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0189A - 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0189A
CN116530189A CN202180070157.XA CN202180070157A CN116530189A CN 116530189 A CN116530189 A CN 116530189A CN 202180070157 A CN202180070157 A CN 202180070157A CN 116530189 A CN116530189 A CN 116530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sequence
feedback
terminal
resour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01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文婷
苏宏家
董蕾
何畅
卢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30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01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wireless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可以应用于D2D或车联网V2X等,或可以用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等领域。在该方案中,第三终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第三终端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选所述第二资源。第三终端能够在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时,及时指示第一终端重新选择第二资源,防止第一终端继续使用第二资源发送数据,进而解决资源冲突问题,提高了资源选择的效率。

Description

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10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PCT/CN2020/121690、申请名称为“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一种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自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 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版本(release)12开始,第四代(4 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即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和第五代(5 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均可以支持设备和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侧行链路(sidelink)通信,两个设备之间建立的连接为侧行链路。以下简称支持sidelink通信的设备为sidelink设备。
由于两个sidelink设备之间可以直接发送数据,无需在经过基站、核心网等,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数据传输时延。sidelink通信的一种应用场景为车到任何物体(vehicle to everything,V2X),V2X主要用于实现车与车(vehicle to vehicle,V2V)、路侧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行人(pedestrian)、网络(network)等之间的通信。
sidelink通信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即发送端在PSSCH传输sidelink数据后,接收端可以根据在PSSCH信道接收的信号的译码结果,通过PSFCH反馈该sidelink数据对应的响应消息(例如ACK/NACK)。
其中,发送端在PSSCH传输sidelink数据之前,需要向接收端发送资源预约信息,发送端在资源侦听窗口内对频域资源池中其它发送端发送的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进行侦听,将其它发送端已预约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门限的资源从候选资源池中删除后,再选择可用资源进行资源预约。但当两个发送端距离较远,互相侦听不到对方发送的SCI时,可能导致两个发送端向接收端预约的资源重叠,造成资源冲突。当两个发送端发送sidelink数据的发送资源冲突时,接收端仅会通过PSFCH反馈该sidelink数据对应的响应消息,发送端无法获知资源冲突问题,而继续在该预约的资源上重新发送sidelink数据,进而无法解决资源冲突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一种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可以应用于D2D或车联网V2X等,或可以用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等领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终端功能的组合器件或部件,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通信芯片(例如 处理器、基带芯片、或芯片系统等)。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选所述第二资源。
通过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控制信息后,确定控制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能够确定第一终端预留的第二资源是否存在资源冲突。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后,向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选第二资源,从而能够在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时,及时指示第一终端重新选择第二资源,防止第一终端继续使用第二资源发送数据,进而解决资源冲突问题,提高了资源选择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重选触发信息,其中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资源重选辅助;和/或,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资源重选使能信息,所述资源重选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资源重选辅助。
通过以上设计,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可以根据多种方式判断是否进行资源重选辅助,具体可以为在接收到第一终端通过控制信息发送的资源重选触发信息时,触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辅助方法,和/或,接收到资源重选使能信息时,确定控制信息指示的资源所在的资源池使能资源重选,则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包括: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且所述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资源的优先级;或者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且确定第一资源的译码失败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并确定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资源的优先级,且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预设的优先级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并确定第四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大于第一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或者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并确定第四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大于预设阈值,所述信号功率测量值可以是RSRP测量结果;其中,第三资源为第二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所述第四资源承载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
通过以上设计,执行该方法的装置能够及时判断多个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是否存在资源冲突,避免多个终端使用重合的发送资源发送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通过以上设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多种形式的指示信息,具体的,指示信息可以为用于承载第一资源对应的ACK的第一序列和用于承载第一资源对应的NACK的第二序列,或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三序列;从而能够在不同业务场景中灵活使用不同形式的指示信息,提高资源重选辅助方法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通过以上设计,在不改变发送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的基础上,执行该方法 的装置通过同时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源馈资上发送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指示第一终端重选第二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的频域重合,且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或者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二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相邻,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的相位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所述指示信息的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可选地,执行该方法的装置不是第一终端的目标接收终端时,不存在接收第一数据的标识,则可以定义M ID=0,此时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可选地,为减少执行该方法的装置的计算复杂度或减少该装置存储的参数,还可以定义P ID=0,则当M ID=0且P ID=0时,第三序列为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
通过以上设计,在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时,提供多种发送第三序列的方式,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选择不同的方式发送第三序列,提高资源重选辅助方法的灵活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重选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终端功能的组合器件或部件,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通信芯片(例如处理器、基带芯片、或芯片系统等)。该方法包括: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对所述第二 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通过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时,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并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从而防止通过第二资源发送数据而导致资源冲突,进而提高发送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资源重选触发信息,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三终端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通过以上设计,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发送的控制信息还可以包括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第三终端进行资源重选辅助,从而通知第三终端对控制信息指示的第二资源判断是否满足重选条件,以辅助执行该方法的装置进行资源重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通过以上设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多种形式的指示信息,具体的,指示信息可以为用于承载第一资源对应的ACK的第一序列和用于承载第一资源对应的NACK的第二序列,或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三序列;使得执行该方法的装置能够在不同业务场景中灵活接收不同形式的指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重选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终端功能的组合器件或部件,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通信芯片(例如处理器、基带芯片、或芯片系统等)。该方法包括: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通过该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在接收第一资源对应的NACK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执行该方法的装置通过接收的第一资源对应的NACK次数判断是否进行资源重选,从而防止资源冲突导致第三终端对第一资源译码失败时,执行该方法的装置仍使用第二资源发送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 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方面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可实现上述终端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通信装置是终端时,收发模块可以是发送器和接收器,或整合的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芯片等。当通信装置是具有上述终端功能的部件时,收发模块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当通信装置是应用于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时,收发模块可以是芯片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可以是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通信模块、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通信模块、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RX循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调度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进行资源侦听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指示PSSCH时域资源的比特位图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指示PSSCH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SFCH占用时隙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SFCH频域资源的比特位图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SSCH时隙与PSFCH时隙的时间间隔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SSCH资源与对应的PSFCH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选辅助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重选的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在一个发送周期内预约多次PSSCH资源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4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6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7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8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19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介绍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术语:
1)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车连接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V2X设备。
为了方便说明,在本申请后续描述以及各图中,可以将终端设备简称为终端或UE。
2)侧行链路(SideLink,SL),可以应用于D2D通信与V2X通信场景。Sidelink通信均是基于PC5接口的通信,二者使用的资源可以统称为sidelink资源。
3)V2X,在版本(Rel)-14/15/16版本中,V2X作为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顺利立项。V2X将在已有的D2D技术的基础上对V2X的具体应用需求进行优化,需要进一步减少终端的接入时延,解决资源冲突问题。
V2X具体又包括车与车(vehicle-to-vehicle,V2V)、车与路侧基础设施(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车与行人(vehicle-to-pedestrian,V2P)的直接通信,以及车与网络(vehicle-to-network,V2N)的通信交互等几种应用需求。V2V指的是车辆间的通信;V2P指的是车辆与人(包括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司机、或乘客)的通信;V2I指的是车辆与网络设备的通信,网络设备例如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另外还有一种V2N可以包括在V2I中,V2N指的是车辆与基站/网络的通信。
4)“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 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SL通信场景,例如D2D场景(可以是NR D2D场景也可以是LTE D2D场景等),或者例如V2X场景(可以是NR V2X场景也可以是LTE V2X场景等),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场景或其他的通信系统,具体的不做限制。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网络架构。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网络架构。
图1中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包括网络设备和多个终端(如图1所示的终端1和终端2)。下面以终端1和终端2为例进行说明。
这两个终端均可以在网络设备覆盖下,或者这两个终端可以只有终端1在网络设备覆盖下,终端2不在网络设备覆盖下,或者这两个终端也可以在不同的网络设备覆盖下。这两个终端之间可以通过SL进行通信。图1以这两个终端均在图1中所示的一个网络设备的覆盖下为例。其中,这两个终端都是V2X设备。当然图1中的终端的数量只是举例,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多个终端提供服务。其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
由于数据包的产生并不是连续的,终端在没有数据传输时可以通过关闭终端的接收电路来降低功耗,从来提升移动电池的使用时间。基于此,引入不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技术用于省电。一个DRX循环定义了激活时间(Active Time),如图2所示,Active Time包括DRX开启时间段(DRX On Duration)和有可能进入DRX的时间段(opportunity for DRX),其中,DRX On Duration为需要终端监听并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发送数据的时间段,opportunity for DRX为有可能进入DRX的时间段,可以由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同步信号及系统配置完成与终端的下行同步过程,终端通过上行同步接入网络设备完成与基站的上行同步过程。在终端有节能需求时,向网络设备上报节能请求,网络设备响应该节能请求为终端配置DRX周期等相关参数,完成对终端的DRX配置。
在NR系统下,SL连接主要由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和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ontrol Channel,PSFCH)组成。其中,PSCCH用于传输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PSSCH信道用于传输数据;PSBCH承载来自RRC层的MIB-V2X;PSFCH用于承载SL上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的反馈信息,具体可以是发送确认字符(Acknowledge character,ACK)或否认字符(Negative Acknowledge character,NACK)的ACK/NACK形式,或者仅发送NACK的NACK-only形式。
进一步地,PSFCH反馈ACK/NACK的方式可用于单播和多播场景中。其中,单播场景为一个发送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一个单播连接对,接收端接收到一个来自发送端发送的控制信息后,根据控制信息中的HARQ使能指示信息,确定需要向发送端终端反馈ACK/NACK;若接收端确定能够正确译码接收到的PSSCH,则向发送端发送携带ACK信 息的PSFCH序列;否则,反馈携带NACK信息的PSFCH序列。
组播场景可分为组播1场景(NACK-only)和组播2场景(NACK/ACK)。其中,组播1场景下,若组内终端能够正确译码PSCCH,但是PSCCH对应的PSSCH译码失败,则反馈携带NACK信息的PSFCH序列,否则不反馈任何信息。在组播2场景下,若组内终端能够正确译码PSCCH,根据控制信息中的HARQ使能信息,若PSCCH对应的PSSCH译码失败,则反馈携带NACK信息的PSFCH序列,否则,反馈携带ACK信息的PSFCH序列。
终端在进行SL通信时,需要确定PSSCH的传输资源,具体的,终端在PSCCH上发送第一级控制信息,在PSSCH上发送第二级控制信息和第一数据;第一级控制信息中携带PSCCH对应的PSSCH的频域资源信息,用以指示PSSCH频域资源的大小。PSCCH和其对应的PSSCH时域上在同一个时隙上发送,频域上资源起始位置相同,从而在接收端终端盲检测到该PSCCH后,根据PSCCH的时频域起始位置以及第一级控制信息中的PSSCH的频域资源信息,即可对PSSCH进行译码。具体实施中,以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主要通过基站调度模式和自主选择模式这两种通信模式确定PSSCH的传输资源。
基站调度模式用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SL通信,终端根据基站的调度信息,将被调度的时频资源作为PSSCH的传输资源,并在该资源上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如图3所示,以基站调度模式中的动态调度为例,对基站调度模式进行介绍:基站根据终端的缓存状态上报(Buffer Status Report,BSR)情况,集中进行资源分配。具体地,基站会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告知发送端侧行数据的时频资源,发送端接收该DCI后在前述DCI指示的资源上向接收端发送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和数据。在基站调度模式下,各个终端的侧行传输资源由基站统一进行调度,能够避免碰撞。
自主选择模式下,终端在SL通信资源池包含的可用时频资源中自行选择PSSCH的时频资源,并在选择的资源上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该模式下,终端基于自身侦听的结果进行资源选择,而不再依赖于基站的调度。由于自主选择模式不受限于网络覆盖,在没有网络覆盖情况下,发送端也可以用该模式进行通信。下面对终端在自主选择模式下进行资源侦听的具体方式进行介绍:
如图4所示,发送端在时隙n触发资源选择,资源侦听窗口可定义为资源选择触发之前的T个时隙。资源选择窗口为资源选择触发之后的[n+T1,n+T2]对应的时隙。发送端在资源侦听窗口内对频域资源池内其他终端发送的SCI进行侦听。若侦听的SCI包括其他终端已经预约的资源,且该预约资源位于资源选择窗口[n+T1,n+T2]内,则发送端对该预约资源对应的候选资源进行PSSCH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的测量,如果测量的结果高于预先设定的RSRP门限Th RSRP,则从资源选择窗口中排除该候选资源。其中Th RSRP为根据接收到的SCI中所指示的数据对应的优先级和发送端的待发送数据对应的优先级确定的。发送端在从资源选择窗口中排除测量结果高于预先设定的Th RSRP后,从剩余的候选资源集合中选择传输资源。例如,发送端在如图4所示的资源侦听窗口中,在资源1,资源2和资源3上侦听到了其他终端发送的SCI并且其PSSCH-RSRP超过了Th RSRP。则发送端在资源选择中将这些资源排除,并在如图4所示的资源选择窗口中除资源1,2,3之外的资源中选择资源进行侧行传输。发送端基于侦听结果选择传输资源,并在所述选择的资源上向接收端发送控制信息和数据。
进一步地,在SL通信中,终端进行时频资源选择是基于SL通信资源池来进行配置的。SL通信资源池是用于SL通信的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的集合。对于时域资源,网络设备通过周期性重复的比特位图来指示可用于SL通信的子帧的集合。例如,如图5所示,假设一个周期的比特位图的长度为8比特,每个子帧中SL传输占用固定的M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则定义M为一个SL传输时长,也可以称M为时域传输单元。
对于频域资源,网络设备将用于SL通信的频段分为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包含一定数量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
如图6所示,网络设备指示用于SL通信的频率资源的第一个PRB的序号、通信资源池中包含的总的子信道数量N以及每个子信道包含的PRB数量n CH。需要说明的是,SL通信的一次传输可以占用一个或多个子信道。
SL通信中还支持物理层HARQ-ACK反馈,并通过PSFCH发送HARQ反馈信息。即针对一次PSSCH传输,若发送端在控制信息中携带HARQ-ACK反馈使能信息,接收端需要根据此次PSSCH译码结果反馈相应的ACK/NACK信息,其中ACK/NACK信息通过PSFCH信道传输。PSFCH信道资源是配置在资源池中的周期性资源,其周期配置参数 可以是0、1、2、4。其中 表示该资源池中无PSFCH资源配置,该资源中没有使能PSFCH发送,不支持物理层HARQ反馈; 表示在一个时间窗内每隔 个SL时隙会有一个PSFCH反馈时隙,例如,如图7所示,在PSFCH所在的时隙中,PSFCH占用最后一个保护间隔符号(GAP)前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PSFCH信道资源的频域可用带宽与资源池带宽相同。
由于自主选择模式中需要终端基于自身侦听结果自主选择PSSCH发送资源,为简化PSFCH资源的选择过程,为每个PSSCH子信道配置PSFCH反馈资源,具体每个PSSCH子信道对应的PSFCH资源确定方式为:
资源池配置了PSFCH频域资源的比特位图(bitmap),用以指示资源池所在频域资源上的PRB是否可以用作PSFCH资源,即比特位图中包含的比特信息长度与资源池中的PRB个数相等,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1表示对应的PRB可以用作PSFCH传输,比特值为0表示对应的PRB资源不可以用作PSFCH传输。如图8所示,在一个有PSFCH传输资源的时隙中,假设一个子信道包含10个PRB,且资源池中共有3个子信道,则资源池中指示PSFCH频域资源的比特地图共包含3*10=30个比特,分别指示每个PRB是否可以用作PSFCH传输。例如图8中所示,比特地图指示每个子信道的前4个PRB可以用作PSFCH反馈。
由于每N个PSSCH时隙对应一个PSFCH反馈时隙,对于包含N subch个子信道的资源池来说,每个子信道对应的PSFCH反馈资源数量为:
其中, 表示PSFCH频域资源中可以用于传输的PRB个数,即指示PSFCH频域资源的比特位图中值为1的比特个数总和。
考虑接收端译码能力限制,接收端不能在接收到PSSCH后立即进行反馈,因此定义一个PSSCH反馈的时间间隔K,即PSSCH在包含PSFCH资源的第一个可用的时隙上传输PSFCH,该时隙与PSSCH所在时隙至少间隔K个时隙,K的值为资源池配置的。如图9所示,当K=2时,时隙0和1上承载的PSSCH可以在时隙3上的PSFCH资源上反馈, 时隙2、3、4、5上承载的PSSCH在时隙7所在PSFCH资源上反馈,同时由于时隙2、3、4、5在一个时隙的PSFCH资源上反馈,可以将时隙2~5称为一个PSSCH绑定窗长。
一个PSFCH反馈时隙内的PSFCH可用资源按照PSSCH资源先时域后频域的方式,顺序分配给反馈周期内的每个PSSCH子信道。具体如图10所示,当 时,4个绑定的PSSCH时隙中每个PSSCH子信道对应的PSFCH资源如图10中编号所示,即为每个时隙的每个PSSCH子信道分配一个PRB的PSFCH反馈资源。用公式表示为,对于N个绑定的PSSCH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若其资源池中频域子信道编号为j;那么其对应的PSFCH资源为:
公式2表示为每个时隙的每个PSSCH子信道分配 个连续的比特1对应的PRB资源,其中 0≤j≤N subch-1,举例来说,参照图10,此时0≤i≤3,0≤j≤2,用户占用一个PSSCH子信道传输,如图10中编号为5的频域子信道,其对应i=1,j=1,根据公式2计算可知,其对应的PSFCH资源为图中编号为5的PRB。若用户占用PSSCH两个子信道传输,如图10中编号为5和9的PSSCH子信道,其中,编号为5的PSSCH子信道对应i=1,j=1,编号为9的PSSCH子信道为i=1,j=2,根据公式2计算可知,编号为5和9的PSSCH子信道对应的PSFCH资源分别图中编号为5和9的PRB,这两个PRB在频域物理资源上不连续。
PSFCH是基于低峰均比的ZC序列,具体的序列生成方式是根据序列长度生成一个基础序列r(n),0≤n≤M ZC;其中,M ZC为序列长度。
对基础序列r(n)根据下列公式进行相位旋转,生成可复用的低均峰比序列:
r α(n)=r*e jαn,0≤n≤M ZC 公式3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多个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相位旋转值α生成可以区分的PSFCH序列,各个PSFCH序列码分复用在一个PRB上发送。例如,终端需要反馈ACK和NACK信息时,一个终端至少被分配两个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相位旋转值α。
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下列公式确定相位旋转值α:
其中, 表示一个RB中的子载波个数,NR系统中定义该数值为12; 表示在一个无线帧中,当前子载波间隔μ对应的时隙号(slot number);l表示PSFCH传输时隙上的OFDM符号编号,l=0表示当前PSFCH传输资源上相对于第一个OFDM符号的符号索引。m 0表示用于传输ACK的PSFCH序列的相位,m cs表示用于传输NACK的PSFCH序列相对于用于传输ACK的PSFCH序列的相位偏移。NR-V2X支持单播和组播场景下的物理层PSFCH反馈,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根据表1和表2确定m cs的取值。
HARQ-ACK值 0 1
序列循环移位 m cs=0 m cs=6
表1单播和组播2场景下PSFCH序列的相位映射关系
HARQ-ACK值 0 1
序列循环移位 m cs=0 N/A
表2组播1场景下PUCCH format0有SR请求的HARQ信息反馈关系
具体实施中,若一个PSSCH占用 个子信道,那么其对应 个PSFCH序列对,其中 表示资源池配置的一个PRB的PSFCH资源上可以复用的PSFCH序列对的数量, 表示每个PSSCH子信道对应的可用作PSFCH资源的PRB数量。同时资源池还可以通过配置 限制PSSCH的接收端可以使用的PSFCH资源数量。有以下两种方案:
若资源池配置 该PSSCH的接收端只能使用其第一个子信道对应的PSFCH资源,即 例如,在图10所示的PSFCH资源分配示意图中,当PSSCH占用编号为5和9的两个子信道传输数据时,该PSSCH的接收端只能使用编号为5的PSFCH资源进行反馈。
若资源池配置 该PSSCH的接收端可以使用其所有子信道对应的PSFCH资源进行反馈,即
接收端选择第 个PSFCH资源对对应的资源反馈PSFCH,其中P ID表示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对于组播2来说,M ID为每个接收端的高层为本次接收PSSCH配置的标识,可以理解的是,M ID为接收端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标识,也是接收端同于向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的标识,在其它场景中,M ID=0。 个PSFCH资源对按照先频域索引,后码域索引增序排列所有PSFCH序列,在确定PSFCH序列的索引后,能够根据PSFCH序列的索引确定对应的PRB索引和序列的相位。进一步的,当PSFCH序列的索引为 时,可以根据下列公式确定对应的PRB索引:
在确定出的PRB上,该PSFCH序列对应的m 0为:
其中,P ID表示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标识, 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可传输的PSFCH序列数量, 表示资源池配置的一个PRB的PSFCH资源上可以复用的PSFCH序列对的数量。
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发送端在PSSCH传输SL数据之前,需要向接收端发送资源预约信息。发送端在资源侦听窗口内对频域资源池中其它发送端发送的SCI进行侦听,将其它发送端已预约且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预设门限的资源从候选资源池中删除后,再选择可用资源进行资源预约。但当两个发送端距离较远,互相侦听不到对方发送的SCI时,可能导致两个发送端向接收端预约的资源重叠,造成资源冲突。此时资源重叠可以是部分子信道重叠,或者全部资源重叠。当两个发送端发送SL数据的发送资源冲突时,接收端仅会通过PSFCH反馈该SL数据对应的响应消息,发送端无法获知资源冲突问题,而继续在该预约的资源上重新发送SL数据,进而无法解决资源冲突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重选辅助方法,用以解决资源冲突问题。 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终端功能的组合器件或部件,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通信芯片(例如处理器、基带芯片、或芯片系统等)。下文以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终端为例进行描述,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1、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其中第一资源承载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二资源为第一终端预留的资源,具体的,第二资源在时间上位于第一资源之后,是第一终端预约的用于在下一发送周期中发送数据的资源。
可选的,第三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之后,确定需要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具体的,需要进行资源重选辅助是指需要第三终端判断第一终端的第二资源是否存在资源冲突,并在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需要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方式1:第一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重选触发信息,其中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第三终端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具体实施中,第一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重选触发信息,表示第一终端需要第三终端辅助进行资源重选。
方式2:第三终端接收资源使能信息,所述资源重选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资源重选辅助。
具体实施中,第一资源对应的资源池使能资源重选时,向第三终端发送资源重选使能信息,从而在第三终端接收到资源重选使能信息后,确定需要辅助第一终端进行资源重选。
S1102、第三终端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
具体实施中,第三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指示第三资源和第四资源,其中第四资源承载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二数据,第三资源为第二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第三终端确定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具体可以为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叠或部分重合,根据以下至少一种方式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
方式1、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资源的优先级。
举例来说,优先级取值为1~8,其中优先级值为1表示优先级最高,优先级值为8表示优先级最低,第三终端在确定第三资源和第二资源重合时,优先接收优先级更高的资源发送的控制信息或数据。如第二资源优先级值为5,第三资源优先级值为2,则确定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资源的优先级,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
方式2、第三终端确定第一资源的译码失败次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阈值为大于0的正整数。当第一预设阈值为1时,表示第三终端确定第一资源译码失败时,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当第一预设阈值为N时,表示第三终端确定第一资源连续译码失败次数大于等于N次时,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
方式3、第三终端确定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资源的优先级,且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预设的优先级阈值;其中,第三资源为第二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优先级阈值为预先配置给第三终端的优先级阈值,在终端的预留资源的优先级高于该优先级阈值时,优先该终端占用该预留资源。
方式4、第三终端确定第四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大于第一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所述信号功率测量值可以是RSRP测量结果。
方式5、第三终端确定第四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大于预设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中可以根据以上方式1~方式5的任一方式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也可以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式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即在满足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式对应的条件时,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例如根据方式4和方式5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时,第三终端在确定第四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大于第一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且第四资源上的信号功率测量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终端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即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需要第三终端指示第一终端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其中,资源重选是指第一终端重新对资源池内的资源进行侦听和选择,从而将重新选择的资源作为第二资源。
S1103、第三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选所述第二资源。
具体实施中,第三终端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使用的时频资源:
针对时域资源,第三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使用的时域资源占用PSFCH所在的时隙中最后一个GAP前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
针对频域资源,根据前述内容可知,在通过PSFCH发送反馈信息时,根据资源池配置的PSFCH频域资源的比特位图确定可以用作PSFCH的传输资源,比特地图中比特值为1表示该比特位对应的PRB可以用作PSFCH传输,比特值为0表示该比特位对应的PRB不可以用作PSFCH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比特值为1的比特位对应的PRB资源集合中第一资源对应的PRB组成的集合称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将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PRB组成的集合称为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举例来说,参阅图10,当 即为每个时隙的每个PSSCH子信道分配一个PRB的PSFCH反馈资源,若第一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占用图中编号为5和9的PSSCH子信道,则第一资源对应的PRB为5和9,也即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包括图10中编号为5和9的PRB。
参阅图8,PSFCH占用编号为11和12的OFDM符号,在其对应的频域资源中,将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PRB组成的集合称为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如图8中虚线框内的PRB组成第二反馈资源集合。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第一序列用于传输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第二序列用于传输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
我们知道,在单播和组播2场景中,当第三终端能够正确译码第一资源时,通过第一序列向第一终端反馈ACK;否则,通过第二序列向第一终端反馈NACK。则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若第三终端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则向第一终端同时发送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
进一步地,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对应PRB资源上发送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
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公式3至公式7以及表1所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不同。
具体实施中,当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送所述第三序列:
方式1、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PRB上发送第三序列;其中第一PRB与承载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PRB相同,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
需要说明的是,序列相位具体可以为相位旋转值α,根据前述内容可知,相位旋转值α的值可以由m 0和/或m cs确定,其中,m 0可以为PRB上的一对PSFCH序列对中第一个序列的相位,m cs为该PSFCH序列对中第二个序列相对于第一个序列的相位偏移。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例如组播1场景下,若组内用户终端能够正确译码PSSCH对应的PSCCH,但是PSSCH译码失败,则反馈携带NACK信息的PSFCH序列,否则不反馈任何信息。参照表2可知,组播1场景仅占用了第一PRB上的m cs=0的PSFCH序列传输NACK,也就是说,第二序列的相位为m cs=0,则可以将第一PRB上相对于第二序列相位偏移m cs=6的PSFCH序列作为第三序列。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为,当资源池配置的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PRB上能够复用多对PSFCH序列对,即 且第三终端仅使用了第一PRB上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则可以将第一PRB上的除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以外的PSFCH序列作为第三序列,如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具体可以为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m 0不同,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m cs相同,即生成第三序列的m′ 0=(m 0+P)mod 6,P表示第一参考值,为正整数,可以是1,2,3,4或5。或者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m 0相同,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m cs不同,即生成第三序列的m′ cs=(m cs+Q)mod 6,Q表示第一参考值,为正整数,可以是1,2,3,4或5。
方式2、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二PRB上发送第三序列;其中第二PRB与第一PRB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相邻,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相位相同。
具体实施中,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与第一PRB相邻的第二PRB上发送第三序列,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RB与第二PRB相邻是指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逻辑相邻,例如,单播场景下,假设第一PRB的索引为x,则第二PRB的索引为 x1表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索引大于x的第一个可用PRB,x2表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索引小于x的第一个可用PRB。其中, 表示可以使用 个PSSCH子信道对应的PSFCH资源; 表示每个PSSCH子信道对应的可用作PSFCH资源的PRB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若x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索引值最小的索引,则x2循环向上,实际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索引值最大的索引,若x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索引值最大的索引,则x1循环向下,实际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索引值最小的索引。例如当第一资源集合中有4个PRB资源,逻辑编号分别为0,1,2,3,若x=1,则x1=2,x2=0;若x=0,则x1=1,x2=3;若x=3,则x1=0,x2=2。
也就是说,第一PRB与第二PRB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相邻,是指第一PRB与第二PRB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逻辑相邻,举例来说,参阅图10,当 若第一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占用图中编号为5和9的PSSCH子信道,则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包括PSFCH资源中编号为5和9的PRB,则当第一PRB为编号为5的PRB时,第二PRB为编号为9的PRB。
第三序列的相位可以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相位相同,例如第三序列的m 0值和m cs 值与第一序列或第一序列的m 0值和m cs值相同。
方式3、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三PRB上发送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第一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第三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PRB可传输的PSFCH序列数量。
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第三终端也可以不是第一终端的目标接收终端。如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以外的终端发送侧行信息,此时第三终端不是第一终端的目标接收终端,例如第三终端可以为路边单元,第三终端的作用可以为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终端预留的第二资源是否与第二终端预留的第三资源冲突,或者指示第一终端是否需要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在这种场景中,第三终端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第三序列;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第一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 为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其中,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M ID为第三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当第三终端不是第一终端的目标接收终端时,不存在接收第一数据的标识,则可以定义M ID=0,此时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另外,第三终端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第三序列,第三序列可以为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
具体来说,第三终端辅助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进行资源重选时,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对应的P ID可能不同,第三终端需要分别计算辅助第一终端进行资源重选时发送的第三序列的索引和辅助第二终端进行资源重选时发送的第三序列的索引,为减少第三终端计算复杂度,或者减少第三终端存储的参数,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定义P ID=0,则在M ID=0且P ID=0时,第三序列为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也就是说第三终端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个序列上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理解为第三终端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PRB上发送第三序列,第三序列对应的循环位移m CS=0。
可以理解的是,在方式3中, 个PSFCH序列是按照先频域后码域的顺序增序排列并编码的,因此,在确定第三序列的索引后,即可确定第三序列位于的第三PRB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索引,进而确定第三PRB位置以及第三序列的相位;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公式5~公式7,此处不再赘述。
S1104、第一终端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具体实施中,第一终端可以重新在资源池内进行侦听,重选第二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重评估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终端功能的组合器件或部件,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通信芯片(例如处理器、基带芯片、或芯片系统等)。以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终端为例,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201、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第一控制信息。
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资源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二资源为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S1202、第三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资源对应的NACK。
S1203、第一终端确定收到第一资源对应的NACK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下面以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资源重选方法进行进一步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一个发送周期内预约多次PSSCH资源向第三终端发送数据,例如图13所示,第一终端在一个发送周期内预约三次PSSCH资源:T01、T02、T03;其中,T01用于进行初传,T02、T03用于同一数据的进行重传。设计第二预设阈值P,若第一终端接收到T02对应的NACK反馈信息的次数大于P,则在下一发送周期内停止使用T02传输资源,并进行资源重选,重新在资源池中选择可用资源代替T02传输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配置到资源池上,并由资源池下发给终端的;也可以是资源池配置业务优先级与阈值的对应关系,第三终端通过查询所述业务优先级与阈值的对应关系确定自身业务优先级对应的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单播和组播2场景,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资源承载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二资源为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第三终端确定第二资源满足资源重选条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第一序列用于承载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第二序列用于承载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
具体的,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PRB上发送第一序列;同时该PRB上发送第二序列。
第一终端在同时接收到第一资源对应的ACK和NACK后,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组播1场景下,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资源承载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二资源为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我们知道,第三终端在正确译码PSCCH,但是其对应PSSCH译码失败时,会向第一终端反馈用于传输NACK的第二序列,假设第二序列位于第一PRB上,且m cs=0。
第三终端确定第二资源满足资源重选条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具体实施中,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PRB上的第三序列向第一终端反馈第一指示信息。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第二序列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具体可以为第三序列的m cs=6。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单播场景下,当资源池配置的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可复用的PSFCH序列数量 时,表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一个PRB上可复用的PSFCH序列对数量大于等于2。
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资源承载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二资源为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我们知道,第三终端在正确译码第一终端发送的PSSCH时,向第一终端反馈用于传输ACK的第一序列;否则,向第一终端反馈用于传输NACK的第二序列,第一序列和第 二序列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PRB上的一个PSFCH序列对,且第一序列的m cs=0,第二序列的m cs=6。
第三终端确定第一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具体实施中,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PRB上发送第三序列,其中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不同。进一步地,第三序列可以为第一PRB上复用的PSFCH序列中除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以外的PSFCH序列。如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具体可以为第三序列的m′ 0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m 0不同,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m cs相同,即生成第三序列的m′ 0=(m 0+P)mod 6,P表示第一参考值,为正整数,可以是1,2,3,4或5;或第三序列与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的m 0相同,第三序列的m′ cs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m cs不同,即生成第三序列的m′ cs=(m cs+Q)mod 6,Q表示第一参考值,为正整数,可以是1,2,3,4或5。
举例来说,当 时,第三序列的m′ 0=(m 0+3)mod6,m cs=0或m cs=6。
时,第三序列的m′ 0=(m 0+4)mod6,m cs=0或m cs=6。
时,第三序列的m′ 0=(m 0+3)mod6,m cs=0或m cs=6。
或者,当 时,第三序列的m′ 0=m 0,m′ cs=(m cs+3)mod6。
时,第三序列的m′ 0=m 0,m′ cs=(m cs+5)mod6。
时,第三序列的m′ 0=m 0,m′ cs=(m cs+2)mod6。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单播场景下,若资源池为每个PSSCH子信道分配的用于PSFCH反馈的PRB数量 表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包括至少两个PRB。
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资源承载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二资源为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我们知道,第三终端在正确译码第一终端发送的PSSCH时,向第一终端反馈用于传输ACK的第一序列;否则,向第一终端反馈用于传输NACK的第二序列,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PRB上的一个PSFCH序列对,且第一序列的m cs=0,第二序列的m cs=6。
第三终端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具体实施中,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与第一PRB在相邻的第二PRB上发送第三序列。根据前述内容,若第一PRB的索引为:
则第二PRB的索引为
第三序列的相位可以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相位相同,例如第三序列的m′ 0值与第一序列或第一序列的m 0值相同,可以根据下列公式确定m′ 0
第三序列的m cs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m cs值相同,如第三序列的m cs=0或m cs=6。
其中,P ID表示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第三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PRB可传输的PSFCH序列数量, 表 示资源池配置的一个PRB的PSFCH资源上可以复用的PSFCH序列对的数量, 表示可以使用 个PSSCH子信道对应的PSFCH资源。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第一资源承载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二资源为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第三终端确定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具体实施中,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PRB上发送第三序列。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则该PRB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索引满足:
进一步地,第三序列可以根据下列公式确定m′ 0
第三序列的m cs与第一序列或第二序列的m cs值相同,如第三序列的m cs=0或m cs=6。
其中,P ID为第一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第三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子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表示资源池配置的一个PRB的PSFCH资源上可以复用的PSFCH序列对的数量, 表示可以使用 个PSSCH子信道对应的PSFCH资源。
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确定第二资源存在资源冲突,对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需要说明的是,组播2场景下,组内每个终端使用不同的PSFCH序列对反馈ACK和NACK,当资源池配置的PSFCH频域资源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数量大于等于比特值为1的比特位数量时,可以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实施。
或者,当资源池配置的PSFCH频域资源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数量大于等于 即可以保证每个PSSCH子信道都有对应的PRB用于发送第三序列时,可以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实施。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400,该通信装置1400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终端功能的部件或组件,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芯片(例如基带芯片),所述功能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其他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1400的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接收单元1401、处理单元1402和发送单元1403。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403可以是发射器,接收单元1401可以是接收器,发射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接收器也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属于一个功能模块,例如称为收发器,或者发射器和接收器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功能模块;处理单元1402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另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403和接收单元1401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单元1402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器。又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403和接收单元1401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发送单元1403是输出接口,接收单元1401是输入接口,或 者输入和输出是同一接口,则发送单元1403和接收单元1401均是该接口)、处理单元1402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4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发送单元1403可以由发射器或发射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接收单元1401可以由接收器或接收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所述通信装置1400可以应用于图11所示的第三终端,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辅助方法。下面对所述通信装置1400的各个单元的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接收单元14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1402,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
所述发送单元1403,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选所述第二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重选触发信息,其中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资源重选辅助;和/或,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资源重选使能信息,所述资源重选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资源重选辅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4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且所述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资源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三资源为第二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所述发送单元1403具体用于: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发送单元1403具体用于: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的频域重合,且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或者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二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相邻,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的相位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发送单元1403具体用于: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发送单元1403具体用于: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发送单元1403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500,该通信装置1500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终端功能的部件或组件,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芯片(例如基带芯片),所述功能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其他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1500的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发送单元1501、接收单元1502和处理单元1503。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501可以是发射器,接收单元1502可以是接收器,发射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接收器也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属于一个功能模块,例如称为收发器,或者发射器和接收器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功能模块;处理单元1503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另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501和接收单元1502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单元1503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器。又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501和接收单元1502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发送单元1501是输出接口,接收单元1502是输入接口,或者输入和输出是同一接口,则发送单元1501和接收单元1502均是该接口)、处理单元1503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503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发送单元1501可以由发射器或发射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接收单元1502可以由接收器或接收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所述通信装置1500可以应用于图11所示的第一终端,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的方法。下面对所述通信装置1500的各个单元的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发送单元1501,用于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所述接收单元1502,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1503,用于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资源重选触发信息,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三终端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三 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600,该通信装置1600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具备终端功能的部件或组件,也可以是应用于终端中的芯片(例如基带芯片),所述功能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其他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发送单元1601、处理单元1602和接收单元1603。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601可以是发射器,接收单元1603可以是接收器,发射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接收器也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属于一个功能模块,例如称为收发器,或者发射器和接收器也可以是彼此独立的功能模块;处理单元1602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另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601和接收单元1603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单元1602可以是处理器,例如基带处理器。又一种示例中,发送单元1601和接收单元1603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发送单元1601是输出接口,接收单元1603是输入接口,或者输入和输出是同一接口,则发送单元1601和接收单元1603均是该接口)、处理单元1602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6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发送单元1601可以由发射器或发射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接收单元1603可以由接收器或接收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所述通信装置1600可以应用于图12所示的第一终端,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的方法。下面对所述通信装置1600的各个单元的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发送单元1601,用于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所述处理单元1602,用于确定通过所述接收单元1603接收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700,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7所示,所述通信装置1700可以应用于如图11所示的第三终端,可以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辅助方法,参阅图17,所述通信装置1700包括:通信模块1701、处理器1702以及存储器1703。其中,所述通信模块1701、所述处理器1702以及所述存储器1703之间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信模块1701、所述处理器1702以及所述存储器1703之间互相耦合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1701,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例如,当所述通信装置1700应用于图11所示的第三终端时,所述通信模块1701可以通过物理接口、通信模块、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实现。
所述处理器17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选所述第二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重选触发信息,其中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资源重选辅助;和/或,
所述处理器17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接收资源重选使能信息,所述资源重选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资源重选辅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7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且所述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资源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三资源为第二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所述处理器17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处理器17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的频域重合,且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或者
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二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相邻,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的相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处理器17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处理器17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处理器17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701在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 序列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所述存储器1703,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和数据等。具体地,程序指令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703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1702执行存储器1703所存放的程序指令,并使用所述存储器1703中存储的数据,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辅助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图17中的存储器17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800,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8所示,所述通信装置1800可以应用于如图11所示的第一终端,可以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的方法,参阅图18,所述通信装置1800包括:通信模块1801、处理器1802以及存储器1803。其中,所述通信模块1801、所述处理器1802以及所述存储器1803之间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信模块1801、所述处理器1802以及所述存储器1803之间互相耦合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1801,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例如,当所述通信装置1800应用于图11所示的第一终端时,所述通信模块1801可以通过物理接口、通信模块、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实现。
所述处理器18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801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并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801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后,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资源重选触发信息,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三终端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8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801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
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801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所述存储器1803,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和数据等。具体地,程序指令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803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1802执行存储器1803所存放的程序指令,并使用所述存储器1803中存储的数据,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的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图18中的存储器18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900,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9所示,所述通信装置1900可以应用于如图12所示的第一终端,可以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的方法,参阅图19,所述通信装置1900包括:通信模块1901、处理器1902以及存储器1903。其中,所述通信模块1901、所述处理器1902以及所述存储器1903之间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信模块1901、所述处理器1902以及所述存储器1903之间互相耦合或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1901,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例如,当所述通信装置1900应用于图12所示的第一终端时,所述通信模块1901可以通过物理接口、通信模块、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实现。
所述处理器19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901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在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时,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所述存储器1903,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和数据等。具体地,程序指令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903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1902执行存储器1903所存放的程序指令,并使用所述存储器1903中存储的数据,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的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图19中的存储器19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 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辅助或资源重选的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资源重选辅助或资源重选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 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3)

  1. 一种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选所述第二资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重选触发信息,其中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资源重选辅助;和/或,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资源重选使能信息,所述资源重选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资源重选辅助。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且所述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资源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三资源为第二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的频域重合,且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或者
    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二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相邻,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的相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10. 一种资源重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
    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资源重选触发信息,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三终端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所述第三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16. 一种资源重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
    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17.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控制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资源满足重选条件;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选所述第二资源。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资源重选触发信息,其中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资源重选辅助;和/或,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资源重选使能信息,所述资源重选使能信息用于使能所述资源重选辅助。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资源和第三资源重合,且所述第三资源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资源的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三资源为第二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一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的频域重合,且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相位偏移第一参考值;或者
    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的第二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与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序列或所述第二序列的反馈资源在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中相邻,所述第三序列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序列的相位或所述第二序列的相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中第一资源对应的反馈资源。
  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24.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25.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26.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资源重选触发信息,所述资源重选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三终端进行资源重选辅助。
  28.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肯定应答响应ACK,所述第二序列用于传输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或者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与所述第一序列和所述第二序列不同。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M ID为所述第三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30.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的索引满足: P ID为所述控制信息中承载的物理层源地址标识, 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反馈资源可传输的序列数量;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31.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为第三序列,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的反馈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三序列;所述第三序列为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中第一个反馈资源上承载的第一个序列;
    其中,所述第二反馈资源集合包括物理侧行反馈控制信道PSFCH占用的资源对应的比特位图中比特值为0的比特位对应的反馈资源。
  32.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三终端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述第一资源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对应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资源为所述第一终端预留的发送资源;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通过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资源对应的否定应答响应NACK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对所述第二资源进行资源重选。
  33.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 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80070157.XA 2020-10-16 2021-08-05 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Pending CN1165301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20/121690 2020-10-16
PCT/CN2020/121690 WO2022077506A1 (zh) 2020-10-16 2020-10-16 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PCT/CN2021/110846 WO2022078030A1 (zh) 2020-10-16 2021-08-05 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0189A true CN116530189A (zh) 2023-08-01

Family

ID=81207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0157.XA Pending CN116530189A (zh) 2020-10-16 2021-08-05 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4820A1 (zh)
EP (1) EP4221273A1 (zh)
CN (1) CN116530189A (zh)
WO (2) WO202207750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885B (zh) * 2016-06-15 2019-11-22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D2d通信资源重选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659965B (zh) * 2016-07-26 2023-05-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资源选择的方法及设备
CN110167072B (zh) * 2018-02-12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选择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965908B (zh) * 2018-11-29 2023-08-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碰撞解决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464953B (zh) * 2019-01-22 2021-10-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载波重选方法及装置
WO2022126338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选择方法、资源选择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8030A1 (zh) 2022-04-21
WO2022077506A1 (zh) 2022-04-21
EP4221273A1 (en) 2023-08-02
US20230254820A1 (en) 2023-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372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ata feedback resource
US202004037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sidelink feedback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010212B2 (ja) 低複雑度の狭帯域端末のため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でのharqメッセージに割り当てられたリソースを示すための方法
US20220190983A1 (en)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device
JP6663076B2 (ja) 情報送信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EP3836441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net of vehicles devices
CN109921889B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公共控制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CN113678480B (zh) 边链路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US117919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15370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EP2641440A1 (en) Signaling mixed resource allocatio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CN109152075B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210153170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530189A (zh) 资源重选辅助的方法与装置和资源重选的方法与装置
KR20200114929A (ko) 사이드링크 통신에서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368480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JP7286776B2 (ja) 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22492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v2x system
WO2022267898A1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和装置
US11956820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RU2801816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CN113647167B (zh) 一种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781256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880969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573359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