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52C -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52C
CN1164952C CNB011299185A CN01129918A CN1164952C CN 1164952 C CN1164952 C CN 1164952C CN B011299185 A CNB011299185 A CN B011299185A CN 01129918 A CN01129918 A CN 01129918A CN 1164952 C CN1164952 C CN 11649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discharge
time
value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99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49106A (zh
Inventor
孟贞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B011299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952C/zh
Publication of CN1349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9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9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以电池恒功率放电时间作为电池放电后备时间实时计算的基准,由于UPS整流性负载的特性,可以减少后备时间计算中在不同恒流放电曲线间的跳变并提高精度,除非负载量发生变动或增减,后备时间不会出现大幅度跳变,并且,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很好地解决了电池放电后充电其回充比率的计算,以及电池在未充满电时再次放电的后备时间计算的难题。

Description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电池的后备时间计算,目前普遍的计算方法是以电池的恒流放电曲线为基础数据、采用电池放出多少安时以及电池充电时充回多少安时来计算的。“安时”这个单位来源于电化学,用来计算电池的容量,当电池恒电流放电时,用安时作计算单位是比较方便和直观的。但实际使用中UPS所带负载一般是整流性负载,在用电器不发生变化时,其功率消耗一般不发生变化,以电池的恒流放电曲线为基础数据的电池后备时间计算方法,由于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不断下降,同时为保持负载功率的恒定必须放电电流不断增大,所以此时用安时作电池容量单位就不方便,也不直观,更由于放电过程中电流的不断变化,电池放电过程中后备时间的显示出现不断的跳变现象,所以用恒流放电曲线作基础数据的后备时间计算方法精确度较差。对于电池充电过程中(即未充满时)再次出现放电及电池放电过程中(即未放完时)再次出现充电的情况,基于恒流放电曲线的计算方法误差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所计算出的数据精度高、跳变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间的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事先测量电池从充满状态开始以恒定功率P放电到关机点时的放电时间Tp;
2)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动态地测量电池荷电状态系数Q:放电时,减小电池荷电状态系数Q的值;充电时,增加电池荷电状态系数Q的值;当电池处于充满状态时,Q=1;当电池放电到关机点时,Q=0;
3)将测得的上述Q的值和Tp的值相乘,即可得到对应当前放电功率P的后备时间T;
其中荷电状态系数(Q)的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当电池放电时,监测其放电功率P’和放电dt时间,并按下式计算Q值减少量:
              dt/TP’;
1-2)当电池放电后又充电时,监测充电电流Ib、充电电压Ub和充电dt,并按下式计算Q值增加量:
           AIbUbdt/(aW0)
其中,W0为充电前电池与完全充满状态相比所放出的总能量,A=1-Q0为归一化系数,Q0为放出总量为W0的能量后的荷电状态系数,a为电池的充电效率与放电效率之比;
1-3)电池充满后,Q值置为1;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中Tp的监测方法为:监测电池的剩余容量系数KP、为温度系数MP,并按下式计算Tp
          Tp=KpMpTpB
TP’的公式相同,只需把其中的下标P改为P’;其中TpB为容量未衰减的新电池从充满状态开始在基准温度下以恒定功率P放电到关机点时的放电时间;电池的剩余容量系数KP表示电池的老化程度,对新电池,其取值为1,电池寿命终止时的取值为一设置的容量百分比;温度系数MP表示电池放电时环境温度偏离基准温度时对放电时间的修正,当放电时温度为基准温度时,其值为1。
采用以上的方案,以电池恒功率放电时间作为电池放电后备时间实时计算的基准,由于UPS负载的恒功率特性(除非增减负载),可以减少后备时间计算中在不同恒流放电曲线间的跳变并提高精度,除非负载量发生变动或增减,后备时间不会出现大幅度跳变,并能适用于电池在任何状态下出现放电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指明,文中所有物理量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其例外有:1)电池标称容量C,单位为安时;2)在表1基础数据表中,所给出的TPB的单位是分钟,但在公式中仍需用秒作单位,这只需在查基础数据表后转化成秒代入公式就行了。
图1所示流程实际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例,其中除了有后备时间计算外,还包括有UPS电池管理的部分内容,比如均、浮充转换等。所谓均充就是用较高的恒定电压对电池进行充电,一般用于电池尚未充满时,当电池充到一定程度,改为浮充,即改用较低的电压,以免过充,并补充电池自放电,但在本发明中,浮充并不是必需的。
但是,在该流程图中,电池后备时间的计算是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本发明中,电池以功率P进行放电的后备时间按下式进行计算:
     T=QTP
下面对其中的变量进行解释:
(一)荷电状态系数Q:它是表征电池荷电状态的一个系数,取值为0-1,Q值为1的时候表明电池处于充满状态。充电和放电(根据电池电流的方向进行判断)的Q分别描述如下:
1)电池在充电状态时,电池电荷被补充,Q的增加量为:AIbUbdt/(aW0)
其中:
Ib为电池充电电流。
Ub为电池充电电压。
dt为本轮时间间隔中的充电时间,图1流程中,充电状态的检测是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软件对每个时间间隔内的Q增量进行累加。因此,在流程图1中,dt等于软件设置的检测电池状态的时间间隔,一般为5S-20S。
W0为当前电池充电时已放出的能量(在上一轮放电时放出的总能量),也即与满容量(Q=1)时相比总共亏损的能量。注意:在整个充电过程中W0是定值,只有在有放电的情况下,W0才会变化(反映在流程图中就是要注意W0=W这一赋值命令的位置)。
A为电池充电效率与放电效率之比,它是一个≥1的系数(由于电池的充电效率一般小于放电效率,其值可根据不同电池进行设置,例如:对某一电池,当以恒定功率放电一小时后,以同样功率充电需1.2小时才能达到原来的荷电状态,则其A值取1.2),A=1-Q0是容量归一系数,同W0一样,A值在整个充电过程中是定值,只有在有放电的情况下,A才会变化,故此处用Q0代替流程中的Q,流程图中虽仍用A=1-Q这一赋值命令,但它的位置保证了A值的正确性。
因为Q的最大值是1,当电池充满后转浮充时可直接置Q=1。图1中设定充电时间大于12小时或充电电流的值小于电池的容量的安时数的1%(即小于0.01C,其中C为安时数,也即电池容量的数值)时,视为已充满,改为浮充并置Q=1。
2)电池在放电状态时,电池电荷被消耗,Q的减少量为:
        dt/TP’
式中:
dt为实际放电时间,P’为放电时的功率,它与P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含义,计算方法也相同,但P’为电池在前一轮放电时的功率,而P是计算后备时间时当前的放电功率,当二者存在于同一公式中时,有必要进行区分,但单独讨论TP和TP’的计算公式时,二者没有任何差别,下面以TP为例进行说明。
TP=KPMPTPB,它表示电池从充满状态以恒功率P放电到关机点时的总放电时间。其中:TPB是容量未衰减的新电池在20℃常温下从充满状态以P进行恒功率放电,放电到电池关机点时的放电时间;KP是根据电池寿命预测所估计的剩余容量系数,KP≤1,对新电池,其取值为1,电池寿命终止时的取值为一设置的容量百分比,例如,对某一型号电池,在某一设备上运行时,如果认为容量百分比为70%时就不能用了,则电池寿命终止时KP取值为70%;MP是温度系数,表示电池放电时环境温度偏离基准温度时对放电时间的修正,当放电时温度为基准温度时,其值为1。KP、MP、TPB三个量的计算见下文。
(二)放电时间TPB:它表示满容量新电池在20℃常温下从充满状态以P进行恒功率放电,放电到电池关机点时的放电时间,它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得到:
(1)用基础数据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满容量电池在不同放电功率下的TPB基础数据表,通过线性插值确定在20℃常温下以实际功率P放电至终止电压时可持续的时间TPB。此处20℃是在测量基础数据时的基准温度,如果采用其他温度作为基准温度,只需对下述温度系数MP的计算方式进行相应修改即可。表1是一种电池的TPB基础数据表,表中给出的TPB的单位是分钟,在使用时要将它转换为秒。
表1 NP12-100AH电池TPB(MIN)
放电功率 2KW 3KW 4KW 5KW 6KW 20.4KW 24.5KW 27.1KW 32.1KW
TPB 350  176  130  91  68  53  43  35  26
(2)用经验公式:
       TPB=3600CKi/I
其中:TPB单位是秒;C是电池的标称容量,单位是安时(AH);I是电池当时放电电流,单位是安培(A);Ki是电池放电效率,按电池放电电流大小范围分段取值,例如如下取值:
电池放电电流I小于5小时率(即标称容量除以5小时后所得的电流值,下类推),Ki=0.85;
电池放电电流I大于5小时率小于3小时率,Ki=0.8;
电池放电电流I大于3小时率小于1小时率,Ki=0.6;
电池放电电流I大于1小时率,Ki=0.5。
对于标称容量是100AH的电池,放电电流小于20A时Ki=0.85,放电电流大于20A小于33A时Ki=0.8,放电电流大于33A小于100A时Ki=0.6。
(三)剩余容量系数KP:它是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充满状态下的容量和新电池容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得到:
(1)基于基础数据表的放电法: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剩余容量系数KP与具体电池相对应的,可以保证预测结果达到比较高的精确度。
放电法的具体做法如下:在电池的定期维护放电(或电池定期自检)中,每次让电池以恒定功率P0放电,P0的设定值选取可按实际要求选定,例如:100AH时取P0=9K(或6K、3K,可在监控程序中设定);65AH时取P0=6K;38AH、40AH时取P0=3K,超出的部分由整流器提供。维护放电中让电池放出20%的新电池容量,即放电时间为与P0对应的TPB的20%,而后检测电池的端电压UB,将其和基础数据中电池在不同剩余容量阶段按P0放出20%容量(即20%TPB时间)后电池的端电压相比,用线性插值结果对电池老化的剩余容量KP进行修正。
KP=K1+(U1-UB)·(K2-K1)/(U1-U2)
其中K1、K2、U1、U2为基础数据,即当剩余容量为K1时,以上述同样放电功率和放电时间下放电后端电压为U1,当剩余容量为K2时,以上述同样放电功率和放电时间下放电后端电压为U2
表2、3是2种电池20%初始容量放电电池端压与对应剩余容量比KP数据:表中除非特别声明,所有数据是10个电池串联测试的数据。
表2、GP12-40AH电池KP
  端压(V)   123.8   123.4   122.2   121.5   118.9
  KP   100%   85.1%   81.2%   76.6%   30.7%
表3、GP12-65AH电池KP
 端压(V)  123.7 123.5 122.2  121.2 120.8
 KP  100% 86.6% 80.3%  72.6% 52.7%
虽然由于对浮充电压的温度补偿及电池浮充电压值的可设置,浮充电压的高低对UB值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初步的测试结果显示,对环境温度在15~30℃间的电池剩余容量的检测精度影响在3%以下。
(2)按线性老化经验公式计算:根据电池标称寿命估算剩余容量系数,KP≤1,它的值可以依据电池标称寿命设定为随使用时间按线性或非线性规律衰减,例如设定为如下式按线性规律变化:
KP=(标称寿命-已使用时间)/标称寿命
(四)是温度系数MP:对于环境温度偏离基准温度的放电情况,需对TP进行温度系数MP的修正,例如定义20℃为基准温度,此时其MP=1,则其他温度下的MP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得到:
(1)利用基础数据表:MP除与温度区间范围相关外,还是放电功率的函数,必须利用电池温度系数随温度和功率变化的基础数据表进行二维线性插值。具体计算可以对应数据表中上下最接近的两个功率等级按实际温度进行线性插值,再把所得的对应该两个功率等级的温度系数按实际放电功率再进行一次线性插值即可得实际MP值。表4、5是两种电池的实测温度系数MP基础数据表:
表4、NP100AH电池MP
环境温度放电功率  10℃  15℃  20℃  30℃  40℃
1K  0.92  0.96  1  1.06  1.09
4K  0.86  0.93  1  1.12  1.18
8K  0.88  0.93  1  1.03  1.15
16K  0.77  0.85  1  1.23  1.38
表5、GPL12-100AH电池MP
环境温度放电功率  10℃  15℃  20℃  30℃  40℃
1K  0.99  1.00  1  1.11  1
4K  0.96  0.94  1  1.27  1.27
8K  0.92  0.88  1  1.39  1.39
16K  0.91  1  1  1.45  1.64
(2)用经验公式:
设定MP随环境温度按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例如设定为按线性变化,当基准温度为25度时,MP=1+k(t-25)
其中t是环境温度,kt是温度系数,例如按如下放电率范围分段取值:
电池放电电流小于10小时率,kt=0.006/℃;
电池放电电流大于10小时率小于5小时率,kt=0.007/℃;
电池放电电流大于5小时率小于3小时率,kt=0.008/℃;
电池放电电流大于3小时率,kt=0.01/℃;
(五)已放出的电能总量W:是用于表征电池放电时放出能量的变量,上面计算Q值的公式中的W0是W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具体值,即在放电后充电前时刻的W。
引入W变量是为了解决电池在未充满电情况下,出现再次放电或在未放完电的情况下,出现再次充电时的放电时间估算问题。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可以解决电池放电所能放出的能量大小随放电功率变化,以及随后的充电过程中能量回充比率计算的难题。充电时,W的减少量为:
IbUbdt/a
其中各量的含义同前。放电时W的增加量为:
Pdt
其中各量的含义同前。

Claims (7)

1、一种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事先测量电池从充满状态开始以恒定功率P放电到关机点时的放电时间Tp;
2)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动态地测量电池荷电状态系数Q:放电时,减小电池荷电状态系数Q的值;充电时,增加电池荷电状态系数Q的值;当电池处于充满状态时,Q=1;当电池放电到关机点时,Q=0;
3)将测得的上述Q的值和Tp的值相乘,即可得到对应当前放电功率P的后备时间T;
其中荷电状态系数(Q)的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当电池放电时,监测其放电功率P’和放电dt时间,并按下式计算0值减少量:
      dt/Tp’
1-2)当电池放电后又充电时,监测充电电流Ib、充电电压Ub和充电dt,并按下式计算Q值增加量:
      AIbUbdt/(aW0)
其中,W0为充电前电池与完全充满状态相比所放出的总能量,A=1-Q0为归一化系数,Q0为放出总量为W0的能量后的荷电状态系数,a为电池的充电效率与放电效率之比;
1-3)电池充满后,Q值置为1;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中Tp的监测方法为:监测电池的剩余容量系数Kp、为温度系数Mp,并按下式计算TD
      Tp=KpMpTpB
Tp’的公式相同,只需把其中的下标P改为P’;其中TpB为容量未衰减的新电池从充满状态开始在基准温度下以恒定功率P放电到关机点时的放电时间;电池的剩余容量系数Kp表示电池的老化程度,对新电池,其取值为1,电池寿命终止时的取值为一设置的容量百分比;温度系数Mp表示电池放电时环境温度偏离基准温度时对放电时间的修正,当放电时温度为基准温度时,其值为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其中电池的剩余容量系数Kp的监测方法是监测其已使用时间,然后按如下线性老化经验公式计算:
          Kp=(标称寿命-已使用时间)/标称寿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其中Kp的监测方法为放电法:即让电池以一确定功率放电规定的时间或容量后,测量电池的端电压UB,从事先在同样放电功率和放电时间下用实验测定的电池基础数据中查找最接近的值U1、U2以及对应的电池剩余容量系数K1、K2,并用线性插值计算:
         Kp=K1+(U1-UB)·(K2-K1)/(U1-U2)
其中K1、K2、U1、U2为基础数据,即当剩余容量为K1时,以上述同样放电功率和放电时间下放电后端电压为U1,当剩余容量为K2时,以上述同样放电功率和放电时间下放电后端电压为U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当基准温度为25度时,其中MD的监测方法是:监测环境温度t,并采用下述经验公式计算:
Mp=1+Kt(t-25)
其中t是环境温度,Kt是温度系数,分段取值:
电池放电电流小于10小时率,Kt=0.006/℃;
电池放电电流大于10小时率小于5小时率,Kt=0.007/℃;
电池放电电流大于5小时率小于3小时率,Kt=0.008/℃;
电池放电电流大于3小时率,Kt=0.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其中MD的监测方法为二维线性插值法:监测实际放电功率,并在事先用实验测得的电池温度系数随温度和功率变化的基础数据表中,找到上下最接近的两个功率等级按实际温度进行线性插值,再把所得的对应该两个功率等级的温度系数按实际放电功率再进行一次线性插值即可得实际MR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其中TpB监测方法是:测量电池当时放电电流I,并采用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TPB=3600C Ki/I
其中:C是电池的标称容量,单位为安时;I是电池当时放电电流;Ki是电池放电效率,按电池放电电流大小范围分段取值:
电池放电电流I小于5小时率,Ki=0.85;
电池放电电流I大于5小时率小于3小时率,Ki=0.8;
电池放电电流I大于3小时率小于1小时率,Ki=0.6;
电池放电电流I大于1小时率,Ki=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其中TpB的计算方法为插值法:利用事先用实验测定的满容量新电池在基准温度下以不同放电功率放电的TPB基础数据表,通过线性插值确定在基准温度下以实际功率P放电至终止电压时可持续的时间TPB
CNB011299185A 2001-11-14 2001-11-14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6495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299185A CN1164952C (zh) 2001-11-14 2001-11-14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11299185A CN1164952C (zh) 2001-11-14 2001-11-14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9106A CN1349106A (zh) 2002-05-15
CN1164952C true CN1164952C (zh) 2004-09-01

Family

ID=466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99185A Expired - Lifetime CN1164952C (zh) 2001-11-14 2001-11-14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5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279B (zh) * 2005-05-11 2010-04-28 苏州润源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组老化率估算、故障检测方法和电池组管理监测装置
CN101930056B (zh) * 2009-06-24 2013-07-24 力博特公司 一种电池备电时间预测方法
CN102073016B (zh) * 2009-11-20 2015-02-11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北美公司 电池实际容量、剩余容量、备电时间及健康状况检测方法
KR101846642B1 (ko) * 2015-02-02 2018-04-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의 저항 팩터 결정 방법, 상기 저항 팩터를 이용한 충전 출력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EP3430822B1 (en) * 2016-03-18 2020-03-11 Sonova AG Method of monitoring state of health of a battery of a hearing device, a hearing device and an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hearing device
CN105938183B (zh) * 2016-05-06 2018-11-02 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测ups电池寿命的智能监测系统
CN110188376A (zh) * 2019-04-12 2019-08-30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初始电量算法
CN112505548A (zh) * 2020-11-19 2021-03-16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cmos电池寿命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9106A (zh) 2002-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1245B (zh) 充电站的功率调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314181C (zh) 重新设置混合动力电动车蓄电池充电状态的方法
CN102868000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源均衡方法
CN104578319B (zh) 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3579706A (zh) 调整充电电流的充电方法
CN102136749B (zh) 充电电池的电流均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34063B (zh) 一种基于电池历史数据的主动均衡方法
US20220359896A1 (en) Method for optimizing power distribution of fuel cell vehicle
CN110450677B (zh) 一种基于电池老化状态估计的复合储能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方法
CN1164952C (zh) 负载恒定的不间断电源电池后备时间的监测方法
US20120249057A1 (en) Charge control device, charge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system
CN110133515B (zh) 电池剩余能量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EP4200155A1 (en) Control method of locomotive dynamic device, locomotive dynamic device and locomotive
CN112721708A (zh) 一种光储充控制方法和装置、光储充系统、存储介质
KR101549678B1 (ko) 배터리의 충방전 효율을 반영한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576749A (zh) 一种用于控制光伏储能充电桩运行的方法及系统
CN117060475A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238992B (zh) 一种电力系统源荷储的协调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549247A (zh) 一种混搭电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910023A (zh)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1675962B1 (ko) 배터리 용량 효율을 반영하는 충전 전력 크기 설정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6278860A (zh) 一种充电桩、电动车辆、计算机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
US20220196753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JP4331473B2 (ja) 鉛蓄電池の充放電制御装置及び充放電制御方法
CN110854842A (zh) 一种光储充电站调度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Patentee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Patentee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0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