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0764B -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0764B
CN116450764B CN202310710054.6A CN202310710054A CN116450764B CN 116450764 B CN116450764 B CN 116450764B CN 202310710054 A CN202310710054 A CN 202310710054A CN 116450764 B CN116450764 B CN 116450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ograph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module
m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00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50764A (zh
Inventor
隆颢
钟平
陈翔
龙琳
罗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top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top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top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top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00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07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0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0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50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0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实现地理信息纵向图的构建,综合展现当前区域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信息的多主节点系统管理。首先,本申请较之现有技术尤佳地设置了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用以基于双地理信息图层,经由采集与拟合步骤形成地理信息纵向图。其次,本发明创造性引入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通过所述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执行主节点信号阈值区域登记,并基于系统地理埋点值守与埋点漂移,将系统地理信息的传输拓展至信号范围之外,实现基于漂移站点的地理信息中继,为直观构建和展现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地理信息全貌提供切实路径。

Description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地理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传输的爆炸式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传输和存储方式正处于不断深化、演进过程中,而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地理信息系统以其电子化、直观性等特点,为地理信息的管理和传输带来了极大便利。
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在科学意义上也被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即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地理信息固定在特定的系统数据当中。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必须兼顾考虑数据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信息与数据的对应关系,导致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可能存在信息的不完整性,地理信息系统在执行数据采集过程中,同时也要兼顾数据完整性,为后续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提供便利。
通常而言,地理信息是对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总称,这些要素涵盖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类型信息。作为自然环境,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等是最大的地理信息源。GIS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采集地理空间内各个地理要素的各项信息,例如几何信息、物理信息等,采用实时或非实时地识别、转换、存储、传输、再生成、显示、控制和应用等手段加工这些信息,从而提供全面性的地理信息参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展示为主、深度主控为辅的应用趋势,导致对地理信息系统完整显示的功能性更新缺失,淡化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人工控制和拓展功能可用性,例如,无法再当前地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基于工控管理的系统多管控主节点设置和埋点,同时无法基于主节点间的蜂窝网络通信来提供有保障的系统地理信息传输路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实现地理信息纵向图的构建,综合展现当前区域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信息的多主节点系统管理。首先,本申请较之现有技术尤佳地设置了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用以基于双地理信息图层,经由采集与拟合步骤形成地理信息纵向图。其次,本发明创造性引入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通过所述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执行主节点信号阈值区域登记,并基于系统地理埋点值守与埋点漂移,将系统地理信息的传输拓展至信号范围之外,实现基于漂移站点的地理信息中继,为直观构建和展现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地理信息全貌提供切实路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优于现有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用于在地理信息系统基底图基础上,采集城市平面地理信息,生成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平面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路面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采集城市纵深地理信息,生成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纵深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包含了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路面信息,同时包含路面信息相对的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地理位置标记模块,所述地理位置标记模块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执行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所述目标建筑为多个;
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所述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根据目标建筑的基站信号强度控制阈值,确定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由于信号强度随空间传播距离衰减特性,所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为半透明球形;
交叉区域埋点模块,所述交叉区域埋点模块用于确认多个目标建筑的目标建筑标记范围重叠区域,并在所述重叠区域进行信号中继地理标记埋点,所述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为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控制平台将设置地理信息传输中继节点的位置;
埋点值守模块,所述埋点值守模块用于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相应交叉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目标建筑之间中继系统地理信息;
埋点漂移模块,所述埋点漂移模块用于对所述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的特定信号中继站进行复制,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为信息传输负荷超出第二阈值的信号中继站,所述复制为设置同功能的第二中继站,并在相应交叉区域内部随机漂移,用以与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均分当前负荷;
所述第二阈值为系统预设的当前负荷与中继站满载负荷的比例阈值;
所述埋点值守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信号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一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信号中继站;
所述埋点漂移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多个第二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二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区别于信号中继站的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第二中继站;
地理信息展示平台,所述地理信息展示平台用于展示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及其所属的地理位置标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接收第一展示指令与第二展示指令,展示多个信号中继站与第二中继站。
较佳地,所述第二中继站为移动中继站。
较佳地,所述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至少包含:
在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基础上,按照平面坐标点,逐一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各个位置,在纵深方向添加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较佳地,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可经由对公开地图进行数据更新得到。
较佳地,所述信号强度控制阈值设置为0.6。较佳地,所述第二阈值为90%。
与之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于如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操作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在地理信息系统基底图基础上,采集城市平面地理信息,生成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平面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路面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采集城市纵深地理信息,生成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纵深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包含了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路面信息,同时包含路面信息相对的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步骤二:操作地理位置标记模块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执行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所述目标建筑为多个;
步骤三:操作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根据目标建筑的基站信号强度控制阈值,确定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由于信号强度随空间传播距离衰减特性,所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为半透明球形;
步骤四:操作交叉区域埋点模块确认多个目标建筑的目标建筑标记范围重叠区域,并在所述重叠区域进行信号中继地理标记埋点,所述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为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控制平台将设置地理信息传输中继节点的位置;
步骤五:操作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相应交叉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目标建筑之间中继系统地理信息;
步骤六:操作埋点漂移模块对所述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的特定信号中继站进行复制,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为信息传输负荷超出第二阈值的信号中继站,所述复制为设置同功能的第二中继站,并在相应交叉区域内部随机漂移,用以与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均分当前负荷;
所述第二阈值为系统预设的当前负荷与中继站满载负荷的比例阈值;
所述埋点值守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信号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一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信号中继站;
所述埋点漂移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多个第二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二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区别于信号中继站的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第二中继站;
步骤七:操作地理信息展示平台展示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及其所属的地理位置标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接收第一展示指令与第二展示指令,展示多个信号中继站与第二中继站。
较佳地,所述第二中继站为移动中继站。
较佳地,所述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至少包含:
在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基础上,按照平面坐标点,逐一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各个位置,在纵深方向添加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与之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展示为主、深度主控为辅的应用趋势,导致对地理信息系统完整显示的功能性更新缺失,淡化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人工控制和拓展功能可用性,例如,无法再当前地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基于工控管理的系统多管控主节点设置和埋点,同时无法基于主节点间的蜂窝网络通信来提供有保障的系统地理信息传输路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实现地理信息纵向图的构建,综合展现当前区域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信息的多主节点系统管理。首先,本申请较之现有技术尤佳地设置了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用以基于双地理信息图层,经由采集与拟合步骤形成地理信息纵向图。其次,本发明创造性引入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通过所述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执行主节点信号阈值区域登记,并基于系统地理埋点值守与埋点漂移,将系统地理信息的传输拓展至信号范围之外,实现基于漂移站点的地理信息中继,为直观构建和展现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地理信息全貌提供切实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示出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基本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示出的地理信息系统埋点与展示相关模块互联的一种系统结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示出的地理信息系统特定模块架构的一种系统结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示出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
图5是本发明示出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部分步骤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描述本发明所请求保护的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处理方法的若干实施例和有益效果,以有助于对本发明进行更细致的审查和分解。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 “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 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方法和相应装置,但这些关键词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关键词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阈值、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等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阈值、第二城市平面地理图层,类似地,第二阈值、第二城市平面地理图层等也可以被称为第一阈值、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 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如说明书附图1-3所示,为本发明所请求保护的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及其具体内含模块实施例之一,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包括:
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用于在地理信息系统基底图基础上,采集城市平面地理信息,生成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平面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路面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采集城市纵深地理信息,生成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纵深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包含了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路面信息,同时包含路面信息相对的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地理位置标记模块,所述地理位置标记模块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执行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所述目标建筑为多个;
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所述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根据目标建筑的基站信号强度控制阈值,确定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由于信号强度随空间传播距离衰减特性,所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为半透明球形;
交叉区域埋点模块,所述交叉区域埋点模块用于确认多个目标建筑的目标建筑标记范围重叠区域,并在所述重叠区域进行信号中继地理标记埋点,所述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为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控制平台将设置地理信息传输中继节点的位置;
埋点值守模块,所述埋点值守模块用于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相应交叉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目标建筑之间中继系统地理信息;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埋点值守模块用于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相应交叉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目标建筑之间中继系统地理信息,具体为:因交叉区域一般位于两个/多个目标建筑标记范围的边缘位置,因此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所述边缘位置为系统地理信息的交互提供信号增强和信号中继,从而使得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节点的多个目标建筑能够保障信号传输质量,减少传输损耗。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本申请所保护的地理信息系统中,设置有多个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所述多个目标建筑为系统管理者用于布设智慧城市建设主节点设置所在的建筑,同时可称为主节点建筑,所述主节点建筑在地里信息纵向图中,以地理位置标记的形式展示。所述多个主节点因系统管理诉求,需要执行系统地理信息的交互,所述系统地理信息为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管理和更新所需的定时传输地理信息,用于更新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内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为避免对广域信息传输带来的干扰,所述地理信息交互采用近场通信方式进行传输。主节点之间执行系统地理信息的交互。因交互距离有限,信号将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可设置特定的信号强度与发射信号强度的比例,作为信号强度控制阈值,信号强度控制阈值以下的信号强度区域,可认为该区域信号已无法满足特定信号收发质量系统需求。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信号强度控制阈值可设置为0.6。
埋点漂移模块,所述埋点漂移模块用于对所述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的特定信号中继站进行复制,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为信息传输负荷超出第二阈值的信号中继站,所述复制为设置同功能的第二中继站,并在相应交叉区域内部随机漂移,用以与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均分当前负荷;
所述第二阈值为系统预设的当前负荷与中继站满载负荷的比例阈值;
所述埋点值守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信号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一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信号中继站;
所述埋点漂移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多个第二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二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区别于信号中继站的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第二中继站;
地理信息展示平台,所述地理信息展示平台用于展示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及其所属的地理位置标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接收第一展示指令与第二展示指令,展示多个信号中继站与第二中继站。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中继站为移动中继站。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至少包含:
在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基础上,按照平面坐标点,逐一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各个位置,在纵深方向添加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基础上,按照平面坐标点,逐一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各个位置,在纵深方向添加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具体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也即平面地图,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包含了平面地图各个坐标位置,及特定平面地图坐标位置的特定高度纵深地理信息,例如楼层高度、材料,地下建筑高度、材料等。在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也即平面地图的基础上,执行纵深方向的三维地图拓展,在纵深方向上根据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的各个平面地图坐标位置,在相应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的平面坐标出绘制纵深方向的图层,最终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地理信息纵向图。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可经由对公开地图进行数据更新得到。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信号强度控制阈值设置为0.6。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阈值为90%。
如说明书附图4-5所示,与之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于如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2:操作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在地理信息系统基底图基础上,采集城市平面地理信息,生成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平面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路面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采集城市纵深地理信息,生成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纵深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包含了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路面信息,同时包含路面信息相对的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S104:操作地理位置标记模块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执行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所述目标建筑为多个;
S106:操作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根据目标建筑的基站信号强度控制阈值,确定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由于信号强度随空间传播距离衰减特性,所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为半透明球形;
S108:操作交叉区域埋点模块确认多个目标建筑的目标建筑标记范围重叠区域,并在所述重叠区域进行信号中继地理标记埋点,所述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为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控制平台将设置地理信息传输中继节点的位置;
S110:操作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相应交叉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目标建筑之间中继系统地理信息;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埋点值守模块用于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相应交叉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目标建筑之间中继系统地理信息,具体为:因交叉区域一般位于两个/多个目标建筑标记范围的边缘位置,因此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所述边缘位置为系统地理信息的交互提供信号增强和信号中继,从而使得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节点的多个目标建筑能够保障信号传输质量,减少传输损耗。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本申请所保护的地理信息系统中,设置有多个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所述多个目标建筑为系统管理者用于布设智慧城市建设主节点设置所在的建筑,同时可称为主节点建筑,所述主节点建筑在地里信息纵向图中,以地理位置标记的形式展示。所述多个主节点因系统管理诉求,需要执行系统地理信息的交互,所述系统地理信息为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管理和更新所需的定时传输地理信息,用于更新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内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为避免对广域信息传输带来的干扰,所述地理信息交互采用近场通信方式进行传输。主节点之间执行系统地理信息的交互。因交互距离有限,信号将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可设置特定的信号强度与发射信号强度的比例,作为信号强度控制阈值,信号强度控制阈值以下的信号强度区域,可认为该区域信号已无法满足特定信号收发质量系统需求。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信号强度控制阈值可设置为0.6。
S112:操作埋点漂移模块对所述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的特定信号中继站进行复制,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为信息传输负荷超出第二阈值的信号中继站,所述复制为设置同功能的第二中继站,并在相应交叉区域内部随机漂移,用以与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均分当前负荷;
所述第二阈值为系统预设的当前负荷与中继站满载负荷的比例阈值;
所述埋点值守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信号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一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信号中继站;
所述埋点漂移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多个第二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二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区别于信号中继站的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第二中继站;
S114:操作地理信息展示平台展示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及其所属的地理位置标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接收第一展示指令与第二展示指令,展示多个信号中继站与第二中继站。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第二中继站为移动中继站。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至少包含:
在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基础上,按照平面坐标点,逐一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各个位置,在纵深方向添加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基础上,按照平面坐标点,逐一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各个位置,在纵深方向添加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具体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也即平面地图,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包含了平面地图各个坐标位置,及特定平面地图坐标位置的特定高度纵深地理信息,例如楼层高度、材料,地下建筑高度、材料等。在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也即平面地图的基础上,执行纵深方向的三维地图拓展,在纵深方向上根据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的各个平面地图坐标位置,在相应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的平面坐标出绘制纵深方向的图层,最终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地理信息纵向图。
与之同时,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展示为主、深度主控为辅的应用趋势,导致对地理信息系统完整显示的功能性更新缺失,淡化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人工控制和拓展功能可用性,例如,无法再当前地理信息系统中,实现基于工控管理的系统多管控主节点设置和埋点,同时无法基于主节点间的蜂窝网络通信来提供有保障的系统地理信息传输路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用于实现地理信息纵向图的构建,综合展现当前区域的地理信息,实现地理信息的多主节点系统管理。首先,本申请较之现有技术尤佳地设置了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用以基于双地理信息图层,经由采集与拟合步骤形成地理信息纵向图。其次,本发明创造性引入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通过所述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执行主节点信号阈值区域登记,并基于系统地理埋点值守与埋点漂移,将系统地理信息的传输拓展至信号范围之外,实现基于漂移站点的地理信息中继,为直观构建和展现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地理信息全貌提供切实路径。在所有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实现一些特殊的数据传输、读/写功能的要求,上述方法操作过程中及其相应装置可以增加装置、模块、器件、硬件、引脚连接或存储器、处理器差异来扩展功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方法,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方法步骤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或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方法的各个步骤、装置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逻辑或物理上分开的,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方法步骤及其实现、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 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方法和装置可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 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 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NV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更清晰地解释、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理信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用于在地理信息系统基底图基础上,采集城市平面地理信息,生成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平面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路面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采集城市纵深地理信息,生成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纵深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包含了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路面信息,同时包含路面信息相对的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地理位置标记模块,所述地理位置标记模块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执行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所述目标建筑为多个;
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所述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根据目标建筑的基站信号强度控制阈值,确定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由于信号强度随空间传播距离衰减特性,所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为半透明球形;
交叉区域埋点模块,所述交叉区域埋点模块用于确认多个目标建筑的目标建筑标记范围重叠区域,并在所述重叠区域进行信号中继地理标记埋点,所述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为地理信息系统控制平台将设置地理信息传输中继节点的位置;
埋点值守模块,所述埋点值守模块用于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相应交叉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目标建筑之间中继系统地理信息;
埋点漂移模块,所述埋点漂移模块用于对所述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的特定信号中继站进行复制,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为信息传输负荷超出第二阈值的信号中继站,所述复制为设置同功能的第二中继站,并在相应交叉区域内部随机漂移,用以与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均分当前负荷;
所述第二阈值为系统预设的当前负荷与中继站满载负荷的比例阈值;
所述埋点值守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信号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一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信号中继站;
所述埋点漂移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多个第二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二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区别于信号中继站的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第二中继站;
地理信息展示平台,所述地理信息展示平台用于展示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及其所属的地理位置标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接收第一展示指令与第二展示指令,展示多个信号中继站与第二中继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中继站为移动中继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至少包含:
在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基础上,按照平面坐标点,逐一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各个位置,在纵深方向添加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可经由对公开地图进行数据更新得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强度控制阈值设置为0.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阈值为90%。
7.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操作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在地理信息系统基底图基础上,采集城市平面地理信息,生成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平面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路面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采集城市纵深地理信息,生成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所述城市纵深地理信息至少包括特定地理城市的区域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包含了特定地理城市的特定区域路面信息,同时包含路面信息相对的地下和地上建筑信息及地理信息;
步骤二:操作地理位置标记模块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执行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所述目标建筑为多个;
步骤三:操作位置标记范围记录模块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地理位置标记,根据目标建筑的基站信号强度控制阈值,确定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由于信号强度随空间传播距离衰减特性,所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中显示为半透明球形;
步骤四:操作交叉区域埋点模块确认多个目标建筑的目标建筑标记范围重叠区域,并在所述重叠区域进行信号中继地理标记埋点,所述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为地理信息系统控制平台将设置地理信息传输中继节点的位置;
步骤五:操作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信号中继站,用于在相应交叉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目标建筑之间中继系统地理信息;
步骤六:操作埋点漂移模块对所述埋点值守模块在各个信号中继地理标记位置设置的特定信号中继站进行复制,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为信息传输负荷超出第二阈值的信号中继站,所述复制为设置同功能的第二中继站,并在相应交叉区域内部随机漂移,用以与所述特定信号中继站均分当前负荷;
所述第二阈值为系统预设的当前负荷与中继站满载负荷的比例阈值;
所述埋点值守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信号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一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信号中继站;
所述埋点漂移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上更新多个第二中继站的位置,并发送第二展示指令,指示地理信息展示平台以区别于信号中继站的特定色彩的光点展示所述第二中继站;
步骤七:操作地理信息展示平台展示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及其所属的地理位置标记、目标建筑标记范围,并接收第一展示指令与第二展示指令,展示多个信号中继站与第二中继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继站为移动中继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理信息纵向图模块还用于拟合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与所述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生成地理信息纵向图,至少包含:
在所述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基础上,按照平面坐标点,逐一为第一城市平面地理图层各个位置,在纵深方向添加第二城市纵深地理图层。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执行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710054.6A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164507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0054.6A CN116450764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0054.6A CN116450764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0764A CN116450764A (zh) 2023-07-18
CN116450764B true CN116450764B (zh) 2023-08-11

Family

ID=8712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0054.6A Active CN116450764B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0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7863B (zh) * 2023-08-10 2023-11-21 深圳市易图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政务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0207A (zh) * 2019-09-06 2020-01-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服务的位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5310B2 (en) * 2002-03-28 2005-07-05 Harris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geo-spatial querying
US10181214B2 (en) * 2013-03-14 2019-01-15 Google Llc Smooth draping layer for rendering vector data on complex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0207A (zh) * 2019-09-06 2020-01-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服务的位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43094A1 (zh) * 2019-09-06 2021-03-1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服务的位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0764A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96774B1 (en) Automatic vehicle routing and recommendation system
CN116450764B (zh) 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US9906920B2 (en) Building design information 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KR20190058230A (ko) 감시카메라 배치 모델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063690A (zh) 一种基于卫星及三维城市的数字消防预警智能管理系统
CN112862203B (zh) 一种确定区域消防站布局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80132183A (ko) 모바일 단말, 지하 시설물 관리서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3d 공간정보에 기반한 지하 시설물 관리 시스템
EP25198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sually indicating location probability
KR101632065B1 (ko) 데이터 분산처리 기반에 의한 도시계획정보의 주제도 공유 시스템
CN109284801A (zh) 交通指示灯的状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55932B (zh) 基于三维数字化平台的数字化工厂的漫游浏览方法及系统
Bharadwaj et al.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location for setting up cell phone tower in city environment using lidar data
CN113932810A (zh) 基于多源地理信息模型的城市轨道三维导航地图优化方法
Drogemuller BIM support for disaster response
Nedkov et al. Enabling obstacle avoidance for Google maps’ navigation service
KR102337104B1 (ko) 증강현실 기반의 지하개발 빌딩정보모델링(bim) 시스템
WO2021176676A1 (ja) 生成装置、生成方法及び生成プログラム
CN102693363B (zh) 一种网络游戏中基于四叉树的场景管理方法
EP094496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field strength
CN111651548B (zh) 基于历史文化遗产地图数据的分路分析方法及装置
WO2021176678A1 (ja) 生成装置、生成方法及び生成プログラム
KR102648303B1 (ko) 근접 격자에 대응하여 매칭 상태 시간을 산출하는 것이 가능한 메시징 방법
WO2024085287A1 (ko) 자율주행 및 관제를 위한 컨텍스트 맵 구축 방법
KR102530521B1 (ko) 드론과 로봇의 협업 기반 컨텍스트 맵 구축 방법
US20230031344A1 (en) Digital map for navi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12-14, Block A, Tairan Licheng, No. 66 Tairan Fourth Road, Tian'an Community, Shato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ETOP IN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4-15 / F, block a, building 10,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10, Gaoxin South 9th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TOP INFORMATION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811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enzhen Nantou Sub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ETOP INFORMATIO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184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