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8573A -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8573A
CN116518573A CN202310486701.XA CN202310486701A CN116518573A CN 116518573 A CN116518573 A CN 116518573A CN 202310486701 A CN202310486701 A CN 202310486701A CN 116518573 A CN116518573 A CN 116518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temperature
sensor
expansion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67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计策
陈小华
王一鸣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67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8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85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05Control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78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tractor or load vehicle cab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60H1/00792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20Refrigerated goods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00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of the single unit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6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4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electric means, e.g. by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包括换热管;第一管路,连接排气口和入口;第二管路,连接回气口和出口;冷凝器,设于第一管路;电子膨胀阀,设于第一管路,在第一管路上,电子膨胀阀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第一传感器,设于换热管上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与入口间的流通距离大于第一位置与出口间的流通距离,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温度值;第二传感器,设于出口或第二管路,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温度值;控制器,连接电子膨胀阀、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冷链制冷系统中多采用常规蒸发器,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在管路中逐步蒸发,由管路中段一直到出口附近已经全部是气态制冷剂,导致蒸发器内管路后半段的换热能力显著下降,以至于冷链制冷效率和制冷能力受到影响。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连接排气口和入口;第二管路,连接回气口和出口;冷凝器,设于第一管路;电子膨胀阀,设于第一管路,在第一管路上,电子膨胀阀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第一传感器,设于换热管上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与入口间的流通距离大于第一位置与出口间的流通距离,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温度值;第二传感器,设于出口或第二管路,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温度值;控制器,连接电子膨胀阀、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本申请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冷链运输车辆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电子膨胀阀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在此基础上,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
制冷设备工作过程中,控制器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其后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能够反映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的冷媒状态,在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判断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可能存在气态冷媒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加大开度,以通过增大流入换热管的冷媒的流量来避免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出现液态冷媒,从而保证换热管处于满液状态,以实现换热管的饱和式换热。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控制器,使电子膨胀阀可根据换热管内的冷媒状态自动调节开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由管路中段一直到出口附近已经全部是气态制冷剂,导致蒸发器内管路后半段的换热能力显著下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提升冷链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制冷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回热器,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在第一管路上,回热器位于冷凝器和电子膨胀阀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上还设置有回热器,回热器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接,具体在第一管路上回热器位于冷凝器和电子膨胀阀之间,在第二管路上回热器位于换热管的出口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之间。工作过程中,第一管路中的冷媒和第二管路中的冷媒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由换热管出口排出的液态冷媒在回热器中蒸发为气态冷媒,以避免液态冷媒由压缩机的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内部,从而在通过控制器保证蒸发器的满液蒸发的基础上,通过回热器避免压缩机出现湿压缩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制冷设备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气液分离器,设于第二管路,在第二管路上,气液分离器位于回热器和压缩机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设置在第二管路上,且在第二管路上气液分离器位于压缩机的吸气口和回热器之间。工作过程中,在回热器中完成换热的冷媒流入至气液分离器中,并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出可能残存的液态冷媒后流入压缩机的吸气口。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可以配合回热器进一步降低液态冷媒流入压缩机的可能性,避免压缩机出现湿压缩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制冷设备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传感器,设于第一管路或压缩机,且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排气温度、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或第一管路临近压缩机的位置上,且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控制器与第三传感器连接,工作过程中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维持在合理区间内,避免压缩机偏离预定工作状态。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设于第二管路或压缩机,且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回气温度;控制器还用于根据回气温度、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第四传感器,第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或第二管路临近压缩机的位置上,且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控制器与第四传感器连接,工作过程中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将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维持在合理区间内,避免压缩机偏离预定工作状态。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制冷设备还包括冷冻风机和第七传感器,冷冻风机与蒸发器相对设置,开启冷冻风机即可产生吹向换热管的气流,以通过该气流加快冷媒在换热管内的蒸发吸热速率,从而提升蒸发器的制冷速率。第七传感器设置在冷冻风机的上风侧,第七传感器用于检测蒸发器的回风温度,控制器与第七传感器连接,以通过第七传感器监测蒸发器的回风温度。
制冷设备还包括冷凝风机和第八传感器,冷凝风机与冷凝器相对设置,开启冷凝风机即可产生吹向冷凝器的气流,以通过该气流加快冷媒在冷凝器内的冷凝放热速率,从而提升冷凝器的换热速率。第八传感器设置在冷凝风机的上风侧,第八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凝器的回风温度,控制器与第八传感器连接,以通过第八传感器监测冷凝器的回风温度。
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五传感器和第六传感器,第五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第五传感器位于电子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第五传感器用于检测蒸发器的进气温度,即流入换热管入口的冷媒的温度。第六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第六传感器位于回热器和电子膨胀阀之间,第六传感器用于检测冷媒节流前的温度。控制器与第五传感器和第六传感器连接,以通过蒸发器的进气温度和冷媒节流前的温度调整制冷设备的工作状态。
制冷设备还包括储液罐和干燥罐,储液罐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储液罐位于冷凝器和回热器之间,储液罐中存储有液态冷媒,储液罐能够为冷媒换热流路补充冷媒。干燥罐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干燥罐位于储液罐和回热器之间。
制冷设备还包括视液镜,视液镜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视液镜位于干燥罐和回热器之间,用户可通过观察视液镜了解到第一管路中液态冷媒的液位,以配合储液罐和干燥罐向第一管路及时补充冷媒。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车厢,设于车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设于车厢,用于对车厢内部进行制冷。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车辆,因此该车辆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车辆还包括车体和车厢,车厢设置在车体上,车体能够带动车厢行进,车厢内形成用于存放物料的空间,制冷设备设置在车厢上,以通过制冷设备维持车厢内部的低温环境,从而满足物料的冷链运输需求。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
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第一温度值为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为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电子膨胀阀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在此基础上,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
控制制冷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先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其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能够反映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的冷媒状态,在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判断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可能存在气态冷媒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加大开度,以通过增大流入换热管的冷媒的流量来避免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出现液态冷媒,从而保证换热管处于满液状态,以实现换热管的饱和式换热。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限定上述控制方法,使电子膨胀阀可根据换热管内的冷媒状态自动调节开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由管路中段一直到出口附近已经全部是气态制冷剂,导致蒸发器内管路后半段的换热能力显著下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提升冷链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以下关系式:(A-1)≤B≤(A+1);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展开说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这一步骤。具体地,在实时检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基础上,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以下关系式:(A-1)≤B≤(A+1);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A和B的单位为摄氏度。以通过控制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温差来保证换热管的中后段充满液态冷媒,从而通过满液式蒸发提升冷媒在蒸发器内的吸热效率,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步骤后,还包括:基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与第二温度值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控制电子膨胀阀减小开度,以使回气温度与第二温度值间的差值大于2℃,且回气温度小于或等于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前述关系式的基础上,通过第四传感器获取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并在判断出压缩机的回气温度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减小开度,直至回气温度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大于2℃,且回气温度小于或等于5℃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停止减小开度。
回气温度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反映出换热管中后端内的冷媒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定上述控制方法,可以进一步保证换热管内填充满液态冷媒,保证换热管处于满液蒸发状态,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提升冷链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使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以下关系式:(A-3)≤B≤(A-2);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的温度信息包括排气温度和回气温度,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第三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或第一管路临近压缩机的位置上,且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第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或第二管路临近压缩机的位置上,且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在此基础上,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或回气温度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偏离设定区间,或说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偏离设定区间。对此通过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A-3)≤B≤(A-2)这一关系式;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从而在不改变压缩机工况的基础上调节压缩机的回气温度或排气温度。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制冷设备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温度信息包括回气温度,在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在回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温度信息包括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在检测到压缩机的回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偏离设计区间,在此状态下持续工作可能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使用,且不利于高效制冷,随即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将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回调至设计区间内。
具体地,当回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温差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过高,随即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回气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温差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过低,随即增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一阈值与压缩机的性能、型号或制冷需求相关联,此处不作硬性限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温度信息还包括排气温度,在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在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温度信息包括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在检测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偏离设计区间,在此状态下持续工作可能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使用,且不利于高效制冷,随即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回调至设计区间内。
具体地,当排气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温差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随即增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温差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低,随即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和第二阈值与压缩机的性能、型号或制冷需求相关联,此处不作硬性限定。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制冷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一温度值为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为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电子膨胀阀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在此基础上,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
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获取模块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能够反映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的冷媒状态,在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判断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可能存在气态冷媒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加大开度,以通过增大流入换热管的冷媒的流量来避免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出现液态冷媒,从而保证换热管处于满液状态,以实现换热管的饱和式换热。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限定上述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使电子膨胀阀可根据换热管内的冷媒状态自动调节开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由管路中段一直到出口附近已经全部是气态制冷剂,导致蒸发器内管路后半段的换热能力显著下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提升冷链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该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即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即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和/或如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可读存储介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和/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制冷设备,因此该制冷设备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控制装置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和/或制冷设备具备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可读存储介质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设于车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包括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的车辆,因此该车辆具备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前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车辆还包括车体和车厢,车厢设置在车体上,车体能够带动车厢行进,车厢内形成用于存放物料的空间,制冷设备设置在车厢上,以通过制冷设备维持车厢内部的低温环境,从而满足物料的冷链运输需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制冷设备,110压缩机,1102排气口,1104回气口,120蒸发器,122换热管,1222入口,1224出口,124冷冻风机,130第一管路,132冷凝器,1322冷凝风机,134电子膨胀阀,136储液罐,138干燥罐,139视液镜,140第二管路,142气液分离器,151第一传感器,152第二传感器,153第三传感器,154第四传感器,155第五传感器,156第六传感器,157第七传感器,158第八传感器,160控制器,170回热器,200车辆,210车体,220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100包括:压缩机110,包括排气口1102和回气口1104;蒸发器120,包括换热管122,换热管122包括入口1222和出口1224;第一管路130,连接排气口1102和入口1222;第二管路140,连接回气口1104和出口1224;冷凝器132,设于第一管路130;电子膨胀阀134,设于第一管路130,在第一管路130上,电子膨胀阀134位于冷凝器132和蒸发器120之间;第一传感器151,设于换热管122上的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与入口1222间的流通距离大于第一位置与出口1224间的流通距离,第一传感器151用于检测第一温度值;第二传感器152,设于出口1224或第二管路140,第二传感器152用于检测第二温度值;控制器160,连接电子膨胀阀134、第一传感器151和第二传感器152,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134的开度。
本申请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冷链运输车辆的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100包括压缩机110、蒸发器120、冷凝器132、电子膨胀阀134、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其中,压缩机110包排气口1102和回气口1104,蒸发器120包括换热管122,换热管122包括入口1222和出口1224,第一管路130的一端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02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122的入口1222对接,第二管路140的一端与换热管122的出口1224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110的吸气口对接。冷凝器132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冷凝器132位于排气口1102和入口1222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132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120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120满足制冷需求。电子膨胀阀134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电子膨胀阀134位于冷凝器132和换热管122的入口1222之间,电子膨胀阀134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122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在此基础上,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51、第二传感器152和控制器160,控制器160连接第一传感器151、第二传感器152和电子膨胀阀134。第一传感器151设置在换热管122的中段或换热管122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122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151与出口1224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151与入口1222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151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122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120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152设置在换热管122的出口1224或第二管路140上临近出口1224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152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122时的温度。
制冷设备100工作过程中,控制器160通过第一传感器151和第二传感器152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其后控制器160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134的开度,具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能够反映出换热管122的中后半段的冷媒状态,在控制器160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判断出换热管122的中后半段可能存在气态冷媒时控制电子膨胀阀134加大开度,以通过增大流入换热管122的冷媒的流量来避免换热管122的中后半段出现液态冷媒,从而保证换热管122处于满液状态,以实现换热管122的饱和式换热。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151、第二传感器152和控制器160,使电子膨胀阀134可根据换热管122内的冷媒状态自动调节开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由管路中段一直到出口1224附近已经全部是气态制冷剂,导致蒸发器120内管路后半段的换热能力显著下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100结构,提升制冷设备100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提升冷链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回热器170,与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连接,在第一管路130上,回热器170位于冷凝器132和电子膨胀阀13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上还设置有回热器170,回热器170与第一管路130和第二管路140连接,具体在第一管路130上回热器170位于冷凝器132和电子膨胀阀134之间,在第二管路140上回热器170位于换热管122的出口1224和压缩机110的吸气口之间。工作过程中,第一管路130中的冷媒和第二管路140中的冷媒在换热器中进行换热,由换热管122出口1224排出的液态冷媒在回热器170中蒸发为气态冷媒,以避免液态冷媒由压缩机110的吸气口进入压缩机110内部,从而在通过控制器160保证蒸发器120的满液蒸发的基础上,通过回热器170避免压缩机110出现湿压缩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100结构,提升制冷设备100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制冷设备100寿命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42,设于第二管路140,在第二管路140上,气液分离器142位于回热器170和压缩机11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42,气液分离器142设置在第二管路140上,且在第二管路140上气液分离器142位于压缩机110的吸气口和回热器170之间。工作过程中,在回热器170中完成换热的冷媒流入至气液分离器142中,并在气液分离器142中分离出可能残存的液态冷媒后流入压缩机110的吸气口。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142,可以配合回热器170进一步降低液态冷媒流入压缩机110的可能性,避免压缩机110出现湿压缩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100结构,提升制冷设备100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制冷设备100寿命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三传感器153,设于第一管路130或压缩机110,且与控制器160连接,用于检测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控制器160还用于根据排气温度、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134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三传感器153,第三传感器153设置在压缩机110的排气口1102或第一管路130临近压缩机110的位置上,且第三传感器153用于检测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控制器160与第三传感器153连接,工作过程中控制器160根据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控制电子膨胀阀134的开度,以将压缩机110的排气温度维持在合理区间内,避免压缩机110偏离预定工作状态。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100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压缩机11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四传感器154,设于第二管路140或压缩机110,且与控制器160连接,用于检测压缩机110的回气温度;控制器160还用于根据回气温度、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134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四传感器154,第四传感器154设置在压缩机110的吸气口或第二管路140临近压缩机110的位置上,且第四传感器154用于检测压缩机110的吸气温度。控制器160与第四传感器154连接,工作过程中控制器160根据第一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和压缩机110的吸气温度控制电子膨胀阀134的开度,以将压缩机110的吸气温度维持在合理区间内,避免压缩机110偏离预定工作状态。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100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压缩机11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冷冻风机124和第七传感器157,冷冻风机124与蒸发器120相对设置,开启冷冻风机124即可产生吹向换热管122的气流,以通过该气流加快冷媒在换热管122内的蒸发吸热速率,从而提升蒸发器120的制冷速率。第七传感器157设置在冷冻风机124的上风侧,第七传感器157用于检测蒸发器120的回风温度,控制器160与第七传感器157连接,以通过第七传感器157监测蒸发器120的回风温度。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冷凝风机1322和第八传感器158,冷凝风机1322与冷凝器132相对设置,开启冷凝风机1322即可产生吹向冷凝器132的气流,以通过该气流加快冷媒在冷凝器132内的冷凝放热速率,从而提升冷凝器132的换热速率。第八传感器158设置在冷凝风机1322的上风侧,第八传感器158用于检测冷凝器132的回风温度,控制器160与第八传感器158连接,以通过第八传感器158监测冷凝器132的回风温度。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第五传感器155和第六传感器156,第五传感器155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第五传感器155位于电子膨胀阀134和蒸发器120之间,第五传感器155用于检测蒸发器120的进气温度,即流入换热管122入口1222的冷媒的温度。第六传感器156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第六传感器156位于回热器170和电子膨胀阀134之间,第六传感器156用于检测冷媒节流前的温度。控制器160与第五传感器155和第六传感器156连接,以通过蒸发器120的进气温度和冷媒节流前的温度调整制冷设备100的工作状态。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储液罐136和干燥罐138,储液罐136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储液罐136位于冷凝器132和回热器170之间,储液罐136中存储有液态冷媒,储液罐136能够为冷媒换热流路补充冷媒。干燥罐138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干燥罐138位于储液罐136和回热器170之间。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视液镜139,视液镜139设置在第一管路130上,且在第一管路130上视液镜139位于干燥罐138和回热器170之间,用户可通过观察视液镜139了解到第一管路130中液态冷媒的液位,以配合储液罐136和干燥罐138向第一管路130及时补充冷媒。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200,车辆200包括:车体210;车厢220,设于车体210;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100,设于车厢220,用于对车厢220内部进行制冷。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100的车辆200,因此该车辆200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100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100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车辆200还包括车体210和车厢220,车厢220设置在车体210上,车体210能够带动车厢220行进,车厢220内形成用于存放物料的空间,制冷设备100设置在车厢220上,以通过制冷设备100维持车厢220内部的低温环境,从而满足物料的冷链运输需求。
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02,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
步骤304,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第一温度值为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为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电子膨胀阀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在此基础上,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
控制制冷设备工作的过程中,先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其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能够反映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的冷媒状态,在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判断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可能存在气态冷媒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加大开度,以通过增大流入换热管的冷媒的流量来避免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出现液态冷媒,从而保证换热管处于满液状态,以实现换热管的饱和式换热。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限定上述控制方法,使电子膨胀阀可根据换热管内的冷媒状态自动调节开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由管路中段一直到出口附近已经全部是气态制冷剂,导致蒸发器内管路后半段的换热能力显著下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提升冷链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以下关系式:(A-1)≤B≤(A+1);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
在该实施例中,展开说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这一步骤。具体地,在实时检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基础上,通过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以下关系式:(A-1)≤B≤(A+1);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A和B的单位为摄氏度。以通过控制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温差来保证换热管的中后段充满液态冷媒,从而通过满液式蒸发提升冷媒在蒸发器内的吸热效率,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步骤后,还包括:基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与第二温度值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控制电子膨胀阀减小开度,以使回气温度与第二温度值间的差值大于2℃,且回气温度小于或等于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前述关系式的基础上,通过第四传感器获取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并在判断出压缩机的回气温度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减小开度,直至回气温度与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大于2℃,且回气温度小于或等于5℃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停止减小开度。
回气温度和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反映出换热管中后端内的冷媒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限定上述控制方法,可以进一步保证换热管内填充满液态冷媒,保证换热管处于满液蒸发状态,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提升冷链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使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以下关系式:(A-3)≤B≤(A-2);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温度信息包括排气温度和回气温度,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第三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或第一管路临近压缩机的位置上,且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第四传感器设置在压缩机的吸气口或第二管路临近压缩机的位置上,且第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在此基础上,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或回气温度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偏离设定区间,或说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偏离设定区间。对此通过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满足(A-3)≤B≤(A-2)这一关系式;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从而在不改变压缩机工况的基础上调节压缩机的回气温度或排气温度。进而实现提升制冷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制冷设备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回气温度,在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在回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在检测到压缩机的回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偏离设计区间,在此状态下持续工作可能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使用,且不利于高效制冷,随即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将压缩机的回气温度回调至设计区间内。
具体地,当回气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温差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过高,随即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回气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温差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回气温度过低,随即增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一阈值与压缩机的性能、型号或制冷需求相关联,此处不作硬性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温度信息还包括排气温度,在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在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调整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温度信息包括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在检测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偏离设计区间,在此状态下持续工作可能会影响压缩机的正常使用,且不利于高效制冷,随即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回调至设计区间内。
具体地,当排气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温差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随即增大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当排气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温差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说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低,随即减小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和第二阈值与压缩机的性能、型号或制冷需求相关联,此处不作硬性限定。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制冷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包括: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模块404,用于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其中,第一温度值为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为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能够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电子膨胀阀、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压缩机包排气口和回气口,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对接,另一端与换热管的入口对接,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出口对接,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对接。冷凝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冷凝器位于排气口和入口之间,从而构成冷媒制冷循环流路。高温高压冷媒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媒后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以通过蒸发器满足制冷需求。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且在第一管路上电子膨胀阀位于冷凝器和换热管的入口之间,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流入换热管的液态冷媒的流量。
在此基础上,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中段或换热管的后半段,具体在换热管的流通方向上,第一传感器与出口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传感器与入口间的距离,以保证第一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值对应于冷媒在换热管中段或后半段的温度,即蒸发器的蒸中温度。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换热管的出口或第二管路上临近出口的位置处,第二传感器所检测到的第二温度值对应于冷媒排出换热管时的温度。
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包括获取模块402和控制模块404,获取模块402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模块404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具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能够反映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的冷媒状态,在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判断出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可能存在气态冷媒时控制电子膨胀阀加大开度,以通过增大流入换热管的冷媒的流量来避免换热管的中后半段出现液态冷媒,从而保证换热管处于满液状态,以实现换热管的饱和式换热。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限定上述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400,使电子膨胀阀可根据换热管内的冷媒状态自动调节开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由管路中段一直到出口附近已经全部是气态制冷剂,导致蒸发器内管路后半段的换热能力显著下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制冷设备结构,提升制冷设备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提升冷链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500,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500包括:存储器502,存储器502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处理器504,处理器504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该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502和处理器504,处理器504执行存储器502所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即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即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和/或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和/或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制冷设备,因此该制冷设备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和/或制冷设备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体;如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设于车体。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的车辆,因此该车辆具备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车辆还包括车体和车厢,车厢设置在车体上,车体能够带动车厢行进,车厢内形成用于存放物料的空间,制冷设备设置在车厢上,以通过制冷设备维持车厢内部的低温环境,从而满足物料的冷链运输需求。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和回气口;
蒸发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入口和出口;
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入口;
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回气口和所述出口;
冷凝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
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电子膨胀阀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第一传感器,设于换热管上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入口间的流通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出口间的流通距离,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温度值;
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出口或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温度值;
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热器,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回热器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电子膨胀阀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设于所述第二管路,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气液分离器位于所述回热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压缩机,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排气温度、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管路或所述压缩机,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回气温度;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回气温度、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车厢,设于所述车体;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设于所述车厢,用于对所述车厢内部进行制冷。
7.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温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
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满足以下关系式:
(A-1)≤B≤(A+1);
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步骤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值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减小开度,以使所述回气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值间的差值大于2℃,且所述回气温度小于或等于5℃。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还包括:
在所述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使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满足以下关系式:
(A-3)≤B≤(A-2);
其中,A为第一温度值,B为第二温度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包括回气温度,所述在所述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
在所述回气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信息还包括排气温度,所述在所述压缩机的温度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包括:
在所述排气温度与第二预设温度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13.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和所述第二温度值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第二温度值为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
14.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5.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6.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制装置;和/或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装置;和/或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读存储介质。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冷设备,设于所述车体。
CN202310486701.XA 2023-05-04 2023-05-04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Pending CN1165185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6701.XA CN116518573A (zh) 2023-05-04 2023-05-04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6701.XA CN116518573A (zh) 2023-05-04 2023-05-04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8573A true CN116518573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04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6701.XA Pending CN116518573A (zh) 2023-05-04 2023-05-04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85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424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67135A (zh) 空调装置
JP6087744B2 (ja) 冷凍機
US9587865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394184B (zh) 一种co2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03912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纯电动冷链物流车
CN104048366A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制热补气方法和制冷补气方法
CN114061183A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43112B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运行方法、控制系统
CN107187294A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热泵空调系统
CN204154039U (zh) 空调装置
JP2012021744A (ja) 冷凍装置
WO2021008331A1 (zh) 热泵机组
CN110126584B (zh)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运行方法、控制系统
CN116518573A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12628895B (zh) 直膨式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23594B (zh) 磁悬浮蒸发冷直膨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2274309U (zh) 一种冷藏车及其制冷系统
CN114857665A (zh) 多联机系统
CN11064124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化霜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29113A (zh) 提高提纯效率的冷媒分离提纯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机组
CN111595047A (zh) 一种冷藏车的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57664B (zh) 多联机系统
CN219550943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221172675U (zh) 一种用于冷库制冷的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