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4357B - 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4357B
CN116454357B CN202310702424.1A CN202310702424A CN116454357B CN 116454357 B CN116454357 B CN 116454357B CN 202310702424 A CN202310702424 A CN 202310702424A CN 116454357 B CN116454357 B CN 1164543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current collecting
periphera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24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54357A (zh
Inventor
熊永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024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4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4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4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4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20Bonding
    • B23K26/21Bonding by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6/00Working by laser beam, e.g. welding, cutting or boring
    • B23K26/7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3K26/702Auxiliary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36Electric or electronic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端盖、壳体、及设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集流盘,所述集流盘包括本体与焊接部,所述本体与所述焊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焊接部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壳体、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本申请的储能装置通过将集流盘设于端盖与壳体之间,且焊接于端盖与壳体的周侧面,能够增大端盖与集流盘的焊接区域,提高端盖与集流盘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端盖与集流盘、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而圆柱型二次电池的两端端盖和卷绕式电极组件的间隙,是制约电池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的关键因素。
现有的圆柱型二次电池,为了减小正极侧端盖与卷绕式电极组件的间隙,取消了传统的集流盘一侧延伸出可弯折的转接片与端盖上的极柱焊接的连接方式,而采用正极集流盘直接与正极端盖焊接方式,来进一步减小正极侧端盖与卷绕式电极组件的间隙。
通常在集流盘上设置凸台,并将端盖焊接于凸台上。然而,这种连接方式仍有如下问题:第一、集流盘与端盖的焊接区域仅为凸台的周缘与对应的部分端盖,所以正极集流盘与正极端盖实际的电连接的区域较小,其成为卷绕式电极组件与正极端盖的电流路径中过流能力的瓶颈。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端盖与集流盘的焊接区域较小,导致这个区域电阻较大,电流集中通过时易发热导致端盖与集流盘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
第二、在电池随机跌落实验中,偶尔电池负极侧朝下撞击地面,电池内部的卷绕式电极组件在惯性作用力下,带动正极集流盘向远离正极端盖方向移动,正极集流盘被拉扯远离正极端盖,导致焊接区域出现细微的裂缝,在后续电性实验或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易出现漏液的现象。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所述储能装置的集流盘焊接于端盖与壳体的周侧面,能够提高端盖与集流盘、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端盖、壳体、及设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集流盘,所述集流盘包括本体与焊接部,所述本体与所述焊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焊接部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壳体、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
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包括端盖、壳体、及集流盘。其中,端盖焊接于集流盘的一侧表面,壳体焊接于集流盘背离端盖的另一侧表面。具体地,集流盘包括本体与焊接部,本体与焊接部为一体结构。本体可以理解为集流盘在焊接前与焊接后均未发生变化的部分。焊接部可以理解为集流盘经过焊接处理后,集流盘焊接连接端盖与壳体的部分,即,焊接部为焊接后熔融金属再次冷却凝固后的焊痕。
首先,本申请中的端盖连接于本体的第一表面,壳体连接于本体的第二表面,且焊接部连接本体的外周侧面、端盖、及壳体,所以焊接部连接于端盖与壳体的周侧面。换言之,端盖与集流盘的焊接区域为集流盘围绕端盖周侧面的焊接部、及端盖对应的外周侧部分,从而增大了端盖与集流盘的焊接区域,增大了端盖与集流盘的电连接区域,进而提高了端盖与集流盘之间的过流能力,减少甚至避免电流集中通过时易发热的现象出现,提高了端盖与集流盘之间的连接强度。
并且,本申请中的集流盘焊接于端盖与壳体之间,本体既连接于端盖面向壳体的表面,又连接于壳体面向端盖的表面,焊接部连接于端盖与壳体的周侧面。因此,当储能装置跌落时,使集流盘在惯性的作用下,有朝向远离端盖方向移动的倾向,但由于本体连接于壳体,即,本体抵接壳体,可利用集流盘自身的结构强度与壳体抵持,限制集流盘朝向远离端盖方向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集流盘与壳体、端盖之间的连接强度,或者说,提高了集流盘与壳体、端盖之间的结构强度,降低出现漏液现象的几率。
因此,本申请的储能装置通过将集流盘设于端盖与壳体之间,且焊接于端盖与壳体的周侧面,能够增大端盖与集流盘的焊接区域,提高端盖与集流盘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端盖与集流盘、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所述集流盘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者:
沿所述集流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端盖和/或所述壳体齐平;
沿所述集流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凸出于所述端盖和/或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端盖的宽度L1满足以下范围:为0.05mm≤L1≤1.45mm;和/或,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宽度L2满足以下范围:0.05mm≤L2≤1.45mm。
其中,所述端盖的外周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周侧面相齐平。
其中,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凸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外周侧面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间隔设置,所述端盖包括第一部分、及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周缘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本体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周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外周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背离所述本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部分面向所述本体的表面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顶面、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一顶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还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二部分周向设置的定位凸环。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凸起。
其中,所述定位凸起朝向靠近所述本体中心轴方向倾斜,所述定位凸起背离所述本体中心轴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α为80°≤α≤85°。
其中,所述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使电解液流通至所述壳体内。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相接的所述定位凸起组成第一翻折组,所述第一翻折组与所述本体为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周侧面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间隔设置,所述端盖包括第一部分、及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周缘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本体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限位凸起背离所述本体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部分面向所述本体的表面。
其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极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极组件呈卷绕状态且形成中空结构,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中空结构内。
其中,所述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背离所述端盖一侧的第一注液孔,且所述第一注液孔在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集流盘的表面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空结构的范围内,所述端盖具有第二注液孔,所述端盖与所述集流盘围设形成腔体,所述第一注液孔与所述第二注液孔均连通所述腔体。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以及
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设备本体进行供电。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储能装置,通过将集流盘设于端盖与壳体之间,且焊接于端盖与壳体的周侧面,能够增大端盖与集流盘的焊接区域,提高端盖与集流盘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端盖与集流盘、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当储能装置为设备本体进行供电时,储能装置能为设备本体提供稳定的电源。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的焊接方法,所述焊接方法包括:
提供端盖、壳体、及集流盘;
将所述端盖抵接所述集流盘的一侧表面,所述壳体抵接所述集流盘背离所述端盖的表面,并露出所述集流盘的外周侧面;
对所述集流盘的外周侧进行周向激光焊接,以使所述集流盘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经过所述焊接处理的集流盘包括本体与焊接部,所述本体与所述焊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焊接部连接于所述端盖、所述壳体、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焊接方法,该焊接方法的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通过将集流盘设于端盖与壳体之间,且使用一次焊接工装,将集流盘焊接于端盖与壳体的周侧面,实现侧面封口焊接,能够增大端盖与集流盘的焊接区域,提高端盖与集流盘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端盖与集流盘、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在所述露出所述集流盘的外周侧面的步骤中,所述集流盘凸出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的宽度L3满足以下范围为0.25mm≤L3≤2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沿图中A-A方向的剖视图一。
图4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5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6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三。
图7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四。
图8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五。
图9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六。
图10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七。
图11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八。
图12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九。
图13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的集流盘、端盖、及壳体焊接前沿图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图14中集流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图16中端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沿图中A-A方向的剖视图二。
图1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图19中集流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图19实施例沿图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22为本申请图18的局部放大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储能装置的焊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储能装置的焊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标号说明:
储能装置-1,端盖-11,防爆阀-111,第二注液孔-112,第一部分-113,第二部分-114,腔体-115,壳体-12,容纳腔-121,集流盘-13,本体-131,第一表面-131a,第二表面-131b,焊接部-132,第一注液孔-133,第一定位部-134,第一顶面-1341,第一侧面-1342,定位凸起-1343,定位凸环-1344,第一通孔-135,限位凸起-136,第二顶面-1361,第二侧面-1362,第二通孔-137,第二定位部-138,电极组件-14,中空结构-141,用电设备-2,设备本体-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图9,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沿图中A-A方向的剖视图一。图4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一。图5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二。图6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三。图7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四。图8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五。图9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六。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1,所述储能装置1的集流盘13焊接于端盖11与壳体12的周侧面,能够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壳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地,所述储能装置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储能装置1包括端盖11、壳体12、及设于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之间的集流盘13,所述集流盘13包括本体131与焊接部132,所述本体131与所述焊接部132为一体结构,所述本体13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31a及第二表面131b,所述端盖11连接于所述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所述壳体12连接于所述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所述焊接部132连接于所述端盖11、所述壳体12、及所述本体131的外周侧面。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1包括端盖11,用于电连接集流盘13、固定与保护其他部件。端盖11连接集流盘13。例如,部分端盖11焊接连接集流盘13。又例如,部分端盖11抵接集流盘13。可选地,端盖1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圆形、矩形、瓶盖状等。可选地,端盖11为正极端盖11或负极端盖11。
可选地,端盖11设有防爆阀111,用于使储能装置1内产生的气体排出,防止爆炸,以提高储能装置1的安全性能。可选地,端盖11具有第二注液孔112,用于注入电解液。进一步可选地,第二注液孔112设于端盖11中心。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1还包括壳体12,用于收容、固定与保护其他部件。壳体12连接集流盘13。例如,部分壳体12焊接连接集流盘13。又例如,部分壳体12抵接集流盘13。可选地,壳体12的材质为铝、铜、合金等金属材料。可选地,壳体12的形状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圆形、矩形等。可选地,壳体12与端盖11的形状相适配。或者说,壳体12与端盖11的形状相同。可选地,所述储能装置1还包括电极组件14,所述壳体12具有容纳腔121,所述电极组件14设于所述容纳腔121内。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1还包括集流盘13,用于电连接端盖11、壳体12、及电极组件14。端盖11焊接于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壳体12焊接于集流盘13背离端盖11的另一侧表面。其中,集流盘13包括本体131与焊接部132,本体131与焊接部132为一体结构。本体131可以理解为集流盘13在焊接前与焊接后均未发生变化的部分。焊接部132可以理解为集流盘13经过焊接处理后,集流盘13焊接连接端盖11与壳体12的部分,即,焊接部132为焊接后熔融金属再次冷却凝固后的焊痕。可选地,本体131与焊接部132的外侧面可以平面,也可以为弧面,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明确地表示本体131与焊接部132,在图7-图9中,将本体131与焊接部132采用不同的图形进行标注。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本体131与焊接部132为一体结构,如图4-图6所示。如图7-图9所示,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连接端盖11。端盖11的至少部分抵接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例如,端盖11面向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抵接第一表面131a。又例如,由于部分焊料流至本体131与端盖11之间,端盖11面向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的部分抵接第一表面131a,端盖11面向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的另一部分抵接焊接部132。壳体12的至少部分抵接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例如,壳体12面向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抵接第二表面131b。又例如,由于部分焊料流至本体131与壳体12之间,壳体12面向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的部分抵接第二表面131b,壳体12面向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的另一部分抵接焊接部132。
焊接部132连接于本体131的外周侧面,本体131的外周侧面连接于第一表面131a与第二表面131b之间。焊接部132连接还连接端盖11与壳体12。例如,焊接部132连接于壳体12的外周侧。又例如,焊接部132连接于端盖11的外周侧。又例如,焊接部132连接于壳体12面向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又例如,焊接部132连接于端盖11面向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
可以理解地,由于焊接部132为集流盘13经过焊接处理后,集流盘13焊接连接端盖11与壳体12的部分,因此,焊接部132与端盖11、壳体12的连接存在多种情况,上述对焊接部132与端盖11、壳体12的连接关系既可单独存在,又可是多种互相组合都存在的情况。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中的集流盘13为无面向端盖11的凸台结构,这里的凸台结构为相关技术中用于与端盖11焊接连接的凸台。可选地,集流盘13具有第一注液孔133,用于注入电解液。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注液孔133设于集流盘13中心。更进一步可选地,第一注液孔133与第二注液孔112相对设置。
可选地,集流盘13的形状可以为但不限于为圆形、矩形等。可选地,集流盘13、壳体12及端盖11的形状相适配。或者说,集流盘13、壳体12及端盖11的形状相同。可选地,集流盘13为正极集流盘13或负极集流盘13。例如,当端盖11为正极端盖11时,集流盘13为正极集流盘13;当端盖11为负极端盖11时,集流盘13为负极集流盘13。
首先,本实施方式中的端盖11连接于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壳体12连接于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且焊接部132连接本体131的外周侧面、端盖11、及壳体12,所以焊接部132连接于端盖11与壳体12的周侧面。换言之,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焊接区域为集流盘13围绕端盖11周侧面的焊接部132、及端盖11对应的外周侧部分,也可以理解为,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电连接区域扩大至端盖11的外径部分,从而增大了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焊接区域,增大了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电连接区域,进而提高了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过流能力,减少甚至避免电流集中通过时易发热的现象出现,提高了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过流能力是指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电流路径的过流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2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两个尺寸,一个为壳体12外周侧壁相对两侧的尺寸(即外径),另一个为壳体12内周侧壁相对两侧的尺寸(即内径)。并且对于本申请下文所提及的外径与内径可做同样的理解,本申请将不在赘述。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集流盘13焊接于端盖11与壳体12之间,本体131既连接于端盖11面向壳体12的表面,又连接于壳体12面向端盖11的表面,焊接部132连接于端盖11与壳体12的周侧面。因此,当储能装置1跌落时,使集流盘13在惯性的作用下,有朝向远离端盖11方向移动的倾向,但由于本体131连接于壳体12,即,本体131抵接壳体12,可利用集流盘13自身的结构强度与壳体12抵持,限制集流盘13朝向远离端盖11方向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集流盘13与壳体12、端盖11之间的连接强度,或者说,提高了集流盘13与壳体12、端盖11之间的结构强度,降低出现漏液现象的几率。
例如,在电池随机跌落实验中,出现电池负极侧朝下撞击地面,电池内部的卷绕式电极组件14在惯性作用力下,带动正极集流盘13向远离正极端盖11方向移动时,正极集流盘13因抵接直于壳体12,可以利用其自身结构强度与壳体12抵持,限制其继续朝向地面移动,进一步提升集流盘13与壳体12、端盖11之间焊接区域的结构强度。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储能装置1通过将集流盘13设于端盖11与壳体12之间,且焊接于端盖11与壳体12的周侧面,能够增大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焊接区域,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壳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
请一并参考图1-图13,图10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七。图11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八。图12为本申请图3的局部放大图九。图13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的集流盘13、端盖11、及壳体12焊接前沿图中A-A方向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明确地表示本体131与焊接部132,在图7-图12中,将本体131与焊接部132采用不同的图形进行标注。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本体131与焊接部132为一体结构,如图4-图6所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流盘13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者:沿所述集流盘13的径向方向(如图7的方向D所示)上,所述本体131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端盖11的外周侧面和/或所述壳体12的外周侧面齐平;和/或,沿所述集流盘13的径向方向(如图10的方向D所示)上,所述本体131的外周侧面凸出于所述端盖11的外周侧面和/或所述壳体12的外周侧面。
例如,在集流盘13的径向方向上,本体131的外周侧面的至少部分与端盖11的外周侧面齐平。又例如,在集流盘13的径向方向上,本体131的外周侧面的至少部分与壳体12外周侧面齐平。又例如,在集流盘13的径向方向上,本体131的外周侧面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端盖11的外周侧面。又例如,在集流盘13的径向方向上,本体131的外周侧面的至少部分凸出于壳体12的外周侧面。
本实施方式中的本体131与端盖11和/或壳体12齐平,甚至本体131凸出于端盖11和/或壳体12,换言之,本体131的径向尺寸等于或大于端盖11外周侧的径向尺寸;和/或,本体131的径向尺寸等于或大于壳体12外周侧的径向尺寸。并且,在集流盘13的径向方向上,焊接部132连接于本体131的外周侧,所以集流盘13的径向尺寸大于端盖11外周侧的径向尺寸、大于壳体12外周侧的径向尺寸,或者说,集流盘13的直径略大于端盖11的直径、大于壳体12的直径。
因此,在焊接的过程中,可将装配好的端盖11、集流盘13与壳体12横置,并在储能装置1的侧壁一次焊接成型。具体地,在焊接集流盘13、端盖11、及壳体12前,使集流盘13可凸出于端盖11与壳体12设置,也可以理解为,集流盘13具有凸出于端盖11外侧壁、壳体12外侧壁的用于焊接的一圈焊接凸环,以便于激光焊头直接对准焊接凸环加热,壳体12匀速转动形成一次焊接。此时,焊接凸环最先受热熔化形成“熔顶”,即焊接凸环熔化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两侧流动,填补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间隙,或者壳体12与集流盘13之间的间隙,并与随后熔化的端盖11、壳体12熔接在一起,进一步提升了焊接区域的结构强度和气密性。也可以理解为,焊接凸环可以熔化形成焊料。另外,由于焊接凸环的“熔顶”作用,端盖11和壳体12接合面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进而降低了储能装置1零部件的加工成本。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在焊接集流盘13、端盖11、及壳体12前,所述集流盘13凸出于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的宽度L3满足以下范围:0.25mm≤L3≤2mm。也可以理解为,焊接凸环凸出于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的宽度L3满足以下范围:0.25mm≤L3≤2mm。所述宽度L3指的是集流盘13外周侧壁至端盖11外周侧壁的距离,或集流盘13外周侧壁至壳体12外周侧壁的距离。具体地,所述宽度L3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0.55mm、0.6mm、0.65mm、0.7mm、0.75mm、0.8mm、0.85mm、0.9mm、0.95mm、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及2mm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宽度L3满足范围0.25mm≤L3≤2mm时,不仅可以降低端盖11和壳体12接合面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焊接区域的结构强度和气密性,还可以减少焊接处理的时间,提高焊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如若L3的尺寸过小,则会导致不利于激光焊头对准,提高端盖11和壳体12接合面的加工精度要求,且不利于融化后的焊接凸环熔接端盖11与壳体12,降低焊接区域的结构强度和气密性。如若L3的尺寸过大,则会需要增加焊接处理的时间,降低焊接效率,还会增加生产成本。
请参考图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焊接部132凸出于所述端盖11的宽度L1满足以下范围:为0.05mm≤L1≤1.45mm;和/或,所述焊接部132凸出于所述壳体12的宽度L2满足以下范围:0.05mm≤L2≤1.45mm。所述宽度L1指的是焊接部132外周侧壁至端盖11外周侧壁的距离,或者说,焊接部132凸出于端盖11外周侧壁的高度。所述宽度L2指的是焊接部132外周侧壁至壳体12外周侧壁的距离,或者说,焊接部132凸出于壳体12外周侧壁的高度。具体地,所述宽度L1与L2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05mm、0.10mm、0.15mm、0.20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0.55mm、0.6mm、0.65mm、0.7mm、0.75mm、0.8mm、0.85mm、0.9mm、0.95mm、1mm、1.05mm、1.1mm、1.15mm、1.2mm、1.25mm、1.3mm、1.35mm、1.4mm、及1.45mm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宽度L1满足范围0.05mm≤L1≤1.45mm时,当L1的尺寸大于或等于0.05mm时,焊接部132凸出于端盖11侧壁表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05mm,可以保证在焊接时熔融的焊接部132可以充分填充集流盘13与端盖11之间微小的间隙,还有冗余一部分凸出于端盖11的侧壁表面,提升焊接的密封性能和结构强度。当L1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45mm时,使得焊接后的焊痕不会过于凸出端盖11的侧壁表面,后续塑封绝缘膜不容易出现褶皱,将储能装置1装配于模组时,也不容易和模组的容置槽发生干涉,导致无法顺畅放置到位。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宽度L2满足范围0.05mm≤L2≤1.45mm时,当L2的尺寸大于或等于0.05mm时,焊接部132凸出于壳体12侧壁表面的高度大于或等于0.05mm,可以保证在焊接时熔融的焊接部132可以充分填充集流盘13与壳体12之间微小的间隙,还有冗余一部分凸出于壳体12的侧壁表面,提升焊接的密封性能和结构强度。当L2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45mm时,使得焊接后的焊痕不会过于凸出壳体12的侧壁表面,后续塑封绝缘膜不容易出现褶皱,将储能装置1装配于模组时,也不容易和模组的容置槽发生干涉,导致无法顺畅放置到位。
请一并参考图1-图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11的外周侧面与所述壳体12的外周侧面相齐平。
本实施方式中的端盖11的外周侧面与壳体12的外周侧面相齐平,换言之,端盖11的外周侧壁的径向尺寸等于壳体12的外周侧壁的径向尺寸,或者说,端盖11的外径尺寸等于壳体12的外径尺寸。这样设置便于集流盘13在焊接于端盖11与壳体12上时,焊接部132焊接连接端盖11与壳体12的部分大致相同,或者说,集流盘13与端盖11焊接区域的面积和集流盘13与壳体12焊接区域的面积相近,甚至相等。
因此,端盖11的外周侧壁的径向尺寸等于壳体12的外周侧壁的径向尺寸,可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的稳定性;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提升储能装置1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
请一并参考图14-图21,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图14中集流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图16中端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图1实施例沿图中A-A方向的剖视图二。图1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图19中集流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图19实施例沿图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凸设有第一定位部134,所述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与所述本体131的外周侧面间隔设置,所述端盖11包括第一部分113、及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13周缘的第二部分114,所述第二部分114靠近所述本体131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31a,所述第二部分114的内周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端盖11包括第一部分113、及弯折连接的第二部分114。第一部分113相较于第二部部分远离集流盘13,第一部分113与第二部分114呈角度设置,第二部分114远离第一部分113的侧面连接第一表面131a,第一部分113面向集流盘13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31a具有间隙。也可以将端盖11的形状理解为瓶盖状。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本体131设有第一定位部134,以便于使端盖11装配于集流盘13上,起定位作用。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与本体131的外周侧面具有间隙,以便于使端盖11的第二部分114连接于第一表面131a上。其中,第二部分114的内周侧面抵接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例如,第二部分114的内周侧面的部分抵接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又例如,第二部分114的内周侧面的部分抵接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的部分。也可以理解为,端盖11包括由第一部分113向靠近集流盘13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14,第二部分114罩设于第一定位部134。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134背离所述本体131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113面向所述本体131的表面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134背离所述本体131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部分113面向所述本体131的表面。可选地,第一定位部134由本体131经过冲压处理得到。对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由第二表面131b至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冲压,可形成设于第一表面131a的第一定位部134。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设置第一定位部134,使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抵接端盖11的第二部分114的外周侧面,以便于端盖11装设于集流盘13时定位,不仅降低了装配的操作难度,提高了端盖11装设于集流盘13的精准度,而且降低了一次焊接的工装要求。并且,第一定位部134的外侧壁抵接端盖11第二部分114内侧壁,能够进一步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过流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过流能力。
可选地,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具有第二注液孔112,第二注液孔112设于第一部分113的中心。集流盘13的本体131具有第一注液孔133,第一注液孔133设于本体131中心。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设置第一定位部134,起定位作用,使端盖11装设于集流盘13时,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中心与集流盘13的本体131中心对应设置,换言之,使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中心轴重合,或者说,使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圆心一致,从而使第一注液孔133与第二注液孔112对应设置,从而提高了注液效率,降低了装配的操作难度,提高了端盖11装设于集流盘13的精准度。
可选地,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设有防爆阀111,用于使储能装置1内产生的气体排出。第一定位部134与第一部分113围设形成聚气空间,用于容置储能装置1内产生的气体。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设置第一定位部134,从而端盖11的防爆阀111下方形成聚气空间,利于储能装置1内部产生的气体在此聚集并在气压达到预设值时,从防爆阀111冲出,防止爆炸,进一步提升储能装置1的安全性能。另外,当端盖11受到气体冲击、或撞击冲击时,第一定位部134还能够抵接端盖11,例如,第一定位部134的外侧壁抵接第二部分114的内侧壁,第一定位部134背离本体131的顶面抵接第一部分113面向集流盘13的表面,从而减小端盖11产生形变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结构强度。
请一并参考图18与图22,图22为本申请图18的局部放大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34背离所述本体13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部分113面向所述本体131的表面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134背离本体131的端部与第一部分113面向本体131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隔,换言之,第一定位部134与第一部分113间隔设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一定位部134与第一部分113间隔设置,以使在端盖11与集流盘13装配时,第一定位部134不会直接抵接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减小第一定位部134损伤端盖11的几率。并且,当端盖11受到气体冲击、或撞击冲击时,产生形变的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能够抵接第一定位部134背离本体131的表面,从而减小端盖11产生形变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134背离所述本体131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部分113面向所述本体131的表面的间距H(如图22中H所示)满足以下范围:0<H≤0.5mm。具体地,所述间距H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05mm、0.1mm、0.15mm、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及0.5mm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间距H满足范围0<H≤0.5mm时,不仅可以减小第一定位部134损伤端盖11的几率,还可以使第一定位部134能够在端盖11受冲击时起支撑作用,减小端盖11产生形变的程度。如若H的尺寸过小,则会导致第一定位部134容易直接抵接端盖11,导致第一定位部134容易损伤端盖11。如若H的尺寸过大,则会导致在端盖11受冲击时,第一定位部134无法支撑端盖11,导致端盖11产生形变的程度较大,降低了储能装置1的结构强度。
请一并参考图14与图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34包括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31a的第一顶面1341、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一顶面1341的第一侧面1342,所述第一侧面1342还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31a,所述第一顶面1341与所述第一侧面1342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顶面1341与第一侧面1342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顶面1341与第一侧面1342的连接处为弧面,所述弧面朝向远离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凸起,或者说,所述弧面朝向靠近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的方向凸起。
可选地,当第一定位部134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凸起1343时,每个定位凸起1343的第一顶面1341与第一侧面1342的连接处均具有弧形倒角;或者,部分定位凸起1343的第一顶面1341与第一侧面1342的连接处均具有弧形倒角。当第一定位部134包括沿第二部分114周向设置的定位凸环1344时,定位凸环1344整体的第一顶面1341与第一侧面1342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也可以理解为,定位凸环1344朝向靠近第一部分113的方向凸起,或者说,定位凸环1344的顶端是圆弧形的弯折边。
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一顶面1341与第一侧面1342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以使在端盖11与集流盘13装配时,降低第一定位部134划伤端盖11的几率,甚至避免第一定位部134划伤端盖11,从而避免端盖11由于被划伤而产生金属碎屑造成储能装置1内部短路,进而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安全性能。并且,使第一顶面1341与第一侧面1342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还有利于端盖11装配于集流盘13的装配定位,降低装配的操作难度,降低一次焊接的工装要求。
第一定位部134具有两种结构形式。请一并参考图19-图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34包括沿所述第二部分114周向设置的定位凸环1344。
第一定位部134包括沿第二部分114周向设置的定位凸环1344。也可以理解为,定位凸环1344为环绕一周的环形结构。可选地,定位凸环1344由本体131经过冲压处理得到。对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由第二表面131b至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冲压,可形成设于第一表面131a的定位凸环1344。定位凸环1344也可以理解翻折形成的凸环。
第一,定位凸环1344能够提高更高的结构强度,降低集流盘13扭曲变形的几率;第二,定位凸环1344的外侧壁抵接端盖11第二部分114内侧壁的面积较大,能够进一步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过流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过流能力。第三,定位凸环1344的设置可以在焊接的时候,降低熔化的焊液流入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间隙的几率,甚至避免熔化的焊液流入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间隙,降低造成储能装置1内部短路的几率。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5、图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34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凸起1343。
第一定位部134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凸起1343。可选地,定位凸起1343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可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定位凸起1343的间距相等。可选地,多个定位凸起1343沿所述第二部分114周向等间距设置于第一表面131a上。可选地,定位凸起1343由本体131经过冲压处理得到。对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由第二表面131b至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冲压,可形成设于第一表面131a的定位凸起1343。定位凸起1343的位置可根据产品需求对应设置,提高了集流盘13与端盖11装配时适用的广泛性。
请参考图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凸起1343朝向靠近所述本体131中心轴方向倾斜,所述定位凸起1343背离所述本体131中心轴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31a的夹角α(如图22中α所示)为80°≤α≤85°。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凸起1343朝向靠近所述本体131中心轴方向倾斜,使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的部分抵接第二部分114的外周侧面的部分,有利于端盖11装设于集流盘13时定位,不仅降低了装配的操作难度,提高了端盖11装设于集流盘13的精准度,而且降低了一次焊接的工装要求。
可选地,定位凸起1343由本体131经过冲压处理得到。对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由第二表面131b至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冲压,可形成倾斜的定位凸起1343。也可以理解为,本实施方式的定位凸起1343为向靠近第一部分113的方向翻折接近90度的翻折凸起,外圈翻折凸起可以向中心倾斜5-10度。
可选地,定位凸起1343背离本体131中心轴的外周侧面与第一表面131a的夹角α满足以下范围:80°≤α≤85°。具体地,所述夹角α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80°、81°、82°、83°、84°、及85°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夹角α满足范围80°≤α≤85°时,不仅有利于端盖11装设于集流盘13时定位,而且能够降低第一定位部134划伤端盖11的几率。如若α的角度过小,不利于端盖11装设于集流盘13时定位;如若α的角度过大,则会导致第一定位部134容易直接抵接端盖11,导致第一定位部134容易损伤端盖11。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5、图18、及图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31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31a与所述第二表面131b的多个第一通孔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31具有贯穿第一表面131a与第二表面131b的多个第一通孔135。可选地,第一通孔135的数量为2-6个。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通孔135的数量为3个。可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通孔135的间距相等,换言之,多个第一通孔135等间距分布于本体131上。通过在本体131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135,有利于电解液从第一通孔135进入,快速浸润电极组件14,提升电解液的浸润效率。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5、图18、及图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135、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通孔135内侧壁相接的所述定位凸起1343组成第一翻折组,所述第一翻折组与所述本体131为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由第二表面131b至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冲压,可同时形成设于本体131的定位凸起1343与第一通孔135,换言之,通过一次冲压处理,可得到两个结构,一个第一通孔135,一个定位凸起1343,从而减少储能装置1的制备工序,提高储能装置1的制备效率。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5、及图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凸起136,所述限位凸起136的外周侧面与所述本体131的外周侧面间隔设置,所述端盖11包括第一部分113、及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13周缘的第二部分114,所述第二部分114靠近所述本体131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31a,所述限位凸起136背离所述本体131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部分113面向所述本体131的表面。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端盖11包括第一部分113、及弯折连接的第二部分114。第一部分113相较于第二部部分远离集流盘13,第一部分113与第二部分114呈角度设置,第二部分114远离第一部分113的侧面连接第一表面131a,第一部分113面向集流盘13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31a具有间隙。也可以将端盖11的形状理解为瓶盖状。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本体131设有限位凸起136,以用于限位、支撑端盖11,起限位、支撑作用。限位凸起136背离本体131的表面抵接第一部分113面向本体131的表面,换言之,限位凸起136抵接第一部分113,以支撑端盖11。也可以理解为,端盖11包括由第一部分113向靠近集流盘13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14,第二部分114罩设于限位凸起136。限位凸起136的一端抵接第一部分113,另一端抵接第一表面131a。限位凸起136面向本体131的表面至限位凸起136背离本体131的表面距离等于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至第一部分113面向本体131一侧的表面的距离,换言之,限位凸起136的高度等于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至第一部分113面向本体131一侧的表面的距离。
可选地,限位凸起136的数量为2-6个。进一步可选地,限位凸起136的数量为3个。可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凸起136的间距相等,换言之,多个限位凸起136等间距分布于第一表面131a上。可选地,限位凸起136由本体131经过冲压处理得到。对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由第二表面131b至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冲压,可形成设于第一表面131a的限位凸起136。可选地,所述多个限位凸起136靠近所述集流盘13的中心轴设置。多个限位凸起136能够支撑集流盘13中间区域,防止集流盘13与端盖11产生形变,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当所述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凸起136、及第一定位部134时,所述多个限位凸起136相较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34靠近本体131中心轴。也可以理解为,限位凸起136为设于第一表面131a上内圈的凸起;第一定位部134为设于第一表面131a上外圈的结构件。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设置限位凸起136,使限位凸起136抵接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以支撑端盖11,提高了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结构强度,当储能装置1受到冲击时,限位凸起136能够抵接端盖11,例如,防止集流盘13与端盖11向上隆起变形,或向下凹陷变形,从而减小集流盘13与端盖11产生形变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设有防爆阀111,用于使储能装置1内产生的气体排出。限位凸起136与第一部分113围设形成聚气空间,用于容置储能装置1内产生的气体。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设置限位凸起136,从而端盖11的防爆阀111下方形成聚气空间,利于储能装置1内部产生的气体在此聚集并在气压达到预设值时,从防爆阀111冲出,防止爆炸,进一步提升储能装置1的安全性能。
请参考图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起136包括背离所述第一表面131a的第二顶面1361、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二顶面1361的第二侧面1362,所述第二侧面1362还连接所述第一表面131a,所述第二顶面1361与所述第二侧面1362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顶面1361与第二侧面1362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顶面1361与第二侧面1362的连接处为弧面,所述弧面朝向远离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凸起,或者说,所述弧面朝向靠近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的方向凸起。可选地,每个限位凸起136的第二顶面1361与第二侧面1362的连接处均具有弧形倒角;或者,部分限位凸起136的第二顶面1361与第二侧面1362的连接处均具有弧形倒角。
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第二顶面1361与第二侧面1362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以使在端盖11与集流盘13装配时,降低限位凸起136划伤端盖11的几率,甚至避免限位凸起136划伤端盖11,从而避免端盖11由于被划伤而产生金属碎屑影响储能装置1的工作性能,进而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凸起136的周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31a。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136的周侧面垂直于第一表面131a,或者说,限位凸起136垂直于本体131,有利于限位凸起136抵接端盖11的第一部分113,以支撑端盖11,提高了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限位凸起136由本体131经过冲压处理得到。对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由第二表面131b至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冲压,可形成垂直于第一表面131a的限位凸起136。也可以理解为,本实施方式的限位凸起136为向靠近第一部分113的方向翻折90°的翻折凸起。
请一并参考图14与图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31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31a与所述第二表面131b的多个第二通孔137,所述第二通孔137用于使电解液流通至所述壳体12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31具有贯穿第一表面131a与第二表面131b的多个第二通孔137。可选地,第二通孔137的数量为2-6个。进一步可选地,第二通孔137的数量为3个。可选地,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通孔137的间距相等,换言之,多个第二通孔137等间距分布于本体131上。通过在本体131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137,有利于电解液从第二通孔137进入,快速浸润电极组件14,提升电解液的浸润效率。
请一并参考图14与图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137、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通孔137内侧壁相接的所述限位凸起136组成第二翻折组,所述第二翻折组与所述本体131为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由第二表面131b至第一表面131a的方向冲压,可同时形成设于本体131的限位凸起136与第二通孔137,换言之,通过一次冲压处理,可得到两个结构,一个第二通孔137,一个限位凸起136,从而减少储能装置1的制备工序,提高储能装置1的制备效率。
请一并参考图1-图3,图15、图20、及图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1还包括电极组件14,所述壳体12具有容纳腔121,所述电极组件14设于所述容纳腔121内,所述电极组件14呈卷绕状态且形成中空结构141,所述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设有第二定位部138,所述第二定位部138的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中空结构141内。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1还包括电极组件14,电极组件14设于容纳腔121内。储能装置1还包括设于容纳腔121内的电解液(图未示),电解液至少浸润部分电极组件14。电极组件14与集流盘13的第二表面131b相连接。例如,电极组件14与集流盘13焊接连接。电极组件14呈卷绕状态且形成中空结构141。这里的中空结构141为由复数层隔膜卷绕形成电绝缘结构管。可选地,中空结构141位于电极组件14的中心。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本体131设有第二定位部138,以便于使集流盘13装配于电极组件14上,起定位作用。第二定位部138的至少部分插设于中空结构141内。例如,第二定位部138的部分插设于中空结构141内。又例如,第二定位部138完全插设于中空结构141内。例如,第二定位部138抵接部分中空结构141的内侧壁。又例如,第二定位部138与中空结构141间隔设置。可选地,第二定位部138为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至少部分插设于中空结构141内。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设置第二定位部138,使第二定位部138的的至少部分插设于中空结构141内,以便于集流盘13与电极组件14装配时定位,不仅降低了装配的操作难度,提高了集流盘13与电极组件14装配的精准度,而且降低了一次焊接的工装要求。
可选地,第二定位部138位于集流盘13的中心,中空结构141位于电极组件14的中心。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设置第二定位部138,起定位作用,使集流盘13与电极组件14装配时,集流盘13中心与电极组件14中心对应设置,换言之,使集流盘13与电极组件14的中心轴重合,或者说,使集流盘13与电极组件14的圆心一致,提高储能装置1的装配稳定性。
请一并参考图1-图3,图15、图20、及图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31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31a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38面向所述电极组件14的表面的第一注液孔133,且所述第一注液孔133在所述电极组件14面向所述集流盘13的表面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空结构141的范围内,所述端盖11具有第二注液孔112,所述端盖11与所述集流盘13围设形成腔体115,所述第一注液孔133与所述第二注液孔112均连通所述腔体115。
本实施方式中的本体131具有贯穿第一表面131a与第二定位部138面向电极组件14的一侧表面的第一注液孔133,换言之,第一注液孔133贯穿第一表面131a与第二定位部138背离端盖11一侧表面。并且,第一注液孔133在电极组件14面向集流盘13的表面的正投影落入中空结构141的范围内,换言之,第一注液孔133与所述中空结构141相对设置。可选地,第一注液孔133邻近或直接对准电极组件14的中心设置。可选地,第二定位部138为凸环结构,凸环结构的至少部分插设于中空结构141内。
本实施方式中的端盖11具有第二注液孔112,端盖11与集流盘13围设形成腔体115,第一注液孔133与第二注液孔112均连通所述腔体115。电解液可通过第二注液孔112流至腔体115,再由腔体115流至第二注液孔112。可选地,第一注液孔133与第二注液孔112对应设置。
当储能装置1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电极组件14的中空结构141具有较高的温度,继而提高了位于电极组件14中空结构141的电解液中活性离子的迁移速度,也增多了副反应,使得电极组件14中空结构141的电解液消耗较快。因此,通过设置贯穿第二定位部138面向电极组件14的一侧表面的第一注液孔133,且第一注液孔133在电极组件14面向集流盘13的表面的正投影落入中空结构141的范围内,使电解液可流经第一注液孔133浸润至电极组件14,或者说,电解液将直接浸润电极组件14的中空结构141,有利于保证电极组件14的中空结构141的电解液的充足,继而提升所述电池的循环寿命。并且,当电解液直接浸润电极组件14的中空结构141时,电解液将从电极组件14的中空结构141向四周扩散,使得电极组件14各个方向上具有均匀的注液效果,增强了电极组件14内电解液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1的使用性能。
请参考图23,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2,所述用电设备2包括设备本体21;以及本申请上述提供的储能装置1,所述储能装置1为所述设备本体21进行供电。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2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玩具、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玩具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还可以为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大型设备。可以理解地,本实施方式中用电设备2仅仅为电池所应用的用电设备2的一种形态,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提供的用电设备2的限定,也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的限定。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电设备2,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提供的储能装置1,通过将集流盘13设于端盖11与壳体12之间,且焊接于端盖11与壳体12的周侧面,能够增大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焊接区域,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壳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当储能装置1为设备本体21进行供电时,储能装置1能为设备本体21提供稳定的电源。
请一并参考图1-图22、及图24,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储能装置的焊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1的焊接方法,所述焊接方法包括S100,S200,S300。其中,S100,S200,S300的详细介绍如下。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所述焊接方法包括:
S100,提供端盖11、壳体12、及集流盘13。
可选地,还提供电极组件14。进一步可选地,电极组件14为卷绕式结构。可选地,所述电极组件14呈卷绕状态且形成中空结构141,所述集流盘13设有第二定位部138。
首先,将卷绕式电极组件14放入壳体12内,使电极组件14的极耳露出于壳体12的开口处。然后,将集流盘13装设于电极组件14上。具体地,将集流盘13放置于卷绕式电极组件14的极耳处。随后,对集流盘13与极耳进行焊接处理。具体地,采用激光穿透焊正极集流盘13与极耳。例如,焊接的熔宽为1mm-2mm,熔深为2mm-4mm。
可选地,在所述将集流盘13装设于电极组件14上的步骤中,所述第二定位部138的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中空结构141内。
S200,将所述端盖11抵接所述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所述壳体12抵接所述集流盘13背离所述端盖11的表面,并露出所述集流盘13的外周侧面。
可选地,所述集流盘13设有第一定位部134,且所述第一定位部134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38设于集流盘13的相对两侧。所述端盖11包括第一部分113、及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13周缘的第二部分114。
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端盖11抵接所述集流盘13的一侧表面的步骤中,将所述第二部分114的内周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侧面。也可以理解为,将端盖11套设于集流盘13上方,端盖11罩设于第一定位部134的外周面。
S300,对所述集流盘13的外周侧进行周向激光焊接,以使所述集流盘13固定连接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经过所述焊接处理的集流盘13包括本体131与焊接部132,所述本体131与所述焊接部132为一体结构,所述本体13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31a及第二表面131b,所述端盖11连接于所述本体131的第一表面131a,所述壳体12连接于所述本体131的第二表面131b,所述焊接部132连接于所述端盖11、所述壳体12、及所述本体131的外周侧面。
具体地,将端盖11、集流盘13和壳体12横置于焊接治具并夹紧,调整激光焊头对准集流盘13的外周侧面。然后,启动激光焊头并匀速转动夹持治具,旋转一周完成侧面封口焊接。经过焊接处理的储能装置1的具体结构如上文所述,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1的焊接方法,该焊接方法的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通过将集流盘13设于端盖11与壳体12之间,且使用一次焊接工装,将集流盘13焊接于端盖11与壳体12的周侧面,实现侧面封口焊接,能够增大端盖11与集流盘13的焊接区域,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端盖11与集流盘13、壳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
请参考图13与图25,图2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储能装置的焊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S200,在露出所述集流盘13的外周侧面的步骤,包括:
S210,使所述集流盘13凸出于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
具体地,将端盖11、集流盘13和壳体12横置于焊接治具并夹紧,调整激光焊头对准集流盘13凸出于端盖11与壳体12侧壁表面的焊接凸环。采用本申请制备方法得到的储能装置1的焊接部132可理解为焊接后熔化的焊接凸环。
在焊接集流盘13、端盖11、及壳体12前,使集流盘13可凸出于端盖11与壳体12设置,也可以理解为,集流盘13具有凸出于端盖11外侧壁、壳体12外侧壁的用于焊接的一圈焊接凸环,以便于激光焊头直接对准焊接凸环加热,壳体12匀速转动形成一次焊接。此时,焊接凸环最先受热熔化形成“熔顶”,即焊接凸环熔化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两侧流动,填补端盖11与集流盘13之间的间隙,或者壳体12与集流盘13之间的间隙,并与随后熔化的端盖11、壳体12熔接在一起,进一步提升了焊接区域的结构强度和气密性。也可以理解为,焊接凸环可以熔化形成焊料。另外,由于焊接凸环的“熔顶”作用,端盖11和壳体12接合面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进而降低了储能装置1零部件的加工成本。
请参考图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S200,露出所述集流盘的外周侧面的步骤中,即,在S210,使所述集流盘13凸出于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的步骤中,所述集流盘13凸出于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的宽度L3满足以下范围为0.25mm≤L3≤2mm。
在焊接集流盘13、端盖11、及壳体12前,所述集流盘13凸出于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的宽度L3满足以下范围:0.25mm≤L3≤2mm。也可以理解为,焊接凸环凸出于所述端盖11与所述壳体12的宽度L3满足以下范围:0.25mm≤L3≤2mm。所述宽度L3指的是集流盘13外周侧壁至端盖11外周侧壁的距离,或集流盘13外周侧壁至壳体12外周侧壁的距离。具体地,所述宽度L3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0.55mm、0.6mm、0.65mm、0.7mm、0.75mm、0.8mm、0.85mm、0.9mm、0.95mm、1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及2mm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宽度L3满足范围0.25mm≤L3≤2mm时,不仅可以降低端盖11和壳体12接合面的加工精度要求,提高焊接区域的结构强度和气密性,还可以减少焊接处理的时间,提高焊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如若L3的尺寸过小,则会导致不利于激光焊头对准,提高端盖11和壳体12接合面的加工精度要求,且不利于融化后的焊接凸环熔接端盖11与壳体12,降低焊接区域的结构强度和气密性。如若L3的尺寸过大,则会需要增加焊接处理的时间,降低焊接效率,还会增加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端盖、壳体、及设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集流盘,所述端盖的外周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外周侧面相齐平,所述集流盘包括本体与焊接部,所述本体与所述焊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焊接部连接于所述端盖的外周侧面、所述壳体的外周侧面、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
所述集流盘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者:沿所述集流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端盖的外周侧面和所述壳体的外周侧面齐平;和/或,沿所述集流盘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凸出于所述端盖的外周侧面和所述壳体的外周侧面;
其中,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端盖的宽度L1满足以下范围:0.05mm≤L1≤1.45mm;所述焊接部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宽度L2满足以下范围:0.05mm≤L2≤1.4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凸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外周侧面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间隔设置,所述端盖包括第一部分、及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周缘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本体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周侧面抵接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外周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背离所述本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部分面向所述本体的表面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顶面、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一顶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还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连接处具有弧形倒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二部分周向设置的定位凸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凸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朝向靠近所述本体中心轴方向倾斜,所述定位凸起背离所述本体中心轴的外周侧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夹角α为80°≤α≤8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多个第一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相接的所述定位凸起组成第一翻折组,所述第一翻折组与所述本体为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外周侧面与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间隔设置,所述端盖包括第一部分、及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周缘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本体的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限位凸起背离所述本体的表面抵接所述第一部分面向所述本体的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电极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极组件呈卷绕状态且形成中空结构,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中空结构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背离所述端盖一侧的第一注液孔,且所述第一注液孔在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集流盘的表面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中空结构的范围内,所述端盖具有第二注液孔,所述端盖与所述集流盘围设形成腔体,所述第一注液孔与所述第二注液孔均连通所述腔体。
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以及
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设备本体进行供电。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方法包括:
提供端盖、壳体、及集流盘;
将所述端盖抵接所述集流盘的一侧表面,所述壳体抵接所述集流盘背离所述端盖的表面,并露出所述集流盘的外周侧面;
对所述集流盘的外周侧进行周向激光焊接,以使所述集流盘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经过所述焊接处理的集流盘包括本体与焊接部,所述本体与所述焊接部为一体结构,所述本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焊接部连接于所述端盖的外周侧面、所述壳体的外周侧面、及所述本体的外周侧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露出所述集流盘的外周侧面的步骤中,所述集流盘凸出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的宽度L3满足以下范围为0.25mm≤L3≤2mm。
CN202310702424.1A 2023-06-14 2023-06-14 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454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2424.1A CN116454357B (zh) 2023-06-14 2023-06-14 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2424.1A CN116454357B (zh) 2023-06-14 2023-06-14 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4357A CN116454357A (zh) 2023-07-18
CN116454357B true CN116454357B (zh) 2023-08-15

Family

ID=8712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2424.1A Active CN116454357B (zh) 2023-06-14 2023-06-14 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435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4302A (zh) * 2017-11-17 2018-05-18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顶盖板与壳体的连接工艺
CN216624504U (zh) * 2021-09-16 2022-05-27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圆柱锂离子电池
CN216903064U (zh) * 2022-01-17 2022-07-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188968A (zh) * 2022-07-28 2022-10-14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集流盘和圆柱电池
CN115275464A (zh) * 2022-08-22 2022-11-01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底盖组件和圆柱电池
CN115295860A (zh) * 2022-10-09 2022-11-04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8123567U (zh) * 2022-07-20 2022-12-23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218602689U (zh) * 2022-11-17 2023-03-1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5842200A (zh) * 2022-11-11 2023-03-24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54183A (zh) * 2023-03-30 2023-05-2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7951B2 (ja) * 2004-11-30 2012-07-18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密閉形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密閉形電池の複数個で構成した組電池
JP5045752B2 (ja) * 2008-12-12 2012-10-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搭載した車両,電池搭載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4302A (zh) * 2017-11-17 2018-05-18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顶盖板与壳体的连接工艺
CN216624504U (zh) * 2021-09-16 2022-05-27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极耳圆柱锂离子电池
CN216903064U (zh) * 2022-01-17 2022-07-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123567U (zh) * 2022-07-20 2022-12-23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115188968A (zh) * 2022-07-28 2022-10-14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集流盘和圆柱电池
CN115275464A (zh) * 2022-08-22 2022-11-01 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底盖组件和圆柱电池
CN115295860A (zh) * 2022-10-09 2022-11-04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的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5842200A (zh) * 2022-11-11 2023-03-24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8602689U (zh) * 2022-11-17 2023-03-1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154183A (zh) * 2023-03-30 2023-05-2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4357A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95819B1 (en) Battery pack with protective circuit
EP405072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apparatus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EP3512006B1 (en) Connection member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JP5549023B2 (ja) 二次電池
US20110236728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926742B1 (en) Top cover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EP4329052A1 (en) Housing, arc-shaped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JP4851778B2 (ja) 密閉型電池
CN116454357B (zh) 储能装置及其焊接方法、用电设备
JP2000277072A (ja) 小型電気機器用の電池パック
JP2008016190A (ja) パック電池
CN218919081U (zh) 扣式电池
JP2012079536A (ja) 電池パック
JP4454928B2 (ja) 角形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3546509U (zh) 防爆阀组件和二次电池
JP5436921B2 (ja) パック電池
JP2004537144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20040026261A (ko) 보호 플레이트를 가지는 리튬이차 전지
CN112054134A (zh) 一种锂电池盖板及含有该结构的锂电池焊接工艺
CN219759640U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21102250U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及电子设备
JP7327664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3972449B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产品
CN219286524U (zh) 一种电芯
CN220021346U (zh) 电池单体的盖板组件和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