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81533A -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81533A
CN102281533A CN2011102212665A CN201110221266A CN102281533A CN 102281533 A CN102281533 A CN 102281533A CN 2011102212665 A CN2011102212665 A CN 2011102212665A CN 201110221266 A CN201110221266 A CN 201110221266A CN 102281533 A CN102281533 A CN 102281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odeb
address
route messages
route
vpn in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12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81533B (zh
Inventor
邓柱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212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815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81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53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3631 priority patent/WO201214985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81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81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该方法包括:第一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接收来自第一演进型节点基站eNodeB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第二eNodeB的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为相邻基站;所述第一PE根据所述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导出路由目标RT;所述第一PE向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其它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PE的IP地址、RT为所述导出RT,所述其它PE包括第二PE;以使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路由消息建立与所述第一PE间的标签交换路径LSP,其中所述第二PE为虚拟专用网与第二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由此,满足了安全性的需求,同时有提高了网络的扩展性。

Description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从3G(Thi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技术演进到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网络带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LTE技术相比3G技术在网络架构上进行了简化,主要体现在将3G基于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模式)的汇聚型网络演变为LTE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扁平化网络。
图1是一种现有3G网络的示意图。在3G网络中,所有NodeB(节点基站)的业务都通过ATM/TDM网络汇聚到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
图2是一种现有LTE网络的示意图。在LTE网络中,eNodeB(演进型节点基站)的业务除了汇聚到S-GW(Serving Gateway,业务网关)/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的业务(S1业务),同时还存在eNodeB到eNodeB之间的业务(X2业务)。在LTE技术中,X2业务主要用于终端在相邻基站间进行切换时传递切换期间的数据,这也意味着只有相邻基站间存在X2业务需求、非相邻基站间没有X2业务互通的需求。
为实现eNodeB的S1、X2业务的承载,现有的一种通用方法是通过L3VPN(Layer 3Virtual Private Network,三层虚拟专用网)技术进行承载,如图3所示。通过L 3VPN(三层虚拟专用网)网络实现eNodeB与eNodeB间、eNodeB与S-GW/MME间的互连。PE(Provider Edge,运营商边缘)和POP(Point of Provision,业务提供点)节点为L3VPN网络的边缘节点,其中PE节点与eNodeB相连、POP节点与S-GW/MME相连。通过L3VPN技术构建PE/POP间的full mesh(全网状)连接。通过该现有技术,eNodeB可以实现与任意S-GW/MME及eNodeB的互通。该技术方案基于业界已有的L3VPN技术,部署简单。然而,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技术存在下列两个问题。
第一,网络安全性问题。如上所述,X2业务只需要用于相邻eNodeB间。因此,当前许多运营商从安全性角度考虑都不希望非相邻eNodeB之间能够互通,以防止非法eNodeB接入导致的网络攻击问题。上述现有技术采用了Full mesh连接,所有eNodeB之间都是可以互通的,因而无法满足安全性方面的需求。
第二,网络扩展性问题。现有的L3VPN技术基于full mesh连接,所有PE之间都需要建立网络连接,因此网络中需要建立N*(N-1)(N为L3VPN网络中边缘节点的数量)条网络连接。当网络规模很大时,网络连接的数量过多会导致网络设备无法支持、以及运维困难等扩展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解决基于L3VPN时如上所述的网络安全性和扩展性问题的方案。
为此,本发明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实现LSP按需动态建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接收来自第一演进型节点基站eNodeB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第二eNodeB的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为相邻基站,所述第一PE为虚拟专用网与第一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所述第一PE根据所述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路由目标RT;所述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PE的IP地址、RT为所述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以使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路由消息建立与所述第一PE间的标签交换路径LSP,其中所述第二PE为虚拟专用网与第二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
本发明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立LSP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接收来自第一PE的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PE的IP地址、路由目标RT为第一PE根据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的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第二PE判断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PE中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的导入RT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由第二PE根据来自第二eNodeB的通知消息所提供的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属于相邻基站;所述第二PE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依据路由消息中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第一PE的LSP连接。
本发明在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网络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PE和第二PE,其中,第一PE接收来自第一eNodeB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二eNodeB的IP地址;其中,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属于相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向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其它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第一PE的IP地址、RT为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其中所述其它PE包括所述第二PE;所述第二PE接收到来自第一PE的路由消息,判断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PE中的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的导入RT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由第二PE根据来自第二eNodeB的通知消息所提供的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第二PE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PE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依据路由消息中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第一PE的LSP连接,其中第二PE为所述虚拟专用网与第二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
本发明在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所述PE包括:通知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eNodeB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二eNodeB的IP地址,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属于相邻基站;RT生成模块,根据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路由消息发送模块,向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其它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PE的IP地址、RT为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并且所述其它PE包括另一PE,所述另一PE为虚拟专用网与第二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以便所述另一PE依据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和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所述PE的LSP连接。
本发明在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实现LSP按需动态建立的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所述PE包括:通知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eNodeB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一eNodeB的IP地址,并且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属于相邻基站;RT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路由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PE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另一PE发送的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另一PE的IP地址、RT为所述另一PE根据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的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所述PE中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是否匹配;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依据该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所述另一PE的LSP连接。
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当一个PE连接的基站与另一个PE连接的基站为相邻基站时,在这两个PE之间建立LSP连接,否则,不在PE间建立LSP连接。只在相邻基站相连的PE间建立LSP连接,避免了非相邻基站之间的互通,能够满足安全性需求,并且能够减少网络连接的数量,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一种现有3G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现有LTE网络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通过L3VPN技术进行业务承载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eNodeB1利用ANR协议发现eNodeB2的过程示意图;
图6是PE2处理来自PE1的路由消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PE1侧建立LSP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PE2侧建立LSP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运营商边缘路由器一实施例的的示意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运营商边缘路由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通过L3VPN(三层虚拟专用网)网络,eNodeB经PE与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MME(移动管理实体)互连。具体地说,PE1、PE2和PE3为L3VPN网络中与eNodeB1、eNodeB2和eNodeB3分别链路相连的边缘节点。eNodeB1与PE1间链路的IP子网地址配置为例如20.1.1.0/24。同理,eNodeB2与PE2间链路的IP子网地址配置为例如20.1.2.0/24;eNodeB3与PE3间链路的IP子网地址配置为例如20.1.3.0/24。POP节点为L3VPN网络与S-GW/MME链路相连的边缘节点。
需要注意,组网的初始阶段,PE1、PE2、PE 3只与POP建立LSP(LabelSwitch Path,标签交换路径)连接,各PE间尚未建立LSP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将在与存在相邻关系的基站有直接链路连接关系的PE间根据需要动态建立LSP连接。下文将对此展开说明。
首先,每个PE上分别运行MP-BGP(Multi Protocol Border GatewayProtocol,多协议边界网关协议)协议,用于在PE之间扩散或者发送路由。所谓扩散,是指PE路由器通过MP-BGP会话或使用路由反射将路由信息分发给各个PE路由器。在MP-BGP会话的情况下,PE间建一条BGP会话直接扩散路由;在路由反射的情况下,PE只需要和POP建立BGP会话。MP-BGP协议将各PE的链路配置的子网IP地址以VPN IPv4的路由形式扩散给其它PE节点。初始配置各PE上各VPN实例的导入RT(Route Target,路由目标)和导出RT都为空。其中,每个PE上配置了不同的VPN实例。
eNodeB1通过ANR(Automatic Neighbour Relation,自动邻居关系)协议发现其相邻eNodeB2,并通过通知消息将相邻eNodeB2的IP地址信息(20.1.2.2/24)发送给PE1。
PE1接收到该通知消息后,根据eNodeB1的IP地址生成RT20.1.1.2:0,并加入到该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根据eNodeB2的IP地址生成RT 20.1.2.2:0并加入到该VPN实例的导入RT。RT的作用类似于BGP中的扩展团体属性,用于路由信息的分发。导入RT和导出RT分别用于路由信息的导入、导出策略,以控制VPN路由的扩散。
同理,PE2也可以获知它下接的eNodeB2的IP地址(20.1.2.2/24)及相邻eNodeB1的IP地址(20.1.1.2/24),PE2根据eNodeB2的IP地址生成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根据eNodeB1的IP地址生成该VPN实例的导入RT,并且相应地改写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和导入RT。接下来,PE1通过MP-BGP协议向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PE2及PE3发送或扩散MP-BGP路由消息,当从VPN路由表中导出VPN路由时,要用导出RT对VPN路由进行标记。因此,MP-BGP路由消息携带有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下一跳为PE1。PE2收到该MP-BGP路由消息,判断MP-BGP路由消息中的VPN实例的导出RT与PE2的中该VPN实例的导入RT是否匹配。在发现其中携带的VPN实例的导出RT和PE2中该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将eNodeB1的IP地址信息导入到VPN IPv4路由表。通过导入、导出RT策略控制使得PE的路由表中只包含和其直接相邻PE的VPN路由,而不是全网所有PE的VPN路由,从而节省了PE的资源,提高了网络拓展性。
PE3接收到该MP-BGP路由消息,发现其中携带的VPN实例的导出RT和PE3中该VPN实例的的导入RT不匹配,将丢弃该MP-BGP路由消息。
进一步,PE2通过该MP-BGP路由消息获知下一跳为PE1,PE2确定需要与PE1建立一条LSP,并触发LDP协议(Label Distribute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建立该LSP。当然,PE1和PE2之间也可以通过其它协议,比如RSVP-TE(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Engineering,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来建立LSP。
前文叙述了PE2基于PE1扩散方式发出的BGP路由消息确定需要与PE1建立LSP的过程。同理,沿相反的方向,PE1通过类似的步骤也能够确定需要与PE2建立一条LSP,并触发LDP协议建立该LSP。
LTE技术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确定两个基站是否相邻(即两个基站间有X2业务需求)。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网络管理规划,即在网络规范阶段,网络管理员根据规划静态的判断两个基站是否相邻。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第二种方法是基站通过协议自动发现其相邻基站,该方法能够准确的判断相邻基站信息,降低网络管理的复杂性。3GPP定义了ANR(Automatic Neighbour Relation)协议实现相邻基站自动发现。
图5示意了eNodeB1利用ANR协议发现eNodeB2的过程。
如图5所示,在步骤S1,eNodeB1通过与一个用户终端UE交互,发现与eNodeB2为相邻节点。具体地说,UE检测到所有可通过无线信号连接的eNodeB设备、即图中的eNodeB1和eNodeB2。UE从eNodeB2获取到相应的eNodeB ID(eNodeB identifier,eNodeB标识),然后UE将该eNodeB ID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eNodeB1。
在步骤S2,eNodeB1通过MME获取到eNodeB2的IP地址为20.1.2.2/24。
在步骤S3,eNodeB1将自己的IP地址(20.1.1.2/24)及相邻eNodeB2的IP地址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PE1。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PE1知道它下接的eNodeB1与IP地址为20.1.2.2/24的eNodeB2相邻。
图6是PE2处理来自PE1的MP-BGP路由消息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步骤610,PE2收到一个MP-BGP路由消息;然后,在步骤620,PE2判断该消息中携带的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是否与PE2中的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如果是,则进入步骤630,将eNodeB1的IP地址信息导入到自身存储的VPN路由表中;如果否,进入步骤640,PE2将丢弃该路由消息。
图7是PE1侧建立LSP连接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步骤710,eNodeB1发现其相邻eNodeB2。在步骤720,eNodeB1将eNodeB2的IP地址用通知消息发送给PE1。在步骤730,PE1根据eNodeB1的IP地址生成该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根据eNodeB2的IP地址生成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在步骤740,PE1将携带有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和下一跳PE的I P地址为PE1的IP地址的MP-BGP路由消息传送给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包括PE2在内的其它PE。在步骤750,PE2在MP-BGP路由消息中的该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与PE2中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根据该下一跳PE建立PE2到PE1的LSP连接。
图8是PE2侧建立LSP连接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步骤810,eNodeB2发现其相邻eNodeB1。在步骤820,eNodeB2将eNodeB1的IP地址用通知消息发送给PE2。在步骤830,PE2根据eNodeB2的IP地址生成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根据eNodeB1的IP地址生成该VPN实例的导出RT。在步骤840,PE2接收PE1以扩散的方式传送的携带有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的MP-BGP路由消息。在步骤850,PE2判断该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与PE2中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是否匹配,在匹配的情况下根据MP-BGP路由消息中的下一跳PE建立与PE1的LSP连接。
图9是作为本发明运营商边缘路由器一实施例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中的运营商边缘路由器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PE1的功能。如图9所示,该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包括通知消息接收模块902,RT生成模块904和路由消息发送模块906。通知消息接收模块902接收来自eNodeB1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包括eNodeB2的IP地址,该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为虚拟专用网与eNodeB1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eNodeB1和eNodeB2属于相邻基站。RT生成模块904根据eNodeB1的IP地址生成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路由消息发送模块906向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其它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该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的IP地址、RT为所述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以便其它PE在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和其自身配置的一个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根据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的LSP连接。
图10是作为本发明中运营商边缘路由器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框图,本实施例中的运营商边缘路由器100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PE2的功能。运营商边缘路由器100包括路由消息接收模块1010,通知消息接收模块1020,RT生成模块1030,判断模块1040和连接建立模块1050。通知消息接收模块1020接收来自eNodeB2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包括eNodeB1的IP地址,并且运营商边缘路由器100为虚拟专用网与eNodeB2通过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eNodeB1和eNodeB2属于相邻基站。RT生成模块1030根据eNodeB2的IP地址生成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路由消息接收模块1010接收与运营商边缘路由器100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发送的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的IP地址、RT为所述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根据eNodeB1的IP地址生成的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为虚拟专用网与eNodeB1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判断模块1040判断所述路由消息中的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与运营商边缘路由器100中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的导入RT是否匹配。连接建立模块1050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eNodeB1对应的VPN实例的RT与运营商边缘路由器100中eNodeB2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依据该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所述运营商边缘路由器900的LSP连接。
通过以上过程,PE1与PE2之间建立LSP网络连接;而PE1与PE3之间因为没有相邻基站,从而不会建立LSP网络连接。因此满足了安全性的需求,同时又提高了网络的扩展性。
虽然前文结合L3VPN网络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网络,比如L2VPN网络或类似虚拟专用网络。此外,PE上运行的路由协议也不仅限于MP-BGP协议,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类似路由协议。PE和eNodeB1可以采取链路连接以外的其它IP层直接相连方式。
显而易见,在此描述的本发明可以有许多变化,这种变化不能认为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所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包括在本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建立LSP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接收来自第一演进型节点基站eNodeB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第二eNodeB的IP地址;其中,所述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为相邻基站,所述第一PE为虚拟专用网与第一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
所述第一PE根据所述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路由目标RT;
所述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PE的IP地址、RT为所述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以使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路由消息建立与所述第一PE间的标签交换路径LSP,其中所述第二PE为虚拟专用网与第二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路由消息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一PE向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其它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其它PE包括第二PE。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根据所述第二eNodeB的IP地址生成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买例的导入RT。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eNodeB通过与用户终端UE交互,发现其相邻基站第二eNodeB;第一eNodeB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获取到第二eNodeB的IP地址。
5.一种建立LSP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接收来自第一PE的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第一PE的IP地址、路由目标RT为第一PE根据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的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
第二PE判断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PE中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由第二PE根据来自第二eNodeB的通知消息所提供的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属于相邻基站;
所述第二PE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依据路由消息中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第一PE的LSP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包括第二eNodeB通过与UE交互,发现其和第一eNodeB属于相邻基站;第二eNodeB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获取到第一eNodeB的IP地址。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PE依据路由消息中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第一PE的LSP连接的步骤包括通过LDP协议或者RSVP-TE协议建立与第一PE的LSP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PE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PE中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依据路由消息中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第一PE的LSP连接的步骤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PE将所述第一eNodeB的IP地址信息导入到第二PE存储的路由表。
9.一种网络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PE和第二PE;其中,
第一PE接收来自第一eNodeB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二eNodeB的IP地址;其中,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属于相邻基站;根据所述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向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其它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第一PE的IP地址、RT为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其中所述其它PE包括所述第二PE;
所述第二PE接收到来自第一PE的路由消息,判断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PE中的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是否匹配,其中所述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由第二PE根据来自第二eNodeB的通知消息所提供的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第二PE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PE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依据路由消息中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第一PE的LSP连接,其中第二PE为所述虚拟专用网与第二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二PE通过LDP协议或RSVP/TE协议建立与第一PE的LSP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PE中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第二PE将eNodeB1的IP地址信息导入到路由表。
12.一种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包括:
通知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eNodeB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二eNodeB的IP地址,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属于相邻基站;
RT生成模块,根据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
路由消息发送模块,向与其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其它PE发送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PE的IP地址、RT为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并且所述其它PE包括另一PE,所述另一PE为虚拟专用网与第二eNodeB通过IP层直接相连的边缘节点;以便所述另一PE依据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和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所述PE的LSP连接。
13.一种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包括:
通知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eNodeB的通知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一eNodeB的IP地址,并且第一eNodeB和第二eNodeB属于相邻基站;
RT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
路由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PE存在路由会话或路由反射关系的另一PE发送的路由消息,所述路由消息中携带的下一跳PE的IP地址为所述另一PE的IP地址、RT为所述另一PE根据第一eNodeB的IP地址生成的所述第一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出RT;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所述PE中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是否匹配;
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路由消息中的RT与第二eNodeB对应的VPN实例的导入RT匹配的情况下,依据该下一跳PE的IP地址建立与所述另一PE的LSP连接。
CN201110221266.5A 2011-08-03 2011-08-03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Active CN1022815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1266.5A CN102281533B (zh) 2011-08-03 2011-08-03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PCT/CN2012/073631 WO2012149854A1 (zh) 2011-08-03 2012-04-09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1266.5A CN102281533B (zh) 2011-08-03 2011-08-03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1533A true CN102281533A (zh) 2011-12-14
CN102281533B CN102281533B (zh) 2014-01-08

Family

ID=45106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1266.5A Active CN102281533B (zh) 2011-08-03 2011-08-03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81533B (zh)
WO (1) WO201214985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4118A (zh) * 2012-06-06 2012-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分发方法及设备
WO2012149854A1 (zh) * 2011-08-03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WO2015021834A1 (zh) * 2013-08-12 2015-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静态路由的下发方法及靠近用户侧的提供商的边缘设备
CN106789523A (zh) * 2016-04-29 2017-05-3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逻辑隧道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US9769067B2 (en) 2012-06-06 2017-09-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unnel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7210961A (zh) * 2014-11-12 2017-09-26 思科技术公司 基于网络覆盖的环境中的优化的vrf(虚拟路由和转发)间的路由泄漏
WO2023039831A1 (en) * 2021-09-17 2023-03-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importing ip rout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0249A (zh) * 2003-12-19 2005-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专用网中实现用户站点分级管理的方法
US7400611B2 (en) * 2004-06-30 2008-07-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iscovery of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s)
US7756998B2 (en) * 2004-02-11 2010-07-13 Alcatel Lucent Managing L3 VPN virtual routing tables
CN102006676A (zh) * 2009-01-12 2011-04-06 丛林网络公司 使用扩展的路由协议的蜂窝网络中的基于网络的宏移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402B (zh) * 2011-08-03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n路由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CN102281533B (zh) * 2011-08-03 2014-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0249A (zh) * 2003-12-19 2005-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专用网中实现用户站点分级管理的方法
US7756998B2 (en) * 2004-02-11 2010-07-13 Alcatel Lucent Managing L3 VPN virtual routing tables
US7400611B2 (en) * 2004-06-30 2008-07-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iscovery of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s)
CN102006676A (zh) * 2009-01-12 2011-04-06 丛林网络公司 使用扩展的路由协议的蜂窝网络中的基于网络的宏移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9854A1 (zh) * 2011-08-03 201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US9769067B2 (en) 2012-06-06 2017-09-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unnel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554542B2 (en) 2012-06-06 2020-02-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abe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724118B (zh) * 2012-06-06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分发方法及设备
WO2013182066A1 (zh) * 2012-06-06 2013-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分发方法及设备
US10432514B2 (en) 2012-06-06 2019-10-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unnel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2724118A (zh) * 2012-06-06 2012-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分发方法及设备
US9893986B2 (en) 2012-06-06 2018-0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abe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954730B2 (en) 2013-08-12 2018-04-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elivering static route and ultimate provider edge
WO2015021834A1 (zh) * 2013-08-12 2015-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静态路由的下发方法及靠近用户侧的提供商的边缘设备
CN107210961A (zh) * 2014-11-12 2017-09-26 思科技术公司 基于网络覆盖的环境中的优化的vrf(虚拟路由和转发)间的路由泄漏
CN107210961B (zh) * 2014-11-12 2020-11-24 思科技术公司 用于虚拟路由和转发路由泄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89523A (zh) * 2016-04-29 2017-05-3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逻辑隧道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6789523B (zh) * 2016-04-29 2020-10-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逻辑隧道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WO2023039831A1 (en) * 2021-09-17 2023-03-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importing ip rou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81533B (zh) 2014-01-08
WO2012149854A1 (zh)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210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unnel
CN111385165B (zh) 配置无缝双向转发检测sbfd机制的方法和装置
US10554542B2 (en) Label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281533B (zh)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EP3934183B1 (en) Service function chain sfc-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9264971B2 (en) VPNv4 route control for LTE X2 son using unique route targets
CN104065576B (zh) 一种动态mpls卫星网络中的标签交换方法
US9641422B2 (en) X2 son for LTE networks through automated X2 address discovery
US9398515B2 (en) VPNv4 route control for LTE X2 SON using import route maps and outbound route filtering
US9668160B2 (en) Topology discovery based on SCTP/X2 snooping
US20140348028A1 (en) Method for creating ring network label switched path, relate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649896B2 (en) System using label switching techniques to support QoS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s and its label distributing and switching method
US9294986B2 (en) Topology discovery based on explicit signaling
CN102355402B (zh) 一种基于vpn路由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CN108601055B (zh) 在lte移动回传网络中部署l3vpn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53418A (zh) 实现跨域资源隔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95507B (zh) 基于以太网虚拟化互联网络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边缘设备
CN102957614A (zh) 一种动态路由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EP4329374A1 (e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Mahmod et al.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posed wireless Mesh routing protocols
WO2019000156A1 (en) SYNCHRONIZATION OF LABEL SWITCHED PATH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