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8574A -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8574A
CN116518574A CN202310486857.8A CN202310486857A CN116518574A CN 116518574 A CN116518574 A CN 116518574A CN 202310486857 A CN202310486857 A CN 202310486857A CN 116518574 A CN116518574 A CN 116518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68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计策
陈小华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68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8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78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tractor or load vehicle cab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92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20Refrigerated goods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0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of the single uni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测温组件,与换热管连接,用于检测换热管的温度信息;流量调节器,与换热管的入口连通;控制器,连接测温组件和流量调节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信息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控制器还用于在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根据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冷链运输主要靠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和蒸发器的回风温度来判断系统是否结霜,开始化霜后主要依靠结霜持续时间或预测出的霜层厚度来给出化霜持续时间。
而实际上,上述类似方法经常出现化霜不及时,化霜时间不可靠的问题,既浪费能源,又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无效化霜时间过长,还会导致库温大幅度波动,影响库内物品的品质。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测温组件,与换热管连接,用于检测换热管的温度信息;流量调节器,与换热管的入口连通;控制器,连接测温组件和流量调节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信息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控制器还用于在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根据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本申请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冷链运输车辆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器和流量调节器。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液态冷媒在换热管内蒸发吸热,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实现制冷需求。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流量调节器与换热管的入口连通,流量调节器用于控制流入换热管的冷媒的流量。冷链制冷过程中,换热管附近的水汽会附着在换热管的表面并因接触低温换热管冻结,以在换热管的外壁凝结出霜层,该霜层会影响换热管内部的冷媒的换热效率,导致制冷设备的制冷性缩减,能耗增大。
在此基础上,制冷设备还包括测温组件和控制器,测温组件与换热管连接,测温组件用于检测换热管的温度信息,具体可检测换热管进出口冷媒的温度,或检测换热管某一段部的温度。控制器与测温组件和流量调节器连接,控制器能够由测温组件获取换热管的温度信息,还能够由流量调节器获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工作过程中,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来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具体在流量调节器采用毛细管、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时,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在流量调节器采用电子膨胀阀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随制冷系统的实际工况改变,控制器即可根据开度信息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从而在判断出结霜隐患后控制制冷设备及时运行化霜模式。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控制器监测换热管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温度信息判断换热管上的结霜是否清除,在根据温度信息确定出结霜清除完毕后,控制器随即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测温组件和控制器,一方面取缔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回气温度和回风温度判断是否结霜的技术方案,从而精准判断蒸发器是否产生结霜问题,使制冷设备可以及时运行化霜模式,避免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被霜层破坏,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化霜模式运行不及时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取缔了通过预测结霜厚度推断化霜运行时长的技术方案,从而缩短制冷设备的无效化霜时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效化霜时间过长,库温波动过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制冷设备结构,精准控制化霜模式的启停,降低制冷设备能耗,缩减冷链库温波动,提升库内物料品质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制冷设备包括四通阀,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四通阀来切换冷媒循环流路中的冷媒流向,以在化霜模式中控制蒸发器放热,从而融化蒸发器上凝结的霜层,在控制蒸发器放热化霜后,根据温度信息及时控制蒸发器停止放热,避免过度化霜所产生的多余热量影响仓内低温环境。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制冷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第一管路,连接排气口和入口,流量调节器设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连接回气口和出口;冷凝器,设于第一管路,在第一管路上,流量调节器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常规制冷模式中,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化霜模式下蒸发器冷凝放热,冷凝器蒸发吸热。流量调节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流量调节器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流量调节器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测温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设于换热管上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与入口间的流通距离大于第一位置与出口间的流通距离,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温度信息;第二传感器,设于第二管路,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温度信息;第三传感器,设于第一管路,在第一管路上,第三传感器位于流量调节器和蒸发器之间,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三温度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测温组件进行限定。具体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控制器连接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入口或第一管路上临近入口的位置处,具体位于流量调节器和蒸发器之间,第三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流入换热管时的温度,或冷媒经过流量调节器节流后的温度。
通过设置上述测温组件,可以对冷媒在换热管入口处的温度、中后段的温度以及出口处的温度进行监测,以通过监测到的温度信息及时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或判断蒸发器上的霜层是否融化。进而实现精准控制化霜模式的启停,提升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降低制冷设备能耗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设于第一管路,且与控制器连接,在第一管路上,第四传感器位于冷凝器和流量调节器之间,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四温度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第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第四传感器位于冷凝器和流量调节器之间。控制器与第四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能够通过第四传感器监测冷媒在经过流量调节器节流前的温度。第四传感器能够配合测温组件在根据温度信息或开度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开启结霜模式前,验证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的可能,以避免控制器误判并错误的开启结霜模式,放置库温出现非必要的温度波动,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冷库物料品质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器包括:毛细管、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器包括毛细管、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中的一种,不同种类的流量调节器对应不同的结霜隐患的排查方法、不同的化霜模式排气判定方法,和不同的化霜模式终止判断方法。其中,通过设置上述流量调节装置,可以对流入蒸发器的冷媒的流量进行调节。
具体地,制冷设备还包括冷冻风机和第七传感器,冷冻风机与蒸发器相对设置,开启冷冻风机即可产生吹向换热管的气流,以通过该气流加快冷媒在换热管内的蒸发吸热速率,从而提升蒸发器的制冷速率。第七传感器设置在冷冻风机的上风侧,第七传感器用于检测蒸发器的回风温度,控制器与第七传感器连接,以通过第七传感器监测蒸发器的回风温度。
制冷设备还包括冷凝风机和第八传感器,冷凝风机与冷凝器相对设置,开启冷凝风机即可产生吹向冷凝器的气流,以通过该气流加快冷媒在冷凝器内的冷凝放热速率,从而提升冷凝器的换热速率。第八传感器设置在冷凝风机的上风侧,第八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回风温度,控制器与第八传感器连接,以通过第八传感器监测冷凝器的回风温度。
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五传感器,第五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或第一管路临近压缩机的位置上,且第五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六传感器,第六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回气口或第二管路临近压缩机的位置上,且第六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制冷设备还包括储液罐和干燥罐,储液罐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储液罐位于冷凝器和回热器之间,储液罐中存储有液态冷媒,储液罐能够为冷媒换热流路补充冷媒。干燥罐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干燥罐位于储液罐和回热器之间。
制冷设备还包括视液镜,视液镜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视液镜位于干燥罐和回热器之间,用户可通过观察视液镜了解到第一管路中液态冷媒的液位,以配合储液罐和干燥罐向第一管路及时补充冷媒。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车厢,设于车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设于车厢,用于对车厢内部进行制冷。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车辆,因此该车辆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车辆还包括车体和车厢,车厢设置在车体上,车体能够带动车厢行进,车厢内形成用于存放物料的空间,制冷设备设置在车厢上,以通过制冷设备维持车厢内部的低温环境,从而满足物料的冷链运输需求。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包括换热管、流量调节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根据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其中,第一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流量调节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制冷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化霜模式下,冷媒流向调转,冷媒在蒸发器内冷凝放热。流量调节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流量调节器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流量调节器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入口或第一管路上临近入口的位置处,具体位于流量调节器和蒸发器之间,第三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流入换热管时的温度,或冷媒经过流量调节器节流后的温度。
制冷设备在运行制冷模式的过程中,由测温组件获取换热管的温度信息,由流量调节器获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其后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来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具体在流量调节器采用毛细管、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时,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因隐患,在流量调节器采用电子膨胀阀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随制冷系统的实际工况改变,控制器即可根据开度信息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从而在判断出结霜隐患后控制制冷设备及时运行化霜模式。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控制器监测换热管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温度信息判断换热管上的结霜是否清除,在根据温度信息确定出结霜清除完毕后,控制器随即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限定上述控制方法,一方面取缔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回气温度和回风温度判断是否结霜的技术方案,从而精准判断蒸发器是否产生结霜问题,使制冷设备可以及时运行化霜模式,避免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被霜层破坏,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化霜模式运行不及时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取缔了通过预测结霜厚度推断化霜运行时长的技术方案,从而缩短制冷设备的无效化霜时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效化霜时间过长,库温波动过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制冷设备结构,精准控制化霜模式的启停,降低制冷设备能耗,缩减冷链库温波动,提升库内物料品质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器为毛细管或节流阀,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基于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流量调节装置为毛细管或节流阀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具体包括:在获取到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后,判断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间的温差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判断结果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证明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问题,随即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若判断结果为小于第一阈值,则证明制冷设备不存在结霜问题,控制制冷设备继续运行制冷模式。
具体地,第一阈值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器为热力膨胀阀,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基于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持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流量调节器为热力膨胀阀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具体包括:在获取到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后,判断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是否持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
A≥(B+1);其中,A为第一温度信息,B为第二温度信息。
在判断结果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则证明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问题,随即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若判断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证明制冷设备不存在结霜问题,控制制冷设备继续运行制冷模式。
具体地,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0分钟,且小于或等于40分钟,具体可选择预设时长为30分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器为电子膨胀阀,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基于开度信息与第一预设开度相匹配,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流量调节装置为电子膨胀阀的情况下,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具体包括:在获取到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后,判断开度信息与预设开度是否匹配,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则证明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问题,随即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若判断结果为不匹配,则证明制冷设备不存在结霜问题,控制制冷设备继续运行制冷模式。
具体地,电子膨胀阀包括设计开度区间,该设计开度区间包括最小开度值和最大开度值,第一预设开度为最小开度值的7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包括:基于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第一种判定化霜模式是否结束的方法。具体地,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持续监测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在判断出第一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三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则说明蒸发器上的霜层已经除掉,随即可控制制冷设备退出化霜模式,并重新运行制冷模式,反之则说明蒸发器上的结霜未除净,需继续运行除霜模式。
具体地,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7℃,具体可选择第一预设温度为5℃。
第二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40秒,且小于或等于80秒,具体可选择第二预设时长为60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包括:
基于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且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第二种判定化霜模式是否结束的方法。具体地,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持续监测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在判断出第一温度信息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二温度信息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三温度信息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的基础上,若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则说明蒸发器上的霜层已经除掉,随即可控制制冷设备退出化霜模式,并重新运行制冷模式,反之则说明蒸发器上的结霜未除净,需继续运行除霜模式。
具体地,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7℃,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6℃,且小于或等于10℃,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具体可选择第二预设温度为5℃,第三预设温度为8℃。
具体地,在控制制冷设备退出化霜模式后,再延时设定时长后控制制冷设备继续运行制冷模式。具体设定时长通过外部环境温度和蒸发器的回风温度的差值的关联公式得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流量调节器为毛细管或节流阀,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基于第二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二阈值,且第四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三阈值,且蒸发器的回风温度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四阈值,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其中,第四温度信息为通过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第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第四传感器位于冷凝器和流量调节器之间,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四温度信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霜隐患的排查方法,该排查方法适用于毛细管或节流阀。具体地,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制冷模式的过程中持续监测第二温度信息和第四温度信息,在第二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二阈值,且第四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三阈值的基础上,若蒸发器的回风温度在单位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四阈值,则确定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隐患,随即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以判断何时开启化霜模式。若不满足上述判定条件,则说明制冷设备不具备结霜隐患,不执行开启化霜模式的判定流程,以避免制冷设备物开启化霜模式,避免库温产生非必要的波动,进而提升物料品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流量调节器为热力膨胀阀,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基于第四温度信息的波动值达到第五阈值,且第三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六阈值,且第二温度信息的变化趋势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结霜隐患的排查方法,该排查方法适用于热力膨胀阀。具体地,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制冷模式的过程中持续监测第二温度信息、第三温度信息和第四温度信息,在第四温度信息的上下波动幅度达到第五阈值,且第三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六阈值,且第二温度信息的变化趋势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确定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隐患,随即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以判断何时开启化霜模式。若不满足上述判定条件,则说明制冷设备不具备结霜隐患,不执行开启化霜模式的判定流程,以避免制冷设备物开启化霜模式,避免库温产生非必要的波动,进而提升物料品质。
具体地,第四阈值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具体可选择第四阈值为1℃。
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二温度信息先下降后上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器为电子膨胀阀,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基于开度信息与第二预设开度相匹配,执行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结霜隐患的排查方法,该排查方法适用于电子膨胀阀。具体地,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制冷模式的过程中持续监测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信息,在结霜开始后,过热度下降,此时电子膨胀阀自动关小,因此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若检测到开度信息与第二预设开度相匹配,则确定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隐患,随即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以判断何时开启化霜模式。若不满足上述判定条件,则说明制冷设备不具备结霜隐患,不执行开启化霜模式的判定流程,以避免制冷设备物开启化霜模式,避免库温产生非必要的波动,进而提升物料品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制冷设备包括换热管、流量调节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其中,第一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
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流量调节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制冷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化霜模式下,冷媒流向调转,冷媒在蒸发器内冷凝放热。流量调节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流量调节器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流量调节器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入口或第一管路上临近入口的位置处,具体位于流量调节器和蒸发器之间,第三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流入换热管时的温度,或冷媒经过流量调节器节流后的温度。
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由测温组件获取换热管的温度信息,由流量调节器获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其后第二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来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具体在流量调节器采用毛细管、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时,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因隐患,在流量调节器采用电子膨胀阀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随制冷系统的实际工况改变,控制器即可根据开度信息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从而在判断出结霜隐患后控制制冷设备及时运行化霜模式。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控制器监测换热管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温度信息判断换热管上的结霜是否清除,在根据温度信息确定出结霜清除完毕后,控制器随即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限定上述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一方面取缔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回气温度和回风温度判断是否结霜的技术方案,从而精准判断蒸发器是否产生结霜问题,使制冷设备可以及时运行化霜模式,避免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被霜层破坏,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化霜模式运行不及时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取缔了通过预测结霜厚度推断化霜运行时长的技术方案,从而缩短制冷设备的无效化霜时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效化霜时间过长,库温波动过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制冷设备结构,精准控制化霜模式的启停,降低制冷设备能耗,缩减冷链库温波动,提升库内物料品质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该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即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即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和/或如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可读存储介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和/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制冷设备,因此该制冷设备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和/或制冷设备具备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可读存储介质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设于车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包括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车辆,因此该车辆具备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车辆还包括车体和车厢,车厢设置在车体上,车体能够带动车厢行进,车厢内形成用于存放物料的空间,制冷设备设置在车厢上,以通过制冷设备维持车厢内部的低温环境,从而满足物料的冷链运输需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制冷设备,110压缩机,1102排气口,1104回气口,120蒸发器,122换热管,1222入口,1224出口,124测温组件,126冷冻风机,130第一管路,132冷凝器,1322冷凝风机,134流量调节器,136储液罐,138干燥罐,139视液镜,140第二管路,142气液分离器,151第一传感器,152第二传感器,153第三传感器,154第四传感器,155第五传感器,156第六传感器,157第七传感器,158第八传感器,160控制器,170回热器,200车辆,210车体,220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100包括:蒸发器120,包括换热管122,换热管122包括入口1222和出口1224;测温组件124,与换热管122连接,用于检测换热管122的温度信息;流量调节器134,与换热管122的入口1222连通;控制器160,连接测温组件124和流量调节器134,控制器160用于根据温度信息或流量调节器134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100运行化霜模式,控制器160还用于在制冷设备100运行化霜模式后,根据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100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本申请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冷链运输车辆200的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100包括蒸发器120和流量调节器134。蒸发器120包括换热管122,液态冷媒在换热管122内蒸发吸热,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实现制冷需求。换热管122包括入口1222和出口1224,流量调节器134与换热管122的入口1222连通,流量调节器134用于控制流入换热管122的冷媒的流量。冷链制冷过程中,换热管122附近的水汽会附着在换热管122的表面并因接触低温换热管122冻结,以在换热管122的外壁凝结出霜层,该霜层会影响换热管122内部的冷媒的换热效率,导致制冷设备100的制冷性缩减,能耗增大。
在此基础上,制冷设备100还包括测温组件124和控制器160,测温组件124与换热管122连接,测温组件124用于检测换热管122的温度信息,具体可检测换热管122进出口1224冷媒的温度,或检测换热管122某一段部的温度。控制器160与测温组件124和流量调节器134连接,控制器160能够由测温组件124获取换热管122的温度信息,还能够由流量调节器134获取流量调节器134的开度信息。工作过程中,控制器160根据温度信息或流量调节器134的开度信息来判断蒸发器120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具体在流量调节器134采用毛细管、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时,控制器160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判断蒸发器120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在流量调节器134采用电子膨胀阀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随制冷系统的实际工况改变,控制器160即可根据开度信息判断蒸发器120是否存在结霜隐患,从而在判断出结霜隐患后控制制冷设备100及时运行化霜模式。在控制制冷设备100运行化霜模式后,控制器160监测换热管122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温度信息判断换热管122上的结霜是否清除,在根据温度信息确定出结霜清除完毕后,控制器160随即控制制冷设备100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测温组件124和控制器160,一方面取缔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回气温度和回风温度判断是否结霜的实施例,从而精准判断蒸发器120是否产生结霜问题,使制冷设备100可以及时运行化霜模式,避免制冷设备100的制冷能力被霜层破坏,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化霜模式运行不及时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取缔了通过预测结霜厚度推断化霜运行时长的实施例,从而缩短制冷设备100的无效化霜时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效化霜时间过长,库温波动过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制冷设备100结构,精准控制化霜模式的启停,降低制冷设备100能耗,缩减冷链库温波动,提升库内物料品质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制冷设备100包括四通阀,控制器160可通过控制四通阀来切换冷媒循环流路中的冷媒流向,以在化霜模式中控制蒸发器120放热,从而融化蒸发器120上凝结的霜层,在控制蒸发器120放热化霜后,根据温度信息及时控制蒸发器120停止放热,避免过度化霜所产生的多余热量影响仓内低温环境。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压缩机110包括排气口1102和回气口1104;第一管路130,连接排气口1102和入口1222,流量调节器134设于第一管路130;第二管路140,连接回气口1104和出口1224;冷凝器132,设于第一管路130,在第一管路130上,流量调节器134位于冷凝器132和蒸发器12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压缩机110、冷凝器132、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其中,压缩机110包括排气口1102和回气口1104,第一管路130的一端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02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122的入口1222对接,第二管路140的一端与换热管122的出口1224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110的回气口1104对接。冷凝器132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冷凝器132位于排气口1102和入口1222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常规制冷模式中,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132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120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120满足制冷需求,化霜模式下蒸发器120冷凝放热,冷凝器132蒸发吸热。流量调节器134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流量调节器134位于冷凝器132和换热管122的入口1222之间,流量调节器134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122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测温组件124包括:第一传感器151,设于换热管122上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与入口1222间的流通距离大于第一位置与出口1224间的流通距离,第一传感器151用于检测第一温度信息;第二传感器152,设于第二管路140,第二传感器152用于检测第二温度信息;第三传感器153,设于第一管路130,在第一管路130上,第三传感器153位于流量调节器134和蒸发器120之间,第三传感器153用于检测第三温度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对测温组件124进行限定。具体地,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51、第二传感器152和第三传感器153,控制器160连接第一传感器151、第二传感器152和第三传感器153。第一传感器151设置在换热管122的中段或换热管122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122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151与出口1224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151与入口1222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151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122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120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152设置在换热管122的出口1224或第二管路140上临近出口1224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152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122时的温度。第三传感器153设置在换热管122的入口1222或第一管路130上临近入口1222的位置处,具体位于流量调节器134和蒸发器120之间,第三传感器153所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流入换热管122时的温度,或冷媒经过流量调节器134节流后的温度。
通过设置上述测温组件,可以对冷媒在换热管122入口1222处的温度、中后段的温度以及出口1224处的温度进行监测,以通过监测到的温度信息及时判断蒸发器120是否存在结霜隐患,或判断蒸发器120上的霜层是否融化。进而实现精准控制化霜模式的启停,提升制冷设备100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降低制冷设备100能耗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四传感器154,设于第一管路130,且与控制器160连接,在第一管路130上,第四传感器154位于冷凝器132和流量调节器134之间,第四传感器154用于检测第四温度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四传感器154,第四传感器154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第四传感器154位于冷凝器132和流量调节器134之间。控制器160与第四传感器154连接,控制器160能够通过第四传感器154监测冷媒在经过流量调节器134节流前的温度。第四传感器154能够配合测温组件124在根据温度信息或开度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开启结霜模式前,验证蒸发器120是否存在结霜的可能,以避免控制器160误判并错误的开启结霜模式,放置库温出现非必要的温度波动,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100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冷库物料品质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流量调节器134包括:毛细管、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
在该实施例中,流量调节器134包括毛细管、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中的一种,不同种类的流量调节器134对应不同的结霜隐患的排查方法、不同的化霜模式排气判定方法,和不同的化霜模式终止判断方法。其中,通过设置上述流量调节装置,可以对流入蒸发器120的冷媒的流量进行调节。
如图1所示,具体地,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冷冻风机126和第七传感器157,冷冻风机126与蒸发器120相对设置,开启冷冻风机126即可产生吹向换热管122的气流,以通过该气流加快冷媒在换热管122内的蒸发吸热速率,从而提升蒸发器120的制冷速率。第七传感器157设置在冷冻风机126的上风侧,第七传感器157用于检测蒸发器120的回风温度,控制器160与第七传感器157连接,以通过第七传感器157监测蒸发器120的回风温度。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冷凝风机1322和第八传感器158,冷凝风机1322与冷凝器132相对设置,开启冷凝风机1322即可产生吹向冷凝器132的气流,以通过该气流加快冷媒在冷凝器132内的冷凝放热速率,从而提升冷凝器132的换热速率。第八传感器158设置在冷凝风机1322的上风侧,第八传感器158用于检测冷凝器132的回风温度,控制器160与第八传感器158连接,以通过第八传感器158监测冷凝器132的回风温度。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五传感器155,第五传感器155设置在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02或第一管路130临近压缩机110的位置上,且第五传感器155用于检测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六传感器156,第六传感器156设置在压缩机110的回气口1104或第二管路140临近压缩机110的位置上,且第六传感器156用于检测压缩机110的吸气温度。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储液罐136和干燥罐138,储液罐136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储液罐136位于冷凝器132和回热器170之间,储液罐136中存储有液态冷媒,储液罐136能够为冷媒换热流路补充冷媒。干燥罐138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干燥罐138位于储液罐136和回热器170之间。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视液镜139,视液镜139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视液镜139位于干燥罐138和回热器170之间,用户可通过观察视液镜139了解到第一管路130中液态冷媒的液位,以配合储液罐136和干燥罐138向第一管路130及时补充冷媒。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42,气液分离器142设置在第二管路140上,且在第二管路140上气液分离器142位于压缩机110的回气口1104和回热器170之间。工作过程中,在回热器170中完成换热的冷媒流入至气液分离器142中,并在气液分离器142中分离出可能残存的液态冷媒后流入压缩机110的回气口1104。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142,可以配合回热器170进一步降低液态冷媒流入压缩机110的可能性,避免压缩机110出现湿压缩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100结构,提升制冷设备100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制冷设备100寿命的技术效果。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200,车辆200包括:车体210;车厢220,设于车体210;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100,设于车厢220,用于对车厢220内部进行制冷。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100的车辆200,因此该车辆200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100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100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车辆200还包括车体210和车厢220,车厢220设置在车体210上,车体210能够带动车厢220行进,车厢220内形成用于存放物料的空间,制冷设备100设置在车厢220上,以通过制冷设备100维持车厢220内部的低温环境,从而满足物料的冷链运输需求。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包括换热管、流量调节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步骤304,根据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其中,第一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流量调节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制冷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化霜模式下,冷媒流向调转,冷媒在蒸发器内冷凝放热。流量调节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流量调节器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流量调节器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入口或第一管路上临近入口的位置处,具体位于流量调节器和蒸发器之间,第三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流入换热管时的温度,或冷媒经过流量调节器节流后的温度。
制冷设备在运行制冷模式的过程中,由测温组件获取换热管的温度信息,由流量调节器获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其后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来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具体在流量调节器采用毛细管、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时,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在流量调节器采用电子膨胀阀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随制冷系统的实际工况改变,控制器即可根据开度信息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从而在判断出结霜隐患后控制制冷设备及时运行化霜模式。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控制器监测换热管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温度信息判断换热管上的结霜是否清除,在根据温度信息确定出结霜清除完毕后,控制器随即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限定上述控制方法,一方面取缔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回气温度和回风温度判断是否结霜的实施例,从而精准判断蒸发器是否产生结霜问题,使制冷设备可以及时运行化霜模式,避免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被霜层破坏,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化霜模式运行不及时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取缔了通过预测结霜厚度推断化霜运行时长的实施例,从而缩短制冷设备的无效化霜时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效化霜时间过长,库温波动过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制冷设备结构,精准控制化霜模式的启停,降低制冷设备能耗,缩减冷链库温波动,提升库内物料品质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流量调节器为毛细管或节流阀,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基于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在流量调节装置为毛细管或节流阀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具体包括:在获取到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后,判断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间的温差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判断结果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证明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问题,随即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若判断结果为小于第一阈值,则证明制冷设备不存在结霜问题,控制制冷设备继续运行制冷模式。
具体地,第一阈值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流量调节器为热力膨胀阀,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基于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持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在流量调节器为热力膨胀阀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具体包括:在获取到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后,判断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是否持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
A≥(B+1);其中,A为第一温度信息,B为第二温度信息。
在判断结果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则证明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问题,随即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若判断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证明制冷设备不存在结霜问题,控制制冷设备继续运行制冷模式。
具体地,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20分钟,且小于或等于40分钟,具体可选择预设时长为30分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流量调节器为电子膨胀阀,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基于开度信息与第一预设开度相匹配,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在流量调节装置为电子膨胀阀的情况下,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具体包括:在获取到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后,判断开度信息与预设开度是否匹配,在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则证明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问题,随即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若判断结果为不匹配,则证明制冷设备不存在结霜问题,控制制冷设备继续运行制冷模式。
具体地,电子膨胀阀包括设计开度区间,该设计开度区间包括最小开度值和最大开度值,第一预设开度为最小开度值的7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包括:基于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第一种判定化霜模式是否结束的方法。具体地,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持续监测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在判断出第一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第二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三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则说明蒸发器上的霜层已经除掉,随即可控制制冷设备退出化霜模式,并重新运行制冷模式,反之则说明蒸发器上的结霜未除净,需继续运行除霜模式。
具体地,第一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7℃,具体可选择第一预设温度为5℃。
第二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40秒,且小于或等于80秒,具体可选择第二预设时长为60秒。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包括:
基于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且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第二种判定化霜模式是否结束的方法。具体地,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持续监测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在判断出第一温度信息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二温度信息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三温度信息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的基础上,若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达到第三预设温度,则说明蒸发器上的霜层已经除掉,随即可控制制冷设备退出化霜模式,并重新运行制冷模式,反之则说明蒸发器上的结霜未除净,需继续运行除霜模式。
具体地,第二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7℃,第三预设温度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6℃,且小于或等于10℃,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具体可选择第二预设温度为5℃,第三预设温度为8℃。
具体地,在控制制冷设备退出化霜模式后,再延时设定时长后控制制冷设备继续运行制冷模式。具体设定时长通过外部环境温度和蒸发器的回风温度的差值的关联公式得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流量调节器为毛细管或节流阀,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基于第二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二阈值,且第四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三阈值,且蒸发器的回风温度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四阈值,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其中,第四温度信息为通过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第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第四传感器位于冷凝器和流量调节器之间,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四温度信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霜隐患的排查方法,该排查方法适用于毛细管或节流阀。具体地,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制冷模式的过程中持续监测第二温度信息和第四温度信息,在第二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二阈值,且第四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三阈值的基础上,若蒸发器的回风温度在单位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四阈值,则确定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隐患,随即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以判断何时开启化霜模式。若不满足上述判定条件,则说明制冷设备不具备结霜隐患,不执行开启化霜模式的判定流程,以避免制冷设备物开启化霜模式,避免库温产生非必要的波动,进而提升物料品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流量调节器为热力膨胀阀,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基于第四温度信息的波动值达到第五阈值,且第三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六阈值,且第二温度信息的变化趋势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结霜隐患的排查方法,该排查方法适用于热力膨胀阀。具体地,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制冷模式的过程中持续监测第二温度信息、第三温度信息和第四温度信息,在第四温度信息的上下波动幅度达到第五阈值,且第三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六阈值,且第二温度信息的变化趋势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确定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隐患,随即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以判断何时开启化霜模式。若不满足上述判定条件,则说明制冷设备不具备结霜隐患,不执行开启化霜模式的判定流程,以避免制冷设备物开启化霜模式,避免库温产生非必要的波动,进而提升物料品质。
具体地,第四阈值的取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2℃,具体可选择第四阈值为1℃。
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二温度信息先下降后上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流量调节器为电子膨胀阀,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基于开度信息与第二预设开度相匹配,执行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结霜隐患的排查方法,该排查方法适用于电子膨胀阀。具体地,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制冷模式的过程中持续监测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信息,在结霜开始后,过热度下降,此时电子膨胀阀自动关小,因此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若检测到开度信息与第二预设开度相匹配,则确定制冷设备存在结霜隐患,随即执行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以判断何时开启化霜模式。若不满足上述判定条件,则说明制冷设备不具备结霜隐患,不执行开启化霜模式的判定流程,以避免制冷设备物开启化霜模式,避免库温产生非必要的波动,进而提升物料品质。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制冷设备包括换热管、流量调节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第二控制模块404,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根据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第二控制模块404,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信息、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其中,第一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为通过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
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流量调节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制冷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化霜模式下,冷媒流向调转,冷媒在蒸发器内冷凝放热。流量调节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流量调节器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流量调节器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第三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入口或第一管路上临近入口的位置处,具体位于流量调节器和蒸发器之间,第三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三温度信息对应于冷媒流入换热管时的温度,或冷媒经过流量调节器节流后的温度。
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402和第二控制模块404,第一控制模块402由测温组件获取换热管的温度信息,由流量调节器获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其后第二控制模块404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或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来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具体在流量调节器采用毛细管、节流阀或热力膨胀阀时,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因隐患,在流量调节器采用电子膨胀阀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随制冷系统的实际工况改变,控制器即可根据开度信息判断蒸发器是否存在结霜隐患,从而在判断出结霜隐患后控制制冷设备及时运行化霜模式。在控制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后,控制器监测换热管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温度信息判断换热管上的结霜是否清除,在根据温度信息确定出结霜清除完毕后,控制器随即控制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限定上述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一方面取缔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回气温度和回风温度判断是否结霜的实施例,从而精准判断蒸发器是否产生结霜问题,使制冷设备可以及时运行化霜模式,避免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被霜层破坏,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化霜模式运行不及时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取缔了通过预测结霜厚度推断化霜运行时长的实施例,从而缩短制冷设备的无效化霜时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效化霜时间过长,库温波动过大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制冷设备结构,精准控制化霜模式的启停,降低制冷设备能耗,缩减冷链库温波动,提升库内物料品质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500,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500包括:存储器502,存储器502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504,处理器504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该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502和处理器504,处理器504执行存储器502所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即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即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和/或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和/或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制冷设备,因此该制冷设备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和/或制冷设备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如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设于车体。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车辆,因此该车辆具备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车辆还包括车体和车厢,车厢设置在车体上,车体能够带动车厢行进,车厢内形成用于存放物料的空间,制冷设备设置在车厢上,以通过制冷设备维持车厢内部的低温环境,从而满足物料的冷链运输需求。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
测温组件,与所述换热管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管的温度信息;
流量调节器,与所述换热管的入口连通;
控制器,连接所述测温组件和所述流量调节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或所述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制冷设备运行所述化霜模式后,根据所述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停止运行所述化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
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排气口和入口,所述流量调节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
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回气口和出口;
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流量调节器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包括:
第一传感器,设于换热管上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入口间的流通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出口间的流通距离,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温度信息;
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温度信息;
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三传感器位于所述流量调节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三温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四传感器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流量调节器之间,所述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第四温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器包括:毛细管、节流阀、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
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车厢,设于所述车体;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设于所述车厢,用于对所述车厢内部进行制冷。
7.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换热管、流量调节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根据所述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停止运行所述化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信息为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温度信息为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三温度信息为通过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为毛细管或节流阀,所述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为热力膨胀阀,所述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二温度信息持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A≥(B+1);
其中,A为所述第一温度信息,B为所述第二温度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根据所述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开度信息与第一预设开度相匹配,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停止运行所述化霜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三温度信息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停止运行所述化霜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三温度信息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和所述第三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者达到第三预设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停止运行化霜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所述流量调节器为毛细管或节流阀,所述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二阈值,且第四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三阈值,且蒸发器的回风温度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四阈值,执行所述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
其中,所述第四温度信息为通过所述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的。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所述流量调节器为热力膨胀阀,所述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
基于第四温度信息的波动值达到第五阈值,且所述第三温度信息在单位时间内的下降值达到第六阈值,且所述第二温度信息的变化趋势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执行所述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
其中,所述第四温度信息为通过所述第四传感器检测到的。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根据所述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的步骤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开度信息与第二预设开度相匹配,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这一步骤。
17.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换热管、流量调节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和第二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或根据所述流量调节器的开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运行化霜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和第三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停止运行所述化霜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信息为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温度信息为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三温度信息为通过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的。
18.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装置;和/或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装置;和/或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读存储介质。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冷设备,设于所述车体。
CN202310486857.8A 2023-05-04 2023-05-04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Pending CN116518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6857.8A CN116518574A (zh) 2023-05-04 2023-05-04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6857.8A CN116518574A (zh) 2023-05-04 2023-05-04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574A true CN116518574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97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6857.8A Pending CN116518574A (zh) 2023-05-04 2023-05-04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85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6836B2 (en) Refrigerat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6765673B (zh) 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AU2002309020B2 (en) Refrigerator
US20060254308A1 (en) Ejector cycle device
US20200353793A1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351248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556078A (zh) 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6369877A (zh) 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JP7034227B1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管理装置
CN110940138A (zh) 冰箱化霜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2378132B (zh) 一种空调的化霜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
CN115095956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除霜控制方法
CN116518574A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US6176096B1 (en) Ab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CN212274309U (zh) 一种冷藏车及其制冷系统
JP657726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595047A (zh) 一种冷藏车的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074546A (ja) 冷凍機の除霜制御装置
JP4120471B2 (ja) 冷凍装置
CN105805975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11947280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3036519B2 (ja) 冷凍装置
CN115682565B (zh) 一种冰箱及冰箱化霜控制方法
CN21945410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16518573A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