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9875A -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9875A
CN116499875A CN202310389084.1A CN202310389084A CN116499875A CN 116499875 A CN116499875 A CN 116499875A CN 202310389084 A CN202310389084 A CN 202310389084A CN 116499875 A CN116499875 A CN 116499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flexible
ballast box
corrected
stress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890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文颖
徐旸
郄录朝
李毅
张景昱
李录壮
韩宏洋
许良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Railway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Priority to CN2023103890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98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99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98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03Stead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9Compressiv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58Kind of property studied
    • G01N2203/0069Fatigue, creep, strain-stress relations or elastic constants
    • G01N2203/0075Strain-stress relations or elastic consta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41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using optical, X-ray, ultraviolet, infrared or similar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7Parameter measured for estimating the property
    • G01N2203/0676Force, weight, load, energy,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6Indicating or recording means; Sensing means
    • G01N2203/067Parameter measured for estimating the property
    • G01N2203/0682Spatial dimension, e.g. length, area, ang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将柔性道砟箱置于支承底板上;柔性道砟箱包括呈内、外分布的柔性内层、柔性外层、应力分布测试装置;分层装载级配碎石至柔性道砟箱内,振动密实;在柔性道砟箱上方安装加载板、在柔性道砟箱外表面设置标识;通过加载板施加荷载,获得加载过程中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数据、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处理数据。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获取有砟道床应力特征受边界效应影响、并且难以获得整体应力分布的问题,实现克服室内试验边界效应影响、能够测试有砟道床整体的应力分布特征等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床力学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有砟轨道具有弹性好、噪音低、排水性能强、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轨道结构形式。有砟道床是有砟轨道的主体结构,其力学状态对有砟轨道的服役性能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显著的散粒体特性使得有砟道床力学机制极具复杂,目前尚未形成行业统一的道床应力测试手段,一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目前研究有砟道床力学行为采取的试验手段主要有道砟箱、直剪、轨道模型试验等,试验装置多为刚性边界,不能模拟真实铁路线路无边界约束的条件,存在边界效应问题。也有采用大型动三轴试验模型开展研究的现有技术,这种方法虽然能更好地模拟现场真实线路边界情况,但是存在仪器构造复杂、加载难度大、操作繁琐等不足,在有砟道床域既有研究中的应用很少。
并且,上述试验测试手段只能获取道床沉降等宏观力学性能,无法获得道砟颗粒的受力情况,针对道床内部应力的测试手段的现有技术主要有:一种道砟颗粒运动状态及颗粒间接触状态的测试系统(专利申请号:CN202121344885.9),用于测试有砟道床内部应力的智慧道砟(专利申请号:CN202220061424.9),用于测试有砟道床内部应力的智慧道砟及数据处理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2210027634.0)。上述现有技术均是在有砟道床中埋入传感器,利用采集的压力分布或位移等数据计算道床内部应力,但是传感器的接触范围有限,仅能获取道床局部应力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获取有砟道床应力特征受边界效应影响、并且难以获得整体应力分布的问题,实现克服室内试验边界效应影响、能够测试有砟道床整体的应力分布特征等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柔性道砟箱置于支承底板上;所述柔性道砟箱包括呈内、外分布的柔性内层、柔性外层,以及夹设在柔性内层与柔性外层之间的应力分布测试装置;
S2、分层装载级配碎石至柔性道砟箱内,逐层振动密实,直至级配碎石到达试验设计厚度;
S3、在柔性道砟箱上方安装加载板、在柔性道砟箱外表面设置标识;
S4、通过加载板施加荷载,获得加载过程中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数据、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
S5、根据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数据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和/或底面的应力分布云图;根据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得到竖向应力应变图;根据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和柔性道砟箱横向变形数据。
针对现有技术中获取有砟道床应力特征受边界效应影响、并且难以获得整体应力分布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本方法摒弃了既有的刚性道砟箱,道砟箱采用了双层柔性结构,使得道砟箱表面在受力过程中能与道砟共同运动,克服了传统室内试验的边界效应影响,能更好地模拟轨道道床的真实边界条件;并且,位于道砟箱夹层内的应力分布测试装置可测量道砟箱箱身的应力分布情况,填补了箱身应力分布测试手段的空白,为进一步探明有砟道床复杂力学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申请中,柔性内层、柔性外层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任意现有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应力分布测试装置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任意分布式的应力测试装置实现。柔性道砟箱的横截面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现有技术对于有砟道床力学行为的研究试验中,无法直接获得道砟层的应变场数据。而本方法通过在柔性道砟箱外表面设置标识,观测加载过程中标识的位移情况,即可通过成熟的数字图像相关法获得点对点的应变信息,进而还可计算应变分布云图,显著拓宽了试验的功能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中的标识,是设置在柔性外层的外表面、为数字图像处理提供参照的识别物;其颜色以便于与柔性外层区分为优选,其形状、大小等不做限定,其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粘、涂、绘、喷漆等。
本申请的测试方法,通过在一次加载试验即可得到柔性道砟箱表面的应力分布云图、柔性道砟箱侧壁的应变云图、柔性道砟箱的横向变形数据以及竖向应力应变图;若再结合现有的道砟颗粒运动状态及颗粒间接触状态的测试方法,可实现对道床整体从内到外的应力分布测试,显著提高了获取应力数据的全面性,从而得到有砟道床整体的应力分布特征。
进一步的,步骤S2中分层装载级配碎石前,在柔性道砟箱外部装配临时硬质容器,使所述临时硬质容器的内壁与柔性道砟箱外壁完全接触。
为避免装载级配碎石的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振动密实过程中,柔性道砟箱提前发生变形而干扰后续的加载试验,本方案提前准备与柔性道砟箱相匹配的硬质容器,定义为临时硬质容器,在安装好柔性道砟箱后,即可安装临时硬质容器,使临时硬质容器包覆在柔性道砟箱外部,以保证后续装载与密实过程中,柔性道砟箱的形状能够保持稳定、杜绝在此过程中发生形变。当然,临时硬质容器可以采用整体式的管状或筒状结构,也可采用分体式结构在使用时进行装配与拆卸。
在振动密实完成之后、在柔性道砟箱外表面设置标识之前,拆除该临时硬质容器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每次振动密实后,向级配碎石内装入用于监测道砟颗粒运动状态和/或道砟颗粒间接触状态的传感装置,并记录所述传感装置所在深度。
本方案中的传感装置,用于监测道砟颗粒运动状态及颗粒间接触状态,其具体实现手段为现有技术,一般包括应力传感器和/或位移传感器。本方案即是将本申请的测试方法与现有的测试方法相结合,进而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仅能获取道床局部应力特征的问题,确保通过一次加载试验即可得到有砟道床整体的应力分布特征。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还在支承底板与加载板之间安装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使加载板相对于支承底板做竖向运动、并限制加载板相对于支承底板做横向位移,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的稳定加载。
进一步的,步骤S4中,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在支承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布置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测量方向朝上的测距传感器。
本方案通过测距传感器来监测道砟层在加载过程中的竖向变形情况。测距传感器可采用红外、激光等任意现有测距技术。
本方案限定了测距传感器安装在支承底板的上表面,便于安装和维护;且测距传感器位于支承底板的边缘位置,以避免加载过程中道砟箱形变而干涉或阻挡测距传感器的测量路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测距传感器数量越多,对道砟层竖向变形的监测精度越高。
进一步的,步骤S4中,通过位于柔性道砟箱外部的视频采集系统来获得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
现有技术对于有砟道床力学行为的研究试验中,无法直接获得道砟层的应变场数据。而本方案通过视频采集系统与上述标识的配合,可在试验过程中同步获得点对点的应变信息,进而还可计算应变分布云图,显著拓宽了试验的功能性。本方案由视频采集系统采集道砟箱最外壁的图像,再分析各标识的位移变化情况,采用现有的数字图像相关法,即可得到所需的应变信息。
进一步的,步骤S5中,基于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利用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柔性道砟箱表面的修正后应力场。
将应变场数据转化计算为应力场数据为本领域现有技术,其一般性原理是利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其所得的应力与应变为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本案发明人在更加深入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本申请的应力与应变不应当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究其原因在于:由于柔性道砟箱的边界面为柔性材料,且在装置上下端部区域,由于刚性的底板或加载板的约束作用,因此,本申请的道砟箱在受到较大的力才能产生少量的变形;在装置中间区域的道砟更加接近无约束的自由状态,受到较小的力即可发生较大的变形。因此,本申请的测试方法中,应力与应变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采用现有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场与真实情况相差较大。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方案以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结果对计算得到的应力场进行修正,即是将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实测应力数据,与由应变场计算所得的应力数据相结合,以此克服由于柔性道砟箱所导致的应力场非线性问题,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应力场数据,显著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通过如下方法得到柔性道砟箱表面的修正后应力场:
S501、建立笛卡尔坐标系,使笛卡尔坐标系的Z轴平行于柔性道砟箱轴线,确定应力分布测试装置中各测试点的坐标,并将各测试点所测应力定义为实测应力,建立实测应力矩阵,将实测应力矩阵中的各点定义为实测点;
S502、根据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的应变场数据,根据胡克定律将所述应变场数据转化为应力场数据,得到待修正应力,建立待修正应力矩阵,将待修正应力矩阵中的各点定义为待修正点;
S503、从待修正应力矩阵中,找出与各实测点重合或最近的待修正点,定义为拟修正点;
S504、计算各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得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基于所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修正所述应力场数据,得到修正后应力场;所述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对应实测点的实测应力/拟修正点的待修正应力。
其中,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根据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由数字图像相关法获得。由于应力分布测试装置中,应力分布传感器的布置密度存在上限,而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分析单元可以设置得很小,所以待修正应力矩阵中的待修正点数量,必然多于实测应力矩阵中的实测点。所以,本方案中以各实测点的坐标为基准,去待修正应力矩阵中寻找出与之重合或最接近的待修正点,将这些待修正点定义为拟修正点,再对所有的拟修正点进行修正;修正之后,位于任意相邻两个拟修正点之间的、其余的待修正点随之被动实现修正,从而实现对整个应力场数据的修正,得到修正后应力场。
本方案中,对于任意拟修正点而言,其修正系数为与之对应的实测点的实测应力除以该点的待修正应力。
进一步的,步骤S504中,沿Z轴方向将柔性道砟箱划分为若干区间;在所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中,任一区间内所有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均取该区间内所有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的均值。
本案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柔性道砟箱的轴向方向上,同一高度范围的柔性道砟箱侧壁的变形特性基本一致,所以可以用该区间内所有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的平均值,来表示该区间整体的修正系数、对该区间内的所有拟修正点的进行修正。此种计算方法可显著降低运算量、提高对应力场的修正效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道砟箱在受力过程中能与道砟共同运动,克服了传统室内试验的边界效应影响,能更好地模拟轨道道床的真实边界条件。
2、本发明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可测量道砟箱箱身的应力分布情况,填补了箱身应力分布测试手段的空白,为深入探明有砟道床复杂力学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3、本发明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通过视频采集系统与标识的配合,可在试验过程中同步获得点对点的应变信息,从而分析计算出试验过程中的应变分布云图,显著拓宽了试验的功能性。
4、本发明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可与现有的道砟颗粒运动状态及颗粒间接触状态的测试方法进行融合,实现对道床整体从内到外的应力分布的测试。
5、本发明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应力应变关系修正方法,实现了通过无接触测量即可分析出整个箱身应力场的技术难题;并且克服由于柔性道砟箱所导致的应力场非线性问题,显著提高了所得应力场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道砟箱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支承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加载板,2-支承底板,3-柔性内层,4-柔性外层,5-应力分布测试装置,6-测距传感器,7-标识,8-导向柱,9-导向孔,10-定位槽,11-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柔性道砟箱置于支承底板上;所述柔性道砟箱包括呈内、外分布的柔性内层、柔性外层,以及夹设在柔性内层与柔性外层之间的应力分布测试装置;
S2、柔性道砟箱外部装配临时硬质容器,使所述临时硬质容器的内壁与柔性道砟箱外壁完全接触;分层装载级配碎石至柔性道砟箱内,并振动密实,向级配碎石内装入现有的、用于监测道砟颗粒运动状态和/或道砟颗粒间接触状态的传感装置,并记录各传感装置所在深度;继续装载及振动密实,直至级配碎石到达试验设计厚度;
S3、在柔性道砟箱上方安装加载板,拆除所述临时硬质容器,在柔性道砟箱外表面设置标识;
S4、通过加载板施加荷载,获得加载过程中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数据、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
S5、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根据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数据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和/或底面的应力分布云图;根据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得到竖向应力应变图;根据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和柔性道砟箱横向变形数据。
实施例2: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基于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利用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柔性道砟箱表面的修正后应力场。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如下方法得到柔性道砟箱表面的修正后应力场:
建立笛卡尔坐标系,使笛卡尔坐标系的Z轴与柔性道砟箱轴线共线,确定应力分布测试装置中各测试点的坐标(x,y,z),并将各测试点所测应力定义为实测应力,建立实测应力矩阵σm,n
将实测应力矩阵中的各点定义为实测点;
根据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的应变场数据,即得到各点的应变εi,j如下:
再根据胡克定律σi,j=εi,j×E,将所述应变转化为应力,得到待修正应力σi,j;其中E为柔性道砟箱中柔性外层的弹性模量。
之后建立待修正应力矩阵,将待修正应力矩阵中的各点定义为待修正点:
从待修正应力矩阵中,找出与各实测点重合或最近的待修正点,定义为拟修正点;
计算各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得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
基于所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修正所述应力场数据,得到修正后应力场;所述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对应实测点的实测应力/拟修正点的待修正应力。
以实测点Pt为例,在待修正应力矩阵中距离Pt最近的待修正点为Pc,那么Pc则为一个拟修正点,Pc点的修正系数为其中,σt为Pt点的实测应力,σc为计算的Pc点的待修正应力。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Z轴方向将柔性道砟箱划分为若干区间;在所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中,任一区间内所有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均取该区间内所有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的均值。若将柔性道砟箱等分为m个区间,则应力修正系数矩阵可简化为:
其中n为每个区间内的拟修正点个数。
实施例3: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的测试装置,用于实施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可参考图2与图3所示,包括上、下分布的加载板1、支承底板2,以及位于支承底板2上的道砟箱,所述道砟箱包括呈内、外分布的柔性内层3、柔性外层4,所述柔性内层3与柔性外层4之间夹设应力分布测试装置5。
应力分布测试装置5包括若干阵列分布的应力传感器。
还包括若干测距传感器6,测距传感器6用于监测加载板1与支承底板2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的测距传感器6为3个或4个,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支承底板2的上表面边缘,且各测距传感器6的测量方向朝上。
本实施例中,加载板1、支承底板2为半径相等的圆板,道砟箱呈圆柱状。在使用时,加载板1、支承底板2和道砟箱均同轴。
还包括设置于柔性外层4外壁的标识7、用于获取柔性外层4外壁图像信息的视频采集系统。
视频采集系统包括位于道砟箱外侧的至少两个摄像机,且相邻两个摄像机的拍摄范围有一定角度的重合。
如图2所示,还包括用于使加载板1相对于支承底板2做上下运动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连接在支承底板2上的若干导向柱8、开设在加载板1上且与若干导向柱8一一对应的导向孔9。
如图4所示,支承底板2的上表面开设与道砟箱的底端相匹配的定位槽10。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道砟箱呈圆柱状,因此定位槽10对应设置为环槽,且与支承底板2的上表面同心;环槽的宽度等于道砟箱的总壁厚。
本实施例中,柔性内层、柔性外层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任意现有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应力分布测试装置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任意分布式的应力测试装置实现。
本实施例中,柔性道砟箱可以是无底无盖的结构,也可是有底无盖的结构;当道砟箱无底无盖时,即柔性内层与柔性外层分布在道砟箱侧壁,此时可监测道砟箱箱身侧壁的应力分布情况;当道砟箱有底无盖时,即柔性内层与柔性外层分布在道砟箱侧壁与底面,此时可同时监测道砟箱箱身侧壁与底部的应力分布情况。
本实施例由视频采集系统采集道砟箱最外壁的图像,再分析各标识的位移变化情况,采用现有的数字图像相关法,即可得到所需的应变信息。其中的标识,是设置在柔性外层的外表面、为数字图像处理提供参照的识别物;其颜色以便于与柔性外层区分为优选,其形状、大小等不做限定,其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粘、涂、绘、喷漆等。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柔性内层3、柔性外层4由乳胶膜或橡胶膜绕制而成。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应力分布测试装置5为薄膜式应力分布传感器,即是在薄膜材料上阵列布设有大量的应力分布传感器。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底板2的上表面开设若干用于插设导向柱8的盲孔11,在使用时将各导向柱8对应插设在盲孔内即可。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标识7为粘贴在柔性外层4外表面的标签,标签的颜色与道砟箱的颜色具有较高对比度。
在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先将若干十字形标签绘制于透明膜上,再将该透明膜整体粘贴在柔性外层4外表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在不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经由其他部件间接相连。

Claims (10)

1.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柔性道砟箱置于支承底板上;所述柔性道砟箱包括呈内、外分布的柔性内层、柔性外层,以及夹设在柔性内层与柔性外层之间的应力分布测试装置;
S2、分层装载级配碎石至柔性道砟箱内,逐层振动密实,直至级配碎石到达试验设计厚度;
S3、在柔性道砟箱上方安装加载板、在柔性道砟箱外表面设置标识;
S4、通过加载板施加荷载,获得加载过程中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数据、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
S5、根据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数据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和/或底面的应力分布云图;根据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得到竖向应力应变图;根据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和柔性道砟箱横向变形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分层装载级配碎石前,在柔性道砟箱外部装配临时硬质容器,使所述临时硬质容器的内壁与柔性道砟箱外壁完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置标识前,拆除所述临时硬质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每次振动密实后,向级配碎石内装入用于监测道砟颗粒运动状态和/或道砟颗粒间接触状态的传感装置,并记录所述传感装置所在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还在支承底板与加载板之间安装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使加载板相对于支承底板做竖向运动、并限制加载板相对于支承底板做横向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加载板与支承底板之间的竖向位移数据:在支承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布置若干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测量方向朝上的测距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通过位于柔性道砟箱外部的视频采集系统来获得所有标识的位移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基于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利用应力分布测试装置的监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柔性道砟箱表面的修正后应力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得到柔性道砟箱表面的修正后应力场:
S501、建立笛卡尔坐标系,使笛卡尔坐标系的Z轴平行于柔性道砟箱轴线,确定应力分布测试装置中各测试点的坐标,并将各测试点所测应力定义为实测应力,建立实测应力矩阵,将实测应力矩阵中的各点定义为实测点;
S502、根据柔性道砟箱侧壁应变云图得到柔性道砟箱侧壁的应变场数据,根据胡克定律将所述应变场数据转化为应力场数据,得到待修正应力,建立待修正应力矩阵,将待修正应力矩阵中的各点定义为待修正点;
S503、从待修正应力矩阵中,找出与各实测点重合或最近的待修正点,定义为拟修正点;
S504、计算各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得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基于所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修正所述应力场数据,得到修正后应力场;所述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对应实测点的实测应力/拟修正点的待修正应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4中,沿Z轴方向将柔性道砟箱划分为若干区间;在所述应力修正系数矩阵中,任一区间内所有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均取该区间内所有拟修正点的修正系数的均值。
CN202310389084.1A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Pending CN1164998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9084.1A CN116499875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89084.1A CN116499875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9875A true CN116499875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89084.1A Pending CN116499875A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98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74833C (en) Monitoring system for concrete piling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N109405764B (zh)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变形自动监测系统
CN102854196B (zh) Mems结构缺陷的晶圆级自动检测方法
CN110847259A (zh) 基于piv和近景摄影技术的抗滑桩-透明土边坡体系试验装置及变形量测方法
CN108716893A (zh) 一种非接触式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A2768769C (en) Monitoring system for concrete piling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N112461122B (zh) 一种隧道表面特征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613922B (zh) 一种物体轮廓的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3850868B (zh) 一种波浪爬高图像识别方法
CN206223096U (zh) 用于大型结构物变形或位移参数的自校准式测量装置
CN117388082B (zh) 一种前拉式隧道锚室内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CN116499875A (zh)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测试方法
CN208422101U (zh) 一种基于视频的高速路况检测装置
CN101470080A (zh) 基于结构光投射的表面形状图象检测系统
CN111912523B (zh) 一种可调节定位的隧道照明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Salazar et al. Verification of an internal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approach for volume determination during triaxial testing
CN104313987A (zh) 一种落锤式弯沉仪的移动标定装置及移动标定方法
CN219301842U (zh) 一种碎石集料应力分布特征的测试装置
CN219301539U (zh) 基于3d相机和面阵相机的线面轮廓测量系统
CN215715192U (zh) 一种可以监测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形变以及路基软化的装置
CN211472610U (zh) 基于piv和近景摄影技术的抗滑桩-透明土边坡体系试验装置
AU2012205171A1 (en) Monitoring system for concrete piling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N208606720U (zh) 一种非接触式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测试装置
CN114674737B (zh) 路基填料压实特性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CN217896154U (zh) 一种公路弯沉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