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1144A - 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1144A
CN116491144A CN202180074913.6A CN202180074913A CN116491144A CN 116491144 A CN116491144 A CN 116491144A CN 202180074913 A CN202180074913 A CN 202180074913A CN 116491144 A CN116491144 A CN 116491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gestion
time
frequency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49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昕钰
赵振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91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1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处的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所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进行至少一次先听后说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无线通信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同时提高频谱使用效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了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技术。D2D通信技术是指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用户通信设备直接通信。D2D设备既可以在基站控制下通信,也可在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通信,因此相比于蓝牙(Bluetooth)和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等类似通信技术,D2D技术更具优势且更加灵活。
由于授权频谱的带宽限制,D2D的通信性能提升有限。D2D接入非授权频谱(DTD in Unlicensed Spectrum,D2D-U)技术成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吞吐量的解决方案。
实际应用中,非授权频段可以支持不同的通信网络使用(例如D2D网络,蓝牙网络,以及Wi-Fi网络等)。然而,不同的通信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之间缺少协作机制。因此,在D2D-U场景中,D2D设备无法获知非授权频段中时频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而无法判断非授权频段的实际拥塞程度,从而无法灵活的对拥塞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处的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所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
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内进行至少一次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 Talk,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配置为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处的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所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
第二处理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内进行至少一次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
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有计 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通信总线进行通信;
所述处理器,还配置为结合所述收发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接着,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内进行至少一次先听后说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最后,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非空闲时频资源,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这样,可以准确地获知第一频段中时频资源使用情况,得到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提高拥塞程度判断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五;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六;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七;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结构组成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结构组成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另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中的步骤编号仅用于举例,可能对应不同的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限制其顺序。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实际应用中,当通信网络发生拥塞时,会降低通信网络的通信性能及用户体验,因此通信网络中的拥塞检测方法和拥塞控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以基于新无线(New Radio,NR)车辆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网络为例,介绍相关技术中的拥塞检测方法以及拥塞控制机制。在NR-V2X的车辆密集场景下,车载终端数量较多,高负载数据业务可能使网络陷入拥塞,导致通信性能急速下降。为了对网络的拥塞情况进行度量,在NR-V2X中定义了两个拥塞检测指标:信道忙碌比(Channel Busy Ratio,CBR)和信道占用比(Channel Occupancy Ratio,CR)。
其中,CBR定义为[n-100,n-1]区间内测量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高于预配置门限的时频资源,占资源池内时频资源总数的比例。CR定义为[n-a,n-1]区间内已经用于侧行传输的时频资源,和[n,n+b]区间内已经授权将要用于侧行传输的时频资源个数之和,占资源池内子时频资源总数的比例;其中a+b+1=1000,b<(a+b+1)/2,并且n+b不能超过最后一次授权的侧行传输。
可见,CBR是指终端设备对最近一段时间内资源池拥塞情况的度量,CR是终端设备对自身使用和将使用的资源情况的度量。
实际应用中,NR-V2V中根据测量所得的CBR值和CR值完成拥塞控制。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被预先配置一组CBR取值区间,每一个区间对应一个CR极限(CR-limit)值。如果该终端设备测量所得CR值大于其测量所得CBR值所对应的CR-limit值,那么该终端设备需要进行拥塞控制来降低其CR值。
另外,在Wi-Fi网络中,Wi-Fi设备可以根据资源利用率(即信道利用率)和缓冲占用量来检测拥塞。
然而,在D2D-U场景中,终端设备使用的是非授权频段的时频资源。具体地,非授权频段可以支持不同的通信网络使用(例如蓝牙网络或者Wi-Fi网络等)。由于不同的网络/系统之间通常不存在协作机制,因此,继续沿用上述相关技术的拥塞检测方法,并不能明确获知其他网络中的设备使用非授权频段的情况。因此,单纯通过检测时频资源上的信号接收能量判断拥塞程度,不能有效区分造成拥塞的来源,进而不能采取有效且灵活的拥塞缓解的措施。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设备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然后,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内进行至少一次先听后说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所述第二时频范围为所述剩余时频资源中至少部分时频资源对应的范围,最后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非空闲时频资源,确定所述非授权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这样,可以准确地获知非授权频段中时频资源使用情况,提高拥塞程度判断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架构中包括终端设备11、终端设备12和终端设备13。其中,终端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可以通过网络14进行通信,终端设备12和终端设备13可以通过网络15进行通信。网络14与网络15为不同的通信网络。示例性的,网络14可以是D2D网络、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网络、V2X网络等。网络15可以是蓝牙、Wi-Fi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任何配置有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设备或装置,终端设备也可称为接入终端。例如,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线性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线性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执行主体为第一终端设备。这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架构中的终端设备11、终端设备12以及终端13中的任意一个。
参考图2所述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30。
步骤210、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并基于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
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所处的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网络中其他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和上述其他设备可以是接入同一第一网络中的设备,彼此之间通过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示例性的,参考图1所示,第一终端设备为图1中终端设备11时,由于终端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处于网络14,因此,终端设备11可以接收终端设备12发送的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网络可以是D2D网络、Wi-Fi网络、或者其他通信网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网络为D2D网络时,上述其他设备可以是能够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直连通信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如宏基站、微基站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这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时频资源。具体地,所述一设备为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设备。该时频资源为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可以是支持不同网络使用的频谱资源。例如,第一频段可以是支持任何网络使用的非授权频段,或者未来兼容多种网络的高频通信频段,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频段不做限定。
考虑到时域上时间的连续性,可以将第一频段按照不同的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频范围。第一时频范围可以是第一频段中的部分时频域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该一设备可以将时频资源的频点信息和/或时隙信息携带于指示信息中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解析该指示信息后,可以确定该一设备使用的时频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一设备使用的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可以是已经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频资源,也可以是已经授权将要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频资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网络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得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示信息(即至少一个指示信息)。一个设备可以对应一个指示信息,第一设备也可以对应一个以上的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这样,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后,通过解析上述指示信息,可以获知第一网络内其他设备使用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的情况,从而从第一时频范围内包含的所有时频资源中,排除已被其他设备使用的时频资源,得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网络内设备之间的资源碰撞。
步骤220、在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内进行至少一次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
其中,第二时频范围可以为剩余时频资源中至少部分时频资源对应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排除了第一网络内设备使用的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之后,可以在剩余时频资源中选择至少部分时频资源,得到所述第二时频范围。
这里,上述至少部分时频资源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计划使用的时频资源。其中,至少部分时频资源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重传时使用的时频资源。也就是说,第二时频范围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计划使用的时频资源对应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无法获取第一网络外的设备使用时频资源的情况,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提前对第二时频范围对应时频资源,执行LBT检测,判断第二时频范围对应的时频资源是否被第一网络外的设备占用。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一个检测时间段内,对第二时频范围执行一次LBT检测,若通过LBT检测到第二时频范围对应时频资源不空闲,则确定LBT检测失败,第二时频范围对应的时频资源被第一网络外的设备占用;反之,若通过LBT检测到第二时频范围对应时频资源空闲,则确定LBT检测成功,第二时频范围对应的时频资源没有被第一网络外的设备占用。如此,得到LTB检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提前对第二时频范围对应时频资源进行一次或者多次上述LBT检测过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
步骤230、基于剩余时频资源,和/或,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如前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可以理解为是第一网络内(即系统内)设备未使用的资源。因此,剩余时频资源越多,表明第一网络中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少,业务量不大,没有造成拥塞。相反,剩余时频资源越少,则表明第一网络中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多,业务量较大,有来自第一网络的拥塞风险。
另外,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中失败的数量越多,则表明第一网络外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多,业务量大,有来自第一网络外的拥塞风险。相反,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中失败的数量越少,则表明第一网络外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少,业务量小,没有造成拥塞。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剩余时频资源确定出,第一网络内(即系统内)设备使用第一频段的情况。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时频资源中非空闲时频资源,确定出第一网络外(即系统外)设备使用第一频段的情况。这样,通过剩余时频资源,和/或,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非空闲时频资源,可以准确地获知不同网络对第一频段中时频资源使用情况,提高拥塞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使得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灵活地对不同网络的拥塞进行控制。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步骤230基于剩余时频资源,和/或,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301、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确定第一网络中的设备使用第一频段造成的第一子拥塞程度;
步骤2302、基于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网络中的设备使用第一频段造成的第二子拥塞程度;第二网络与第一网络不同;
步骤2303、基于第一子拥塞程度,和/或第二子拥塞程度,确定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拥塞程度,是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网络内(系统内)第一频段拥塞情况的度量。第二子拥塞程度,是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二网络内第一频段拥塞情况的度量。
这里,第二网络可以是除了第一网络外,使用第一频段进行通信的网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为D2D网络,第二网络为Wi-Fi网络。第一网络还可以为Wi-Fi网络,第二网络为D2D网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剩余时频资源的数量确定第一子拥塞程度,基于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中检测结果为失败的数量或检测结果为成功的数量,确定第二子拥塞程度。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被预先配置一组剩余时频资源数量的取值区间,以及LBT失败或成功数量的取值区间,其中,每个取值区间对应一个拥塞度。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剩余时频资源的数量所在区间对应的拥塞度,得到第一子拥塞程度,根据LBT检测结果为失败或成功的数量所在区间对应的拥塞度,得到第二子拥塞程度。
示例性的,剩余时频资源的取值区间可以为大于5或者小于等于5;其中,大于5的取值区间对应的拥塞度为不拥塞,小于等于5对应的拥塞度为拥塞。LBT检测失败的取值区间可以为大于3或者小于等于3;其中,大于3的取值区间对应的拥塞度为拥塞,小于等于3对应的拥塞度为不拥塞。这样,第一终端设备根据实时确定的剩余时频资源的数量和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中检测结果为失败的数量,确定第一子拥塞程度以及第二子拥塞程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在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内,剩余时频资源所占的第一比例,并基于第一比例,确定所述第一子拥塞程度;
类似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在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中,LBT检测结果为成功或失败所占的第二比例,并基于第二比例,确定第二子拥塞程度。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全部时频资源的数量,以及第一时频范围内剩余时频资源的数量,计算剩余时频资源数量与第一时频范围内全部时频资源数量之比,得到第一比例。基于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的数量,和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中检测结果为失败或成功的数量,计算LBT检测成功或失败的数量与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的总数之比,得到第二比例。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直接使用第一比例的取值大小表征第一子拥塞程度,第二比例的取值大小表征第二子拥塞程度。
具体地,第一比例的取值越大,则表明第一网络中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少,没有造成拥塞,第一子拥塞程度较低;相反,第一比例的取值越小,则表明第一网络中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多,第一网络的拥塞程度较高。对应的,第二比例为LBT检测失败比例时,第二比例的取值越大,表明第一网络外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多,第二子拥塞程度较高;第二比例的取值越小,表明第一网络外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少,第二子拥塞程度较低。相反,第二比例为LBT检测成功比例时,第二比例的取值越大,表明第一网络外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少,第二子拥塞程度较低;第二比例的取值越小,表明第一网络外使用第一频段的设备较多,第二子拥塞程度较高。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预设的剩余资源比例与拥塞程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设的LBT检测失败或LBT检测成功比例与拥塞程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一比例,确定第一子拥塞程度;基于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二比例,确定第二子拥塞程度。
示例性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拥塞程度 剩余时频资源比例取值范围
剩余时频资源比例≤40%
40%<剩余时频资源比例≤60%
60%<剩余时频资源比例≤100%
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拥塞程度 LTB检测失败比例取值范围
LTB检测失败比例≤40%
40%<LTB检测失败比例≤60%
60%<LTB检测失败比例≤100%
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表1和表2中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比例对应的第一子拥塞程度,以及第二比例可对应的第二子拥塞程度。
在确定第一子拥塞程度和第二子拥塞程度后,可以得到整个第一频段的拥塞程度。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步骤210基于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101、基于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得到第一网络中至少一个设备使用的至少一个时频资源;
步骤2102、从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中,排除至少一个时频资源,得到所述剩余时频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对接收到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示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第一网络中设备使用的时频资源。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从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内,排除这些已经被使用的时频资源,得到多个剩余时频资源,从而避免第一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资源碰撞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第一网络内的LBT探测。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的流程示意图,步骤210基于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2101’、基于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得到第一网络中至少一个设备占用的至少一个时频资源;
步骤2102’、从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中,排除至少一个时频资源,得到多个初始时频资源;
步骤2103’、从多个初始时频资源中,获取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能量阈值的初始时频资源,得到剩余时频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对接收到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示信息进行解析,获知第一网络内其他设备使用第一时频范围内时频资源的情况。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中,排除这些时频资源,得到多个初始时频资源,从而避免第一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资源碰撞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第一网络内的LBT探测。
进一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对排除资源后的多个初始时频资源进行筛选,以得到有效的剩余时频资源。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多个初始时频资源的接收信号强度,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多个初始时频资源的RSSI。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从多个初始时频资源中,获取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能量阈值的初始时频资源,得到有效的剩余时频资源。
这里,第一能量阈值可以是能够动态变化的值。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拥塞程度对第一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式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详细论述。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在排除使用的时频资源后,基于第一能量阈值对排除后的时频资源进行筛选,选出有效的剩余时频资源。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步骤220在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内进行至少一次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包括:
步骤2201、检测接收信号强度;
步骤2202、基于接收信号强度与第二能量阈值,确定一个LBT检测结果。
这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提前对第二时频范围进行一次或者多个LBT检测。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一个检测时间段内对第二时频范围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在该检测时间段的结束时刻到达之前,第二时频范围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仍大于第二能量阈值,表明第一时频范围对应的时频资源非空闲,确定本次LBT检测结果为检测失败。
在该检测时间段的结束时刻到达之前,第二时频范围对应的信号接收强度小于第二能量阈值,表明第一时频范围对应的时频资源空闲,确定本次LBT检测结果为检测成功。
这里,检测时间段包括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检测的时间段,例如,一个检测时间段是进行干净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检测的时间段,检测时间段可以包括4,9,16,或25微秒等。
另外,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对第二时频范围进行多次LBT检测,得到多个LBT检测结果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一个检测时间段结束后,在下一个检测时间段继续对第二时频范围的时频资源进行LBT检测,得到另一个LBT检测结果。如此,可以获取多个LBT检测结果。
这样,通过对第二时频范围的时频资源进行上述一次或者多次LBT检测,可以预测第一网络外设备使用第一频段的情况。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为D2D网络,第二网络为Wi-Fi网络。基于此,在确定了拥塞程度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拥塞程度,选择性地对D2D网络进行拥塞控制。下面介绍两种不同的拥塞控制方式。
第一种拥塞控制方式:
第一种拥塞控制方式,可以是分布式拥塞控制,即终端设备自主进行拥塞控制。
具体地,参考图6所示的流程示意图,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了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240a、若拥塞程度满足预设拥塞条件,则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为一D2D对;
步骤250a、在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拥塞控制策略进行拥塞控制。
这里,预设拥塞条件可以是网络侧为第一终端设备预先配置的条件,或者第一终端设备出厂时设定的条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的拥塞程度满足该拥塞条件,则可以认为当前第一频段发生拥塞。
示例性的,当使用第一比例表征第一子拥塞程度,第二比例表征第二子拥塞程度时,预设拥塞条件可以是,第一子拥塞程度和第二子拥塞程度之和大于50%。当使用表1和表2所示的分级的方式标识第一拥塞程度和第二子拥塞程度时,预设拥塞条件可以是,第一子拥塞程度,和/或第二子拥塞程度大于中等拥塞程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拥塞条件的类型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拥塞之后,可以根据与对端,即与第一终端设备形成D2D对的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判断自己是否进行拥塞控制。
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定目标距离。
在一种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己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各自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距离。这里,位置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确定的经纬度信息。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专用信令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其位置信息,或者将其位置信息携带在指示信息中,发送给第一终端 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目标距离,具体地,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中携带发送功率信息。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指示信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并且可以在一时间段内测量来自第二终端设备信号的信号接收功率(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通过第二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以及测量到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号接收功率,估计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另外,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反馈信息时,可以将确定的目标距离反馈给第二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拥塞控制后设备信号的覆盖,以及干扰增加后的鲁棒性,可以选择收发端距离较近的设备执行拥塞控制。
这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一距离阈值,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目标距离与该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执行拥塞控制。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目标距离为d,布尔变量a表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执行拥塞控制。若a=1,则第一终端设备为拥塞控制执行设备,若a=0,则第一终端设备不是拥塞执行设备。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公式(1),确定是否执行拥塞控制。
其中,D th为距离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拥塞控制机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与对端距离较近的情况下进行拥塞控制,保证D2D网络中设备之间的信号覆盖,提高D2D系统的鲁棒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距离阈值可以是以动态变化的值,其可以随着拥塞程度是进行变化。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步骤230确定的拥塞程度,确定距离阈值。
具体地,步骤250a在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拥塞控制策略进行拥塞控制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基于拥塞程度,确定距离阈值;其中,拥塞程度与距离阈值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频段的拥塞程度越高,距离阈值随之增大。这样,有更多的终端设备可以被选作拥塞控制执行设备,执行拥塞控制,来缓解第一频段的拥塞情况。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拥塞程度确定距离阈值,可以动态调整执行拥塞控制的设备的比例和数量,提高拥塞控制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步骤250a所涉及的第一拥塞控制策略,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1)、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能量阈值进行调整;能量阈值包括第一能量阈值和/或第二能量阈值;以使得通过调整后的第一能量阈值重新确定剩余时频资源,和/或通过调整后的第二能量阈值重新确定LBT检测结果;
2)、基于发射功率调整参数,降低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
3)、基于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级调整参数,所述第一终端的MCS等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可以是放宽步骤2103’时频资源排除过程中的第一能量阈值,和/或步骤2202中LBT检测过程中的第二能量阈值,以使得通过调整后的第一能量阈值重新确定剩余时频资源,和/或通过调整后的第二能量 阈值重新确定LBT检测结果。通过对能量阈值的调整,增加剩余时频资源的数量,和/或降低LBT失败的数量(即增加LBT成功的数量),从而提高资源复用率,缓解拥塞。
这里,对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可以是逐步放宽第一能量阈值和/或第二能量阈值。具体地,逐步放宽第一能量阈值和/或第二能量阈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当前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得到第i个能量阈值;其中,i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基于第i个能量阈值,更新拥塞程度;若更新后的拥塞程度仍满足预设拥塞条件,继续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第i个能量阈值进行调整,直至更新后的拥塞程度不满足预设拥塞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次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后,都需要重新确定当前第一频谱的拥塞程度。若当前第一频谱的拥塞程度依然满足预设拥塞条件,即拥塞依然存在,则继续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再次调整能量阈值,直至第一频谱的拥塞程度不再满足预设拥塞条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拥塞发生后,不管拥塞来源于第一网络内还是第二网络,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仅对第一能量阈值进行调整,也可以仅对第二能量阈值进行调整,还可以同时对第一能量阈值和第二能量阈值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一终端设备检测到拥塞发生后,可以进一步判断拥塞来源于第一网络还是第二网络。若拥塞来源于第一网络,则对第一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增加第一网络中的剩余时频资源数量。若拥塞来源于第二网络,则对第二能量阈值进行调整,降低LBT失败的数量(即增加LBT成功的数量)。若拥塞来源于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则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对第一能量阈值和第二能量阈值同时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拥塞程度中的第一子拥塞程度和第二子拥塞程度区分拥塞的来源,从而针对性的对第一能量阈值和/或第二能量阈值进行调整。
具体地,若拥塞程度中的第一子拥塞程度满足预设拥塞条件,则基于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增加第一能量阈值,以使得通过调整后的第一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剩余时频资源;
若拥塞程度中第二子拥塞程度满足预设拥塞条件,则基于能量阈值调整参数,降低第二能量阈值,以通过调整后的第二能量阈值重新确定LBT检测结果。
如此,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区分拥塞的来源,从而针对性的对拥塞进行控制,有效缓解第一频段的拥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发射功率调整参数,降低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可以是对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降低发射功率,可以降低资源复用后对其他终端设备的干扰,提高复用率。
这里,降低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也可以是逐步降低。具体地,每一次基于发射功率调整参数降低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后,都需要重新确定当前第一频谱的拥塞程度。若当前第一频谱的拥塞程度依然满足预设拥塞条件,即拥塞依然存在,则继续基于发射功率调整参数再次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直至第一频谱的拥塞程度不再满足预设拥塞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功率并不能够无限降低。为了保证D2D设备之间的通信,第一终端设备在每次降低发射功率后,需要将降低后的发射功率与发射功率的极限值进行比较,若降低后的发射功率小于该极限值,则将该极限值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该极限值可以是保证D2D最低服务质量的发射功率值。若降低至极限值后, 拥塞仍然存在,可以通过使用其他拥塞策略缓解第一频段的拥塞程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MCS等级,可以提高干扰增加后的鲁棒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拥塞控制策略中的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可以是预先配置的参数值,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拥塞程度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250a中基于第一拥塞控制策略进行拥塞控制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基于拥塞程度和/或目标距离,确定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也就是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拥塞程度,确定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目标距离,确定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另外,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拥塞程度和目标距离,确定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可以理解的是,当拥塞程度越高,可以设置较大的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当拥塞程度较低,可以设置较小的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
另外,当目标距离越小,可以设置较大的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当目标距离较大,可以设置较小的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MCS等级调整参数。
如此,基于拥塞程度和/或目标距离,动态确定调整参数,可以增加拥塞控制的灵活性。
第二种拥塞控制方式:
第二种拥塞控制方式,可以是集中式拥塞控制,即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确定的拥塞程度,以及与第二终端设备的目标距离上报至集中式控制设备,由集中式控制设备确定执行拥塞控制的终端设备以及第二拥塞控制策略。这里的集中式控制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集中式控制设备也可以是具有集中处理能力的目标终端设备,例如D2D簇头。
具体地,参考图7所示的流程示意图,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了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240b、向网络设备或目标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步骤250b、接收网络设备或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二拥塞控制策略,并基于第二拥塞控制策略,执行拥塞控制。
这里,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是具有集中处理能力的终端设备,例如D2D簇头。D2D簇头可以是对一组D2D设备距离较近,且计算资源较多的,可以进行集中式管理的设备。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后,可以基于该拥塞程度确定第二拥塞控制策略。并将该第二拥塞控制策略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则基于该第二拥塞控制策略,缓解第一频段的拥塞。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并将该目标距离与确定的第一频段的拥塞程度同时发送给上述网络设备或目标终端设备,由网络设备或者目标终端设备基于拥塞程度以及目标距离,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执行拥塞控制的设备。
这里,网络设备或目标终端设备基于拥塞程度和目标距离,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是否为执行拥塞控制的设备的过程与步骤240a类似,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若网络设备或者目标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终端设备为执行拥塞控制的设备,则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拥塞控制策略,并将第二拥塞控制策略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这里,第二拥塞控制策略与第一拥塞控制策略类似。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承载于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中。也就是说,第一网络中的设备可以通过SCI发送自己第一时频范围中时频域资源信息,第一终端设备解码SCI可以获知第一网络中其他设备使用的时频资源,进而排除这些时频域资源,从而避免第一网络中设备之间的资源碰撞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系统内的LBT探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频段包括非授权频段。
下面,结合D2D-U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申请实施例为了区分非授权频段发生拥塞的来源是来自于D2D-U设备还是Wi-Fi设备,可以定义两个拥塞参数:D2D-U用户系统内资源排除后剩余资源比例(Remaining resource ratio,RRR),以及D2D-U用户所选择资源LBT失败比例(LBT failure ratio,LFR)。这里,RRR对应上文中的“第一比例”,LFR对应上文中的“第二比例”。
RRR是指终端设备排除非授权频段中被其他D2D-U设备使用的时频资源后,剩余的时频域资源数量与非授权频段全部时频域资源数量之比。LFR是指D2D-U用户所选择资源LBT失败比例。其中,RRR可以表征D2D网络内(即系统内)的拥塞程度,LFR可以表征D2D网络外(即系统外)的拥塞程度。
具体地,RRR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D2D-U设备之间可以通过SCI信息发送自己所使用的非授权频段时频域资源信息,而其它D2D-U设备通过解码SCI信息可以获知别的D2D-U设备使用非授权频段资源的情况,进而排除这些时频域资源,得到RRR。
其中,RRR越高,说明使用非授权频段的D2D-U设备数量不多,业务量不大,没有造成拥塞;相反,RRR越低,说明使用非授权频段的D2D-U设备数量多,业务量大,有系统内拥塞的危险。
这里,可以定义系统内拥塞等级(Intra-system congestion level,ISCL)与RRR之间的关系,通过ISCL表征系统内的拥塞程度(即上文所述的第一子拥塞程度)。具体地,ISCL与RRR之间的关系如公式(2)所示:
其中,当ISCL取值为high时,表征系统内拥塞程度较高;当ISCL取值为middle时,表征系统内拥塞程度较中等;当ISCL取值为low时,表征系统内拥塞程度较低。
也就是说,当RRR小于等于40%的情况下,系统内拥塞程度较高;当RRR大于40%且小于等于60%的情况下,系统内拥塞程度中等;当RRR大于60%且小于等于100%,剩余时频资源较多,则系统内拥塞程度较低。
另外,LBT由以下方式得到:D2D-U用户根据SCI信息排除了系统内终端设备所使用的非授权频段资源后,在确定的剩余时频资源中选择自己计划使用的N个时频资源(即至少一个第一时频资源),该N个时频资源中可以包括重传使用的资源。进一步,D2D-U设备提前对选择的N个时频资源进行LBT探测,以确保这些时频资源没有被Wi-Fi设备占用。
具体地,D2D-U设备在监听时间段内,对上述N个时频资源的LBT探测,若在监听时间段结束时刻达到时,探测到的非空闲的时频资源个数为M,则LFR为M/N。
其中,LFR越高,说明使用非授权频段的Wi-Fi设备数量较多,有来自系统外的拥塞危险;相反,LFR越低,说明使用非授权频段的Wi-Fi设备数量不多,没有造成拥塞。
类似的,可以定义系统外拥塞等级(Extra-system congestion level,ESCL)与LFR之间的关系,通过ESCL表征系统外的拥塞程度(即上文所述的第二子拥塞程度)。具体地,ESCL与LFR之间的关系如公式(3)所示:
其中,当ESCL取值为low时,表征系统外拥塞程度较低;当ESCL取值为middle时,表征系统外拥塞程度较中等;当ESCL取值为high时,表征系统外拥塞程度较高。
也就是说,当LFR小于等于40%的情况下,系统外拥塞程度较低;当LFR大于40%且小于等于60%的情况下,系统外拥塞程度中等;当LFR大于60%且小于等于100%,则系统外拥塞程度较低。
基于上述拥塞参数,结合图8所示的流程示意图,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以下步骤进行拥塞控制:
步骤1、第一终端设备统计RRR和LFR。
步骤2、第一终端设备基于RRR,计算ISCL,并基于LFR计算ESCL。
步骤3、若ISCL和/或ESCL满足预设拥塞条件,则执行步骤4,否者执行步骤1。
步骤4、若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执行步骤5,否则执行步骤1。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在检测到拥塞后,可以根据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判断自己是否作为拥塞控制的执行设备。若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将自己作为执行拥塞控制的执行设备。
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位置信息、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功率以及测量的RSRP值,确定目标距离。
这里,距离阈值可以是动态变化的。具体地,可以根据ISCL和/或ESCL确定距离阈值。ISCL和/或ESCL表征的拥塞程度越高,距离阈值将被放宽,有更多设备被选作拥塞控制执行设备。
距离阈值可以设置为ISCL和ESCL的函数,且ISCL和ESCL表征的拥塞程度越高,则距离阈值越高。
步骤5,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拥塞控制策略,进行拥塞控制。
具体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步骤4判断自己作为拥塞控制执行用户后,可以将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
A、逐步放宽能量检测阈值,以提高资源复用率,缓解拥塞。
具体地,如果是ISCL较高,则放宽资源排除过程中的第一能量阈值;如果是ESCL较高高,则放宽LBT探测过程中的第二能量阈值。
B、逐步降低发送功率以降低资源复用后的干扰。
C、降低MCS等级以提高干扰增加后的鲁棒性。
如果拥塞依然存在,则继续上述步骤A至C。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可以根据D2D-U设备系统内资源排除 后剩余资源比例,和D2D-U设备所选择资源LBT失败比例来判断D2D-U设备使用非授权频段的拥塞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D2D对进行有针对性的拥塞控制,能够增加资源复用率的同时限制干扰水平,从而缓解拥塞程度。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如图9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收发单元91,配置为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92,配置为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处的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所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
第二处理单元93,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进行至少一次先听后说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
确定单元94,配置为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4,配置为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中的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频段造成的第一子拥塞程度;基于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网络中的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频段造成的第二子拥塞程度;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第一网络不同;基于所述第一子拥塞程度,和/或所述第二子拥塞程度,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4,还配置为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全部时频资源中,所述剩余时频资源所占的第一比例,并基于所述第一比例,确定所述第一子拥塞程度;另外,确定单元94,还配置为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频范围对应的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中,LBT检测结果为成功或失败所占的第二比例,并基于所述第二比例,确定所述第二子拥塞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4,还配置为基于预设的剩余资源比例与拥塞程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所述第一子拥塞程度;以及,基于预设的LBT检测成功或LBT检测失败与拥塞程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92,配置为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一网络中至少一个设备使用的至少一个时频资源;从所述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中,排除所述至少一个时频资源,得到多个初始时频资源;从所述多个初始时频资源中,获取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能量阈值的初始时频资源,得到所述剩余时频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92,配置为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一网络中至少一个设备使用的至少一个时频资源;从所述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中,排除所述至少一个时频资源,得到所述剩余时频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93,还配置为在一个检测时间段内,侦听所述第二时频范围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所述第二时频范围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第二能量阈值,确定一个LBT检测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拥塞控制单元;
该拥塞控制单元,配置为若所述拥塞程度满足预设拥塞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D2D对;在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拥塞控制策略进行拥塞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拥塞控制单元,还配置为基于所述拥塞程度,确定所述距离阈值;其中,所述拥塞程度与所述距离阈值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拥塞控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能量阈值进行调整;能量阈值包括第一能量阈值和/或第二能量阈值;以使得通过调整后的第一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通过调整后的第二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LBT检测结果;
基于发射功率调整参数,降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基于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等级调整参数,降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CS等级。
在一实施例中,拥塞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当前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得到第i个能量阈值;其中,i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基于所述第i个能量阈值,更新拥塞程度;若所述更新后的拥塞程度仍满足所述预设拥塞条件,继续基于所述阈值调整参数,对所述第i个能量阈值进行调整,直至所述更新后的拥塞程度不满足所述预设拥塞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拥塞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基于所述拥塞程度和/或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所述能量阈值调整参数、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所述MCS等级调整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拥塞控制单元,可以配置为若所述拥塞程度中的第一子拥塞程度满足所述预设拥塞条件,则基于所述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增加所述第一能量阈值,以使得通过调整后的第一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剩余时频资源;以及,
若所述拥塞程度中第二子拥塞程度满足所述预设拥塞条件,则基于所述能量阈值调整参数,降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以通过调整后的第二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LBT检测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拥塞控制单元,还可以配置为获取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
向网络设备或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拥塞控制策略,并基于所述第二拥塞控制策略,执行拥塞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频段包括非授权频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前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如图10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1001、处理器1002、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003;
所述收发器1001、所述处理器1002和所述存储器1003通过通信总线1004进行通信;其中,
所述收发器1001,用于运行所述执行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执 行以下指令: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器1002,用于运行所述执行存储器10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执行以下指令: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处的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所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进行至少一次先听后说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SLDRAM)、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DRRAM)。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作为第一种实施方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位于终端时,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上述拥塞程度确定方法中的任意步骤。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 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 一种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在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处的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所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
    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进行至少一次先听后说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基于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包括:
    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中的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频段造成的第一子拥塞程度;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网络中的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频段造成的第二子拥塞程度;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第一网络不同;
    基于所述第一子拥塞程度,和/或所述第二子拥塞程度,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中的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频段造成的第一子拥塞程度,包括:
    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频范围的全部时频资源中,所述剩余时频资源所占的第一比例,并基于所述第一比例,确定所述第一子拥塞程度;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第二网络中的设备使用所述第一频段造成的第二子拥塞程度,包括:
    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频范围对应的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中,LBT检测结果为成功或失败所占的第二比例,并基于所述第二比例,确定所述第二子拥塞程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比例,确定所述第一子拥塞程度,包括:
    基于预设的剩余资源比例与拥塞程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比例对应的所述第一子拥塞程度;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比例,确定所述第二子拥塞程度,包括:
    基于预设的LBT检测成功或LBT检测失败的比例与拥塞程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比例。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一网络中至少一个设备使用的至少一个时频资源;
    从所述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中,排除所述至少一个时频资源,得到多个初始时频资源;
    从所述多个初始时频资源中,获取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第一能量阈值的初始时频资源,得到所述剩余时频资源。
  6.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包括: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得到所述第一网络中至少一个设备使用的至少一个 时频资源;
    从所述第一频段的第一时频范围中,排除所述至少一个时频资源,得到所述剩余时频资源。
  7.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内进行至少一次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包括:
    检测接收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与第二能量阈值,确定一个LBT检测结果。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设备到设备D2D网络,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拥塞程度满足预设拥塞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目标距离;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一D2D对;
    在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拥塞控制策略进行拥塞控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目标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拥塞控制策略进行拥塞控制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拥塞程度,确定所述距离阈值;其中,所述拥塞程度与所述距离阈值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拥塞控制策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能量阈值进行调整;能量阈值包括第一能量阈值和/或第二能量阈值;以使得通过调整后的第一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通过调整后的第二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LBT检测结果;
    基于发射功率调整参数,降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
    基于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等级调整参数,降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MCS等级。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包括:
    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当前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得到第i个能量阈值;其中,i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第i个能量阈值,更新拥塞程度;若更新后的拥塞程度仍满足所述预设拥塞条件,继续基于所述阈值调整参数,对所述第i个能量阈值进行调整,直至所述更新后的拥塞程度不满足所述预设拥塞条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第一拥塞控制策略进行拥塞控制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拥塞程度和/或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所述能量阈值调整参数、所述发射功率调整参数、以及所述MCS等级调整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13. 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阈值调整参数对能量阈值进行调整,包括:
    若所述拥塞程度中的第一子拥塞程度满足所述预设拥塞条件,则基于所述能量阈值调整参数,增加所述第一能量阈值,以使得通过调整后的第一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剩余时频资源;以及,
    若所述拥塞程度中第二子拥塞程度满足所述预设拥塞条件,则基于所述能量阈值调整参数,降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以通过调整后的第二能量阈值重新确定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
  14.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设备到设备D2D网络,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之后,还包括:
    向网络设备或目标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或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拥塞控制策略,并基于所述第二拥塞控制策略,执行拥塞控制。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信息承载于侧行链路控制信息SCI中。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段包括非授权频段。
  17. 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配置为获取至少一个指示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指示信息,确定第一频段中第一时频范围内的剩余时频资源;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所处的第一网络中一设备使用的所述第一时频范围内的时频资源;
    第二处理单元,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段中的第二时频范围内进行至少一次先听后说LBT检测,得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
    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剩余时频资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LBT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频段对应的拥塞程度。
  18. 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所述收发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通信总线进行通信;
    所述处理器,还配置为结合所述收发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80074913.6A 2021-01-08 2021-01-08 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911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0974 WO2022147799A1 (zh) 2021-01-08 2021-01-08 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1144A true CN116491144A (zh) 2023-07-25

Family

ID=8235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4913.6A Pending CN116491144A (zh) 2021-01-08 2021-01-08 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91144A (zh)
WO (1) WO20221477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4407B (zh) * 2023-08-01 2023-10-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下载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0540B (zh) * 2016-03-22 2023-08-25 苹果公司 用于非授权上行链路和所调度的传输的共存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810905B (zh) * 2017-05-04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信道的方法和装置及传输下行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05211B (zh) * 2017-05-19 2020-03-17 北京交通大学 在非授权频段与WiFi共存的D2D通信中的信道分配方法
US10750462B2 (en) * 2017-06-07 2020-08-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2D operation in unlicensed spectr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7799A1 (zh)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2993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동적 간섭 제어
RU2433574C2 (ru) Методика выполнения процедуры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по радиоинтерфейсу
JP455090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キャリア周波数のサブセットでパケットデータを受信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US8416740B2 (en) Grouping of users onto traffic channels in multiple-users-per-channel transmission schemes
US20160095040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reduction for co-existence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US20160095039A1 (en) Transmission puncturing for co-existence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WO2011153507A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11510159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543444B (zh) 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277974B (zh) 载波选取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US9743220B2 (en)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AFH) with channel inhibition (CI) for bluetooth
EP3151614B1 (en) Adjustment of bluetooth (bt) golden reception range in the presence of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interference
WO2022127489A1 (zh) 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US11750349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80259802A1 (en) Frequency domain packet scheduling under fractional load
TW202013918A (zh) 一種訊號傳輸方法及裝置、終端、網路設備
CN116491144A (zh) 确定拥塞程度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TW200942053A (en) Adapting decision parameter for reacting to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CN111587603B (zh) 网络节点、无线通信设备及接入免许可无线电频带的方法
CN105532031B (zh) 资源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73274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6235602A (zh) 具有已配置授权的处于非活动状态的用户设备的波束切换
KR102040864B1 (ko) Lte-laa기반의 lbt 제어방법 및 그 기지국 장치
CN116684967A (zh) 侧行链路信道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015042A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