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7212A - 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97212A CN116497212A CN202310780509.1A CN202310780509A CN116497212A CN 116497212 A CN116497212 A CN 116497212A CN 202310780509 A CN202310780509 A CN 202310780509A CN 116497212 A CN116497212 A CN 1164972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ntering
- red layer
- thickness
- temperature
- t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449 solid propel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23 Smel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83 yel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5 carbonace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8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31 ther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1/00—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ores or scrap
- C22B1/14—Agglomerating; Briquetting; Binding; Granulating
- C22B1/16—Sintering; Agglomerat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涉及铁矿粉冶炼技术领域,解决了机尾成像不清晰、机尾断面红层温度和厚度无法量化的技术难点。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在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采集料层的厚度信息;S200、调整给料量;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料层厚的位置减少圆辊给料量,料层薄的位置加大圆辊给料量;S300、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信息;S400、在烧结机料层高度上,依据温度区间的不同,将机尾断面由上至下划分为,烧结矿区、红层区以及生料+铺底料区三个部分;S500、绘制坐标图,找到合适的烧结终点位置激对应的红层区温度;S600、根据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信息调整圆辊给料量或烧结机机速。本发明用提高烧结矿产量、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矿粉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
背景技术
烧结生产中,通过“梭式布料器+混合料矿仓+圆辊给料机(或宽皮带机)+多辊布料器+松料器”联合布料装置,将混合料布到烧结机上,经双斜带式点火炉点火和主抽风机强制抽风后,烧结沿料层高度自上而下得以进行,在“风、水、碳”烧结三要素和“点火温度、废气温度、终点温度”三点温度的作用下,带式烧结机从机头运行到机尾周而复始连续运转,在台车纵剖面逐渐形成“烧结矿带、燃烧带、预热干燥带、过湿带、原始混合料带”五带,最终达到烧结终点位置全部形成烧结矿,出现机尾断面,逐个台车翻卸下去,经“破碎—冷却—筛分整粒”形成成品烧结矿供高炉使用。
烧结以风为纲,以水为介质,以碳为热源,“风、水、碳”三要素缺一不可,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才能使散状物料固结成为烧结矿。“风”带入空气(氧气)才能使“碳”燃烧放热为烧结过程提供热源,在“风”的动力作用下“水”的传热、导热、促进碳燃烧、润滑、减少料层阻力的作用才能发挥,没有“碳”则没有烧结温度,形不成液相固结强度。同一烧结原料结构下,风水碳良好匹配,则烧结机尾红层断面整齐、红层薄而温度高,烧结矿FeO含量适宜,烧结矿产量高质量好。可见烧结机机尾断面是整个烧结过程的缩影,烧结生产的“三要素”和烧结机布料以及烧结机操作“三点温度”控制是否合适都最终从烧结机尾断面的红层厚度分布和红层温度高低反映出来,即通过量化评价机尾断面红层可以反馈调控风水碳和布料点火等操作,及早控制烧结终点温度和烧结终点位置,达到提高产量改善质量的目的,而目前烧结机布料、点火、机尾断面操作和调控没有形成闭环联锁控制,仅仅是对机尾断面进行可见光照相(伪彩成像),成像模糊不清晰,而且摄像头容易被烧坏故障率高,烧结主控经常机尾断面为“盲区”失去控制,烧结机岗位工不可能在机尾长时间观察断面烧结情况,而且仅能宏观的观察机尾断面红层厚薄和整齐情况,无法知道红层温度有多高,并且存在人为判断差异,烧结机操作调控参数非常滞后。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铁矿粉烧结作业,采集的技术参数不全面、不准确,无法对烧结过程精准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集参数不全面、不准确,无法对烧结过程精准调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采集料层厚度信息;在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采集料层的厚度信息;
S200、调整给料量;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料层厚的位置减少圆辊给料量,料层薄的位置加大圆辊给料量;
S300、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信息;
S400、区域划分;在烧结机料层高度方向上,依据温度区间的不同,将机尾断面由上至下划分为,烧结矿区、红层区以及生料+铺底料区三个部分;其中,
600-800°C为烧结矿区;
800-1120°C为红层区;
120-400°C为生料+铺底料区;
S500、绘制坐标图,找到合适的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绘制台车与红层区温度平面直角坐标图,红层区温度水平反映配碳量大小或烧结终点位置是否合适;
S600、根据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信息调整圆辊给料量或烧结机机速;当因烧结终点位置前移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增加圆辊给料量提高料层厚度或减慢烧结机机速;当因烧结终点位置后置而导致机尾有生料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减少圆辊给料量降低料层厚度或加快烧结机机速;当因配碳量小或风量不足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加大配碳量或加大风量;当因配碳量大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高时,减小配碳量。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S700、机尾断面平整度测控;根据S300步骤中采集的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信息,针对机尾断面水平方向方向上红外信息不平整位置对应的烧结作业线,对以下情况进行核实:
松料器是否粘料挂杂物;
混合料水分是否适宜;
固体燃料用量和固体燃料粒度大小是否适宜;
对异常问题进行调控,直至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平整。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S800、在台车翻卸烧结饼的最佳时刻,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层区信息;计算红层区的厚度是否达到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
S900、当红层区的厚度小于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时,
降低烧结通风量;和/或,
降低混合料水分;和/或,
增大烧结配碳量;
当红层区的厚度大于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时,进行“风、水、碳”的反向调控。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S801、绘制柱状图;以立柱的高度为步骤400中红层区的厚度,以立柱颜色的明暗代表红层区的温度,以立柱的个数代表台车翻卸的次数。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S901、进行“风、水、碳”调控;根据柱状图反馈的信息,进行“风、水、碳”调控,使红层区温度、厚度数值逐步接近预定时间点的预定指标。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S902、布料点火调整;根据柱状图反馈的信息,进行布料点火调控,使红层区温度、厚度数值逐步接近预定时间点的预定指标。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测绘柱状图步骤还包括,
S802、在台车宽度方向上,等间距依次将机尾断面划分为边部一区、中部一区、中部二区、中部三区、边部二区;
采用S800中的方式,将代表各区域的立柱为一组绘制柱状图;
S803、通过调整进料量,使柱状图同组中各区域的数据保持相同。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圆辊给料口包括主门和辅门;
所述主门控制圆辊整体给料量的大小;所述辅门用于微调圆辊各个辅门给料量的大小。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S401、预判烧结矿中FeO的含量;红层区温度越高则FeO含量越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采集料层厚度信息;在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采集料层的厚度信息;S200、调整给料量;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料层厚的位置减少圆辊给料量,料层薄的位置加大圆辊给料量;S300、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信息;S400、区域划分;在烧结机料层高度方向上,依据温度区间的不同,将机尾断面由上至下划分为,烧结矿区、红层区以及生料+铺底料区三个部分;S500、绘制坐标图,找到合适的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绘制台车与红层区温度平面直角坐标图,红层区温度水平反映配碳量大小或烧结终点位置是否合适;S600、根据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信息调整圆辊给料量或烧结机机速;当因烧结终点位置前移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增加圆辊给料量提高料层厚度或减慢烧结机机速;当因烧结终点位置后置而导致机尾有生料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减少圆辊给料量降低料层厚度或加快烧结机机速;当因配碳量小或风量不足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加大配碳量或加大风量;当因配碳量大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高时,减小配碳量。
通过对烧结机铁矿粉入口处的进料厚度进行测控,保证烧结机进料的平整性。通过机尾断面的平面直角坐标图,操作人员能准确了解到机尾断面各层的厚度变化,厚度变化的快、慢代表烧结机烧结作业进行的快慢,进而根据生产需求实时对烧结机作业速度进行调控。烧结速度过快,铁矿粉烧结时间不足转化不充分;烧结速度慢,烧结不充分温度不足,烧结速度快、慢均会导致机尾出现未烧透的生料,影响烧结效果。工业生产中,烧结速是会发生浮动变化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检测烧结机的烧结速度,工作人员通过反馈的机尾断面信息可对烧结机作业速度进行精准调控,有效避免机尾出现未烧透的生料,提高烧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采集料层厚度信息;在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采集料层的厚度信息;
S200、调整给料量;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料层厚的位置减少圆辊给料量,料层薄的位置加大圆辊给料量;
S300、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信息;
S400、区域划分;在烧结机料层高度方向上,依据温度区间的不同,将机尾断面由上至下划分为,烧结矿区、红层区以及生料+铺底料区三个部分;其中,
600-800°C为烧结矿区;
800-1120°C为红层区;
120-400°C为生料+铺底料区;
S500、绘制坐标图,找到合适的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绘制台车与红层区温度平面直角坐标图,红层区温度水平反映配碳量大小或烧结终点位置是否合适;具体的,台车每开始进行一次铁矿粉翻卸至卸料完成,进行一次数据采集;
S600、根据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信息调整圆辊给料量或烧结机机速;当因烧结终点位置前移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增加圆辊给料量提高料层厚度或减慢烧结机机速;当因烧结终点位置后置而导致机尾有生料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减少圆辊给料量降低料层厚度或加快烧结机机速;当因配碳量小或风量不足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加大配碳量或加大风量;当因配碳量大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高时,减小配碳量。具体的,不同需求的烧结作业中烧结终点的理想值为现有技术,将烧结终点的理想值定为目标值。
具体的,200-400°C为铺铺底料区,铺铺底料区的厚度依据各生产厂商的规定各有不同,通常采用60毫米;由于生料区内还有水分,水的常压下沸点为100°C在高温环境下有降温效果,生料区的温度为120-260°C,通常烧结作业的机尾断面中会残留有30毫米生料层。理想状态下机尾断面的生料层厚度为零,当检测到机尾断面出现生料层时,通过增大烧结强度降低生料层厚度。
红层区包括950-1150°C的红层一区和800-1000°C的红层二区;理想状态下,红层一区的厚度为机尾断面厚度的1/4,红层二区的厚度为零。
通过对烧结机铁矿粉入口处的进料厚度进行测控,保证烧结机进料的平整性。通过机尾断面的平面直角坐标图,操作人员能准确了解到机尾断面各层的厚度变化,厚度变化的快、慢代表烧结机烧结作业进行的快慢,进而根据生产需求实时对烧结机作业速度进行调控。烧结速度过快,铁矿粉烧结时间不足转化不充分;烧结速度慢,烧结不充分温度不足,烧结速度快、慢均会导致机尾出现未烧透的生料,影响烧结效果。工业生产中,烧结速是会发生浮动变化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准确检测烧结机的烧结速度,工作人员通过反馈的烧结速度信息可对烧结机作业速度进行精准调控,有效避免机尾出现未烧透的生料,提高烧结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S500绘制坐标图,找到烧结终点;以每辆台车开始倾倒矿料的时间为起点,以该台车倾倒完矿料的时间为终点,绘制时间、红层区厚度平面直角坐标图;
红层区厚度消失的时刻为烧结终点。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S700、机尾断面平整度测控;根据S300步骤中采集的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信息,针对机尾断面水平方向上红外信息不平整位置对应的烧结作业线,对以下情况进行核实:
松料器是否粘料挂杂物;
混合料水分是否适宜;
固体燃料用量和固体燃料的粒度大小是否适宜;
对异常问题进行调控,直至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平整。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烧结作业进行调控步骤进一步包括:
S800、在台车翻卸烧结饼的最佳时刻,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层区信息;计算红层区的厚度是否达到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
S900、当红层区的厚度小于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时,
降低烧结通风量;和/或,
降低混合料水分;和/或,
增大烧结配碳量;
当红层区的厚度大于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时,进行“风、水、碳”的反向调控。
具体的,在每辆台车开始倾倒铁矿粉时刻,采集机尾断面的总厚度和红层区的厚度信息,计算红层区的厚度是否达到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烧结测控方法还包括,
S801、绘制柱状图;以立柱的高度为步骤400中红层区的厚度,以立柱颜色的明暗代表红层区的温度,以立柱的个数代表台车翻卸的次数;具体的,烧结机如有30辆台车,30辆台车完成一次卸料循环,则对应30根立柱。
具体的,输送铁矿粉的台车数量为多个,各台车在输送轨上循环移动,一次经过烧结机圆辊给料口,并于烧结机圆辊给料口处将承载的铁矿粉倾倒入烧结机;在每一台车开始倾倒铁矿粉的时刻,采集烧结机机尾断面中红层区的红外图像信息;以时间线的先后顺序,将绘制的柱状图依次排列得到连续的柱状图。操作人员不仅可直观的检测到红层区的温度、厚度信息还能及时了解到红层区温度、厚度的变化趋势。红层区的温度信息即为烧结温度(燃烧带温度),填补目前烧结生产中“无量化燃烧带温度”的空白,有效指导岗位工合理调控“风、水、碳”和布料点火操作。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烧结测控方法还包括:
S901、进行“风、水、碳”调控;根据柱状图反馈的信息,进行“风、水、碳”调控,使红层区温度、厚度数值逐步接近预定时间点的预定指标。
具体的,用风量过大,则碳燃烧速度加快,烧结终点位置前移,机尾红层断面颜色发暗或红层消失,红层温度降低,红层厚度减薄或红层消失;用风量过小,则碳燃烧速度减慢,烧结终点位置后移,碳燃烧不充分放出热量少,红层温度低,红层加厚,料层阻力增大,机尾或有未烧透的“生料”。
混合料水分偏大或偏小,则料层阻力增大,碳燃烧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变差,烧结速度减慢,红层增厚且烧结温度降低,烧结终点位置后置甚至出现“生料层”。
配碳量过大,则红层增厚,如果风量不足则液相结晶不充分红层脆性,机尾抽不透,出现“生料层”;配碳量过小和配碳粒度过小,则红层减薄且红层温度低,液相不足,返矿量增多成品率降低;配碳粒度过大,则机尾断面“冒火星”,红层温度分布不均匀,红层不整齐均匀性差。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烧结测控方法还包括:
S902、布料点火调整;根据柱状图反馈的信息,进行布料点火调控,使红层区温度、厚度数值逐步接近预定时间点的预定指标。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测绘柱状图步骤还包括,
S802、在台车宽度方向上,等间距依次将机尾断面划分为边部一区、中部一区、中部二区、中部三区、边部二区;其中,机尾断面的宽度方向与台车的宽度方向一致(台车行进的方向为台车的长度方向,台车的深度方向为台车的高度方向)。
采用S800中的方式,将代表各区域的立柱为一组绘制柱状图;
S803、通过调整进料量,使柱状图同组中各区域的数据保持相同。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测绘柱状图步骤还包括,在宽度方向上,边部效应程度将机尾断面划分为边部一区、中部区、边部二区;其中,中部区被等分为中部一区、中部二区、中部三区;采用S800中的方式,将代表各区域的立柱为一组绘制柱状图。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圆辊给料口包括主门和辅门;
所述主门控制圆辊整体给料量的大小;所述辅门用于微调圆辊各个辅门给料量的大小。
因为自动布料是根据雷达层厚仪的读数,通过液压伺服机构主调圆辊主门、微调圆辊辅门开度来实现自动控制台车宽度方向上不同部位的料层厚度(设定料层厚度一定则主门开度一定,仅微调辅门开度),这样有利于层厚仪、圆辊辅门、机尾断面红层温度及厚度、断面均匀性的联锁控制。
具体的,调整进行量之前,还需要检查烧结机的点火状况。 台车料面点火不均匀,则欠火(未点着料面的碳,料面严重泛黄)的地方热量提供不足,垂直烧结速度减慢,烧结终点位置后移,机尾断面有“生料”现象,需要加大煤气流量和调整合适的空燃比,改善点火效果;如果点火过熔,则恶化表层透气性,阻止风量进入料层,同样垂直烧结速度减慢,烧结终点位置后移,机尾断面有“生料”现象,需要减小煤气流量和调整合适的空燃比,使点火不过熔。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烧结测控方法还包括,
S401、预判烧结矿中FeO的含量;红层区温度越高则FeO含量越高。
优选的,红层区温度调控在1180°C-1230°C,此时FeO含量在7%-9%。建立“红层温度与烧结矿FeO含量对应关系”大数据库。
现有技术中,采用摄像设备采用烧结机尾断面图像,根据机尾断面的具体颜色分析仪判断烧结矿FeO含量,在线识别率仅70%,分析不准确;在线磁导率检测烧结矿FeO含量,价格昂贵;在线废气温度和废气成分检测法推导计算烧结矿FeO含量不准确。基于以上几种在线检测烧结矿FeO含量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申请提供的通过红层区温度检测FeO含量的方式,是及早指导岗位工调整配碳量稳定烧结矿FeO含量的一大创新方法。
一种基于实施上述智能烧结测控方法的烧结设备,包括:圆棍给料机、烧结机、雷达层厚仪和红外热成像仪;
所述圆辊给料机和多辊布料器向所述烧结机布料后进行点火烧结作业;
所述圆辊给料机的主门为一个,用于调控圆辊给料机整体给料量厚度;辅门根据烧结机台车宽度不同有5-6个,每一辅门配备有一个雷达层厚仪,所述雷达层厚仪用于检测所述圆辊给料机各辅门处给料的厚度;此外,当圆棍给料机采用皮带式圆棍给料机时,可通过调整宽皮带机的转速来调整给料量;
所述红外热成像仪设置采集所述烧结机尾部翻卸烧结饼的红外信息图像。
具体的,红外热成像仪,电动调焦自动对焦,640*384的分辨率,成像清晰,分析仪采用水冷/气冷方式,耐高温1500~2000℃,设置自动保护系统,经久耐用无故障,能够实时采集每个台车断面的视频图像,测温精度高达±2%。
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创新点。
(1)可视频可量化每个台车机尾断面。
(2)实现“风水碳—布料—点火—机尾断面”的有机调控和联锁操作控制。
(3)填补了目前烧结生产中“无量化燃烧带温度”的空白。
(4)是在线抑制台车边部效应的一大发明创新方法。
(5)在线检测燃烧带温度与烧结矿FeO含量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实现低温低碳烧结。
实施例1:将机尾红外热成像智能分析系统的信息反馈给自动布料系统和点火炉控制系统,自动调控布料点火环节,烧结主控工根据在线机尾断面视频实现“风水碳—布料—点火—机尾断面”的有机调控和联锁操作控制。
一、绘制断面温度分布、断面均匀性、红层温度及厚度趋势图
根据红层温度评价终点位置是否合适,指导烧结机岗位工在稳定料层厚度的情况下,合理调整烧结机机速操作。
根据每个台车宽度方向上红层温度分布情况,评价红层整齐度,指导烧结岗位工分析是否松料器粘料挂杂物、是否混合料水分适宜、是否台车边部布料严重缺料和台车宽度方向上布料不均匀、是否固体燃料粒度偏大或偏小等。
二、绘制台车红层区边部、中部区域红层厚度和温度趋势柱状图。
(1)模拟烧结生产实际中的机尾断面红层厚度和红层颜色
柱状颜色和高度代表红层温度。柱状颜色为黄白亮色,则红层温度高;柱状颜色为红色,则红层温度较高;柱状颜色为暗红色,则红层温度较低。柱状几乎没有高度,则红层断层,烧结终点位置前移。
(2)在线检测量化评价每个台车机尾断面红层厚度和红层最高/最低温度,填补了目前烧结生产中“无量化燃烧带温度”的空白,有效指导烧结机岗位工合理调控“风水碳”和布料点火操作。
具体“风水碳”和布料点火操作方法。
① 用风量过大,则碳燃烧速度加快,烧结终点位置前移,机尾红层断面颜色发暗或红层消失,红层温度降低,红层厚度减薄或红层消失;用风量过小,则碳燃烧速度减慢,烧结终点位置后置,碳燃烧不充分放出热量少,红层温度低,红层加厚,料层阻力增大,机尾或有未烧透的“生料”。
② 混合料水分偏大或偏小,则料层阻力增大,碳燃烧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变差,烧结速度减慢,红层增厚且烧结温度降低,烧结终点位置后置甚至出现“生料层”。
③ 配碳量过大,则红层增厚,如果风量不足则液相结晶不充分红层脆性,机尾抽不透,出现“生料层”;配碳量过小和配碳粒度过小,则红层减薄且红层温度低,液相不足,返矿量增多成品率降低;配碳粒度过大,则机尾断面“冒火星”,红层温度分布不均匀,红层不整齐均匀性差。
④ 台车宽度方向上布料厚度不一,则料层低的地方阻力小,风量通过多,红层薄甚至红层消失,需要多布料增加料层厚度;料层高的地方阻力大,风量通过少,红层厚且红层温度低,需要少布料减少料层厚度。
⑤ 台车料面点火不均匀,则欠火(未点着料面的碳,料面严重泛黄)的地方热量提供不足,垂直烧结速度减慢,烧结终点位置后置,机尾断面有“生料”现象,需要加大煤气流量和调整合适的空燃比,改善点火效果;如果点火过熔,则恶化表层透气性,阻止风量进入料层,同样垂直烧结速度减慢,烧结终点位置后置,机尾断面有“生料”现象,需要减小煤气流量和调整合适的空燃比,使点火不过熔。
(3)连续绘制台车红层区温度分布柱状图,实时评价台车边部效应,将边部效应信息反馈给布料系统自动加减圆辊两侧辅门开度(即在线自动调整台车两侧布料厚度),直到边部效应基本消失,这是在线抑制台车边部效应的一大发明创新方法,是降低返矿率提高成品率的一大举措。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采集料层厚度信息;在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采集料层的厚度信息;
S200、调整给料量;圆辊给料机宽度方向上,料层厚的位置减少圆辊给料量,料层薄的位置加大圆辊给料量;
S300、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信息;
S400、区域划分;在烧结机料层高度上,依据温度区间的不同,将机尾断面由上至下划分为,烧结矿区、红层区以及生料+铺底料区三个部分;其中,
600-800°C为烧结矿区;
800-1120°C为红层区;
120-400°C为生料+铺底料区;
S500、绘制坐标图,找到合适的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绘制台车与红层区温度平面直角坐标图,红层区温度水平反映配碳量大小或烧结终点位置是否合适;
S600、根据烧结终点位置及对应的红层区温度信息调整圆辊给料量或烧结机机速;当因烧结终点位置前移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增加圆辊给料量提高料层厚度或减慢烧结机机速;当因烧结终点位置后置而导致机尾有生料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减少圆辊给料量降低料层厚度或加快烧结机机速;当因配碳量小或风量不足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低时,加大配碳量或加大风量;当因配碳量大而导致红层区温度过高时,减小配碳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700、机尾断面平整度测控;根据S300步骤中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信息,针对机尾断面水平方向上红外信息不平整位置对应的烧结作业线,对以下情况进行核实:
松料器是否粘料挂杂物;
混合料水分是否适宜;
固体燃料用量和固体燃料粒度是否适宜;
对异常问题进行调控,直至机尾断面的红外图像平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800、在台车翻卸烧结饼的最佳时刻,采集机尾断面的红层区信息;计算红层区的厚度是否达到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
S900、当红层区的厚度小于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时,
降低烧结通风量;和/或,
降低混合料水分;和/或,
增大烧结配碳量;
当红层区的厚度大于机尾断面总厚度的1/4时,进行“风、水、碳”的反向调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801、绘制柱状图;以立柱的高度为步骤400中红层区的厚度,以立柱颜色的明暗代表红层区的温度,以立柱的个数代表台车翻卸的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901、进行“风水碳”调控;根据柱状图反馈的信息,进行“风、水、碳”调控,使红层区温度、厚度数值逐步接近预定时间点的预定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902、布料点火调整;根据柱状图反馈的信息,进行布料点火调控,使红层区温度、厚度数值逐步接近预定时间点的预定指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测绘柱状图步骤还包括,
S802、在台车宽度方向上,等间距依次将机尾断面划分为边部一区、中部一区、中部二区、中部三区、边部二区;
采用S800中的方式,将代表各区域的立柱为一组绘制柱状图;
S803、通过调整进料量,使柱状图同组中各区域的数据保持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圆辊给料口包括主门和辅门;
所述主门控制圆辊整体给料量的大小;所述辅门用于微调圆辊各个辅门给料量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烧结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01、预判烧结矿中FeO含量;红层区温度越高则FeO含量越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80509.1A CN116497212A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780509.1A CN116497212A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97212A true CN116497212A (zh) | 2023-07-28 |
Family
ID=8732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80509.1A Pending CN116497212A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97212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4554A (en) * | 1981-08-14 | 1984-10-02 | Franz Steimer | Process and an apparatus for evening out the temperatures within the preheating zone of a kiln |
CN103759536A (zh) * | 2014-02-20 | 2014-04-30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系统及其烧结终点控制方法 |
CN115493401A (zh) * | 2022-09-29 | 2022-12-20 | 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烧结机横向烧结均匀性的方法及系统 |
CN115493400A (zh) * | 2022-09-29 | 2022-12-20 | 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终点控制方法及系统 |
-
2023
- 2023-06-29 CN CN202310780509.1A patent/CN11649721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74554A (en) * | 1981-08-14 | 1984-10-02 | Franz Steimer | Process and an apparatus for evening out the temperatures within the preheating zone of a kiln |
CN103759536A (zh) * | 2014-02-20 | 2014-04-30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系统及其烧结终点控制方法 |
CN115493401A (zh) * | 2022-09-29 | 2022-12-20 | 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烧结机横向烧结均匀性的方法及系统 |
CN115493400A (zh) * | 2022-09-29 | 2022-12-20 | 湖南中冶长天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烧结终点控制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尹学: "烧结终点的智能控制研究与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 no. 6, pages 023 - 96 * |
张乐文: "基于机尾断面形态及过程参数多参量分析的烧结矿质量在线判定系统的研发",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 no. 8, pages 023 - 8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98634B2 (ja) | 焼結鉱の品質制御方法 | |
JPH0835630A (ja) | 燃焼炉の火格子上の燃焼に影響を与える個別あるいは全体の要因を調整する方法 | |
CN107764076A (zh) | 一种轧钢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3411429B (zh) | 烧结机烧结终点横向偏差控制方法 | |
CN116497212A (zh) | 一种智能烧结测控方法 | |
EP2664883A1 (de) | Chargiervorrichtung | |
CN214891318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给料小车恒定料层自动控制系统 | |
CN108733095B (zh) | 基于机器视觉的煤矿成套运输设备智能调速系统及方法 | |
JP2012046813A (ja) | 焼結機及び焼結機の操業方法 | |
JP6179726B2 (ja) | 焼結鉱の製造方法 | |
JPH07126763A (ja) | 焼結機排鉱部の熱レベル測定および制御方法 | |
JP6384438B2 (ja) | 焼結鉱の製造方法 | |
JPH04193915A (ja) | 焼結機操業方法 | |
JPH055589A (ja) | 焼結機の操業方法 | |
KR100896569B1 (ko) | 소결기의 분할 게이트 제어장치 | |
CN207635889U (zh) | 一种轧钢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 | |
CN112539655A (zh) | 一种基于图像设别的烧结布料装置及其布料方法 | |
CN118408379A (zh) | 一种基于燃气喷吹的烧结终点调节方法及系统 | |
CN118408374A (zh) | 基于深度学习调节燃气喷吹量控制烧结终点方法及系统 | |
CN113758269B (zh) | 在线检测烧结台车燃烧带的宽度和燃烧速率的装置及方法 | |
CN113074555B (zh) | 一种可适应料层变化的烧结布料压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JPH05306415A (ja) | 焼結鉱気孔構造の適否判定方法および焼結鉱製造方法 | |
CN219368372U (zh) | 一种烧结装置 | |
JPH0814007B2 (ja) | 塊成鉱の製造方法 | |
KR20190063836A (ko) | 품질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72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