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3583A -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3583A
CN107733583A CN201610658885.3A CN201610658885A CN107733583A CN 107733583 A CN107733583 A CN 107733583A CN 201610658885 A CN201610658885 A CN 201610658885A CN 107733583 A CN107733583 A CN 107733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capacity
base station
resource
harq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88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勤
刘柳
蒋惠玲
大久保尚人
武田和晃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6588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3583A/zh
Priority to US16/312,482 priority patent/US10798563B2/en
Priority to EP17839601.6A priority patent/EP3419320A4/en
Priority to CN201780029290.4A priority patent/CN109155912B/zh
Priority to PCT/JP2017/029217 priority patent/WO2018030537A1/ja
Priority to JP2018533577A priority patent/JP7030698B2/ja
Publication of CN107733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基站中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的方法、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用于基站中设置HARQ模式的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以及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实现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准确有效的通信,提高通信的总体容量以及用户设备的无线数据接入速率。

Description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支持不同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基站中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式的方法、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移动通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部署,其所承载的无线数据流量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而且,此类增长将不仅来自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即移动互联网),还将会来自于目前正在急速发展的通信机器之间的物联网通信。因此,未来的LTE移动通信网络需要具备适应无线数据流量不断增大的能力。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要求,LTE移动通信网络的标准化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在一些情况下,新旧技术标准或者同一技术标准的不同版本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兼容的技术规范。因此,当LTE移动通信网络中同时存在着支持旧标准的用户设备以及支持新标准的用户设备时或同时存在着支持同一标准不同版本的用户设备时,与这些用户设备连接的基站可能无从知道各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标准或版本,导致无法实现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准确有效的通信。例如,支持LTE Release 13的用户设备以及支持LTE Release 14的用户设备均可共存于同一个移动通信网络中,当基站与某一用户设备通信时,无从知道该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是LTE Release 13还是LTE Release 14,因此无法与该用户设备进行准确有效的通信。又例如,在LTE Release 13和LTE Release 14中,使用HARQ进行通信的方式是不相同的,由于基站无从知道与之连接的用户设备所支持的是LTE Release 13还是LTERelease 14,因此无法与该用户设备进行正确的HARQ通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通信方式的方法,用于连接支持不同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以及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所述用户设备不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在该实施例的方法中,所述HARQ模式可以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
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在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广播系统信息,其中,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
在该实施例的方法中,可以通过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在该实施例的方法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可以包括: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以及当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
在该实施例的方法中,所述第一资源组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资源组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在该实施例的方法中,可以通过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包括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在该实施例的方法中,可以通过从移动管理节点(MME)接收包含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前或者在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支持不同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基站,该基站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以及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在该实施例的基站中,所述设置单元还可以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用户设备不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在该实施例的基站中,所述HARQ模式可以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
根据该实施例的基站还可以包括广播单元,被配置为:在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之前,广播系统信息,其中,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
在该实施例的基站中,所述获取单元可以通过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在该实施例的基站中,所述确定单元还可以被配置为: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以及当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
在该实施例的基站中,所述第一资源组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资源组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在该实施例的基站中,所述获取单元可以通过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包括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在该实施例的基站中,所述获取单元可以通过从移动管理节点(MME)接收包含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在该实施例的基站中,所述设置单元还可以被配置为: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前或者在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使用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组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
在该实施例的方法中,所述HARQ模式可以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所述第一资源组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以及所述第二资源组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发送单元,被配置为使用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组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以及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
在该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中,所述HARQ模式可以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所述第一资源组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以及所述第二资源组可以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
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以及在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以及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
根据该实施例的用户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其中,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可以在其中应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物联网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连接支持不同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基站中设置HARQ模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连接支持不同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基站的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框图。
图6为通过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交互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的第一示例性过程图。
图7为通过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交互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的第二示例性过程图。
图8为通过基站、用户设备以及移动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的第三示例性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公开中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应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物联网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物联网系统包括基站10和用户设备20a-20c,它们交换控制消息和数据,从而进行通信。作为示例性的说明,图1中的用户设备20a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用户设备20b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用户设备20c同时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和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当然,该物联网系统还可以包括支持其他类型通信能力的其他用户设备,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定。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以及在下文中使用的“第一”以及“第二”和“第三”等术语仅仅是用于标识相应对象的目的,而不是用于描述各对象之间的顺序或优先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相对于不同的技术标准而言,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指的是能够遵循第一技术标准来进行通信的能力,第二类型通信能力指的是能够遵循第二技术标准来进行通信的能力;相对于同一技术标准的不同版本而言,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指的是能够遵循该技术标准的第一版本(例如,新版本)来进行通信的能力,第二类型通信能力指的是能够遵循该技术标准的第二版本(例如,旧版本)来进行通信的能力。
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为能够遵循LTE标准Release 14而进行通信的能力,第二类型通信能力为能够遵循LTE标准Release 13而进行通信的能力。LTE标准的这两个版本在支持的HARQ模式(例如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号的设定方式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上存在区别。例如,在LTE标准Release 13中,最多设定8个HARQ进程,并且用户设备对基站的下行数据的反馈与该下行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即对于每一个下行数据分别向基站发送HARQ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例如是确认数据被成功接收的肯定确认(ACK)或确认没有收到数据的否定回复(NACK)。而在LTE标准Release 14中,可以设定超过8个HARQ进程,并且用户设备对基站的下行数据的反馈与该下行数据可以是以一对多的方式进行的,即,进行HARQ捆绑,具体地,将对于多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捆绑在一起发送给基站,例如将多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进行逻辑相加,并且将相加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发送给基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HARQ捆绑窗口,使得将对于在HARQ捆绑窗口内接收的数据的反馈信息捆绑发送。
当用户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时,基站需要确定该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以便设置适当的HARQ模式,具体地,基站需要确定该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如果该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则基站可以根据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该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如果该用户设备仅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则基站可以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该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基站中设置HARQ模式的方法、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和用户设备。
首先,将参照图2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基站中设置HARQ模式的方法200。在步骤S201中,获取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在步骤S203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在步骤S205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下面将结合不同的实施方式对方法200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201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之前,所述方法200还包括:广播系统信息,其中,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例如,所述第一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在用户设备端,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系统信息后,可以根据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例如,假如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使用第一频率资源或第一时间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第一前导码组中选择一个作为RACH前导码发送给所述基站。假如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使用第二频率资源或在第二时间资源内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或者,所述用户设备可以从第二前导码组中选择一个RACH前导码发送给所述基站。
接下来,所述基站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RACH前导码之后,在步骤S201中,可以获取与所述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作为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确定所述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频率资源或时间资源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又例如,可以通过确定所述RACH前导码属于第一前导码组或第二前导码组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是与所确定的所述RACH前导码属于第一前导码组或第二前导码组有关的信息。
然后在步骤S203中,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当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而当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属于所述第二资源组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例如,当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频率资源为第一频率资源,或者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时间资源为第一时间资源,或者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属于第一前导码组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当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频率资源为第二频率资源,或者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时间资源为第二时间资源,或者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属于第二前导码组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
在步骤S205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用户设备不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如上文所述,所述HARQ模式可以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方式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
作为设置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的例子,如果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则可以将其反馈方式设置为对于每一个下行数据分别向基站发送HARQ反馈信息。而如果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则可以将对于多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捆绑在一起发送给基站。
此外,作为设置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方式的例子,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使用3比特(bits)数据来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HARQ的进程数目(进程数目为23=8),使得HARQ进程序号位于0和7之间;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中使用4比特来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HARQ的进程数目(进程数目为24=16),使得HARQ进程序号位于0和15之间。
当然,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还可以包括其他与HARQ有关的性质或模式,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定。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关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将在下面的与图6相关的描述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步骤S201可以包括:通过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包括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将表示其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或第二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包含在发送给基站的消息中,使得基站可以通过接收该消息获取所述通信能力信息。所述消息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地选择,例如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完成消息。
在步骤S203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具体地,如果在步骤S201中获取的通信能力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如果在步骤S201中获取的通信能力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可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
在步骤S205中,可以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在这里,可以按照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似的方式来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前,可以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可替换地,在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前,可以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在步骤S203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后,基站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确认消息;在发送所述确认消息之前,可以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而在发送所述确认消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关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将在下面的与图7相关的描述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步骤S201可以包括:通过从移动管理节点(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接收包含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例如,移动管理节点可以将表示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或第二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包含在发送给基站的消息中,使得基站可以通过接收该消息获取所述通信能力信息。所述消息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地选择,例如,初始背景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setup request)。
在步骤S203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在这里,可以按照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似的方式来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5中,可以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在这里,可以按照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似的方式来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前,或者在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前,可以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在执行步骤S205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后,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RC连接重置消息;而在基站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对所述RRC连接重置消息的确认之前,可以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关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将在下面的与图8相关的描述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3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其可以执行参照图2描述的上述设置HARQ模式的方法200。
如图3所示,基站10包括获取单元11、确定单元12和设置单元13。在一些示例中,基站10还可以包括图3中虚线所示的广播单元15。应当注意,图3仅示出基站10中与本公开的实施例密切相关的单元,并且这只是说明性的,根据需要,基站10可以包括其它单元。
例如,获取单元11可以被配置为获取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单元1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单元13可以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结合在描述图2时提供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在获取单元11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之前,广播单元15可以被配置为:广播系统信息,其中,所述系统信息包括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例如,所述第一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系统信息后,可以根据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
获取单元11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RACH前导码之后,可以通过确定所述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例如,获取单元11可以通过确定所述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频率资源或时间资源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又例如,获取单元11可以通过确定所述RACH前导码属于第一前导码组或第二前导码组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接下来,确定单元12被配置为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当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时,所述确定单元1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而当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属于所述第二资源组时,所述确定单元1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例如,当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频率资源为第一频率资源,或者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时间资源为第一时间资源,或者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属于第一前导码组时,所述确定单元1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当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频率资源为第二频率资源,或者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时间资源为第二时间资源,或者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属于第二前导码组时,所述确定单元1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
在所述确定单元1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所述设置单元13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用户设备不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所述设置单元13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所述HARQ模式可以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方式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
作为设置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的例子,如果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单元13可以将其反馈方式设置为对于每一个下行数据分别向基站发送HARQ反馈信息。而如果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单元13则可以将对于多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捆绑在一起发送给基站。
此外,作为设置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方式的例子,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单元13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使用3比特(bits)数据来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HARQ的进程数目(进程数目为23=8),使得HARQ进程序号位于0和7之间;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单元13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中使用4比特来表示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HARQ的进程数目(进程数目为24=16),使得HARQ进程序号位于0和15之间。
结合描述图2时提供的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述获取单元11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包括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将表示其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或第二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包含在发送给基站的消息中,使得基站可以通过接收该消息获取所述通信能力信息。所述消息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地选择,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完成消息。
所述确定单元12还被配置为:如果获取单元11获取的通信能力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所述确定单元1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如果获取单元获11取的通信能力信息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所述确定单元1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
另外,所述设置单元13还可以被配置为:在确定单元12确认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前,或者在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在确定单元12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后,确定单元12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确认消息;而在确定单元12发送所述确认消息给所述用户设备之前,所述设置单元13则可以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结合在描述图2时提供的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11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从移动管理节点(MME)接收包含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例如,移动管理节点可以将表示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或第二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包含在发送给基站的消息中,使得基站可以通过接收该消息获取所述通信能力信息。所述消息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地选择,例如,初始背景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setup request)。
另外,所述设置单元13还可以被配置为: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前,或者在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所述设置单元13在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后,还可以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RC连接重置消息;而所述设置单元13在接收到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对所述RRC连接重置消息的确认之前,可以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下面,参照图4A和4B来分别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图4A所示的方法400可以与参照图2描述的设置HARQ模式的方法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
如图4A所示,在步骤S404中,接收来自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含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所述第一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在步骤S406中,使用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组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
例如,假如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在步骤S406中可以使用第一频率资源或第一时间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或者,可以从第一前导码组中选择一个RACH前导码发送给所述基站。假如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在步骤S406中可以使用第二频率资源或第二时间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或者,可以从第二前导码组中选择一个RACH前导码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步骤S408中,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例如,作为设置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的例子,如果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可以将其反馈方式设置为对于每一个下行数据分别向基站发送HARQ反馈信息。而如果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则可以将对于多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捆绑在一起发送给基站。
此外,作为设置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方式的例子,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可以从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获取4比特的数据来确定HARQ的进程序号。
与上述方法400相关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将在下面的与图6相关的描述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4B所示的方法450可以与参照图2描述的设置HARQ模式的方法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对应。
如图4B所示,在步骤S452中,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例如,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的RRC连接完成消息。
在步骤S454中,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可以按照与上述步骤S408相似的方式来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在此不再赘述。
方法4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基站接收到对所述消息(例如,RRC连接完成消息)的确认;以及在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可以从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获取3比特(bits)的数据来确定HARQ的进程序号。又例如,由于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可以对基站的下行数据进行一一对应的反馈,即对于每一个下行数据分别向基站发送HARQ确认消息(HARQ-ACK或HARQ-NACK)进行确认。
与上述方法450相关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将在下面的与图7相关的描述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5来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
如图5所示,用户设备20包括接收单元21、发送单元22和处理单元23。应当注意,图5仅示出用户设备20中与本公开的实施例密切相关的单元,并且这只是说明性的,根据需要,用户设备20可以包括其它单元。
结合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接收单元21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含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
发送单元22被配置为使用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组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
例如,假如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发送单元22可以使用第一频率资源或第一时间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或者,可以从第一前导码组中选择一个RACH前导码发送给所述基站。假如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发送单元22可以使用第二频率资源或第二时间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或者,可以从第二前导码组中选择一个RACH前导码发送给所述基站。
处理单元2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例如,作为设置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的例子,如果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处理单元23可以将其反馈方式设置为对于每一个下行数据分别向基站发送HARQ反馈信息。而如果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处理单元23则可以将对于多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捆绑在一起发送给基站。
此外,作为设置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方式的例子,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处理单元23可以从下行控制信息中获取4比特的数据来确定HARQ的进程序号。
结合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发送单元22还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例如,发送单元22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的RRC连接完成消息。
处理单元2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接收单元21还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到对所述消息(例如,RRC连接完成消息)的确认。在接收单元21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之前,处理单元23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处理单元23可以从下行控制信息(DCI)中获取3比特(bits)的数据来获取HARQ的进程序号。又例如,由于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处理单元23可以对基站的下行数据进行一一对应的反馈,即对于每一个下行数据分别向基站发送HARQ确认消息(HARQ-ACK或HARQ-NACK)进行确认。
图6示出了通过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交互来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的第一示例性过程。首先,基站10向所有用户设备广播包含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的系统信息(步骤602)。用户设备20从系统信息中确定与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步骤604),并使用所述第一资源组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步骤608)。基站10通过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步骤609)。基站10根据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步骤610)。
基站10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nse,RAR)(步骤612)。用户设备20向基站10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步骤614)。基站10根据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设置HARQ反馈方式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HARQ进程序号(步骤616)。基站10向用户设备20发送竞争解决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消息(步骤618)。
用户设备20根据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处理下行控制信息(DCI)来确定HARQ进程序号(步骤620)以及设置HARQ反馈(步骤622)。用户设备20向基站10发送确认响应(步骤624)。
图7示出了通过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交互来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的第二示例性过程。
首先,基站10向所有用户设备广播系统信息(步骤702)。用户设备20使用RACH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前导码(步骤704)。基站10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步骤706)。用户设备20向基站10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步骤708)。基站10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设置HARQ反馈方式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HARQ进程序号(步骤710)。基站10向用户设备20发送竞争解决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消息(步骤712)。
用户设备20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处理下行控制信息(DCI)来确定HARQ进程序号(步骤714)以及设置HARQ反馈(步骤716)。用户设备20向基站10发送确认响应(步骤718)。
用户设备20向基站10发送RRC连接完成消息,该RRC连接完成信息包含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步骤720)。基站10向用户设备10发送对RRC连接完成消息的确认响应(步骤722)。基站10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步骤724)。
随后,用户设备20根据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处理下行控制信息(DCI)来确定HARQ进程序号(步骤726)以及设置HARQ反馈(步骤728)。
图8示出了通过基站、用户设备以及移动管理节点之间的交互来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的第三示例性过程。
首先,基站10向所有用户设备广播系统信息(步骤802)。用户设备20使用RACH资源向所述基站发送前导码(步骤804)。基站10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步骤806)。用户设备20向基站10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步骤808)。基站10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HARQ模式,例如,设置HARQ反馈方式以及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HARQ进程序号(步骤810)。基站10向用户设备20发送竞争解决消息以及RRC连接建立消息(步骤812)。
用户设备20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处理下行控制信息(DCI)来确定HARQ进程序号(步骤814)以及设置HARQ反馈(步骤816)。用户设备20向基站10发送确认响应(步骤818)。用户设备20向基站10发送RRC连接完成消息(步骤820)。
基站10向移动管理节点80发送初始用户设备消息(步骤822)。移动管理节点80发送初始情境建立请求,该请求包含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信息(步骤824)。
基站10向用户设备10发送RRC连接重置的消息(步骤826)。用户设备10向基站10发送对该RRC连接重置的消息的确认响应(步骤828)。基站10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步骤830)。
随后,用户设备20根据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处理下行控制信息(DCI)来确定HARQ进程序号(步骤831)以及设置HARQ反馈(步骤832)。用户设备10向基站10发送RRC连接重置完成的消息(步骤834)。
如上所述,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基站中设置HARQ模式的方法、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可以实现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准确有效的通信,提高通信的总体容量以及用户设备的无线数据接入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公开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公开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Claims (28)

1.一种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的方法,用于连接支持不同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基站中,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以及
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用户设备不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HARQ模式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之前,还包括:
广播系统信息,其中,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包括:
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以及
当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包括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从移动管理节点(MME)接收包含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前或者在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11.一种连接支持不同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是否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以及
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设置单元还被配置为:
如果所述用户设备不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HARQ模式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还包括广播单元,被配置为:
在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之前,广播系统信息,其中,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获取单元通过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
确定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是否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以及
当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的RACH前导码所使用的资源属于所述第一资源组时,确定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第一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第二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获取单元通过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包括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获取单元通过从移动管理节点(MME)接收包含所述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设置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确认所述用户设备支持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之前或者在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21.一种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
使用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组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HARQ模式包括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
所述第一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以及
所述第二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23.一种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来自基站的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所述RACH资源的分组信息指示将所述RACH资源分成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资源组以及与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资源组;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使用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所述第一资源组向所述基站发送RACH前导码;以及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HARQ模式包括HARQ捆绑方式、对下行数据的HARQ进程序号的设定以及对下行数据进行HARQ确认时的反馈方式;
所述第一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一频率资源、第一时间资源和第一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以及
所述第二资源组包括与所述第二类型通信能力对应的第二频率资源、第二时间资源和第二前导码组中的至少之一。
25.一种用于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
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以及
在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之前,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27.一种支持第一类型通信能力的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向所述基站发送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信息的消息;以及
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设备,还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
其中,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对所述消息的确认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类型通信能力设置所述用户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HARQ模式。
CN201610658885.3A 2016-08-11 2016-08-11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ending CN1077335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8885.3A CN107733583A (zh) 2016-08-11 2016-08-11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6/312,482 US10798563B2 (en) 2016-08-11 2017-08-10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17839601.6A EP3419320A4 (en) 2016-08-11 2017-08-10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201780029290.4A CN109155912B (zh) 2016-08-11 2017-08-10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CT/JP2017/029217 WO2018030537A1 (ja) 2016-08-11 2017-08-10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8533577A JP7030698B2 (ja) 2016-08-11 2017-08-10 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8885.3A CN107733583A (zh) 2016-08-11 2016-08-11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583A true CN107733583A (zh) 2018-02-23

Family

ID=6116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8885.3A Pending CN107733583A (zh) 2016-08-11 2016-08-11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201780029290.4A Active CN109155912B (zh) 2016-08-11 2017-08-10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9290.4A Active CN109155912B (zh) 2016-08-11 2017-08-10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8563B2 (zh)
EP (1) EP3419320A4 (zh)
JP (1) JP7030698B2 (zh)
CN (2) CN107733583A (zh)
WO (1) WO201803053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2985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11866903A (zh) * 2019-04-25 2020-10-3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7222A (zh) * 2017-01-06 2023-08-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控制信息的传输
KR102126958B1 (ko) * 2017-03-22 2020-06-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375509B2 (en) * 2018-02-16 2022-06-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Support for receive-limite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environ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9577B1 (en) * 2008-04-24 2011-1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ti bundling indication to a non-serving base station
JP5698126B2 (ja) * 2009-05-26 2015-04-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US20110243075A1 (en) 2009-06-16 2011-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87602B2 (en) * 2009-09-29 2014-04-01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orrection for coordinated wireless base stations
US9337962B2 (en) * 2010-02-17 2016-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inuous mode ope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101825646B1 (ko) * 2011-01-08 2018-02-05 주식회사 팬택 Pucch 포맷 3을 이용한 harq ack/nack 신호 구성 방법 및 전송 방법
HUE060295T2 (hu) 2011-04-13 2023-02-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ljárás és eszköz MIMO rétegek számának meghatározására
CN103199961A (zh) * 2012-01-06 2013-07-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发送分集技术传输harq-ack信息的方法
WO2013141772A1 (en) * 2012-03-20 2013-09-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relating to mimo communications
EP2748961B1 (en) * 2012-03-26 2015-10-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selecting mimo ranks and related devices
CN103378957B (zh) * 2012-04-27 2018-05-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信息传输方法
WO2014024304A1 (ja) 2012-08-10 2014-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20140044206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mapping retransmissions responsive to bundled nack messages and related devices
US9306721B2 (en) * 2013-03-15 2016-04-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246663B2 (en) * 2013-03-15 2016-01-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eedback reporting
CN105264809B (zh) * 2013-07-30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RU2623448C1 (ru) * 2013-09-26 2017-06-26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о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абонент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US10687316B2 (en) * 2014-07-17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enabling component carriers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6121809A1 (ja) * 2015-01-29 2016-08-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8809610B (zh) * 2015-09-22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下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355830B2 (en) * 2015-12-07 2019-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mac protocol aspects
US9948481B1 (en) * 2016-10-07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voice and video enhancemen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2985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反馈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11866903A (zh) * 2019-04-25 2020-10-3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模式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5912B (zh) 2022-07-12
US10798563B2 (en) 2020-10-06
JPWO2018030537A1 (ja) 2019-06-13
EP3419320A1 (en) 2018-12-26
US20190149984A1 (en) 2019-05-16
WO2018030537A1 (ja) 2018-02-15
CN109155912A (zh) 2019-01-04
EP3419320A4 (en) 2018-12-26
JP7030698B2 (ja) 2022-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3583A (zh) 设置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5230107B (zh)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374881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扩展接入限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6877977B (zh) 数据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611934B2 (ja) 変更されたエア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構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200491B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between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CN108289331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
EP344652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s
CN10381461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US2016019845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6506125A (zh) 建立、拆除块确认通信机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57087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0506403A (zh) 用于无线设备的流控制
CN108616925B (zh) 一种数据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065452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8123781A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282876A (zh) 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3178943A (zh)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81766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4837207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基站及通讯系统
CN106550316A (zh) 在dmo通信中的单呼方法及终端
CN109981227A (zh) 物联网场景中基于组通信的harq传输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7046455B (zh) 无线通信网络的用户设备中分配用户设备harq时间的装置及方法
CN104202769B (zh) 一种实现业务数据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28451B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分组接入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