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2899A - 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2899A
CN116482899A CN202310464727.4A CN202310464727A CN116482899A CN 116482899 A CN116482899 A CN 116482899A CN 202310464727 A CN202310464727 A CN 202310464727A CN 116482899 A CN116482899 A CN 116482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cklight
bottom wall
supporting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47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禹进桢
叶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647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28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2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2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poxy resins;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4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K5/5455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grou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框架,所述背光框架包括底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壁周缘的侧壁,所述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光学膜片的台阶,所述底壁内表面设置有背光源,且所述背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光学膜片,所述背光框架内设置有可透光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材料为形状记忆材料,所述支撑件用于提供与所述光学膜片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本申请解决了现有背光模组在进行光学测试时光学膜片会发生弯曲变形,影响光学测量数据及背光模组得正常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一种非自发光性的显示器件,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屏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和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屏能正常显示影像。目前,背光模组主要由光源、导光板(Light Giude Panel,LGP)和光学薄膜(Optical Sheet)组成。其中,光源主要采用灯管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导光板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光的路径将光源的光线导向所需的方向;光学薄膜的主要作用是凝聚光线,使背光模组发出均匀的光线。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背光显示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是由背光模组的框架支撑起来的,当背光模组竖直放置时,其框架承担的压力较少,然而在显示模组制备过程中会存在平放背光模组进行光学测试等需求,此时光学膜片由于自身重力原因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影响光学测量数据及背光模组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通过在背光框架内设置可透光的支撑件,支撑件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作,用于提供与光学膜片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解决了现有背光模组在进行光学测试时光学膜片会发生弯曲变形,影响光学测量数据及背光模组得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框架,所述背光框架包括底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壁周缘的侧壁,所述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光学膜片的台阶,所述底壁内表面设置有背光源,且所述背光源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光学膜片,所述背光框架内设置有可透光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材料为形状记忆材料,所述支撑件用于提供与所述光学膜片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所述底壁内表面抵接,所述支撑柱另一端与所述光学膜片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两端均搭设于所述台阶上,且所述支撑条与所述光学膜片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底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背光源在所述底壁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在所述底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背光源在所述底壁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底壁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条在所述底壁上的正投影交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底壁上均匀排列;
所述支撑条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条互相平行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外表面设置有发光层。
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背光框架内设置可透光的支撑件,且该支撑件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作而成,通过支撑件可以提供与光学膜片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从而可以抑制光学膜片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使得背光模组在平放进行光学测试时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背光模组能够正常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撑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
制备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
在25℃的温度下,将5-10g的所述含侧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和2.3-4.6g的所述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均匀并倒入模具中,然后在80℃的温度下保温12h,得到聚合物膜;
将所述聚合物膜从所述模具中取出,先在120℃的温度下干燥12h,再在200℃的温度下干燥2h,得到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
在超过160℃的温度条件下,将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通过外力改变成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再将温度升至200℃并持续预设时长,然后进行冷却,得到具有记忆形状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记忆形状为所述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所述支撑件变形后在40-90℃的温度下恢复为记忆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备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包括:
在25℃的温度下,将30-100g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9-18g的乙醇胺和200-4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然后在120℃的温度下保温反应12h;
将保温反应后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白色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备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包括:
在25℃的温度下,将3-10g的二氨基二苯甲烷溶解于50-100mL的三氯甲烷中并进行搅拌;
在搅拌过程中加入8-21g的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氮气氛围下,将温度升至80℃并保温反应4h,保温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的混合液减压蒸除三氯甲烷,得到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
本申请提供的支撑件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用于制备设置在背光框架内的可透光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可以提供与光学膜片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从而可以抑制光学膜片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使得背光模组在平放进行光学测试时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背光模组能够正常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撑件,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件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申请提供的支撑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作而成,设置在背光框架内,可以提供与光学膜片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从而可以抑制光学膜片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变形,进而使得背光模组在平放进行光学测试时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背光模组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支撑件排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支撑件排列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支撑件排列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十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一提供的支撑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一提供的支撑件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16是图14中步骤S104制得的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二维形状示意图;
图17是图14中步骤S104制得的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具有透镜结构的二维形状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二提供的支撑件的形状示意图一;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二提供的支撑件的形状示意图二;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十二提供的支撑件的形状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1、背光框架;11、底壁;12、侧壁;120、台阶;
2、光学膜片;3、背光源;
4、支撑件;41、支撑柱;42、支撑条;
5、形状记忆聚合物;51、透镜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解决了现有背光模组在进行光学测试时光学膜片会发生弯曲变形,影响光学测量数据及背光模组得正常使用的问题。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框架1,背光框架1包括底壁11、以及连接于底壁11周缘的侧壁12,侧壁12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光学膜片2的台阶120,底壁11内表面设置有背光源3,且背光源3的发光侧朝向光学膜片2。一般情况下,背光模组都处于竖直放置状态,此时背光源3的光轴方向与光学膜片2的重力方向互相垂直,也就是光学膜片2不会朝背光源3凹陷,但是背光模组在出厂之前都会进行测试,在测试时就需要将背光模组平放,此时背光源3的光轴方向与光学膜片2的重力方向一致,由于光学膜片2的四周搭在侧壁12内表面设置的台阶120上,因此光学膜片2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向背光源3凹陷,使得光学膜片2发生弯曲变形,不仅会影响光学测试时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而且在测试结束之后光学膜片2也恢复不了原来的状态,影响背光模组的正常使用。
参考图1,背光框架1内设置有可透光的支撑件4,支撑件4的材料为形状记忆材料,支撑件4与光学膜片2抵接,用于提供与光学膜片2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
其中,支撑件4的材料为热适性形状记忆材料,也就是支撑件4具有记忆形状,同时具有从变形的形状恢复为记忆形状的转变温度,当温度未达到该转变温度时,支撑件4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温度达到该转变温度时,支撑件4就会恢复为记忆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该转变温度与支撑件4的制作材料配比有关,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但是确定的是该转变温度处于背光源3发光产生的热量能够达到的温度范围之内。
通过以上设置,当背光模组平放进行光学测试时,光学膜片2会向背光源3的方向凹陷,使得支撑件4弯曲变形,由于支撑件4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作,因此当背光源3发光产生热量使支撑件4所处的空间的温度升高时,支撑件4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以提供与光学膜片2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从而光学膜片2会恢复为原来的形状,有效的抑制了光学膜片2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提高了光学测试时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而且不会影响背光模组的正常使用。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4包括支撑条42,支撑条42两端均搭设于台阶120上,且支撑条42与光学膜片2抵接。这样相比于台阶120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极大的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面积,从而有足够的支撑力来抵抗光学膜片2自身的重力,使得光学膜片2不会弯曲变形。
参考图2,支撑条42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条42互相平行设置,每相邻两个支撑条42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以从多个不同的位置对光学膜片2进行支撑,使得提供的与光学膜片2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均匀的分布在光学膜片2的各处,有效的抑制光学膜片2发生变形,从而保证背光模组在光学测试时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同时也保证了背光模组在光学测试之后光学膜片2没有发生弯曲变形,不会影响背光模组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条42设置的具体数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具体的,需要根据光学膜片2的自身重量来适配支撑条42的数目,从而使得支撑条42产生的支撑力足够将光学膜片2撑起以恢复原来的状态,确保背光模组的光学测试的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光学测试之后背光模组的正常使用。
具体的,背光框架1的底壁11可以是方形,侧壁12就有四个,相应的侧壁12上的台阶120就绕着四个侧壁12围成方形,多个支撑条42可以在相对的两个侧壁12上的台阶120上搭设,这样多个支撑条42就会形成类似于平板结构的支撑架,这样就可以支撑光学膜片2的多个位置,支撑条42产生的支撑力可以均匀分散在光学膜片2的各个位置,从而有效的抑制光学膜片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这样支撑条42不会遮挡背光源3发出的光,能够减少背光阴影的产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条42全部可透光,具体的,支撑条42可以采用透明的材料制作而成,这样背光源3产生的光可以从支撑条42中透过,不会出现背光阴影,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光源3可以包括多个灯珠,多个灯珠可以呈矩阵排列,当然,为了提高背光源3的设置效率,也可以先将多个灯珠制作为灯条,然后再将多个灯条间隔均匀的排列在底壁11上,这样在设置支撑条42时,将支撑条42直接设置在相邻两个灯条之间即可保证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极大的降低了支撑条42的设置难度,提高了支撑条42的设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条42外表面设置有发光层。这样可以进一步的避免支撑条42带来背光阴影,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条42在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在支撑条42的表面喷涂发光粒子,该发光粒子形成发光层,发光粒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背光源3发出的光的颜色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粒子和背光源3均发出白色的光。这样支撑条42上的发光粒子发光就可以补偿被支撑条42遮挡的背光源3的光,从而保证显示面板上各处的背光亮度是均匀的,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具体的,发光粒子可以是负载氟化物的无机金属纳米粒子或者掺杂镧系元素的金属氧化物或者盐。
实施例二
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仅在于支撑条42设置的位置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重叠。由于支撑条42可透光,因此这样设置支撑条42不会遮挡背光源3发出的光,而且支撑条42的设置难度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背光源3包括多个灯珠,为了增大背光亮度,灯珠的设置数目比较多,因此相邻的两个灯珠之间的距离较小,本申请实施例二将支撑条42设置在灯珠上方,不需要专门的将支撑条42对准相邻两个灯珠之间的间隙,可以降低支撑条42的设置难度,从而提高支撑条42的设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支撑条42同时设置在相邻两个灯珠之间的间隙上方以及灯珠上方,支撑条42的设置位置没有专门的要求,这样对于支撑条42的设置难度进行了极大的降低。
实施例三
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仅在于支撑件4的结构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支撑件4包括支撑柱41,支撑柱41一端与底壁11内表面抵接,支撑柱41另一端与光学膜片2抵接。这样相比于台阶120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极大的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面积,从而有足够的支撑力来抵抗光学膜片2自身的重力,使得光学膜片2不会弯曲变形。
参考图5,支撑柱41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均匀排列。这样可以从多个不同的位置对光学膜片2进行支撑,使得提供的与光学膜片2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均匀的分布在光学膜片2的各处,有效的抑制光学膜片2发生变形,从而保证背光模组在光学测试时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同时也保证了背光模组在光学测试之后光学膜片2没有发生弯曲变形,不会影响背光模组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这样支撑柱41不会遮挡背光源3发出的光,能够减少背光阴影的产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柱41可透光,因此背光源3产生的光可以从支撑柱41中透过,不会出现背光阴影,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具体的,当背光源3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灯珠时,多个支撑柱41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灯珠之间,当背光源3包括多个灯条时,多个支撑柱41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灯条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41外表面设置有发光层。这样可以进一步的避免支撑柱41带来背光阴影,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柱41在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在支撑柱41的表面喷涂发光粒子,该发光粒子形成发光层,发光粒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背光源3发出的光的颜色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粒子和背光源3均发出白色的光。这样支撑柱41上的发光粒子发光就可以补偿被支撑柱41遮挡的背光源3的光,从而保证显示面板上各处的背光亮度是均匀的,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实施例四
参考图6,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三相比,区别仅在于支撑柱41的设置位置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四中,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重叠。由于支撑柱41可透光,因此这样设置支撑柱41不会遮挡背光源3发出的光,而且支撑柱41的设置难度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设置时通常需要采用螺钉或者卡扣结构将支撑柱41固定在底壁11上,这样会增加支撑柱41的设置难度,而且还会增加成本,因此,本申请可以将支撑柱41设置在灯珠上方,也就是采用支撑柱41将灯珠罩住,具体的可以在支撑柱41靠近灯珠的一侧表面设置凹槽,将凹槽罩在灯珠周围,这样灯珠外围的封装层与凹槽内表面抵接,可以将支撑柱41固定住,这样极大的降低了支撑柱41的设置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41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这样支撑柱41的轴向就有一个贯穿支撑柱41的通孔,在设置支撑柱41时只需要将该通孔对准灯珠即可,该通孔就相当于是支撑柱41靠近灯珠的一侧表面设置的凹槽,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便捷安装支撑柱41的效果,而且空心结构的支撑柱41相比实心的支撑柱41也节省了制作支撑柱41所需要的材料,减少了支撑柱41的制作成本。
实施例五
参考图7,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在于支撑件4的结构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支撑件4包括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支撑条42两端均搭设于台阶120上,且支撑条42与光学膜片2抵接,支撑柱41一端与底壁11内表面抵接,支撑柱41另一端与光学膜片2抵接。这样相比于台阶120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极大的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面积,从而有足够的支撑力来抵抗光学膜片2自身的重力,使得光学膜片2不会弯曲变形。
参考图7-图8,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也就是支撑条42位于相邻的两个灯条之间的空隙上方,支撑柱41位于相邻的两个灯条之间的空隙处,并且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不处于同一个空隙处,这样不仅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点位,而且还能够降低支撑柱41和支撑条42对背光源3发出的光的遮挡,从而避免出现背光阴影,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的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的数目均为多个,多个支撑条42和多个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可以沿多个支撑条42的排列方向交替排列设置,当然,也可以沿多个支撑条42的排列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支撑条42的正投影和多个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六
参考图9,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五相比,区别在于支撑柱41的设置位置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六中,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重叠;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这样极大的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面积,从而有足够的支撑力来抵抗光学膜片2自身的重力,使得光学膜片2不会弯曲变形,而且支撑条42不会对背光源3的光有过多的遮挡,避免背光阴影的产生,支撑柱41的设置难度也得到了降低,提高了支撑柱41的设置效率。
实施例七
参考图10,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五相比,区别在于支撑条42的设置位置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七中,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重叠;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这样极大的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面积,从而有足够的支撑力来抵抗光学膜片2自身的重力,使得光学膜片2不会弯曲变形。而且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可透光,不会遮挡背光源3产生的光导致产生背光阴影。
实施例八
参考图11,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七相比,区别在于支撑柱41的设置位置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八中,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重叠;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背光源3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重叠;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这样极大的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面积,从而有足够的支撑力来抵抗光学膜片2自身的重力,使得光学膜片2不会弯曲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条42位于灯条上方,支撑柱41位于灯珠上方,具体可以将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的数目均设置为多个,多个支撑条42和多个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可以沿多个支撑条42的排列方向交替排列设置,当然,也可以沿多个支撑条42的排列方向依次排列多个支撑条42的正投影和多个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九
参考图12,本申请实施例九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五相比,区别在于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的相对位置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九中,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交叠。也就是支撑条42位于相邻的两个灯条之间的空隙上方,支撑柱41位于相邻的两个灯条之间的空隙处,并且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处于同一个空隙处,这样不仅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点位,而且支撑柱41支撑着支撑条42,有利于增大支撑件4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力,确保支撑件4能够有足够的支撑力将光学膜片2撑起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同时,还能够降低支撑柱41和支撑条42对背光源3发出的光的遮挡,从而避免出现背光阴影,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具体的,在设置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时,可以先在底壁11上设置支撑柱41,将支撑柱41的位置排列好,再设置支撑条42时就只需要将支撑条42设置在支撑柱41上即可,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确定支撑条42的设置位置,极大的降低了支撑条42的设置难度。
实施例十
参考图13,本申请实施例十提供的背光模组与实施例八相比,区别在于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的相对位置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十中,支撑柱41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支撑条42在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交叠。也就是支撑条42位于灯条上方,支撑柱41位于灯珠上方,且支撑条42位于支撑柱41上方,这样不仅增加了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点位,而且支撑柱41支撑着支撑条42,有利于增大支撑件4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力,确保支撑件4能够有足够的支撑力将光学膜片2撑起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实施例十一
参考图14,本申请实施例十一提供了一种支撑件4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制备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
S102、制备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
S103、在25℃的温度下,将5-10g的含侧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和2.3-4.6g的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均匀并倒入模具中,然后在80℃的温度下保温12h,得到聚合物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具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不仅模具形状不会因环境温度发生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且成本较低。
S104、将聚合物膜从模具中取出,先在120℃的温度下干燥12h,再在200℃的温度下干燥2h,得到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
具体的,聚合物膜的可以放置于真空烘箱中进行干燥。
参考图16,图16是步骤S104制得的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的二维形状示意图。
为了降低支撑件4对背光源3发出的光的遮挡,可以使支撑件4在透光的同时聚光,可以制备具有透镜结构51的支撑件4,具体的,在制备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之前可以先在模具内表面铺设用于聚光的透镜结构51,再将5-10g的含侧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和2.3-4.6g的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均匀并倒入模具中,得到的聚合物膜表面就会有透镜结构51,从而得到具有透镜结构51的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如图17所示,这样采用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制作的支撑件4就具有透镜结构51,能够在透光的同时进行聚光,避免出现背光阴影,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S105、在超过160℃的温度条件下,将形状记忆聚合物5通过外力改变成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再将温度升至200℃并持续预设时长,然后进行冷却,得到具有记忆形状的支撑件4;支撑件4的记忆形状为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支撑件4变形后在40-90℃的温度下恢复为记忆形状。
具体的,当温度加热到玻璃化转变温度(160℃)以上,在外力作用下,将具有二维平面原始形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5改变成所需的三维立体形状,也就是支撑柱41或者支撑条42;随后继续加热到200℃,并保持该温度与外力,使形状记忆聚合物5内部进行羟基与硅烷醚键的可逆交换反应;再冷却到室温,三维立体的新形状被固定住,成为形状记忆聚合物5的一个新的永久形状,得到具有记忆形状的支撑件4。此支撑件4的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0Mpa,相当于一平方厘米面积承担10kg力,一般背光膜材重量在10kg以内。当受外力作用时支撑件4发生形变,若将温度升高至40-90℃则可以使具有记忆形状的支撑件4回复到记忆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4可以包括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且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的设置方式不同,因此在采用具有透镜结构51的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制作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时需要注意透镜结构51要有所不同,以便适应支撑条42和支撑柱41对背光源3发出的光的聚集。
此外,支撑件4变形后能够在40-90℃的温度下恢复为记忆形状,由于支撑件4恢复为记忆形状所需要的变形温度是由背光源3发光产生的热量提供的,因此需要确保背光源3产生的热量能够达到上述变形温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该变形温度设置为40-90℃。在制作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时各种原料采用的配比不同,最终得到的支撑件4恢复为记忆形状所需要的变形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只需要确保支撑件4的变形温度在背光源3产生的热量能够达到的范围之内即可。
具体的,参考图15,本申请实施例十一提供的一种支撑件4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在25℃的温度下,将30-100g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9-18g的乙醇胺和200-4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然后在120℃的温度下保温反应12h。
S202、将保温反应后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白色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
S203、在25℃的温度下,将3-10g的二氨基二苯甲烷溶解于50-100mL的三氯甲烷中并进行搅拌。
S204、在搅拌过程中加入8-21g的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S205、在氮气氛围下,将温度升至80℃并保温反应4h,保温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的混合液减压蒸除三氯甲烷,得到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
S206、在25℃的温度下,将5-10g的含侧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和2.3-4.6g的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均匀并倒入模具中,然后在80℃的温度下保温12h,得到聚合物膜。
S207、将聚合物膜从模具中取出,先在120℃的温度下干燥12h,再在200℃的温度下干燥2h,得到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
S208、在超过160℃的温度条件下,将形状记忆聚合物5通过外力改变成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再将温度升至200℃并持续预设时长,然后进行冷却,得到具有记忆形状的支撑件4;支撑件4的记忆形状为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支撑件4变形后在40-90℃的温度下恢复为记忆形状。
举例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4的具体制作方法为:在25℃的温度下,将50g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9g的乙醇胺和3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然后在120℃的温度下保温反应12h;将保温反应后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白色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在25℃的温度下,将5g的二氨基二苯甲烷溶解于100mL的三氯甲烷中并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10.35g的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氮气氛围下,将温度升至80℃并保温反应4h,保温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的混合液减压蒸除三氯甲烷,得到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在25℃的温度下,将5g的含侧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和2.3g的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均匀并倒入模具中,然后在80℃的温度下保温12h,得到聚合物膜;将聚合物膜从模具中取出,先在120℃的温度下干燥12h,再在200℃的温度下干燥2h,得到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5;在超过160℃的温度条件下,将形状记忆聚合物5通过外力改变成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再将温度升至200℃并持续预设时长,然后进行冷却,得到具有记忆形状的支撑件4;支撑件4的记忆形状为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支撑件4变形后在41.4℃的温度下恢复为记忆形状。
实施例十二
参考图18-图20,本申请实施例十二提供了一种支撑件4,由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申请实施例十二中,支撑件4可以为支撑柱41,由于支撑柱41是沿着垂直于底壁11的方向设置的,因此支撑柱4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确保支撑柱41的两端表面为垂直于支撑柱41轴向的平面即可,这样就能够确保支撑柱41的一端端面与底壁11表面抵接,支撑柱41的另一端端面与光学膜片2抵接,且与光学膜片2的接触面为平面,有利于均匀的将支撑力分散到光学膜片2上,使得对光学膜片2的支撑效果更好。具体的,支撑柱41的形状可以是如图18所示的方形柱,也可以是如图19所示的圆柱,还可以是如图20所示的三角形棱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4也可以为支撑条42,由于支撑条42的轴向与底壁11平行,因此在制作支撑条42时需要注意支撑条42与光学膜片2接触的表面尽量设置为平面,这样不仅能够增大支撑条42与光学膜片2的接触面积,均匀分散支撑力,而且还不会对光学膜片2造成损坏。具体的,支撑条42的形状可以是如图18所示的方形柱,此时方形柱的其中一个侧面与光学膜片2接触;也可以是如图19所示的圆柱,此时圆柱的弧形外表面与光学膜片2接触;对于如图20所示的三角形棱柱,由于三角形棱柱的侧面棱会与光学膜片2接触,长时间支撑光学膜片2可能会对光学膜片2造成损坏,因此不将支撑条42设置为三角形棱柱。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框架(1),所述背光框架(1)包括底壁(11)、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壁(11)周缘的侧壁(12),所述侧壁(12)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光学膜片(2)的台阶(120),所述底壁(11)内表面设置有背光源(3),且所述背光源(3)的发光侧朝向所述光学膜片(2),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框架(1)内设置有可透光的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的材料为形状记忆材料,所述支撑件(4)与所述光学膜片(2)抵接,用于提供与所述光学膜片(2)的重力方向相反的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4)包括支撑柱(41),所述支撑柱(41)一端与所述底壁(11)内表面抵接,所述支撑柱(41)另一端与所述光学膜片(2)抵接;
和/或,所述支撑件(4)包括支撑条(42),所述支撑条(42)两端均搭设于所述台阶(120)上,且所述支撑条(42)与所述光学膜片(2)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41)在所述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背光源(3)在所述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
和/或,所述支撑条(42)在所述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背光源(3)在所述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互相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41)在所述底壁(1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支撑条(42)在所述底壁(11)上的正投影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41)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柱(41)在所述底壁(11)上均匀排列;
所述支撑条(42)的数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条(42)互相平行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42)之间的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4)外表面设置有发光层。
7.一种支撑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
制备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
在25℃的温度下,将5-10g的所述含侧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和2.3-4.6g的所述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均匀并倒入模具中,然后在80℃的温度下保温12h,得到聚合物膜;
将所述聚合物膜从所述模具中取出,先在120℃的温度下干燥12h,再在200℃的温度下干燥2h,得到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
在超过160℃的温度条件下,将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通过外力改变成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再将温度升至200℃并持续预设时长,然后进行冷却,得到具有记忆形状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记忆形状为所述目标的三维立体形状,所述支撑件变形后在40-90℃的温度下恢复为记忆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包括:
在25℃的温度下,将30-100g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9-18g的乙醇胺和200-4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均匀混合,然后在120℃的温度下保温反应12h;
将保温反应后的混合液逐滴加入去离子水中,析出白色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含羟基的环氧低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包括:
在25℃的温度下,将3-10g的二氨基二苯甲烷溶解于50-100mL的三氯甲烷中并进行搅拌;
在搅拌过程中加入8-21g的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氮气氛围下,将温度升至80℃并保温反应4h,保温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的混合液减压蒸除三氯甲烷,得到含甲氧端基的硅烷交联剂。
10.一种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的制备方法制得。
CN202310464727.4A 2023-04-19 2023-04-19 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Pending CN1164828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4727.4A CN116482899A (zh) 2023-04-19 2023-04-19 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4727.4A CN116482899A (zh) 2023-04-19 2023-04-19 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2899A true CN116482899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4727.4A Pending CN116482899A (zh) 2023-04-19 2023-04-19 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289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0264A (zh) * 2011-11-04 2013-05-08 奇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103453463A (zh) * 2013-08-23 2013-12-1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712128A (zh) * 2013-12-23 201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04328710U (zh) * 2015-01-08 2015-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6932961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705313A (zh) * 2019-01-22 2019-05-03 苏州大学 一种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US20220035092A1 (en) * 2018-10-22 2022-0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0264A (zh) * 2011-11-04 2013-05-08 奇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
CN103453463A (zh) * 2013-08-23 2013-12-1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712128A (zh) * 2013-12-23 201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04328710U (zh) * 2015-01-08 2015-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106932961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US20220035092A1 (en) * 2018-10-22 2022-0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9705313A (zh) * 2019-01-22 2019-05-03 苏州大学 一种热适性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2042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1510027B (zh) 液晶显示器设备
CN101770095B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04423089A (zh) 光学片及包括该光学片的背光单元和显示器
JP4990330B2 (ja) 導光フィルム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1435955A (zh) 集光片、包括集光片的背光单元和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
CN102661550B (zh) 背光模组
CN101539258B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03852920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76543A (zh) 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03217218B (zh) 一种光谱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1452149B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209624946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电视机
CN116482899A (zh) 支撑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
KR10177889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01008739A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块、显示装置、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6639352B2 (en) Flat lamp for emitting lights to a surface area and liquid crystal using the same
CN215494453U (zh) 一种显示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终端
KR100742242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
CN101936485A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块、显示装置、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14075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999178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8805657U (zh) 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140720A (zh) 高对比度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N111624813A (zh) 曲面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