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6563A -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6563A
CN116516563A CN202310420234.0A CN202310420234A CN116516563A CN 116516563 A CN116516563 A CN 116516563A CN 202310420234 A CN202310420234 A CN 202310420234A CN 116516563 A CN116516563 A CN 116516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ring
pressing piece
yarn feeding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02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阿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n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n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n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nao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02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16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16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6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4Tensioning devices for individual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27/12Tensioning devices for individual thre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6Disintegrating fibre-containing textile articles to obtain fibres for re-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送纱装置,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送纱装置的送纱量的不稳定、纱线的张紧力不稳定进而造成纺织质量下降的问题,包括壳体、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转轴、电磁离合器、储纱轮、进纱阻尼组件、出纱支架、张紧力检测组件以及张紧力调节组件,转轴沿竖向方向可转动地设于壳体上,驱动电机通过电磁离合器与转轴连接,储纱轮套设于转轴上,转轴的下端设有电磁铁,储纱轮的下端设有铁皮,当电磁铁通电时,储纱轮悬浮于转轴的轴向中部,出纱支架设于储纱轮的输出端,出纱支架上设有出纱瓷眼,张紧力检测组件设于进纱阻尼组件与储纱轮之间,张紧力检测组件具有压力传感器,张紧力调节组件设于储纱轮的周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纺织机械如提花圆机、织袜机等都需要配备供应不规则、间歇性纱线消耗的送纱装置,以适应布面花纹图案的编织及布面张力差异等因素对纱线供给的需求。传统的纯机械式的送纱装置无法满足此类织机的送纱要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01105296.1公开了一种送纱装置,有一个可与织机固定的壳体,壳体上设有电机、由电机驱动旋转的储纱轮,内置轴承的压纱环安装在壳体上与储纱轮同步旋转,调节纱线出纱张力的张力环套装在储纱轮上,壳体上还设有带出纱瓷眼的出纱支架、进纱探杆及进纱阻尼元件,壳体内还设有由调节杆实现储纱量大小调节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固定在壳体一侧,电机轴从壳体另一侧伸出,储纱轮固定在壳体另一侧的电机轴上。其改进了电机与储纱轮的位置设计,使储纱轮的运转不受电机重量影响,由此提高转速,满足了不规则、间歇性纱线消耗的送纱要求;其次,采用了壳体延伸段与压纱环下端平齐的技术方案,避免了储纱轮与壳体之间形成缝隙导致纱线缠绕电机轴的缺陷,克服了费时费力的纱线堵阻清理工作,保证织机正常运转。
但是,该送纱装置有一个可与织机机架固定的壳体,壳体一侧固定一电机,电机采用内转子、外定子的三相异步结构,具体是将电机组装后用螺栓固定于壳体上,或将电机盖或电机壳与壳体连成一体,然后再固定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电机轴通过壳体从另一侧伸出,储纱轮固定在电机轴上由电机驱动旋转,储纱轮在电机轴上的固定可通过固定套或挡圈,再用螺栓固紧,或者可直接用螺栓固紧在电机轴上,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储纱轮旋转达到储存纱线的功能,如此方式,使得电机轴上的重量大幅度提升,由此带动储纱轮的重量提升,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惯性力较大,间歇性纱线消耗过程中,易造成送纱量的不稳定,纱线的张紧力不稳定,进而使得纺织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送纱装置,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送纱装置的送纱量的不稳定、纱线的张紧力不稳定进而造成纺织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的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转轴、电磁离合器、储纱轮、进纱阻尼组件、出纱支架、张紧力检测组件以及张紧力调节组件,所述转轴沿竖向方向可转动地设于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磁离合器与转轴连接,实现转轴的连接与制动,所述储纱轮套设于转轴上,并且沿转轴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电磁铁,所述储纱轮的下端设有铁皮,当电磁铁通电时,储纱轮悬浮于转轴的轴向中部,所述进纱阻尼组件设于储纱轮的输入端,所述出纱支架设于储纱轮的输出端,所述出纱支架上设有出纱瓷眼,所述张紧力检测组件设于进纱阻尼组件与储纱轮之间,所述张紧力检测组件具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张紧力调节组件设于储纱轮的周侧,所述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机、电磁铁、电磁离合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纱阻尼组件包括引纱板、进纱板以及夹纱组件,所述引纱板、进纱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进纱瓷眼和第二进纱瓷眼,所述夹纱组件包括第一介轴、第一压盘、第二压盘、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介轴沿横向方向固设于壳体上,所述第一压盘、第二压盘、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于第一介轴上,并且第一压盘、第二压盘分别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相互抵靠,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均包括呈半圆球结构的第一部以及设于第一部周沿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成曲面结构,且其凹面与第一部的凹面相反,所述第一部的中部设有供第一介轴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夹纱组件还包括套设于第一介轴上的管体和第三弹簧,所述管体的中部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呈螺旋结构,所述管体、第三弹簧分布第一盘体、第二盘体的第一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布抵靠于管体和第二盘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体、上压件、下压件、复位弹簧、磁感线圈以及转轴刹停组件,所述上压件固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下压件可滑动地套设于转轴上,所述磁感线圈设于上压件上,所述上压件上靠近下压件的一端面设有防滑垫片,所述复位弹簧设于上压件和下压件之间,所述刹停组件设于离合器壳体上,且分布于下压件的周侧,当磁感线圈通电时,使得上压件通过防滑垫片抵靠于下压件上,实现驱动电机与转轴的转动连接,当磁感线圈断电时,复位弹簧推动下压件复位,且转轴刹停组件作用于下压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件包括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第一连接座以及设于连接座下端的支撑座,所述防滑垫片设于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座、支撑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线槽,所述线槽内设有支柱,所述磁感线圈缠绕于支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件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套体、与套体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座,所述套体的上端嵌入于容腔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转轴上,且分布于容腔内,当磁感线圈通电时,上压件通过防滑垫片抵靠于第二连接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刹停组件包括设于离合器壳体上的刹停套筒、设于刹停套筒内的支撑杆和压缩弹簧、环设于第二连接座外侧面上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横截面呈曲面结构,当磁感线圈通电时,下压件上移,支撑杆抵靠于环形槽的中部,当磁感线圈断电时,下压件下移,支撑杆抵靠于环形槽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显示屏、无线连接模块、喇叭,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显示屏、驱动电机、喇叭、电磁铁、电磁离合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连接模块与可移动设备连接。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智能送纱装置,在工作时,对控制系统预设纱线的输送速度以及纱线的停止输送和启动输送时间,纱线通过送纱阻尼组件、张紧力检测组件进入到储纱轮上,通过送纱阻尼组件避免纱线的输送震颤,提高纱线输送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较好的保证纱线输入储纱轮的张紧度,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磁离合器工作,使得驱动电机与转轴连接,进而驱动储纱轮转动,实现纱线的存储,并且控制系统控制转轴下端的电磁铁通电,其与铁皮配合使得储纱轮处于悬浮状态,控制系统通过张紧力检测组件上的压力传感器同步检测输入的纱线的张紧力,再反馈于控制系统,并于控制驱动电机的转速实现纱线的张紧力调整,在电磁离合器停止工作时,实现驱动电机与转轴的分离,以及对转轴实现制动,使得避免储纱轮由于惯性作用过渡转动,并且由于驱动电机与针织机的制动时间差,易造成纱线的张紧力不平衡,通过缠绕于储纱轮上纱线两端与张紧力调节组件连接,通过张紧力调节组件的机械储纱作用,在驱动电机驱动储纱轮转动中,通过机械储纱方式能够快速地微量调整纱线的张紧力,实现纱线的输入、储纱、输出全过程阶段的送纱量稳定和张紧力的稳定,进而提升纺织产品的纺织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夹纱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磁离合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张紧力检测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张紧力检测组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为:
参考图1与图2所示,一种智能送纱装置,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上的控制系统2、驱动电机3、转轴4、电磁离合器5、储纱轮6、进纱阻尼组件7、出纱支架8、张紧力检测组件9以及张紧力调节组件10,所述转轴4沿竖向方向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上,所述驱动电机3通过电磁离合器5与转轴4连接,实现转轴4的连接与制动,所述储纱轮6套设于转轴4上,并且沿转轴4的轴线方向滑动,具体的,转轴4上且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卡条11,所述储纱轮6内圈设有与卡条11配合的导向槽12,所述转轴4的下端设有电磁铁13,所述储纱轮6的下端设有铁皮14,当电磁铁13通电时,储纱轮6悬浮于转轴4的轴向中部,所述进纱阻尼组件7设于储纱轮6的输入端,所述出纱支架8设于储纱轮6的输出端,所述出纱支架8上设有出纱瓷眼15,所述张紧力检测组件9设于进纱阻尼组件7与储纱轮6之间,所述张紧力检测组件9具有压力传感器99,所述张紧力调节组件10设于储纱轮6的周侧,所述压力传感器99、电磁铁13、驱动电机3、电磁离合器5分别与控制系统2电连接。
本智能送纱装置,在工作时,对控制系统2预设纱线的输送速度以及纱线的停止输送和启动输送时间,纱线通过送纱阻尼组件7、张紧力检测组件9进入到储纱轮6上,通过送纱阻尼组件7避免纱线的输送震颤,提高纱线输送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较好的保证纱线输入储纱轮6的张紧度,同时,通过控制系统2控制电磁离合器5工作,使得驱动电机3与转轴4连接,进而驱动储纱轮6转动,实现纱线的存储,并且控制系统2控制转轴4下端的电磁铁13通电,其与铁皮14配合使得储纱轮6处于悬浮状态,控制系统2通过张紧力检测组件9上的压力传感器99同步检测输入的纱线的张紧力,再反馈于控制系统2,并于控制驱动电机3的转速实现纱线的张紧力调整,在电磁离合器5停止工作时,实现驱动电机3与转轴4的分离,以及对转轴4实现制动,使得避免储纱轮由于惯性作用过渡转动,并且由于驱动电机3与针织机的制动时间差,易造成纱线的张紧力不平衡,通过缠绕于储纱轮6上纱线两端与张紧力调节组件10连接,通过张紧力调节组件10的机械储纱作用,在驱动电机3驱动储纱轮6转动中,通过机械储纱方式能够快速地微量调整纱线的张紧力,实现纱线的输入、储纱、输出全过程阶段的送纱量稳定和张紧力的稳定,进而提升纺织产品的纺织质量。
参考图2与图3所示,所述进纱阻尼组件7包括引纱板71、进纱板72以及夹纱组件73,所述引纱板71、进纱板72上分别设有第一进纱瓷眼74和第二进纱瓷眼75,所述夹纱组件73包括第一介轴731、第一压盘732、第二压盘733、第一弹簧734以及第二弹簧735,所述第一介轴731沿横向方向固设于壳体1上,所述第一压盘732、第二压盘733、第一弹簧734和第二弹簧735均套设于第一介轴731上,并且第一压盘732、第二压盘733分别通过第一弹簧734、第二弹簧735相互抵靠,所述第一弹簧734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簧735的弹性系数;
所述第一盘体732、第二盘体733均包括呈半圆球结构的第一部201以及设于第一部201周沿的第二部202,所述第二部202成曲面结构,且其凹面与第一部201的凹面相反,所述第一部201的中部设有供第一介轴731穿过的通孔203,所述夹纱组件73还包括套设于第一介轴731上的管体736和第三弹簧737,所述管体736的中部设有沟槽738,所述沟槽738呈螺旋结构,所述管体736、第三弹簧737分布第一盘体732、第二盘体733的第一部201之间,所述第三弹簧737的两端分布抵靠于管体736和第二盘体733上。
送纱阻尼组件的工作原理:纱线依次经过引纱板71、进纱板72的第一进纱瓷眼74和第二进纱瓷眼75导入到夹纱组件73上,实现纱线的初次张紧,再通过夹纱组件73上的第一盘体732、第二盘体733通过第一弹簧734和第二弹簧735夹持,防止纱线输送中的颤动,再将纱线缠绕于管体736上的沟槽738上,使得纱线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并通过第一弹簧734与第二弹簧735和第三弹簧737的配合,实现纱线与管体736、第一盘体732和第二盘体733的摩擦力稳定,并且实现拉力与摩擦力以及横向拉扯力的动态平衡,由此使纱线的张紧力稳定。
参考图4与图5所示,所述电磁离合器5包括离合器壳体51、上压件52、下压件53、复位弹簧54、磁感线圈55以及转轴刹停组件56,所述上压件52固设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所述下压件53可滑动地套设于转轴4上,所述磁感线圈55设于上压件52上,所述上压件52上靠近下压件54的一端面设有防滑垫片57,所述复位弹簧54设于上压件52和下压件53之间,所述刹停组件56设于离合器壳体51上,且分布于下压件53的周侧,当磁感线圈55通电时,使得上压件52通过防滑垫片57抵靠于下压件53上,实现驱动电机3与转轴4的转动连接,当磁感线圈55断电时,复位弹簧54推动下压件53复位,且转轴刹停组件56作用于下压件53上;
所述上压件52包括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底座521、设于底座521上的第一连接座522以及设于第一连接座522下端的支撑座523,所述防滑垫片57设于支撑座523上,所述第一连接座522、支撑座523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之间形成一容腔524,所述第一连接座522上设有至少一个线槽525,优选的为四个,所述线槽525内设有支柱526,所述磁感线圈55缠绕于支柱526上;
所述下压件53包括套设于转轴4上的套体531、与套体53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座532,所述套体531的上端嵌入于容腔524内,所述复位弹簧54套设于转轴4上,且分布于容腔524内,当磁感线圈55通电时,上压件52通过防滑垫片57抵靠于第二连接座532上;
所述转轴刹停组件56包括设于离合器壳体51上的刹停套筒561、设于刹停套筒561内的支撑杆562和压缩弹簧563、环设于第二连接座532外侧面上的环形槽564,所述环形槽564的横截面呈曲面结构,当磁感线圈55通电时,下压件53上移,支撑杆562抵靠于环形槽564的中部,当磁感线圈55断电时,下压件53下移,支撑杆562抵靠于环形槽564的上部。
电磁离合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系统2控制磁感线圈55通电,从而吸附下压件53向上挤压复位弹簧54运动,并通过防滑垫片57抵靠于下压件53上,实现静摩擦连接,使得驱动电机3带动转轴4转动,在下压件53向上运动过程后,转轴刹停组件56上的支撑杆562处于环形槽564的中部,且环形槽564呈曲面结构,由此压缩弹簧563处于最短压缩行程,使得支撑杆562与下压件53的摩擦力最小,进而使得驱动电机3做功功率降低,起到节能环保效果,再磁感线圈55断电后,在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推动下压件53向下复位运动,上压件52与下压件53分离,实现驱动电机3与转轴4的分离,此时,下压件53下移,支撑杆562抵靠于环形槽564的上部,压缩弹簧563处于最长压缩行程,使得支撑杆562与下压件53的摩擦力最大,并且复位弹簧54与下压件52同时产生摩擦力,使得转轴4刹停,提高纱线的送纱精确度以及张紧力调整的稳定性。
参考图6与图7所示,所述张紧力检测组件9包括固设于壳体1上的第二介轴91、可转动地设于第二介轴91上的转盘92、固设于第二介轴91上的卡块93和凸条94、套设有第二介轴91上且卡置于凸条94处的滑块95、扭簧96以及摆杆97,所述卡块93分布于转盘92和凸条94之间,所述凸条94沿第二介轴91的轴向方向分布,所述扭簧96的两端分别连接转盘92的周沿和滑块95,所述压力传感器99设于卡块93上且朝向滑块95的一侧,所述摆杆97的一端固设于转盘92的周沿,所述摆杆97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纱瓷眼98;当纱线张紧力发生变化时带动摆杆97的摆动,由摆杆97摆动带动转盘92转动,在扭簧96的作用下拉动滑块95沿第二介轴91的轴向方向运动,使得滑块95与卡块93之间的压紧力发生变化,通过压力传感器99检测两者之间的压紧力,进而检测出纱线的张紧力,该种结构简单,检测精确度高,且能够快速反应纱线张紧力的变化,提高使用的准确度。
参考图1、图2所示,所述张紧力调节装置10包括设于壳体1上的两个调节筒101、设于调节筒101内的第四弹簧102和滑杆103、分布于储纱轮6的圆周外侧上的第一调节杆104和第二调节杆105,所述第一调节杆104的上端、第二调节杆105的上端分别与各个滑杆103的外端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杆104设于进纱阻尼组件7与储纱轮6之间,所述第一调节杆104的下端设有第二导纱瓷眼106,所述第二调节杆105设于储纱轮6与出纱支架8之间,所述第二调节杆105的下端设有第三导纱瓷眼107,所述第二导纱瓷眼106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三导纱瓷眼107的高度尺寸,所述第二导纱瓷眼106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一导纱瓷眼98的高度尺寸,所述第三导纱瓷眼107的高度尺寸大于出纱瓷眼15的高度尺寸,所述出纱瓷眼15位于储纱轮6的中轴线处,所述第二导纱瓷眼106、第三导纱瓷眼107分布于储纱轮6的周侧。
张紧力调节装置10的工作原理:缠绕于储纱轮6上的纱线的两端分别穿过张紧力调节装置10上的第一调节杆104和第二调节杆105,并由纱线的张紧力带动第一调节杆104和第二调节杆105的摆动,使得第四弹簧102蓄力,在纱线张紧力发生微量变化时,通过第四弹簧102的反应,实现第一调节杆104和第二调节杆105的相向或者相反摆动,使得纱线的张紧力稳定,从而通过出纱瓷眼输出的纱线的输纱稳定性好。
参考图8所示,所述控制系统2包括控制器21、显示屏22、无线连接模块23、喇叭24、用于检测转盘92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25、用于检测储纱轮6位置的位置传感器26,所述压力传感器99、角度传感器25、位置传感器26分别与控制器2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显示屏22、驱动电机3、喇叭24、电磁铁13、磁感线圈55分别与控制器21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21通过无线连接模块23与可移动设备27连接,优选的,无线连接模块23为蓝牙模块,所述可移动设备26为手机。
由于储纱轮6处于悬浮装置,在储纱轮6上的储纱量发生变化,或者纱线的张紧力发生变化会带动储纱轮6沿转轴4的轴向方向移动,进而通过位置传感器26检测储纱轮6处于悬浮状态下的位置以及角度传感器25检测转盘92的转动角度,并与压力传感器99配合,实现三个位置的配合检测,使得纱线的储纱量以及纱线的张紧力检测,提高检测的精度度,并且数据传输至控制器21上,一方面通过显示屏22实时显示数据,或者通过无线连接模块23与可移动设备27连接,并实时显示,便于操作人员直观观察,当出现纱线张紧力出现较大变化,通过喇叭24实现报警,另一方面控制器21传输数据判定,控制驱动电机3转速、电磁铁13和磁感线圈55的通电或者断电实现纱线张紧力调节,保持张紧力的稳定。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的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转轴、电磁离合器、储纱轮、进纱阻尼组件、出纱支架、张紧力检测组件以及张紧力调节组件,所述转轴沿竖向方向可转动地设于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磁离合器与转轴连接,实现转轴的连接与制动,所述储纱轮套设于转轴上,并且沿转轴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电磁铁,所述储纱轮的下端设有铁皮,当电磁铁通电时,储纱轮悬浮于转轴的轴向中部,所述进纱阻尼组件设于储纱轮的输入端,所述出纱支架设于储纱轮的输出端,所述出纱支架上设有出纱瓷眼,所述张紧力检测组件设于进纱阻尼组件与储纱轮之间,所述张紧力检测组件具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张紧力调节组件设于储纱轮的周侧,所述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机、电磁铁、电磁离合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纱阻尼组件包括引纱板、进纱板以及夹纱组件,所述引纱板、进纱板上分别设有第一进纱瓷眼和第二进纱瓷眼,所述夹纱组件包括第一介轴、第一压盘、第二压盘、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介轴沿横向方向固设于壳体上,所述第一压盘、第二压盘、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套设于第一介轴上,并且第一压盘、第二压盘分别通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相互抵靠,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均包括呈半圆球结构的第一部以及设于第一部周沿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成曲面结构,且其凹面与第一部的凹面相反,所述第一部的中部设有供第一介轴穿过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纱组件还包括套设于第一介轴上的管体和第三弹簧,所述管体的中部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呈螺旋结构,所述管体、第三弹簧分布第一盘体、第二盘体的第一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布抵靠于管体和第二盘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体、上压件、下压件、复位弹簧、磁感线圈以及转轴刹停组件,所述上压件固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下压件可滑动地套设于转轴上,所述磁感线圈设于上压件上,所述上压件上靠近下压件的一端面设有防滑垫片,所述复位弹簧设于上压件和下压件之间,所述刹停组件设于离合器壳体上,且分布于下压件的周侧,当磁感线圈通电时,使得上压件通过防滑垫片抵靠于下压件上,实现驱动电机与转轴的转动连接,当磁感线圈断电时,复位弹簧推动下压件复位,且转轴刹停组件作用于下压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件包括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第一连接座以及设于连接座下端的支撑座,所述防滑垫片设于支撑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座、支撑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形成一容腔,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线槽,所述线槽内设有支柱,所述磁感线圈缠绕于支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件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套体、与套体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座,所述套体的上端嵌入于容腔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转轴上,且分布于容腔内,当磁感线圈通电时,上压件通过防滑垫片抵靠于第二连接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刹停组件包括设于离合器壳体上的刹停套筒、设于刹停套筒内的支撑杆和压缩弹簧、环设于第二连接座外侧面上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横截面呈曲面结构,当磁感线圈通电时,下压件上移,支撑杆抵靠于环形槽的中部,当磁感线圈断电时,下压件下移,支撑杆抵靠于环形槽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显示屏、无线连接模块、喇叭,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显示屏、驱动电机、喇叭、电磁铁、电磁离合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连接模块与可移动设备连接。
CN202310420234.0A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Pending CN116516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234.0A CN116516563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234.0A CN116516563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6563A true CN116516563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05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0234.0A Pending CN116516563A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165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6807A (zh) * 2023-09-20 2023-10-27 福建省德奥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补偿器
CN117003059A (zh) * 2023-09-28 2023-11-07 福建省德奥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纱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6807A (zh) * 2023-09-20 2023-10-27 福建省德奥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补偿器
CN116946807B (zh) * 2023-09-20 2023-12-08 福建省德奥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补偿器
CN117003059A (zh) * 2023-09-28 2023-11-07 福建省德奥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纱装置
CN117003059B (zh) * 2023-09-28 2023-12-08 福建省德奥针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纱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16563A (zh)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CN107299422B (zh) 地毯丝加捻机
CN211920425U (zh) 一种倒筒机的张力调节器
CN201183694Y (zh) 一种纺纱络筒机的纱线张力调节装置
JPH07502789A (ja) 糸使用繊維機械のための糸供給装置
CN220413663U (zh) 一种智能送纱装置
JPH06316843A (ja) ヤーン・フィーダ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205645532U (zh) 一种电磁线绕线装置
CN101736537B (zh) 下线张力控制装置
CN112623880A (zh) 一种送卷恒张力控制装置
CN116427070A (zh) 一种输纱装置
CN211110356U (zh) 纱筒抬升机构
CN203497844U (zh) 大锥度筒纱成型装置
JP2005035795A (ja) 綾巻きボビン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繊維機械のフィンガ糸ガイドのためのエネルギー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CN103523591B (zh) 大锥度筒纱成型装置
CN2581388Y (zh) 纺纱络筒机中的张力调节装置
CN202063602U (zh) 一种络筒机排线装置
CN201390871Y (zh) 一种梭芯绕线装置
CN111776840B (zh) 一种可避免出现放线混乱的永磁式放线装置
CN102219133B (zh) 一种络筒机拨片式排线装置
CN220149739U (zh) 一种输纱装置
CN212292345U (zh) 一种弹簧式恒张力放线总成
CN217867129U (zh) 一种同轴式送料带机
CN109629280A (zh) 一种用于将外包线绕到芯线上的绕线机
CN108946303A (zh) 一种新型纺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