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4493A -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4493A
CN116454493A CN202310719028.XA CN202310719028A CN116454493A CN 116454493 A CN116454493 A CN 116454493A CN 202310719028 A CN202310719028 A CN 202310719028A CN 116454493 A CN116454493 A CN 116454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stop
lower plastic
injection hol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90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54493B (zh
Inventor
李茂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90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44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4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4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4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4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01M50/645Plu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73Containers for storing liquids; Delivery conduits therefor
    • H01M50/682Containers for storing liquids; Delivery conduits therefor accommodated in battery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该下塑胶包括本体、底部止挡件及围挡组件,本体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用于朝向裸电芯,本体上设置有贯穿第二面和第一面的注液孔,注液孔用于插设密封钉;底部止挡件与本体连接,且位于本体的第一面的一侧,并与注液孔间隔相对设置;以及围挡组件至少部分为弹性元件,围挡组件的一端与第一面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止挡件抵接,围挡组件、底部止挡件以及本体共同围设形成围挡空间,围挡空间与注液孔连通。该下塑胶能够有效防止密封钉受到裸电芯的撞击,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从而能够降低电池的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单体电池一般包括裸电芯、用于容纳裸电芯的壳体以及顶盖组件,其中顶盖组件包括顶盖和下塑胶等,顶盖和下塑胶上设置有注液孔。在制作单体电池时,先将裸电芯与顶盖组件焊接连接,然后将裸电芯置于壳体内,并将顶盖组件与壳体焊接密封,组装形成半成品电池,然后再经过注液、化成等一系列工序即得到单体电池。
其中,在经过化成后,要对注液孔进行密封处理,一般是在注液孔内插入密封钉,以对注液孔进行密封。但是,正在电池使用的过程中,密封钉的端部会受到力的作用,导致密封钉易出现松动、移位的情况,造成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欠佳,进而导致电池存在电解液泄露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能够有效防止密封钉受到裸电芯的撞击,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从而能够降低电池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一面的注液孔;
底部止挡件,所述底部止挡件与所述本体连接,且位于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面的一侧,并与所述注液孔间隔相对;以及
围挡组件,所述围挡组件至少部分为弹性元件,所述围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连接,所述围挡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止挡件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下塑胶的第一面的一侧设置有底部止挡件,底部止挡件与注液孔间隔相对设置,以在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时,密封钉的端部能够通过底部止挡件与裸电芯相隔,使得裸电芯出现晃动,并向下塑胶的方向移动时,裸电芯会先与底部止挡件接触,以使得底部止挡件能够阻止裸电芯继续向下塑胶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防止裸电芯撞击到密封钉,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从而能够降低电池因受到震动、晃动等出现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并且,围挡组件至少部分为弹性元件,围挡组件、底部止挡件以及本体共同围设形成一与注液孔连通的围挡空间,以在注入电解液时,随着电解液可在围挡组件内累积,会对与底部止挡件相抵接的围挡组件形成压力,使得围挡组件出现弹性形变,以使得围挡组件与底部止挡件之间能够形成过流间隙,使得电解液能够从过流间隙流向裸电芯,使得围挡组件能够对电解液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了因电解液直接注入至裸电芯处对裸电芯造成损坏。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围挡组件包括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三止挡件及第四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及所述第四止挡件绕所述注液孔依次抵接,所述第一止挡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止挡件的一端、所述第三止挡件的一端及所述第四止挡件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面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底部止挡件相抵接;
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及所述第四止挡件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元件。
通过第一止挡件、第三止挡件、第二止挡件及第四止挡件绕注液孔依次抵接,以使第一止挡件、第三止挡件、第二止挡件及第四止挡件能够围设形成封盖注液孔的壳体结构,以在裸电芯从侧面撞击密封钉时,围挡组件能够有效缓冲裸电芯的撞击,使得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更好。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挡件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挡件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二止挡件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止挡件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三止挡件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止挡件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四止挡件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止挡件中其它部位的厚度。
由此,以在电解液通过注液孔注入时,电解液的注入量较小时,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三止挡件及第四止挡件中的至少一者即能够产生形变,以形成过流间隙,使得电解液能够较为及时的流出至裸电芯处,使得电解液的流动能够较为顺畅。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及所述第四止挡件的远离所述第一面的一端分别围设于所述底部止挡件的周侧壁上。
由此,在裸电芯从侧面撞击密封钉时,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三止挡件及第四止挡件不易出现形变,有效防止了裸电芯从侧面对密封钉的撞击,进一步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所述注液孔的轴向,所述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三止挡件及所述第四止挡件远离所述第一面的一端伸出所述底部止挡件背离所述第一面的一侧、或与所述底部止挡件背离所述第一面的一侧相平齐。
由此,当裸电芯撞击密封钉时,裸电芯可先撞击到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三止挡件及第四止挡件上,以缓冲一部分裸电芯的撞击力,使得围挡组件对裸电芯的撞击的缓冲效果更好。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部止挡件朝向所述第一面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一面连接,且多个所述连接柱环绕所述注液孔的外周设置。
由此,可使得底部止挡件与本体之间的连接能够较为稳固,且还能够减小因底部止挡件与本体的连接而对电解液的流动的影响。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部止挡件朝向所述第一面的一侧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用于引导电解液流向所述底部止挡件的四周。
由此,导流件将电解液导流至底部止挡件的四周,以使得电解液能够较为均匀的从底部止挡件的四周流出至裸电芯,从而使得电解液的浸润能够较为均匀,提高了电解液的浸润效率。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导流件为锥形导流凸起,沿朝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所述锥形导流凸起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由此,当电解液通过注液孔注入时,电解液可沿着锥形导流凸起的表面较为流畅的向底部止挡件的四周流动,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所述注液孔的轴向,所述锥形导流凸起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端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注液孔内。
由此,当电解液通过注液孔注入时,电解液可从锥形导流凸起的顶部分流至锥形导流凸起的外周壁的各部分处,使得导流凸起对电解液的导流更为均匀,从而能够使得电解液的浸润更为均匀。
在第一方面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围挡组件包括第一止挡件及第二止挡件,第一止挡件和/或第二止挡件为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绕所述注液孔设置,所述第一止挡件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止挡件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面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底部止挡件相抵接。
通过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绕注液孔设置,使得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能够围设形成一个围挡空间,以对注液孔进行保护,防止裸电芯撞击插设于注液孔中的密封钉,同时,还能够使得围挡组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实现。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
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下塑胶,所述下塑胶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一侧,所述注液孔延伸至所述顶盖,且贯穿所述顶盖;
密封钉,所述密封钉插设于所述注液孔中。
在本实施例中,注液孔贯穿顶盖及下塑胶,以方便电解液注入至壳体内的裸电芯处,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以对注液孔进行密封,防止壳体内的电解液泄露,提高了电解液的安全性。且下塑胶中的围挡组件封盖注液孔,用于阻挡裸电芯向密封钉移动,以在电池受到震动、撞击时,可有效防止裸电芯对密封钉撞击导致密封钉松动、移位,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组装有该顶盖组件的电池漏液的风险,使得电池具有较高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中的顶盖组件为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的顶盖组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具有上述第二方面中的顶盖组件的技术效果。且第二方面的顶盖组件中的下塑胶为上述的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的下塑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下塑胶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下塑胶的技术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单体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中的单体电池为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种的单体电池,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单体电池具有上述第三方面中的单体电池的技术效果。且第三方面的单体电池中的顶盖组件为上述的第二方面中的任一种的顶盖组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具有上述第二方面中的顶盖组件的技术效果。而第二方面的顶盖组件中的下塑胶为上述的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的下塑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下塑胶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下塑胶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申请中,下塑胶的第一面的一侧设置有与本体连接的底部止挡件,底部止挡件与注液孔间隔相对设置,以在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中时,密封钉的端部能够通过底部止挡件与裸电芯相隔,使得裸电芯出现晃动,并向下塑胶的方向移动时,裸电芯会先与底部止挡件接触,以使得底部止挡件能够阻止裸电芯继续向下塑胶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防止裸电芯撞击到密封钉,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从而能够降低电池因受到震动、晃动等出现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且围挡组件至少部分为弹性元件,围挡组件、底部止挡件以及本体共同围设形成一围挡空间,且围挡空间与注液孔连通,当通过注液孔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可先流至底部止挡件上,并能够累积于围挡空间内,累积于围挡空间内的电解液对围挡组件形成压力,使得围挡组件能够出现弹性形变,以在围挡组件与底部止挡件之间形成过流间隙,使得电解液能够通过过流间隙流向裸电芯,使得围挡组件能够对电解液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了因电解液直接注入至裸电芯处对裸电芯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塑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A位置处的具有过流间隙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围挡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塑胶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位置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部止挡件、连接柱及导流件的组合的立体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体电池的立体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11-第一面;12-第二面;13-注液孔;2-围挡组件;21-过流间隙;22-第一止挡件;221-薄弱部;23-第二止挡件;24-第三止挡件;25-第四止挡件;26-底部止挡件;27-连接柱;28-导流件;100-电池模组;110-单体电池;1110-顶盖组件;10-下塑胶;20-顶盖;30-密封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能够有效防止密封钉受到裸电芯的撞击,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从而能够降低电池的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塑胶,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本体1、底部止挡件26及围挡组件2。其中,本体1具有相背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面11用于朝向裸电芯(图中未示出),本体1上设置有贯穿第二面12和第一面11的注液孔13,注液孔13用于插设密封钉(图中未示出);底部止挡件26与本体1连接,且位于本体1的第一面11的一侧,并与注液孔13间隔相对设置;以及,围挡组件2至少部分为弹性元件,围挡组件2的一端与第一面11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止挡件26抵接,围挡组件2、底部止挡件26以及本体1共同围设形成围挡空间,围挡空间与注液孔13连通。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本体1具有相背的第二面12和第一面11,其中第二面12是指,当下塑胶10用于电池中时,下塑胶10背离壳体内的裸电芯的一侧面;第一面11是指,下塑胶10朝向壳体内的裸电芯的一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注液孔13贯穿本体1的第二面12和第一面11,注液孔13用于插设密封钉,以使得安装有该下塑胶10的电池在通过注液孔13注入电解液后,能够通过密封钉对注液孔13进行密封,以防止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3泄露。
在电池中,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13中,为使密封钉能够完全密封注液孔13,使得密封钉对注液孔13的密封性较好,密封钉的长度可能会长于设置于下塑胶10上的注液孔13的长度,或者密封钉的端部伸出注液孔13,并凸出于下塑胶10的第一面11。此时,密封钉的凸出于第一面11的端部相比于下塑胶10、与电池中的裸电芯之间的距离较近,使得电池在受到晃动、震动,导致裸电芯晃动,并向下塑胶10的方向移动时,裸电芯会先撞击到密封钉的端部,易导致密封钉向远离裸电芯的方向在注液孔13中滑动,即造成密封钉出现松动、移位等情况,进而导致电池存在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3泄露的风险。
基于此,下塑胶10的第一面11的一侧设置有与本体1连接的底部止挡件26,底部止挡件26与注液孔13间隔相对设置,以在密封钉插设于注液孔13中时,密封钉的端部能够通过底部止挡件26与裸电芯相隔,使得裸电芯出现晃动,并向下塑胶10的方向移动时,裸电芯会先与底部止挡件26接触,缓冲了裸电芯的撞击力,以使得底部止挡件26能够阻止裸电芯继续向下塑胶10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防止裸电芯撞击到密封钉,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从而能够降低电池因受到震动、晃动等出现漏液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并且,围挡组件2至少部分为弹性元件,围挡组件2的一端与第一面11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止挡件26抵接,围挡组件2、底部止挡件26以及本体1共同围设形成一围挡空间,且围挡空间与注液孔13连通,在通过注液孔13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可先流至底部止挡件26上,并能够累积于围挡空间内,累积于围挡空间内的电解液可对围挡组件2形成压力,使得围挡组件2能够出现弹性形变,以在围挡组件2与底部止挡件26之间形成过流间隙21,使得电解液能够通过过流间隙21流向裸电芯,使得围挡组件2能够对电解液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了因电解液直接注入至裸电芯处对裸电芯造成损坏;且还能够使得电解液朝底部止挡件26的四周流出,使得电解液能够同时落入裸电芯的多个位置上,提高了电解液的浸润效率。
其中,底部止挡件26可以是平板状的止挡件、弧形壳体结构状的止挡件等,在此并不做限定。
围挡组件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围挡组件2包括第一止挡件22及第二止挡件23,第一止挡件22和/或第二止挡件23为弹性元件,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绕注液孔13设置,第一止挡件22的一端及第二止挡件23的一端均与第一面11连接,另一端均与底部止挡件26相抵接。
由此,通过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绕注液孔13设置,使得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底部止挡件26以及本体1能够围设形成一个围挡空间,以对注液孔13进行保护,防止裸电芯撞击插设于注液孔13中的密封钉,同时,还能够使得围挡组件2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实现。
并且,第一止挡件22和/或第二止挡件23为弹性元件,当通过注液孔13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在底部止挡件26上积累到一定量时,可使得电解液能够施加于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向外的压力,以使得第一止挡件22和/或第二止挡件23能够产生形变,使得第一止挡件22与底部止挡件26,第二止挡件23与底部止挡件26,以及,第一止挡件22与第二止挡件23之间产生过流间隙21,以使电解液还能够从过流间隙21流向裸电芯。
在电解液注入完成后,第一止挡件22和/或第二止挡件23回复至初始状态,使得过流间隙21关闭,以防止异物通过注液孔13落入裸电芯处,导致裸电芯存在被短路的风险,同时,还能够防止电解液通过过流间隙21通过注液孔13泄露,降低了电池漏液的风险。
其中,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可以是,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为弹性瓣体,两个弹性瓣体绕注液孔13的外周依次连接,且相互抵靠,当通过注液孔13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冲击两个弹性瓣体,使得两个弹性瓣体形变并张开,以在两个弹性瓣体之间形成过流间隙21,当电解液注入完成后,弹性瓣体回弹并恢复至相互抵靠的状态,关闭过流间隙21,使得围挡组件2能够具有单向开关的作用。
也可以是,第一止挡件22为弹性板,第二止挡件23为刚性板,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沿注液孔13的轴向在本体1上的投影形状可大致为L形,即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底部止挡件26以及本体1可围设形成一矩形结构的围挡空间,弹性板和刚性板的一端均与下塑胶10的第一面11连接,另一端均与底部止挡件26相抵接,以在通过注液孔13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先落入至底部止挡件26上,并随着电解液的逐渐增多,弹性板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弹性板能够向远离刚性板的方向形变,以形成过流间隙21,当电解液注入完成后,弹性板复弹至原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当然,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也可以是其它的实现方式,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可以仅是第一止挡件22为弹性元件,也可以仅是,第二止挡件23为弹性元件,还可以是,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均为弹性元件,在此并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围挡组件2可实现的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围挡组件2可包括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第一止挡件22、第三止挡件24、第二止挡件23及第四止挡件25绕注液孔13依次抵接,第一止挡件22的一端、第二止挡件23的一端、第三止挡件24的一端及第四止挡件25的一端均与第一面11连接,另一端均与底部止挡件26相抵接;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元件。
由此,通过第一止挡件22、第三止挡件24、第二止挡件23及第四止挡件25绕注液孔13依次抵接,以使第一止挡件22、第三止挡件24、第二止挡件23及第四止挡件25能够围设形成封盖注液孔13的壳体结构,即使得第一止挡件22、第三止挡件24、第二止挡件23、第四止挡件25、底部止挡件26以及本体1能够共同围设形成围挡空间,使得围挡空间能够具有较大的容量,降低了在注入电解液时出现电解液从注液孔溢出的几率,同时,在裸电芯从侧面撞击密封钉时,围挡组件2还能够有效缓冲裸电芯的撞击,使得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更好。
且在注入电解液时,第一止挡件22与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之间,和/或,第二止挡件23与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之间能够形成过流间隙21,使得电解液能够通过多个过流间隙21沿不同的方向流出,从而能够使得电解液能够同时流向裸电芯的多个位置处,提高了电解液的浸润效率。
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的实现方式,可参考上述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的实现方式,在此也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以及第四止挡件25可为相同结构的止挡件,以使得四者之间具有较好的互换性,且能够降低围挡组件2的制作难度。
另外,还可以是,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的结构可相同,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的结构可相同,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相对于注液孔13对称设置,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相对于注液孔13对称设置,且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沿平行于第一面11的方向上的两侧均分别与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相对的两侧相抵靠,以在异物通过注液孔13落入时,使得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产生微小形变、移动时,第三止挡件24与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以及第四止挡件25与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之间不易形成过流间隙21,降低了异物落入裸电芯上的概率。进一步地,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相背的面可分别与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的侧边平齐,以在注入电解液时,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形变较小的程度,即能够形成过流间隙21,以及时将电解液流向裸电芯。
可选地,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可均为弹性元件,或者,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中的一者为弹性元件,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中的一者为弹性元件。
由此,当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3注入时,随着电解液增多,施加给四个止挡件的压力逐渐加大,以使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出现形变,或者第一止挡件22和第二止挡件23中的一者、以及第三止挡件24和第四止挡件25中的一者出现形变,即能够产生过流间隙21,无需额外增加另外的部件即能够使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第四止挡件25及底部止挡件26之间产生过流间隙21,使得电解液能够从底部止挡件26的四周流入至裸电芯处,提高了电解液的注液效率的同时,还简化了围挡组件2的结构,使得围挡组件2易于制作实现。
其中,弹性元件可以是硅胶止挡件、聚苯乙烯类塑胶止挡件、氟硅橡胶止挡件等,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止挡件22靠近第一面1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第一止挡件22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第二止挡件23靠近第一面1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第二止挡件23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第三止挡件24靠近第一面1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第三止挡件24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第四止挡件25靠近第一面1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第四止挡件25中其它部位的厚度。
由此,可使得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中的至少一者靠近第一面11的一端形成有薄弱部221,以在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3注入时,电解液的注入量较小时,即电解液施加给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的压力较小时,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中的至少一者即能够产生形变,以形成过流间隙21,使得电解液能够较为及时的流出至裸电芯处,使得电解液的流动能够较为顺畅,同时,还能够防止围挡组件2内聚集的电解液的量过多而导致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3方向流出。
其中,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中的一者上具有薄弱部221,也可以是,四者当中的两者上具有薄弱部221,还可以,四者当中的三者上具有薄弱部221,另外,还可以是,四者都具有薄弱部221,在此并不做限定。以下以第一止挡件22上设置薄弱部221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薄弱部221可以沿平行于第一面11的方向延伸,薄弱部221沿平行于第一面11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与第一止挡件22沿平行于第一面11的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使得第一止挡件22在受到较小的压力时,沿平行于第一面11的方向上的各部分均能够产生形变,从而使得电解液的流动能够较为均匀、流畅的从围挡组件2流出。
另外,薄弱部221在第一止挡件22上的位置可具有多种,如,薄弱部221可设置于第一止挡件22的背离第二止挡件23的一侧,方便了薄弱部221的设置,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止挡件22的朝向第二止挡件23的一侧,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第一止挡件22、第三止挡件24、第二止挡件23及第四止挡件25的远离第一面11的一端分别围设于底部止挡件26的周侧壁上。
由此,在裸电芯从侧面撞击密封钉时,第一止挡件、第二止挡件、第三止挡件及第四止挡件均不易出现形变,有效防止了裸电芯从侧面对密封钉的撞击,降低了底部止挡件26被裸电芯撞击出现损坏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密封钉的密封可靠性;且可使得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第四止挡件25以及底部止挡件26所围设形成的箱体结构能够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另外,底部止挡件26分别与第一止挡件22、第三止挡件24、第二止挡件23及第四止挡件25的远离第一面11的一端相抵接时,还可以是底部止挡件26的朝向第一面11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止挡件22、第三止挡件24、第二止挡件23及第四止挡件25的远离第一面11的一端相抵接,以在裸电芯向注液孔13的方向移动时,裸电芯可先与底部止挡件26相抵接,以使得底部止挡件26也能够缓冲裸电芯的撞击,防止第一止挡件22、第三止挡件24、第二止挡件23及第四止挡件25被裸电芯多次撞击后出现塑性形变。
可选地,如图2-图4所示,当沿注液孔13的轴向,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远离第一面11的一端伸出底部止挡件26背离第一面11的一侧、或与底部止挡件26背离第一面11的一侧相平齐。
由此,当裸电芯撞击密封钉时,裸电芯可先撞击到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上,以缓冲一部分裸电芯的撞击力,使得围挡组件2对裸电芯的撞击的缓冲效果更好。
上述的底部止挡件26与本体1的第一面11连接,可以是底部止挡件26通过连接板与本体1的第一面11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连接柱与本体1的第一面11连接,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4-图7所示,当底部止挡件26通过连接柱27与本体1连接时,底部止挡件26朝向第一面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柱27,连接柱27与第一面11连接,且多个连接柱27环绕注液孔13的外周设置。
由此,可使得底部止挡件26与本体1之间的连接能够较为稳固,且还能够减小因底部止挡件26与本体1的连接而对电解液的流动的影响。
其中,多个连接柱27环绕注液孔13的外周可均匀间隔设置,以使得底部止挡件26各位置处所能够承受的力大致相同。
另外,连接柱27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4-图7所示,底部止挡件26朝向第一面11的一侧设置有导流件28,导流件28用于引导电解液流向底部止挡件26的四周。
由此,导流件28将电解液导流至底部止挡件26的四周,以使得电解液能够较为均匀的从底部止挡件26的四周流出至裸电芯,从而使得电解液的浸润能够较为均匀,提高了电解液的浸润效率。
其中,导流件28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导流件28可以是导流块、导流筋板等,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4-图7所示,导流件28为锥形导流凸起,沿朝向第一面11的方向,锥形导流凸起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由此,当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3注入时,电解液可沿着锥形导流凸起的表面较为流畅的向底部止挡件26的四周流动,进一步提高了电解液流动的流畅性,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锥形导流凸起可以是圆锥状导流凸起、棱锥状导流凸起等,在此并不做限定。其中,当锥形导流凸起为圆锥形导流凸起时,电解液能够较为均匀的沿锥形导流凸起的外周壁流动,使得电解液的浸润能够更为均匀。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沿注液孔13的轴向,锥形导流凸起靠近第一面11的一端在第一面11上的投影位于注液孔13内。
由此,当电解液通过注液孔13注入时,电解液可从锥形导流凸起的顶部分流至锥形导流凸起的外周壁的各部分处,使得导流凸起对电解液的导流更为均匀,从而能够使得电解液的浸润更为均匀。
其中,锥形导流凸起靠近第一面11的一端可以是一个顶点,也可以是一个平面,还可以是一个弧面,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锥形导流凸起靠近第一面11的一端在第一面11的上的投影可位于注液孔13的几何中心处,也可以位于注液孔13内的其它位置处,在此也不做限定。
实施例二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如图8所示,包括顶盖20、实施例一中任一种的下塑胶10及密封钉30,其中,下塑胶10设置于顶盖20的一侧,注液孔13延伸至顶盖20,且贯穿顶盖20;密封钉30插设于注液孔13中。
在本实施例中,注液孔13贯穿顶盖20及下塑胶10,以方便电解液注入至壳体内的裸电芯处,密封钉30插设于注液孔13中,以对注液孔13进行密封,防止壳体内的电解液泄露,提高了电解液的安全性。且下塑胶10中的围挡组件2封盖注液孔13,用于阻挡裸电芯向密封钉30移动,以在电池受到震动、撞击时,可有效防止裸电芯对密封钉30撞击导致密封钉30松动、移位,提高了密封钉30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组装有该顶盖组件1110的电池漏液的风险,使得电池具有较高安全性。
另外,该顶盖组件1110中的下塑胶10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下塑胶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下塑胶10具有实施例一中的下塑胶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一已对下塑胶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三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如图9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二中的顶盖组件1110。
在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10中的顶盖组件1110为上述实施例二中任一种的顶盖组件11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1110具有上述实施例二中的顶盖组件11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二已对顶盖组件11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且实施例二的顶盖组件1110中的下塑胶10为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下塑胶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下塑胶10具有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下塑胶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一已对下塑胶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四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如图10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三中的单体电池110。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00中的单体电池110为上述实施例三中任一种的单体电池1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单体电池110具有上述实施例三中的单体电池1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三已对单体电池1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且实施例三的单体电池110中的顶盖组件1110为上述的实施例二中的任一种的顶盖组件11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组件1110具有上述实施例二中的顶盖组件11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二已对顶盖组件11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而实施例二的顶盖组件1110中的下塑胶10为上述的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的下塑胶10,因此本实施例中的下塑胶10具有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下塑胶10的技术效果,由于实施例一已对下塑胶10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此处也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下塑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具有相背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面(12)和所述第一面(11)的注液孔(13);
底部止挡件(26),所述底部止挡件(26)与所述本体(1)连接,且位于所述本体(1)的所述第一面(11)一侧,并与所述注液孔(13)间隔相对;以及
围挡组件(2),所述围挡组件(2)至少部分为弹性元件,所述围挡组件(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11)连接,所述围挡组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止挡件(26)抵接,所述围挡组件(2)、所述底部止挡件(26)以及所述本体(1)共同围设形成围挡空间,所述围挡空间与所述注液孔(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组件(2)包括第一止挡件(22)、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第四止挡件(25),所述第一止挡件(22)、所述第三止挡件(24)、所述第二止挡件(23)及所述第四止挡件(25)绕所述注液孔(13)依次抵接,所述第一止挡件(22)的一端、所述第二止挡件(23)的一端、所述第三止挡件(24)的一端及所述第四止挡件(25)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面(11)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底部止挡件(26)相抵接;
所述第一止挡件(22)、所述第二止挡件(23)、所述第三止挡件(24)及所述第四止挡件(25)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止挡件(22)靠近所述第一面(1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挡件(22)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二止挡件(23)靠近所述第一面(1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止挡件(23)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三止挡件(24)靠近所述第一面(1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止挡件(24)中其它部位的厚度;和/或
所述第四止挡件(25)靠近所述第一面(11)的一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四止挡件(25)中其它部位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件(22)、所述第二止挡件(23)、第三止挡件(24)及所述第四止挡件(25)的远离所述第一面(11)的一端分别围设于所述底部止挡件(26)的周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注液孔(13)的轴向,所述第一止挡件(22)、所述第二止挡件(23)、所述第三止挡件(24)及所述第四止挡件(25)远离所述第一面(11)的一端伸出所述底部止挡件(26)背离所述第一面(11)的一侧、或与所述底部止挡件(26)背离所述第一面(11)的一侧相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止挡件(26)朝向所述第一面(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连接柱(27),所述连接柱(27)与所述第一面(11)连接,且多个所述连接柱(27)环绕所述注液孔(13)的外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止挡件(26)朝向所述第一面(11)的一侧设置有导流件(28),所述导流件(28)用于引导电解液流向所述底部止挡件(26)的四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28)为锥形导流凸起,沿朝向所述第一面(11)的方向,所述锥形导流凸起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注液孔(13)的轴向,所述锥形导流凸起靠近所述第一面(11)的一端在所述第一面(1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注液孔(1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组件(2)包括第一止挡件(22)及第二止挡件(23),第一止挡件(22)和/或第二止挡件(23)为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止挡件(22)和所述第二止挡件(23)绕所述注液孔(13)设置,所述第一止挡件(22)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止挡件(23)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面(11)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底部止挡件(26)相抵接。
1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20);
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下塑胶(10),所述下塑胶(10)设置于所述顶盖(20)的一侧,所述注液孔(13)延伸至所述顶盖(20),且贯穿所述顶盖(20);
密封钉(30),所述密封钉(30)插设于所述注液孔(13)中。
12.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盖组件(1110)。
13.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体电池(110)。
CN202310719028.XA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116454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9028.XA CN116454493B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9028.XA CN116454493B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4493A true CN116454493A (zh) 2023-07-18
CN116454493B CN116454493B (zh) 2023-08-15

Family

ID=87122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9028.XA Active CN116454493B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449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51467A (ko) * 2013-11-04 2015-05-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자가 밀봉성의 밀봉부재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208256801U (zh) * 2018-06-19 2018-12-1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锂电池电解液注液孔密封结构
CN112688018A (zh) * 2020-12-29 2021-04-20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注液结构、动力电池、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112820987A (zh) * 2021-04-16 2021-05-18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3601921U (zh) * 2020-10-21 2021-07-0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14069117A (zh) * 2021-10-18 2022-02-18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7485685U (zh) * 2022-06-15 2022-09-23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装置
CN218123683U (zh) * 2022-08-29 2022-12-2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274682U (zh) * 2022-06-07 2023-01-10 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8448376U (zh) * 2022-10-11 2023-02-0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WO2023066024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及用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51467A (ko) * 2013-11-04 2015-05-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자가 밀봉성의 밀봉부재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208256801U (zh) * 2018-06-19 2018-12-18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锂电池电解液注液孔密封结构
CN213601921U (zh) * 2020-10-21 2021-07-0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12688018A (zh) * 2020-12-29 2021-04-20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注液结构、动力电池、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112820987A (zh) * 2021-04-16 2021-05-18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4069117A (zh) * 2021-10-18 2022-02-18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
WO2023066024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及用电装置
CN218274682U (zh) * 2022-06-07 2023-01-10 欣旺达惠州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7485685U (zh) * 2022-06-15 2022-09-23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密封装置
CN218123683U (zh) * 2022-08-29 2022-12-2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8448376U (zh) * 2022-10-11 2023-02-0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4493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4401B1 (ko) 배터리 팩
CN108598353B (zh) 充电电池
US6838207B1 (en) Sealed battery with less electrolyte leakage
KR101174892B1 (ko)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차전지에 적용되는 캡 플레이트와 그 제조방법 및 밀봉유닛
EP4262000A1 (en) Lower plastic and power battery
WO2021036686A1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12310561A (zh) 电池、电池组、用电设备和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7534107A (zh)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73194B1 (ko) 배터리팩
US8017265B2 (en) Can having electrolyte slots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7285946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WO2020153015A1 (ja) パック電池
CN116454493B (zh) 一种下塑胶、顶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KR20110114458A (ko) 이차 전지
KR100865400B1 (ko) 리튬 폴리머 전지
KR101222301B1 (ko) 이차 전지
KR100553524B1 (ko) 이너팩 배터리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이너팩 배터리
JP2007188711A (ja) 密閉型電池
KR100646509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캔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JP4110924B2 (ja) 角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4144923A (zh) 具有能够快速冷却的结构的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ess
KR20150051467A (ko) 자가 밀봉성의 밀봉부재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1050536B1 (ko) 배터리 팩
CN20978605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JP2010262756A (ja) パック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