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1832A - 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1832A
CN116481832A CN202310420841.7A CN202310420841A CN116481832A CN 116481832 A CN116481832 A CN 116481832A CN 202310420841 A CN202310420841 A CN 202310420841A CN 116481832 A CN116481832 A CN 116481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valuation index
lateral acceleration
index parameter
stea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08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汝春
丁洋
金安康
刘康
蔡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4208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1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1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1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6Steering behaviour; Rolling behavio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通过本发明,根据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即可客观的得知漂移时车辆数据是否均满足对应的评价要求,再根据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即可客观的得知漂移失败或漂移不好的原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客观的对车辆处于漂移模式时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漂移性能是车辆操控性能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车辆漂移性能的评价结果能反映车辆极限工况下的状态。
然而现有技术中无法将漂移模式客观化,仅凭驾驶员主观感受作为输入,评价车辆处于漂移模式时车辆的各项性能,没有自动评价漂移模式的系统,导致车辆处于漂移模式时,各项性能的评价结果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客观的对车辆处于漂移模式时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包括:
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
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
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
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
可选的,所述运行数据包括车速、侧向加速度、发动机转速、横摆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所述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的步骤,包括:
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确定稳态车速、稳态发动机转速、最大横摆角速度、稳态横摆角速度、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
计算稳态车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车速之间的车速差值绝对值;
计算稳态发动机转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
基于最大横摆角速度以及稳态横摆角速度计算得到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
可选的,所述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的步骤,包括:
将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代入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其中,第一预设公式如下:
τ表示侧向加速度减小量,μ0表示稳态侧向加速度,μmax表示最大侧向加速度。
可选的,所述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的步骤,包括:
若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确定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预设分值;
若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确定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零。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代入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其中,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之和等于一,第二预设公式如下:
β代表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预设分值,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n代表评价指标参数的总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
检测模块,用于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
可选的,所述运行数据包括车速、侧向加速度、发动机转速、横摆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
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确定稳态车速、稳态发动机转速、最大横摆角速度、稳态横摆角速度、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
计算稳态车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车速之间的车速差值绝对值;
计算稳态发动机转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
基于最大横摆角速度以及稳态横摆角速度计算得到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
将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代入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其中,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之和等于一,第二预设公式如下:
β代表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预设分值,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n代表评价指标参数的总数。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设备,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其中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其中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中,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通过本发明,由于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时基于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的,所以根据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即可客观的得知漂移时车辆数据是否均满足对应的评价要求,再根据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即可客观的得知漂移失败或漂移不好的原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客观的对车辆处于漂移模式时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步骤S3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辆漂移性能评价定价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S10,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
本实施例中,当车辆的最大侧向加速度大于侧向加速度预设值时,车辆进入漂移模式。开启漂移模式自动评价装置及系统,并获取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行数据包括车速、侧向加速度、发动机转速、横摆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参照图2,图2为图1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确定稳态车速、稳态发动机转速、最大横摆角速度、稳态横摆角速度、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
步骤S102,计算稳态车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车速之间的车速差值绝对值;
步骤S103,计算稳态发动机转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
步骤S104,基于最大横摆角速度以及稳态横摆角速度计算得到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步骤S105,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
本实施例中,评价指标参数包括最大侧向加速度、车速变化差值绝对值,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横摆角速度超调量以及侧向加速度减小量。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车速中确定稳态车速,其中,当车辆以某一车速行驶的时长大于对应的预设时长,则该车速即为稳态车速。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发动机转速中确定稳态发动机转速,其中,当发动机以某一转速转动的时长大于对应的预设时长,则该发动机转速即为稳态转速。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横摆角速度中获取最大横摆角速度以及稳态横摆角速度,其中,横摆角速度在对应的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即为稳态横摆角速度。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侧向加速度中获取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其中,侧向加速度在对应的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即为稳态侧向加速度。
计算稳态车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车速之间的车速差值绝对值,以稳态车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车速之间的车速差值绝对值作为评价指标参数。
计算稳态发动机转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以计算稳态发动机转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作为评价指标参数。
将最大横摆角速度以及稳态横摆角速度代入公式计算得到横摆角速度超调量σ,其中,r0用于表示稳态横摆角速度,单位:度/s,rmax用于表示最大横摆角速度,单位:度/s。
计算最大侧向加速度减去稳态侧向加速度的差值,用差值除以最大侧向加速度再乘以百分比100%,所得的百分数即为侧向加速度减小量。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的步骤,包括:
将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代入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其中,第一预设公式如下:
τ表示侧向加速度减小量,μ0表示稳态侧向加速度,μmax表示最大侧向加速度。
本实施例中,侧向加速度就是垂直运动方向的加速度,计算最大侧向加速度减去稳态侧向加速度的差值μmax0,用差值μmax0除以最大侧向加速度μmax再乘以百分比100%,所得的百分数τ即为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具体地,将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代入第一预设公式,即可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其中,第一预设公式如下:
τ表示侧向加速度减小量,μ0表示稳态侧向加速度,μmax表示最大侧向加速度。
步骤S20,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每个评价指标参数都有其对应的预设范围,因此,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就会得到多个检测结果。具体地,当评价指标参数为最大侧向加速度时,对应的预设范围为大于或等于预设值a的数值范围,检测最大侧向加速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a,得到一个检测结果。
当评价指标参数为车速差值绝对值时,对应的预设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预设值b的数值范围,检测车速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预设值b,得到一个检测结果。
当评价指标参数为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时,对应的预设范围为大于或等于预设值c的数值范围,检测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c,得到一个检测结果。
当评价指标参数为横摆角速度超调量时,对应的预设范围为大于或等于预设值d的数值范围,检测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d,得到一个检测结果。
当评价指标参数为侧向加速度减小量时,对应的预设范围为[e,f]的数值范围。检测侧向加速度减小量是否在预设范围[e,f]内,得到一个检测结果。
步骤S30,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
本实施例中,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或,评价指标参数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时,该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一个预设分值,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时,该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另一个预设分值。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3为图1中步骤S3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01,若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确定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预设分值;
步骤S302,若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确定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零。
本实施例中,以预设分值为10分为例,确定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10分,确定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的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0分。
具体地,若最大侧向加速度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值a的数值范围内,则最大侧向加速度对应的分值为10分,若最大侧向加速度在小于预设值a的数值范围,即不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值a的数值范围内,则最大侧向加速度对应的分值为0分。
若车速差值绝对值在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预设值b的数值范围内,则车速差值绝对值对应的分值为10分,若车速差值绝对值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值b的数值范围内,即不在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预设值b的数值范围内,则车速差值绝对值对应的分值为0分。
若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值c的数值范围内,则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对应的分值为10分,若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小于预设值c,即不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值c的数值范围内,则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对应的分值为0分。
若横摆角速度超调量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值d的数值范围内,则横摆角速度超调量对应的分值为10分,若横摆角速度超调量小于预设值d,即不在大于或等于预设值d的数值范围内,则横摆角速度超调量对应的分值为0分。
若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在对应的预设范围为[e,f]的数值范围内,则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对应的分值为10分,若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小于e,或,大于f,即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为[e,f]的数值范围内,则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对应的分值为0分。
步骤S40,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
本实施例中,基于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即可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当评价指标参数都达标,即检测结果都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时,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为满分,当有至少一个评价指标参数未达标,即存在至少一个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时,未达标的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零,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无法达到满分。根据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即可客观的得知漂移失败或漂移不好的原因。容易想到的是,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之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得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步骤S40,包括:
将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代入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其中,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之和等于一,第二预设公式如下:
β代表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预设分值,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n代表评价指标参数的总数。
本实施例中,以检测结果都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预设分值为10分为例,根据漂移过程中漂移成功需要控制的因素的重要程度,按重要程度赋予权重值,其中,最大侧向加速度对应的权重为0.2、车速变化差值绝对值对应的权重为0.1,发动机转速绝对值对应的权重为0.2、横摆角速度超调量为0.2,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对应的权重为0.3。
将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代入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其中,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之和等于一,第二预设公式如下:
β代表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预设分值,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n代表评价指标参数的总数。其中,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β按照10分值作为满分,β=10,表示漂移时车辆数据均满足对应的评价要求,6分为及格线,β=6表示车辆已经有漂移的趋势。β小于6时,漂移失败。
一实施例中,若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评价指标参数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对应的分值为0,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为从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即可客观的得知是由于发动机转速导致的漂移不好。
本实施例中,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通过本实施例,由于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时基于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的,所以根据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即可客观的得知漂移时车辆数据是否均满足对应的评价要求,再根据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即可客观的得知漂移失败或漂移不好的原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客观的对车辆处于漂移模式时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价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
一实施例中,图4为本发明车辆漂移性能评价定价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4所示,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10,用于: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
检测模块20,用于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
确定模块30,用于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
第二计算模块40,用于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运行数据包括车速、侧向加速度、发动机转速、横摆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所述第一计算模块10,用于:
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确定稳态车速、稳态发动机转速、最大横摆角速度、稳态横摆角速度、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
计算稳态车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车速之间的车速差值绝对值;
计算稳态发动机转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
基于最大横摆角速度以及稳态横摆角速度计算得到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10,用于:
将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代入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其中,第一预设公式如下:
τ表示侧向加速度减小量,μ0表示稳态侧向加速度,μmax表示最大侧向加速度。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30,用于:
若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确定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预设分值;
若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确定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零。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40,用于:
将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代入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其中,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之和等于一,第二预设公式如下:
β代表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预设分值,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n代表评价指标参数的总数。
其中,上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与上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相对应,其功能和实现过程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设备。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继续参照图5,图5中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其中,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其中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的步骤。
其中,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包括:
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
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
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
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数据包括车速、侧向加速度、发动机转速、横摆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所述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的步骤,包括:
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确定稳态车速、稳态发动机转速、最大横摆角速度、稳态横摆角速度、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
计算稳态车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车速之间的车速差值绝对值;
计算稳态发动机转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
基于最大横摆角速度以及稳态横摆角速度计算得到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的步骤,包括:
将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代入第一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其中,第一预设公式如下:
τ表示侧向加速度减小量,μ0表示稳态侧向加速度,μmax表示最大侧向加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的步骤,包括:
若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确定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预设分值;
若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参数不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则确定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为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代入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其中,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之和等于一,第二预设公式如下:
β代表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预设分值,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n代表评价指标参数的总数。
6.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参数;
检测模块,用于分别检测每个评价指标参数是否在对应的预设范围内,得到多个检测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检测结果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分值;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数据包括车速、侧向加速度、发动机转速、横摆角速度以及侧向加速度,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
基于车辆处于漂移模式过程中的运行数据,确定稳态车速、稳态发动机转速、最大横摆角速度、稳态横摆角速度、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
计算稳态车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车速之间的车速差值绝对值;
计算稳态发动机转速与车辆进入漂移模式时的初始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发动机转速差值绝对值;
基于最大横摆角速度以及稳态横摆角速度计算得到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基于最大侧向加速度以及稳态侧向加速度计算得到侧向加速度减小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
将所述分值以及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代入第二预设公式,计算得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其中,各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之和等于一,第二预设公式如下:
β代表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结果,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预设分值,a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参数对应的权重,n代表评价指标参数的总数。
9.一种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其中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其中所述车辆漂移性能评价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的步骤。
CN202310420841.7A 2023-04-18 2023-04-18 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81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841.7A CN116481832A (zh) 2023-04-18 2023-04-18 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841.7A CN116481832A (zh) 2023-04-18 2023-04-18 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1832A true CN116481832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1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0841.7A Pending CN116481832A (zh) 2023-04-18 2023-04-18 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18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8478B (zh) 服务器压力测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53070B (zh) 车载can总线的异常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1860568B (zh) 数据样本的均衡分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99983A (zh) 服务异常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81832A (zh) 车辆漂移性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60412A (zh) 一种测试场景选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69591A (zh) 版本发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50850B (zh) 冷却水泵的下线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2719A (zh) 一种指标定量评分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61686A (zh) 车辆载荷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0552B (zh)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限制应用运行数量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704871A (zh) 车轮弯曲疲劳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0827144B (zh) 用户的申请风险评估方法、申请风险评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50947B (zh) 车辆瞬时油耗的计算显示方法及计算显示系统
CN112255997A (zh) 车辆下线诊断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12733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457769B (zh) 一种数据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75093B (zh) 轮胎磨损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00782A (zh) 故障码阈值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91740A (zh) 测试用例实时性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29236B (zh) 基于远程控制的机动车设备标定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220426A (zh) 故障码报码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29414A (zh) 车辆扭矩故障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032422B1 (en) Monitoring method and computer device
CN114136342B (zh) 里程篡改判断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