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2719A -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2719A
CN116532719A CN202210096681.0A CN202210096681A CN116532719A CN 116532719 A CN116532719 A CN 116532719A CN 202210096681 A CN202210096681 A CN 202210096681A CN 116532719 A CN116532719 A CN 116532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pole piece
detection reference
cutting position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66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秋辉
胡军
冯仕平
陈灿斌
常文
吴卿
卢浩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66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27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1036 priority patent/WO20231429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2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27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79/00Methods, machines, or devices not covered elsewhere,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al of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极片裁切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根据偏移距离以及检测基准与裁切设备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与裁切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根据实际距离获取裁切位置输送至裁切设备的裁切时机,以使裁切设备裁切裁切位置。通过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相当于获取极片传输过程中导致的与检测基准的偏差;从而能够获取裁切位置的实际位置,以获取裁切位置输送至裁切设备的准确时机,以使裁切设备能够准确地在该裁切位置进行裁切,提高裁切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极片裁切成型质量和使用该极片的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在电子产品、车辆、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应用环境及条件越来越复杂,对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能、能量密度以及生产成本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极片进行裁切,以使极片的长度满足需求,极片裁切的质量对电池的安全性能、能量密封以及生产成本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极片的裁切质量成为电池制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以改善极片的裁切质量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裁切方法,包括:
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
根据所述偏移距离以及所述检测基准与裁切设备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裁切位置与所述裁切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
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获取所述裁切位置输送到达所述裁切设备的裁切时机,并根据所述裁切时机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裁切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相当于获取极片传输过程中因输送设备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原因导致的与检测基准的偏差;再根据偏移距离以及检测基准与裁切设备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与裁切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相当于获取了裁切位置的实际位置,从而能够获取裁切位置输送到达裁切设备的准确裁切时机,以使裁切位置能够在裁切设备处准确定位,以使裁切设备能够准确地在该裁切位置进行裁切,提高裁切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极片裁切成型质量和使用该极片的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包括:
通过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以获所述拍摄装置的所述检测基准和所述裁切位置之间的所述偏移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拍摄装置拍摄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以获取拍摄装置的检测基准和裁切位置的偏移距离,获取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提高偏移距离的获取效率,从而提高极片裁切效率且有利于极片连续裁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裁切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裁切位置的初始位置;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的拍摄时机,并根据所述拍摄时机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输送到达拍摄装置拍摄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的拍摄时机,并根据该拍摄时机控制拍摄装置拍摄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以使拍摄装置能够准确拍摄到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有利于获取检测基准和裁切位置之间的准确偏移距离。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裁切位置的初始位置,包括:
通过光纤传感器检测所述裁切位置是否到达所述初始位置。
上述看技术方案中,通过光纤传感器检测裁切位置是否到达初始位置,获取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提高获取效率,提高极片裁切效率和有利于极片连续裁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的拍摄时机,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计算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一角位移信号,所述编码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传送辊的输送位置,所述拍摄时机为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
根据所述拍摄时机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包括:
根据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时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传送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角位移获取拍摄装置的拍摄时机,以使拍摄装置能够准确拍摄检测基准和裁切位置,从而准确地获取检测基准和裁切位置的偏移距离。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裁切方法还包括:
通过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判断所述裁切位置的刻痕是在所述极片的正面还是反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判断裁切位置的刻痕是在极片的正面还是反面,有利于确认向极片的正反两侧的送料顺序,确保后续形成叠片的质量,确保能够向极片的正反两侧的准确送料,降低在形成电极组件的过程中出现装配错误的风险,提升了电极组件的装配效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获取所述裁切位置输送到达所述裁切设备的裁切时机,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所述裁切时机为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
所述根据所述裁切时机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裁切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编码器到达所述第二角位移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裁切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裁切位置至裁切设备的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即获取了准确的裁切时机,有利于在裁切位置准确裁切极片。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裁切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上一个裁切位置且所述极片输送预设距离后,判断获取到上一个裁切位置且所述极片输送预设距离后,是否获取到下一个裁切位置;
若未获取到下一个裁切位置,则生成报警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当上一个裁切位置被输送走后,若是在预设距离内未检测到下一个裁切位置,则说明极片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检测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设备存在故障,需要生成报警信号提醒检修,排查故障,避免极片报废和检测工作无效。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裁切控制系统,包括裁切设备、拍摄装置和控制器;所述裁切设备用于裁切极片;所述拍摄装置被配置为拍摄极片上的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拍摄装置和所述裁切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裁切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计算偏移距离,根据所述偏移距离以及所述检测基准与所述裁切设备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裁切位置与所述裁切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计算裁切时机,并根据所述裁切时机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极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拍摄装置拍摄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以获取拍摄装置的检测基准和裁切位置的偏移距离,获取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提高偏移距离的获取效率,提高极片裁切效率和有利于极片连续裁切。获取该偏移距离后,能够获取裁切位置输送至裁切设备的准确时机,以使裁切位置能够在裁切设备处准确定位,以使控制器控制裁切设备能够准确地在该裁切位置进行裁切,提高裁切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极片裁切成型质量和使用该极片的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裁切控制系统还包括:光纤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拍摄装置的上游,所述光纤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光纤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极片上的裁切位置的初始位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的拍摄时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拍摄时机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光纤传感器获取裁切位置的初始位置,获取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提高获取效率,提高极片裁切效率和有利于极片连续裁切。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裁切控制系统还包括:
编码器,设置于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所述编码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传送辊的输送位置,所述编码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计算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一角位移信号,所述拍摄时机为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编码器到达所述第一角位移时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编码器的角位移获取拍摄装置拍摄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的拍摄时机,以使拍摄装置能够准确拍摄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以及使得裁切设备能够在裁切位置准确裁切极片。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所述裁切时机为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编码器到达所述第二角位移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裁切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根据编码器的角位移信号控制裁切设备裁切极片,以使裁切设备能够准确的在裁切位置裁切极片。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装置包括CCD检测相机。
上述技术方案中,CCD相机的拍摄精度高,从而获取更准确的偏移距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基准、裁切位置和裁切设备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4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拍摄装置的拍摄范围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8为本申请又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9为本申请再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又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裁切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1为上一个裁切位置和下一个裁切位置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标:100-极片裁切控制系统;10-检测基准;20-拍摄装置;20a-拍摄范围;30-光纤传感器;40-裁切设备;300-传送辊;2000-极片;2100-裁切位置;2110-裁切孔;2120-刻痕;2100a-上一个裁切位置;2100b-下一个裁切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的至少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片的正极极耳为未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正极极耳的结构强度,正极极耳包括未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和部分涂覆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的至少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片的负极极耳为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负极极耳的结构强度,负极极耳包括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和部分涂覆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对电极组件而言,正极片和负极片需要满足一定的长度要求,以使卷绕后的电极组件具有足够的圈数,以满足电池的性能需求。因此,对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长度控制要求较高,需要裁切设备在准确的裁切位置对极片进行裁切。
发明人发现,由于极片裁切设备的各部分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原因,导致极片的裁切位置不能准确地与裁切设备对应,导致裁切精度较低,使得裁切的极片的长度误差较大,从而降低极片的成型质量和使用该极片的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基于上述考虑,为了缓解极片裁切时因裁切位置定位精度较低,导致裁切精度较低的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极片裁切方法,通过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再根据偏移距离以及检测基准与裁切设备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与裁切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并根据实际距离获取裁切位置输送至裁切设备的时机,以使裁切设备裁切裁切位置。
通过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相当于获取极片传输过程中因输送设备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原因导致的与检测基准的偏差;再根据偏移距离以及检测基准与裁切设备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与裁切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相当于获取了裁切位置的实际位置,从而能够获取裁切位置输送至裁切设备的准确时机,以使裁切位置能够在裁切设备处准确定位,以使裁切设备能够准确地在该裁切位置进行裁切,提高裁切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极片裁切成型质量和使用该极片的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极片裁切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裁切定位的领域,比如薄膜包装领域、食品生产领域等。这样,有利于缓解因裁切位置定位精度较低,导致裁切精度较低的问题。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实施例以裁切极片为例对该极片2000裁切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2,极片2000裁切方法包括:
S100,获取检测基准10与极片2000的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偏移距离;
S200,根据偏移距离以及检测基准1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210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实际距离;
S300,根据实际距离获取裁切位置2100输送到达裁切设备40的裁切时机,并根据裁切时机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裁切位置2100。
裁切位置2100是指极片2000是被裁切设备40裁切的位置,从该裁切位置2100裁切后极片2000一分为二。裁切设备40可以切刀、裁切激光等。
检测基准10的位置固定,检测基准1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距离固定且已知。导致检测基准10与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存在偏移距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极片裁切控制系统100的各个结构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
由于检测基准1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距离已知,结合检测基准10与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偏移距离即可获取裁切位置2100到裁切设备40的实际距离,则可以知道极片2000还需要输送多长的距离可以使裁切位置2100到达裁切设备40正对的位置。当裁切位置2100到达与裁切设备40正对的位置后,即准确的裁切时机,则即可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极片2000,裁切设备40裁切的位置则为准确的裁切位置2100。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裁切设备40位于检测基准10的下游,极片2000被从检测基准10至裁切设备40的方向输送。定义检测基准10至裁切设备40的距离为L1,裁切位置2100相对检测基准10的偏移距离为L10,该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位于裁切设备40的同侧。若是裁切位置2100相对检测基准10更加靠近裁切设备40,则裁切位置2100到裁切设备40的实际距离L20满足:L20=L1-L10(图2中所示的情况),若是裁切位置2100相对检测基准10更加远离裁切设备40,则裁切位置2100到裁切设备40的实际距离L20满足:L20=L1+L10。则极片2000还需要输送L20的距离裁切位置2100达到裁切设备40的正对位置。从获取到裁切位置2100相对检测基准10的偏移距离L10后,极片2000继续输送了距离L20,则认为裁切位置2100输送到达裁切设备40的裁切时机,则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极片2000,裁切设备40实现在准确的裁切位置2100裁切极片20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文、下文中所提及的“上游”以及“下游”指的是生产顺序的先后,上游是指生产顺序在先,下游是指生产顺序在后,并非限定各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比如检测基准10位于裁切设备40的上游,则极片2000上的裁切位置2100线经过检测基准10,再经过裁切设备40。
通过获取检测基准10与极片2000的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偏移距离,相当于获取极片2000传输过程中因输送设备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原因导致的与检测基准10的偏差;再根据偏移距离以及检测基准1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210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实际距离,相当于获取了裁切位置2100的实际位置,从而能够获取裁切位置2100输送至裁切设备40的准确裁切时机,以使裁切位置2100能够在裁切设备40处准确定位,以使裁切设备40能够准确地在该裁切位置2100进行裁切,提高裁切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极片2000裁切成型质量和使用该极片2000的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检测基准10与极片2000的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偏移距离,包括:
通过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以获拍摄装置20的检测基准10和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偏移距离。
拍摄装置20设置于裁切设备40的上游。
拍摄装置20可以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相机、手机相机、摄像机等。拍摄后能够准确地观察到裁切位置2100相对检测基准10更加靠近裁切设备40还是更加远离裁切设备40,以便于获取裁切位置2100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偏移距离以及裁切位置210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实际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基准10为拍摄装置20内设的基准。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检测基准10和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偏移距离。
通过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以获取拍摄装置20的检测基准10和裁切位置2100的偏移距离,获取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提高偏移距离的获取效率,从而提高极片2000裁切效率且有利于极片2000连续裁切。
如图4、图5、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2000裁切方法还包括:
S400,获取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
S500,根据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获取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的拍摄时机,并根据拍摄时机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
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是位于检测基准10的上游的位置。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的距离已知,则可以知道极片2000还需要输送多长的距离可以使裁切位置2100到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内,即可获取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的拍摄时机。当裁切位置2100到达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内后,即可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换句话说,拍摄装置20通过检测基准10和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触发拍摄。
示例性地,定义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为L2,则极片2000还需要输送L2的距离裁切位置2100到达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内。从获取到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后,极片2000继续输送了距离L2,则认为裁切位置2100输送到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的拍摄的时机,则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
根据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2100输送到达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的拍摄时机,并根据该拍摄时机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以使拍摄装置20能够准确拍摄到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有利于获取检测基准10和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准确偏移距离。
如图5、图6、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包括:
通过光纤传感器30检测裁切位置2100到达初始位置。
光纤传感器30设置于拍摄装置20的上游。光纤传感器30的位置固定。由于裁切位置2100只有输送至光纤传感器30的位置才能被检测到,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可以理解为光纤传感器30在极片2000上正对的位置。因此,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与拍摄装置20的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光纤传感器30与拍摄装置20的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
如图5所示,光纤传感器30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位于极片200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接收器用于接收发射器发出的光信号。裁切位置2100设有裁切孔2110和刻痕2120,裁切孔2110贯穿极片200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当裁切位置2100输送至光纤传感器30时,发射器发出的光信号能够穿过裁切孔2110被接收器接收,即检测到裁切位置2100,从而检测到裁切位置2100到达初始位置。当裁切位置2100未移动至光纤传感器30处,则发射器发出的光信号不能穿过极片2000被接收器接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检测方式检测裁切位置2100到达初始位置。
通过光纤传感器30检测裁切位置2100是否到达初始位置,获取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提高获取效率,提高极片2000裁切效率和有利于极片2000连续裁切。
请继续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获取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的拍摄时机,包括:
根据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计算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的第一角位移信号,编码器被配置为检测传送辊300的输送位置,拍摄时机为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
根据拍摄时机控制拍摄装置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包括:
根据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时控制拍摄装置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
编码器是将角位置或者直线位置转换成电信号。编码器设置在传送辊300上,传送辊300转动的圈数,对应编码器的角位移。光纤传感器30检测到裁切位置2100后,获取编码器的角位移从而获取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示例性地,当传送辊300输送极片2000,使得裁切位置2100被输送至光纤传感器30处时,编码器的角位移为X10,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为L2,经过理论计算,L2对应编码器的角位移为X11,则当传送辊300输送极片2000,使裁切位置2100从初始位置到达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时,编码器对应的角位移X1=X10+X11。X1为第一角位移,当编码器的角位移达到X1时,即认定到达拍摄时机,也为裁切位置2100输送至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的时机,则根据编码器的角位移X1(第一角位移)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
根据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的角位移获取拍摄装置20的拍摄时机,以使拍摄装置20能够准确拍摄检测基准10和裁切位置2100,从而准确地获取检测基准10和裁切位置2100的偏移距离。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2000裁切方法还包括:
S600,通过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判断裁切位置2100的刻痕2120是在极片2000的正面还是反面。
对折叠式电极组件而言,极片2000的裁切位置2100的刻痕2120位于折叠时的弯折部,降低弯折部因弯折被折断或造成弯折部挤压可能。比如被裁切的极片2000为负极片2000,则需要从负极片200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输送正极片2000,可以根据刻痕2120位于正面还是反面,控制是向正面输送正极片2000还是向反面输送正极片2000。
判断裁切位置2100的刻痕2120是在极片2000的正面还是反面,有利于确认向极片2000的正反两侧的送料顺序,确保后续形成叠片的质量,确保能够向极片2000的正反两侧的准确送料,降低在形成电极组件的过程中出现送料错误的风险,提升了电极组件的装配效率。
请继续参见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距离获取裁切位置2100输送到达裁切设备40的裁切时机,包括:
根据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裁切时机为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
根据裁切时机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裁切位置2100,包括:
根据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裁切位置2100。
示例性地,当传送辊300输送极片2000,使裁切位置2100到达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时,编码器对应的角位移为X1(第一角位移)。裁切位置2100的与裁切设备40的实际距离L20经过计算理论计算,L20对应编码器的角位移为X12。当传送辊300输送极片2000,使裁切位置2100从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到达裁切设备40处时,编码器对应的角位移X2=X1+X12,X2为第二角位移。当编码器的角位移达到X2时,也就是到达裁切时机,即为裁切位置2100输送至裁切设备40的时机,则根据码器的角位移X2(第二角位移)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极片2000。
根据裁切位置2100至裁切设备40的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即获取了准确的裁切时机,有利于在裁切位置2100准确裁切极片2000。
结合参见图5、图10、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2000裁切方法还包括:
S700,在获取到上一个裁切位置2100a且极片2000输送预设距离后,判断获取到上一个裁切位置2100a且极片2000输送预设距离后,是否获取到下一个裁切位置2100b;
若未获取到下一个裁切位置2100b,则生成报警信号。
定义相邻的两个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距离为L3。极片2000持续输送,当获取到上一个裁切位置2100a的初始位置后,正常情况下,极片2000输送距离L3+a的范围之内光纤传感器30能够检测到下一个裁切位置2100b。若是检测到下一个则继续执行前述步骤。若是未检测到下一个裁切装置,则可能是极片2000在该处未设置裁切孔2110或者裁切孔2110为打穿,或者光纤传感器30故障,或者是其他设备出现故障,则生成报警信号,提醒需要检修。通过理论预测和实际检测相结合,在光纤传感器30故障的情况小,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下一个裁切位置2100b达到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的时机,从而可以通过拍摄装置进行检测,避免极片2000数据缺失,有效降低了电极组件制造过程中的报废率。
其中,+a表示相邻的两个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距离允许的误差范围。
预设距离可以是nL3+a,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
当上一个裁切位置2100a被输送走后,若是在预设距离内未检测到下一个裁切位置2100b,则说明极片2000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检测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设备存在故障,需要生成报警信号提醒检修,排查故障,避免极片2000报废和检测工作无效。
请继续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裁切控制系统100,极片裁切控制系统100包括裁切设备40、拍摄装置20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裁切设备40用于裁切极片2000;拍摄装置20被配置为拍摄极片2000上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控制器与拍摄装置20和裁切设备40通信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裁切位置2100与检测基准10计算偏移距离,根据偏移距离以及检测基准1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距离计算裁切位置210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实际距离,根据实际距离计算裁切时机,并根据裁切时机控制裁切设备裁切极片。
拍摄装置20设置于裁切设备40的上游,裁切设备40设置于拍摄装置20的下游。控制器设置在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图中未示出)的角位移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以及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极片2000。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表征编码器的角位置的电信号,并根据该电信号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和/或裁切设备40裁切极片。
通过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以获取拍摄装置20的检测基准10和裁切位置2100的偏移距离,获取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提高偏移距离的获取效率,提高极片2000裁切效率和有利于极片2000连续裁切。获取该偏移距离后,能够获取裁切位置2100输送至裁切设备40的准确时机,以使裁切位置2100能够在裁切设备40处准确定位,以使控制器控制裁切设备40能够准确地在该裁切位置2100进行裁切,提高裁切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极片2000裁切成型质量和使用该极片2000的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请继续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裁切控制系统100还包括:光纤传感器30,设置于拍摄装置20的上游,光纤传感器30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光纤传感器30被配置为检测极片2000上的裁切位置的初始位置;控制器还根据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获取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的拍摄时机,控制器根据拍摄时机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
光纤传感器30设置于拍摄装置20的上游。光纤传感器30检测到裁切位置2100后,根据此时对应的编码器的角位移,获取到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结合初始位置与拍摄装置20的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编码器的角位移,能够获得传送辊300将裁切位置2100从初始位置输送至拍摄位置的拍摄范围20a时编码器的角位移。裁切位置2100输送至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后,控制器根据表征裁切位置2100从初始位置输送至拍摄位置的拍摄范围20a时编码器的角位移的电信号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
通过光纤传感器30获取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获取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提高获取效率,提高极片2000裁切效率和有利于极片2000连续裁切。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裁切控制系统100还包括:编码器(图中未示出),设置于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编码器被配置为检测传送辊300的输送位置,编码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初始位置与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计算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的第一角位移信号,拍摄时机为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编码器到达所述第一角位移时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
裁切位置2100到达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后,根据此时裁切位置2100对应的编码器的角位移,结合裁切位置210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实际距离对应的编码器的角位移,能够获得传送辊300将裁切位置2100从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输送至裁切设备40时编码器的角位移,即第一角位移。裁切位置2100输送裁切设备40后,编码器的角位移达到第一角位移,即拍摄时机,控制器根据第一角位移控制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
根据编码器的角位移获取拍摄装置20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的拍摄时机,以使拍摄装置20能够准确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便于控制裁切设备40能够在裁切位置2100准确裁切极片20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裁切时机为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裁切位置2100。
当裁切位置2100在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时,编码器的角位移为第一角位移,结合裁切位置2100在拍摄装置20的拍摄范围20a内与裁切设备40的实际距离,控制器能够计算出裁切位置2100到达裁切设备40时编码器的角位移,即第二角位移,也是裁切时机。当编码器的角位移为第二角位移时,控制器控制裁切设备40在裁切位置2100裁切极片2000。
控制器根据编码器的角位移信号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极片2000,以使裁切设备40能够准确的在裁切位置2100裁切极片2000。
请继续参见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装置20包括CCD检测相机。
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CCD相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不受磁场影响、具有抗震动和撞击等优点,则CCD相机的拍摄精度高,从而获取更准确的偏移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2000成型方法,包括:
根据光纤传感器30检测裁切位置2100的初始位置;
根据初始位置与CCD相机的检测基准10之间的距离计算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的第一角位移信号,从而获取CCD相机的拍摄时机,拍摄时机为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根据第一角位移控制CCD相机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
通过CCD相机拍摄裁切位置2100和检测基准10,以获CCD相机的检测基准10和裁切位置2100之间的偏移距离;
根据偏移距离以及检测基准1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距离获取裁切位置2100与裁切设备40之间的实际距离;
控制器根据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极片2000的传送辊300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从而获取裁切位置2100到达裁切设备40的裁切时机,裁切时机为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控制器第二角位移控制裁切设备40裁切裁切位置2100。
通过上述方法裁切极片2000,能够使裁切位置2100能够在裁切设备40处准确定位,以使裁切设备40能够准确地在该裁切位置2100进行裁切,提高裁切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极片2000裁切成型质量和使用该极片2000的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极片裁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
根据所述偏移距离以及所述检测基准与裁切设备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裁切位置与所述裁切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
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获取所述裁切位置输送到达所述裁切设备的裁切时机,并根据所述裁切时机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裁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裁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检测基准与极片的裁切位置之间的偏移距离,包括:
通过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以获所述拍摄装置的所述检测基准和所述裁切位置之间的所述偏移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裁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裁切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裁切位置的初始位置;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的拍摄时机,并根据所述拍摄时机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裁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裁切位置的初始位置,包括:
通过光纤传感器检测所述裁切位置到达所述初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裁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的拍摄时机,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计算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一角位移信号,所述编码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传送辊的输送位置,所述拍摄时机为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
根据所述拍摄时机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包括:
根据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时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裁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裁切方法还包括:
通过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判断所述裁切位置的刻痕是在所述极片的正面还是反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极片裁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获取所述裁切位置输送到达所述裁切设备的裁切时机,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所述裁切时机为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
所述根据所述裁切时机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裁切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编码器到达所述第二角位移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裁切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极片裁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裁切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上一个裁切位置且所述极片输送预设距离后,判断获取到上一个裁切位置且所述极片输送预设距离后,是否获取到下一个裁切位置;
若未获取到下一个裁切位置,则生成报警信号。
9.一种极片裁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裁切设备,用于裁切极片;
拍摄装置,被配置为拍摄极片上的裁切位置和检测基准;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拍摄装置和所述裁切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裁切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计算偏移距离,根据所述偏移距离以及所述检测基准与所述裁切设备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裁切位置与所述裁切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计算裁切时机,并根据所述裁切时机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裁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裁切控制系统还包括:
光纤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拍摄装置的上游,所述光纤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光纤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极片上的裁切位置的初始位置;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获取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的拍摄时机,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拍摄时机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片裁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裁切控制系统还包括:
编码器,设置于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所述编码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传送辊的输送位置,所述编码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检测基准之间的距离计算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一角位移信号,所述拍摄时机为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一角位移;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编码器到达所述第一角位移时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所述裁切位置和所述检测基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片裁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实际距离计算得到传送所述极片的传送辊上的编码器的第二角位移信号,所述裁切时机为所述编码器到达第二角位移;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编码器到达所述第二角位移控制所述裁切设备裁切所述裁切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裁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包括CCD检测相机。
CN202210096681.0A 2022-01-26 2022-01-26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65327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6681.0A CN116532719A (zh) 2022-01-26 2022-01-26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PCT/CN2023/071036 WO2023142974A1 (zh) 2022-01-26 2023-01-06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6681.0A CN116532719A (zh) 2022-01-26 2022-01-26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2719A true CN116532719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6681.0A Pending CN116532719A (zh) 2022-01-26 2022-01-26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2719A (zh)
WO (1) WO202314297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3372A (zh) * 2023-11-09 2023-12-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3374B (zh) * 2024-02-07 2024-05-10 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极片分切设备及极片分切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7718609B (zh) * 2024-02-07 2024-05-10 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用于极片分切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极片分切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35129B2 (ja) * 2006-03-15 2012-05-2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鋼片切断方法及び鋼片切断システム
CN105881632B (zh) * 2016-03-24 2017-07-07 青岛万龙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胶料定长裁断系统及方法
CN106229552B (zh) * 2016-08-12 2018-09-1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叠片电池极片成型系统
CN109093186B (zh) * 2018-08-23 2020-06-0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裁断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3372A (zh) * 2023-11-09 2023-12-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7213372B (zh) * 2023-11-09 2024-04-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检测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2974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32719A (zh) 极片裁切方法及控制系统
KR102264685B1 (ko) 전극조립체 제조장치 및 전극조립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EP2648247B1 (en) Novel device for notching and secondary battery produced by using same
KR101326630B1 (ko) 신규한 노칭 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생산되는 이차전지
EP3961780B1 (en) Fabricating method of electrode assembly
EP2772978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EP2757625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EP3154114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fabricating method of th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 containing the electrode assembly
KR20130105001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극 제조장치
US11437653B2 (en) Laminated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device
WO2021091057A1 (ko) 폴딩형 전극조립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40154149A1 (en) Electrode plate sta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acking machine
CN111566862B (zh) 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以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US11973193B2 (en) Battery winding method, battery winding system,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115064755B (zh) 卷绕方法及卷绕系统
KR20180056959A (ko) 용접 정보가 표시된 이차전지의 제조 방법
WO2024000491A1 (zh) 用于电池生产的检测方法和系统、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CN210074074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模切叠片一体设备
KR20180097243A (ko) 전극판들의 정렬하는 과정을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US20230187680A1 (en) Battery Cell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work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Rework Quantity Coun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9768335B (zh) 一种复合式叠片系统及其复合式叠片方法
KR20160090011A (ko) 전극조립체 외경 측정 과정을 포함하는 전지셀 제조방법
CN21913134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定位工装
CN117053746A (zh) 极片检测装置、方法和卷绕装置
US20240047639A1 (e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electrode plate produ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