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7222A - 控制信息的传输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息的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7222A
CN116527222A CN202310551797.3A CN202310551797A CN116527222A CN 116527222 A CN116527222 A CN 116527222A CN 202310551797 A CN202310551797 A CN 202310551797A CN 116527222 A CN116527222 A CN 116527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resources
control resources
bandwidth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17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况泉
铃木秀俊
堀内绫子
王立磊
A·戈利谢克埃德勒冯埃尔布沃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to CN2023105517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72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7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7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描述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本公开作为一个方面包括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过程的集成电路,包括:接收电路,能够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从基站接收控制信号,发送电路,能够发送控制信号和数据,控制电路,其控制:所述发送电路发送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以及发送通信设备能力指示;所述接收电路在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之后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并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内接收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所述接收电路在接收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

Description

控制信息的传输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月6日、申请号为201780082464.3、发明名称为“控制信息的传输”、申请人为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具有混合的参数集(numerology)和通信设备能力的网络中的控制资源集的配置,并且涉及相应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致力于用于也被称为第五代(5G)的下一代蜂窝技术的下一版本(版本15)的技术规范。在3GPP技术规范组(TSG)无线接入网(RAN)会议#71(哥德堡,2016年3月),涉及RAN1、RAN2、RAN3和RAN4的第一个5G的研究项目“Study on NewRadio Access Technology”获得批准,且有望成为界定第一个5G标准的版本15工作项目。
该研究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新无线电(NR)”接入技术,其工作在频率范围高达100GHz并支持广泛的用例,如在RAN需求研究期间所定义的(参见,例如3GPP TR 38.913“Study 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Technologies”,当前版本14.0.0,可在www.3gpp.org获得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一个目标是提供解决在TR 38.913中定义的所有使用场景、需求和部署场景的单一的技术框架,至少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例如,eMBB部署场景可以包括室内热点、密集的城市、乡村、市区宏观和高速;URLLC部署场景可以包括工业控制系统、移动保健(远程监视、诊断和治疗)、车辆的实时控制、用于智能电网的宽区域监视和控制系统;而mMTC可以包括具有大量具有非时间关键数据传输的设备的场景,诸如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网络。
第二个目标是前向兼容性。不需要对长期演进(LTE)的向后兼容性,这有利于一个全新的系统设计和/或新颖特征的引入。
基本物理层信号波形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及可能的对非正交的波形和多址接入的支持。例如,考虑在OFDM的顶部的附加功能,诸如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扩展OFDM(DFT-S-OFDM)、和/或DFT-S-OFDM的变体、和/或滤波/加窗。在LTE中,基于循环前缀(CP)的OFDM和DFT-S-OFDM分别用作用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NR中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寻求用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侧行链路的尽可能多的公共波形。已经考虑了对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些情况可能并不需要DFT扩展的引入。术语“下行链路”指的是从较高节点到较低节点(例如从基站到中继节点或到UE、从中继节点到UE等)的通信。术语“上行链路”指的是从较低节点到较高节点(例如从UE到中继节点或到基站、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等)的通信。术语“侧行链路”指的是在同级节点之间的通信(例如,在两个UE之间,或者在两个中继节点之间,或者在两个基站之间)。
除了波形,正在开发一些基本的框架结构和信道编码方案,以实现上述目标。如在TR 38.913中标识的,用于NR的各种用例/部署场景在数据速率、时延和覆盖范围方面具有不同的需求。例如,eMBB有望支持三倍于国际移动电信高级(高级IMT)所提供的峰值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数据速率的峰值数据速率(下行链路20Gbps和上行链路10Gbps)和用户体验的数据速率。在另一方面,在URLLC的情况下,对超低时延(用于用户平面时延的UL和DL各自为0.5ms)和高可靠性具有更严格的要求。最后,mMTC需要高连接密度(城市环境中的1,000,000设备/平方公里)、恶劣环境中的大覆盖面和用于低成本的设备的极长寿命电池(15年)。
因此,OFDM参数集(例如子载波间隔、OFDM符号持续时间、CP持续时间),以及适合于一个用例的每调度间隔的符号的数量可能不适合另一个。例如,低时延应用可能需要比mMTC应用更短的OFDM符号持续时间(更大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每调度间隔(也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更少的符号。此外,具有大信道延迟扩展的部署场景需要比具有短延迟扩展的场景更长的CP持续时间。子载波间隔应当相应地优化,以保持类似的CP开销。
在3GPP RAN1#84bis会议(釜山,2016年4月)中,一致同意对NR有必要支持多于一个的子载波间隔值。从子载波间隔的特定值乘以N导出子载波间隔的值,其中N是整数缩放因子。在3GPP RAN1#85会议(南京,2016年5月)中,已得出结论将包括15kHz的子载波间隔的基于LTE的参数集是用于NR参数集的基线设计作为工作设想。对于缩放因子N,得出的结论是将N=2n(其中,n是整数,诸如0、1、2、-1、-2、...)作为基线设计假设。相应地,考虑15kHz、30kHz、60kHz等的子载波间隔。
图1示出了三个不同的子载波间隔设置(15kHz、30kHz和60kHz)和相应的符号持续时间。符号持续时间Tu和子载波间隔Δf通过公式Δf=1/Tu直接有关。以LTE系统中类似的方式,术语“资源元素”可被用于表示最小资源单元,所述最小资源单元由长度为一个OFDM或单载波(SC)频分多址(SC-FDMA,在LTE上行链路中使用并且也可能在NR中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符号的一个子载波构成。
为了支持具有不同要求的不同的服务复用,已经在3GPP RAN1#85会议同意NR支持相同NR载波带宽内的不同参数集的复用(从网络的角度)。另一方面,从UE的角度,UE可以支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使用场景(例如,eMBB UE或支持eMBB和URLLC两者的UE)。然而,支持一个以上的参数集可以复杂化UE处理。
还已经认识到,由于以下几个原因NR应该支持灵活的网络和用户设备(UE)信道带宽:首先,NR可望支持在范围为从亚GHz到几十GHz的很宽的频谱范围中的操作,其具有关于可用频谱非常不同的配置并且因此具有不同的可能的传输带宽。其次,还没有完全标识要用于NR的许多频带,这意味着还不知道频谱分配的大小。第三,NR有望支持广泛的应用和用例,其中一些需要很宽的UE发送/接收带宽并且其他的需要意味着低得多的UE发送/接收带宽的非常低的UE复杂性。因此,在3GPP RAN1#85会议中同意NR物理层设计应当使得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的装置可以高效地接入相同的NR载波而不管NR载波带宽。
发明内容
一个非限制性的和示例性的实施例有利于为具有混合参数集的系统提供(多个)高效的控制资源集。
在一个一般方面,在此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通信设备,包括:能够在第一控制资源集中和在第二控制资源集中从基站接收控制信号的接收单元,能够发送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发送单元,控制如下操作的电路:控制发送单元发送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并且发送通信设备能力指示;控制接收单元在发送随机接入消息后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并且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内接收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控制接收单元在接收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中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
在另一个一般方面,在此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过程的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包括:接收电路,能够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从基站接收控制信号,发送电路,能够发送控制信号和数据,控制电路,其控制:发送电路发送与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以及发送通信设备能力指示;接收电路在发送随机接入消息之后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并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内接收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接收电路在接收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
在另一个一般方面,在此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控制调度节点的过程的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包括:发送电路,能够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向通信设备发送控制信号,接收电路,能够接收控制信号和数据,控制电路,其控制:接收电路接收与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以及接收通信设备能力指示;发送电路在接收随机接入消息之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中发送控制信息,以及在第一控制资源集中发送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以及发送电路在发送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发送控制信息。
应当指出的是,一般的或特定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或它们的任何选择性组合。
根据说明书和附图,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加的益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的。可以通过说明书和附图的各个实施例和特征单独获得好处和/或优点,为了获得这样的好处和/或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不需要全部提供各个实施例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不同的参数集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两个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是图示两个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由通信设备执行的、在上电之后获得第一和第二控制资源集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在时间-频率资源网格中的第一控制资源集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在时间-频率资源网格中的第二控制资源集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在频率中居中对齐(centered)的第一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在频率中不居中对齐的第一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9是图示具有不相交的第一和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图示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跳频的示意图;
图11是图示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的跳频的示意图;
图12是图示不同的调度单元在时间如何对齐子帧边界(每1ms)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如何在频域指示控制资源集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通信设备和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示出通信系统的架构的框图;
图16是示出用于在通信设备和基站处配置集1和集2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图示根据三个不同的参数集方案将无线电资源划分为相应的资源调度单元的示意图;以及
图18是图示示例性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移动站”或“移动节点”或“用户终端”或“用户设备(UE)”或“通信设备”是在通信网络内的物理实体。一个节点可以具有几个功能实体。功能实体指的是实现预定的功能集和/或向节点或网络的其它功能实体提供预定的功能集的软件或硬件模块。节点可以具有将节点附接至通信设施或节点通过其可以进行通信的介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类似地,网络实体可以具有逻辑接口,所述逻辑接口将功能实体附接至通信设施或通过其可以与其它功能实体或对端节点进行通信的介质。
这里的术语“基站”指的是通信网络内的物理实体。物理实体相对于通信设备执行一些控制任务,包括调度和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注意,基站功能和通信设备的功能还可以被集成在单个设备内。例如,移动终端可以还实现用于其它终端的基站的功能。
如在权利要求书和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无线电资源”或“资源”将被广泛地理解为指的是物理无线电资源,诸如物理时间-频率无线电资源。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参数集方案”(以及其他类似的术语,诸如“OFDM参数集”)将被广泛地理解为指的是如何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处理物理时间-频率无线电资源,具体地,如何将这些资源划分为要由调度器(例如,在无线电基站)分配的资源调度单元。换句话说,参数集方案还可以被认为是由用于将上述的物理时间-频率无线电资源划分为资源调度单元的参数来定义,诸如子载波间隔和相应的符号持续时间、TTI长度、每资源调度单元的子载波和符号的数量、循环前缀长度等;这些参数可以被称为L1(层1)参数,因为它们主要用于在物理层中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和接收下行链路传输。
术语“资源调度单元”应被理解为可以由调度器分配的作为最小单位的一组物理时间-频率无线电资源。因此,根据参数集方案的具体特性,资源调度单元包括时间-频率无线电资源,其由用于一个或多个符号的持续时间的一个或多个连续子载波组成。
如在权利要求书和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数据传输使用场景”或简称为“使用场景”或“用例”可以被广义地理解为用于移动/固定终端的一系列用例。示例性地,如研究新5G研究项目的使用场景可以是如在背景技术部分中介绍的例如eMBB、mMTC、或URLLC。
术语“控制资源”指的是用于携带控制信息而不是用户数据(有效负载)的资源。所述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或侧行链路的资源分配。
本公开提供了具有混合参数集(诸如OFDM参数集)和UE能力的网络中的控制资源集的配置。
本公开可应用的系统的一个示例可以是NR。例如,eMBB、URLLC和mMTC可以有不同的OFDM参数集。例如,URLLC可以使用大子载波间隔(诸如大于15kHz)和短调度间隔来实现的例如小于或等于0.5ms的低时延。另一方面,eMBB可以使用大子载波间隔和长调度间隔,以减少控制开销,而时延要求稍微放宽至例如达4ms。此外,假定mMTC要求小载波间隔(例如等于或小于15kHz)用于窄带宽和大覆盖范围内的庞大数量的连接。这些以及可能进一步的用例可以采用在此公开的控制资源集的配置。
为了向具有不同带宽能力的设备提供的高效的接入NR载波而不管实际NR载波带宽,控制信道在所有用例中不应该如它在LTE系统中对于常规UE那样跨越全部系统带宽。具体地,在传统LTE中,由基站(称为eNB)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向常规UE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包括下行链路调度分派、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信息以及进一步配置参数。在频域中,PDCCH被映射到分布在整个系统带宽的资源元素。在时域中,由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指示由PDCCH占用的符号的数量。
一般而言,在NR中也存在用于从基站向通信设备发送控制信息(即,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类似的机制。控制信息可以被具体地用于调度资源,其可以进一步用于控制信息或有效载荷。例如,基站在必须由通信设备监视的控制资源集中发送DCI。在这里,术语“监视”指的是由通信设备接收控制资源集中携带的信号,并且确定控制信息是否被寻址到通信设备(排他地或被寻址到通信设备是其成员的组)。这样的监视可以包括类似于在LTE中执行盲检测。换言之,通信设备通过使用通信设备自身的标识在控制资源中检测和解码信号。标识可以被用于加扰CRC或以另一种方式被使用。盲检测也可以与各种组标识一起尝试以便监视(组)公共DCI。如果监视揭示了寻址到通信设备的DCI,则通信设备解码DCI并使用在其中接收的信息(诸如资源许可/分配)来接入如在DCI中发信号分配的资源。在传统的LTE中,DCI可以寻址到UE组。这种DCI被称为组或公共DCI。另一方面,DCI还可以寻址到单独的UE,并且然后被称为UE特定的DCI。由嵌入在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RNTI)来区分携带用于不同UE/组的不同DCI的PDCCH。例如,对于普通的单播数据传输,使用UE特定的C-RNTI(小区RNTI)。在利用其自身的C-RNTI检查PDCCH的CRC之后,UE可以决定PDCCH是否寻址到自身。在(组)公共DCI的方面,使用其他类型的公共RNTI,诸如分别用于系统信息、寻呼、随机接入响应以及PUCCH/PUSCH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命令的SI-RNTI、P-RNTI、RA-RNTI和TPC-PUCCH/PUSCH-RNTI。
除了PDCCH,传统LTE中的常规UE可以被配置为监视跨越系统带宽的子集的增强型PDCCH(EPDCCH)。然而,EPDCCH的配置通常通过由PDCCH调度其传输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被提供到的UE。因此,监视EPDCCH的UE通常能够接收PDCCH。一般来说,即使采用PDCCH,LTE中的常规UE也要求具有完整的系统带宽能力,以便接收控制信息。
在NR中,考虑到系统的目标是使能很宽的带宽操作以及在同一网络内容纳的具有各种服务的UE,UE的带宽能力通常比系统带宽更小。结果,至少对于公共DCI而言,跨越整个系统带宽的控制信道不利于高效的系统设计。为了便于更高效的系统设计,在本公开中,(组)公共控制信道用限制的带宽发送,使得所有具有不同能力的UE(组内)都可以解码它。因此,不需要向匹配其能力的每个单独的UE发送到重复的消息(其会显著增加信令开销)。
另一方面,即使NR UE能够支持完整的系统带宽,它可能并不需要一直以全带宽能力进行操作。更大的操作无线电频率(RF)带宽意味着对于UE的更大功耗。如果控制信道用系统带宽的子集发送,则可以减少UE的监视工作量。这可以进一步使得能够降低UE功耗。
因此,可以定义要由所有UE进行监视的控制子带或控制资源集。控制资源集是在其内UE尝试盲解码DCI(或者,一般地,控制信息)的时间-频率资源集。在比系统带宽更窄的控制子带上有利地定义控制资源集。在本公开中,提供控制资源集配置的示例,其对于NR(其中多个参数集在系统中共存并且UE具有不同的带宽能力)是有益的。为了便于高效的系统设计,因此期望从系统信息(例如,经由小区广播)中获得至少一个搜索空间(要被监视的控制资源集),或者隐式地从初始接入信息中导出它。这至少一个搜索空间然后可以与额外的搜索空间(可以被监视的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一起由UE用于接收使得UE能够接收高层信令(诸如RRC)的控制消息。
具有支持不同参数集的复用的NR载波的一个问题是,用于一个参数集的情况的控制资源集的单个配置可能不适合另一个。此外,存在保持低的信令开销和UE功耗的一般设计目标。当分配给UE的控制资源集的数量增加时,与控制信息有关的信令的量也增加。当网络服务太多UE和许多UE共享相同的控制资源集时,这还可能导致拥塞。此外,如果为UE配置多个控制资源集,则UE的监视工作量也可能会增加,这可能导致UE功耗的增加。
此外,要考虑的是控制资源集的配置如何使能用于具有各种带宽能力的UE的频率分集。频率分集对于实现控制信息的可靠传输非常重要。控制资源集的配置应支持频率分集。然而,在其中容纳具有不同的(带宽)能力的UE的NR载波中,用于控制资源集的单个配置不能很好地工作。
根据实施例,因此有两个用于UE的控制资源集:
-由UE从随机接入过程获得的第一控制资源集(集合1),以及
-在获得UE能力指示之后由基站配置的第二控制资源集(集合2)。
每个集合与RF带宽相关联:集合1隐式地指示第一RF带宽(BW),并且第二RF BW是由基站与集合2一起配置。第一和第二RF带宽是可以由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携带的控制消息来分配的、任何资源位于其中的带宽。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RF带宽是UE的操作带宽。然而,这些RF BW的是从调度器(例如基站)的角度的推荐,意味着由DCI调度的资源将限于这些RF BW内。UE可以根据该推荐或以与推荐不同的另一种方式来设置其RF操作BW,只要可以接收DCI和相应的数据传输。
UE配置有多于一个控制资源集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节电的目的。与不同的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RF BW可以不同。然后,可以明智地设置UE的操作RF带宽。结果,当UE空闲或不活动时,它可以被指示利用相关联的较小的RF操作带宽来监视控制资源集(例如,集合1),以节省功率消耗。当UE不是不活动的时,它可以被指示利用相关联的较大的RF操作带宽来监视控制资源集(例如,集合2),以使能更大的分配和因此更高的数据速率。
基站可以是gNB,其是目前在3GPP中用于指NR基站的名称。然而,本公开不限于NR并因此也不限于gNB。任何其他通信系统都可以采用这里公开的配置。
在频域中第一控制资源集可以是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子集。换句话说,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带宽被包括在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中。另外,在时域中第一控制资源集可以是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子集。换句话说,第一控制资源集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控制资源集的符号的数量。因此,即使在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之后仍由UE继续使用第一控制资源集。然而,应当注意,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如果在获得第二控制资源集之后,UE停止监视第一资源集,在某些情况下或系统中这可能是有利的。
如上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的频率范围(带宽)可以比第二控制资源的频率范围(带宽)更窄,使得具有不同能力的UE能够接入第一控制资源集、降低UE的功耗等等。具体地,第一控制资源集的频率范围可以重叠于或完全包括在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中。
根据示例性配置,只由集合1和集合2的重叠部分携带两个或更多UE共同的控制信息。换句话说,仅在包括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两者中的资源中携带组公共搜索空间(CSS)。另一方面,可以由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剩余部分携带用户特定搜索空间(USS)。在图2图示该示例性配置。术语UE特定/组/公共的“搜索空间”表示携带要由盲解码来监视的特定/组/公共控制信息的控制资源的子集。
具体地,图2图示了控制资源集和其中携带的控制信息(DCI)类型之间的关系的示例。集合1携带要由所有UE读取的公共控制信息、要由特定UE组读取的可能的组控制信息以及仅寻址到特定UE的UE特定的控制信息。集合2的不与集合1重叠的部分仅携带UE特定的控制信息和非公共/组控制信息。集合1是集合2的一部分。当指示UE仅监视集合2用于UE特定的DCI时,存在用于DCI传输的更多的资源(与图3的情况相比),从而导致潜在的更大的分集增益。
图3图示了控制资源集和DCI之间的关系的另一个示例。具体地,它示出了集合1和集合2的另一示例性配置。在这种配置中,类似于图2的配置,集合1携带公共控制信息、组公共控制信息和UE特定的控制信息,而集合2只携带UE特定的但不是公共/组控制信息。在这个示例中,集合1和集合2是不相交的(互斥)。当指示UE仅监视集合2用于UE特定的DCI时,监视工作量也减小。
注意,参考图2和3所描述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一般的,集合1和集合2可以由重叠的资源组成。此外,在上述示例中,在集合1中携带包括与所有通信设备相关的公共搜索空间的所有公共搜索空间以及组搜索空间。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配置。具体地,也可以在集合2中携带一个或多个组搜索空间。
在LTE中,UE具有两个不同的RRC状态:RRC_idle和RRC_connected。
在空闲状态中,因为UE休眠大部分时间以节省电力,不会发生数据传输。UE周期性地唤醒以便接收例如寻呼消息。在连接状态中,存在建立的RRC上下文-即,UE和无线电接入网络之间的通信所需的参数对于两个实体都是已知的。连接状态用于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NR中,这两种状态的设计可能仍然存在,尽管正在讨论引入另外的新状态(例如,非活动状态)的必要性,以在UE节电和唤醒时间之间提供更好的折衷。目前,尚未定义新状态的行为。
通常,期望在空闲和非活动状态期间的信令业务量低于在连接状态中的信令业务量。因此,在一些示例性操作中,通信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处于空闲或非活动状态时仅监视集合1并且此外,例如,在连接状态中监视集合2和/或集合1。此外,如果通信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则它可以被配置为如果业务量低(例如,低于某一阈值)则仅监视集合1,并且如果业务量超过某一阈值则除了集合1之外还监视集合2或者可替换集合1地监视集合2。因此,“节电”模式可以包括RRC_idle、RRC_connected或潜在的新状态。
图4图示了在通电之后获得控制资源集1和2的配置的示例性UE过程的概述。具体地,在步骤410中,接通通信设备(UE)。
在420中,通信设备执行同步任务并读取系统信息。具体地,步骤420可以包括与在LTE系统中通电之后由UE执行的动作类似的动作。这样的动作可以包括检测主同步序列(PSS)和辅同步序列(SSS)并相应地执行帧和符号同步。
此外,在同步之后,通信设备可以读取由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在LTE中,系统信息尤其包括主信息块(MIB)和附加的系统信息块(SIB)。主信息块包括执行对小区的初始接入所需的有限数量的最频繁发送的参数。虽然NR的MIB中的详细参数仍在讨论中,但它们可以如LTE中的类似设计,即在某种程度上重复使用。第一个SIB,例如SIB1,然后可以包括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候选者列表,每个候选者与特定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集相关联(在LTE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中)。每个候选集和唯一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集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以下优点:基于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基站处于标识第一控制资源集的位置,其中基站然后将控制信息发送到特定的通信设备。此外,每个候选者可以与诸如参数集、操作带宽(第一带宽)、频率位置等的其他附加的参数相关联。
可以在标准中定义用于发送PSS/SSS/MIB的参数集和时间-频率资源,使得所有UE可以解码该信息。用于发送要读取的另外的SIB(例如,SIB1)以便执行随机接入的参数集可以与MIB相同,或者可替换地由MIB指示。用于发送另外的SIB(例如,SIB1)的时间-频率资源对于UE来说是从MIB已知的,或者可选地在标准中定义。将集合1配置放入另外的SIB(例如,SIB1)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显著增加MIB大小,但仍然能够利用集合1尽可能早地调度其余的SIB。然而,本公开不限于集合1的配置包括在SIB1中。可以由基站以使UE能够接收和解码集合1的配置的任何形式或结构来广播集合1的配置。例如,它可以包括在MIB中。此外,NR可以应用与LTE中使用的MIB/SIB层级不同的结构。
以上描述基于LTE初始接入过程。然而,NR中的同步和系统信息获得过程可以与从LTE已知的过程不同。在任何情况下,在通电之后通信设备与基站同步以便能够至少读取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在其上携带另外的控制(系统)信息的资源的指示和/或用于控制(系统)信息的参数集。例如,系统信息可以指示第一控制资源集或指向其中携带第一控制资源集的指示的资源。在一个示例性实现中,系统信息指示多个候选控制资源集,通信设备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以监视。在步骤430中示出了对候选集中的第一控制资源集的选择。通信设备也可以根据其支持的参数集和带宽能力来选择候选集中的一个。例如,在系统信息中,可能存在与各自不同的参数集和带宽能力以及不同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相关联的不同候选集。为了开始随机接入过程,通信设备使用伪随机序列和与所选择的集合相关联的上行链路资源来发送前导码。
在步骤440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还可以用于向基站通知在步骤430中选择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具体地,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通信设备使用与所选择的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资源来发送随机接入消息。例如,可以通过将某些控制资源集与相应的随机接入签名相关联来给出这种关联,通信设备从该随机接入签名中选择一个要包括在随机接入前导码中。
在步骤450中,在成功的随机接入过程之后,建立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换句话说,建立信令承载以便有利于控制通信设备和基站之间的进一步的信息交换。具体地,基站可以在集合1内发送UE特定的DCI,其包括用于下行链路中的RRC信令的调度信息以配置UE。
在步骤460中,通信设备向基站通知其能力。UE能力可以包括例如操作带宽能力和/或用例。
在通知基站其能力之后,通信设备在步骤470中针对控制信息继续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响应于接收UE能力通知,基站可以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内向通信设备发送要被监视的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例如,gNB根据UE参数集、带宽能力和网络情况决定集合2和第二RF带宽的配置,并通过由第一控制资源集中携带的DCI调度的RRC重配置消息向UE发信号通知配置。
通信设备接收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并且在接收时,在步骤480中开始监视第二控制资源集。如上所述,在一些示例中,通信设备还继续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而在其他示例中,仅监视第二控制资源集。
图5图示了用于网络中的一个UE的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一操作RF带宽(也称为第一带宽)的示例,其中集合1的带宽等于第一UE操作RF带宽。具体地,图5示出了OFDM网格,其具有在NR载波的中心频率的两侧上延伸的由系统带宽(SYS BW)给出的垂直维度和由包括示例性的两个时隙的(1ms的)子帧给出的水平维度,每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在传送UE能力之前,如上所述,集合1用于携带(组)公共控制信息和UE特定控制信息两者。此外,集合1仅具有位于第一带宽(UE1第一RF BW)内的控制资源,所述第一带宽是系统带宽的子集。此外,如图5中可见,第一控制资源集仅位于一些OFDM符号中。具体地,在该示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位于每个时隙的前两个OFDM符号中。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配置,并且通常可以在系统带宽和(子)帧的任何子集上定义第一控制资源集。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符号是OFDM符号。然而,本公开不限于OFDM。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时间-频率系统,诸如SC-FDMA等。通常,还可以配置除时间-频率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
换句话说,在解码执行随机接入所需的初始系统信息(例如,SIB1)之后,UE从第一控制资源集候选者列表中选择一个条目并返回其中心频率(即,图5中UE1接收单元的中心频率)。可以将UE的第一RF BW设置为该列表条目的最小要求,即与所选择的候选集相关联的最小带宽配置。换句话说,该条目可以定义要支持的RB BW的范围,从所述范围中可以将UE配置为应用最小值。
图6图示了用于网络中的一个UE的第二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操作RF带宽的示例,其中集合2的带宽小于第二UE操作RF带宽。具体地,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的相同OFDM资源网格,并且其由频域中的系统带宽(SYS BW)和由时域中的两个时隙组成的子帧给出。第二控制资源集位于第二带宽内(在图中表示为UE1第二RB BW)。第二带宽是系统带宽的子集,即第二带宽小于或等于系统带宽。在图6中,在时域中仅在OFDM符号的子集(每个时隙中的前三个符号)中定义第二控制资源集。
如上所述,通常,第二带宽可以与第一带宽重叠。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配置,并且第一和第二带宽不必重叠。图7中示出了第一带宽形成第二带宽的一部分的特殊示例。具体地,图7示出了与图5和图6相同的OFDM网格,其中第一带宽(UE1第一RF BW)完全包含在第二带宽(UE1第二RF BW)中。在该示例中,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两者的中心频率是相同的(UE1接收单元的中心频率)。如在图7中可以看到的,在该示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也完全包括在第二控制资源集中(并且与第二控制资源集重叠)。
换句话说,在UE能力传送之后,gNB准备好为UE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和第二带宽。根据图7,用于UE的第一和第二带宽是中心对齐的,即第一带宽的中心频率与第二带宽的中心频率相同。这种对齐提供的优点是,当UE在集合1和集合2的监视之间切换时,不需要重调,这导致在监视两集合之间所需的转换时间更少。此外,由于不需要带宽中心的指示,因此还可以减小用于配置第二控制资源集的消息大小。
图8图示了集合1和集合2的另一示例,其中集合1和集合2是非重叠的,集合2仅包含UE特定的DCI。连接状态UE可以被配置为监视集合1和集合2两者。具体地,图8图示了另一个示例,根据该示例,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不相对于彼此居中对齐。在该示例中,仍然,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完全重叠,而第一带宽形成第二带宽的一部分。但是,第一控制资源集不是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子集。
图9图示了配置的示例,其中第一带宽是第二带宽的一部分。然而,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是不相交且不连续的。换句话说,集合1和集合2是非连续的,集合2仅包含UE特定的DCI。连接状态UE可以被配置为监视集合1和集合2两者。这为gNB配置控制资源集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然而,在图9中,第二UE操作BW比图7和8中的大得多,以便考虑不相交的部分,并且具体地,使UE能够监视集合1和集合2。
注意,任何上述示出的示例中的集合1和集合2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可以由多个UE共享。
参考图5至图9描述的示例都示出了连续的UE操作BW(第1和第2UE操作BW),即RFBW由N个相邻子载波形成。对于具有相对大带宽能力的UE,可以通过将控制信道映射到一个控制资源集内的频域中的分布式物理资源块(PRB)并且仍然在UE支持的带宽内来实现频率分集。利用频域中的这种分布式映射,改善了频率分集。物理资源块是调度单元,每个调度单元具有多个子载波和多个符号的大小。
可以通过跳频来实现频率分集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控制资源集和相关联的RF BW均由非连续频率部分组成,并且UE的接收窗口在这些部分之间跳频(即,一次一个部分)。这可以提供期望的频率分集改进,特别是对于具有低带宽能力的UE,例如,mMTC UE。对于这种窄带UE可能以其他方式难以实现频率分集。
在图10中可以看到这种跳频的示例。在该配置中,通信设备遵循为控制资源集定义的跳频模式。这里的术语“跳频模式”指的是时间频率网格中的控制资源集实例的位置。具体地,在跳频的情况下,跳频模式指定控制资源集实例的频率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在不同模式之间,UE可能需要执行重调。因此,为了提供用于重调的一些转换时间,可能希望跳过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即不将这些符号分派给控制资源集模式。具体地,图10示出了系统带宽(SYS BW)和两个模式之间的跳频以及相应的子带。第一频率部分1010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的第一实例1015,而第二频率部分1020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的第二实例1025。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实例在时域中与第二实例分开一个OFDM符号(第七符号),其不携带第一控制资源集。当针对每个时隙重复第一和第二实例的该模式时,可以看出在第二实例和随后的重复的第一实例之间中还存在一个空的OFDM符号。这里的术语“空”意味着OFDM符号不携带任何数据(控制或有效载荷)。
在当前示例中,时隙的长度是14个OFDM符号。在每7个OFDM符号的两个实例之间执行跳频,而一个实例的长度是6个OFDM符号。
注意,本公开不限于每时隙或每子帧的任何特定数量的OFDM符号以及每子帧的任何特定数量的时隙。通常,可以每K个符号或每任意时间单位发生跳频。为了促进较不复杂的UE实现,如果控制资源集的实例的长度小于或等于K个符号的长度,则可能是有利的。
图11图示了具有跳频的集合1和集合2之间的关系,其中集合1是集合2的子集。在该示例中,集合1和集合2具有相同的跳频间隔,每7个OFDM符号执行在相应的两个不同带宽中的两个实例之间切换。在该示例中,在集合1和集合2的重叠部分中发送组公共消息/控制信息(DCI)。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不居中对齐。注意,跳频模式通常指定操作带宽随时间单位的变化。以上示例仅示出两个实例之间的跳频。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存在在其间切换带宽的更长的实例链。例如,与上述示例不同,还可以在多个子帧或时隙上定义跳频模式。
然而,集合1和集合2不一定必须具有相同的跳频模式。对于两个集合具有相同的跳频模式的优点是减少了通信设备(UE)的监视工作量。
如上所述,控制资源集配置可以包括各种不同的参数,其值可以针对不同的用例(诸如eMBB或URLLC等)进行优化。具体地,通信设备从基站接收系统信息,诸如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所必需的以及包括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不同的相应配置的条目列表的系统信息。
例如,条目可以具有针对第一控制资源集候选者的以下参数:
-子载波间隔(SCS),其定义两个相邻子载波之间的频域间隔,
-定义控制资源集的带宽的集合带宽(BW),
-控制资源集的频率位置,其定义控制资源集的中心频率,
-作为发信号通知中心频率和宽度的替代,集合BW及其频率位置可以由该集合包括的PRB(物理资源块)索引指示,
-可以假设第一RF BW(操作带宽,即其中任何资源所在的带宽,其可由集合携带的控制信息调度)等于集合BW。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额外的参数。然而,如果集合的带宽与操作带宽不同,则可以包括单独的参数。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资源(包括前导序列和PRACH时间-频率资源)
候选控制资源集的示例性列表可以具有例如以下条目:
-条目1:SCS=15kHz,集合BW=5MHz,集合的中心频率,PRACH时间-频率资源,前导序列
-条目2:SCS=60kHz,集合BW=20MHz,集合的中心频率,PRACH时间-频率资源,前导序列
换句话说,条目1具有15kHz的载波间隔,并且集合的带宽是5MHz,这里假设与操作带宽相同(如图5所示的示例中)。中心频率表示频带在系统带宽内的位置。PRACH资源可以包括网格中对应的PRACH资源的位置以及可以与该集合一起使用的前导序列。
例如,可以由eMBB UE选择条目1,而可以由URLLC UE选择条目2。通常,如果UE支持多个服务和/或参数集,则它可以随机选择与其参数集之一匹配的条目之一。或者,可以存在基于UE其来选择条目的预定义默认参数集。
作为另一替代,UE可以基于其UE ID来选择条目。例如,可以通过应用以下示例性规则来选择条目:
selected_entry_index=UE_ID mod number_of_numerologies_it_supports,
其中mod是模运算,selected_entry_index是选择的结果(指定集合内可选条目中的条目的索引),number_of_numerologies_it_supports是由具有UE_ID的UE支持的参数集的数量。
作为又一替代,UE可以基于其信道条件来选择条目。例如,如果信道良好,则选择具有低分集的PRACH资源;否则选择具有高分集的PRACH资源(例如,占用更多上行链路时间-频率资源的高重复级别)。
对控制资源候选者列表中的条目的选择提供了将随机接入过程与特定参数集和带宽相关联的优点,使得在通信设备和基站之间不需要显式信令。相反,通过执行随机接入过程,基站被隐式地通知所选择的控制资源集,这些控制资源集将由通信设备监视并且可以由基站用于向通信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与集合1的上述示例相同的配置参数也可以用于集合2。然而,如果第二集合的条目仅配置有第一集合配置的参数的子集,并且假设其余参数与第一集合相同,则可以进一步减少系统信息方面的信令开销。例如,可以仅使用第二带宽来配置集合2。其余参数可以被认为与由UE先前选择的集合1相同。
集合2配置参数列表的示例可以如下:
-集合2BW,定义控制资源集2的带宽,
-第二RF BW(第二带宽),其定义应用DCI中的调度许可的频率资源,
-集合2不需要PRACH资源
在上面的集合2配置示例中,集合1和集合2在频域中居中对齐(如图7所示),使得不需要用于指示集合2的位置的显式信令。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也可以使用集合2带宽的单独参数来配置集合2。
在以上的一些示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携带(组)公共DCI和UE特定的DCI。因此,服务太多终端可能导致拥塞。换句话说,如果要为许多UE提供DCI,则可能难以接收用户特定的DCI。如果许多UE选择相同的控制资源集,则这可能尤其相关。为了减少拥塞概率,可以应用除参数集之外的附加选择标准。
候选集列表中的条目的另一示例可以如下所示:
-条目1:SCS=15kHz,集合BW=5MHz,5MHz<=UE能力<=
2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前导序列,PRACH时间-频率
资源
-条目2:SCS=15kHz,集合BW=5MHz,20MHz<=UE能力<=
8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前导序列,PRACH时间-频率
资源
-条目3:SCS=60kHz,集合BW=20MHz,20MHz<=UE能力<=
8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前导序列,PRACH时间-频率
资源
例如,条目1的特征在于SCS为15kHz,并且集合的带宽为5MHz,这里假设与操作带宽相同。此外,UE带宽能力来自在5MHz和20MHz之间的UE能力带宽范围。其余参数如上例所示。
然后,通信设备根据其参数集和选择标准选择一个集合。例如,在上面的列表中,条目1和条目2具有相同的子载波间隔和带宽,因此两者非常适合并且针对相同的用例(诸如eMBB操作)。然而,它们在UE能力方面不同,所述UE能力在这里是附加选择标准。具体地,条目1用于具有5MHz和20MHz之间的带宽能力的UE,而条目2用于具有20MHz和80MHz之间的带宽能力的UE。因此,具有20MHz和80MHz之间(诸如40MHz)的带宽能力的UE可以选择条目2,而具有低于20MHz(诸如10MHz)的带宽能力的UE可以选择条目1。例如,条目3适合和针对URLLC用例。
具体地,通信设备可以将其第一操作带宽设置为针对相同参数集的UE能力的最小要求。根据上面示出的条目1-3的示例列表,如果支持15kHz SCS的UE具有80MHz的带宽能力,则将选择条目2并且可以将第一RF UE操作BW设置为20MHz(对应于条目2中的选择标准的最小要求,或者换句话说,对应于UE能力范围参数的最低值)。这种设置的优点在于,由于gNB(或调度器)知道监视条目2的集合的所有UE具有至少20MHz的BW能力,因此由该集合传送的DCI可以调度匹配该20MHz BW的资源而不用担心任何UE的检测失败。另一方面,为具有80MHz能力的UE选择20MHz工作带宽可以节省监视功耗。
在以上示例中,条目3是用于SCS=60kHz的参数集的唯一条目。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通常,可能还存在具有相同SCS和BW以及附加选择参数的不同值的一个或多个附加条目。
在集合BW小于UE第一RF操作BW(第一带宽)的情况下:
-控制资源集可以集中地位于频域中的第一带宽内,使得不需要用于中心频率的信令。控制资源集合BW和第一BW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在标准中指定或发信号通知,或者
-可替换地,集合的中心与第一带宽的中心之间的偏移也可以被包括为一个参数,或者
-可替换地,UE可以在第一带宽内执行盲解码。
因此,可以通过根据附加选择标准或条件对通信设备进行适当分组来减少拥塞问题。一个可能的选择标准是在带宽方面的UE能力范围,如上例中所述。利用这种选择标准,在随机接入过程期间gNB隐式地知道UE带宽能力的范围。因此,gNB可以提供具有第一控制资源集内的资源分配的DCI,其调度与UE的能力匹配的资源,即,位于UE能力中包括的带宽中的资源(例如,最小UE能力范围值)。注意,以上示例仅示出了两个不同的UE能力范围。然而,通常可以使用多于两个这样的能力范围作为选择标准。
候选集列表的条目还可以包括指示是启用还是禁用跳频的附加参数,并且还可能包括跳频模式的信令。以下提供了此类列表的示例:
-条目1:SCS=15kHz,集合BW=5MHz,5MHz<=UE能力<=2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假,PRACH序列,PRACH时间频率资源
-条目2:SCS=15kHz,集合BW=5MHz,20MHz<=UE能力<=8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假,PRACH序列,PRACH时间频率资源
-条目3:SCS=60kHz,集合BW=20MHz,20MHz<=UE能力<=8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假,PRACH序列,PRACH时间频率资源
-条目4:SCS=15kHz,集合BW=180kHz,1.4MHz<=UE能力<=5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真,跳频模式,PRACH序列,PRACH时间-频率资源
因此,对于列表的各个不同条目存在不同的跳频选项。跳频可以被打开(在示例中值跳频=真)或关闭(在示例中值跳频=假)。如果跳频为真,则可以应用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的跳频模式。
在以上示例中,条目1和2可以适合于eMBB用例,而条目3可以适合于URLLC用例。条目1-3关闭跳频。此外,对于具有最低带宽的条目4,打开跳频并配置附加参数跳频模式。参数跳频模式指示跳频模式。这可以通过参考可以在标准中定义的或由系统信息等配置的多个特定模式中的一个来执行。条目4对于诸如mMTC的低带宽用例可能特别有效,因为它甚至对于具有非常低BW能力的UE也能够提供频率分集。
还可以存在多个条目,这些条目(仅)在可以被指定为附加参数的跳频模式方面不同。
以上条目列表仅是示例性的。可以提供具有不同参数组合的更多条目的列表。提供更多选择自由度可以帮助减少拥塞概率。
为了获得更多的配置灵活性,还可以为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上述基本参数中的其他参数。
对于第一eMBB UE,可以定义以下第一和第二控制资源集:
-集合1:SCS=15kHz,集合BW=5MHz,5MHz<=UE能力<=2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假,PRACH序列,PRACH时间频率资源
-集合2:SCS=15kHz,集合BW=20MHz,第二RFBW=20MHz,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假
具体地,在该示例中,集合1具有假设与第一带宽相同的集合BW,而集合2使得能够单独配置集合带宽和第二带宽。此外,集合2可以位于与集合1不同的中心频率上。然而,在集合2的上述条目中,操作(第二RF BW)带宽仍然设置为与集合带宽相同。
对于第二eMBB UE,可以定义以下第一和第二控制资源集,
-集合1:SCS=15kHz,集合BW=5MHz,20MHz<=UE能力<=8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假,PRACH序列,PRACH时间频率资源
-集合2:SCS=15kHz,集合BW=40MHz,第二RF BW=40MHz,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假
此外,对于可能的URLLC UE,可以如下定义这两个集合:
-集合1:SCS=60kHz,集合BW=20MHz,20MHz<=UE能力<=80MHz(选择标准),集合的中心频率,跳频=假,PRACH序列,PRACH时间频率资源
-集合2:SCS=60kHz,集合BW=40MHz,第二RF BW=80MHz,集合的中心频率,集合的中心与第二BW的中心之间的偏移,跳频=假在用于集合2的上述条目中,集合带宽小于第二带宽,并且定义偏移。
对于可能的mMTC UE,可以定义以下集合:
-集合1:SCS=15kHz,集合BW=180kHz,1.4MHz<=UE能力<=5MHz(选择标准),跳频=真,跳频模式,PRACH序列,PRACH时间-频率资源-集合2:SCS=15kHz,集合BW=360kHz, 第二RF BW=1.4MHz,跳频=真,跳频模式
具体地,在该示例中,在配置参数中没有提供集合1和集合2的中心频率。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默认位置。例如,控制资源集总是位于系统带宽的边缘,如图10和11所示的示例。
在以上示例中,重点在于频域中的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然而,考虑时域中控制资源集的位置也是有用的。
图12图示了子帧内的不同时间单元的示例性对齐。在该示例中子帧是具有1ms长度的时间单元。然而,应注意,1ms子帧长度仅是示例,并且本公开不限于任何特定时间单元长度。子帧进一步细分为时隙或迷你时隙。为了支持多个参数集,每个参数集可以在时隙或迷你时隙长度方面具有其自己的调度间隔。如在图12中可以看到的,诸如用于不同参数集的时隙和微时隙的调度间隔在子帧边界内对齐。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以下调度间隔长度:
-子帧中的两个0.5ms长的时隙。该配置与15kHz SCS和每TTI(调度间隔)7个符号相关。
-子帧中的7个迷你时隙。该配置与15kHz SCS和每TTI 2个符号相关。
-子帧中的16个迷你时隙。该配置与30kHz SCS和经由迷你时隙的2个符号相关。
-子帧中的8个时隙。该配置与60kHz和每TTI 7个符号相关。
图17示出了示例性参数集方案。具体地,图17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参数集方案划分无线电资源的简化图示。所得到的资源调度单元在每个参数集方案中用粗体表示。
图17的参数集方案1的特征在于具有15kHz的子载波间隔(结果是具有66.7μs的符号持续时间;参见图1),每资源调度单元具有12个子载波和6个符号。所得到的资源调度单元具有180kHz的频率带宽和0.5ms的长度(当示例性地考虑每个16.7μs的循环前缀的示例时,例如从LTE系统已知)。相应地,在频域中,频带的带宽将被划分为24个资源调度单元(每个具有180kHz带宽)。利用这些参数集特性,可以考虑参数集方案1用于mMTC服务的数据传输。因此,遵循该参数集方案的UE理论上可以由调度器每TTI(即0.5ms)调度。
参数集方案2的特征在于具有(2×15kHz=)30kHz的子载波间隔(结果是具有33.3μs的符号持续时间;参见图1),每资源调度单元具有12个子载波和6个符号。因此,所得到的资源调度单元具有360kHz的频率带宽和0.25ms的长度(当示例性地考虑每个16.7μs/2的缩放循环前缀时)。相应地,在频域中,频带的带宽将被划分为12个资源调度单元(每个具有360kHz带宽)。利用这些参数集特性,可以考虑参数集方案2用于eMBB服务的数据传输。因此,遵循该参数集方案的UE理论上可以由调度器每TTI(即0.25ms)调度。
参数集方案3的特征在于具有(4×15kHz=)60kHz的子载波间隔(结果是具有16.7μs的符号持续时间;参见图1),每资源调度单元具有12个子载波和4个符号。因此,所得到的资源调度单元具有720kHz的频率带宽和0.0833ms的长度(当示例性地考虑每个16.7μs/4的缩放循环前缀时)。相应地,在频域中,频带的带宽将被划分为6个资源调度单元(每个具有720kHz带宽)。利用这些参数集特性,可以考虑参数集方案3用于URLLC服务的数据传输。因此,遵循该参数集方案的UE理论上可以由调度器每TTI(即0.0833ms)调度。
不同的参数集方案应该在移动网络中共存,并且不同参数集方案的无线电资源应该可用于根据需要分配给用户终端。关于如何在频域和/或时域中复用频带内的不同参数集及其无线电资源有几种可能性。通常,为了能够根据每个参数集方案分配用于数据传输的无线电资源,应当在系统中共存的不同参数集方案之间以适当的方式划分频带的可用时间-频率无线电资源。相应地,每个参数集方案与频带的可用无线电资源中的特定无线电资源集相关联,然后由调度器(诸如无线电基站)使用该无线电资源以根据该参数集方案进行分配,即,以便遵循特定参数集方案的参数集特性来分配无线电资源以发送用于相应服务(此处为URLLC、mMTC、mMBB)的数据。鉴于每个服务的业务量随时间变化,这种用于服务的不同共存参数集方案的复用也可以是灵活的。
然后,通信设备每调度间隔最多监视一次控制资源。为了减少监视工作量,监视发生的频率越低,可以获得越大的电力节省。
UE可以配置有RRC,或者通常具有更高层协议,关于它将在一个子帧内的哪些时隙/迷你时隙期望DCI。该配置可以取决于DCI类型(例如,RA-RNTI、SI-RNTI、UE特定的DCI等)。例如,子帧中的第一时隙可以被配置为携带公共控制信息,而同一子帧内的第二时隙可以被配置为携带UE特定的控制信息而不携带公共控制信息。另外,可以指定携带组信息的时隙,不同于第一和第二时隙,或者相同。这种细分还使得能够减少监视工作量,因为可以完成在一个时隙上仅尝试用RNTI的特定类型(或RNTI)来解码控制信息。
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的时域大小可以由通信设备基于另一可配置参数隐式确定,或者由基站通过显式信令配置。具体地,取决于时隙/迷你时隙的长度,在调度间隔内的控制资源集的符号的数量可以是固定值。换句话说,通信设备基于时隙大小(或调度间隔大小)确定控制资源集的符号数量。可以在标准中给出确定方式,例如,作为用于特定可配置时隙大小和/或调度间隔的大小的控制资源集的符号数量表。
或者,资源控制集的大小是可配置的。具体地,资源控制集(第一或第二)的大小可以在该资源控制集(分别为第一个和第二个)的第一个符号中,即在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中用信号通知。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信令。或者,资源控制集在时域中的大小可以构成相应资源控制集的参数,并且可以由通信设备选择并且由如上针对参数集和/或操作带宽范围所指示的随机过程指示。
此外,资源控制集的时域中的大小的可配置性可以是可配置的。例如,参数“PCFICH配置的可能性”可以包括在集合1和集合2的配置参数中。如果参数“PCFICH配置的可能性”的值为假,则对相应的集合1和/或集合2的符号数量使用固定值。如上所述,固定值是默认值或由通信设备确定的值。另一方面,如果参数“PCFICH配置的可能性”的值为真,则由位于控制集的第一符号中的PCFICH发信号通知符号的数量。
通信设备可以以各种方式使用不同的控制资源集。例如,根据第一选项(选项1),针对不同的参数集配置不同的集合。UE应该在所有配置的控制资源集内进行盲解码。具体地,基站可以控制通信设备监视一个或多个配置的控制资源集,诸如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和/或另一个、第三、第四等控制资源集。例如,可以存在在参数集上发送的控制资源集,所述参数集类似于由该集合中携带的控制信息(DCI)调度的资源的参数集。然而,监视工作量随着每个新的监视集而增长。
为了进一步减少监视工作量,根据选项2,一个集合被配置为携带用于其他参数集方案的数据传输的DCI。换句话说,控制资源集的参数集可以不同于由该控制资源集的控制资源调度的资源的参数集。该方法的一个优点是UE仅需要监视一个参数集方案以获得控制信息。然后,控制信息(DCI)还可以指示将由该DCI分配(调度)的数据传输使用的参数集。
用于控制资源集和相关联的RF BW的频率资源可以通过它们的绝对值或通过例如在标准中分派给它们的特定值的索引来指示。或者,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令灵活性并同时节省信令资源,可以相对于集合旨在的相同参数集方案中的资源网格指示控制资源集(第一和/或第二)的频率资源。
例如,资源网格是根据参数集方案定义的并且对于gNB和UE都是已知的。网格在资源分配方面不会改变。这在图13中示出。具体地,图13在三行中示出了用于具有60、30和15kHz子载波间隔的三个相应不同参数集的三个相应网格。可以利用15KHz SCS通知图13中的UE1其第一RF BW为{RB#-13至RB#-10}。换句话说,可以借助于属于相应带宽的最低资源块(RB)和最高资源块的索引来指示第一带宽和/或第二带宽。资源块可以是频域中的最小可分配单元,并且可以包括多个子载波,例如,12个子载波。
因此,可以以提高的效率用信号通知携带控制资源集的控制信息(例如,诸如专用RRC信令或广播的系统信息的更高层信令,以及物理层信令)。
然而,应注意,本公开不限于这种信令。通常,可以通过其中心频率和宽度或以诸如最低RB和带宽的任何其他方式来用信号通知操作带宽。
此外,上述信令可以用于通过最低和最高频率(由资源块索引指示)指示系统频带的任何子带。换句话说,这种信令方式不限于发信号通知操作带宽,并且可以用于指示任何频带或范围(例如,上面关于候选集配置描述的能力带宽范围)。
本公开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与硬件协作的软件来实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部分或全部由诸如集成电路的LSI实现,并且每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过程可以部分或全部由相同的LSI或LSI的组合控制。LSI可以单独形成为芯片,或者可以形成一个芯片以包括部分或全部功能块。LSI可以包括与其耦合的数据输入和输出。这里的LSI可以根据集成度的差异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超LSI。然而,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可以使用可以在LSI制造之后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以重新配置LSI内部布置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的可重构处理器。本公开可以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如果未来的集成电路技术由于半导体技术或其他衍生技术的进步而取代LSI,则可以使用未来的集成电路技术来集成功能块。还可以应用生物技术。
图14图示了包括通过(无线)物理信道1450彼此通信的通信设备1410和调度设备1460的系统的框图。通信设备1410包括收发单元1420和电路1430。142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电路1430可以是一片或多片硬件,诸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上述任何LSI。在收发单元1420和电路1430之间有输入/输出点1425,电路在其上控制收发单元1420(即控制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并交换接收/发送的数据。收发单元1420可以包括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放大器、RF调制器/解调器等的RF前端。电路1430可以具体地实现控制任务,诸如控制收发单元1420以发送用户数据和由电路提供的控制数据和/或接收用户数据和由电路进一步处理的控制数据。
在图15中,示出了具有无线电基站和若干用户终端的简单且示例性的场景。图示的三个UE分别支持不同的服务,即已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已经引入的mMTC、eMBB和URLLC服务。如图所示,假设一个UE应支持并被配置用于两个不同的服务,示例性地为URLLC和eMBB服务。
图15的无线电基站可以对应于图14的调度设备1460。图15的三个UE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对应于图14的通信设备1410。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通信设备1410,其包括能够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集中从调度设备1460接收控制信号的接收单元1420。通信设备1410还包括能够发送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发送单元1420和电路1430,电路1430控制:
-发送单元发送与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并发送通
信设备能力指示;
-接收单元在发送随机接入消息之后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并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内接收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
-接收单元在接收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
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可以是例如用于携带用于通信设备的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更高层信令的资源分配。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例如,指示还可以是对第二控制资源集的直接引用。
第一控制资源集位于第一带宽内,第二控制资源集位于第二带宽内。这里,第一带宽是其中由第一控制资源集中携带的控制信息分配的任何资源所在的带宽,且第二带宽是其中由第二控制资源集中携带的控制信息分配的任何资源所在的带宽。
第一和第二带宽可以相同。换句话说,在第一资源集内接收的分配可以与在第二资源集内接收的分配跨越相同的操作带宽。然而,如果第一带宽是第二带宽的子集,则可以减少监视工作量和功耗。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带宽和第二带宽在频域中相互为中心。相应地,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也可以相对于彼此居中对齐。
关于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带宽包括在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中。甚至,第一控制资源集可以是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子集。例如,如果在时间中的符号和频率中的子载波的时间-频率网格中定义资源,则另外,携带第一控制资源集的符号可以包括在携带第二集合的符号中。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时域中的集合1和集合2之间的关系。
根据另一示例,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在频域中不相交或仅部分地重叠。
注意,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带宽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带宽。类似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带宽。
在任何上述示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有利地包括用于由多个通信设备解码的公共控制信息以及用于仅由特定通信设备解码的用户特定控制信息,并且第二控制资源集包括用户特定控制信息。
注意,第二控制资源集还可以包括(组)公共控制信息,尤其是当集合1是集合2的子集时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集合1和集合2不相交(或部分重叠),则集合2不必包括任何(组)公共控制信息。
如果通信设备处于促进节电的操作模式,则电路可以控制接收单元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
促进节电的模式可以是例如其中通信设备没有活动数据连接或者具有仅具有低活动性(例如,低于特定业务量阈值)的数据连接的模式。例如,促进节电的模式可以对应于LTE中定义的空闲模式(没有建立数据承载)。
此外,如果通信设备不处于促进节电的模式,则电路可以控制接收单元监视第二控制资源集。除了监视第二集合之外,还可以控制接收单元以仍然监视第一集合。
可替代地,电路可以被配置为如果通信设备业务量没有超过阈值则控制接收单元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并且如果通信设备业务量超过阈值则控制接收单元监视第二控制资源集。阈值可以由基站配置并经由更高层信令提供给通信设备。或者,它可以由标准指定。或者,阈值可以仅在基站处使用,并且基站根据阈值指示通信是要监视第一还是第二控制资源集。
为了进一步改善频率分集,第一控制资源集在频域中是分布式的,并且电路控制接收单元每隔第一预定时间间隔执行跳频以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在频域中是分布式的,电路控制接收单元每隔第二预定时间间隔执行跳频以监视第二控制资源集,并且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模式与用于第二资源集的类似。
第一和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某一数量K的符号或时隙或子帧等。它们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注意,跳频通常可以仅应用于第一集合、仅应用于第二集合、不应用于任一集合或应用于两者。
在示例中,第二控制资源集在频域中是分布式的,电路控制接收单元每隔第二预定时间间隔执行跳频以监视第二控制资源集,并且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模式在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中至少在频带中与用于第二资源集的跳频模式不同。
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模式定义了第一集合的带宽(和相应的操作带宽)在时间上变化的序列。可以重复且周期性地应用该模式。
根据可与任何上述示例组合的示例,电路还被配置为控制接收单元接收包括条目列表的系统信息以及选择第一个控制资源集配置,其中条目表示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的相应候选。
可以例如基于所支持的参数集来执行选择。
具体地,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包括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子载波间隔和带宽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序列和资源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示例中,电路根据由通信设备支持的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子载波间隔和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第一控制资源集。
注意,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也可以由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给出,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至少包括用于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或第二带宽(用于接收由在第二集合中携带的控制信息调度的数据的操作带宽)。然而,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参数集。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还包括通信设备的带宽能力的范围,并且电路还根据其自身的带宽能力选择第一控制资源集。
此外,在通信设备支持多于一个配置的情况下,电路可以按照以下任一个执行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的选择:
-随机选择所支持的配置之一;
-选择具有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默认子载波间隔和/或带宽的配置;
-基于通信设备的标识符的选择;
-基于通信设备的当前信道条件的选择。
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指示是否要将跳频应用于对应的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指示。
此外,在跳频指示指示要将跳频应用于对应的控制资源集的情况下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跳频模式指示。
跳频模式按时间指示携带控制资源集的频率(带宽)的序列。
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可以包括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或第二带宽,或者配置参数的子集,并且电路将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剩余参数应用于第二控制资源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电路控制接收单元:
-监视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以及
-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内接收指示用于向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
-其中,资源分配还指示时间-频率参数集,其包括子载波间隔、带宽、符号数量或循环前缀长度中的至少一个。
本公开还涉及调度设备1460,其包括能够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将控制信号发送到通信设备的发送单元1470、能够接收控制信号和数据的接收单元1470以及电路1480,其控制:
-接收单元接收与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并接收通
信设备能力指示;
-发送单元在接收到随机接入消息之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中发送控制信息,并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内发送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
-发送单元在发送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发送控制信息。
从图14中可以看出,还存在位于收发单元1470和电路1480之间的输入/输出节点1475,所述收发单元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输入/输出节点1475用于收发单元1470和电路1480之间的数据和控制命令的输入/输出。调度设备1460可以是例如基站。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调度节点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操作为基站的通信设备或用于其他通信设备的中继节点。
从图14中还可以看出,通信设备和基站两者都采用集合1和集合2的相同的配置,并且如上面参考通信设备已描述的那样交换配置信息。因此,以上描述的关注通信设备而描述的实施例和示例也适用于调度节点(基站)。
本公开还提供了可以由通信设备1410的电路1430和/或调度设备1460的电路1480执行的相应方法。具体地,电路可以控制通信设备和基站的相应的接收单元/发送单元以执行如下所示的接收/发送任务。
具体地,还如图16中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1620与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
-在发送随机接入消息之后,监视1630第一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
-发送1640通信设备能力指示;
-在发送1640通信设备能力指示之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内接收1650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
-在接收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监视1660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
此外,在发送随机接入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控制信息的接收1610,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候选的第一控制资源集的配置。可以在系统广播内接收该控制信息。
此外,提供了一种用于调度节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1625与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
-接收1645通信设备能力指示(在接收1625随机接入消息之后);
-在接收1625随机接入消息之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中发送1635控制信息;
-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内发送1655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
-在发送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发送1665控制信息。
注意,可以如以上关于由相应设备执行的动作所公开的那样执行上述步骤。
此外,以上示例涉及“通信设备”或“UE”或“基站”或“gNB”或“调度设备”。然而,应注意,这些装置的相应电路(参见图14,电路1430和1480)已经单独提供上述改进。电路控制设备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其中设备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是标准无线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天线、放大器和调制器。通过向输入/输出节点(1425、1475)输出控制命令并通过从输入/输出节点输入所接收的数据(控制和/或用户数据)以供电路进一步处理来执行控制。
图18图示了示例性随机接入过程。
在步骤1810中,UE(通信设备)使用序列并且在与从候选集合中选择的控制资源集1相关联的上行链路时间-频率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即,随机接入消息)。
在步骤1820中,BS(基站、调度设备)检测随机接入尝试,然后通过下行链路数据信道发送消息,包含:
-网络检测的并且针对其的响应有效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索引,
-由随机接入前导码接收单元计算的定时校正
-调度许可,指示终端将在步骤1830中用于传输的资源,
-临时标识,TC-RNTI,用于UE与网络之间的进一步通信
由于每个集合1候选具有不同的序列(和/或用于发送前导码的相关联的上行链路资源),因此BS在解码前导码序列之后知道UE被选择哪个集合1。因此,在由UE选择的集合1中发送指示携带上述消息的资源的DCI。
已经发送了前导码的UE监视相应的集合1以接收DCI并因此接收消息。
在步骤1830中,在步骤1820之后,UE的上行链路与网络时间同步。在步骤1830中,UE经由正常上行链路数据信道将其标识符发送到BS并执行RRC连接请求。(与LTE过程相比没有修改)
在步骤1840中,执行争用解决。如果多个UE恰好选择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前导序列和相关联的上行链路资源),则从步骤1820,在第一步骤1810中使用相同的前导码资源执行同时随机接入尝试的这些UE第二步骤1820中监听相同的响应消息,因此具有相同的临时标识符。因此,在第四步骤1840中,接收下行链路消息的每个终端将会比较消息中的标识与在第三步骤1830中发送的标识。仅注意到在第四步骤1840中接收的标识与作为第三步骤1830的一部分发送的标识之间的匹配的终端,将会声明随机接入过程成功。
注意,上述示例性随机接入过程的步骤1840类似于LTE过程,除了在步骤1840中调度消息的DCI再次在由UE选择的集合1中发送。还应注意,参考图18描述的随机接入过程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不限于该随机接入过程,并且还可以以不同方式执行随机接入。通常,可以应用涉及(由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单元)随机选择的资源的任何接入。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过程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
接收电路,能够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从基站接收控制信号,
发送电路,能够发送控制信号和数据,
控制电路,其控制:
所述发送电路发送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以及发送通信设备能力指示;
所述接收电路在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之后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并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内接收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
所述接收电路在接收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第二控制资源集中的控制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位于第一带宽内,并且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位于第二带宽内,
所述第一带宽是由第一控制资源集中携带的控制信息分配的任何资源所在的带宽,
所述第二带宽是由第二控制资源集中携带的控制信息分配的任何资源所在的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带宽和所述第二带宽在频域中相互居中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带宽被包括在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中,或者
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是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子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包括用于由多个通信设备解码的公共控制信息以及用于仅由特定通信设备解码的用户特定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包括所述用户特定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如果通信设备处于促进省电的操作模式中,则控制所述接收电路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在频域中是分布式的,以及
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接收电路每隔第一预定时间间隔执行跳频,以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在频域中是分布式的,
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接收电路每隔第二预定时间间隔执行跳频,以监视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以及
用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模式与用于第二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模式类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在频域中是分布式的,
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接收电路每隔第二预定时间间隔执行跳频,以监视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以及
用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模式与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模式至少在至少一个时间间隔中频带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接收电路接收包括条目列表的系统信息,其中条目表示用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的相应候选,
选择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包括用于对应的控制资源集的子载波间隔和带宽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用于第一控制资源集的用于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序列和资源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通信设备支持的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子载波间隔和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还包括通信设备的带宽能力的范围,以及
所述控制电路还根据其自身的带宽能力选择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通信设备支持多于一个配置的情况下,按照以下任一个执行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的选择:
-所支持的配置之一的随机选择;
-具有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的默认子载波间隔和/或带宽的配置的选择;
-基于所述通信设备的标识符的选择;以及
-基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当前信道条件的选择。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还包括指定跳频是否要被应用于对应的控制资源集的跳频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当所述跳频指示指示跳频被应用于相应的控制资源集时,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配置参数还包括跳频模式指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带宽,或者
-第二带宽,由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中携带的控制信息分配的任何资源位于所述第二带宽中,或者
-配置参数的子集,以及
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的其余参数应用于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接收电路:
监视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以及
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内接收指示用于向所述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的资源分配的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分配还指示包括子载波间隔或循环前缀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参数集。
18.一种用于控制调度节点的过程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
发送电路,能够在第一控制资源集和第二控制资源集中向通信设备发送控制信号,
接收电路,能够接收控制信号和数据,
控制电路,其控制:
所述接收电路接收与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联的随机接入消息,以及接收通信设备能力指示;
所述发送电路在接收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之后在第一控制资源集中发送控制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中发送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的指示;以及
所述发送电路在发送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的配置之后在所述第一控制资源集和/或所述第二控制资源集中发送控制信息。
CN202310551797.3A 2017-01-06 2017-01-06 控制信息的传输 Pending CN1165272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1797.3A CN116527222A (zh) 2017-01-06 2017-01-06 控制信息的传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80082464.3A CN110291833B (zh) 2017-01-06 2017-01-06 控制信息的传输
PCT/CN2017/070380 WO2018126431A1 (en) 2017-01-06 2017-01-06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CN202310551797.3A CN116527222A (zh) 2017-01-06 2017-01-06 控制信息的传输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2464.3A Division CN110291833B (zh) 2017-01-06 2017-01-06 控制信息的传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7222A true CN116527222A (zh) 2023-08-01

Family

ID=6278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1797.3A Pending CN116527222A (zh) 2017-01-06 2017-01-06 控制信息的传输
CN201780082464.3A Active CN110291833B (zh) 2017-01-06 2017-01-06 控制信息的传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2464.3A Active CN110291833B (zh) 2017-01-06 2017-01-06 控制信息的传输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11191105B2 (zh)
EP (1) EP3566534A4 (zh)
JP (2) JP6913750B2 (zh)
KR (1) KR20190101988A (zh)
CN (2) CN116527222A (zh)
AU (1) AU2017391807B2 (zh)
BR (1) BR112019012017A2 (zh)
MX (1) MX2019008098A (zh)
RU (1) RU2734765C1 (zh)
WO (1) WO2018126431A1 (zh)
ZA (1) ZA201904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11296B2 (ja) 2016-08-08 2021-07-28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565876B (zh) * 2016-08-10 2024-05-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支持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灵活的ue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JP6913750B2 (ja) * 2017-01-06 2021-08-0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制御情報の送信
US10841954B2 (en) * 2017-01-13 2020-11-17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of handl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EP4132188A1 (en) * 2017-03-07 2023-02-08 Apple Inc. Monitoring control channels in control resource sets for new radio
US10841052B2 (en) * 2017-03-21 2020-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numerology based dat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apable of frequency hopping in OFDM system
GB2560770A (en) * 2017-03-24 2018-09-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28687B2 (en) * 2017-05-03 2022-12-13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
KR102318796B1 (ko) 2017-05-04 2021-10-28 베이징 시아오미 모바일 소프트웨어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기지국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CN116961833A (zh) * 2017-05-05 2023-10-27 苹果公司 新无线电控制信道资源集合设计
WO2019011332A1 (en) * 2017-07-14 2019-01-17 Cheng Yu Hsin HIGH RELIABILITY ULTRA-RELIABLE LATENCY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166238B2 (en) * 2018-09-13 2021-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power and spectrum efficient modes for power saving
CN110972320B (zh) * 2018-09-30 2022-0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1148237B (zh) * 2018-11-02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277737B2 (en) * 2019-01-16 2022-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resource set for UEs having different bandwidth capabilities
US11997678B2 (en) * 2019-04-04 2024-05-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20237573A1 (en) * 2019-05-30 2020-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pping one preamble to multiple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resource units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10572878B (zh) * 2019-09-06 2022-11-25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传输带宽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WO2021062687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88880A1 (en) * 2019-11-07 2021-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N113545149A (zh) * 2020-02-14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671994B2 (en) * 2020-04-10 202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ing PDSCH TCI and QCL for dynamic coresets
AU2021266391A1 (en) 2020-05-08 2023-04-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of providing access for reduced capability device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US11997674B2 (en) * 2020-05-21 2024-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related parameters for control signaling
CN115516927B (zh) * 2020-06-22 2024-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864208B2 (en) * 2021-06-24 2024-0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resource set (CORESET) allocation for reduced bandwidth devices in 5G-NR
CN115734366A (zh) * 2021-08-25 2023-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3411299A (en) * 1999-03-08 2000-09-28 Nokia Networks Oy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EP2218296B1 (en) 2007-11-01 2013-05-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dicating e-dch resources for e-rach
CN101925129B (zh) * 2009-06-17 2016-04-13 夏普株式会社 下行控制信道格式配置方法
CN102740485A (zh) * 2011-04-02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883459B (zh) 2011-07-12 2016-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和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EP2595425A1 (en) * 2011-11-18 2013-05-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Active bandwidth indicator for power-saving UEs
CN109921889B (zh) 2012-01-3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公共控制信道的系统和方法
US8761109B2 (en) * 2012-08-03 2014-06-2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control channel
KR102036298B1 (ko) * 2013-01-21 2019-10-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Tdd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tdd 설정 정보를 단말에게 효과적으로 제공하고 상향링크 전송 타이밍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6468184B2 (ja) 2013-04-23 2019-0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GB2522665A (en) 2014-01-31 2015-08-05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101107B (zh) * 2014-04-18 2018-10-02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集群业务中实现双码字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监听终端
US10411847B2 (en) * 2015-04-10 2019-09-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s with carrier selection, switching and measurements
TW201725879A (zh) * 2015-11-04 2017-07-16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窄頻lte操作方法及程序
US10756838B2 (en) * 2016-08-02 2020-08-25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numerology multiplexing
CN107733583A (zh) * 2016-08-11 2018-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3522659A4 (en) * 2016-09-30 2020-09-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ROCESS AND DEVICE FOR CONTROL OF ACCESS BASED ON A COMMON RESOUR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04190B2 (en) * 2016-11-08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arch space design and use
US10674485B2 (en) * 2016-12-22 2020-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on control resource set with user equipment-specific resources
JP6913750B2 (ja) * 2017-01-06 2021-08-0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制御情報の送信
TWI679910B (zh) * 2017-04-21 2019-12-11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共同搜尋空間的裝置及方法
CN112312526A (zh) * 2019-08-01 2021-02-0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到装置通信监测功率节省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01988A (ko) 2019-09-02
US20200128585A1 (en) 2020-04-23
AU2017391807B2 (en) 2022-09-01
ZA201904330B (en) 2022-10-26
EP3566534A4 (en) 2020-08-12
MX2019008098A (es) 2019-09-04
RU2734765C1 (ru) 2020-10-23
WO2018126431A1 (en) 2018-07-12
AU2017391807A1 (en) 2019-05-30
EP3566534A1 (en) 2019-11-13
US20230345548A1 (en) 2023-10-26
JP2020504485A (ja) 2020-02-06
JP2021168501A (ja) 2021-10-21
JP7154349B2 (ja) 2022-10-17
BR112019012017A2 (pt) 2019-10-29
WO2018126431A8 (en) 2018-09-07
US11737147B2 (en) 2023-08-22
CN110291833B (zh) 2023-06-06
JP6913750B2 (ja) 2021-08-04
US11191105B2 (en) 2021-11-30
US20220053569A1 (en) 2022-02-17
CN110291833A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91833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
CN109479277B (zh) 使用参数集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4024657B (zh) 用户设备和用于用户设备的方法
CN105357162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基站和终端
EP2926490B1 (en)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to reduced bandwidth terminals
CN115642996A (zh) 一种用户设备、无线接入网络节点及其进行的方法
US11395224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in idle mode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US1068162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ell access via anchor carrier
CN111713043A (zh) 带内非连续频谱的有效宽带操作方法
EP3858071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data
EP289375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network element and method
CN116527209A (zh) 使用参数集的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使用参数集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1510998A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WO2019034524A1 (en) METHODS OF FREQUENCY HOPPING, ELECTRONIC TRANSCEIVER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S
JP7315769B2 (ja) 集積回路
CN112335323B (zh) 上行控制数据传输涉及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KR20210157320A (ko) 전력 절감을 위한 탐색 영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7336865A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17812751A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17440521A (zh)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