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1026A -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21026A
CN116521026A CN202310790176.0A CN202310790176A CN116521026A CN 116521026 A CN116521026 A CN 116521026A CN 202310790176 A CN202310790176 A CN 202310790176A CN 116521026 A CN116521026 A CN 116521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index
configuration
sub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901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21026B (zh
Inventor
韩立新
张耀元
黄及远
马利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otomation for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otomation for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otomation for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Auotomation for Machiner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901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1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21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1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21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21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5Interaction with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or interaction object displayed as three-dimensional, e.g. changing the user viewpoint with respect to the environment or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23D-info-object: information is displayed on the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 of a three dimensional manipulable object, e.g. on the faces of a cube that can be rotated by the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本申请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包括: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响应于用户将第一配置键从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视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绿色制造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绿色工厂作为绿色制造的主体,通过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能源低碳化,成为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的主要实施方。因此,如何为其制定评价标准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通过文字、表格的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并基于该评价标准对绿色工厂进行评价,无法使用户直观的了解评价过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方法无法使用户直观的了解评价过程的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绿色评价的可视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多个子层级模型,每个所述子层级模型包括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
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
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所述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构建模块、展示模块和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多个子层级模型,每个所述子层级模型包括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
所述展示模块,用于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所述展示模块,还用于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进而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从而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最后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这样,将评价模型的配置过程可视化、评价结果可视化,可使用户直观了解整个评价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配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拖动操作对应的配置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界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拖动操作对应的第一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指标配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拖动操作对应的指标配置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拖动操作对应的权重配置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评价结果的展示效果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所在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用以详细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多个子层级模型,每个所述子层级模型包括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
具体的,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是一种用于对绿色工厂进行评价的模型,该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是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多层级评价模型。该模型将评价过程分解为多个层级,每个层级对应一个子层级模型,每个子层级模型设置有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和实现原理可以参见相关技术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的子层级模型的数量、以及各个子层级模型包括的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本实施例中,不对此进行限定。
例如,一实施例中,表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的示意图。
表1 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
参照表1,在表1所示示例中,该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两个子层级模型,为方便区分,将这两个子层级模型分别叫为子层级模型1和子层级模型2,其中,子层级模型2位于子层级模型1之后。进一步的,子层级模型1包含三个指标,分别为指标1、指标2和指标3;子层级模型2包含6个指标,这6个指标分别为指标11、指标12、指标21、指标31、指标32和指标33,具体的,指标1进一步用指标11和指标12来表征,指标2进一步用指标21来表征,指标3进一步用指标31、指标32和指标33来表征。
具体实现时,例如,一实施例中,一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两个子层级模型,这两个子层级模型分别为子层级模型1和子层级模型2(其中,子层级模型2位于子层级模型1之后)。进一步的,子层级模型1包含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分别为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生产体系层级;子层级模型2包含6个指标,进一步的,这6个指标分别为能源资源投入、产品、基础设施、环境排放、管理体系和绩效。其中,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用能源资源投入和产品来表征,企业生命周期进一步用基础设施和环境排放来表征,生产体系层级进一步用管理体系和绩效来表征。
S102、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
具体的,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用于向用户提供配置该第i层对应的子层级模型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可基于第i层级对应的初始子层级模型进行层级指标和/或权重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进一步的,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第一配置空间和位于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配置空间可以是位置点集合构成的空间,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一配置空间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一配置空间可以为二维空间,再例如,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配置空间可以为三维空间等。本实施例中,不对此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其中,指定位置是从第一配置空间所对应的位置点集合中选出的特定位置点,其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本实施例中,不对指定位置的具体数量和指定位置具体所处的位置信息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其可以是与初始子层级模型的指标和/或权重不同的模型。例如,备选子层级模型可以是与初始子层级模型指标相同,权重不同的模型,再例如,备选子层级模型可以是与初始子层级模型指标和权重均不同的模型。可以理解的是,在第i个层级为第一层级之后的层级时,备选子层级模型还是基于配置好的上一层级对应的上层子层级模型构建好的、与该上层子层级模型级联的下层子层级模型。
进一步的,配置界面上还展示有第一配置键,具体实现时,用户可通过拖动第一配置键,改变第一配置键的位置,实现配置子层级模型的目的。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配置界面的示意图。参照图2,在图2所示示例中,第一配置空间为图2所示的长方形围成的区域,第一配置键为图2所示的实心圆,指定位置为图2所示的空心圆。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时,可以不向用户展示指定位置。
S103、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参见前面的介绍,通过拖动第一配置键,改变第一配置键所处的位置,即可进行层级指标和/或权重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具体的,第一位置指的是拖动操作后第一配置键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地, 当第一位置为指定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备选子层级模型即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当第一位置不是指定位置时,距离第一位置最近的指定位置对应的备选子层级模型即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拖动操作对应的配置界面变化示意图。请参照图3,其中,图3中的a图表示拖动操作前的配置界面示意图,图3中的b图表示拖动操作后的配置界面示意图。参照图3,用户通过将第一配置键从第一行第一列的位置拖动到了第三行第二列的位置后,即可进行层级指标和/或权重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S104、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具体实现时,例如,一实施例中,可将待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展示给用户。再例如,另一实施例中,可将用户的综合评分以及由用户配置好的各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构成的多层级评价模型均展示给用户。
可选的,在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包括:
响应于用户选中展示层级的选中操作,将所述待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所述展示层级对应的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展示给用户。
具体的,用户可选择需要展示的展示层级,例如,用户可选择展示第一层级,或展示第二层级,此时,就将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第一层级或第二层级对应的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展示给用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通过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进而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从而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最后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这样,将评价模型的配置过程可视化、评价结果可视化,可使用户直观了解整个评价过程。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多个子层级模型,每个所述子层级模型包括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
具体的,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和实现原理可以参考步骤S10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2、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二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配置空间第二初始位置上的第二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二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的各个备选子层级模型的指标和权重均不同。
具体的,第i个层级的第一界面用于向用户提供配置该第i层对应的子层级模型的层级指标和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可基于第i层对应的初始子层级模型进行层级指标和权重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进一步的,第一界面上展示有第二配置空间和位于第二配置空间第二初始位置上的第二配置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配置空间可以是位置点集合构成的空间,第二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其中,指定位置是从所述位置点集合中选出的特定位置,其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本实施例中,不对指定位置的具体数量和指定位置具体所处的位置信息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的各个备选子层级模型的指标和权重均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在第i个层级为第一层级之后的层级时,备选子层级模型还是基于配置好的上一层级对应的上层子层级模型构建好的、与该上层子层级模型级联的下层子层级模型。
进一步的,第一界面上还展示有第二配置键,具体实现时,用户可通过拖动第二配置键,改变第二配置键的位置,实现改变层级指标和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目的,得到所需要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例如,图5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界面的示意图。参照图5,在图5所示示例中,第二配置空间为图5所示的正方体围成的区域,第二配置键为图5所示的实心圆,通过拖动实心圆所处的位置,即可实现配置子层级模型的目的。
S203、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二配置键从所述第二初始位置拖动至目标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目标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参见前面的介绍,通过拖动第二配置键,改变第二配置键所处的位置,即可进行层级指标和权重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具体的,目标位置指的是拖动操作后第二配置键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地, 当目标位置为指定位置时,与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备选子层级模型即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当目标位置不是指定位置时,距离目标位置最近的指定位置对应的备选子层级模型即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例如,图6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拖动操作对应的第一界面变化示意图。请参照图6,其中,图6中的a图表示拖动操作前的第一界面示意图,图6中的b图表示拖动操作后的第一界面示意图。参照图6,用户通过将第二配置键从a图中的位置拖动到了b图中的位置后,即可进行层级指标和权重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6,在本申请一可能的实现过程中,在用户拖动第二配置键后,还可以将与第二配置键当前所在的位置对应的备选子层级模型的相关信息(例如,相关信息可以包括模型标识和模型简介等,该模型简介可以是该子层模型包含的指标以及各个指标对应的权重)展示给用户,以供用户参考并选择。
S204、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具体的,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和实现原理可以参考步骤S104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界面,通过在该界面上拖动一次第二配置键,即可实现同时配置层级指标和各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可视化方案,通过该方法,将评价模型的配置过程可视化、评价结果可视化,可使用户直观了解整个评价过程。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的步骤,可以包括:
S301、展示指标配置界面;其中,所述指标配置界面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的指标配置空间和位于所述指标配置空间第三初始位置上的第三配置键;其中,所述指标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指标方案;所述第三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方案。
具体的,指标配置界面用于向用户提供配置该第i层级对应的子层级模型的层级指标的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可基于第i层级对应的初始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方案进行层级指标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指标方案。
进一步的,指标配置界面上展示有指标配置空间和位于指标配置空间第三初始位置上的第三配置键。
需要说明的是,指标配置空间可以是位置点集合构成的空间,本实施例中,不对指标配置空间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例如,一实施例中,指标配置空间可以为二维空间,再例如,另一实施例中,指标配置空间可以为三维空间等。本实施例中,不对此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指标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指标方案。其中,指定位置是从指标配置空间所对应的位置点集合中选出的特定位置点,其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本实施例中,不对指定位置的具体数量和指定位置具体所处的位置信息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备选指标方案为基于初始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方案构建的指标方案,其与初始子层级模型的指标方案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在第i个层级为第一层级之后的层级时,备选指标方案还是基于配置好的上一层级对应的指标方案构建好的、与该上一层级对应的指标方案级联的指标方案。
进一步的,指标配置界面上还展示有第三配置键,具体实现时,用户可通过拖动第三配置键,改变第三配置键的位置,实现配置指标方案的目的。
例如,图8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指标配置界面的示意图。参照图8,在图8所示实例中,指标配置空间为图8所示的二维空间围成的区域,第三配置键为图8所示的实心圆,指定位置为图8所示的空心圆。通过拖动实心圆所处的位置,即可实现配置指标方案的目的。
S302、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三配置键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拖动到第二位置的操作,将与所述第二位置匹配的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包含的各指标确定为该层级对应的指标。
参见前面的介绍,通过拖动第三配置键,改变第三配置键所处的位置,即可进行层级指标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指标方案。
具体的,第二位置指的是拖动操作后第三配置键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地, 当第二位置为指定位置时,与所述第二位置对应的备选指标方案即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当第二位置不是指定位置时,距离第二位置最近的指定位置对应的备选指标方案即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备选指标方案。
例如,图9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拖动操作对应的指标配置界面变化示意图。请参照图9,其中,图9中的a图表示拖动操作前的指标配置界面示意图,图9中的b图表示拖动操作后的指标配置界面示意图。参照图9,用户通过将第三配置键从a图所示位置拖动到了b图所示位置后,即可进行层级指标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指标方案。
S303、展示与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配置界面;其中,所述权重配置界面包括与所述目标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配置空间和位于所述权重配置空间第四初始位置的第四配置键;其中,所述权重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所述目标指标方案对应的一个备选权重方案;所述第四初始位置表征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初始权重方案。
具体的,与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配置界面用于向用户提供配置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的界面,通过该界面,用户可针对目标备选指标方案进行权重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权重方案。
进一步的,权重配置界面上展示有权重配置空间和位于权重配置空间第四初始位置上的第四配置键。
需要说明的是,权重配置空间可以是位置点集合构成的空间,本实施例中,不对权重配置空间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权重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目标指标方案对应的一种备选权重方案。其中,指定位置是从权重配置空间所对应的位置点集合中选出的特定位置点,其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的,本实施例中,不对指定位置的数量和指定位置具体所处的位置信息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备选权重方案为基于目标指标方案对应的初始权重方案构建的。可以理解的是,在第i个层级为第一层级之后的层级时,备选权重方案还是基于配置好的上一层级对应的权重方案构建好的、与该上一层级对应的权重方案级联的权重方案。
进一步的,权重配置界面上还展示有第四配置键,具体实现时,用户可通过拖动第四配置键,改变第四配置键的位置,实现配置权重的目的。
例如,图10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拖动操作对应的权重配置界面变化示意图。请参照图10,其中,图10中的a图表示拖动操作前的权重配置界面示意图,图10中的b图表示拖动操作后的权重配置界面示意图。参照图10,一实施例中,该层级为第一层级,该层级对应的指标方案共有三个指标,此时,权重配置界面如图10所示,此时,三角形围成的区域为权重配置空间,实心球距离三角形每条边的距离为三个指标对应的权重,用户通过将第四配置键从a图所示位置拖动到了b图所示位置后,即可进行权重的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权重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给出了另外一种具体的可视化方案,通过该方法,将评价模型的配置过程可视化、评价结果可视化,可使用户直观了解整个评价过程。
可选的,一实施例中,将所述展示层级对应的子层级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展示给用户,可以包括:
通过所述配置界面中的配置空间、以及所述第一配置键在所述配置空间的位置展示所述展示层级对应的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配置键还被配置为用于展示所述第一配置键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当前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具体实现时,可将第一配置键配置为球体,组成球体的每个锥面体表征所述当前子层级对应的每个指标,每个指标对应的锥面体区域占所述球体的比例表征该指标对应的权重。
图1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评价结果的展示效果图。请参照图11,在图11所示示例中,所述第一配置键为圆形,组成所述圆形的每个扇形区域表征所述当前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每个指标,每个指标对应的扇形区域占所述圆形的比例表征该指标对应的权重,每个指标对应的扇形区域上显示的数值表征该指标对应的权重。
与前述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所在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12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设备通常根据该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包括构建模块1310、展示模块1320和确定模块1330,其中,
所述构建模块1310,用于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多个子层级模型,每个所述子层级模型包括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
所述展示模块1320,用于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
所述确定模块1330,用于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所述展示模块1320,还用于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以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通过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进而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从而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最后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这样,将评价模型的配置过程可视化、评价结果可视化,可使用户直观了解整个评价过程。
可选的,所述展示模块1320,具体用于展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二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配置空间第二初始位置上的第二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二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的各个备选子层级模型的指标和权重均不同。
可选的,所述展示模块1320,具体用于展示指标配置界面;其中,所述指标配置界面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的指标配置空间和位于所述指标配置空间第三初始位置上的第三配置键;其中,所述指标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指标方案;所述第三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方案;
所述确定模块1330,具体用于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三配置键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拖动到第二位置的操作,将与所述第二位置匹配的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包含的各指标确定为该层级对应的指标;
所述展示模块1320,具体用于展示与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配置界面;其中,所述权重配置界面包括与所述目标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配置空间和位于所述权重配置空间第四初始位置的第四配置键;其中,所述权重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所述目标指标方案对应的一个备选权重方案;所述第四初始位置表征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初始权重方案;
所述确定模块1330,具体用于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四配置键从所述第四初始位置拖动到第三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三位置匹配的目标备选权重方案确定为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方案。
可选的,所述展示模块1320,具体用于响应于用户选中展示层级的选中操作,将所述待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所述展示层级对应的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展示给用户。
可选的,所述展示模块1320,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配置界面中的配置空间、以及所述第一配置键在所述配置空间的位置展示所述展示层级对应的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置键还被配置为用于展示所述第一配置键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当前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置键为圆形,组成所述圆形的每个扇形区域表征所述当前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每个指标,每个指标对应的扇形区域占所述圆形的比例表征该指标对应的权重,每个指标对应的扇形区域上显示的数值表征该指标对应的权重。
请继续参照图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多个子层级模型,每个所述子层级模型包括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
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
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包括:
展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二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配置空间第二初始位置上的第二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二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的各个备选子层级模型的指标和权重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第i层级的配置界面,包括:
展示指标配置界面;其中,所述指标配置界面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的指标配置空间和位于所述指标配置空间第三初始位置上的第三配置键;其中,所述指标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指标方案;所述第三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方案;
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三配置键从所述第三初始位置拖动到第二位置的操作,将与所述第二位置匹配的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包含的各指标确定为该层级对应的指标;
展示与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配置界面;其中,所述权重配置界面包括与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配置空间和位于所述权重配置空间第四初始位置的第四配置键;其中,所述权重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一个备选权重方案;所述第四初始位置表征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初始权重方案;
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四配置键从所述第四初始位置拖动到第三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三位置匹配的目标备选权重方案确定为所述目标备选指标方案对应的权重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包括:
响应于用户选中展示层级的选中操作,将所述待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所述展示层级对应的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展示给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展示层级对应的子层级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展示给用户,包括:
通过所述配置界面中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所述第一配置键在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的位置展示所述展示层级对应的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键还被配置为用于展示所述第一配置键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当前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指标、以及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键为圆形,组成所述圆形的每个扇形区域表征所述当前子层级模型对应的每个指标,每个指标对应的扇形区域占所述圆形的比例表征该指标对应的权重,每个指标对应的扇形区域上显示的数值表征该指标对应的权重。
8.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构建模块、展示模块和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其中,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包括级联的多个子层级模型,每个所述子层级模型包括候选层级指标和各候选层级指标对应的候选权重;
所述展示模块,用于逐层展示第i个层级的配置界面;其中,所述配置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或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一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配置空间第一初始位置上的第一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该层级对应的一种备选子层级模型;所述备选子层级模型为基于所述初始多层级评价模型在该层级的初始子层级模型构建的模型;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表征所述初始子层级模型;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将所述第一配置键从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拖动至第一位置的拖动操作,将与所述第一位置匹配的备选子层级模型作为该层级对应的目标子层级模型;
所述展示模块,还用于在基于各层级对应的所述目标子层级模型对待评价对象评价后,展示所述待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模块,具体用于展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上展示有用于配置该层级对应的层级指标和该层级指标对应的权重的第二配置空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配置空间第二初始位置上的第二配置键;其中,所述第二配置空间中的多个指定位置中的每个位置表征的各个备选子层级模型的指标和权重均不同。
10.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790176.0A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Active CN116521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0176.0A CN116521026B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90176.0A CN116521026B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1026A true CN116521026A (zh) 2023-08-01
CN116521026B CN116521026B (zh) 2023-10-03

Family

ID=87397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90176.0A Active CN116521026B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21026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7795A (ko) * 1998-12-02 2000-07-05 정선종 계층 관계를 가진 3차원 모델들을 선택하는 방법
US20040090472A1 (en) * 2002-10-21 2004-05-13 Risch John S.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d data visua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xt visua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sualizing and graphically navigating the world wide we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sualizing hierarchies
KR20090093151A (ko) * 2008-02-28 2009-09-02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정준 상관 분석에 기반한 계층 분석 방법, 그 장치 및 이를기록한 기록매체
CN103020433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状态的评价模型引擎
US20140310682A1 (en) * 2011-12-14 2014-10-16 China Unionpay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pplication model based on layered structure
WO2015196786A1 (zh) * 2014-06-25 2015-12-30 成都普中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界面元模型以构造界面模型的通用界面建模方法
CN105469155A (zh) * 2015-12-18 2016-04-06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估方法
CN109359844A (zh) * 2018-09-30 2019-02-19 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次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测量方法
CN111666355A (zh) * 2020-06-12 2020-09-15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领域、数据、场景三层模型的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3095680A (zh) * 2021-04-13 2021-07-09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力大数据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构建方法
CN114610294A (zh) * 2022-05-09 2022-06-10 湖南星河云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仿真实验效能指标并发计算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723277A (zh) * 2022-04-02 2022-07-08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研究所 绩效评价的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819680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成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企业健康度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WO2023004805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西门子股份公司 工作流建模实施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7795A (ko) * 1998-12-02 2000-07-05 정선종 계층 관계를 가진 3차원 모델들을 선택하는 방법
US20040090472A1 (en) * 2002-10-21 2004-05-13 Risch John S.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d data visua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xt visual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sualizing and graphically navigating the world wide we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sualizing hierarchies
KR20090093151A (ko) * 2008-02-28 2009-09-02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정준 상관 분석에 기반한 계층 분석 방법, 그 장치 및 이를기록한 기록매체
US20140310682A1 (en) * 2011-12-14 2014-10-16 China Unionpay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pplication model based on layered structure
CN103020433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中恒博瑞数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设备状态的评价模型引擎
WO2015196786A1 (zh) * 2014-06-25 2015-12-30 成都普中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界面元模型以构造界面模型的通用界面建模方法
CN105469155A (zh) * 2015-12-18 2016-04-06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评估方法
CN109359844A (zh) * 2018-09-30 2019-02-19 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次地铁运营安全风险测量方法
CN111666355A (zh) * 2020-06-12 2020-09-15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领域、数据、场景三层模型的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3095680A (zh) * 2021-04-13 2021-07-09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力大数据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构建方法
WO2023004805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西门子股份公司 工作流建模实施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723277A (zh) * 2022-04-02 2022-07-08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研究所 绩效评价的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610294A (zh) * 2022-05-09 2022-06-10 湖南星河云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仿真实验效能指标并发计算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819680A (zh) * 2022-05-09 2022-07-29 成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企业健康度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晴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用户体验评价模型", 《人类工效学》, no. 06 *
唐自强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输变电工程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科技与企业》, no. 18 *
常吉栋等: "绿色施工评价及方法研究", 《中国集体经济》, no. 36 *
李铁军等: "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绿色度评价分析", 《施工技术》, no. 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21026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1311B (zh) 三维城市模型渲染方法及装置
JP6141393B2 (ja) 目標位置を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3442331B (zh) 终端设备位置确定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8229740B (zh) 一种商圈边界的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102350248B1 (ko) 재난정보의 구축, 관리, 활용을 위한 격자 기반 데이터 변환방법
JP7338106B2 (ja) 経済状態の予測方法、経済状態予測モデルの構築方法及び対応装置
CN111553279B (zh) 兴趣点的表征学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19237B (zh) 降水多尺度融合预报方法和装置
CN110287415A (zh) 一种内容推荐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06971087A (zh) 一种基于二次爬山教与学算法的平面度误差评定方法
JP5179945B2 (ja) 修正された空間データ構造により問い合わせを受けて高速で地域の問い合わせについて推奨する機器
CN109062867A (zh) 对象和属性同时增加的矩阵动态属性约简方法
CN116521026B (zh) 一种绿色工厂评价的可视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220497A (zh) 一种基于分组教与学算法的圆度误差评定方法
Liao et al. Compromise solutions for stochastic multicriteria acceptability analysis with uncertain preferences and nonmonotonic criteria
CN107909498B (zh) 基于最大化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的推荐方法
CN115984440B (zh) 对象渲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hapman et al. Impact of response variability on Pareto front optimization
Markowska et al. An evaluation of GIS tools for generating area cartograms
CN100561513C (zh) 分布式图案协同设计中用户关注区域的预测方法
CN114064380A (zh) 一种监控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5735939B2 (ja) 地図表示装置、地図表示方法及び地図表示プログラム
CN111428182A (zh) 评估指标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1158952A1 (ja)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Wang et al. Ensemble learning-based hierarchical retrieval of similar cases for site pla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