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6394A -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6394A
CN116456394A CN202210018484.7A CN202210018484A CN116456394A CN 116456394 A CN116456394 A CN 116456394A CN 202210018484 A CN202210018484 A CN 202210018484A CN 116456394 A CN116456394 A CN 116456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uplink
transmission mod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184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世通
张希
樊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184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63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0945 priority patent/WO202313128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6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63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5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entities in the up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支持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该方法可包括:网络设备通过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终端设备根据该资源并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通过配置资源支持多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该方法还可包括: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从而与其他发送模式进行区分。

Description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低频或中频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可以全向发送信号或者通过一个较宽的角度发送信号。而在高频通信系统中,得益于较小的载波波长,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布置有很多天线阵子构成的天线阵列,发送端以一定波束赋形权值发送信号,使信号形成具有空间指向性的波束,接收端用天线阵列以一定波束赋形权值进行接收,可以提高信号在接收端的接收功率,对抗路径损耗。信号按特定方向传播的技术可以称为波束赋形或波束成形或形成波束等。
在高频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布置多个天线面板,简称面板(panel),以覆盖多个不同的方向。目前,对上行发送而言,UE可在一个时刻使用一个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例如,对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重复发送,UE可使用多个面板并采用时分方式发送,即一个时刻使用面板A进行上行发送,另一个时刻使用面板B进行上行发送。
UE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例如同时使用面板A和面板B进行上行发送,有提升传输容量和兼具可靠性的优点。但是如何支持UE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支持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从而提升传输容量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执行。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并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
可见,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以支持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从而提升传输容量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集合组,第一SRS资源集合组包括多个SRS资源集合,这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具有关联关系,这多个面板用于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第一SRS资源集合组所包括的SRS资源集合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多面板同时发送。
可选的,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合组的组标识,以便使用第一SRS资源集合组所包括的SRS资源集合,并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SRS资源集合,这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具有关联关系,这多个面板用于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这多个SRS资源集合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多面板同时发送。
可选的,上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SRS资源集合中配置有面板标识,以将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关联。或,上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SRS资源集合与面板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将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PUSCH的时域资源,若接收到指示多个上行波束的第一指示信息,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若接收到指示多个上行波束的第一指示信息,且PUSCH的时域资源包括重复标识,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
可见,在接收到指示多个上行波束的指示信息时,通过PUSCH的时域资源是否包括重复标识,可对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和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进行区分。
可选的,若接收到指示多个上行波束的第一指示信息,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中的重复标识指示为“不重复”,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SRS资源指示(SRS resource indicator,SRI)字段,当SRI字段所指示的SRI对应的SRS资源包括同发标识时,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以便与其他发送模式进行区分。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多个SRI字段,一个SRI字段指示一个上行波束或一个面板上行发送的波束,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同发指示字段,当同发指示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多个SRI字段所指示的多个上行波束为同时发送时,那么可确定出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字段,当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时,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以便与其他发送模式进行区分。
可选的,上述天线端口字段还指示天线端口集,天线端口集包括多个天线端口,终端设备根据其面板能力,例如各个面板支持的天线端口数,在多个天线端口中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中每个面板对应的天线端口,以便使用各个面板对应的天线端口同时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不超过相关规定对终端设备的总发送功率的限定,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例如,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并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上行波束。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的总和不超过相关规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上述多个上行波束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进而可确定出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从而避免多个上行波束的总发送功率超过相关限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针对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的多套功控参数集合;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包括多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在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时,根据接收的控制信令进行确定。该控制信令用于指示多套功控参数集合中的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根据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时,根据功率偏移值进行确定。其中,功率偏移值为相对于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下的发送功率的偏移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模块执行。该方法包括:确定并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
可见,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以支持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从而提升传输容量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SRS资源集合组,第一SRS资源集合组包括多个SRS资源集合,这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具有关联关系,这多个面板用于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第一SRS资源集合组所包括的SRS资源集合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多面板同时发送。
可选的,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合组的组标识,以便终端设备获知第一SRS资源集合组,从而使用第一SRS资源集合组所包括的SRS资源集合,并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SRS资源集合,这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具有关联关系,这多个面板用于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这多个SRS资源集合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多面板同时发送。
可选的,上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SRS资源集合中配置有面板标识,以将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关联。或,上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SRS资源集合与面板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将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PUSCH的时域资源,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波束。从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指示多个波束的第一指示信息,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的情况下,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不限定第二配置信息与第一指示信息的发送先后顺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SRI字段,当该SRI字段所指示的SRI对应的SRS资源包括同发标识时,终端设备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字段,当该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时,终端设备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可选的,天线端口字段还用于指示天线端口集,天线端口集包括多个天线端口,以便终端设备根据其面板能力,在多个天线端口中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中每个面板对应的天线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以便终端设备直接根据第三配置信息可以确定多个上行波束同时发送时的发送功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针对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的多套功控参数集合;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包括多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发送控制信令,以便终端设备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该控制信令用于指示多套功控参数集合中的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可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模块执行。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可见,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以支持多个面板同时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PUSCH的时域资源,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且PUSCH的时域资源包括重复标识,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
可见,在接收到指示多个上行波束的第一指示信息时,通过PUSCH的时域资源是否包括重复标识,可对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和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进行区分。
可选的,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中的重复标识指示为“不重复”,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SRS资源指示(SRS resourceindicator,SRI)字段,当SRI字段所指示的SRI对应的SRS资源包括同发标识时,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以便与其他发送模式进行区分。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多个SRI字段,一个SRI字段指示一个上行波束或一个面板上行发送的波束,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同发指示字段,当同发指示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多个SRI字段所指示的多个上行波束为同时发送时,那么可确定出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字段,当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时,那么可确定出可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以便与其他发送模式进行区分。
可选的,上述天线端口字段还指示天线端口集,天线端口集包括多个天线端口,终端设备根据其面板能力,例如各个面板支持的天线端口数,在多个天线端口中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中每个面板对应的天线端口,以便使用各个面板对应的天线端口同时进行上行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不超过相关规定对终端设备的总发送功率的限定,在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时,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例如,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并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上行波束。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的总和不超过相关规定。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模块执行。该方法包括:生成并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PUSCH的时域资源,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波束。从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指示多个波束的第一指示信息,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的情况下,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SRI字段,当该SRI字段所指示的SRI对应的SRS资源包括同发标识时,终端设备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字段,当该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时,终端设备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可选的,天线端口字段还用于指示天线端口集,天线端口集包括多个天线端口,以便终端设备根据其面板能力,在多个天线端口中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中每个面板对应的天线端口。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网络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有益效果。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通信装置读取并执行该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通信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或者,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通信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以及图1C是面板与射频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示例图;
图2A是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的示例图;
图2B是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的示例图;
图3是应用本申请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的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应用本申请的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套功控参数集合的示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操作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操作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操作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操作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对应对象的对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对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1.波束:
波束是一种通信资源,可以分为宽波束、窄波束或其他类型波束。不同的波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波束可以发送相同或不同的信息。可选的,可以将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特征的多个波束视为一个波束。一个波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用于传输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和探测信号等。换言之,信号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发送,并基于相同的波束发送。可以理解的是,形成一个波束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端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天线端口集。例如,发送波束可以是指信号经天线发射后在空间不同方向上形成的信号强度的分布,接收波束可以是指从天线上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分布。
波束成形技术,使得信号可以按特定方向传播。波束成形技术可以是数字波束成形技术,模拟波束成形技术,或混合数字/模拟波束成形技术。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的上行波束,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和/或信道,信号例如SRS,信道例如PUCCH或PUSCH。
2.天线面板,简称面板(panel):
在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均布置有天线面板,天线面板上布置有很多天线阵子构成的天线阵列。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上的面板,终端设备上可布置多个面板。
终端设备上的面板与射频通道(radio frequency,RF)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固定的映射关系(或称为绑定关系),例如图1A所示。图1A中,一个方框表示一个面板,方框中的一条斜线表示一种极化天线,射频通道1(即RF1)和射频通道2对应面板1,射频通道3和射频通道4对应面板2。一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射频通道,那么端口1和端口2对应面板1,端口3和端口4对应面板2。
终端设备上的面板与射频通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为不固定的映射关系。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的射频通道数目可能小于面板数目,该种情况下,射频通道和面板之间的映射关系不固定,即射频通道与面板不会绑定,在基于SRS资源配置发送SRS时,终端设备可能会通过一个开关网络实现动态的射频通道至面板的映射,例如图1B和图1C所示。图1B的(1)中,端口1对应面板1;图1B的(2)中,端口2对应面板2。图1C的(1)中,端口1和端口2对应面板1;图1C的(2)中,端口1对应面板1,端口2对应面板2。由于射频通道和面板没有固定的映射关系,即天线端口与面板没有固定的映射关系,可以动态调整,因此发送SRS使用的面板和射频通道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指示SRS资源的标识,终端设备可能无法确定用哪个面板和波束进行后续的信号传输。
3.单面板发送模式,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单面板发送模式,指的是终端设备使用一个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也可以描述为单波束发送模式。
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应用在本申请中,指的是终端设备上的多个面板在不同的时刻进行上行发送,即一个时刻使用一个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例如,图2A中,终端设备在时刻1使用面板1对应的一个上行波束进行上行发送,在时刻2使用面板2对应的一个上行波束进行上行发送。一个面板可以对应多个上行波束,在一个时刻,使用一个面板的一个上行波束进行上行发送。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也可称为多面板轮流发送模式、多面板时分发送模式或多面板非同时发送模式等,或者简称为非同发模式、轮发模式、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等。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也可以描述为多波束分时发送模式。
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应用在本申请中,指的是终端设备上的多个面板在同一时刻进行上行发送,即一个时刻使用多个面板进行上行发送。例如,图2B中,终端设备在时刻3使用面板1对应的一个上行波束进行上行波束,并同时使用面板2对应的一个上行波束进行上行发送。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也可称为多面板同发模式,或简称为同发模式。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发送模式,以区分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和单面板发送模式。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也可以描述为多波束同时发送模式。
考虑到相关规定对终端设备的总发送功率的限定,本申请可确定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的发送功率,以确保总发送功率不超过相关限定。例如,图2B中,虚线波束表示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下的发送功率,实线波束表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的发送功率,面板1上实线波束的发送功率小于虚线波束的发送功率,面板2上实线波束的发送功率小于虚线波束的发送功率,两个面板上实线波束的总发送功率不超过相关限定。
4.准同位(quasi-co-location,QCL):
QCL用于表示多个资源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者相类似的通信特征,对于具有同位关系的多个资源,可以采用相同或者类似的通信配置。例如,如果两个天线端口具有同位关系,则一个端口传送一个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可以从另一个端口传送一个符号的信道大尺度特性推断出来。大尺度特性可以包括:延迟扩展,平均延迟,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平均增益,接收参数,终端设备接收波束编号,发射/接收信道相关性,接收到达角,接收机天线的空间相关性,主到达角(angel-of-arrival,AoA),平均到达角,AoA的扩展等等。
其次,对本申请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阐述。
本申请可用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也可以称为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或者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系统,或者第七代(7th generation,7G)系统,或未来的其他通信系统;或者还可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等等。
本申请可应用于图3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如终端设备10),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如网络设备20)。
其中,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限于: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再比如,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前述的V2X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其中,网络设备可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网络设备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网络设备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网络设备(例如,home evolvedNode 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收发节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等。网络设备还可以为5G、6G甚至7G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如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next-generation node B,gNB);还可以为V2X或者智能驾驶场景中的路侧单元(road sideunit,RSU)。
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一个网络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形式,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10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和收发器103,收发器103包括发射机1031、接收机1032和天线1033。网络设备20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收发器203,收发器203包括发射机2031、接收机2032和天线2033。接收机1032可以用于通过天线1033接收配置信息和/或指示信息,发射机1031可以用于通过天线1033向网络设备20发送信号和/或信道。发射机2031可以用于通过天线2033向终端设备10发送配置信息和/或指示信息,接收机2032可以用于通过天线2033接收终端设备10发送的信号和/或信道。其中,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物理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等;信号可以包括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相位噪声跟踪信号(phase noi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上行定位信号(uplink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本申请涉及的信号主要是SRS,涉及的信道主要是PUCCH和PUSCH。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布置多个面板,例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两个面板。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有提升传输容量和兼具可靠性的优点。目前协议不支持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因此,如何支持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是亟待的技术问题。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灵活地支持多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从而提升传输容量和可靠性。
本申请可以应用于如下两种场景。
场景一,小区间传输场景:
小区间传输场景,指的是终端设备向多个小区的多个TRP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例如,可参阅图5A所示,终端设备使用两个上行波束进行上行发送,一个上行波束针对当前服务小区的TRP,另一个上行波束针对另一个小区的TRP。其中一个上行波束QCL到一个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的参考信号,该SSB属于另一个小区,可通过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或其他逻辑标识,将另一个小区与当前服务小区进行区分。其中,SSB由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构成。
场景二,小区内传输场景:
小区内传输场景,指的是终端设备向同一小区的多个TRP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例如,可参阅图5B所示,终端设备使用两个上行波束与同一小区的基站天线进行通信。实际实现中,例如,基站可采用天线拉远技术,即天线为分布式部署,终端设备可采用两个上行波束同时向两个不同方向布局的基站天线进行通信。再例如,环境中存在强反射的通信路径,如图5B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同时向两个不同方向发送,基站进行接收。
本申请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再次,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
为了支持终端设备使用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本申请实施例一阐述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
请参阅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可选的,S601之前还包括S60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其中,能力信息用于显示或隐式地指示终端设备上面板的状态,以便网络设备可以获知终端设备上面板的状态。
能力信息显示指示终端设备上面板的状态,例如指示面板的数量,或指示各个面板对应的能力(例如支持的天线端口数等)。示例性的,能力信息显示指示面板1对应的天线端口数为1,面板2对应的天线端口数为2。可选的,还显示指示各个面板是否可以与其他面板同时使用,例如,指示面板1可以与面板2同时使用,面板3不可以与其他面板同时使用。
能力信息隐式指示终端设备上面板的状态,例如能力信息为能力值集合(capability value set),不同的set对应不同的面板能力。例如,能力信息包括2个capability value set,一个capability value set对应一个面板,一个capabilityvalue set指示对应的面板支持单天线端口,另一个capability value set指示对应的面板支持双天线端口。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可装配不止两个面板,例如3个面板,可通过3个capability value set指示三个面板支持的天线端口数,其中两个面板支持单天线端口,另一个面板支持双天线端口。可选的,capability value set还可以指示对应的面板是否可以与其他面板同时使用。
S601,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
网络设备可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以支持终端设备使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或,网络设备可自主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和/或,单面板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网络设备针对这三种发送模式可配置不同的资源,以区分不同的发送模式。本申请列举的三种发送模式用于举例,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类型的发送模式。
S6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
网络设备在为终端设备配置了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的情况下,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以便终端设备获知该资源,可基于该资源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其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SRS资源集合组(SRS resourceset group),第一SRS资源集合组包括多个SRS资源集合,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具有关联关系,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其中,第一SRS资源集合组是本申请新定义的一个SRS资源集合组,为了与其他SRS资源集合组进行区分,第一SRS资源集合组的具体名称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定。可选的,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多个面板中的一种面板,一种面板具有相同的某些参数或能力,例如天线端口数等。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SRS资源集合,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具有关联关系,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可选的,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多个面板中的一种面板,一种面板具有相同的某些参数或能力,例如天线端口数等。
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中,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之间的关联关系,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中的一种进行配置。
方式一,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SRS资源集合中配置有panel标识(identifier,ID)或第一SRS资源集合组包括的SRS资源集合中配置有panel ID,指示SRS资源集合用于该面板ID所标识的面板。示例性的,第一配置信息配置有SRS资源集合1和SRS资源集合2,SRS资源集合1配置有panel 1,SRS资源集合2配置有panel 2,进而指示SRS资源集合1用于panel1,SRS资源集合2用于panel 2,即SRS资源集合1关联panel 1,SRS资源集合2关联panel 2。
方式二,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SRS资源集合ID与panel ID之间的关联关系。示例性的,第一配置信息可表示为{第一SRS资源集合ID{{SRS资源集合1,panel 1},{SRS资源集合2,panel 2}}}。
方式三,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SRS资源集合中配置有capability value set ID或第一SRS资源集合组包括的SRS资源集合中配置有capability value set ID。一个capability value set ID对应一个panel,即标识一个panel。通过capability value setID可以间接将SRS资源集合与panel进行关联。示例性的,SRS资源集合1配置有capabilityvalue set 1,假设capability value set 1对应于panel 1,那么SRS资源集合1关联于panel 1。
方式四,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SRS资源集合与capability value set ID之间的关联关系。示例性的,第一配置信息可表示为{第一SRS资源集合ID{{SRS资源集合1,capability value set 1},{SRS资源集合2,capability value set 2}}}。假设capability value set 1对应于panel 1,{SRS资源集合1,capability value set 1}可表示SRS资源集合1关联于panel 1。
上述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是动态的,例如某一次配置{{SRS资源集合1,panel 1},{SRS资源集合2,panel 2}},下一次配置{{SRS资源集合1,panel 2},{SRS资源集合2,panel 3}}。该关联关系可以是多个SRS资源集合与终端设备的全部或部分面板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终端设备可装配3个面板,该关联关系可以是2个SRS资源集合与2个面板之间的关联关系,或3个SRS资源集合与3个面板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本申请中,多个面板指的是可以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多个面板,或描述为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的多个面板。上述panel ID用于举例,panel ID也可以描述为其他用于表示终端设备天线面板,或者天线能力信息的标识,本申请不做限定。
上述四种方式用于举例,实际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上述关联关系进行配置或指示。上述方式二和方式四,还可以通过其他配置信息进行配置。
第一配置信息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即第一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配置,或携带在RRC信令中。或,第一配置信息可通过高层参数发送,即第一配置信息通过高层参数配置,或携带在高层参数中。
可选的,在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SRS资源集合组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通过下行控制指示(downlink control indication,DCI)对第一SRS资源集合组的组ID进行指示。例如,DCI中的SRS资源指示(SRS resource indicator,SRI)字段可以指示第一SRS资源集合组的组ID,以便终端设备根据该组ID获取第一SRS资源集合组。可选的,终端设备可根据该组ID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在本申请中,将用于指示第一SRS资源集合组的组ID的指示信息称为第二指示信息。
S6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并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
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述关联关系,确定多个面板,即确定采用哪几个面板,或哪几种能力的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进一步的,终端设备还可根据上述关联关系,确定出多个面板对应的多个上行波束,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上行波束,这多个上行波束用于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即,终端设备确定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各个面板对应的上行波束。例如,通过SRS资源集合与波束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各个上行波束。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获知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在接收到用于指示该发送模式的指示信息时,可基于该资源,并采用该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即实现多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其中,用于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的指示信息在实施例二进行阐述。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以支持终端设备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
为了将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单面板发送模式进行区分,网络设备可指示终端设备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本申请实施例二阐述终端设备如何确定出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请参阅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701,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网络设备可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即在终端设备支持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指示信息。
S7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S7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本申请中将用于确定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的指示信息称为第一指示信息,根据不同的第一指示信息,实施例二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中的一种实现。
方式1,在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的情况下,或者重复标识配置为“不开启(off)”的情况下,或者,重复标识指示为“不重复”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PUSCH的时域资源,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PUSCH的时域资源。其中,PUSCH的时域资源可包括重复标识(repetition),或不包括repetition。或,重复标识配置为“开启(on)”或“off”。或,重复标识指示为“不重复”或“重复”。第二配置信息可通过RRC信令配置。第二配置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同一配置信息中,也可以携带在不同的配置信息中。
在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repetition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即使用指示的多个上行波束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DCI,DCI指示多个上行波束。示例性的,DCI指示两个上行波束,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repetition,终端设备可使用这两个上行波束同时进行上行发送。
在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且PUSCH的时域资源包括repetition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即使用指示的多个上行波束分时进行上行发送。示例性的,DCI指示两个上行波束,且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repetition,终端设备可使用这两个上行波束在不同的时刻进行上行发送,例如在时刻1使用上行波束1,在时刻2使用上行波束2。
方式2,第一指示信息包括SRI字段,在SRI字段所指示的SRI对应的SRS资源包括同发标识时,终端设备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DCI中的SRI字段,SRI字段用于SRI对应的SRS资源,SRS资源存在同发标识(flag),终端设备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方式3,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多个SRI字段,一个SRI字段指示一个上行波束或一个面板上行发送的波束,例如2个SRI字段指示2个上行波束或2个面板上行发送的波束。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同发指示字段,同发指示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多个SRI字段所指示的多个上行波束为同时发送。
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DCI,DCI可包括多个SRI字段,例如2个SRI字段。DCI还包括同发指示字段,该字段可以是DCI中新增的一个比特,例如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为同时发送;取值为“0”,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为分时发送。或,该字段复用现有字段,其特殊取值用于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为同时发送。
可选的,在DCI包括多个SRI字段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这多个SRI字段确定出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
方式4,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字段,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DCI中的天线端口(antennaports)字段,天线端口的特定取值用于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示例性的,可参见下表1,表1展示各个位域映射的索引(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下的层(layer)数和传输预编码矩阵索引(transmission precoding matrix index,TPMI),还展示部分索引对应的同时多面板上行传输(simultaneous multi-panel UL transmission,SMPUT)。
表1
表1中,Bit field mapped to index可表示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SMPUT可表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SMPUT用于举例,实现中可能采用其他标识用于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表1中加粗部分为新增部分,这部分中加粗的取值即为特定的取值,可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特定取值所指示的层数与TPMI的组合用于举例。例如,天线端口索引为10,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并同时指示支持的层数为1层,TPMI为2。需要说明的是,表1用于举例。
表1利用天线端口字段的预留取值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也可以新定义一个表格,该表格包括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以及取值可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天线端口字段不仅可以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还可以指示用于同时发送的天线端口。
可选的,该天线端口字段指示包括多个天线端口的天线端口集,终端设备根据其面板能力,例如终端设备上各个面板支持的天线端口数,从天线端口集中确定出多个面板中每个面板对应的天线端口。例如,天线端口集包括port0,1,2,3,终端设备装配有两个面板,面板1最大支持2个port,面板2最大支持4个port,那么终端设备确定面板1对应port0和port1,面板2对应port0,1,2,3,即在面板1上可采用port0和port1进行上行发送,同时在面板2可上采用port0,1,2,3进行上行发送。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一个天线端口字段指示的天线端口,可用于多个面板同时进行上行发送。当指示的天线端口数超过某个面板支持的最大天线端口数时,该面板默认按照最大天线端口数发送,默认采用port ID最小的port。
可选的,表1和新定义的表格,可支持一个天线端口字段对应多个天线端口指示信息。例如,天线端口集包括port0,1,2,3,终端设备装配有两个面板,面板1最大支持2个port,面板2最大支持2个port,那么终端设备默认在面板1上采用port0和port1进行上行发送,同时默认在面板2上采用port3和port4进行上行发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RRC信令,RRC信令用于配置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例如,RRC信令可用于配置表1中的取值为8时,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将现有的表与RRC信令结合,以指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上述方式1至方式4用于举例,第一指示信息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可选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端口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该端口指示信息和各个面板支持的天线端口数,可确定各个面板同时发送时采用的天线端口。该端口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DCI中。当指示的天线端口数超过某个面板支持的最大天线端口数时,该面板默认按照最大天线端口数发送,默认采用port ID最小的port。例如,DCI指示port0,1,2,3,终端设备装配有两个面板,面板1最大支持2个port,面板2最大支持4个port,那么终端设备在面板1上可采用port0和port1进行上行发送,同时在面板2可上采用port0,1,2,3进行上行发送。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二中,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以区分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和单面板发送模式。
图6所示的实施例一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二可结合构成实施例三,实施例三所示的流程图可参阅图8所示,实施例三省略与实施例二、实施例一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图8所示的流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可选的,S800,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能力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S801,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生成第一指示信息。
S8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
S803,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不限定S802与S803执行的先后顺序,可以同时执行,或先执行S802再执行S803,或先执行S803再执行S802。
S804,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S805,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并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三中,终端设备利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并在确定出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
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为了终端设备的总发送功率不超过相关限定,终端设备可确定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上行发送波束。本申请实施例四阐述终端设备如何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也可以描述为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分别对应的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或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并确定多个面板对应的多个上行波束等。
请参阅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9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配置信息。其中,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套功控参数集合。
一对上行波束对应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在终端设备支持两个面板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包括第一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和第二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第一上行波束和第二上行波束构成一对上行波束。例如,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包括上行波束1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和上行波束2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第一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用于第一上行波束进行上行发送,可以包括各种上行信号/信道对应的功控参数,例如包括SRS对应的功控参数,PUCCH对应的功控参数,和PUSCH对应的功控参数。同理第二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一套功控参数集合的示例图可参见图10所示。其中,SRS对应的功控参数用于确定使用第一上行波束发送SRS的发送功率,SRS对应的功控参数可包括标称功率(P0)、路径损耗补偿因子(alpha)、路径损耗参考信号标识(pathloss RS ID)和闭环功控索引(close loop index)中的一种或多种。同理PUCCH对应的功控参数和PUSCH对应的功控参数。
其中,第一上行波束和第二上行波束的波束标识可以是SSB index,CSI-RS资源ID、SRS资源标识、SRI、或SRS资源集合ID等。上行波束可利用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configuration indication,TCI)状态(state)进行指示,例如利用“joint TCI state”进行指示,或利用“上行(uplink,UL)TCI state”进行指示。
第三配置信息具体用于配置各个上行波束对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的功控参数集合,以及在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下的功控参数集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配置信息配置了上行波束对、发送模式以及功控参数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参见下表2所示。
表2
表2中,上行波束对1对应2套功控参数集合,其中一套功控参数集合用于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即用于上行波束1和上行波束2同时发送信号和/或信道;另一套功控参数集合用于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即用于上行波束1和上行波束2分时发送信号和/或信道。同理上行波束对2。由表2可知,同一上行波束可以关联两套功控参数集合,分别用于两种发送模式。需要说明的是,表2用于举例和便于理解,实际实现中可能不会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示配置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中,第三配置信息可以由RRC信令承载。或,多套功控参数集合由高层参数承载,上行波束对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的功控参数集合,以及在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下的功控参数集合进一步由RRC信令承载。可以理解为,RRC信令配置同一上行波束可以关联两套功控参数集合,一套用于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一套用于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
S9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三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
终端设备在确定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并确定出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情况下,根据第三配置信息,确定出这多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进而确定出这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确定出同时进行PUSCH发送的两个上行波束分别为上行波束1和上行波束2,结合表2,确定出上行波束1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和上行波束2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从上行波束1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中获取PUSCH对应的功控参数,根据该功控参数确定发送PUSCH的发送功率1,并使用上行波束1以及发送功率1发送PUSCH;从上行波束2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中获取PUSCH对应的功控参数,根据该功控参数确定发送PUSCH的发送功率2,并使用上行波束2以及发送功率2发送PUSCH。
终端设备在确定采用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第三配置信息,确定出多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进而确定出发送功率。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四中,终端设备根据上行波束对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的功控参数集合,以及在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下的功控参数集合,确定出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以避免超过相关发送功率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四以终端设备支持两个面板同时发送为例,实际实现中终端设备可能支持两个以上的面板同时发送,对于两个以上面板同时发送的情况,可基于实施例四进行扩展,例如支持3个面板同时发送,上述上行波束对可改成上行波束集合,上行波束集合包括3个上行波束,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包括第一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第二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以及第三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
实施例四是终端设备确定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的一种实现方式,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实现。
方式(1),第三配置信息配置用于配置多套功控参数集合,这多套功控参数集合默认针对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网络设备可通过控制信令,例如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CE)信令或RRC信令,指示终端设备激活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这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用于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可选的,该控制信令还用于关联功控参数集合与上行波束,例如关联功率参数集合1与上行波束1。示例性的,MAC-CE信令中可携带功控参数集合的ID,用于指示激活哪套功控参数集合。终端设备根据功控参数集合的ID,确定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
方式(2),终端设备根据功率偏移值,确定同时进行上行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其中,功率偏移值为相对于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下的发送功率的偏移值,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或预配置的。例如上行波束1和上行波束2在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下的发送功率分为20dBm和23dBm,功率偏移值为3dBm,那么上行波束1和上行波束2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的发送功率为17dBm和20dBm。或者,所述功率偏移值可以是针对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或者针对终端的一组上行波束。其中,功率偏移值也可以称为功率回退量。
可选的,网络设备针对一对上行波束配置一套功控参数集合(默认针对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根据参数偏移值确定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进而确定发送功率。其中,参数偏移值为相对于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下的功控参数的偏移值。
方式(3),在配置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的情况下(针对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令,例如MAC-CE信令,指示或更新某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以便终端设备根据该功控参数集合确定发送功率。可选的,控制信令还可以动态指示一个或多个上行波束的功率回退量,或者动态指示一个或多个天线面板对应的上行波束的功率回退量,以便可以动态地确定发送功率。
方式(1)至方式(3)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可结合,使得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的发送功率不超速相关发送功率的限定。对于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结合的情况,不限定配置信息发送的先后顺序,也不限定配置信息与指示信息发送的先后顺序。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分别包括硬件结构、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可以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1100可包括通信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通信单元1101可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用于实现发送功能,接收单元用于实现接收功能,通信单元1101可以实现发送功能和/或接收功能。通信单元也可以描述为收发单元。
通信装置11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还可以具有终端设备功能的装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1100可执行上述图6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关操作。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11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并采用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通过通信单元1101进行上行发送。其中,有关上述处理单元1102和通信单元1101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图6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得到。
通信装置9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装置,还可以是具有网络设备功能的装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1100可执行上述图6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关操作。例如,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102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通信单元1101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有关上述处理单元1102和通信单元1101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图6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相关描述得到。
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处理器1201和接口电路1202。处理器1201和接口电路1202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202可以为接口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处理器1201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201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201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比如,所述通信装置1200可以为终端设备:接口电路1202用于执行图6中的S600和S602,图7中的S702,图8中的S800、S802和S803,图9中的S901;处理器1201执行图6中的S603,图7中的S703,图8中的S804和S805,图9中的S902。
比如,所述通信装置1200可以为网络设备:接口电路1202用于执行图6中的S600和S602,图7中的S702,图8中的S800、S802和S803,图9中的S901;处理器1201执行图6中的S601,图7中的S701,图8中的S801,图9中的S901。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的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的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芯片向网络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终端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设备(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发送信息时,通过芯片的接口电路输出信息;设备接收信息时,向芯片的接口电路输入信息。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Claims (19)

1.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并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集合组,所述第一SRS资源集合组包括多个SRS资源集合;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SRS资源集合;其中,所述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具有关联关系,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所述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时域资源;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上行波束,且所述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时,确定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上行探测参考信号资源指示SRI字段;
当所述SRI字段所指示的SRI对应的SRS资源包括同发标识时,确定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字段;
当所述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指示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时,确定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口字段还指示天线端口集,所述天线端口集包括多个天线端口;
所述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根据终端设备的面板能力,在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中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面板中每个面板对应的天线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其中,一个面板对应一个上行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多个上行波束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
所述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上行波束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确定所述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针对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的多套功控参数集合;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包括多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
所述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包括:
接收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多套功控参数集合中的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
根据所述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确定用于同时发送的多个上行波束的发送功率。
10.一种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对应的资源;
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集合组,所述第一SRS资源集合组包括多个SRS资源集合;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SRS资源集合;其中,所述多个SRS资源集合与多个面板具有关联关系,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所述多个面板中的一个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PUSCH的时域资源,所述PUSCH的时域资源不包括重复标识;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多个波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SRI字段,所述SRI字段所指示的SRI对应的SRS资源包括同发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天线端口字段,所述天线端口字段的取值用于指示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多个上行波束在所述多面板同时发送模式下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用于配置针对多面板分时发送模式的多套功控参数集合;一套功控参数集合包括多个上行波束对应的功控参数集合;
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多套功控参数集合中的至少一套功控参数集合。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或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18484.7A 2022-01-07 2022-01-07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64563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8484.7A CN116456394A (zh) 2022-01-07 2022-01-07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23/070945 WO2023131281A1 (zh) 2022-01-07 2023-01-06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18484.7A CN116456394A (zh) 2022-01-07 2022-01-07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6394A true CN116456394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073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18484.7A Pending CN116456394A (zh) 2022-01-07 2022-01-07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6394A (zh)
WO (1) WO20231312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971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2718A1 (ko) * 2019-02-07 2020-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에 대한 장치
CN112543083B (zh) * 2019-09-20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158808A4 (en) * 2020-05-29 2024-03-27 Qualcomm Inc PRE-ENCODER INDICATOR FOR NON-CODEBOOK 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S
CN116349157A (zh) * 2020-10-22 2023-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波束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971A1 (zh) * 2022-05-30 2023-12-0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1281A1 (zh) 2023-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0218B (zh) 準共位架構增強之方法以及使用者設備
CN110071749B (zh) 一种天线选择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60338033A1 (en) Acquisition method, beam send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380837B (zh) 非竞争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50808B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US20220286251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rs and terminal therefor
JP2020504520A (ja) ビーム選択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JP2020504520A5 (zh)
WO2021017739A1 (zh) 测量上报的方法与装置
WO2021037415A1 (en) Emission restricted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KR102474104B1 (ko) 통신 디바이스로부터의 빔 보고
CN114008936A (zh) 定位波束与无线电通信波束之间的共存
WO2023131281A1 (zh) 基于多面板的上行发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020143A (zh) 一种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EP383777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interference in multi trp systems
CN111147114B (zh) 波束训练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57847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67426A1 (zh) 一种信号转发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4032795A1 (zh) 中继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装置
WO202305163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403065A1 (en) Communication using a dual polarized antenna array
WO2023208166A1 (zh) 一种定时指示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EP4346114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6095701A (zh) 一种波束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17676873A (zh) 上行资源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