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8833B - 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8833B
CN116518833B CN202310808542.0A CN202310808542A CN116518833B CN 116518833 B CN116518833 B CN 116518833B CN 202310808542 A CN202310808542 A CN 202310808542A CN 116518833 B CN116518833 B CN 116518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ecording paper
auxiliary roller
movable rod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085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18833A (zh
Inventor
张鹏飞
于善初
王凯
关超
王德朋
张晓飞
张宣峰
尉洪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nda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handong Tongh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nda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handong Tongh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nda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handong Tongh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nda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085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8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8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18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4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 B05C1/06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rubbing contact, e.g. by brushes, by pa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2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reas, e.g. plani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G01C15/02Means for marking measuring po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形测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标记组件,所述机架底端的内侧面活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位于机架内侧面的测量轮。本发明通过利用测量轮自身的旋转,并配合凸起与触头的设计即可实现将单次旋转转变为活动杆的单次向上运动,同时再次通过测量轮的旋转实现收卷辊的自动收卷配合自动运动的记录纸以及单次运动的记号笔即可在记录纸的表面进行标记点的自动标记,使其在测量结束后只需对记录纸表面的标记点进行计数即可实现转动圈数的记录,无需操作人员在测量阶段进行手动计数,提高容错率。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形测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常需要对部分复杂地形进行开发,复杂地形开发是指在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的地区进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这些地区通常包括山区、丘陵地带、河谷、海岸线等地形复杂的区域,复杂地形开发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地形特征、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等。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复杂地形开发规划前需要对其面积进行测算,此时就需要使用到面积测算装置进行面积的计算。
在进行复杂地形的面积测算时,由于其面积较大无法使用标尺等方式进行测量,若是使用卫星地图或无人机勘测的方式进行测量所需的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所以目前主要使用的方法为测量小车的测量方式,一般会使用专用的测量小车在复杂地形的边缘进行移动,通过小车上测量轮的转动实现对应长度的测量,再经过计算即可得出面积,但这种测量方式受制于测量轮的转动圈数,一般来说会在测量轮的上方安装有指示针,通过观察指示针共经过零点多少次来实现测量轮圈数的计量,这种计量方式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记录,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同时容错率较低,易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亟需进行改进。
在对复杂地形面积进行面积计算时,常会对复杂地形的边缘进行标记,通过标记来辅助面积的测算,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使用生石灰作为标记方式进行标记,一般会配合测量小车进行使用,通过小车的位移配合生石灰的洒出实现标记作业,但这种标记方式受限于小车的位移速度,难以做到匀速位移导致标记线的粗细存在差异,同时不间断的标记方式也会急速消耗生石灰,需要定期补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机架,所述机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标记组件,所述机架底端的内侧面活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位于机架内侧面的测量轮,所述主轴外侧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上均固定套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外侧面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凸起,所述同步轮的上方设有触头,所述触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板,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贯穿延长板的顶端且与延长板之间活动套接,两个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机架上方的延长架,所述延长架顶端的中部与标记组件的底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延长板的底端和触头的顶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座后端靠近上方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扶手,所述机座靠近后端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辅助轮。
在装置使用前,首先需确保测量轮的表面无卡住的石子等异物,同时需确保测量轮的表面无泥土等物质确保测量轮表面的洁净度满足测量需求,同时需确保标记组件的内部生石灰的含量满足要求,同时也可按照需求替换为其它具有标记性质的粉末物质,同时确定测量轮的直径得到测量轮的周长数据,并将该装置放置在起点完成准备工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同步轮的顶端与触头的底端相接触时,所述复位弹簧被压缩且活动杆的顶端处于最高点,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位于活动杆上方的释放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释放辊的外侧面绕卷有记录纸,所述主轴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记录纸的另一端绕卷在收卷辊的外侧面,所述收卷辊和释放辊的旋转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活动安装有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所述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位于活动杆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记录纸的一端首先绕卷在第一辅助辊外侧面的底端,并从第一辅助辊靠近第二辅助辊的一端导出后,继续绕卷在第二辅助辊外侧面的顶端,并从第二辅助辊远离第一辅助辊的一端导出至收卷辊的外侧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顶端远离机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记录纸下方的记号笔,所述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之间的记录纸与记号笔相互垂直,所述活动杆位于最高点时,所述记号笔的顶端与记录纸的底端相接触。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首先将测量轮处于零点位置上,并通过推动扶手带动装置直线位移,此时装置即可依靠辅助轮的旋转和测量轮的旋转实现装置沿地形边缘的直线移动,当测量轮旋转一圈后,此时同步轮跟随主轴旋转一圈直至凸起运动至顶端的位置上,当凸起的顶端与触头的底端相接触时,此时凸起会对触头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并驱使活动杆向上位移,此时复位弹簧随之被压缩,而测量轮旋转的同时会带动收卷辊旋转,此时收卷辊即可对记录纸进行收卷,释放辊在收卷辊的作用下反向旋转并释放记录纸,此时记录纸随之发生运动,位于第一辅助辊和第二辅助辊之间的记录纸随之直线运动,而当活动杆上移时可同步带动侧板和记号笔的上移,当记号笔的顶端与记录纸的底端相接触时即可在记录纸上进行标记,即测量轮转动一圈,此时重复这一步骤,即可通过记录纸记载多个标记点并指示转动圈数,完成圈数的测量。
通过利用测量轮自身的旋转,并配合凸起与触头的设计即可实现将单次旋转转变为活动杆的单次向上运动,同时再次通过测量轮的旋转实现收卷辊的自动收卷配合自动运动的记录纸以及单次运动的记号笔即可在记录纸的表面进行标记点的自动标记,使其在测量结束后只需对记录纸表面的标记点进行计数即可实现转动圈数的记录,无需操作人员在测量阶段进行手动计数,提高容错率。
当测量轮继续转动时,此时凸起不再处于最高点,此时凸起的顶端不与触头的底端相接触,活动杆不再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此时复位弹簧自动复位并带动活动杆自动复位,此时侧板顶端的记号笔自动下降不再与记录纸的底端相接触,而随着测量轮的继续转动,收卷辊持续收卷,记录纸继续运动直至记号笔与记录纸相接触重新绘制新的标记点,在此过程中,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将会直接反映测量轮的运动速度,通过比较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即可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对测量轮旋转的再次利用,通过每单圈必标记一次的设计,配合持续运动的记录纸,可实现当测量轮旋转速度较快时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将会减小,反之将会增加,在实际测量时,可通过延长测试距离,并设置加速段和减速段以及中间的匀速段,并将匀速段对应待测量的距离,通过选取间距基本一致的标记点区间,对圈数进行计量,此时装置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整体数据较为精准,可显著提高装置的测量精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标记组件包括储存罐,所述储存罐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增高架,所述增高架的底端与机架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储存罐的顶端开设有注料口,所述储存罐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分料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料罐的后端固定连通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远离分料罐的一端贯穿机座的底端且固定连通有输料头,所述分料罐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标记组件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分料罐之间活动套接,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贯穿分料罐的底端且与延长架顶端的中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储存罐内部的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所述活塞板的直径与凹槽的内径相同,所述密封板的直径大于活塞板的直径,所述凸起不与触头相接触时,所述密封板的底端与分料罐的顶端相接触。
当测量轮转动一圈时,由于凸起与触头的接触导致活动杆向上位移,此时延长架随之向上位移,当延长架向上位移时,此时活塞杆随之上移,并带动活塞板以及密封板上移,此时密封板的底端不再与活塞杆的顶端相接触,且活塞板不再与凹槽之间活动套接,此时位于储存罐内部的粉末即可通过分料罐与活塞杆之间缝隙中流出,并进入输料管的内部,并最终通过输料头排出,而当凸起不与触头相接触时,活塞杆自动下移,直至密封板的底端与分料罐的顶端相接触,此时即可对分料罐的顶端进行密封,粉末无法排出,重复这一步骤即可完成间隔式的粉末自动排放。
通过对测量轮旋转进行利用,并配合每单圈必标记一次的设计,实现了每旋转单圈即可实现粉末的自动投放,并在完成投放后自动停止粉末的投放,同时在装置停止时且装置不处于零点时粉末也为停止投放状态,整个投放过程自动化完成避免传统装置的持续投放方式造成的标记线粗细差异,转而采用间距式的标记点代替标记线,不仅避免了粗细差异的问题,同时可有效减少粉末的使用量,减少添加次数,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利用测量轮自身的旋转,并配合凸起与触头的设计即可实现将单次旋转转变为活动杆的单次向上运动,同时再次通过测量轮的旋转实现收卷辊的自动收卷配合自动运动的记录纸以及单次运动的记号笔即可在记录纸的表面进行标记点的自动标记,使其在测量结束后只需对记录纸表面的标记点进行计数即可实现转动圈数的记录,无需操作人员在测量阶段进行手动计数,提高容错率。
2、本发明通过对测量轮旋转进行利用,并配合每单圈必标记一次的设计,实现了每旋转单圈即可实现粉末的自动投放,并在完成投放后自动停止粉末的投放,同时在装置停止时且装置不处于零点时粉末也为停止投放状态,整个投放过程自动化完成避免传统装置的持续投放方式造成的标记线粗细差异,转而采用间距式的标记点代替标记线,不仅避免了粗细差异的问题,同时可有效减少粉末的使用量,减少添加次数,提高使用便利性。
3、本发明通过对测量轮旋转的再次利用,通过每单圈必标记一次的设计,配合持续运动的记录纸,可实现当测量轮旋转速度较快时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将会减小,反之将会增加,在实际测量时,可通过延长测试距离,并设置加速段和减速段以及中间的匀速段,并将匀速段对应待测量的距离,通过选取间距基本一致的标记点区间,对圈数进行计量,此时装置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整体数据较为精准,可显著提高装置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标记组件结构的单独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标记组件内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隐藏机座和标记组件结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同步轮和触头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座;2、扶手;3、辅助轮;4、机架;5、主轴;6、测量轮;7、同步轮;8、凸起;9、延长板;10、活动杆;11、触头;12、复位弹簧;13、延长架;14、释放辊;15、收卷辊;16、第一辅助辊;17、第二辅助辊;18、侧板;19、记录纸;20、记号笔;21、标记组件;211、储存罐;212、增高架;213、注料口;214、凹槽;215、分料罐;216、输料管;217、输料头;218、活塞杆;219、活塞板;2110、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包括机座1,机座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机架4,机架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标记组件21,机架4底端的内侧面活动安装有主轴5,主轴5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位于机架4内侧面的测量轮6,主轴5外侧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上均固定套接有同步轮7,同步轮7外侧面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凸起8,同步轮7的上方设有触头11,触头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10,机架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板9,活动杆10的顶端贯穿延长板9的顶端且与延长板9之间活动套接,两个活动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机架4上方的延长架13,延长架13顶端的中部与标记组件21的底端相连接,活动杆10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延长板9的底端和触头11的顶端相连接,机座1后端靠近上方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扶手2,机座1靠近后端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辅助轮3。
在装置使用前,首先需确保测量轮6的表面无卡住的石子等异物,同时需确保测量轮6的表面无泥土等物质确保测量轮6表面的洁净度满足测量需求,同时需确保标记组件21的内部生石灰的含量满足要求,同时也可按照需求替换为其它具有标记性质的粉末物质,同时确定测量轮6的直径得到测量轮6的周长数据,并将该装置放置在起点完成准备工作。
如图1和图5以及图6和图8所示,同步轮7的顶端与触头11的底端相接触时,复位弹簧12被压缩且活动杆10的顶端处于最高点,机架4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位于活动杆10上方的释放辊14,释放辊14的外侧面绕卷有记录纸19,主轴5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收卷辊15,记录纸19的另一端绕卷在收卷辊15的外侧面,收卷辊15和释放辊14的旋转方向相反,机架4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活动安装有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位于活动杆10的前后两侧,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记录纸19的一端首先绕卷在第一辅助辊16外侧面的底端,并从第一辅助辊16靠近第二辅助辊17的一端导出后,继续绕卷在第二辅助辊17外侧面的顶端,并从第二辅助辊17远离第一辅助辊16的一端导出至收卷辊15的外侧面,活动杆10顶端远离机架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18,侧板1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记录纸19下方的记号笔20,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之间的记录纸19与记号笔20相互垂直,活动杆10位于最高点时,记号笔20的顶端与记录纸19的底端相接触。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首先将测量轮6处于零点位置上,并通过推动扶手2带动装置直线位移,此时装置即可依靠辅助轮3的旋转和测量轮6的旋转实现装置沿地形边缘的直线移动,当测量轮6旋转一圈后,此时同步轮7跟随主轴5旋转一圈直至凸起8运动至顶端的位置上,当凸起8的顶端与触头11的底端相接触时,此时凸起8会对触头11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并驱使活动杆10向上位移,此时复位弹簧12随之被压缩,而测量轮6旋转的同时会带动收卷辊15旋转,此时收卷辊15即可对记录纸19进行收卷,释放辊14在收卷辊15的作用下反向旋转并释放记录纸19,此时记录纸19随之发生运动,位于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之间的记录纸19随之直线运动,而当活动杆10上移时可同步带动侧板18和记号笔20的上移,当记号笔20的顶端与记录纸19的底端相接触时即可在记录纸19上进行标记,即测量轮6转动一圈,此时重复这一步骤,即可通过记录纸19记载多个标记点并指示转动圈数,完成圈数的测量。
通过利用测量轮6自身的旋转,并配合凸起8与触头11的设计即可实现将单次旋转转变为活动杆10的单次向上运动,同时再次通过测量轮6的旋转实现收卷辊15的自动收卷配合自动运动的记录纸19以及单次运动的记号笔20即可在记录纸19的表面进行标记点的自动标记,使其在测量结束后只需对记录纸19表面的标记点进行计数即可实现转动圈数的记录,无需操作人员在测量阶段进行手动计数,提高容错率。
当测量轮6继续转动时,此时凸起8不再处于最高点,此时凸起8的顶端不与触头11的底端相接触,活动杆10不再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此时复位弹簧12自动复位并带动活动杆10自动复位,此时侧板18顶端的记号笔20自动下降不再与记录纸19的底端相接触,而随着测量轮6的继续转动,收卷辊15持续收卷,记录纸19继续运动直至记号笔20与记录纸19相接触重新绘制新的标记点,在此过程中,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将会直接反映测量轮6的运动速度,通过比较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即可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对测量轮6旋转的再次利用,通过每单圈必标记一次的设计,配合持续运动的记录纸19,可实现当测量轮6旋转速度较快时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将会减小,反之将会增加,在实际测量时,可通过延长测试距离,并设置加速段和减速段以及中间的匀速段,并将匀速段对应待测量的距离,通过选取间距基本一致的标记点区间,对圈数进行计量,此时装置处于匀速运动状态,整体数据较为精准,可显著提高装置的测量精度。
如图2和图3以及图4和图7所示,标记组件21包括储存罐211,储存罐211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增高架212,增高架212的底端与机架4的顶端相连接,储存罐211的顶端开设有注料口213,储存罐21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分料罐215,分料罐215的后端固定连通有输料管216,输料管216远离分料罐215的一端贯穿机座1的底端且固定连通有输料头217,分料罐215的顶端开设有凹槽214,标记组件21还包括活塞杆218,活塞杆218与分料罐215之间活动套接,活塞杆218的底端贯穿分料罐215的底端且与延长架13顶端的中部相连接,活塞杆2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储存罐211内部的活塞板219,活塞板21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板2110,活塞板219的直径与凹槽214的内径相同,密封板2110的直径大于活塞板219的直径,凸起8不与触头11相接触时,密封板2110的底端与分料罐215的顶端相接触。
当测量轮6转动一圈时,由于凸起8与触头11的接触导致活动杆10向上位移,此时延长架13随之向上位移,当延长架13向上位移时,此时活塞杆218随之上移,并带动活塞板219以及密封板2110上移,此时密封板2110的底端不再与活塞杆218的顶端相接触,且活塞板219不再与凹槽214之间活动套接,此时位于储存罐211内部的粉末即可通过分料罐215与活塞杆218之间缝隙中流出,并进入输料管216的内部,并最终通过输料头217排出,而当凸起8不与触头11相接触时,活塞杆218自动下移,直至密封板2110的底端与分料罐215的顶端相接触,此时即可对分料罐215的顶端进行密封,粉末无法排出,重复这一步骤即可完成间隔式的粉末自动排放。
通过对测量轮6旋转进行利用,并配合每单圈必标记一次的设计,实现了每旋转单圈即可实现粉末的自动投放,并在完成投放后自动停止粉末的投放,同时在装置停止时且装置不处于零点时粉末也为停止投放状态,整个投放过程自动化完成避免传统装置的持续投放方式造成的标记线粗细差异,转而采用间距式的标记点代替标记线,不仅避免了粗细差异的问题,同时可有效减少粉末的使用量,减少添加次数,提高使用便利性。
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进行地形测量时,首先将测量轮6处于零点位置上,并通过推动扶手2带动装置直线位移,此时装置即可依靠辅助轮3的旋转和测量轮6的旋转实现装置沿地形边缘的直线移动,当测量轮6旋转一圈后,此时同步轮7跟随主轴5旋转一圈直至凸起8运动至顶端的位置上,当凸起8的顶端与触头11的底端相接触时,此时凸起8会对触头11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并驱使活动杆10向上位移,此时复位弹簧12随之被压缩,而测量轮6旋转的同时会带动收卷辊15旋转,此时收卷辊15即可对记录纸19进行收卷,释放辊14在收卷辊15的作用下反向旋转并释放记录纸19,此时记录纸19随之发生运动,位于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之间的记录纸19随之直线运动,而当活动杆10上移时可同步带动侧板18和记号笔20的上移,当记号笔20的顶端与记录纸19的底端相接触时即可在记录纸19上进行标记,即测量轮6转动一圈,此时重复这一步骤,即可通过记录纸19记载多个标记点并指示转动圈数,完成圈数的测量;
当测量轮6继续转动时,此时凸起8不再处于最高点,此时凸起8的顶端不与触头11的底端相接触,活动杆10不再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此时复位弹簧12自动复位并带动活动杆10自动复位,此时侧板18顶端的记号笔20自动下降不再与记录纸19的底端相接触,而随着测量轮6的继续转动,收卷辊15持续收卷,记录纸19继续运动直至记号笔20与记录纸19相接触重新绘制新的标记点,在此过程中,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将会直接反映测量轮6的运动速度,通过比较每两个标记点之间的间距即可提高测量精度;
当测量轮6转动一圈时,由于凸起8与触头11的接触导致活动杆10向上位移,此时延长架13随之向上位移,当延长架13向上位移时,此时活塞杆218随之上移,并带动活塞板219以及密封板2110上移,此时密封板2110的底端不再与活塞杆218的顶端相接触,且活塞板219不再与凹槽214之间活动套接,此时位于储存罐211内部的粉末即可通过分料罐215与活塞杆218之间缝隙中流出,并进入输料管216的内部,并最终通过输料头217排出,而当凸起8不与触头11相接触时,活塞杆218自动下移,直至密封板2110的底端与分料罐215的顶端相接触,此时即可对分料罐215的顶端进行密封,粉末无法排出,重复这一步骤即可完成间隔式的粉末自动排放。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机架(4),所述机架(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标记组件(21),所述机架(4)底端的内侧面活动安装有主轴(5),所述主轴(5)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位于机架(4)内侧面的测量轮(6),所述主轴(5)外侧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上均固定套接有同步轮(7),所述同步轮(7)外侧面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凸起(8),所述同步轮(7)的上方设有触头(11),所述触头(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杆(10),所述机架(4)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延长板(9),所述活动杆(10)的顶端贯穿延长板(9)的顶端且与延长板(9)之间活动套接,两个所述活动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机架(4)上方的延长架(13),所述延长架(13)顶端的中部与标记组件(21)的底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杆(10)的外侧面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延长板(9)的底端和触头(11)的顶端相连接;
所述同步轮(7)的顶端与触头(11)的底端相接触时,所述复位弹簧(12)被压缩且活动杆(10)的顶端处于最高点,所述机架(4)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位于活动杆(10)上方的释放辊(14);
所述释放辊(14)的外侧面绕卷有记录纸(19),所述主轴(5)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收卷辊(15),所述记录纸(19)的另一端绕卷在收卷辊(15)的外侧面,所述收卷辊(15)和释放辊(14)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机架(4)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活动安装有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所述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位于活动杆(10)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记录纸(19)的一端首先绕卷在第一辅助辊(16)外侧面的底端,并从第一辅助辊(16)靠近第二辅助辊(17)的一端导出后,继续绕卷在第二辅助辊(17)外侧面的顶端,并从第二辅助辊(17)远离第一辅助辊(16)的一端导出至收卷辊(15)的外侧面;
所述活动杆(10)顶端远离机架(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18),所述侧板(1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记录纸(19)下方的记号笔(20),所述第一辅助辊(16)和第二辅助辊(17)之间的记录纸(19)与记号笔(20)相互垂直,所述活动杆(10)位于最高点时,所述记号笔(20)的顶端与记录纸(19)的底端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后端靠近上方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扶手(2),所述机座(1)靠近后端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辅助轮(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组件(21)包括储存罐(211),所述储存罐(211)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增高架(212),所述增高架(212)的底端与机架(4)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储存罐(211)的顶端开设有注料口(213),所述储存罐(21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分料罐(2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罐(215)的后端固定连通有输料管(216),所述输料管(216)远离分料罐(215)的一端贯穿机座(1)的底端且固定连通有输料头(217),所述分料罐(215)的顶端开设有凹槽(214),所述标记组件(21)还包括活塞杆(218),所述活塞杆(218)与分料罐(215)之间活动套接,所述活塞杆(218)的底端贯穿分料罐(215)的底端且与延长架(13)顶端的中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储存罐(211)内部的活塞板(219),所述活塞板(21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板(2110),所述活塞板(219)的直径与凹槽(214)的内径相同,所述密封板(2110)的直径大于活塞板(219)的直径,所述凸起(8)不与触头(11)相接触时,所述密封板(2110)的底端与分料罐(215)的顶端相接触。
CN202310808542.0A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Active CN116518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8542.0A CN116518833B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8542.0A CN116518833B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833A CN116518833A (zh) 2023-08-01
CN116518833B true CN116518833B (zh) 2023-09-12

Family

ID=87406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08542.0A Active CN116518833B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883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7613A (ja) * 1981-12-07 1983-06-10 Fuji Xerox Co Ltd 回転式記録紙の使用状況検出装置
CN208818152U (zh) * 2018-07-13 2019-05-03 周永思 一种城乡规划的土地面积管理装置
CN210741365U (zh) * 2019-11-25 2020-06-12 林海波 一种城乡规划的土地面积管理装置
CN214372276U (zh) * 2021-05-07 2021-10-08 陈鼎 一种钢轨智能测距仪
CN115164693A (zh) * 2022-07-20 2022-10-11 井冈山大学 一种基于土地项目管理面积分配的定点标记测量装置
CN116147468A (zh) * 2023-04-20 2023-05-23 山东同昊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规划用地形平整度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7613A (ja) * 1981-12-07 1983-06-10 Fuji Xerox Co Ltd 回転式記録紙の使用状況検出装置
CN208818152U (zh) * 2018-07-13 2019-05-03 周永思 一种城乡规划的土地面积管理装置
CN210741365U (zh) * 2019-11-25 2020-06-12 林海波 一种城乡规划的土地面积管理装置
CN214372276U (zh) * 2021-05-07 2021-10-08 陈鼎 一种钢轨智能测距仪
CN115164693A (zh) * 2022-07-20 2022-10-11 井冈山大学 一种基于土地项目管理面积分配的定点标记测量装置
CN116147468A (zh) * 2023-04-20 2023-05-23 山东同昊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规划用地形平整度测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833A (zh) 202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3173B (zh) 仓储agv导航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7481873U (zh) 换电平台和包括该换电平台的充换电站
CN103697798B (zh) 一种球头摆角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16147468B (zh) 一种城市规划用地形平整度测量装置
CN116518833B (zh) 一种城市规划复杂地形开发用面积测算装置
CN105092266B (zh) 轮胎水滑性能动态测试实验台及实验方法
CN108873906A (zh) 碾压工程车无人驾驶控制方法和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6627058U (zh) 一种测量平整度的智能遥感装置
CN206919797U (zh) 一种方便测量的滚尺
CN115418917A (zh) 一种工程质量检测用路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03908595U (zh) 测速装置及具有其的管桩泵送布料设备
CN211824440U (zh) 一种用于城市规划的rtk测量装置
CN214248862U (zh) 一种生物质发电厂料场智能化管理装置
CN205259037U (zh) 基于rtk系统的自动化施工机械辅助装置
CN213748457U (zh) 一种用于土地勘测规划的测量工具
CN112580147A (zh) 一种基于rtk的驾驶考试车辆构建和考试路线创建方法
CN102829754B (zh) 三维测角仪
CN206784060U (zh) 一种灯箱布布卷的切断设备
CN219390939U (zh) 一种基于地下管线测绘装置
CN205344066U (zh) 一种细长形状物品印标机缓冲制动结构
CN212274881U (zh) 一种道路桥梁工程用测量装置
CN205279942U (zh) 一种阳台翻边用测量装置
CN208333391U (zh) 一种列车轮对三维表面高精度测量系统
CN218157494U (zh) 一种管道检测用缺陷标记装置
CN216115828U (zh) 一种建筑工程质量平面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