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7608A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57608A CN116457608A CN202180076742.0A CN202180076742A CN116457608A CN 116457608 A CN116457608 A CN 116457608A CN 202180076742 A CN202180076742 A CN 202180076742A CN 116457608 A CN116457608 A CN 1164576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mp
- excitation light
- excitation
-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101100507312 Invertebrate iridescent virus 6 EF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766 Cannabis sativa ssp. sativa var.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765 Cannabis sativa ssp. sativa var. spontan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120 cam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607 chanvre indie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87 hem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4 phot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能够使灯室内的物体不可见。本发明具备:形成灯室(23)的灯壳体(2)及灯透镜(3);以及配置在灯室(23)内的激励光照射单元(4)、光变换单元(5)及光学滤波器(6)。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与光变换单元(5)之间,遮蔽特定的波长范围的光。其结果,本发明能够抑制来自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3)而能在灯室(23)内看到、或者灯室(23)内的物体通过灯透镜(3)而能看到的现象,能够使灯室(23)内的物体不可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由从激励光源照射的激励光放出的二级光(光致发光、光致发光)的车辆用灯具,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灯具。
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灯具具备:照射激励光的激励光源;由从激励光源照射的激励光(蓝色光)放射二级光(红色光)的发光层;保持发光层的保持部件;以及向外部射出二级光的灯透镜(透镜部件)。
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灯具由从发光层放出的二级光得到面发光。而且,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灯具使用不需要电能作为面发光源的发光层,因此与需要电能作为面发光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比较,面发光源的可靠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9/24503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存在如下情况,即,外部光透过灯透镜进入到灯室内由发光层反射,若该反射后的外部光从灯室内透过灯透镜向外部射出,则来自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而能在灯室内看到(参照图1中的外部光L4和人的视野I.P)。
另外,在该车辆用灯具中,存在如下情况,即,外部光透过灯透镜进入到灯室内由发光层反射,该反射后的外部光照到灯室内的物体而反射,若该反射光沿着相同路径透过灯透镜向外部射出,则灯室内的物体通过灯透镜而能看到。
作为车辆用灯具,上述的现象在外观美感上不推荐。因此,在该车辆用灯具中,重要的是抑制来自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而能在灯室内看到、或者灯室内的物体通过灯透镜而能看到的现象,即、使灯室内的物体不可见。此外,若在发光层设有反射层,则上述的现象表现明显。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灯室内的物体不可见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特征在于,具备:形成灯室的灯壳体及灯透镜;以及配置在灯室内的激励光照射单元、光变换单元以及光学滤波器,激励光照射单元向光变换单元照射激励光,光变换单元通过从激励光照射单元照射出的激励光而放出二级光,并使二级光向灯透镜侧射出,光学滤波器使激励光透过并吸收二级光。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光学滤波器配置在激励光照射单元与光变换单元之间,且配置在从二级光的射出范围偏移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光变换单元相对于二级光的射出方向的法线以比0°大的角度配置。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光变换单元相对于铅垂以比0°大的角度配置。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激励光照射单元具有:放出激励光的激励光源;以及将从激励光源放出的激励光最终照射至光变换单元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光变换单元具有:通过从激励光最终照射面照射的激励光来放出二级光的发光膜;使从发光膜放出的二级光向发光膜侧反射的反射膜;以及使二级光向灯透镜侧射出的二级光射出面,光学滤波器配置在激励光照射单元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与光变换单元的二级光射出面之间,且从相对于二级光的射出方向从相反方向观察的主视时的二级光射出面偏移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光变换单元以二级光射出面相对于二级光的射出方向的法线以比0°大的角度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光学滤波器和激励光照射单元相对于光变换单元配置在下侧。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光变换单元以二级光射出面相对于铅垂以比0°大的角度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光学滤波器和激励光照射单元相对于光变换单元配置在下侧。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灯透镜由红色透镜构成,激励光的主波长比500nm短,二级光的主波长比500nm长,光学滤波器在200nm至500nm的激励光的波长范围内,激励光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上的透射率,在500nm至800nm的二级光的波长范围内,二级光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下的透射率。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中,优选灯壳体中至少面向灯室的面呈黑色。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能够使灯室内的物体不可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1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光变换单元的局部放大概略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光变换单元中的激励光的光路和二级光的光路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4是表示白色光、黄橙色光(琥铂色光)以及红色光的主波长的说明图。纵轴表示相对发光强度(a.u.),横轴表示波长(nm)。
图5是表示反射膜的材料别的反射率的说明图。纵轴表示反射率(%),横轴表示波长(nm)。
图6是表示灯透镜(红色透镜)的分光透射率的说明图。纵轴表示透射率(%),横轴表示波长(nm)。
图7是表示光学滤波器的特性的说明图。(A)是表示光学滤波器的透射率的说明图,纵轴表示光学滤波器的透射率(%),横轴表示波长(nm)。(B)是表示没有光学滤波器的情况(参照实线曲线)的发光强度(%)和透过光学滤波器后(参照虚线曲线)的发光强度(%)的说明图,纵轴表示发光强度(%),横轴表示波长(nm)。
图8是表示激励光照射单元、光变换单元、以及光学滤波器的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A)是概略纵剖视图(与图1对应的概略纵剖视图)。(B)是(A)中的B向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2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3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4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5的非点亮时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点亮时的发光面板发光的状态的车辆用灯具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主要构成零件的车辆用灯具的纵剖视图(图12中的XIV-XIV线剖视图、图13中的XIV-XIV线剖视图)。
图15是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发光面板的发光外观设计,是表示同一发光形状的不同的发光图案的说明图。
图18是配置在预定的配光内的发光面板的发光外观设计,是表示不同的发光图案以及不同的发光形状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与图14对应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与图14、图19对应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光变换单元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与图14、图19、图20对应的剖视图)。
图22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发光面板的变形例。图22(A)是表示发光面板的局部放大概略纵剖视图。图22(B)是表示发光面板中的激励光的光路和二级光的光路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五例进行详细说明。在该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左、右是将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装配在车辆上时的前、后、上、下、左、右。在图14至图16、图19至图21中,符号“F”是“前”、“B”是“后”,“U”是上、“DE”是“下”,“L”是“左”、“R”是“右”。在此,正面是车辆的后侧的面,背面是车辆的前侧的面。此外,在附图中,由于是概略图,因此图示出主要零件,省略主要零件以外的零件的图示。另外,省略零件的一部分影线。
(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说明)
图1至图8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1。以下,对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行说明。
(车辆用灯具1A的说明)
图1中,符号1A是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在该例中,车辆用灯具1A是构成后组合灯的尾灯。此外,车辆用灯具1A除了尾灯以外还可以是停车灯、尾灯-停车灯或者转向信号灯。车辆用灯具1A分别安装于车辆(未图示)的后部的左右两侧。
如图1所示,车辆用灯具1A具备灯壳体2、灯透镜3、激励光照射单元4、光变换单元5、以及光学滤波器6。
(灯壳体2的说明)
灯壳体2由不透光性的部件(树脂部件等)构成。在该例中,灯壳体2呈黑色。此外,只要灯壳体2的内表面(面向灯室23的面)是黑色即可。另外,灯壳体2也可以是黑色以外的颜色。
(灯透镜3的说明)
灯透镜3由PMMA、PC等透光性的树脂部件构成。灯透镜3是透明的外罩、外透镜等。灯透镜3安装于灯壳体2。由此,如图1所示,灯壳体2和灯透镜3形成灯室23。
(激励光照射单元4的说明)
如图1所示,激励光照射单元4配置在灯室23内。激励光照射单元4具有激励光源40和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
激励光源40是一个以上的蓝色LED,使用450nm的主波长的蓝色LED。此外,作为激励光源40,也可以使用蓝色LED以外的光源、例如、LD(半导体激光器)等。
激励光源40放出激励光L1(参照图1以及图3中的实线箭头)。从蓝色LED的激励光源40放出的激励光L1是450nm的主波长的蓝色光。此外,激励光L1也可以是波长比蓝色光短的紫光、紫外光等。
在此,图4所示的白色光W(参照图4中的虚线的曲线)通过蓝色LED的激励光源40和黄色荧光体的组合而得到。即,白色光W通过混合从蓝色LED的激励光源40放出的蓝色光和由该蓝色光激励而从黄色荧光体放出的黄色光而得到。该白色光W的主波长是450nm。从蓝色LED的激励光源40放出的蓝色光的激励光L1的主波长与上述的白色光W的主波长的450nm大致一致。这样,从蓝色LED的激励光源40放出的蓝色光的激励光L1的主波长比500nm短。
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设置于激励光源40中面向后述的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的面。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将从激励光源40放出的激励光L1最终照射到光变换单元5。
激励光源40相对于光变换单元5配置在灯透镜3侧而且下侧。由此,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相对于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配置在灯透镜3侧而且下侧。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与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平行地配置。即,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沿水平方向配置。
(光变换单元5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光变换单元5配置在灯室23内。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光变换单元5具有基板(支撑基板)50、发光膜(发光层)51、二级光射出面52、反射膜(反射层)53、反射面54、以及封固件55、56。
光变换单元5以相对于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的法线N1以比0°大的配置角度θ3(在该例中约为45°)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即,光变换单元5以相对于铅垂以0°大的配置角度θ3(在该例中约为45°)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
基板50由使激励光L1以及后述的二级光L2透过的PMMA、PC等透光性的树脂部件、透光性的玻璃等构成。基板50不论柔性或者刚性均可。基板50呈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自由形状的板形状。
发光膜51形成(成膜)于基板50的一面(与面向灯透镜3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发光膜51使用主波长630nm的有机材料。此外,发光膜51的材料是由有机荧光体材料、有机磷光体材料或者无机荧光体材料中的至少一个构成的材料。发光膜51通过从激励光照射单元4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照射的激励光L1而全方位(参照图3中的圆)地放出二级光(参照图1以及图3中的虚线箭头)。
二级光L2是图4中的用点划线的曲线示出的黄橙色光A,或者图4中的用实线的曲线示出的红色光R。黄橙色光A的主波长是比500nm长的590nm。红色光R的主波长是比500nm长的650nm。这样,二级光L2的主波长比500nm长,比激励光L1的主波长450nm长。此外,该例中的二级光L2是尾灯用的红色光R。红色光R除了尾灯以外还在停车灯、尾灯-停车灯中使用。另外,黄橙色光A在转向信号灯中使用。
发光膜51具有二级光射出面52。二级光射出面52设置于发光膜51中的基板50侧的面(灯透镜3侧的面)。二级光射出面52使二级光L2向灯透镜3侧射出。二级光射出面52呈比基板50小一圈的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自由形的平面形状。如图8所示,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的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为水平方向。
二级光射出面52基于光变换单元5的配置,以相对于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的法线N1以比0°大的配置角度θ3(在该例中约为45°)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即,二级光射出面52以相对于铅垂以比0°大的配置角度θ3(在该例中约为45°)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
车辆用灯具1A通过从长方形的面形状的二级光射出面52射出的二级光L2而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自由形的面发光。此外,二级光射出面52的发光面积是合计的面积,为10mm2以上。由此,能够满足针对明亮的车辆规则。
反射膜53以覆盖发光膜51的方式形成(成膜)于基板50的一面。反射膜53由可见光的波长区域的反射率为20%以上的反射材料、例如铝、银、其它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的金属材料构成。
反射膜53的金属材料具有图5所示的反射率。在图5中,反射率低的钨(W)的可见光的波长区域的下限400nm的反射率为28%以上。由此,即使反射膜53的金属材料为钨(W),可见光的波长区域的反射率也为20%以上。其结果,即使因制造公差而反射率产生偏差,反射膜53也能够吸收该偏差。
反射膜53具有反射面54。反射面54设置于反射膜53中的基板50以及发光膜51侧的面(灯透镜3侧的面)。反射面54使从发光膜51放出的二级光L2向发光膜51侧反射。
封固件55、56与基板50一起封固发光膜51以及反射膜53。封固件55、56由硅树脂、SiN膜等55、以及铝轮56构成。此外,封固件55、56在该例中没有限定。
(红色透镜的灯透镜3的说明)
灯透镜3由红色透镜构成。由红色透镜构成的灯透镜3具有图6所示的分光透射率曲线的特性。
在图6中,横轴表示光的波长(单位nm),纵轴表示光的透射率(单位%)。在图6中,具有由虚线示出的分光透射率曲线的特性的灯透镜3的厚度是2mm。另外,具有由实线示出的分光透射率曲线的特性的灯透镜3的厚度是3.2mm。并且,由虚线示出的灯透镜3的红色浓度与由实线示出的灯透镜3的红色浓度相同。此外,如果灯透镜3的厚度、红色浓度不同,则特性曲线也不同。在图6中,虚线与实线重合的部分由实线图示出。
灯透镜3的厚度2mm和3.2mm是车辆用灯具1A的一般的灯透镜的厚度。另外,上述的灯透镜3的红色浓度也是车辆用灯具1A的一般的灯透镜的红色浓度。此外,灯透镜3的厚度、红色浓度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6所示,由于波长55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接近于0%,因此灯透镜3基本上不会使波长550nm以下的光透射。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由于波长650nm以上的光的透射率接近于90%,因此灯透镜3使波长650nm以上的光大部分透射。
在此,对在灯透镜3的透射率中因制造公差而产生了10%的偏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该情况下,波长为500nm的激励光L1的透射率成为10%(参照图6中的波长500nm上的小黑圆),波长为650nm的二级光L2的透射率成为80%(参照图6中的波长650nm上的小黑圆)。
由于波长55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接近于0%,波长650nm以上的光的透射率接近于90%,因此由红色透镜构成的灯透镜3能够吸收因制造公差而产生的透射率的偏差。
其结果,灯透镜3由如下红色透镜构成即可,即,在主波长比500nm短的激励光L1的波长区域中,激励光L1的透射率为10%以下,在主波长比500nm长的二级光L2的波长区域中,二级光L2的透射率为80%以上。
如上所述,灯透镜3吸收主波长比500nm短的激励光L1,使主波长比500nm长的二级光L2透过。其结果,灯透镜3吸收主波长比500nm短的激励光L1例如蓝色光而不使其从灯室23内向外部射出,另一方面,能够使主波长比500nm长的二级光L2例如红色光R透过而使其从灯室23内向外部射出。
(光学滤波器6的说明)
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灯室23内。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与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之间。光学滤波器6和激励光照射单元4相对于光变换单元5配置在下侧。
如图1以及图(A)8所示,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从二级光L2的射出范围偏移的位置。即,如图8(B)所示,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从相对于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从相反方向观察的主视时的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偏移的位置。
光学滤波器6使激励光L1透过且吸收二级光L2。即,如图7(A)所示,光学滤波器6在200nm至50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80%的透射率,在500nm至80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30%的透射率。
因此,如图7(B)所示,激励光L1(例如蓝色光)从通过光学滤波器6之前的100%(参照图7(B)中的实线)的发光强度变成通过光学滤波器6之后的80%(参照图7(B)中的虚线)的发光强度。另一方面,二级光L2(例如、红色光R)从通过光学滤波器6之前的100%(参照图7(B)中的实线)的发光强度变成通过光学滤波器6之后的30%(参照图7(B)中的虚线)的发光强度。
由此,光学滤波器6中,激励光L1(例如、蓝色光)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上的透射率,二级光L2(例如、红色光R)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下的透射率。这样,光学滤波器6使大部分的激励光L1透过,且吸收大部分的二级光L2。
其结果,如上所述,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从二级光L2的射出范围偏移的位置,且不妨碍二级光L2的射出的位置,即配置在从相对于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从相反方向观察的主视时的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偏移的位置。
(实施方式1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点亮激励光照射单元4的激励光源40。于是,从激励光源40放出激励光L1。激励光L1从激励光照射单元4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朝向光变换单元5照射。激励光L1透过光变换单元5的基板50并向发光膜51照射。
如图3所示,发光膜51通过激励光L1而全方位地放出二级光L2。
二级光L2的一部分通过发光膜51而由反射面54向发光膜51侧反射。反射后的二级光L2再次通过发光膜51而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二级光L2的剩余光不由反射面54反射,而是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
通过发光膜51并到达了反射面54的激励光L1由反射面54向发光膜51侧反射,在发光膜51中使二级光L2激励。由激励光L1激励的二级光L2从发光膜51放出,并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
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的二级光L2(红色光R)透过基板50,在灯室23内通过,透过灯透镜3,以预定的尾灯的配光图案向车辆用灯具1A的外部照射。此时,车辆用灯具1A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自由形的面发光。
另外,如图1所示,外部光(自然光、人工光)L3(图1中,参照点划线箭头)从车辆用灯具1A的外部透过红色透镜的灯透镜3而进入到灯室23内。此时,透过红色透镜的灯透镜3的外部光L4(图1中,参照虚线箭头)是红色成分的光(红色光)。
进入到灯室23内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由光变换单元5的反射面54反射。反射后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在灯室23内朝向激励光照射单元4侧前进,由中途的光学滤波器6吸收。在此,光学滤波器6中,在从500nm至800nm的二级光L2的波长范围内,二级光L2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下的透射率。其结果,反射后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的大部分由光学滤波器6吸收。
在此,在图1中,对未配置光学滤波器6的情况进行说明。反射后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在灯室23内朝向激励光照射单元4侧前进,并由激励光照射单元4反射。该反射后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沿着上述的光路的反方向再次由光变换单元5的反射面54反射,并透过灯透镜3向外部射出。若该射出到外部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进入到人的视野I.P,则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所说明的那样,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3而能在灯室23内看到。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由于在灯室23内设置有使激励光L1透过且吸收二级光L2的光学滤波器6,因此反射后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的大部分由光学滤波器6吸收,能够抑制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3而能在灯室23内看到的现象。
(实施方式1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在灯室23内设置有使激励光L1透过且吸收二级光L2的光学滤波器6。其结果,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由光学滤波器6吸收外部光L3中的、从车辆用灯具1A的外部透过红色透镜的灯透镜3进入到灯室23内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的大部分。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与上述的专利文献1比较,能够抑制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3而能在灯室23内看到的现象,能够使灯室23内的物体不可见。
在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中,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与光变换单元5之间,且从二级光L2的射出范围偏移的位置。即,在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中,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与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之间,且从相对于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从相反方向观察的主视时的二级光射出面52偏移的位置。
其结果,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来自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L2由光学滤波器6吸收的比率。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由光学滤波器6吸收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的大部分,另一方面,能够使来自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L2的大部分从灯透镜3向外部射出。即,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抑制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3而能在灯室23内看到的现象,使灯室23内的物体不可见,另外,能够使较多的二级光L2从灯透镜3射出并满足车辆用规则。
在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A中,光变换单元5以相对于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的法线N1(铅垂)以比0°大的配置角度θ3朝向下方的状态、即以相对于铅垂以比0°大的配置角度θ3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而且,在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A中,光学滤波器6和激励光照射单元4相对于光变换单元5配置于下侧。
其结果,在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A中,如图1所示,从车辆用灯具1A的外部的斜上方透过斜下方的红色透镜的灯透镜3而进入到灯室23内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由光变换单元5的反射面54向斜下方反射,并由光学滤波器6吸收。
由此,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防止透过灯透镜3而进入到灯室23内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由光变换单元5的反射面54反射,并由激励光照射单元4反射,沿着该光路的相反方向再次由光变换单元5的反射面54反射,透过灯透镜3向外部射出而进入到人的视野I.P。即,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防止由于外部光L3(L4)而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3而能在灯室23内看到的现象,能够使灯室23内的物体不可见。
在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中,光学滤波器6在500nm至800nm的二级光L2的波长范围内,二级光L2的一部分(例如红色光R)具有50%以下的透射率。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吸收外部光L3中透过红色透镜的灯透镜3后的红色成分的外部光L4的大部分,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3而能在灯室23内看到的现象,能够使灯室23内看起来更加不可见。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中,光学滤波器6在200nm至500nm的激励光L1的波长范围内,激励光L1的一部分(例如蓝色光)具有50%以上的透射率。其结果,在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中,即使光学滤波器6配置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与光变换单元5之间,光学滤波器6也能够使从激励光照射单元4朝向光变换单元5照射的激励光L1的大部分透过。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实现不可见化和满足车辆用规则的兼顾。
在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中,灯壳体2中的至少内面呈黑色。由此,该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能够抑制外部的像通过灯透镜3而能在灯室23内看到的现象,能够使灯室23内的物体不可见。
(实施方式2的结构、作用、效果的说明)
图9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2。以下,对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B的结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中,与图1至图8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物。
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是以相对于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的法线N1以比0°大的配置角度θ3(在该例中约为45°)朝向下方的状态、即相对于铅垂以比0°大的配置角度θ3(在该例中约为45°)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光变换单元5的例子。针对于此,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B是以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沿法线N1方向的状态、即铅垂状态(垂直状态),配置光变换单元5的例子。
另外,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相对于从二级光射出面52沿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引出的法线N收纳在小于90°的配置角度θ1(在该例中约为45°)的范围内(上下左右)。即,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和二级光射出面52相互面对面。
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B具有以上的结构,因此能够达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灯具1A的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B中,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相对于从二级光射出面52沿二级光L2的射出方向D引出的法线N收纳在小于90°的配置角度θ1(在该例中约为45°)的范围内(上下左右)。其结果,在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B中,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相对于二级光射出面52配置在灯透镜3侧。由此,该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B能够使由激励光源40放出的激励光L1从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最终向光变换单元5效率良好地射出,因此能够通过光变换单元5使二级光L2效率良好地激励并向灯透镜3侧射出,能够实现不可见化和满足车辆用规则的兼顾。
(实施方式3的结构、作用、效果的说明)
图10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3。以下,对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灯具1C的结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中,与图1至图9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物。
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灯具1C是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B的激励光照射单元4的变形例4C。
即,激励光照射单元4C的激励光源40相对于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配置在灯透镜3的相反侧。激励光源40相对于从二级光射出面52沿射出方向D引出的法线N配置在90°以上的配置角度θ2(在该例中为110°)。在激励光源40中的灯透镜3侧的面设有激励光射出面42。
相对于二级光射出面52在灯透镜3侧配置有作为光学零件的反射体43。在反射体43设有作为反射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反射体43的作为反射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分别面向激励光射出面42和光变换单元5。即,反射体43的作为反射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相对于二级光射出面52配置在灯透镜3侧,而且相对于从二级光射出面52沿射出方向D引出的法线N配置在小于90°的配置角度θ1。
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C的反射体43的作为反射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与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之间,配置有光学滤波器6。
若点亮激励光源40,则激励光L1从激励光射出面42向反射体43射出,由反射体43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反射,从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最终向光变换单元5照射。
该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灯具1C具有以上的结构、作用,因此能够达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2的车辆用灯具1A、1B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的结构、作用、效果的说明)
图11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4。以下,对该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灯具1D的结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中,与图1至图10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物。
该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灯具1D是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灯具1B的激励光照射单元4的变形例4D。
即,激励光照射单元4D的激励光源40相对于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配置在灯透镜3的相反侧。激励光源40相对于从二级光射出面52沿射出方向D引出的法线N配置在90°以上的配置角度θ2(在该例中为110°)。在激励光源40中的灯透镜3侧的面设有激励光射出面42。
相对于二级光射出面52,在灯透镜3侧与激励光源40之间配置有作为光学零件的导光体44。在导光体44的两端面设有射入面45和作为射出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导光体44呈从射入面45侧至作为射出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侧折弯而成的形状。导光体44的射入面45面向激励光射出面42。导光体44的作为射出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面向光变换单元5。即,导光体44的作为射出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相对于二级光射出面52配置在灯透镜3侧,而且相对于从二级光射出面52沿射出方向D引出的法线N配置在小于90°的配置角度θ1。
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D的导光体44的作为射出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与光变换单元5的二级光射出面52之间,配置有光学滤波器6。
若点亮激励光源40,则激励光L1从激励光射出面42射出,从导光体44的射入面45向导光体44中射入,在导光体44中被引导而从导光体44的作为射出面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41最终向光变换单元5照射。
该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灯具1D具有以上的结构、作用,因此能够达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2、3的车辆用灯具1A、1B、1C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5的结构的说明)
图12至图18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5。以下,对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的结构进行说明。
(车辆用灯具1E的说明)
图12至图14中,符号1E是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在该例中,如上所述,车辆用灯具1E是构成后组合灯的尾灯。
车辆用灯具1E分别安装于车辆(未图示)的后部的左右两侧。车辆用灯具1E的尾灯的配光相对于基准轴Z(参照图14至图16),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具有预定的角度的配光范围(照射范围)。基准轴Z与车辆的行进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
车辆用灯具1E具备灯壳体2、内面板(内壳体)20、灯透镜3、以及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10(以下简称为“发光装置10”)。
(灯壳体2的说明)
如上所述,灯壳体2由不透光性的部件(树脂部件等)构成。在该例中,灯壳体2呈黑色。此外,灯壳体2的内表面(面向灯室23的面)是黑色即可。另外,灯壳体2也可以是黑色以外的颜色。
(灯透镜3的说明)
如上所述,灯透镜3由PMMA、PC等透光性的树脂部件构成。灯透镜3是透明的外罩、外透镜等。在该例中,灯透镜3由红色透镜构成。此外,灯透镜3也可以由红色透镜以外的无色透镜、或者黄橙色透镜构成。灯透镜3安装于灯壳体2。由此,如图12至图14所示,灯壳体2和灯透镜3形成灯室23。
(内面板20的说明)
内面板20沿灯透镜3配置在灯室23内的从中央至下侧的部分。另外,内面板20配置在灯透镜3与发光装置10的后述的激励光照射单元4E之间。内面板20经由安装部件(未图示)安装于灯壳体2侧。
内面板20由不透光性的部件(树脂部件等)构成。在该例中,内面板20与灯壳体2相同,呈黑色。此外,内面板20的表面、即外面(面向灯透镜3的面)以及内面(面向灯室23的面)为黑色即可。另外,内面板20也可以是黑色以外的颜色,外面或者内面的至少任一方也可以实施黑色以外的其它颜色或者金属蒸镀。
(发光装置10的说明)
如图16所示,在该例中,发光装置10在灯室23内左右配置有三组。如图14至图16所示,三组发光装置10分别具备激励光照射单元4E和光变换单元5E。
(激励光照射单元4E的说明)
如图14所示,在该例中,激励光照射单元4E配置在灯室23内的从中央至下侧的部分。激励光照射单元4E经由安装部件(未图示)安装于灯壳体2侧。如上所述,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E与灯透镜3之间配置有内面板20。
如图14至图16所示,激励光照射单元4E具有激励光源40E、作为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反射部件41E、以及托架42E。激励光源40E和反射部件41E分别安装于托架42E。激励光源40E配置在灯透镜3侧。反射部件41E配置在灯壳体2侧。托架42E配置在激励光源40E与反射部件41E之间。托架42E经由安装部件(未图示)安装于灯壳体2侧。其结果,激励光照射单元4E安装于灯壳体2侧。
(激励光源40E的说明)
如图14至图16所示,激励光源40E具有一张基板400和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基板400经由安装凸起部420安装于托架42E。
发光元件401L、401R安装于基板400的背面且面向灯壳体2的面的左右两处。在该例中,发光元件401L、401R使用蓝色LED且450nm的主波长的蓝色LED。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由一个或者多个蓝色LED构成。此外,作为发光元件401L、401R,也可以使用蓝色LED以外的例如LD(半导体激光器)等。
激励光源40E从发光元件401L、401R放出激励光L1(参照图14中的实线箭头)。从蓝色LED的发光元件401L、401R放出的激励光L1是450nm的主波长的蓝色光。此外,激励光L1也可以是波长比蓝色光短的紫光、紫外光等。
(反射部件41E的说明)
如图14至图16所示,在反射部件41E的正面且面向灯透镜3的面形成有左右的反射面410L、410R。左右的反射面410L、410R面向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
左右的反射面410L、410R分别具有纵横分割的多个区段。左右的反射面410L、410R的多个区段在纵剖面(垂直剖面、上下方向的剖面)中配置在以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为焦点的抛物线上,而且在横剖面(水平剖面、左右方向的剖面)中配置在凸弯曲线上,该凸弯曲线的中央向灯透镜3侧(后侧)突出并随着前往左右两侧而向灯壳体2侧(前侧)下降。
左右的反射面410L、410R的多个区段分别使从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放出的激励光L1作为激励反射光L10(参照图14中的实线箭头)向预定的方向反射。其结果,激励反射光L10被控制为预定的配光DL而向光变换单元5E侧照射。
预定的配光DL如图18中的大致长方形形状所示,具有光变换单元5E的后述的发光面板50E中的即使较窄也包含发光膜51的配光范围(激励反射光L10的照射范围)。另外,预定的配光DL在配光范围内具有均匀的光度(照度)。此外,预定的配光DL在配光范围内的光度(照度)中也可以具有高低差。即,发光范围内的光的强弱也可以连续地变化。
(托架42E的说明)
如图14至图16所示,托架42E配置在激励光源40E与反射部件41E之间。托架42E具有左正面板部420L、右正面板部420R、左侧面板部421L、右侧面板部421R、以及中间侧面板部421C。
左正面板部420L面向左反射面410L。右正面板部420R分别面向右反射面410R和激励光源40E的基板400。如上所述,在右正面板部420R经由安装凸起部420安装有基板400。
左侧面板部421L从左正面板部420L的左侧边折弯,并与左反射面410L的左侧边连结。右侧面板部421R从右正面板部420R的右侧边折弯,并与右反射面410R的右侧边连结。中间侧面板部421C从左正面板部420L的右侧边折弯,而且也从右正面板部420R的左侧边折弯。其结果,左正面板部420L和右正面板部420R经由中间侧面板部421C而前后相互错开地配置。
在左正面板部420L的下侧缘部的中央、右正面板部420R的下侧缘部的中央设有左窗部422L、右窗部422R。由此,从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放出的激励光L1通过左窗部422L、右窗部422R而向左右的反射面410L、410R射入。
(光变换单元5E的说明)
如图13至图16所示,光变换单元5E具有发光面板50E、以及作为配置部件的支柱51E。在该例中,光变换单元5E相对于灯室23内的从中央至上侧的部分、即激励光照射单元4E配置在上侧。
(发光面板50E的说明)
发光面板50E通过从反射部件41E照射出的激励反射光L10而放出二级光L2(参照图14中的实线箭头),如图13中的实施有斜格子影线的部分所示,在该例中,在整面进行面发光。如上述的图2以及图3所示,发光面板50E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光变换单元5相同,具有基板(支撑基板)50、发光膜(发光层)51、二级光射出面52、反射膜(反射层)53、反射面54、以及封固件55、56。
如上所述,基板50使激励反射光L10以及后述的二级光L2透过。基板50呈图13至图16所示的形状的板形状。此外,基板50除了图13至图16所示的形状的板形状以外,也可以呈长方形、正方形或者任意的形状的板形状。在该例中,基板50使用玻璃。
如上所述,发光膜51通过从激励光照射单元4E的反射部件41E照射出的激励反射光L10而全方位地放出二级光L2(参照图14的虚线箭头)。由此,发光膜51如图13中的实施有斜格子影线的部分所示,在该例中,在整面进行面发光。在此,能够根据发光膜51的膜厚来调整二级光L2的强弱。即,若使发光膜51的膜厚变厚,则能够将二级光L2调整为较强,相反,若使发光膜51的膜厚变薄,则能够将二级光L2调整为较弱。
在该例中,发光膜51的任意的外观设计如图13至图16所示,形成为比基板50的形状小一圈的形状。其结果,发光膜51如图13中的实施有斜格子影线的部分所示,形成任意的外观设计的发光面。如上所述,在该例中,二级光L2是红色光。
(发光面板50E的发光外观设计的说明)
发光面板50E的发光外观设计通过任意变更发光膜51的外观设计(图案、形状、图形、外形等)而能够任意变更。
例如,如图13至图16、图17(A)(B)(C)(D)所示,发光面板50E能够在同一发光形状中形成不同的发光图案。图17(A)是整面发光图案。图17(B)是竹篮孔图案(竹篮孔花纹)。图17(C)是麻叶图案(麻叶花纹)。图17(D)是横条纹图案(中央的横条纹的纵宽较大、随着前往上下而横条纹的纵宽逐渐变小的横条纹图案)。此外,图17中,用灰度图示、并用深灰色示出的部位是发光部位。
另外,如图18(A)(B)(C)(D)所示,发光面板50E能够在预定的配光DL内形成不同的发光外观设计(发光形状以及发光图案)。图18(A)以及(B)在同一发光形状中,图18(A)是整面发光图案,图18(B)是横长的柱组的发光图案。图18(C)是上下三条横长的发光外观设计。图18(D)是左右三个横V的发光外观设计。此外,在图18中,预定的配光DL内呈激励反射光L10的蓝色,实施有斜格子影线的部分(图18(B)中涂黑的部分)呈二级光L2的红色。
此外,上述的图17以及图18是发光面板50E的发光外观设计的一部分的例示,发光面板50E的发光外观设计是无限的。
(支柱51E、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的说明)
如图14、图15所示,支柱51E呈左右扁平的四棱柱形状。在支柱51E的一端,经由第一安装部件511安装有发光面板50E。支柱51E的另一端经由第二安装部件512安装于灯壳体2。
第一安装部件511或者第二安装部件512中的至少任一方构成为能够装卸的构造。第一安装部件511、第二安装部件512例如由螺栓螺母、磁铁、螺杆、嵌合型等构成。
支柱51E使发光面板50E以预定的姿势配置在配光DL内。即,支柱51E是发光面板50E的面,使发光膜51的发光面相对于来自反射部件41E的激励反射光L10的照射方向倾斜,而且面向灯透镜3。在该例中,发光面板50E的基板50面向灯透镜3。另外,发光面板50E的封固件55、56经由第一安装部件511而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支柱51E。
在该例中,支柱51E、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与灯壳体2相同,呈黑色。此外,支柱51E、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的表面(面向灯室23的面)是黑色即可。另外,支柱51E、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也可以是黑色以外的颜色。
(实施方式5的作用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当激励光照射单元4E的激励光源40E的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为熄灭状态时,发光面板50E处于非发光状态。因此,若从灯透镜3观察灯室23内,则如图12所示,处于非发光状态的发光面板50E,不显眼,仅能看到灯壳体2、支柱51E、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的黑色。此外,在图12中,灯壳体2、支柱51E、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的黑色去色图示出。
然后,点亮激励光照射单元4E的激励光源40E的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于是,从左右的发光元件401L、401R放出激励光L1(蓝色光)。激励光L1在激励光照射单元4E的反射部件41E的左右的反射面410L、410R的多个区段中,作为激励反射光L10而向预定的方向反射。激励反射光L10被控制为预定的配光DL而向光变换单元5E侧照射。
光变换单元5E的发光面板50E的发光膜51通过被控制为预定的配光DL的激励反射光L10的照射,而全方位地放出二级光L2(红色光)。
二级光L2的一部分通过发光膜51而由反射面54向发光膜51侧反射。反射后的二级光L2再次通过发光膜51,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二级光L2的剩余光不由反射面54反射,而是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
通过发光膜51而到达反射面54的激励反射光L10由反射面54向发光膜51侧反射,在发光膜51中使二级光L2激励。由激励反射光L10激励的二级光L2从发光膜51放出,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
从二级光射出面52向灯透镜3侧射出的二级光L2透过基板50,在灯室23内通过,透过灯透镜3,以预定的尾灯的配光图案向车辆用灯具1E的外部照射。此时,发光膜51进行面发光而形成图13、图17以及图18所示那样的发光面。
由此,如图13所示,车辆用灯具1E能够在灯室23内的上半部分通过灯透镜3观察确认发光膜51的发光面。此外,在灯室23内的下半部分可看到内面板20的黑色(或者黑色以外的颜色)。
(实施方式5的效果的说明)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车辆用灯具1E的发光装置10(以下称为“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及作用,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具备:放出激励光L1的激励光源40E;将从激励光源40E放出的激励光L1控制为预定的配光DL而照射的作为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反射部件41E;通过从反射部件41E照射的激励反射光L10放出二级光L2来发光的发光面板50E;以及使发光面板50E配置在配光DL内的作为配置部件的支柱51E。
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通过反射部件41E的激励光控制作用,能够将来自激励光照射单元4E的激励光源40E的激励光L1作为激励反射光L10而效率良好地照射至光变换单元5E。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具备第一安装部件511或者第二安装部件512的至少一方,其中,该第一安装部件511相对于激励光照射单元4E的激励光源40E及反射部件41E、以及支柱51E能够更换地安装发光面板50E,该第二安装部件512相对于激励光照射单元4E的激励光源40E以及反射部件41E能够更换地安装光变换单元5E的发光面板50E以及支柱51E。
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能够通过构成为能够装卸的构造的第一安装部件511来更换发光面板50E,或者能够通过构成为能够装卸的构造的第二安装部件512来更换发光面板50E以及支柱51E。由此,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能够容易地改变发光面板50E的发光外观设计,另外,能够较大地改变外观美感。
另外,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通过第一安装部件511而共有灯壳体2、灯透镜3、激励光照射单元4E以及支柱51E,从而能够更换光变换单元5E的发光面板50E,或者通过第二安装部件512而共有灯壳体2、灯透镜3以及激励光照射单元4E,从而能够更换光变换单元5E的发光面板50E以及支柱51E。
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能够共有灯壳体2、灯透镜3以及激励光照射单元4E,或者共有灯壳体2、灯透镜3、激励光照射单元4E以及支柱51E。由此,在对发光面板50E的发光外观设计进行设计变更的情况下,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仅变更发光面板50E、或者发光面板50E以及支柱51E即可,不需要变更其它较多的零件,因此不需要其它较多的零件的模具的设计变更、树脂材料的变更、光学设计的变更、安装空间的变更、布局的变更等,相应地,能够使制造成本变得低廉。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中,激励光控制部件由反射部件41E构成,该反射部件41E具有将激励光L1作为激励反射光L10来控制的反射面410L、410R。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能够通过反射部件41E使激励光L1作为激励反射光L10来反射并控制为预定的配光DL而效率良好地照射至光变换单元5E侧。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中,发光面板50E具有反射膜53。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1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能够使由激励反射光L10放出的二级光L2通过反射膜53反射至灯透镜3侧。由此,该实施方式51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能够使二级光L2效率良好地通过灯透镜3而向车辆用灯具1E的外部射出。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中,发光面板50E具有基板50、发光膜51、二级光射出面52、反射膜53、反射面54、以及封固件55、56。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在发光面板50E中不需要配线、连接器等电气系统的零件,成为薄型轻量的发光面板50E。而且,通过薄型轻量的发光面板50E,能够使周围什么都没有那样,变得不显眼。
另外,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以及发光装置10中,即使在使发光面板50E位于预定的配光DL内的支柱51E(包含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中,也同样不需要配线、连接器等电气系统的零件,成为薄型轻量的支柱51E。而且,通过薄型轻量的支柱51E,能够使周围什么都没有那样,变得不显眼。
在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中,灯壳体2中至少面向灯室23的面呈黑色,因此灯室23内的发光面板50E、支柱51E(包含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因灯室23内的黑色而成为不显眼的存在。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中,当发光元件401L、401R为熄灭状态时,若通过灯透镜3观察灯室23内,则发光面板50E、支柱51E不显眼,能够观察到黑色的灯室23内,使灯室23内几乎不可见。
另一方面,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中,若点亮发光元件401L、401R,则不显眼的发光面板50E发光而成为显眼的存在。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能够使黑色的灯室23内的几乎不可见现象和黑色的灯室23内的发光面板50E的发光现象看起来具体化。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由于在灯透镜3与激励光照射单元4E之间配置有内面板20,因此在通过灯透镜3观察灯室23内时,激励光照射单元4E被内面板20遮掩而提高灯室23内的外观美观。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由于灯壳体2中至少面向灯室23的面、支柱51E(包含第一安装部件511以及第二安装部件512)的表面以及内面板20的表面呈黑色,因此能够使灯室23内进一步不可见。
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在灯室23内左右配置有三组发光装置10。其结果,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能够通过三组发光装置10形成左右较长的发光面板50E的发光外观设计。
另外,该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灯具1E通过在灯室23内左右上下任意地配置多组发光装置10,从而能够形成左右、上下、倾斜地长尺寸的发光外观设计,另外能够形成左右、上下、倾斜地宽阔的范围的发光外观设计。
(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
图19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变形例。图19中,与图12至图18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物。
上述的图12至图18的激励光控制部件是反射部件41E,该反射部件41E具有对来自激励光源40E的激励光L1进行控制的反射面410L、410R。该变形例1的激励光控制部件是内透镜部件43E。内透镜部件43E具有对来自激励光源40E的激励光L1进行控制的射入面430以及射出面431。
在该例中,射入面430具有多个棱镜面(折射面)。在该例中,射出面431呈平面。射入面430以及射出面431使从激励光源40E放出的激励光L1作为激励射出光L11而向预定的方向射出。其结果,激励射出光L11被控制为预定的配光DL而向光变换单元5E侧照射。
作为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变形例的内透镜部件43E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能够达到与上述的反射部件41E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图14中,激励光源40E的基板400沿垂直方向(上下方向)配置,支柱51E呈水平方向(左右方向)的四棱柱形状,在托架42E安装有激励光源40E和反射部件41E。针对于此,在该图19中,激励光源40E的基板400沿水平方向(左右方向)配置,支柱52E呈L形状,在托架44E安装有激励光源40E、内透镜部件43E以及支柱52E。
另外,在该变形例中,在射入面430设置有棱镜面,但也可以代替棱镜面而设置褶皱加工,也可以使内透镜部件43E中含有光漫射元件组(油墨、涂料)。另外,棱镜面、褶皱加工既可以设于射出面431、也可以设于射入面430以及射出面431。
(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变形例的说明)
图20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激励光控制部件的变形例。图20中,与图12至图19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物。
上述的图12至图18的激励光控制部件是反射部件41E,该反射部件41E具有对来自激励光源40E的激励光L1进行控制的反射面410L、410R。另外,上述的图19的激励光控制部件是内透镜部件43E,该内透镜部件43E具有对来自激励光源40E的激励光L1进行控制的射入面430以及射出面431。
针对于此,该变形例的激励光控制部件使上述的图12至图18的反射部件41E与上述的图19的内透镜部件43E组合而成。
该变形例的激励光控制部件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能够达到与上述的图12至图18的反射部件41E以及上述的图19的内透镜部件43E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图14中,激励光源40E配置于灯透镜3侧,反射部件41E配置于灯壳体2侧,在托架42E安装有激励光源40E和反射部件41E。另外,在上述的图19中,在托架44E安装有激励光源40E、内透镜部件43E以及支柱52E。
针对于此,在该图20中,激励光源40E配置于灯壳体2侧,反射部件41E配置于灯透镜3侧,在托架45E安装有激励光源40E、反射部件41E、内透镜部件43E以及支柱52E。
(光变换单元53E的变形例的说明)
图21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光变换单元53E的变形例。图21中,与图12至图20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物。
上述的图12至图20的光变换单元5E具有一张发光面板50E,且四棱柱形状的支柱51E的一端以及L形状的支柱52E的一端不分开。针对于此,该变形例的光变换单元53E具有上下多张(在该例中为两张)发光面板50E,且支柱54E的一端被分为上下多个(在该例中为两叉形状)。其结果,该变形例的光变换单元53E适合于形成图18(C)所示那样的上下三条横长的条纹图案的发光外观设计。
另外,该变形例的光变换单元53E通过左右配置多张发光面板50E,且将支柱54E的一端在左右分为多个,从而适合于图18(D)所示那样的左右三个横V图案的发光外观设计。
并且,该变形例的光变换单元53E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能够达到与上述的光变换单元5E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图14中,光变换单元5E相对于激励光照射单元4E配置在上侧。针对于此,在该图21中,光变换单元53E相对于激励光照射单元4E配置在下侧。
(发光面板50A的变形例的说明)
图22表示车辆用灯具的发光装置的发光面板50A的变形例。图22中,与图12至图21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物。
上述的发光面板50E具有反射膜53。针对于此,该变形例的发光面板50A不具有反射膜53。即,该变形例的发光面板50A具有基板50、发光膜51、以及封固件57(透光性的横木条或铝(Al2O3)等)。
该变形例的发光面板50A能够达到与上述的发光面板50E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该变形例的发光面板50A由透光性的部件构成,因此在发光元件401L、401R处于非点亮时,如图12所示,若从灯透镜3观察灯室23内,则处于透明且看不见的状态(不可见的状态)。
并且,若灯壳体2中至少面向灯室23的面、支柱51E、52E、54E的表面以及第一安装部件511、第二安装部件512的表面、以及内面板20的表面呈黑色,则该变形例的发光面板50A的存在更加不显眼,能够使灯室23内不可见。
(实施方式1、2、3、4、5、变形例以外的例子的说明)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3、4、5、变形例中,对车辆用灯具1A、1B、1B、1C、1D、1E是构成后组合灯的尾灯,二级光L2是红色光R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在本发明中,车辆用灯具1A、1B、1B、1C、1D、1E也可以是尾灯以外的停车灯、尾灯-停车灯或者转向信号灯。在停车灯、尾灯-停车灯的情况下,二级光L2成为红色光R,在转向信号灯情况下,二级光L2成为黄橙色光A。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3、4、5、变形例中,光学滤波器6在200nm至500nm的激励光L1的波长范围内,使激励光L1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上的透射率,在500nm至800nm的二级光L2的波长范围内,使二级光L2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下的透射率。然而,在本发明中,不限定光学滤波器6的激励光L1的透射率以及二级光L2的透射率的数值。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朝向下方配置光变换单元5,相对于光变换单元5将光学滤波器6和激励光照射单元4配置于下侧。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朝向下方以外的方向配置光变换单元5。在该情况下,使光学滤波器6和激励光照射单元4沿光变换单元5朝向的方向配置。
此外,本发明不被上述的实施方式1、2、3、4、5、变形例限定。例如,面发光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即,二级光射出面52呈长方形、正方形或者自由形的平面形状,但也可以是曲面。这样,可得到任意的设计的形状的面发光。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5、变形例中,作为激励光控制部件,使反射部件41E、内透镜部件43E、反射部件41E以及内透镜部件43E组合而成。然而,在本发明中,作为激励光控制部件,除上述的部件以外,也可以是例如具有射入面、射出面、全反射面的导光部件(导光板、导光棒)等。总之,只要是对来自激励光源40E的激励光L1进行控制并向发光面板50E照射的部件即可。
符号说明
1A、1B、1C、1D—车辆用灯具,2—灯壳体,23—灯室,3—灯透镜,4、4C、4D—激励光照射单元,40—激励光源,41—激励光最终照射面(反射体43的反射面、导光体44的射出面),42—射出面,43—反射体(光学零件),44—导光体(光学零件),45—射入面,5—光变换单元,50—基板,51—发光膜(发光层),52—二级光射出面,53—反射膜(反射层),54—反射面,55—封固件,56—封固件,6—光学滤波器,A—黄橙色光,D—射出方向,I.P—人的视野,L1—激励光,L2—二级光,L3—外部光,L4—外部光,N—法线,N1—法线,R—红色光,W—白色光,θ1—配置角度,θ2—配置角度,θ3—配置角度,1E—车辆用灯具,10—发光装置,4E—激励光照射单元,40E—激励光源,400—基板,401L、401R—发光元件,41E—反射部件,410L、410R—反射面,42E—托架,420—安装凸起部,420L—左正面板部,420R—右正面板部,421C—中间侧面板部,421L—左侧面板部,421R—右侧面板部,422L—左窗部,422R—右窗部,43E—内透镜部件,430—射入面,431—射出面,44E—托架,45E—托架,5E—光变换单元,50E—发光面板,51E—支柱,511—第一安装部件,512—第二安装部件,52E—支柱,53E—光变换单元,54E—支柱,50A—发光面板,57—封固件,B—后,DE—下,DL—配光,F—前,L—左,L10—激励反射光,L11—激励射出光,R—右,U—上,Z—基准轴。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
形成灯室的灯壳体及灯透镜;以及
配置在上述灯室内的激励光照射单元、光变换单元以及光学滤波器,
上述激励光照射单元向上述光变换单元照射激励光,
上述光变换单元通过从上述激励光照射单元照射出的上述激励光而放出二级光,并使上述二级光向上述灯透镜侧射出,
上述光学滤波器使上述激励光透过并吸收上述二级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滤波器配置在上述激励光照射单元与上述光变换单元之间、且从上述二级光的射出范围偏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变换单元相对于上述二级光的射出方向的法线以比0°大的角度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变换单元相对于铅垂以比0°大的角度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激励光照射单元具有:
放出上述激励光的激励光源;以及
将从上述激励光源放出的上述激励光最终照射至上述光变换单元的激励光最终照射面,
上述光变换单元具有:
通过从上述激励光最终照射面照射的上述激励光来放出上述二级光的发光膜;
使从上述发光膜放出的上述二级光向上述发光膜侧反射的反射膜;以及
使上述二级光向上述灯透镜侧射出的二级光射出面,
上述光学滤波器配置在上述激励光照射单元的上述激励光最终照射面与上述光变换单元的上述二级光射出面之间、且从相对于上述二级光的射出方向从相反方向观察的主视时的上述二级光射出面偏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变换单元以上述二级光射出面相对于上述二级光的射出方向的法线以比0°大的角度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
上述光学滤波器和上述激励光照射单元相对于上述光变换单元配置在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变换单元以上述二级光射出面相对于铅垂以比0°大的角度朝向下方的状态配置,
上述光学滤波器和上述激励光照射单元相对于上述光变换单元配置在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灯透镜由红色透镜构成,
上述激励光的主波长比500nm短,
上述二级光的主波长比500nm长,
就上述光学滤波器而言,
在200nm至500nm的上述激励光的波长范围内,上述激励光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上的透射率,
在500nm至800nm的上述二级光的波长范围内,上述二级光的一部分具有50%以下的透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灯壳体至少面向上述灯室的面呈黑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90355 | 2020-11-16 | ||
JP2021-178246 | 2021-10-29 | ||
JP2021178246A JP2022079423A (ja) | 2020-11-16 | 2021-10-29 | 車両用灯具 |
PCT/JP2021/042089 WO2022102786A1 (ja) | 2020-11-16 | 2021-11-16 | 車両用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57608A true CN116457608A (zh) | 2023-07-18 |
Family
ID=87127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76742.0A Pending CN116457608A (zh) | 2020-11-16 | 2021-11-16 | 车辆用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57608A (zh) |
-
2021
- 2021-11-16 CN CN202180076742.0A patent/CN11645760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24652B (zh) | 发光的车辆内部设备件 | |
US6752522B2 (en) | Optical or styling component for a lighting or indicator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4798784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6228863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107642753B (zh) | 在熄灭状态下具有美观外观的光纤光面板 | |
KR101232391B1 (ko) | 외부 리어뷰미러 어셈블리 | |
JP2022079423A (ja) | 車両用灯具 | |
WO2022102786A1 (ja) | 車両用灯具 | |
EP1547863B1 (en) | Vehicle outside-mirror unit including lamp unit | |
US12049996B2 (en) | Vehicle lighting fixture | |
CN115560263A (zh) | 光模块和用于减小光模块中的颜色去饱和的方法 | |
CN210601467U (zh) | 车辆用灯具 | |
WO2022102785A1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116457608A (zh) | 车辆用灯具 | |
US11754251B2 (en) | Vehicular lamp | |
JP6227345B2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116472424A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117957400A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210771946U (zh) | 一种无光源可发光的汽车装饰件和车灯系统 | |
CN110220155B (zh) | 车辆用灯具 | |
CN115335633A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2022079422A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219655902U (zh) | 一种光学系统、一种车灯模组及一种车灯 | |
KR101791127B1 (ko) | 차량용 램프 | |
JP2020087624A (ja) | 車両用灯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