂量的确定
为了确定黑斑蛙的最适催产剂量,我们在2021年的12月份天气最冷的时候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此时自然环境下的黑斑蛙都在冬眠,我们的种蛙来自2021年9月份提前暂养在水泥池中冬眠的黑斑蛙。试验水温通过加热棒加热,试验持续3天,催产剂配制为LHRH-A20.022μg/μL,HCG 0.9IU/μL,两种催产剂各取50μL或者25μL混合,相应的注射剂总量为100μL或者50μL,结果如下表所示:
我们采用三种注射剂量,分别是只注射雄性、雄性减半以及雌雄一样的方式,只注射雄性没有催产效果;而雄性减半的方式效果一般;效果最好的方式是雌雄一样的注射剂量,此时的催产效率能够达到80%,远远高于自然条件下的产卵率(约35.2%)。
试验3:最低孵化温度的确定
为了确定黑斑蛙的最低孵化温度,我们在2022年2月对催产后的卵块在自然环境和孵化棚内的孵化情况和温度进行持续记录。试验持续7天,结果如下表所示:
天数 1 2 3 4 5 6 7 结果
大棚水温/℃ 15.5 16.7 16.1 19.5 16.9 14.0 14.2 孵化成功
自然水温/℃ 14.8 18.1 15.6 15.7 13.4 7.3 13.1 孵化失败
通过观察,在较低水温时,受精卵块缓慢发育,蝌蚪需要6-7天才能出膜,在试验过程的第5-7天气温降低,可以明显看到大棚中即将出膜或者出膜后的蝌蚪状态较差。作为对比,自然环境下的卵块则由于温度太低而孵化失败。因此,我们建议孵化的最低水温要达到14℃以上。
试验4:自然产卵与人工催产效果对比
为了确定自然产卵与人工催产的效果,我们在2022年3月底进行了对比试验,其中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均是自然条件下的水温,无增温设施。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1 2 3 4 5 平均重g
自然产卵单卵块g 143 56 31 155 89 94.8
人工催产单卵块g 101 70 172 131 200 134.8
我们选取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的单对黑斑蛙的卵块通过称重进行对比。整体来看,催产的卵块质量普遍较大,而搜集的自然卵块普遍较小,最终自然产卵的每对黑斑蛙卵块重量约94.8g,而人工催产的则要高出不少,达到134.8g。
通过试验1-4,可以确定黑斑蛙能够提早繁育的最低产卵温度、最低孵化温度及最适催产剂剂量,认为将黑斑蛙提前30-45天结束冬眠进行催产,从而增加黑斑蛙养殖时间提高成蛙规格是可行的。为此,发明人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验5: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养殖试验
2022年我们在湖北省黄冈市梅家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对人工催产和自然繁育两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养殖试验,其中,人工催产的养殖试验均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发现人工催产可以使得黑斑蛙提前1个月上市,在7月初即可开始销售,此时市面上黑斑蛙少,价格非常好,供不应求。作为对比,自然繁育最早的上市时间在8月初。即使到9月份销售,人工催产的黑斑蛙普遍长到1.5两左右,而自然繁育黑斑蛙仅1两左右。该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能够达早出蛙、早上市、大规格的目的,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大,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这些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视为涵盖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种蛙选择
种蛙采用前一年在黑斑蛙冬眠前抓捕的并在室内进行暂养的黑斑蛙,或者当年抓捕的提前30-45天解除冬眠的黑斑蛙;
(2)种蛙催产
按照雌雄比例1:1挑选种蛙进行人工催产,单只黑斑蛙注射的催产剂剂量为LHRH-A21.05-1.25μg,HCG 40-45IU;
(3)种蛙产卵受精
将催产后的种蛙放在产卵池进行产卵,种蛙的放置密度30-60对/m2,并为产卵提供安静、黑暗的环境;
(4)受精卵孵化
种蛙产卵后,将受精卵捞出分散在孵化网箱中进行孵化,将产卵池中的种蛙全部移除,对于没有产卵的雌性黑斑蛙,再次注射催产剂后进行下一批次催产、产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抓捕黑斑蛙的时间为前一年9月份,解除黑斑蛙冬眠的时间为2月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黑斑蛙的暂养方法为:在水泥池或者其他硬质的暂养池中进行暂养,暂养密度50-100只/m2,在暂养池中铺满消毒后的稻草,稻草厚度30cm以上,每周喷淋自来水保证稻草湿润,暂养期间不投喂,保证池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提前解除黑斑蛙冬眠的方法为:将稻蛙田里集中冬眠的黑斑蛙挖出来,或者在稻蛙田灌满水,将冬眠的黑斑蛙从洞穴里面逼出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种蛙选择体重50g及以上,颜色鲜艳、体表无损伤、腹部饱满、弹跳有力的个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只黑斑蛙注射的催产剂剂量为LHRH-A2 1.1μg,HCG 45IU,种蛙放置密度30对/m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催产剂注射剂量为100μL/只,注射方式为大腿部肌肉注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卵池水深10-15cm,水温为16℃及以上,水上放置EVA泡沫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卵池采用黑布蒙起来和/或将门窗紧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孵化网箱水深50cm以上,保持微流水,水温为14℃及以上。
CN202310346998.XA 2023-03-31 2023-03-31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Pending CN1165483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6998.XA CN116548374A (zh) 2023-03-31 2023-03-31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6998.XA CN116548374A (zh) 2023-03-31 2023-03-31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8374A true CN116548374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6998.XA Pending CN116548374A (zh) 2023-03-31 2023-03-31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83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2374A (zh) * 2023-12-18 2024-02-06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一种黑斑蛙冬眠盒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2374A (zh) * 2023-12-18 2024-02-06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一种黑斑蛙冬眠盒及方法
CN117502374B (zh) * 2023-12-18 2024-05-24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 一种黑斑蛙冬眠盒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3824B (zh) 引进印度蓝孔雀的人工繁养方法
CN109511579B (zh) 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技术
CN103749361B (zh) 一种提早孵化大口黑鲈的方法
CN105145498A (zh) 一种蚯蚓高产的繁殖方法
CN102077806A (zh) 大鲵的人工繁殖和幼鲵的养殖方法
CN105028319A (zh) 高海拔环境下非洲鸵鸟人工繁育方法
CN101720688A (zh) 一种黑鱼的养殖方法
CN103609518B (zh) 大鲵仿生态繁殖方法
CN103651254A (zh) 一种鸭子的保种选育方法
CN102511445B (zh) 网箱养殖青蛙的方法
CN106922611A (zh) 一种生态养殖绿头野鸭的方法
CN109089799A (zh) 一种稻虾共育的养殖方法
CN102017921A (zh) 一种翘嘴鳜鱼与大眼鳜鱼杂交及养殖方法
CN203136815U (zh) 采光温室大棚
CN109042416A (zh) 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
CN116548374A (zh)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方法
CN104542456A (zh) 大鲵仿生态养殖方法
CN104082238A (zh) 一种甲鱼养殖方法
CN105981687A (zh) 一种高产抗病虎纹蛙养殖方法
CN112568159A (zh) 一种有机虾养殖病害防控方法
CN107211934A (zh) 罗非鱼网箱养殖
KR20180047632A (ko) 해삼 인공종묘 생산을 위한 어미해삼의 육상 관리방법
CN219660717U (zh) 黑斑蛙早苗的批量人工繁育系统
CN106386588B (zh) 一种红鳍东方鲀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5052787A (zh) 高白鲑鱼苗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