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6356A -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6356A
CN116506356A CN202210064714.3A CN202210064714A CN116506356A CN 116506356 A CN116506356 A CN 116506356A CN 202210064714 A CN202210064714 A CN 202210064714A CN 116506356 A CN116506356 A CN 116506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etwork
network element
data
transmiss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47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利昌
詹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0647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635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3058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64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6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63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需求,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将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无线通信标准化工作已进入尾声并开始在全球部署。但是,当前5G技术与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用户体验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融合网元,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需求,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将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控制面网元,该方法包括:接收所述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其中,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所述数据报文按照所述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所述控制面网元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和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所述控制面网元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和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面网元,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和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所述数据报文按照所述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所述用户面网元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和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所述用户面网元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和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至少一个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融合网元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并将传输路径下发到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由于确定的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满足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需求,同时也满足用户设备需求,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控制面网元将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实现了对数据报文的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需求,同时也满足用户设备需求,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用户面网元实现了对数据报文的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需求,同时也满足用户设备需求,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5G技术的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报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融合网元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控制面网元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用户面网元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1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2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3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4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5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6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7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申请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至少一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至少一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申请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当前5G技术的用户面协议栈如图1所示。
图1中,UE侧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5G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协议层、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层和应用层。
AN侧与UE交互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5G AN协议层。
AN侧与传输网(TN,Transmission Network)交互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L1层、L2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Protocol)层。
TN侧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L1层、L2层、UDP/IP层。
核心网(CN,Core Network)侧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L1层、L2层、UDP/IP层、GTP-U层和PDU层。
当前5G技术与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AN、TN、CN、数据网(DN,Data Network)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无法实现从用户设备到服务器之间的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安全保护、用户需求(如吞吐量和时延要求等)等,从而导致用户体验度较差。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面协议栈如图2所示。
图2中,UE侧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AN协议层、用户层和应用层。
AN侧与UE交互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AN协议层和用户层。
AN侧与TN交互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L1层、L2层、传输层和用户层。
TN侧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L1层、L2层、传输层;或者L1层、L2层、传输层和用户层。在TN侧,用户层是可选方式,兼容传统TN设备,或者某些TN无需感知用户层的场景。
CN侧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L1层、L2层、传输层和用户层。
其中,AN协议层可以与已有技术的AN协议层相同,L1层可以与已有技术的L1层相同,L2层可以与已有技术的L2层相同,传输层可以与已有技术的传输层相同,应用层可以与已有技术的应用层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用户层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面协议栈中新增的,在用户层对应的用户层头中携带以下用户层信息至少之一:网络切片标识、用户标识、链路标识、应用标识、局域网标识、序列号、组播组标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切片标识用于标识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归属的网络切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标识用于标识UE的身份。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链路标识用于标识UE归属的链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应用标识用于标识UE的业务。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局域网标识用于标识UE所在的局域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层对应的用户层头位于传输层对应的传输层头和载荷之间。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下,数据报文包括:外层IP头、传输层头、用户层头和载荷。也就是说,数据报文的报文头包括:外层IP头、传输层头、用户层头。
其中,外层IP头是指传输层对应的IP头;用户层头是隧道和载荷之间的自定义头;传输层头可以继承以后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DP头,也可以是传输层对应的其他传输层头;载荷是指用户设备的用户报文。
下面介绍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新的用户面协议栈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第一方面,参照图4,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融合网元,该方法包括:
步骤400、获取用户设备需求,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设备需求包括: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协议(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任何需要计算传输路径的情况下获取用户设备需求,下面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获取用户设备需求包括: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用户设备需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设备附着到数据网络的过程中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用户设备需求。具体的,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可以将用户设备需求包含在传输路径申请请求中发送给融合网元。例如,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无线资源申请请求;其中,无线资源申请请求包括:用户设备需求;向核心网控制面网元返回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无线资源对应的接入网控制面网元的地址;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传输路径申请请求;其中,传输路径申请请求包括:接入网隧道信息、核心网隧道信息和用户设备需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设备发起业务之前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用户设备需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资源是指用于传输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数据报文所需要的无线资源,具体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所属的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信息、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等。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资源对应的接入网控制面网元是指管理无线资源的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一般情况下,一个接入网控制面网元管理至少一个接入网用户面网元的无线资源。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接入网内的所有接入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接入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接入网边缘的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传输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传输网内的所有传输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传输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传输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传输网边缘的传输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核心网内的所有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核心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核心网边缘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数据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链路质量可以是任意可以表征链路质量的指标。例如,链路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时延、抖动、丢包率等。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是指以用户设备需求和接入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为约束条件,计算满足约束条件的传输路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是指以用户设备需求和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为约束条件,计算满足约束条件的传输路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层信息。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用户设备的用户层信息用于指示请求的传输路径归属于哪一个用户层信息。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可以从用户设备开始,途经接入网、核心网,最终到达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也可以从数据网开始,途经核心网、接入网,最终到达用户设备。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可以从用户设备开始,途经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最终到达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也可以从数据网开始,途经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最终到达用户设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为两条,且两条传输路径具有相同的用户面网元的数量最少;或者两条传输路径完全不重叠。
步骤401、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兼容传统TN设备或者满足某些TN无需感知用户层的场景,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TN需要感知用户层的场景,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连接规则、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规则、转发规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链路连接规则是指每一条链路是由哪两个网元连接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QoS规则是指每一条链路的QoS指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转发规则是指每一条链路的转发规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整个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即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的规则是一样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整个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即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的规则是一样的。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传输路径途经接入网的部分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途经传输网的部分对应的规则下发给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途经核心网的部分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即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的规则是不一样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和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和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后,该方法还包括:将L2/L3转发表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后,该方法还包括:将L2/L3转发表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L2是指MAC层,L3是指IP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L2/L3转发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对应的出端口。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为用户设备分配用户层信息,将分配的用户层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切片标识、用户标识、链路标识、应用标识、局域网标识、序列号、组播组标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为用户分配网络切片时分配网络切片标识给用户设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设备附着过程中为用户设备分配用户标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确定传输路径时为用户设备分配链路标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设备发起业务时为用户设备分配应用标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传输路径对应的用户层信息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和传输路径对应的用户层信息可以同时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也可以分开单独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的用户层信息即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用户层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融合网元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并将传输路径下发到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由于确定的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满足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需求,同时也满足用户设备需求,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第二方面,参照图5,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控制面网元,该方法包括:
步骤500、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链路连接规则、QoS规则、转发规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链路连接规则是指每一条链路是由哪两个网元连接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QoS规则是指每一条链路的QoS指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转发规则是指每一条链路的转发规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的规则可以是整个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
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的规则也可以是传输路径途经核心网的部分对应的规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传输路径对应的用户层信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可以从用户设备开始,途经接入网、核心网,最终到达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也可以从数据网开始,途经核心网、接入网,最终到达用户设备。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可以从用户设备开始,途经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最终到达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也可以从数据网开始,途经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最终到达用户设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和L2/L3转发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为两条,且两条传输路径具有相同的用户面网元的数量最少;或者两条传输路径完全不重叠。
步骤501、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控制面网元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和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控制面网元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和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
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为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为接入网用户面网元。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报文的载荷为密文形式或明文形式,即可以是加密的或非加密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包括: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用户面网元;其中,动作列表的表项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和L2/L3转发表下发给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的规则为整个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的情况下,需要从整个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中提取出传输路径途经用户面网元所在的网络的部分对应的规则,将传输路径途经用户面网元所在的网络的部分对应的规则转换为动作列表的表项。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表项中的用户层信息可以是融合网元下发的传输路径对应的用户层信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动作可以是任何可以对数据报文执行的动作。例如,加入组播组动作、复制转发动作、转发动作、分流动作等。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向融合网元发送用户设备需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设备附着到数据网络的过程中向融合网元发送用户设备需求。具体的,将用户设备需求包含在传输路径申请请求中发送给融合网元。例如,向融合网元发送无线资源申请请求;其中,无线资源申请请求包括:用户设备的SLA需求;接收融合网元返回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无线资源对应的接入网控制面网元的地址;根据接入网控制面网元的地址向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发送接入网隧道信息申请请求;接收接入网控制面网元返回的接入网隧道信息,向融合网元发送传输路径申请请求;其中,传输路径申请请求包括:接入网隧道信息、核心网隧道信息和用户设备需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用户设备发起业务之前向融合网元发送用户设备需求。具体的,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需求,向融合网元发送用户设备需求。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会话接入请求的情况下,向融合网元发送无线资源申请请求;其中,会话接入请求包括:数据网络名称(DNN,DataNetwork Name)、网络切片标识、SLA需求等信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资源是指用于传输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所需要的无线资源,具体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所属的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信息、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等。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资源对应的接入网控制面网元是指管理无线资源的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一般情况下,一个接入网控制面网元管理至少一个接入网用户面网元的无线资源。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向融合网元上报测量数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核心网内的所有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核心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核心网边缘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数据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传输网内的所有传输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传输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传输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传输网边缘的传输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核心网内的所有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核心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核心网边缘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数据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在接收到融合网元的测量通知消息的情况下,向融合网元上报测量数据;或者,可以主动向融合网元上报测量数据。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实时向融合网元上报测量数据;或者,周期性向融合网元上报测量数据;或者,在测量数据发生变化时向融合网元上报测量数据;或者,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向融合网元上报测量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控制面网元将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转换对应的规则下发给用户面网元,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实现了对数据报文的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需求,同时也满足用户设备需求,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第三方面,参照图6,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面网元,该方法包括:
步骤600、接收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用户面网元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和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用户面网元为核心网用户网元、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和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
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为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为接入网控制面网元。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包括:接收控制面网元下发的动作列表的表项;其中,动作列表的表项根据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得到。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和L2/L3转发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可以从用户设备开始,途经接入网、核心网,最终到达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也可以从数据网开始,途经核心网、接入网,最终到达用户设备。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可以从用户设备开始,途经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最终到达数据网。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也可以从数据网开始,途经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最终到达用户设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为两条,且两条传输路径具有相同的用户面网元的数量最少;或者两条传输路径完全不重叠。
步骤601、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和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报文的载荷为密文形式或明文形式,即可以是加密的或非加密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切片标识、用户标识、链路标识、应用标识、局域网标识、序列号、组播组标识。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和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包括:在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按照查找到的动作传输数据报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后,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数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根据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在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动作传输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报文可以是任何数据报文,数据报文的载荷可以携带任何信息。下面列举携带加入组播消息的例子进行描述。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报文的载荷中携带加入组播消息;在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后,该方法还包括:在查找到的动作不包括加入组播动作的情况下,按照查找到的动作传输数据报文。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查找到的动作包括加入组播动作的情况下,在组播表中查找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组播组标识,加入查找到的组播组标识对应的组播组;其中,组播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组播组标识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在用户设备接入组播组后,停止传输数据报文的步骤。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查找到的动作传输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按照查找到的动作查找所述L2/L3转发表中所述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出端口,从查找到的出端口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用户面网元实现了对数据报文的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需求,同时也满足用户设备需求,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下面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详细说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应用示例。
示例1
相关技术中,无线网的组播或广播技术中的组播表由用户面功能(UPF,UserPlane Function)实体维护,由于UPF位置太高,会存在大量链路冗余,例如,用户设备加入组播组,需要将加入组播消息(即join消息)发送到UPF实体,在UPF实体实现组播组的加入。
本示例中,用户设备基于融合网元分配的传输路径进行join消息的传输,join消息在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中传输时,均将包含join消息的数据报文与用户面网元中设置的组播表进行匹配,如匹配上,则加入对应的组播组,而不需要将join消息传输到UPF实体,从而减少了链路冗余。为了实现用户设备的快速加入,可以将组播表设置在距离用户设备最近的用户面网元,例如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中。
如图7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融合网元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2、融合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3、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接入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为了使用户设备尽快加入组播组,可以在下发给最接近用户设备的接入网用户面网元的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增加加入组播动作。
为了使用户设备接收组播数据,可以在下发给最接近用户设备的接入网用户面网元的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增加复制转发动作。
为了实现用户设备其他数据报文的传输,接入网动作列表中仍然可以包括转发动作对应的表项。
4、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5、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核心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6、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一;其中,数据报文一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一,数据报文一中的载荷携带加入组播消息。
7、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一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一,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一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包括加入组播动作,则在组播表中查找数据报文一中的用户层信息一对应的组播组标识,如表1所示,加入查找到的组播组标识对应的组播组。
表1
8、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报文二;其中,数据报文二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二。
9、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二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二,在核心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二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二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二。
10、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报文二;其中,数据报文二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二。
11、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二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二,在传输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二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二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二。
12、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报文二;其中,数据报文二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二,数据报文二中的载荷携带组播数据。
13、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二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二,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二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用户层信息二为组播组标识,查找到的动作包括复制转发动作,则对数据报文二重新封装报文头,将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二复制成N份,分别发送到加入组播组标识对应的组播组的每一个用户设备,N为加入组播组标识对应的组播组的用户设备数量。
示例2
相关技术中,支持网络内各节点的时延测量,但是由于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之间相互隔离,无法感知各种网络之外的其他网络的网络拓扑信息,从而无法进行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
本示例中,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的控制面网元分别上报自身网络的测量数据给融合网元,融合网元根据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从而实现端到端的确定性转发。
如图8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向融合网元上报对应的测量数据。
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接入网内的所有接入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接入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接入网边缘的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传输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传输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传输网内的所有传输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传输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传输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传输网边缘的传输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可以包括:核心网内的所有核心网用户面网元的拓扑信息、核心网内任意相邻的两个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以及位于核心网边缘的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与相邻的数据网用户面网元之间的链路的链路质量。
2、用户设备在附着到数据网络的过程中或发起业务之前,向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SLA需求,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向融合网元上报SLA需求。
3、融合网元根据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上报的测量数据确定满足SLA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4、融合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5、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接入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6、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7、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核心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8、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
9、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0、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
11、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传输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2、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
13、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核心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示例3
相关技术中,5G技术通过上行链路分类器(ULCL,UpLink Classifier)或多方归属(Multi-Homing)功能支持本地分流,但是由于依赖于深度包检测技术(DPI,Deep PacketInspection),不是所有转发设备都能支持分流,只能依赖下沉的UPF实体做分流点,既增加了网络建设成本,也增加了网络复杂度,与减少流量迂回的目的相悖。
本示例中,分流不需要是UPF实体上执行,可以在任何一个用户面网元上执行,只要将分流的路径规划好即可。
如图9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融合网元根据策略控制信息将流过滤器通过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下发给用户设备;其中,流过滤器中设置有业务流和应用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2、融合网元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在满足分流场景下,针对不同业务流确定不同的传输路径,也就是说,流和传输路径一一对应。
3、融合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4、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接入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分流动作。
5、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分流动作。
6、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核心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分流动作。
7、用户设备发起业务,根据流过滤器中设置的业务流和应用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数据报文的报文头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中携带目前的业务流对应的应用标识。
8、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9、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应用标识,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分流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分流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0、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11、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应用标识,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分流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分流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2、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13、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应用标识,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应用标识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分流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分流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示例4
相关技术中,5G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技术中的L2/L3转发表由UPF维护,位置太高了,园区内用户设备互访还是会产生大量流量迂回,转发效率不高。
本示例中,融合网元将L2/L3转发表下发到各个网络的控制面网元,再通过控制面网元下发到传输路径的用户面网元。
如图10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无线侧的用户设备和网络侧的端站接入某个LAN。
2、融合网元汇总各个用户设备和各个端站的L2/L3地址,根据各个用户设备和各个端站的L2/L3地址生成L2/L3转发表,如表2所示。
表2
用户标识 局域网标识 出端口
用户标识1 Vlan1 PORT1
用户标识2 Vlan1 PORT2
用户标识3 Vlan1 PORT3
用户标识4 Vlan2 PORT2
3、融合网元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4、融合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和L2/L3转发表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5、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和L2/L3转发表下发给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接入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本地交换动作(local switch action)。
6、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和L2/L3转发表下发给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本地交换动作(local switch action)。
7、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和L2/L3转发表下发给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核心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用户层信息包括应用标识。
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本地交换动作(local switch action)。
8、用户设备发起业务,在数据报文的报文头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中携带目前所在的LAN标识。
9、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用户层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和局域网标识。
10、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本地交换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分流动作查找L2/L3转发表中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出端口,从查找到的出端口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1、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用户层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和局域网标识。
12、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传输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本地转换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分流动作查找L2/L3转发表中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出端口,从查找到的出端口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3、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用户层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和局域网标识。
14、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核心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本地转换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分流动作查找L2/L3转发表中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出端口,从查找到的出端口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示例5
相关技术中,可靠传输技术靠建立双会话实现,即使是双会话,在传输网上也可能是相同的路径,接入的接入网网元也可能是同一个,不是端到端的可靠性。
本示例中,通过融合网元建立两条传输路径,使得这两条传输路径具有相同的用户面网元的数量最少,或者两条传输路径完全不重叠,从而保证可靠性传输。
如图11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融合网元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两条传输路径;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这两条传输路径具有相同的用户面网元的数量最少,或者两条传输路径完全不重叠。
2、融合网元将这两条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3、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将这两条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接入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4、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将这两条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5、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将这两条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核心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6、用户设备发起业务,复制数据报文在这两条传输路径上发送,两个数据报文的报文头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包括:链路标识和序列号,两个数据报文携带的链路标识相同,序列号也相同。
7、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包括链路标识和序列号。
8、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9、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包括链路标识和序列号。
10、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传输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1、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包括链路标识和序列号。
12、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核心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3、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报文,根据数据报文中携带的链路标识和序列号进行消除冗余。
示例6
相关技术中,用户设备的身份标识只能采用IP地址,在锚点发生变化时,用户设备的IP地址也跟着发生变化,必然会影响业务连续性。而会话与业务连续性(SSC,Sessionand Service Continuity)技术也只是通过暂时保持现有业务流,尽快建立新业务流实现业务连续性,协作复杂且不可靠。
本示例中,通过在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的方法,在用户设备移动过程中,由于锚点变化引起的IP地址的变化,仍能通过用户层信息识别用户设备的身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如图12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融合网元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2、融合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3、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接入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4、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5、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核心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6、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
7、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8、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
9、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传输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0、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
11、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核心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2、当用户设备发生移动时,融合网元通知数据网控制面网元用户设备的位置变化,数据网控制面网元通过相关服务器同步用户信息,如用户标识、应用标识。
13、融合网元重新为用户设备计算新的传输路径,重复1-11按照新的传输路径进行转发。
14、由于锚点变化,数据报文的源IP地址虽然发生变化,但是新的服务器通过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信息识别是已有用户的用户标识、应用标识,可以保持当前业务的连续性。
示例7
相关技术中,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报文包含用户信息,存在被劫持的风险。用户设备的用户报文中的用户IP头携带的IP地址也属于用户信息,网络上无法保证IP地址的安全性。
本示例中,将用户设备的用户报文作为数据报文的载荷,对数据报文的载荷进行加密,又不影响数据报文的正常转发,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如图13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融合网元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2、融合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3、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接入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接入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4、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传输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5、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其中,核心网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核心网动作列表的表项中的动作均为转发动作。
6、用户设备发起业务,在数据报文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对数据报文的载荷进行加密。
数据报文的载荷即为用户设备的用户报文。
7、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用户层信息包括:用户标识、链路标识、应用标识。
8、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接入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9、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用户层信息包括:用户标识、链路标识、应用标识。
10、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传输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1、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中的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携带用户层信息,本示例中用户层信息包括:用户标识、链路标识、应用标识。
12、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对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得到报文头中的用户层头中的用户层信息,在核心网动作列表中查找解封装得到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本示例中,查找到的动作为转发动作,对数据报文重新封装报文头,按照查找到的转发动作转发重新封装的数据报文。
13、接收端接收到数据报文后,对数据报文的载荷进行解密得到用户设备的用户报文,根据用户设备的用户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至少一个程序,当至少一个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其中,处理器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等;存储器为具有数据存储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更具体如SDRAM、DDR等)、只读存储器(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FLASH)。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的其它组件连接。
第五方面,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图1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框图。
第六方面,参照图14,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融合网元1401、核心网控制面网元1402、接入网控制面网元1403、核心网用户面网元1405、接入网用户面网元1406。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传输网控制面网元1404、传输网用户面网元1407。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融合网元1401,用于获取用户设备需求,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在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其中,核心网控制面网元1402,用于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接入网控制面网元1403,用于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接入网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传输网控制面网元1404,用于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其中,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传输网用户面网元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核心网用户面网元1405,用于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和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接入网用户面网元1406,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和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传输网用户面网元1407,用于接收传输网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传输路径途经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根据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和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数据报文按照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上述数据传输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它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器、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1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融合网元,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需求,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其中,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将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
所述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后,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传输网控制面网元。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获取用户设备需求包括:
接收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需求包括:用户设备的服务水平协议SLA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和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所述数据报文按照所述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或者,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和核心网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所述数据报文按照所述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确定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后,该方法还包括:
将L2/L3转发表下发给所述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或者,将所述L2/L3转发表下发给所述接入网控制面网元、所述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和所述核心网控制面网元。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控制面网元,该方法包括:
接收融合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
将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所述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其中,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所述数据报文按照所述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所述控制面网元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和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所述控制面网元为核心网控制面网元、传输网控制面网元和接入网控制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下发给所述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包括:
将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为动作列表的表项,将所述动作列表的表项下发给所述用户面网元;其中,所述动作列表的表项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将所述数据报文按照所述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融合网元下发的L2/L3转发表;
将所述L2/L3转发表下发给所述控制面网元对应的用户面网元。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面网元,该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
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和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所述数据报文按照所述传输路径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所述用户面网元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和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传输路径途经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和数据网;所述用户面网元为核心网用户面网元、传输网用户面网元和接入网用户面网元中的任意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用户面网元对应的控制面网元下发的满足用户设备需求的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包括:
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下发的动作列表的表项;其中,所述动作列表的表项根据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转换得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动作列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动作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报文中的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和所述传输路径对应的规则将所述数据报文按照所述传输路径进行传输包括: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按照查找到的动作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数据报文的载荷中携带加入组播消息;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中查找所述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动作后,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查找到的动作不包括加入组播动作的情况下,按照查找到的动作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在所述查找到的动作包括加入组播动作的情况下,在组播表中查找所述用户层头携带的用户层信息对应的组播组标识,加入查找到的组播组标识对应的组播组;其中,所述组播表的每一个表项包括:用户层信息和组播组标识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按照查找到的动作传输所述数据报文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控制面网元下发的L2/L3转发表;
所述按照查找到的动作传输所述数据报文包括:按照查找到的动作查找所述L2/L3转发表中所述用户层信息对应的出端口,从查找到的出端口传输所述数据报文。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用户层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切片标识、用户标识、链路标识、应用标识、局域网标识、序列号、组播组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传输路径为两条,且两条传输路径具有相同的用户面网元的数量最少;或者两条传输路径完全不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数据报文的载荷为密文形式。
1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至少一个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7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210064714.3A 2022-01-19 2022-01-19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5063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4714.3A CN116506356A (zh) 2022-01-19 2022-01-19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3/073058 WO2023138642A1 (zh) 2022-01-19 2023-01-19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4714.3A CN116506356A (zh) 2022-01-19 2022-01-19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6356A true CN116506356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4714.3A Pending CN116506356A (zh) 2022-01-19 2022-01-19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6356A (zh)
WO (1) WO202313864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7341B2 (ja) * 2016-05-26 2020-07-22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ネットワーク要素
CN109314695B (zh) * 2016-07-04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用户面协议栈的方法、控制面网元和系统
WO2018006306A1 (zh) * 2016-07-06 2018-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218345B (zh) * 2016-08-24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策略控制方法、网元、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8076215A1 (zh) * 2016-10-26 2018-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策略控制规则发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642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7488B (zh) 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03036809B (zh) 用于具有有效链路利用的可伸缩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80789B (zh) 用于应用工作负载的网络定义的边缘路由
EP2846498B1 (en) Labe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device
KR20130009864A (ko) L2 이더넷 노드로의 통신 가용 전송 네트워크 대역폭
WO2021057962A1 (zh) 隧道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3182059A1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US11736962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s relating to configuration of redundant paths
US20220159505A1 (en) Transporting mtnc-id over srv6-header for 5g transport
US20140003335A1 (en) Stateful connectionless overlay protocol for information transfer across multiple datalinks
WO2017211164A1 (zh) 一种确定跨域标签交换路径隧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EP413844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921473B (zh) 一种轨道交通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EP419196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messag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4317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mplement path aware networking
US20220338279A1 (en) Multi-operator maritime mesh network
US11882513B2 (en) Transporting MTNC-ID over SRV6-enabled dataplane for 5G transport
CN102281533A (zh)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US95915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voice service performa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055293A (zh) 软件定义广域网中的选路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US11483733B2 (en) Transporting a multi-transport network context-identifier (MTNC- ID) across multiple domains
WO2020114083A1 (zh) 一种ioam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EP4184819A1 (en) Route optimization method, physical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6506356A (zh) 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30085108A (ko) DetNet 트래픽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