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5050A - 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5050A
CN116455050A CN202310720990.5A CN202310720990A CN116455050A CN 116455050 A CN116455050 A CN 116455050A CN 202310720990 A CN202310720990 A CN 202310720990A CN 116455050 A CN116455050 A CN 116455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state
semiconductor device
soli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09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二勇
王世恩
孙述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209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5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5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5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开关控制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固态切换开关用于控制交流电源和负载之间的通断,固态切换开关包括:输入端子,输入端子与交流电源连接;输出端子,输出端子与负载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的一端与输入端子连接,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其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为包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器件;在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开关模块断开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在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开关模块连通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

Description

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供电系统需要保证对负荷进行可靠地供电,因此,供电系统设置有电网和电池等多个电源,在电网停电或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池对负荷进行供电,现阶段,可以在供电系统中部署机械开关,通过机械开关进行电源切换,而现阶段的机械开关存在切换速度较慢、无法保证同步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开关切换速度较慢、无法保证同步性等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固态切换开关。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固态切换开关用于控制交流电源和负载之间的通断,固态切换开关包括:输入端子,输入端子与交流电源连接;输出端子,输出端子与负载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的一端与输入端子连接,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其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为包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器件;在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开关模块断开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在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开关模块连通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
本技术方案中的固态切换开关包括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输入端子与交流电源连接,输出端子与负载连接,固态切换开关还包括开关模块,开关模块的一端与输入端子连接,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子连接,在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开关模块能够断开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在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开关模块能够连通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大幅度缩减了开关模块的状态切换时长,提升了开关模块的状态切换速度,同时简化了固态切换开关的电路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固态切换开关为第一个方面的固态切换开关,固态切换开关用于控制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用于对负载进行供电,供电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电池、电网和固态切换开关,固态切换开关和电网连接,储能变流器和电池连接,固态切换开关和储能变流器连接,负载分别与固态切换开关和储能变流器连接,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断开固态切换开关,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本技术方案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连通电网和负载,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供电系统断开固态切换开关,断开电网和负载,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大幅度缩短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时长,提升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速度,同时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电路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电路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电路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之二;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其中,图1、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固态切换开关,102输入端子,104输出端子,106开关模块,108第一半导体器件,110第二半导体器件,1082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4第一二极管,1104第二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100,固态切换开关100包括:
输入端子102,输入端子102与交流电源连接;
输出端子104,输出端子104与负载连接;
开关模块106,开关模块106的一端与输入端子102连接,开关模块106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子104连接;
其中,开关模块106包括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为包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器件;
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开关模块106断开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开关模块106连通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100,固态切换开关100分别与交流电源和负载连接,用于控制交流电源和负载之间的通断。
示例性地,交流电源可以具体为交流电网,负载可以具体为工业设备。
示例性地,固态切换开关100可以用于控制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多个电源,固态切换开关100可以用于切换供电系统中的多个电源。
固态切换开关100包括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输入端子102与交流电源连接,输出端子104与负载连接,其中,输入端子102为固态切换开关100的输入端口,输出端子104为固态切换开关100的输出端口。
示例性地,输入端子102可以具体为A相电流输入端口、B相电流输入端口或C相电流输入端口。
示例性地,输出端子104可以具体为A相电流输出端口、B相电流输出端口或C相电流输出端口。
固态切换开关100还包括开关模块106,开关模块106的一端与输入端子102连接,开关模块106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子104连接,其中,开关模块106为能够切换开关状态的模块。
开关模块106包括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为包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器件。
示例性地,开关模块106可以具体包括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两个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可以为反串联或反并联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常规的切换开关内部包括晶闸管,通过晶闸管实现开关的状态切换,而晶闸管的切换时长超过20ms,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切换时长可以达到5ms以内,响应速度更快,因此,通过包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大幅度缩减了开关模块106的状态切换时长,进而提升了开关模块106的状态切换速度。
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开关模块106能够断开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开关模块106能够连通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
需要说明的是,常规的切换开关内部还需要设置吸收电路,而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100无需设置吸收电路,进而简化了固态切换开关100的内部结构。
示例性地,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可以具体为并联的连接结构。
示例性地,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可以具体为串联的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100包括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输入端子102与交流电源连接,输出端子104与负载连接,固态切换开关100还包括开关模块106,开关模块106的一端与输入端子102连接,开关模块106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子104连接,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开关模块106能够断开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开关模块106能够连通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大幅度缩减了开关模块106的状态切换时长,提升了开关模块106的状态切换速度,同时简化了固态切换开关100的电路结构。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100,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开关模块106用于将通过输入端子102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出端子104,并将通过输出端子104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入端子102;
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开关模块106用于阻断通过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输入的电流。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开关模块106处于导通状态,开关模块106能够将通过输入端子102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出端子104,并将通过输出端子104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入端子102。
示例性地,将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转换为导通状态,进而将固态切换开关100转换为导通状态。
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闭锁状态的情况下,开关模块106处于断开状态,开关模块106能够阻断通过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输入的电流。
示例性地,将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转换为闭锁状态,进而将固态切换开关100转换为断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100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开关模块106处于导通状态,开关模块106能够将通过输入端子102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出端子104,并将通过输出端子104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入端子102,在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均处于闭锁状态的情况下,开关模块106处于断开状态,开关模块106能够阻断通过输入端子102和输出端子104输入的电流,提升了开关模块106的状态切换速度,进而提升了固态切换开关100的状态切换速度,同时简化了固态切换开关100的电路结构。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100,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
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包括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内部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其中,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为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内部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可以将通过输入端子102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出端子104。
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内部包括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其中,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为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内部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可以将通过输出端子104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入端子102。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100的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内部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内部包括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提升了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的状态切换速度,进而提升了固态切换开关100的状态切换速度。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100,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和第一二极管1084,第一二极管1084的正极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1084的负极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连接;
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包括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和第二二极管1104,第二二极管1104的正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1104的负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连接;
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和第一二极管1084,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包括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和第二二极管1104,其中,第一二极管1084为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内部的二极管,第二二极管1104为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内部的二极管。
第一二极管1084的正极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1084的负极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1104的正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1104的负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连接。
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二极管1084可以将通过输出端子104输入的电流传输至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可以将通过第一二极管1084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入端子102。
示例性地,第二二极管1104可以将通过输入端子102输入的电流传输至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可以将通过第二二极管1104输入的电流传输至输出端子104。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100的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和第一二极管1084,第二半导体器件110包括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和第二二极管1104,第一二极管1084的正极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1084的负极与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1104的正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1104的负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集电极与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082的发射极与输出端子104连接,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1102的发射极与输入端子102连接,提升了第一半导体器件108和第二半导体器件110的状态切换速度,进而提升了固态切换开关100的状态切换速度。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402,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
步骤404,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断开固态切换开关,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固态切换开关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固态切换开关用于控制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为包括多个电源的供电装置,供电系统能够对负载进行供电,供电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电池、电网和固态切换开关,固态切换开关和电网连接,储能变流器和电池连接,固态切换开关和储能变流器连接,负载分别与固态切换开关和储能变流器连接,其中,固态切换开关为用于对电网和电池进行供电切换的开关,储能变流器为转换电流的装置。
示例性地,电池可以具体为直流储能电池,电网可以具体为交流电网。
供电系统实时检测电网的状态,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说明电网能够正常供电,供电系统闭合固态切换开关,连通电网和负载,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
示例性地,供电系统可以检测电网的电压,根据电网的电压确定电网处于供电状态或断电状态。
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说明电网无法正常供电,供电系统断开固态切换开关,进而断开电网和负载,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固态切换开关的状态切换时长较短,保证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速度,示例性地,固态切换开关的状态切换时长可以具体为5ms以内。
示例性地,在电网掉电或故障状态下,供电系统可以启动储能变流器进行供电,而在电网恢复供电时,供电系统可以停止运行储能变流器。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连通电网和负载,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供电系统断开固态切换开关,断开电网和负载,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大幅度缩短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时长,提升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速度,同时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502,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
步骤504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断开固态切换开关,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步骤506,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根据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调整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电压和第二相位;
步骤508,在第二电压等于第一电压且第二相位等于第一相位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并停止运行储能变流器。
在该实施例中,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且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说明电网的供电状态已恢复,供电系统闭合固态切换开关,并检测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根据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对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电压和第二相位进行调整,其中,第一电压为电网的实时电压,第一相位为电网的实时相位,第二电压为储能变流器两端的电压值,第二相位为储能变流器的相位。
示例性地,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且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供电系统保持固态切换开关断开,继续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在第二电压等于第一电压且第二相位等于第一相位的情况下,供电系统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并停止运行储能变流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电压和第二相位调整为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之后,再关闭储能变流器,能够保证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保证对于负载的供电安全。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且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并检测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根据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对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电压和第二相位进行调整,在第二电压等于第一电压且第二相位等于第一相位的情况下,供电系统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并停止运行储能变流器,保证了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602,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
步骤604,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断开固态切换开关,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连通电池和负载;
步骤606,通过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系统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连通电池和负载,再通过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示例性地,供电系统断开固态切换开关,启动储能变流器,进而通过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连通电池和负载,再通过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电网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保证了供电系统对于负载的正常供电。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702,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
步骤704,检测电池的电量,在电池的电量小于电量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网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连通电网和电池;
步骤706,通过电网,对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708,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断开固态切换开关,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系统检测电池的电量,在电池的电量小于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说明电池的电量较低,供电系统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网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连通电网和电池,进而控制电网对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电量阈值为对于电池的电量预设的阈值。
示例性地,电量阈值可以具体为50%。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检测电池的电量,在电池的电量小于电量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网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连通电网和电池,进而控制电网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了电池的电量充足,进而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包括:
控制模块802,用于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断开固态切换开关,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固态切换开关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固态切换开关用于控制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为包括多个电源的供电装置,供电系统能够对负载进行供电,供电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电池、电网和固态切换开关,固态切换开关和电网连接,储能变流器和电池连接,固态切换开关和储能变流器连接,负载分别与固态切换开关和储能变流器连接,其中,固态切换开关为用于对电网和电池进行供电切换的开关,储能变流器为转换电流的装置。
示例性地,电池可以具体为直流储能电池,电网可以具体为交流电网。
供电系统实时检测电网的供电状态,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说明电网能够正常供电,供电系统闭合固态切换开关,连通电网和负载,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其中,电网的供电状态为电网的运行状态。
示例性地,供电系统可以检测电网的电压,根据电网的电压确定电网处于供电状态或断电状态。
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说明电网无法正常供电,供电系统断开固态切换开关,进而断开电网和负载,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固态切换开关的状态切换时长较短,保证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速度,示例性地,固态切换开关的状态切换时长可以具体为5ms以内。
示例性地,在电网掉电或故障状态下,供电系统可以启动储能变流器进行供电,而在电网恢复供电时,供电系统可以停止运行储能变流器。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连通电网和负载,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供电系统断开固态切换开关,断开电网和负载,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大幅度缩短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时长,提升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速度,同时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供电系统包括固态切换开关、储能变流器、电池和电网,供电系统用于对负载进行供电。
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供电系统包括电网供电和储能供电两种方式,在供电系统使用电网供电的方式对负载进行供电的情况下,控制储能变流器待机,判断电网是否断电,在电网没有断电的情况下,保持储能变流器待机,在电网出现断电的情况下,闭锁固态切换开关的所有半导体,并启动储能变流器,进而使用储能供电的方式对负载进行供电,供电系统通过储能变流器供电,判断电网是否恢复,在电网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保持储能变流器供电,在电网已恢复的情况下,调节储能变流器的电压和相位,检测储能变流器的电压和相位,并检测电网的电压和相位,判断储能变流器的电压和相位是否等于电网的电压和相位,在储能变流器的电压和相位不等于电网的电压和相位的情况下,继续检测储能变流器的电压和相位,同时继续检测电网的电压和相位,在储能变流器的电压和相位等于电网的电压和相位的情况下,触发导通固态切换开关的所有半导体,控制储能变流器待机,使用电网供电的方式对负载进行供电。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连通电网和负载,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在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供电系统断开固态切换开关,断开电网和负载,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大幅度缩短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时长,提升了供电系统的电源切换速度,同时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还包括:
控制模块802,用于在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根据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调整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电压和第二相位;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在第二电压等于第一电压且第二相位等于第一相位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并停止运行储能变流器。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在通过储能变流器和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且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固态切换开关,并检测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根据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对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电压和第二相位进行调整,在第二电压等于第一电压且第二相位等于第一相位的情况下,供电系统通过电网对负载进行供电,并停止运行储能变流器,保证了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还包括: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连通电池和负载;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通过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启动储能变流器,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连通电池和负载,再通过电池对负载进行供电,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在电网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保证了供电系统对于负载的正常供电。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还包括: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检测电池的电量,在电池的电量小于电量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网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连通电网和电池;
控制模块802,还用于通过电网,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800检测电池的电量,在电池的电量小于电量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储能变流器,将电网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连通电网和电池,进而控制电网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了电池的电量充足,进而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出了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1100,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002和存储器11004,存储器11004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1002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1100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固态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切换开关用于控制交流电源和负载之间的通断,所述固态切换开关包括:
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
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负载连接;
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一端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半导体器件和第二半导体器件,所述第一半导体器件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器件为包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器件;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器件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模块断开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器件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模块连通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器件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导通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将通过所述输入端子输入的电流传输至所述输出端子,并将通过所述输出端子输入的电流传输至所述输入端子;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器件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器件均处于闭锁的状态下,所述开关模块用于阻断通过所述输入端子和所述输出端子输入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二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
5.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固态切换开关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固态切换开关用于控制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用于对负载进行供电,所述供电系统包括储能变流器、电池、电网和所述固态切换开关,所述固态切换开关和所述电网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连接,所述固态切换开关和所述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负载分别与所述固态切换开关和所述储能变流器连接,所述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闭合所述固态切换开关,通过所述电网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在所述电网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断开所述固态切换开关,通过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电网处于供电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电网的第一电压和第一相位,调整所述储能变流器的第二电压和第二相位;
在所述第二电压等于所述第一电压且所述第二相位等于所述第一相位的情况下,闭合所述固态切换开关,通过所述电网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并停止运行所述储能变流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储能变流器和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储能变流器,将所述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连通所述电池和所述负载;
通过所述电池,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电网对所述负载进行供电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电池的电量,在所述电池的电量小于电量阈值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储能变流器,将所述电网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连通所述电网和所述电池;
通过所述电网,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9.一种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切换开关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310720990.5A 2023-06-19 2023-06-19 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55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0990.5A CN116455050A (zh) 2023-06-19 2023-06-19 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0990.5A CN116455050A (zh) 2023-06-19 2023-06-19 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5050A true CN116455050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36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0990.5A Pending CN116455050A (zh) 2023-06-19 2023-06-19 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505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7562A (zh) * 2008-10-16 2011-09-14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CN103973183A (zh) * 2013-01-29 2014-08-06 庞志森 电油混合能源转换电驱动船舶的间接型矩阵控制系统
CN104584407A (zh) * 2012-08-21 2015-04-2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CN110999006A (zh) * 2017-08-22 2020-04-10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11416424A (zh) * 2020-03-26 2020-07-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治理电压暂降及短时中断的电力供电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5912519A (zh) * 2022-09-09 2023-04-04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固态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7562A (zh) * 2008-10-16 2011-09-14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CN104584407A (zh) * 2012-08-21 2015-04-2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CN103973183A (zh) * 2013-01-29 2014-08-06 庞志森 电油混合能源转换电驱动船舶的间接型矩阵控制系统
CN110999006A (zh) * 2017-08-22 2020-04-10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
CN111416424A (zh) * 2020-03-26 2020-07-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治理电压暂降及短时中断的电力供电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5912519A (zh) * 2022-09-09 2023-04-04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固态变压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9700B2 (ja) 車両システム
US10897191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realizing zero power consumption standby, of switching power supply
JP2006005979A (ja) 電源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RU232574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сточником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для подключаемой к линии системы топливного элемента
JP5573154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とこれを備えた発電システム
JP4168581B2 (ja) 高電圧電池の負荷起動装置
KR20070039361A (ko) 연료 전지 시스템 및 ocv 차단 방법
CN110061559B (zh) 离线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55050A (zh) 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005793A1 (ja) 直流分電盤
CN107317339B (zh) 一种多重冗余配置的电压源型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459237A (zh) 一种光伏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744820U (zh) 一种变频器掉电保护电路
CN116545423A (zh) 无散热器混合固态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14498738A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电阳能发电系统
CN110061560B (zh) 离线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114123210A (zh) 一种柔性合环的暂态过电流控制方法
CN113315220A (zh) 一种不间断直流供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04022193A (ja) 燃料電池用電源システム及び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電力供給方法
JP4177710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US20240039280A1 (en) Generator access system for household energy storage
CN218940750U (zh) 离线式不间断电源
CN115967150B (zh) 一种高压电池系统防止电池过放及唤醒工作电路及方法
CN215514073U (zh) 燃料电池船舶启动控制电路及燃料电池船舶
CN214204923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输入保护装置及光伏逆变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