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5887B -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5887B
CN116455887B CN202310117635.9A CN202310117635A CN116455887B CN 116455887 B CN116455887 B CN 116455887B CN 202310117635 A CN202310117635 A CN 202310117635A CN 116455887 B CN116455887 B CN 116455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terminal
sub
subfile
data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76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55887A (zh
Inventor
苏锦杰
龚智强
杨智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yi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yi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yi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yi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176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5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5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5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5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5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6Support for shared access to files; File shar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resources being split in blocks or frag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分别连接终端、存储设备且所述蓝牙模块连接已绑定手机的情况下,检测到对第一目标文件的写操作请求时,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为存储在所述终端上的文件;通过蓝牙模块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已绑定手机中,并通过所述数据线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存储设备中。用户将存储设备外借给其他同事或同学拷贝资料时,由于第一子文件的缺失,终端上的程序无法识别并打开第二子文件,保证了用户能够在随时将移动存储设备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的同时降低资料泄密风险。

Description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存储设备是指具备数据存储功能,且可移动便于携带的数据存储设备,目前最常用的移动存储设备一般是U盘(即闪存盘)。移动存储设备一般有以下几个广泛的应用场景:1、用户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将个人电脑上的课件资料拷贝到会议室、教室、报告厅等场所的公共电脑上进行投影展示。2、用户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将手机上拍摄的图片视频进行备份后将手机上拍摄的图片视频删除以节省手机的存储空间。3、用户将个人文件拷贝到移动存储设备中以便将个人文件随身携带或者实现个人文件在工作电脑和个人电脑之间的转移。4、用户将移动存储设备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
上述几个应用场景是用户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场景,体现出了移动存储设备带给用户的便利性,但是当用户在几个应用场景之间进行切换时,至少面临如下问题:用户将移动存储设备借给同学或同事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时,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会暂时离开用户的视线,用户存储在移动存储设备中的个人文件或者图片视频存在被同事或同学偷看的可能,即在将移动存储设备借给同学或同事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时,存在很高的资料泄密风险。
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10640782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手环与终端的U盘加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通过加密整个U盘的方式来防止U盘中用户的资料泄密。具体的,初始化时手环、终端与U盘相互对应绑定并生成和存储认证密钥,在用户访问所述U盘中的数据信息时,手环和终端进行相互认证,在通过认证之后终端向手环发送U盘的访问密码,用户通过手环显示屏查看访问密码,并根据该访问密码获得对U盘的访问权限。
上述现有技术通过对整个U盘进行加密的方式能够实现防止移动存储设备中的个人文件或者图片视频被别人偷看的效果,但是进行加密后的U盘的便利性降低,具体表现为,每次使用U盘都需要将手环和终端进行相互认证来获取访问U盘的密码,无法随时将U盘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另外,上述加密方法只适用于用户对自己的U盘进行加密,当用户临时需要借用别人的U盘转移个人文件时,想要使用上述现有技术的加密方法对位于别人U盘中的个人文件进行隐私保护存在不便,即别人不一定允许对其整个U盘进行加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既能够随时将移动存储设备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充分利用移动存储设备的便利性;同时还能够在随时将移动存储设备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时,降低资料泄密风险。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处理器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第一USB接口和第二USB接口,所述方法包括,存第一目标文件的步骤:
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对第一目标文件的写操作请求时,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其中,所述满足预设条件为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分别连接终端、移动存储设备且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已绑定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为存储在所述终端上的文件;所述第一子文件为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文件文件头的文件,第二子文件为包括第一目标文件中除第一子文件之外其他部分的文件;
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已绑定移动终端中,并通过所述数据线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处理器、外存储器及存储在外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第一USB接口和第二USB接口,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文件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存储装置,所述移动存储装置包括上述的数据线以及与所述数据线的第二USB接口连接的移动存储设备。
有益效果
1.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对整个U盘进行加密的方式来实现防止移动存储设备中的个人文件或者图片视频被别人偷看而导致加密后的U盘的便利性降低,不便于外借的问题。本发明中,第一目标文件即用户选定的、位于终端上的待加密文件,用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将第一目标文件存储到存储设备中时,由于存储到存储设备中的第二子文件仅为第一目标文件分割后的一部分,因此,用户将存储设备外借给其他同事或同学拷贝资料时,由于第一子文件的缺失,终端上的程序无法识别并打开第二子文件,保证了用户能够在随时将移动存储设备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的同时降低资料泄密风险。
2.文件头是位于文件开头的一段承担一定任务的数据,一般都在开头的部分。文件头就是为了描述一个文件的一些重要的属性,它告诉了打开并处理该文件的软件这些属性,以使得程序可以正确打开该文件。若是没有文件头,终端一般无法打开对应的文件,从而实现了外借移动存储设备时对特定文件的加密效果。
3.由于文件头的数据量一般仅为几个字节,例如,JPEG格式的图片文件,其文件头为:FF D8 FF,共计3个字节的数据量;PNG格式的图片文件,其文件头为:89 50 4E 47 0D0A 1A 0A,共计8个字节的数据量。将第一子文件设置为最小数据量时,可以仅包含文件头,因此无线通讯模块传输的数据量很少,适配于无线通讯模块的传输速度,保证第一子文件能够先于第二子文件完成传输,不会降低整个第一目标文件的存储速度。
4.由于在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已绑定移动终端的情况下,将第一目标文件写入存储设备时,就会自动触发将第一目标文件进行分割并分别存储,即自动触发加密存储。换句话说,一旦完成无线通讯模块与移动终端的绑定,后续使用时无需用户再执行特别的触发操作来触发加密存储,极大方便用户向移动存储设备中存储文件。
5.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是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线与终端进行连接时才会执行的,因此用户可以只将移动存储设备外借给别人,并不会影响移动存储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是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线与终端进行连接时就会执行,因此,所有的移动存储设备都可以适用于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对移动存储设备中资料隐私的保护方法具有很强通用性。
6.同时,由于本发明中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中,触发进行数据分割的触发操作不需要用户在终端上进行操作,并且将文件分割为两份的速度相较于采用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的速度更快,因此,及时有别人在场,也无法得知在文件传输的过程中进行了文件的隐私保护操作,对文件的保护具有隐蔽性。当需要将移动存储设备外借时,可以连接该数据线实现数据的初步加密,由于别人无法看出用户在对文件进行加密,避免了当着别人面进行加密操作的尴尬。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线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文件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有必要对发明人做出本发明的背景再次进行简单的描述。移动存储设备20一般有以下几个广泛的应用场景:1、用户通过移动存储设备20将个人电脑上的课件资料拷贝到会议室、教室、报告厅等场所的公共电脑上进行投影展示。2、用户通过移动存储设备20将手机上拍摄的图片视频进行备份后将手机上拍摄的图片视频删除以节省手机的存储空间。3、用户将个人文件拷贝到移动存储设备20中以便将个人文件随身携带或者实现个人文件在工作电脑和个人电脑之间的转移。4、用户将移动存储设备20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当用户在几个场景之间进行切换时,经常遇到如下问题:
1、从场景2或3切换至场景4时,用户将移动存储设备20借给同学或同事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时,移动存储设备20的使用会暂时离开用户的视线,用户存储在移动存储设备20中的个人文件或者图片视频存在被同事或同学偷看的可能,即在将移动存储设备20借给同学或同事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时,存在很高的资料泄密风险。
2、从场景2切换至场景1时,若是用户需要临时向观众展示移动存储设备20上的某些视频或照片,面临失误打开移动存储设备20中某些不便公开的照片或视频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保护移动存储设备20中资料安全的方案包括两类,一类是硬件加密,包括指纹加密或者输入密码加密等,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6407825B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基于手环与终端的U盘加密方法的方案,其对整个移动存储设备20的硬件进行加密,破坏了移动存储设备20便于外借的功能。另一类是软件加密,通过加密算法改变文件原有的信息数据,使得未经过授权的执行者无法获取文件信息,从而保护文件的安全,但是在对移动存储设备20中的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一般需要在电脑上操作加密或解密软件,当电脑被别人关注或者电脑屏幕共享时,加密和解密过程会被其他人知晓,加密和解密的过程不具有隐蔽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基本发明构思为,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数据线100,在终端将文件写入到移动存储设备20时,利用分割实现文件的加密效果,在将文件从移动存储设备20读取到终端上时,将分割的文件进行合并实现解密效果。由于移动存储设备20中保存的是分割后的文件,具有加密效果,既能够随时将移动存储设备20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充分利用移动存储设备20的便利性;同时还能够在随时将移动存储设备20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时,降低资料泄密风险。同时,文件的分割和合并无需用户在电脑端执行相应的操作,使得文件的加密和解密具有隐蔽性。
以下,将结合多个附图以及实施例详细描述实现上述发明构思的技术方案。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线100的结构框图,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应用于图1中所示的数据线100。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数据线100包括处理器(即图1中的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蓝牙模块111、按钮112、第一USB接口120和第二USB接口130。本实施例中,数据线100作为一个微型计算机系统,总线结构为三总线结构,即包括内存总线、I/O总线和DMA总线等三条总线,内存储器(即RAM)通过内存总线与处理器进行信息传输,外存储器(即ROM)、按钮112、蓝牙模块111、第一USB接口120、第二USB接口130等外设通过I/O总线与处理器进行信息传输。特别的,DMA总线受控于处理器并用于I/0接口4和I/O接口5两个外设之间进行直接的信息传输。具体的,DMA的作用就是实现数据的直接传输,而去掉了传统数据传输需要CPU寄存器参与的环节,处理器控制DMA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时,会向DMA控制器提供源地址、目标地址、数据传输量等参数,随后DMA控制器就会启动数据传输,当剩余传输数据量为0时达到传输终点,结束DMA传输,本发明中,在向移动存储设备20中写入文件时,将I/0接口4和I/0接口5作为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在从移动存储设备20中读取文件时,将I/0接口5和I/0接口4作为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USB接口120可以是USB Type-C公头或USB Type-A公头,第二USB接口130可以是USB Type-C母头或USB Type-A母头,移动存储设备20可以是U盘或者移动硬盘。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无线通讯模块可以是蓝牙模块111、wifi模块或超宽带(UWB)模块,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如图2所示,在初次使用时,需要将蓝牙模块111与已绑定手机进行初始化配对。具体的,将数据线100的第一USB接口120连接终端,第二USB接口130连接移动存储设备20,此时数据线100本体110内的元器件得到供电,按压本体110上的按钮112,使得蓝牙模块111处于工作状态,再按一次本体110上的按钮112,使得蓝牙模块111处于关闭状态。在蓝牙模块111处于工作状态情况下,利用将手机的蓝牙与蓝牙模块111进行匹配,实现绑定,在完成初始化配对后,后续只要蓝牙模块111处于工作状态,手机的蓝牙与蓝牙模块111在连接范围内,都会自动进行连接。同时,当首次将数据线100的第一USB接口120连接终端时,需要用户安装数据线100驱动,数据线100驱动文件可以预先保存在数据线100的外存储器中或者从官网下载。同时,已绑定手机上安装有相应的APP,在连接上蓝牙模块111之后,可以通过APP管理移动存储设备20上的文件以及接收到的第一子文件。以上操作为使用数据线100的初始化操作,在完成初始化操作之后,通过以下实施例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
以下将按照本发明中数据线100实现的四大主要功能对实现各功能的具体方法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四大主要功能分别包括:向移动存储设备写文件、从移动存储设备读文件、预览功能和智能防误连功能。
一、向移动存储设备写文件
具体的,图2示出的状态为第一USB接口120、第二USB接口130分别连接终端、存储设备且所述蓝牙模块111连接已绑定手机的状态,即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第一终端11是指,用户正在使用的终端。
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数据线100,所述数据线100包括处理器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蓝牙模块111、第一USB接口120和第二USB接口130,所述方法包括,存第一目标文件的步骤:
步骤S202,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对第一目标文件的写操作请求时,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其中,所述满足预设条件为第一USB接口120、第二USB接口130分别连接终端、移动存储设备20且所述蓝牙模块111连接已绑定手机;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为存储在所述终端上的文件;所述第一子文件为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文件文件头的文件,第二子文件为包括第一目标文件中除第一子文件之外其他部分的文件。
步骤S204,通过蓝牙模块111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已绑定手机中,并通过所述数据线100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20中。
1.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对整个U盘进行加密的方式来实现防止移动存储设备20中的个人文件或者图片视频被别人偷看而导致加密后的U盘的便利性降低,不便于外借的问题。本发明中,第一目标文件即用户选定的、位于终端上的待加密文件,用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将第一目标文件存储到存储设备中时,由于存储到存储设备中的第二子文件仅为第一目标文件分割后的一部分,因此,用户将存储设备外借给其他同事或同学拷贝资料时,由于第一子文件的缺失,终端上的程序无法识别并打开第二子文件,保证了用户能够在随时将移动存储设备20借给同事或同学拷贝文件资料或者实现文件共享的同时降低资料泄密风险。
2.文件头是位于文件开头的一段承担一定任务的数据,一般都在开头的部分。文件头就是为了描述一个文件的一些重要的属性,它告诉了打开并处理该文件的软件这些属性,以使得程序可以正确打开该文件。若是没有文件头,终端一般无法打开对应的文件,从而实现了外借移动存储设备20时对特定文件的加密效果。
3.由于文件头的数据量一般仅为几个字节,例如,JPEG格式的图片文件,其文件头为:FF D8 FF,共计3个字节的数据量;PNG格式的图片文件,其文件头为:89 50 4E 47 0D0A 1A 0A,共计8个字节的数据量。将第一子文件设置为最小数据量时,可以仅包含文件头,因此蓝牙模块111传输的数据量很少,适配于蓝牙模块111的传输速度,保证第一子文件能够先于第二子文件完成传输,不会降低整个第一目标文件的存储速度。
4.由于在蓝牙模块111连接已绑定手机的情况下,将第一目标文件写入存储设备时,就会自动触发将第一目标文件进行分割并分别存储,即自动触发加密存储。换句话说,一旦完成蓝牙模块111与手机的绑定,后续使用时无需用户再执行特别的触发操作来触发加密存储,极大方便用户向移动存储设备20中存储文件。
5.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是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线100与终端进行连接时才会执行的,因此用户可以只将移动存储设备20外借给别人,并不会影响移动存储设备20的正常使用;同时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是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线100与终端进行连接时就会执行,因此,所有的移动存储设备20都可以适用于本发明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对移动存储设备20中资料隐私的保护方法具有很强通用性。
6.同时,由于在本发明中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中,触发进行数据分割的触发操作不需要用户在终端上进行操作,并且将文件分割为两份的速度相较于采用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的速度更快,因此,及时有别人在场,也无法得知在文件传输的过程中进行了文件的隐私保护操作,对文件的保护具有隐蔽性。当需要将移动存储设备20外借时,可以连接该数据线100实现数据的初步加密,由于别人无法看出用户在对文件进行加密,避免了当着别人面进行加密操作的尴尬。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包括如下三种实现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以下的三种实施方式均能够实现上述方案(即步骤S202至步骤S204的流程)的技术效果。
实现方式1: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终端11向数据线100发送写操作请求。
2.数据线100响应于写操作请求,向第一终端11返回整体发送指令。该整体发送指令用于指示终端将第一目标文件不进行分割的情况下传输给数据线100。
3.第一终端11响应于整体发送指令,向数据线100发送第一目标文件。
4.数据线100接收到第一目标文件之后,将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
5.数据线100通过蓝牙模块111将第一子文件传输给已绑定手机。
6.数据线100通过I/O总线将第二子文传输给移动存储设备20。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数据线100中的处理器进行第一目标文件的分割,节省占用第一终端11的计算机资源。
实现方式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终端11向数据线100发送写操作请求。
2.数据线100响应于写操作请求,向第一终端11返回分割指令。该分割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
3.第一终端11响应于分割指令,将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
4.第一终端11将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发送给数据线100。
5.数据线100通过蓝牙模块111将第一子文件传输给已绑定手机。
6.数据线100通过I/O总线将第二子文传输给移动存储设备20。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第一终端11进行第一目标文件的分割,由于第一终端11的计算机性能远强于数据线100的性能,因此可以加快分割的速度,从而提升整个文件传输过程的速度。
实现方式3:
如图6所示,所述数据线100还包括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内存储器以及受控于处理器的DMA总线,第一USB接口120和第二USB接口130之间能够通过DMA总线直接传输数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终端11向数据线100发送写操作请求。
2.数据线100响应于写操作请求,向第一终端11返回分割指令。该分割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
3.第一终端11响应于分割指令,将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
4.第一终端11将第一子文件发送给数据线100。具体的,数据线100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子文件后,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所述内存储器中。
5.数据线100通过DMA总线将第二子文传输给移动存储设备20的同时,数据线100通过蓝牙模块111将第一子文件传输给已绑定手机。具体的,数据线100接收完第一子文件之后,控制DMA总线启动,使得第二子文件通过DMA总线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20中;在控制所述DMA总线启动之后,数据线100通过蓝牙模块111将所述内存储器中的第一子文件发送给已绑定手机,以使得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已绑定手机中。
实现方式3中,将分割第一目标文件的任务交由第一终端11执行,在数据线100接收完第一子文件之后,控制DMA总线启动,使得第二子文件通过DMA总线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20中,从而使得第一子文件存储到已绑定手机中、第二子文件存储到存储设备中的过程是分别同步进行的。相较于先将内部存储中的第一子文件通过蓝牙模块111发送给已绑定手机后,再将第二子文件存储到移动存储设备20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加快通过数据线100进行文件传输的速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没有设置DMA总线的情况下,将第二子文件从终端写入移动存储设备20的过程需要经历先通过I/O接口4将第二子文件从终端写入数据线100的内存储器,再通过I/O接口5将内存储器中的第二子文件写入移动存储设备20两次数据搬运过程,这两次数据搬运过程都需要占用数据线100的处理器,导致此时数据线100无法处理其他任务。而在设置DMA之后,将第二子文件从终端搬运至存储设备的过程完全有DMA执行,数据线100可以同步将内存储器中的第一子文件通过蓝牙模块111发送给已绑定手机,节省了文件传输的时间。
上述实现方式1是由数据线100完成第一目标文件的分割,实现方式2和实现方式3由第一终端11完成第一目标文件的分割,执行分割的主体不同,进一步的,可以预先设定选择执行分割的主体的策略。一般情况下,终端相较于数据线100具有更强的计算机性能和更多的计算机资源,当检测到第一目标文件大于第一数据量阈值时,例如第一数据量阈值为5M,由终端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以加快文件分割,提升文件传输速度;否则,由数据线100完成分割任务。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目标文件的数据量足够小时,由数据线100完成分割的速度并不比终端慢太多,因此不会被用户感知,此时由数据线100完成分割任务可以降低对终端计算机资源的占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具体包括:
识别第一目标文件的文件类型,根据所述文件类型从第一目标文件中切割出数据量与所述文件类型的文件头数据量相同的第一子文件。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一般习惯在将文件写入到移动存储设备20之后就拔掉移动存储设备20,本实施例中,用户可能会在将文件写入到移动存储设备20之后就将数据线100从电脑上拔掉,因此需要保证在将第二子文件传输到移动存储设备20之前将第一子文件通过蓝牙模块111传输给已绑定手机。而由于通过蓝牙模块111向已绑定手机传输数据的速度远低于通过I/O总线或DMA总线向移动存储设备20传输数据的速度,因此就需要使得第一子文件的数据量尽量小,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识别第一目标文件的类型,根据所述文件类型从第一目标文件中切割出数据量与所述文件类型的文件头数据量相同的第一子文件,能够获得数据量最小的第一子文件,保证第一子文件能够先于第二子文件完成传输。指的注意的是,分割之后的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与第一目标文件的文件后缀和文件名相同,保证用户可以顺利识别出第一目标文件对应的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在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对所述第一目标文件的写操作请求时,数据线100将第一目标文件全部存储到移动存储设备20上,保证移动存储设备20的正常使用。具体的,如图10所示,别人借了数据线100和移动存储设备20在第二终端12上使用,此时用户关闭已绑定手机的蓝牙,不满足预设条件,因此数据线100的蓝牙模块111无法连接已绑定手机的蓝牙。该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数据线100正常使用移动存储设备20的功能,但是对于通过数据线100向移动存储设备20写入的文件不执行分割的步骤。
另一种情况如图11所示,别人只借了移动存储设备20在第二终端12上使用,此时未启用数据线100,蓝牙自然也是断开的。该情况下,别人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移动存储设备20,即与现有技术中使用U盘的方法一致。
二、从移动存储设备读文件
如图2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20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读第一目标文件的步骤:
步骤S302,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对所述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111从所述已绑定手机获取所述第一子文件,并通过所述数据线100从所述移动存储设备20中获取所述第二子文件。
步骤S304,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和所述第二子文件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以便所述终端获得所述第一目标文件。
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从移动存储设备20读文件时,会自动通过蓝牙模块111从手机获取第一子文件并与第二子文件进行合并,完成解密的过程,无需用户进行额外操作,不仅方便用户使用,而且解密过程隐蔽性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以下的两种实施方式均能够实现上述方案(即步骤S302至步骤S304的流程)的技术效果。
实现方式1: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终端11向数据线100发送读操作请求。
2.数据线100响应于读操作请求,向已绑定手机发送子文件读请求。
3.已绑定手机响应于子文件读请求,通过蓝牙模块111将第一子文件发送给数据线100。
4.数据线100通过I/O总线读取移动存储设备20中的第二子文件。
5.数据线100将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合并为第一目标文件。
6.数据线100将第一目标文件发送给第一终端11。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数据线100进行将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进行合并,能够降低对第一终端11计算机性能的占用。
实现方式2:
如图9所示,所述数据线100还包括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内存储器以及受控于处理器的DMA总线,第一USB接口120和第二USB接口130之间能够通过DMA总线直接传输数据,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终端11向数据线100发送读操作请求。
2.数据线100响应于读操作请求,通过蓝牙模块111向已绑定手机发送子文件读请求。
3.已绑定手机响应于子文件读请求,通过蓝牙模块111将第一子文件发送给数据线100。
4.数据线100将第一子文件发送给第一终端11,使得第一终端11获取第一子文件。具体的,数据线100将所述蓝牙模块111接收到的第一子文件存储到所述内存储器中,并通过I/O总线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子文件;
5.数据线100在通过DMA总线将第二子文件从移动存储设备20传输至第一终端11的同时,将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进行合并。
具体的,在所述第一终端11获取所述第一子文件之后,数据线100控制DMA总线启动,使得第二子文件通过DMA总线传输到所述第一终端11上,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二子文件;
所述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和所述第二子文件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具体包括:
A.在接收到第一子文件后,第一终端11的第二CPU核心将第一子文件的内容写入到新建文件中;
B.第一终端11的第一CPU核心确定第二子文件写入第一终端11内存的起始地址;
C.第一终端11的第一CPU核心根据预设数据量确定终端内存的各个节点地址;其中,所述起始地址为第1个节点地址,所述第一终端11内存上第N个节点地址和第N+1个节点地址之间的数据构成第N个数据块;N为正整数;
D.第一终端11检测到第一CPU核心将第二子文件的数据写入到第N+1个节点地址时,控制第二CPU核心将第N个数据块追加到所述新建文件末尾,直至第一CPU核心将第二子文件的全部数据写入到第一终端11内存中;
E.第一CPU核心检测到第二子文件的全部数据写入到第一终端11内存中时,将最后一个节点地址之后的第二子文件数据追加到所述新建文件末尾,并生成合并完成信号,以实现将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的合并得到第一目标文件,以便所述第一终端11获得所述第一目标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述中的“终端内存上第N个节点地址和第N+1个节点地址之间的数据”包括第N个节点地址的数据但是不包括第N+1个节点地址的数据。一个地址对应8个比特,即1个字节的数据量,因此若是将预设数据量设置为64字节,按照逻辑地址计算,则第1、2、3、4个节点地址依次为0x00000000、0x00000040、0x00000080、0x000000C0,则第1个数据块对应的地址范围是0x00000000至0x0000003F。本实施例中,在终端上进行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的合并,无需在数据线100上进行文件合并,可以降低对数据线100中的处理器以及内存储器的性能需求。
同时,考虑到现有的终端一般都是能够同时执行两个进程的双核CPU,因此,本实施例中同时调动多核CPU的两个CPU核心,即第一CPU核心与第二CPU核心,同时执行从数据线100接收第二子文件以及将第二子文件与第一子文件进行合并的操作,极大节省了在终端上合并完成第一目标文件的时间。举例,按照传统的技术框架,一般是CPU核心先将第二子文件全部写入到终端内存中,则该CPU核心才能够执行合并的任务,即将终端内存中的第二子文件追加到新建文件末尾,假设,将第二子文件全部写入到终端内存中耗时30秒,将终端内存中的第二子文件追加到新建文件末尾耗时5秒,则完成文件合并共计35秒。而本实施例中,在第一CPU核心将第二子文件全部写入到终端内存的过程中,第二CPU核心同步将终端内存中的第二子文件追加到新建文件末尾,若是将第二子文件划分为100个数据块,则第二CPU核心将每个数据块追加到新建文件末尾的耗时为0.05秒,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CPU核心将第二子文件全部写入到终端内存的过程中,第二CPU核心已经同步将前99个数据块追加到新建文件末尾,当第一CPU核心将第二子文件全部写入到终端内存时,第二CPU核心只需要耗时0.05秒将最后1个数据块追加到新建文件末尾,即可完成文件合并,总耗时为30.05秒。相当于在将文件从移动存储设备20传输到终端后,仅需要等待最后一个数据库追加到新建文件末尾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文件合并,合并速度极快,用户几乎感觉不到等待的时间。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对加密文件的解密过程几乎不被用户感觉到,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在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对所述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时,数据线100将第二子文件发送到终端上,由于第二子文件缺失文件头因此无法被别人查看,保障了用户的数据安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在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对所述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时,则忽略所述对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即别人无法将第二子文件读取到终端上,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别人借了数据线100和移动存储设备20在第二终端12上使用,此时用户关闭已绑定手机的蓝牙,不满足预设条件,因此数据线100的蓝牙模块111无法连接已绑定手机的蓝牙。该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数据线100正常使用移动存储设备20的功能。
另一种情况如图11所示,别人只借了移动存储设备20在第二终端12上使用,此时未启用数据线100,蓝牙自然也是断开的,显然不满足预设条件。该情况下,别人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移动存储设备20,即与现有技术中使用U盘的方法一致。
三、预览功能
如图2和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2,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数据线100接收已绑定手机向蓝牙模块111发送的预览请求;所述预览请求是已绑定手机响应于用户在预览界面中选择相应的待预览文件而生成的,所述预览请求中携带有待预览文件的识别信息;所述待预览文件的文件类型包括图片或视频;
步骤S404,数据线100响应于所述预览请求,从移动存储设备20中获取与所述识别信息匹配的文件;
步骤S406,数据线100将与所述识别信息匹配的文件中设定数据量的头部数据进行分割形成预览子文件;
步骤S408,数据线100将所述预览子文件通过蓝牙模块111发送给已绑定手机,以便所述已绑定手机将所述待预览文件与所述预览子文件合并形成预览文件。
本实施例中,能够在移动存储设备20连接在电脑上的情况下,提供了通过已绑定手机对移动存储设备20中的图片或视频内容进行预览的功能,并且仅需要将文件的部分通过蓝牙模块111进行传输给已绑定手机与待预览文件进行合并即可形成预览文件,无需将整个文件传输至手机,提升了预览的速度。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步骤S402至步骤S408的实现方式如下:
1.已绑定手机在预览界面显示待预览文件,以供用户选择需要进行预览的文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已绑定手机上存储的文件是与第一目标文件对应的第一子文件,在移动存储设备20上存储的文件是第二子文件,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的文件名和文件后缀与第一目标文件相同,便于用户识别。该步骤中的待预览文件即存储在已绑定手机上的第一子文件。
检测到用户在预览界面中选择相应的待预览文件时,已绑定手机生成对应的预览请求,所述预览请求中携带有待预览文件的识别信息;所述待预览文件的文件类型包括图片或视频。
具体的,识别信息可以是待预览文件的二级文件路径及文件名构成的字符串,例如,待预览文件在手机文件系统上的存储路径及文件名为:Android/光逸APP/老李的U盘/工作/9月份/产品样图.JPG,待预览文件为第一子文件,与该第一子文件对应的第二子文件在移动存储设备20的文件系统上的存储路径及文件名为:老李的U盘/工作/9月份/产品样图.JPG,则待预览文件的二级文件路径为“老李的U盘/工作/9月份/”,识别信息为“老李的U盘/工作/9月份/产品样图.JPG”。其中,Android/光逸APP/为已绑定手机上APP建立的一级文件路径,二级文件路径为移动存储设备20的文件系统上用于存储第二子文件的文件路径,手机上的APP会根据第二子文件在移动存储设备20上的存储路径,在手机的一级文件路径下建立对应的二级文件路径,并将对应的第一子文件保存在该二级路径下,便于后续根据第一子文件的二级文件路径一级文件名构成的字符串与移动存储设备20上的第二子文件进行匹配。
2.已绑定手机将预览请求发送给数据线100。
3.数据线100响应于预览请求,在文件系统中查询移动存储设备20中存储的与所述识别信息匹配的文件,即与第一子文件匹配的第二子文件。
4.数据线100从与所述识别信息匹配的文件中分割出设定数据量的头部数据作为预览子文件。
5.数据线100将预览子文件通过蓝牙模块111传输给已绑定手机。
6.已绑定手机将待预览文件和接收到的预览子文件进行合并,得到预览文件,以便用户通过手机查看预览文件实现文件预览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待预览文件和与所述识别信息匹配的文件二者是从一个整体的文件分割形成并分别存储在已绑定手机和存储设备上的两个文件。二者在被分割之后的名称与原来整体的文件名称相同,并且文件后缀名也相同,用户可以很容易通过文件名称识别出分割后两个文件与原文件的关系。对于视频或者图像类型的文件,在文件中保留有文件头的情况下,是可以被应用程序正确打开的,只是无法显示确实部分的画面。利用这一特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移动存储设备20中的视频或图片文件通过手机进行预览的方法。
在具体的场景中,用户的移动存储设备20中保存有用户手机拍摄的视频或者照片,一般手机拍摄的视频或照片都是以拍摄的时间进行命名的,例如在2022年12月08日12:13:56拍摄的照片被命名为20221208121356.jpg。由于手机中拍摄的视频和照片数量过大,所以当用户将手机中的视频和照片拷贝到移动存储设备20中进行备份时,一般不会每张照片或每个视频都进行改名,而是建立若干文件夹,将相应的照片或视频分类到不同的文件夹中。例如,三个已经文件夹,分别命名为“旅游”、“工作”、“家庭”,在“工作”文件夹下,又创建“客户产品”、“联谊”、“投标会”三个文件夹。然后用户根据照片的内容将相应的照片或视频存放在对应的文件夹中。
在一些场景中,用户在开会或培训期间需要临时向参会人员展示某些视频或照片,例如,用户可能需要临时展示客户的某个产品,但是在“客户产品”文件夹下可能存在多张照片或多个视频,但是根据照片或者视频的名称无法能够识别出哪张是自己需要展示的,并且其中某些照片或视频可能是用户不方便对外展示的,此时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照片或视频进行预览。本实施例中,由于进行预览时只需要传输分割后的预览子文件,可以实现快速预览。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只浏览照片或视频的少部分内容无法对视频或照片进行区分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览界面还提供了调整设定数据量的轨道条控件,将轨道条控件采集到的值作为所述设定数据量。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轨道条控件将设定数据量的值设定为1/100至1,即将设定数据量的值乘以与待预览文件匹配的文件的数据量就是预览子文件的数据量。例如与待预览文件匹配的文件的数据量为10M,设定数据量为1/10,则预览子文件的数据量为1M,也就是将与待预览文件匹配的文件头部的1M分割出来作为预览子文件。进一步的,当已绑定手机将设定数据量为1/10的预览文件合并并在手机上显示之后,若用户认为显示的内容不足以判断该文件是否为需要的文件时,可以继续调整轨道条控件,当轨道条控件指示当前采集到的值大于当前的设定数据量,则将轨道控件当前采集到的值与当前的设定数据量做差,若差值大于零,则将设定数据量设置为所述差值,并重新通知数据线100将差值对应的数据量继续发送给已绑定手机,即继续对与识别信息匹配的文件的头部进行分割,并将分割后的数据传输给已绑定手机,以便已绑定手机将分割后的数据追加到预览文件后面,以形成具有更多内容的预览文件。
四、智能防误连功能
在一些场景中,如图16所示,第二终端12为借了用户的移动存储设备20的同事所使用的终端。当借移动存储设备20的同事在用户附件通过数据线100使用移动存储设备20,例如,借移动存储设备20的同事的座位与用户座位的距离在蓝牙连接距离内,此时用户的已绑定手机可能会自动与数据线100的蓝牙模块111连接,即误连接。该情况下,满足了预设条件,借移动存储设备20的同事就可能偷偷查看用户的个人文件,因此需要提供智能防误连供,参照图14至图16,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防误连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111,在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20中之后,如图1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
步骤S502,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数据线100检测到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且检测到蓝牙模块111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时,通过蓝牙模块111向已绑定手机发送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访问请求用于触发已绑定手机切换至权限选择界面,所述权限选择界面显示有允许控件和拒绝控件;所述允许控件和拒绝控件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生成对应类型的权限控制命令并将对应类型的权限控制命令发送给蓝牙模块111;
步骤S504,响应于接收到的已绑定手机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数据线100控制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访问权限;其中,当权限控制命令的类型为允许时,则执行读第一目标文件的步骤;当权限控制命令的类型为拒绝时,则忽略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
具体的,蓝牙信号强度(即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是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简称RSSI),信号接收端(蓝牙模块111)离发射端(已绑定手机)越远,蓝牙模块111检测到已绑定手机蓝牙的RSSI场强值就越弱;接收端离发射端越近,蓝牙模块111检测到已绑定手机蓝牙的RSSI场强值就越强。接收端收到的无线信号dBm一般都是负值,信号值越大代表信号越强,RSSI信号范围在0~-100之间。现有技术中,蓝牙RSSI定位是指通过蓝牙信号发射的信号强弱与发射点离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实现定位的技术。本实施例中,利用蓝牙信号强度与距离反比的关系,能够通过检测蓝牙信号强度来判断满足预设条件情况下,已绑定手机与移动存储设备20的距离关系。
例如,用户平时使用数据线100向移动存储设备20传输文件时已绑定手机与数据线100距离为50cm左右,此时的蓝牙信号强度为-20dBm,则将信号强度阈值为-20dBm。当别的同事借用户的移动存储设备20和数据线100进行文件传输时,两个座位之间相距4米,虽然满足预设条件,但是此时蓝牙信号强度为-50dBm,本实施例的方法会通过蓝牙模块111向已绑定手机发送访问请求,使得用户知道该同事对自己个人资料的查看行为,并且用户可以触发拒绝控件拒绝同事的查看操作,保证移动存储设备20内资料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考虑到用户使用习惯是在随时改变的,即使用数据线100对移动存储设备20进行文件传输时,已绑定手机与数据线100的距离是随着使用习惯而改变的,因此如果信号强度阈值一直是一个固定值,就可能导致用户习惯改变之后,每一次访问移动存储设备20的操作都需要触发允许控件才能够传输数据,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学习用户使用习惯,并将信号强度阈值设置成符合用户习惯的设置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方法,具体的,如图15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通过以下步骤设置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步骤S602,在蓝牙模块111与已绑定手机进行初始化配对时,数据线100将第一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和第二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均设置为出厂值。
步骤S604,在执行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过程中使用的信号强度阈值来自第一资源池的情况下,当接收到的已绑定手机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为允许时,数据线100将第一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设置为蓝牙模块111当前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为不与位置信息绑定的信号强度阈值。第一资源池为配置文件,用于存储不与位置信息绑定的信号强度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接收到的已绑定手机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为允许时,意味着用户可能形成了新的使用习惯,即用户会在已绑定手机与数据线100当前距离情况下使用移动存储设备20传输数据,例如,上一次用户在公司通过数据线100传输数据时,用户将手机放在口袋中,已绑定手机与数据线100距离为50cm左右,此时的蓝牙信号强度为-20dBm,信号强度阈值为-20dBm,无需用户对访问权限进行确认即可完成数据传输,极大方便用户。本次用户在家通过数据线100传输数据时,用户手机需要充电,而充电的位置距离数据线100的距离为3m,此时的蓝牙信号强度为-50dBm,因此会触发执行步骤S502,当用户触发允许控件之后,数据线100将第一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设置为蓝牙模块111当前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即将信号强度阈值为-50dBm。
进一步的,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往往与场所有很大关系,仍然以上述场景为例,虽然通过步骤S604将信号强度阈值为-50dBm,能够便于用户以后在家可以边充电边利用数据线100传输数据,但是一旦再次在公司将移动存储设备20和数据线100借给同事时,很可能由于信号强度阈值变成了-50dBm,导致同事能够在使用数据线100传输文件时偷看到用户的文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步骤S606的方案。
步骤S606,在执行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过程中使用的信号强度阈值来自第二资源池的情况下,当接收到的已绑定手机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为允许时,数据线100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第二资源池中与当前位置信息匹配的信号强度阈值设置为蓝牙模块111当前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为与位置信息绑定的信号强度阈值。第二资源池为配置文件,用于存储多个与位置信息绑定的信号强度阈值。
例如,针对上述场景,在第二资源池中,分别存有与用户家里位置信息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以及与公司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理解的是,手机APP提供有防误连模式的打开或关闭选项。在执行步骤S502之前,还包括步骤S500,识别是否打开防误连接模式,若是,则从已绑定手机获取当前位置并从第二资源池中获取与当前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若否,则从第一资源池中获取信号强度阈值。即开启防误连模式之后,数据线100能够根据手机提供的位置信息识别使用场所并自动切换符合用户习惯的信号强度阈值,避免由于场景切换导致的数据隐私泄露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出厂值应当尽量大,例如可以设置为0 dBm,使得数据线100在每个用户在初始化配对时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重新设置相应的信号强度阈值。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讯模块可以采用超宽带 (UWB)模块,在已绑定手机也具有超宽带 (UWB)模块的情况下,数据线100与手机通过超宽带 (UWB)模块进行无线通信连接。
当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超宽带 (UWB)模块时,在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存储设备中之后,如图1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
步骤S702,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数据线100检测到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且检测到超宽带 (UWB)模块检测到的实时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通过超宽带(UWB)模块向已绑定手机发送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访问请求用于触发已绑定手机切换至权限选择界面,所述权限选择界面显示有允许控件和拒绝控件;所述允许控件和拒绝控件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生成对应类型的权限控制命令并将对应类型的权限控制命令发送给超宽带 (UWB)模块;
步骤S704,响应于接收到的已绑定手机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数据线100控制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访问权限;其中,当权限控制命令的类型为允许时,则执行读第一目标文件的步骤;当权限控制命令的类型为拒绝时,则忽略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
进一步的,通过以下步骤设置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步骤S802,在超宽带 (UWB)模块与已绑定手机进行初始化配对时,数据线100将第一资源池中的距离阈值和第二资源池中的距离阈值均设置为出厂值。
步骤S804,在执行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过程中使用的距离阈值来自第一资源池的情况下,当接收到的已绑定手机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为允许时,数据线100将第一资源池中的距离阈值设置为超宽带 (UWB)模块当前检测到的实时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的距离阈值为不与位置信息绑定的距离阈值。第一资源池为配置文件,用于存储不与位置信息绑定的距离阈值。
步骤S806,在执行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过程中使用的距离阈值来自第二资源池的情况下,当接收到的已绑定手机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为允许时,获取当前位置信息,数据线100将第二资源池中与当前位置信息匹配的距离阈值设置为超宽带 (UWB)模块当前检测到的实时距离;其中,所述第二资源池中的距离阈值为与位置信息绑定的距离阈值。第二资源池为配置文件,用于存储多个与位置信息绑定的距离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跟Wi-Fi和蓝牙一样,超宽带(UWB)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UWB不使用载波,而是利用纳秒(ns)至皮秒(ps)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所采用的时间调变技术令其传送速度大大提高,而且耗电量相对较低,而且具有精确的定位能力,可以达到10cm以内的定位精度。
执行步骤S702至步骤S704的效果与执行步骤S502至步骤S504的效果相同,执行步骤S802至步骤S806的效果与执行步骤S602至步骤S606的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线100,所述数据线100包括处理器、外存储器及存储在外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第一USB接口120和第二USB接口130,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文件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存储装置,所述移动存储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数据线100以及与所述数据线100的第二USB接口130连接的移动存储设备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文件传输方法的步骤。此处文件传输方法的步骤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文件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包括处理器及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第一USB接口和第二USB接口,所述方法包括存第一目标文件的步骤:
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对第一目标文件的写操作请求时,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其中,所述满足预设条件为第一USB接口、第二USB接口分别连接终端、移动存储设备且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已绑定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为存储在所述终端上的文件;所述第一子文件为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文件文件头的文件,第二子文件为包括第一目标文件中除第一子文件之外其他部分的文件;
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已绑定移动终端中,并通过所述数据线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中;
所述检测到对第一目标文件的写操作请求时,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具体包括:
数据线检测到终端对第一目标文件的写操作请求时,数据线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目标文件;
数据线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
或者,
数据线检测到终端对第一目标文件的写操作请求时,数据线向终端发送分割指令;所述分割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
所述数据线还包括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内存储器以及受控于处理器的DMA总线,第一USB接口和第二USB接口之间能够通过DMA总线直接传输数据,在终端将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分割为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的情况下,所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已绑定移动终端中,并通过所述数据线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中,具体包括:
数据线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子文件并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所述内存储器中;
数据线接收完第一子文件之后,控制DMA总线启动,使得第二子文件通过DMA总线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中;
在控制所述DMA总线启动之后,数据线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所述内存储器中的第一子文件发送给已绑定移动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子文件存储到已绑定移动终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移动存储设备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读第一目标文件的步骤:
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对所述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时,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从所述已绑定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第一子文件,并通过所述数据线从所述移动存储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二子文件;
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和所述第二子文件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以便所述终端获得所述第一目标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还包括与处理器电连接的内存储器以及受控于处理器的DMA总线,第一USB接口和第二USB接口之间能够通过DMA总线直接传输数据,所述通过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从所述已绑定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第一子文件,具体包括:
数据线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已绑定移动终端发送子文件读请求;所述子文件读请求用于触发所述已绑定移动终端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发送给所述无线通讯模块;
数据线将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接收到的第一子文件存储到所述内存储器中,并通过I/O总线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子文件;
所述通过所述数据线从所述移动存储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二子文件,具体包括:
在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子文件之后,数据线控制DMA总线启动,使得第二子文件通过DMA总线传输到所述终端上,以使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二子文件;
所述将所述第一子文件和所述第二子文件进行合并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以便所述终端获得所述第一目标文件,具体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子文件后,终端的第二CPU核心将第一子文件的内容写入到新建文件中;
终端的第一CPU核心确定第二子文件写入终端内存的起始地址;
终端的第一CPU核心根据预设数据量确定终端内存的各个节点地址;其中,所述起始地址为第1个节点地址,所述终端内存上第N个节点地址和第N+1个节点地址之间的数据构成第N个数据块;N为正整数;
终端检测到第一CPU核心将第二子文件的数据写入到第N+1个节点地址时,控制第二CPU核心将第N个数据块追加到所述新建文件末尾,直至第一CPU核心将第二子文件的全部数据写入到终端内存中;
第一CPU核心检测到第二子文件的全部数据写入到终端内存中时,将最后一个节点地址之后的第二子文件数据追加到所述新建文件末尾,并生成合并完成信号,以实现将第一子文件和第二子文件的合并得到第一目标文件,以便所述终端获得所述第一目标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接收已绑定移动终端向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的预览请求;所述预览请求是已绑定移动终端响应于用户在预览界面中选择相应的待预览文件而生成的,所述预览请求中携带有待预览文件的识别信息;所述待预览文件的文件类型包括图片或视频;
响应于所述预览请求,从移动存储设备中获取与所述识别信息匹配的文件;
将与所述识别信息匹配的文件中设定数据量的头部数据进行分割形成预览子文件;
将所述预览子文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给已绑定移动终端,以便所述已绑定移动终端将所述待预览文件与所述预览子文件合并形成预览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在将所述第二子文件存储到所述存储设备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
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检测到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且检测到蓝牙模块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时,通过蓝牙模块向已绑定移动终端发送访问请求;其中,所述访问请求用于触发已绑定移动终端切换至权限选择界面,所述权限选择界面显示有允许控件和拒绝控件;所述允许控件和拒绝控件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生成对应类型的权限控制命令并将对应类型的权限控制命令发送给蓝牙模块;
响应于接收到的已绑定移动终端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控制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访问权限;其中,当权限控制命令的类型为允许时,则执行读第一目标文件的步骤;当权限控制命令的类型为拒绝时,则忽略终端对第二子文件的读操作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设置所述信号强度阈值:
在蓝牙模块与已绑定移动终端进行初始化配对时,将第一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和第二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均设置为出厂值;
在执行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过程中使用的信号强度阈值来自第一资源池的情况下,当接收到的已绑定移动终端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为允许时,将第一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设置为蓝牙模块当前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或者
在执行控制访问权限的步骤过程中使用的信号强度阈值来自第二资源池的情况下,当接收到的已绑定移动终端发送的权限控制命令为允许时,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将第二资源池中与当前位置信息匹配的信号强度阈值设置为蓝牙模块当前检测到的蓝牙信号强度;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为不与位置信息绑定的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资源池中的信号强度阈值为与位置信息绑定的信号强度阈值。
7.一种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包括处理器、外存储器及存储在外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第一USB接口和第二USB接口,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移动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存储装置包括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线以及与所述数据线的第二USB接口连接的移动存储设备。
CN202310117635.9A 2023-02-15 2023-02-15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6455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7635.9A CN116455887B (zh) 2023-02-15 2023-02-15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17635.9A CN116455887B (zh) 2023-02-15 2023-02-15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5887A CN116455887A (zh) 2023-07-18
CN116455887B true CN116455887B (zh) 2023-10-24

Family

ID=8712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7635.9A Active CN116455887B (zh) 2023-02-15 2023-02-15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588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814A (zh) * 2011-08-19 2011-12-14 北方工业大学 加密防拷贝系统及其防拷贝方法
CN105187546A (zh) * 2015-09-25 2015-12-23 南京伍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化分离存储系统及其分离存储文件的方法
CN105279453A (zh) * 2015-09-25 2016-01-27 南京伍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分离存储管理的文件分区隐藏系统及其方法
CN107329971A (zh) * 2017-05-23 2017-11-07 无锡中科龙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双终端访问无线u盘的文件系统同步更新方法
CN107770757A (zh) * 2017-09-11 2018-03-06 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设备
CN111339000A (zh) * 2020-02-24 2020-06-26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mp系统内存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752894A (zh) * 2020-06-23 2020-10-09 深圳市得一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拆分对存储设备中保密文件的写读方法、系统、主机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2335A (ja) * 2014-06-05 2016-01-21 株式会社Genusion 記憶装置及び記憶装置システム並びに情報端末
KR102263357B1 (ko) * 2017-04-19 2021-06-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분산 파일시스템 환경에서 사용자 수준 dma i/o를 지원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2275764B1 (ko) * 2019-08-22 2021-07-13 김덕우 가변 컴퓨터 파일시스템이 적용된 데이터 저장장치
US11347875B2 (en) * 2020-01-28 2022-05-31 Intel Corporation Cryptographic separation of memory on device with use in DMA pro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814A (zh) * 2011-08-19 2011-12-14 北方工业大学 加密防拷贝系统及其防拷贝方法
CN105187546A (zh) * 2015-09-25 2015-12-23 南京伍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化分离存储系统及其分离存储文件的方法
CN105279453A (zh) * 2015-09-25 2016-01-27 南京伍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分离存储管理的文件分区隐藏系统及其方法
CN107329971A (zh) * 2017-05-23 2017-11-07 无锡中科龙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双终端访问无线u盘的文件系统同步更新方法
CN107770757A (zh) * 2017-09-11 2018-03-06 前海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方法、存储设备及移动设备
CN111339000A (zh) * 2020-02-24 2020-06-26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mp系统内存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752894A (zh) * 2020-06-23 2020-10-09 深圳市得一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拆分对存储设备中保密文件的写读方法、系统、主机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集存储和控制于一体的手机教学助手;刘涛;张玲;;计算机系统应用(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5887A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5605B (zh) 拍照方法及装置
KR20170076553A (ko) 프라이버시 보호를 제공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WO2017143879A1 (zh) 文件的权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71956A (zh) 社交网络用户安全控制方法、社交应用工具及终端
CN105630591B (zh) 操作系统切换方法、操作系统切换装置和终端
WO2018045767A1 (zh)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用户终端
CN113590567B (zh) 会议资料分享方法与会议资料分享系统
US2015031914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e encrypting and decrypting
JP2004336719A (ja)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情報管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6455887B (zh) 文件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17208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6819046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EP1679916A1 (en) Method for limiting a data storage fun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3870544A (zh) 虚拟操作文件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711249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021967B (zh) 复制智能卡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740920A (zh) 一种无线环境下数据读取方法
CN105739907A (zh) 一种数据保存方法
CN105635100A (zh) 信息加密方法、信息解密方法和终端
KR102349682B1 (ko) 증강현실을 이용한 금고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제공하는 이동단말기
JP2009070298A (ja) 記憶装置、データ管理ユニット、記憶媒体の管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210148503A (ko) 디바이스 간 데이터 교환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실행하는 시스템
US10498703B2 (en) Data sharing method for terminal, data sharing apparatus, and terminal
CN106658102B (zh) 文件管理方法、文件管理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739906A (zh) 一种无线读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