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0760A - 表带、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 Google Patents

表带、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0760A
CN116530760A CN202310126487.7A CN202310126487A CN116530760A CN 116530760 A CN116530760 A CN 116530760A CN 202310126487 A CN202310126487 A CN 202310126487A CN 116530760 A CN116530760 A CN 116530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cover member
adjustment
pressing
engagement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64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内智史
松本贤一郎
泷内享
山下有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30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0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2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closed straps
    • A44C5/24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closed straps with folding devices
    • A44C5/246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closed straps with folding devices having size adjus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表带、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具有充分的长度调整幅度,使用方便。表带具有:第一表带,其安装于钟表主体的一端侧;第二表带,其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的另一端侧;以及表扣部,其将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连接起来,所述表扣部包含罩部件和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具有:一对轨道部,其在所述罩部件的长边方向上沿着所述罩部件的2个侧壁的内侧配置,具有用于调整长度的多个槽部;调整带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的端部连结;按压部,其配置于所述罩部件的内侧的底面,包含弹性部件;以及卡合销,其贯穿插入于所述调整带节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轨道部的所述槽部卡合,在所述卡合销与所述槽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按压部将所述卡合销按压于所述轨道部。

Description

表带、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带、具有该表带的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有长度调节机构的表带。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能够与卡合槽的数量相应地将表带的全长调节为多级长度的表带。根据该文献,在罩部件的靠内侧的两侧面,对称地形成有引导槽和与该引导槽连续的2个卡合槽,该卡合槽与设置于表带的端部带节的末端的弹簧杆的两端部卡合。另外,在卡合前的状态(图2)下,罩部件与表带分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48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的表带存在改良的余地。例如,长度调整是基于2个卡合槽的两级,调整幅度很小。另外,在卡合前,由于罩部件与表带分离,所以一般用户不容易卡合。
即,要求具有充分的长度调整幅度、方便使用的表带。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表带第一表带,其安装于钟表主体的一端侧;第二表带,其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的另一端侧;以及表扣部,其将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起来,所述表扣部包括罩部件和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具有:一对轨道部,其在所述罩部件的长边方向上沿着所述罩部件的2个侧壁的内侧配置,具有用于调整长度的多个槽部;调整带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的端部连结;按压部,其配置于所述罩部件的内侧的底面,包括弹性部件;以及卡合销,其贯穿插入于所述调整带节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轨道部的所述槽部卡合,在所述卡合销与所述槽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按压部将所述卡合销按压于所述轨道部。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钟表具有上述记载的表带。
本申请的一个方式的表带长度调整机构具有:第一表带,其安装于钟表主体的一端侧;第二表带,其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的另一端侧;以及表扣部,其将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起来,所述表扣部包括罩部件和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具有:一对轨道部,其在所述罩部件的长边方向上沿着所述罩部件的2个侧壁的内侧配置,具有用于调整长度的多个槽部;调整带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的端部连结;按压部,其配置于所述罩部件的内侧的底面,包含弹性部件;以及卡合销,其贯穿插入于所述调整带节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轨道部的所述槽部卡合,所述表带长度调整机构构成为:使所述调整带节以所述卡合销为轴旋转,使得所述调整带节与所述罩部件大致成直角,并且将所述调整带节向所述表扣部的所述罩部件的方向压入,从而使所述弹性部件收缩,所述卡合销脱离与所述槽部的卡合,在所述卡合销脱离所述槽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卡合销在所述罩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移动而在所希望的表带长度处放开所述调整带节时,所述调整带节借助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力向所述表扣部的与所述罩部件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卡合销卡合到与所希望的表带长度对应的所述槽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表带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2是钟表的主视图。
图3是将表扣部折叠的状态下的调整部的透视立体图。
图4是调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将表扣部展开的状态下的调整部的透视立体图。
图6是按压部的透视立体图。
图7是示出调整长度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8是折叠时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9是以表扣部为中心的表带的立体图。
图10是以表扣部为中心的表带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按压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展开时的按压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3是按压壳体和盖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按压壳体和盖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调整长度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6是示出调整长度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标号说明
2:带节;2b:端部带节;4:贯通孔;7:载置部;8:贯通孔;10:第一表带;11:连结带节;15:第二表带;20;21:轨道部;20a:贯通孔;20b:固定孔;21a:贯通孔;21b:固定孔;22:调整带节;22a:突起部;22b:突起部;22c:突起部;23:按压部;24:按压壳体;24a:收纳部;25:盖体;26:弹簧;27:卡合销;28:贯通孔;29:槽;30:罩部件;30a:侧壁;30b:侧壁;31:中板;32:下板;33:按钮;35:表扣部;36:切口部;37:收纳部;41:闩销;47:收纳部;50:调整部;66:第二面;68:长孔;72:调整带节;72b:突起部;72c:突起部;73:按压部;74:按压壳体;74a:收纳部;74b:长孔;75:盖体;75a:轴;76:第一面;77:载置部;78:槽;80:调整部;100:表带;150:钟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时钟和表带的概要**
图1是示出表带的概要的立体图。图2是钟表的主视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表带100由第一表带10、第二表带15、将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15连结起来的表扣部35等构成。表扣部35由罩部件30、中板31、下板32等构成,通过按压设置于罩部件30的两侧面的按钮33,解除闩销41,如图1所示,成为展开并伸长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一表带10的末端与钟表150的12点侧的表耳5连接。同样,第二表带15的末端与钟表150的6点侧的表耳6连接。另外,在图2中,将钟表150设为3针式的模拟钟表,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佩戴于手腕的设备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数字钟表、智能手表。
返回图1。
第一表带10由连结起来的多个带节2等构成。第一表带10的端部的端部带节2b经由连结带节11与罩部件30内的调整部50连接。另外,关于调整部50将在后面叙述。
第二表带15由连结起来的多个带节2等构成。第二表带15的端部的端部带节2c与下板32的一端连接。在下板32设置有闩销41。下板32的另一端与中板31的一端连接。中板31的另一端与罩部件30的一端连接。
下板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二表带15的端部带节2c以及中板31的一端连结。中板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罩部件30的一端以及下板32的另一端连结。
由此,表扣部35构成为能够在将中板31和下板32折叠成Z字状的状态与将两者展开并伸展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罩部件30是带扣,考虑到向手臂的佩戴性而成为整体弯曲的形状。罩部件30在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状(图3),配置成其长边方向朝向第一表带10的延伸方向。另外,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的宽度与第一表带10的宽度大致相同。中板31、下板32在折叠状态下以依照罩部件30的背面的方式具有与罩部件30同样的弯曲。此外,在优选例中,构成表带100的各部位由不锈钢构成。另外,并不限定于不锈钢,只要是硬质且质感优异的金属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钛。
***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图3是将表扣部折叠的状态下的调整部的透视立体图。图4是调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折叠状态下的表扣部35的透视立体图,透视观察罩部件30的内部的调整部50。
在此,使用图3、图4对调整部50的结构进行说明。
调整部50由一对轨道部20、21、调整带节22、按压部23、卡合销27等构成。
轨道部20是沿着罩部件30的侧壁30a配置的轨道状的部件,其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中板31连结的贯通孔20a。轨道部2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相对于侧壁30a固定轨道部20的固定孔20b。在固定孔20b的横侧,以等间距设置有4处作为长度调整用的槽部的槽29。轨道部21是与轨道部20成对的部件,沿着罩部件30的侧壁30b配置,具有与轨道部20相同的结构。详细而言,轨道部2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中板31连结的贯通孔21a,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相对于侧壁30b固定轨道部21的固定孔21b。而且,轨道部21也具有4处长度调整用的槽29。
调整带节22具有向第一表带10侧突出的突起部22a、在突起部22a的相反侧分支为2个的突起部22b、突起部22c。突起部22a设置有用于与连结带节11连结的贯通孔4。调整带节22配置在轨道部20与轨道部21之间。另外,将调整带节22与第一表带10的端部带节2b连接的连结带节11也设置成与调整带节22大致相同的尺寸,配置在轨道部20与轨道部21之间。
突起部22b与突起部22c之间的空间为收纳部37,在收纳部37收纳有按压部23。突起部22b、突起部22c分别设置有供卡合销27贯穿插入的贯通孔28。
按压部23由按压壳体24、盖体25、2个弹簧26等构成。
按压壳体24是按压部23的呈长方体的主体壳体,具有收纳2个弹簧26的收纳部24a和设置于收纳部24a之下的贯通孔8。按压壳体24以其长边朝向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的方式配置。贯通孔8是供卡合销27贯穿插入的孔,沿着按压壳体24的长边方向设置。换言之,在按压壳体24上沿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设置有贯通孔8。
盖体25是成为按压壳体24的盖的部件,形成为与收纳部24a嵌合的尺寸。按压部23是通过在2个弹簧26并排收纳于按压壳体24的收纳部24a的状态下放置盖体25而构成的。以盖体25的上表面与罩部件30的内侧的底面抵接的方式进行组装。
弹簧26为弹性部件,在优选例中,使用圆锥弹簧。弹簧26的材质例如使用钢琴线。另外,只要是能够得到必要的弹簧力的材质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硬钢线、不锈钢线。通过设为圆锥弹簧,与通常的螺旋弹簧相比,能够降低压缩时的紧贴高度,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按压部23以及调整部50。
在按压部23收纳于调整带节22的收纳部37的状态下,将卡合销27贯穿插入于突起部22b的贯通孔28、按压壳体24的贯通孔8以及突起部22c的贯通孔28,从而按压部23与调整带节22一体化。
在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下,卡合销27与4处长度调整用的槽29中的、最里侧位置的使表带长度最短的槽29嵌合。此时,卡合销27被按压部23向槽29方向按压。
换言之,调整部50具有:一对轨道部20、21,其在罩部件30的长边方向上沿着罩部件30的2个侧壁30a、30b的内侧配置,具有用于调整长度的多个槽29;调整带节22,其一端与第一表带10的端部连结;按压部23,其配置于罩部件30的内侧的底面,包含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26;以及卡合销27,其贯穿插入于调整带节22的另一端,能够与轨道部20、21的槽29卡合,在卡合销27与槽29卡合的状态下,按压部23将卡合销27按压于轨道部20、21。另外,调整带节22具有收纳按压壳体24的收纳部37,在按压壳体24被置于收纳部37的状态下,卡合销27贯穿插入于调整带节22的贯通孔28和按压壳体24的贯通孔8。
图5是将表扣部展开的状态的调整部的透视立体图,与图3对应。图6是按压部的透视立体图。
图5是将表扣部35展开的状态下的调整部50的透视立体图,示出调整带节22相对于罩部件30立起的状态。此外,调整带节22设置为能够以卡合销27为旋转轴而立起。如图5所示,即使在将表扣部35展开的状态下,卡合销27也被按压部23按压于槽29,因此被固定于四级表带长度中的最短的位置的槽29。图6示出按压部23对卡合销27的按压方式,通过2个弹簧26的复原力,收纳部24a的底面被下压,对贯穿插入于贯通孔28的卡合销27进行按压。
在进行表带的长度调整时,在将表扣部35展开的状态下,如图5的空心箭头所示,将调整带节22向罩部件30侧压入。
***表带长度调整方法***
图7是示出调整长度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图8是折叠时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如图7所示,当将调整带节22向罩部件30侧压入时,按压部23内部的2个弹簧26被压缩,卡合销27从槽29离开而成为能够滑动的状态。在此,在压入调整带节22的状态下,使卡合销27移动到4处槽29中的所希望的长度位置的槽29的位置而放开调整带节22时,卡合销27与该槽29卡合。图8示出在选择4处槽29中的最里侧的槽29进行长度调整后将表扣部35折叠的状态,可知:在调整后的位置处,卡合销27被按压部23按压于所选择的槽29。
另外,如图8所示,从调整带节22的贯通孔28的中心到调整带节22的上表面的厚度t设置为与卡合销27卡合于槽29时从卡合销27的中心到罩部件30的背面的距离大致相同。换言之,在调整带节22被收纳于罩部件30的状态下,调整带节22的作为靠罩部件30侧的面的上表面被设置成与罩部件30抵接。由此,在表扣部35的折叠状态下,调整带节22的上表面成为止动件,能够防止卡合销27从槽部29脱离。
图9是以表扣部为中心的表带的立体图。图10是以表扣部为中心的表带的俯视图。
图9是以表扣部35为中心观察表带100的立体外观图。如图9所示,罩部件30的侧壁30a设置有切口部36。详细而言,靠第一表带10侧的侧壁30a设置有切口部36。侧壁30b也同样地设置有切口部36。切口部36的长度与4处槽29的调整长度大致相同,在优选例中,设定为比第一表带10的端部带节2b的宽度稍长。另外,将端部带节2b在罩部件30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作为端部带节2b的宽度。
而且,端部带节2b的长度L1被设定为与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此外,第二表带15的端部带节2c的长度L2也被设定为与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
图9、图10示出将表带的长度调整设定为四级中的最长的情况下的表带100的外观。如图10所示,在俯视表带100时,在第一表带10、罩部件30、第二表带15的侧面没有阶梯差,成为连续的轮廓。另外,如图3所示,即使在将表带的长度调整设定为最短的情况下,第一表带10的端部带节2b也美观地收纳于切口部36,在俯视时,与图10同样地,成为在侧面没有阶梯差而连续的外观。
换言之,第一表带10由包括端部带节2b在内的多个带节2构成,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与端部带节2b的长度L1大致相同,罩部件30的靠第一表带10侧的2个侧壁30a、30b设置有切口部36。
换言之,表扣部35的包含调整部50在内的表带长度调整机构构成为,使调整带节22以卡合销27为轴旋转,使得调整带节22与罩部件30大致成直角,将调整带节22向罩部件30的方向压入,由此使弹簧26收缩,卡合销27脱离与槽部29的卡合,在卡合销27脱离槽部29的状态下,使卡合销27在罩部件30的长边方向上移动而在所希望的表带长度处放开调整带节22时,调整带节22借助于弹簧26的复原力向与罩部件30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卡合销27卡合到与所希望的表带长度对应的槽部29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表带10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表带100具有安装于钟表150主体的一端侧的第一表带10、安装于钟表150的另一端侧的第二表带15、以及将第一表带10与第二表带15连接起来的表扣部35,表扣部35包含罩部件30和调整部50,调整部50具有:一对轨道部20、21,其在罩部件30的长边方向上沿着罩部件30的2个侧壁30a、30b的内侧配置,具有用于调整长度的多个槽29;调整带节22,其一端与第一表带10的端部连结;按压部23,其配置于罩部件30的内侧的底面,包含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26;以及卡合销27,其贯穿插入于调整带节22的另一端,能够与轨道部20、21的槽29卡合,在卡合销27与槽29卡合的状态下,按压部23将卡合销27按压于轨道部20、21。
根据该结构,在变更表带100的长度时,使调整带节22立起,利用调整带节22按下按压部23,由此卡合销27从槽29脱离,能够向其他槽29移动。此外,长度的调整幅度有四级,调整幅度大。另外,与由于罩部件与表带分离因此在调整长度时需要使两者卡合的以往的表带不同,能够通过在罩部件30与第一表带10连接的状态下使调整带节22立起并压入这样的简单的方法来进行长度调整。
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充分的长度调整幅度且使用方便的表带100。并且,能够提供能够简便地进行表带的长度调整的钟表150。
另外,按压部23具有与罩部件30的底面抵接的盖体25、与盖体25成对的按压壳体24、以及配置于盖体25与按压壳体24之间的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26,在按压壳体24沿着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设置有贯通孔8,调整带节22具有收纳按压壳体24的收纳部37,在按压壳体24被置于收纳部37的状态下,卡合销27贯穿插入于调整带节22和按压壳体24的贯通孔8、28。
由此,按压部23能够以在按压壳体24与盖体25之间具有弹簧26的简单结构紧凑地构成。而且,按压部23收纳于调整带节22的收纳部37,因此调整部50的结构也变得紧凑,能够以收纳于罩部件30的内部的尺寸构成。
因此,由于包括罩部件30在内的表扣部35的结构也能够变得紧凑,因此能够提供使用方便的表带100。
另外,调整带节22的厚度设置为与罩部件30的侧壁30a、30b的高度大致相同,在调整带节22收纳于罩部件30的状态下,调整带节22的靠罩部件30侧的面即上表面与罩部件30抵接。
由此,在表扣部35被折叠的状态下,调整带节22的上表面成为止动件,能够防止卡合销27从槽部29脱离。换言之,能够防止无意中进行长度调整。
因此,能够提供使用方便的表带100。
另外,调整带节22经由连结带节11与第一表带10的端部带节2b连结,第一表带10由包括端部带节2b在内的多个带节2构成,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与端部带节2b的长度L1大致相同,罩部件30的靠第一表带10侧的2个侧壁30a、30b设置有切口部36。
由此,在从外侧观察罩部件30与第一表带10的连接部分时,无论长度调整的长短如何,罩部件30与第一表带10的宽度都大致相同,因此成为在侧面没有阶梯差而连续的外观。
因此,能够提供审美性优异的表带100。
另外,轨道部20、21处的槽29分别设置有4处。
由此,与仅有两级调整幅度的现有技术不同,能够进行四级长度调整。
因此,能够提供具有充分的长度调整幅度的表带100。
另外,弹性部件是由圆锥弹簧构成的弹簧26。
圆锥弹簧与圆筒弹簧、板簧相比,为了得到相同的载荷而能够缩短行程,耐久性也高。而且,压缩时的体积也小。因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按压部23。
因此,能够提供小型且使用方便的表带100。
实施方式2
***按压部的不同结构**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按压部的分解立体图,与图4对应。图12是示出展开时的按压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与图5对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表带100展开时,如图5所示,存在调整带节22立起的情况,但也可以设置防立起机构。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调整部80中,通过在调整带节72、按压部73设置防立起机构,来防止调整带节72在展开时立起。
如图11所示,调整部80由一对轨道部20、21、调整带节72、按压部73、卡合销27等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调整部80的调整带节72、按压部73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调整带节72的靠按压部73侧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调整带节22不同。详细而言,在突起部22a的相反侧具有分支为2个的突起部72b、突起部72c,但与按压部73抵接的部分下降一阶。在突起部72b、72c处,将该下降了一阶的部分称为第一面76。突起部72b、72c设置有贯通孔28。
图13、图14是按压壳体和盖体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3、14中,省略了弹簧26的图示。
按压部73由按压壳体74、盖体75和2个弹簧26等构成。
如图13所示,按压壳体74具有2个弹簧26以及用于收纳盖体75的一部分的收纳部74a。收纳部74a形成有长圆状的引导孔即长孔74b。并且,如图14所示,在收纳部74a的背侧设置有从按压壳体74的基体部分下降一阶的底面65。在底面65设置有与卡合销27嵌合的槽78。此外,设置有底面65的岛状的突起部收纳于调整带节72(图11)的2个突起部72b、72c之间的收纳部47。而且,在底面65的两侧设置有比底面65低一阶的第二面66。2个第二面66是与调整带节72(图11)的2个第一面76对应的部分。
如图14所示,盖体75设置有用于载置2个弹簧26的2个载置部77和在该2个载置部77之间的轴75a。轴75a是从盖体75的基部竖立设置的突起部,其平面形状呈长圆状。在轴75a的侧面设有供卡合销27贯穿插入的长孔68。此外,轴75a贯穿插入于按压壳体74的长孔74b,在贯穿插入的状态下,卡合销27贯穿插入于轴75a的长孔68。长孔68的长度被设定为在插入有卡合销27的状态下弹簧26能够伸缩的长度。在按压壳体74随着弹簧26的伸缩动作而上下移动时,轴75a起到使按压壳体74的动作顺畅的引导部件的作用。
在将2个弹簧26置于盖体75的2个载置部77的状态下,将盖体75与按压壳体74组合而构成按压部73,之后,如图11所示,将按压部73置于调整带节72的收纳部47。然后,在按压部73收纳于调整带节72的收纳部47的状态下,将卡合销27贯穿插入于突起部72b的贯通孔28、轴75a的长孔68以及突起部72c的贯通孔28,从而按压部73与调整带节72一体化。
图12是具有调整部80的表带100展开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12所示,在展开时,调整带节72也不立起,而是收纳在罩部件30中。这是因为,通过弹簧26向使盖体75与按压壳体74分离的方向施力,借助于按压壳体74的作为加压部的第二面66按压调整带节72的突起部72b、72c的第一面76,从而利用杠杆原理将调整带节72的靠连结带节11侧的端部向罩部件30侧按压。换言之,这是因为,按压壳体74的作为加压部的第二面66、调整带节72的第一面76以及关联机构作为防立起机构发挥功能。
换言之,盖体75设置有具有长孔68的轴75a,按压壳体74设置有将调整带节72向轨道部20、21侧按压的作为加压部的第二面66和供轴75a贯穿插入的长孔74b,调整带节72具有收纳按压壳体74的一部分的收纳部47和沿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设置的贯通孔28,在按压壳体74的一部分被置于收纳部47的状态下,卡合销27贯穿插入于调整带节72的贯通孔28和轴75a的长孔68。
***表带长度调整方法***
图15、图16是示出调整长度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如图15所示,在进行表带100的长度调整时,在展开状态下,将第一表带10向罩部件30的下方拉伸。当拉伸力超过按压部73的按压力时,调整带节72的突起部72b、72c的末端以撬动按压壳体74的第二面66的方式被按下,调整带节72立起。
在调整带节72立起的状态下,在将调整带节72向罩部件30侧压入时,按压部73内部的2个弹簧26被压缩,如图16所示,卡合销27从槽29离开而成为能够滑动的状态。在此,在压入调整带节72的状态下,使卡合销27移动到4处槽29中的所希望的长度位置的槽29的位置而放开调整带节72时,卡合销27与该槽29嵌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有调整部80的表带10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表带100中,按压部73具有:与罩部件30的底面抵接的盖体75;与盖体75成对的按压壳体74;以及配置于盖体75与按压壳体74之间的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26,盖体75设置有具有长孔68的轴75a,按压壳体74设置有将调整带节72向轨道部20、21侧按压的作为加压部的第二面66、以及供轴75a贯穿插入的长孔74b,调整带节72具有收纳按压壳体74的一部分的收纳部47、以及沿着罩部件30的短边方向设置的贯通孔28,在按压壳体74的一部分被置于收纳部47的状态下,卡合销27贯穿插入于调整带节72的贯通孔28和轴75a的长孔68。
由此,按压部73构成为在盖体75与按压壳体74之间设置2个弹簧26这样简单且紧凑。而且,按压壳体74的一部分收纳于调整带节72的收纳部47,因此调整部80的结构也变得紧凑,能够以收纳于罩部件30的内部的尺寸构成。
而且,按压壳体74具有作为加压部发挥功能的第二面66。通过借助于第二面66按压调整带节72的第一面76,能够利用杠杆原理将调整带节72的靠连结带节11侧的端部按压于罩部件30。如此,由于作为加压部的第二面66作为锁定机构发挥功能,因此在对表扣部35进行开闭时,能够防止调整带节72下垂的情况。另外,在将表扣部35展开而佩戴于手臂时,表带开口变大,佩戴变得容易。
因此,能够提供使用方便的表带。
另外,通过贯穿插入卡合销27,能够使盖体75、按压壳体74以及调整带节72一体化,因此制造时的组装性良好。

Claims (9)

1.一种表带,其中,
所述表带具有:
第一表带,其安装于钟表主体的一端侧;
第二表带,其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的另一端侧;以及
表扣部,其将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起来,
所述表扣部包括罩部件和调整部,
所述调整部具有:
一对轨道部,其在所述罩部件的长边方向上沿着所述罩部件的2个侧壁的内侧配置,具有用于调整长度的多个槽部;
调整带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的端部连结;
按压部,其配置于所述罩部件的内侧的底面,包括弹性部件;以及
卡合销,其贯穿插入于所述调整带节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轨道部的所述槽部卡合,
在所述卡合销与所述槽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按压部将所述卡合销按压于所述轨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中,
所述按压部具有:
盖体,其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底面抵接;
按压壳体,其与所述盖体成对;以及
所述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按压壳体之间,
在所述按压壳体沿着所述罩部件的短边方向设置有贯通孔,
所述调整带节具有收纳所述按压壳体的收纳部,
在所述按压壳体被置于所述收纳部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销贯穿插入于所述调整带节和所述按压壳体的所述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中,
所述按压部具有:
盖体,其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底面抵接;
按压壳体,其与所述盖体成对;以及
所述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按压壳体之间,
所述盖体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具有长孔,
所述按压壳体设置有:加压部,其将所述调整带节向所述轨道部侧按压;以及引导孔,所述突起部贯穿插入于所述引导孔,
所述调整带节具有:收纳部,其收纳所述按压壳体的一部分;以及贯通孔,其沿所述罩部件的短边方向设置,
在所述按压壳体的一部分被置于所述收纳部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销贯穿插入于所述调整带节的所述贯通孔和所述突起部的所述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其中,
在所述调整带节被收纳于所述罩部件的状态下,所述调整带节的作为靠所述罩部件侧的面的上表面与所述罩部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表带,其中,
所述调整带节经由连结带节与所述第一表带的端部带节连结,
所述第一表带由包含所述端部带节在内的多个带节构成,
所述罩部件在所述短边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端部带节在所述短边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
所述罩部件的靠所述第一表带侧的所述2个侧壁设置有切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其中,
所述轨道部处的所述槽部设置有4处。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为圆锥弹簧。
8.一种钟表,其具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
9.一种表带长度调整机构,其中,
所述表带长度调整机构具有:
第一表带,其安装于钟表主体的一端侧;
第二表带,其安装于所述钟表主体的另一端侧;以及
表扣部,其将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起来,
所述表扣部包括罩部件和调整部,
所述调整部具有:
一对轨道部,其在所述罩部件的长边方向上沿着所述罩部件的2个侧壁的内侧配置,具有用于调整长度的多个槽部;
调整带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的端部连结;
按压部,其配置于所述罩部件的内侧的底面,包含弹性部件;以及
卡合销,其贯穿插入于所述调整带节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轨道部的所述槽部卡合,
所述表带长度调整机构构成为:
使所述调整带节以所述卡合销为轴旋转,使得所述调整带节与所述罩部件大致成直角,并且将所述调整带节向所述表扣部的所述罩部件的方向压入,从而使所述弹性部件收缩,所述卡合销脱离与所述槽部的卡合,
在所述卡合销脱离所述槽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卡合销在所述罩部件的长边方向上移动而在所希望的表带长度处放开所述调整带节时,所述调整带节借助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力向所述表扣部的与所述罩部件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所述卡合销卡合到与所希望的表带长度对应的所述槽部。
CN202310126487.7A 2022-02-03 2023-02-01 表带、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Pending CN1165307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5484A JP2023113263A (ja) 2022-02-03 2022-02-03 バンド、時計、およびバンド長さ調整機構
JP2022-015484 2022-02-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0760A true CN116530760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6487.7A Pending CN116530760A (zh) 2022-02-03 2023-02-01 表带、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0415A1 (zh)
JP (1) JP2023113263A (zh)
CN (1) CN11653076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3263A (ja) 2023-08-16
US20230240415A1 (en)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9001B1 (ko) 손목 시계 밴드용 걸쇠 기구
JP6672378B2 (ja) ブレスレットの留め金
JP4232792B2 (ja) 中留
US6944916B2 (en) Length adjustment device of band-shaped ornament
US7797801B2 (en) Buckle for band and object wearing device using the buckle
CN107019297B (zh) 表扣、表带及钟表
JP4946178B2 (ja) 中留、帯状装身具及び時計
JP4365711B2 (ja) 帯状装身具およびその中留
CN109077394B (zh) 带扣以及钟表
US11051593B2 (en) Adjustable bracelet clasp
KR100695704B1 (ko) 밴드형 장신구용 버클 및 밴드형 장신구
CN116530760A (zh) 表带、钟表以及表带长度调整机构
CN115666316A (zh) 首饰扣
TW201511707A (zh) 用於珠寶或腕錶之扣件
CN110769716B (zh) 具有调节手链长度的装置的手链扣环
US11730240B2 (en) Buckle and timepiece
JPH09182609A (ja) 環状装身具の留め金具
JP3604646B2 (ja)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CN100584239C (zh) 锁扣和铰接装置、表以及相关方法
CN110025098B (zh) 带扣及钟表
CN107692417B (zh) 表扣和手表
US20230320465A1 (en) Bracelet clasp
JP4423932B2 (ja) 中留および腕時計
US11871818B2 (en) Folding buckle clasp for bracelet
CN212661274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