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8914A - 用于侧链路中继通信中的链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侧链路中继通信中的链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8914A
CN116438914A CN202180074307.4A CN202180074307A CN116438914A CN 116438914 A CN116438914 A CN 116438914A CN 202180074307 A CN202180074307 A CN 202180074307A CN 116438914 A CN116438914 A CN 116438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lay
rlf
communication
rela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43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镇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1/01533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092865A1/ko
Publication of CN116438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8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用于侧链路中继通信中的链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一种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第一中继终端,执行与接收终端的第一SL中继通信;当满足预配置条件时,声明执行第一SL中继通信的侧链路的RLF;配置与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以及通过第二中继终端,执行与接收终端的第二SL中继通信。

Description

用于侧链路中继通信中的链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侧链路(SL)通信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SL中继通信中恢复无线电链路故障(RLF)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处理在第四代(4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高级LTE(LTE-Advanced,LTE-A)通信系统)商用化后剧增的无线数据,考虑使用4G通信系统的频带(例如,6GHz以下的频带)以及比4G通信系统的频带更高的频带(例如,6GHz以上的频带)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例如,新无线电(New Radio,NR)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通信、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等。
4G通信系统和5G通信系统能够支持车辆到一切事物(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例如,侧链路通信)。在诸如4G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等蜂窝通信系统中支持的V2X通信可以被称为“蜂窝-V2X(Cellular-V2X,C-V2X)通信”。V2X通信(例如,C-V2X通信)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车辆到基础设施(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到行人(Vehicle-to-Pedestrian,V2P)通信、车辆到网络(Vehicle-to-Network,V2N)通信等。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V2X通信(例如,C-V2X通信)可以基于侧链路通信技术(例如,基于邻近性的服务(Proximity-based Service,ProSe)通信技术、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技术等)来执行。例如,能够为参与V2V通信(例如,侧链路通信)的车辆建立侧链路信道,并且能够利用侧链路信道来进行车辆之间的通信。可以利用配置的授权(configured grant,CG)资源来执行侧链路通信。可以周期性地配置CG资源,并且可以利用CG资源来发送周期性数据(例如,周期性侧链路数据)。
另一方面,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通信可以以中继方式执行。通过侧链路执行的中继通信可被称为SL中继通信。为了SL中继通信,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并且可以配置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连接。中继终端可以中继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通信。在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和/或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中可能发生无线电链路故障(RLF)。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恢复RLF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在SL中继通信中恢复RLF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一种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可以包括:通过第一中继终端,执行与接收终端的第一侧链路(SL)中继通信;当满足预配置条件时,声明执行第一SL中继通信的侧链路的无线电链路故障(RLF);配置与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以及通过第二中继终端,执行与接收终端的第二SL中继通信。
预配置条件可以是通过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的接收失败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
预配置条件可以是第一中继终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由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
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从基站接收包括指示用于声明RLF的预配置条件的信息的第一消息。
第一消息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判断是否满足预配置条件的信息。
预配置条件可以针对每个终端类型独立地配置,并且终端类型可以指示发送终端、中继终端或接收终端。
配置与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可以包括:以广播方案发送发现消息;以及配置与基于发现消息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
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第二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第二中继终端的信息。
根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一种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可以包括:执行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侧链路(SL)中继通信;当满足预配置条件时,判断执行第一SL中继通信的侧链路的无线电链路故障(RLF)已经发生;以及发送指示RLF发生的第二消息。
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从基站接收包括指示用于声明RLF的预配置条件的信息的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进一步包括用于判断是否满足预配置条件的信息。
预配置条件可以是从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的发送终端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的接收失败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并且当满足预配置条件时,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第二消息。
预配置条件可以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由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并且当满足预配置条件时,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二消息。
预配置条件可以针对每个终端类型独立地配置,并且终端类型可以指示发送终端、中继终端或接收终端。
第二消息可以进一步包括已经发生RLF的侧链路的信息。
根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得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一种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可以包括:从基站接收无线电链路故障(RLF)配置信息;通过第一中继终端,执行与发送终端的第一侧链路(SL)中继通信;当满足由RLF配置信息指示的条件时,声明执行第一SL中继通信的侧链路的RLF;配置与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以及通过第二中继终端,执行与发送终端的第二SL中继通信。
条件可以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从第一中继终端接收到发送终端的数据的情况,并且预设时间的信息可以包括在RLF配置信息中。
条件可以是第一中继终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从发送终端接收到数据的情况,并且预设时间的信息可以包括在RLF配置信息中。
配置与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可以包括:以广播方案发送发现消息;以及配置与基于发现消息确定的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
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第二中继终端向发送终端发送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第二中继终端的信息。
RLF配置信息可以是发送终端、第一中继终端、第二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的共同RLF配置信息或者接收终端的单独的RLF配置信息。
有利效果
根据本公开,当在SL中未收到数据或在SL中未收到数据的混合自动请求重复(HARQ)-确认(ACK)时,发送终端和/或接收终端可以声明无线电链路故障(RLF)并可以发现新中继终端。发送终端和/或接收终端可以配置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并通过新中继终端执行SL中继通信。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SL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V2X通信场景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蜂窝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构成蜂窝通信系统的通信节点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UE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UE的控制平面协议栈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UE的控制平面协议栈的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在使用条件#1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在使用条件#2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在使用条件#3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使用条件#4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当使用条件#5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并具有多种实施例,并且具体实施例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进行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不旨在将本公开限制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公开将涵盖落入本公开的思想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物。
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关系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组件命名为第二组件,并且也可以类似地将第二组件命名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多个相关的和描述的项目中的任意一个或组合。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A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指“A或B中的至少一个”或“A和B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中的至少一种”。另外,“A和B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指“A或B中的一个或多个”或“A和B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重新)发送可以指“发送”、“重新发送”或“发送和重新发送”,(重新)配置可以指“配置”、“重新配置”或“配置和重新配置”,(重新)连接可以指“连接”、“重新连接”或“连接和重新连接”,并且(重新)存取可以指“存取”、“重新存取”或“存取和重新存取”。
当提到某一组件与另一组件“联接”或“连接”时,应当理解的是,该组件直接与另一组件“联接”或“连接”,或者又一组件可以置于其间。相比之下,当提及某个组件与另一组件“直接联接”或“直接连接”时,应当理解的是,其间没有设置另外的组件。
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不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在本公开中,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旨在指示存在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术语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通常使用和已经在词典中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本领域上下文含义相匹配的含义。在本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定义,否则术语不一定被解释为具有过于形式上的含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本公开时,为了便于全面理解本公开,对附图中的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相同组件的重复描述。
图1是示出V2X通信场景的概念图。
如图1所示,V2X通信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2V)通信、车辆到基础设施(V2I)通信、车辆到行人(V2P)通信、车辆到网络(V2N)通信等。V2X通信可以由蜂窝通信系统(例如,蜂窝通信网络)140支持,并且由蜂窝通信系统140支持的V2X通信可以被称为“蜂窝-V2X(C-V2X)通信”。此处,蜂窝通信系统140可以包括4G通信系统(例如,LTE通信系统或LTE-A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例如,NR通信系统)等。
V2V通信可以表示车辆#1 100(例如,位于车辆#1 100中的通信节点)和车辆#2110(例如,位于车辆#2 100中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V2V通信在车辆100、110之间交换诸如速度、航向、时间、位置等各种驾驶信息。可以基于通过V2V通信交换的驾驶信息来支持自主驾驶(例如,列队行驶)。可以基于“侧链路”通信技术(例如,ProSe通信技术和D2D通信技术)来执行蜂窝通信系统140中支持的V2V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侧链路信道来执行车辆100和车辆110之间的通信。
V2I通信可以表示车辆#1 100和位于路边的基础设施(例如,路边单元(road sideunit,RSU))120之间的通信。基础设施120可以包括位于路边的交通灯或路灯。例如,当执行V2I通信时,可以在位于车辆#1 100中的通信节点和位于交通灯中的通信节点之间执行通信。可以通过V2I通信在车辆#1 100和基础设施120之间交换交通信息、驾驶信息等。也可以基于侧链路通信技术(例如,ProSe通信技术和D2D通信技术等)来执行蜂窝通信系统140中支持的V2I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侧链路信道来执行车辆#1 100和基础设施120之间的通信。
V2P通信可以表示车辆#1 100(例如,位于车辆#1 100中的通信节点)和人员130(例如,人员130携带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V2P通信在车辆#1 100和人员130之间交换车辆#1 100的驾驶信息和人员130的诸如速度、方向、时间、位置等运动信息。位于车辆#1 100中的通信节点或人员130携带的通信节点可以基于获得的驾驶信息和运动信息判断危险情况,从而生成指示危险的警报。可以基于侧链路通信技术(例如,ProSe通信技术和D2D通信技术等)来执行蜂窝通信系统140中支持的V2P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侧链路信道来执行位于车辆#1 100中的通信节点或人员130携带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
V2N通信可以表示车辆#1 100(例如,位于车辆#1 100中的通信节点)和蜂窝通信系统(例如,蜂窝通信网络)140之间的通信。可以基于4G通信技术(例如,3GPP标准规定的LTE通信技术或LTE-A通信技术)或5G通信技术(例如,3GPP标准规定的NR通信技术)来执行V2N通信。此外,可以基于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702.11中定义的通信技术(例如,车载环境无线接入(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WAVE)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技术等)、在IEEE702.15中定义的通信技术(例如,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通信技术等)来执行V2N通信。
另一方面,支持V2X通信的蜂窝通信系统140可以配置如下。
图2是示出蜂窝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参照图2,蜂窝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接入网、核心网等。接入网可以包括基站210、中继器220、用户设备(UE)231至236等。UE 231至236可以包括位于图1的车辆100、110中的通信节点、位于图1的基础设施120中的通信节点、图1的人员130携带的通信节点等。当蜂窝通信系统支持4G通信技术时,核心网可以包括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250、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网关(P-GW)260、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270等。
当蜂窝通信系统支持5G通信技术时,核心网可以包括用户平面功能(User PaneFunction,UPF)250、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260、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270等。或者,当蜂窝通信系统支持非独立(Non-Stand Alone,NSA)时,由S-GW 250、P-GW 260和MME 270等构成的核心网既可以支持4G通信技术也可以支持5G通信技术,由UPF 250、SMF 260和AMF 270等构成的核心网既可以支持5G通信技术也可以支持4G通信技术。
另外,当蜂窝通信系统支持网络切片划分(network slicing)技术时,核心网可以被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切片。例如,可以配置支持V2X通信的网络切片(例如,V2V网络切片、V2I网络切片、V2P网络切片、V2N网络切片等),并且可以通过在核心网中配置的V2X网络切片来支持V2X通信。
构成蜂窝通信系统的通信节点(例如,基站、中继器、UE、S-GW、P-GW、MME、UPF、SMF、AMF等)可以通过利用以下通信技术中的至少一种通信技术来执行通信: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DMA,WCDMA)技术,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术、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FDMA)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技术、滤波OFDM技术、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单载波FDMA(SC-FDMA)技术、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广义频分复用(Generalized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GFDM)技术、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技术、通用滤波多载波(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UFMC)技术和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技术。
构成蜂窝通信系统的通信节点(例如,基站、中继器、UE、S-GW、P-GW、MME、UPF、SMF、AMF等)可以配置如下。
图3是示出构成蜂窝通信系统的通信节点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3,通信节点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和连接到网络以执行通信的收发器330。此外,通信节点300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接口装置340、输出接口装置350、存储装置360等。在通信节点300中包括的每个组件可以通过总线370连接并相互通信。
然而,在通信节点300中包括的各组件可以通过单独的接口或单独的总线而不是公共总线370连接到处理器310。例如,处理器310可以通过专用接口连接到存储器320、收发器330、输入接口装置340、输出接口装置350和存储装置360中的至少一个。
处理器310可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和存储装置360中的至少一个中的程序指令。处理器310可以指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或执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专用处理器。存储器320和存储装置36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介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存储器3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的至少一种。
再次参照图2,在通信系统中,基站210可以形成宏小区(macro cell)或小型小区(small cell),并且可以通过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或非理想回程(non-idealbackhaul)连接到核心网。基站210可以将从核心网接收的信号发送到UE 231至236和中继器220,并且可以将从UE 231至236和中继器220接收的信号发送到核心网。UE#1 231、UE#2232、UE#4 234、UE#5 235和UE#6 236可以属于基站210的小区覆盖范围内。UE#1 231、UE#2232、UE#4 234、UE#5 235和UE#6 236可以通过与基站执行连接建立过程来连接到基站210。UE#1 231、UE#2 232、UE#4234、UE#5 235和UE#6 236可以在连接到基站210之后与基站210通信。
中继器220可以连接到基站210并且可以对基站210与UE#3 233和UE#4 234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即,中继器220可以将从基站210接收的信号发送到UE#3 233和UE#4 234,并且可以将从UE#3 233和UE#4234接收到的信号发送到基站210。UE#4 234可以属于基站210的小区覆盖范围内和中继器220的小区覆盖范围内,而UE#3 233可以属于中继器220的小区覆盖范围内。即,UE#3 233可以位于基站210的小区覆盖范围之外。UE#3 233和UE#4 234可以通过与中继器220执行连接建立过程来连接到中继器220。UE#3 233和UE#4 234可以在连接到中继器220之后与中继器220通信。
基站210和中继器220可以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例如,单用户(SU)-MIMO、多用户(MU)-MIMO、大规模MIMO等)通信技术、协作多点(Coordinated Multipoint,CoMP)通信技术、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通信技术、非授权频段(unlicensed band)通信技术(例如,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增强型LAA(eLAA)等)、侧链路通信技术(例如,ProSe通信技术、D2D通信技术)等。UE#1 231、UE#2 232、UE#5 235和UE#6236可以执行与基站210相对应的操作和基站210支持的操作等。UE#3 233和UE#4 234可以执行与中继器220相对应的操作和中继器220支持的操作等。
此处,基站210可以被称为节点B(NB)、演进型节点B(eNB)、基站收发信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远程头端(Radio Remote Head,RRH)、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无线电单元(Radio Unit,RU)、路边单元(RSU)、无线电收发器、接入点、接入节点等。中继器220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中继节点等。UE#1 231到UE#6 236中的每一个可以被称为终端、接入终端、移动终端、站、订户站、移动站、便携式订户站、节点、装置、车载单元(On-Broad Unit,OBU)等。
另一方面,UE#5 235和UE#6 236之间的通信可以基于侧链路通信技术(例如,ProSe通信技术、D2D通信技术)来执行。侧链路通信可以基于一对一方案或一对多方案来执行。当利用侧链路通信技术来执行V2V通信时,UE#5 235可以是位于图1的车辆#1 100中的通信节点,UE#6 236可以是位于图1的车辆#2 110中的通信节点。当利用侧链路通信技术执行V2I通信时,UE#5 235可以是位于图1的车辆#1 100中的通信节点,UE#6 236可以是位于图1的基础设施120中的通信节点。当利用侧链路通信技术执行V2P通信时,UE#5 235可以是位于图1的车辆#1100中的通信节点,UE#6 236可以是图1的人员130携带的通信节点。
根据参与侧链路通信的UE(例如,UE#5 235和UE#6 236)的位置,可以如下表1所示来对应用侧链路通信的场景进行分类。例如,图2中所示的UE#5 235和UE#6 236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场景可以是侧链路通信场景#C。
[表1]
侧链路通信场景 UE#5 235的位置 UE#6 236的位置
#A 在基站210的覆盖范围之外 在基站210的覆盖范围之外
#B 在基站210的覆盖范围中 在基站210的覆盖范围之外
#C 在基站210的覆盖范围中 在基站210的覆盖范围中
#D 在基站210的覆盖范围中 在基站210的覆盖范围中
另一方面,执行侧链路通信的UE(例如,UE#5 235和UE#6 236)的用户平面协议栈可以配置如下。
图4是示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UE的用户平面协议栈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4,UE#5 235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UE#5 235,UE#6 236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UE#6 236。UE#5 235和UE#6 236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场景可以是表1的侧链路通信场景#A到#D之一。UE#5 235和UE#6 236中的每一个的用户平面协议栈可以包括物理(Physical,PHY)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
UE#5 235和UE#6 236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可以利用PC5接口(例如,PC5-U接口)来执行。层2标识符(ID)(例如,源层2ID、目的地层2ID)可以用于侧链路通信,并且层2ID可以是为V2X通信配置的ID。此外,在侧链路通信中,可以支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操作,并且可以支持RLC应答模式(RLC Acknowledged Mode,RLC AM)或RLC不应答模式(RLCUnacknowledged Mode,RLC UM)。
另一方面,执行侧链路通信的UE(例如,UE#5 235和UE#6 236)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可以配置如下。
图5是示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UE的控制平面协议栈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图6是示出执行侧链路通信的UE的控制平面协议栈的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参照图5和图6,UE#5 235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UE#5 235,UE#6可以是图2中所示的UE#6 236。UE#5 235和UE#6 236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场景可以是表1的侧链路通信场景#A至#D之一。图5中所示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可以是用于发送和接收广播信息(例如,物理侧链路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的控制平面协议栈。
图5中所示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可以包括PHY层、MAC层、RLC层和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UE#5 235和UE#6236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可以利用PC5接口(例如,PC5-C接口)来执行。图6中所示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可以是用于一对一侧链路通信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图6中所示的控制平面协议栈可以包括PHY层、MAC层、RLC层、PDCP层和PC5信令协议层。
另一方面,在UE#5 235和UE#6 236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使用的信道可以包括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PhysicalSidelink Discovery Channel,PSDCH)和物理侧链路广播信道(PSBCH)等。PSSCH可以用于发送和接收侧链路数据并且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在UE(例如,UE#5 235或UE#6 236)中进行配置。PSCCH可以用于发送和接收侧链路控制信息(SCI),并且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在UE(例如,UE#5 235或UE#6 236)中进行配置。
PSDCH可以用于发现(discovery)过程。例如,可以通过PSDCH发送发现信号。PSBCH可以用于发送和接收广播信息(例如,系统信息)。此外,可以在UE#5 235和UE#6 236之间的侧链路通信中使用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等。同步信号可以包括主侧链路同步信号(Primary Sidelink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S)和辅侧链路同步信号(Secondary Sidelink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S)。
另一方面,可以将侧链路发送模式(Transmission Mode,TM)分类为如下表2所示的侧链路TM#1到TM#4。
[表2]
侧链路TM 描述
#1 利用基站调度的资源进行发送
#2 UE自主发送而无需基站的调度
#3 在V2X通信中利用基站调度的资源进行发送
#4 在V2X通信中UE自主发送而无需基站的调度
当支持侧链路TM#3或TM#4时,UE#5 235和UE#6 236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由基站210配置的资源池来执行侧链路通信。可以针对侧链路控制信息和侧链路数据中的每一项配置资源池。
可以基于RRC信令过程(例如,专用RRC信令过程、广播RRC信令过程)来配置用于侧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池。可以通过广播RRC信令过程来配置用于接收侧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池。当支持侧链路TM#3时,可以通过专用RRC信令过程来配置用于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由基站210在由专用RRC信令过程配置的资源池内调度的资源来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当支持侧链路TM#4时,可以通过专用RRC信令过程或广播RRC信令过程来配置用于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由UE(例如,UE#5235或UE#6 236)在由专用RRC信令过程或广播RRC信令过程配置的资源池内自主选择的资源来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
当支持侧链路TM#3时,可以不配置用于发送和接收侧链路数据的资源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基站210调度的资源来发送和接收侧链路数据。当支持侧链路TM#4时,可以通过专用RRC信令过程或广播RRC信令过程来配置用于发送和接收侧链路数据的资源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由UE(例如,UE#5 235或UE#6 236)在由RRC信令过程或广播RRC信令过程配置的资源池中自主选择的资源来发送和接收侧链路数据。
下面,将描述侧链路通信方法。即使在描述要在通信节点中的第一通信节点处执行的方法(例如,信号的发送或接收)时,对应的第二通信节点也可以执行与在第一通信节点处执行的方法相对应的方法(例如,信号的接收或发送)。即,当描述UE#1(例如,车辆#1)的操作时,与其相对应的UE#2(例如,车辆#2)可以执行与UE#1的操作相对应的操作。反之,当描述UE#2的操作时,对应的UE#1可以执行与UE#2的操作相对应的操作。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中,车辆的操作可以是位于车辆中的通信节点的操作。
在实施例中,信令可以是高层信令、MAC信令和物理(PHY)信令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用于高层信令的消息可以被称为“高层消息”或“高层信令消息”。用于MAC信令的消息可以被称为“MAC消息”或“MAC信令消息”。用于PHY信令的消息可以被称为“PHY消息”或“PHY信令消息”。高层信令可以指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例如,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 Block,M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和/或RRC消息的操作。MAC信令可以指发送和接收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的操作。PHY信令可以指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或SCI)的操作。
侧链路信号可以是用于侧链路通信的同步信号和参考信号。例如,同步信号可以是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SS/PBCH)块、侧链路同步信号(SLSS)、主侧链路同步信号(PSSS)、辅侧链路同步信号(SSSS)等。参考信号可以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DM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Reference Signal,PT-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ell Specific ReferenceSignal,C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发现参考信号(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DRS)等。
侧链路信道可以是PSSCH、PSCCH、PSDCH、PSBCH、物理侧链路反馈信道(Physical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等。另外,侧链路信道可以指包括映射到相应侧链路信道中的特定资源的侧链路信号的侧链路信道。侧链路通信可以支持广播服务、多播服务、组播服务和单播服务。
可以基于单SCI方案或多SCI方案来执行侧链路通信。当使用单SCI方案时,可以基于一个SCI(例如,第1阶段SCI(1st-stage SCI))来执行数据发送(例如,侧链路数据发送、侧链路共享信道(Sidelink-Shared Channel,SL-SCH)发送)。当使用多SCI方案时,可以使用两个SCI(例如,第1阶段SCI和第2阶段SCI(2nd-stage SCI))来执行数据发送。可以通过PSCCH和/或PSSCH发送SCI。当使用单SCI方案时,可以在PSCCH上发送SCI(例如,第1阶段SCI)。当使用多SCI方案时,可以在PSCCH上发送第1阶段SCI,并且可以在PSCCH或PSSCH上发送第2阶段SCI。第1阶段SCI可以被称为“第一阶段SCI”,第2阶段SCI可以被称为“第二阶段SCI”。第一阶段SCI的格式可以包括SCI格式1-A,第二阶段SCI的格式可以包括SCI格式2-A和SCI格式2-B。
第一阶段SCI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信息元素:优先级信息、频率资源分配信息、时间资源分配信息、资源预留周期信息、解调参考信号(DMRS)模式信息、第二阶段SCI格式信息、beta_offset指示符、DMRS端口的数量以及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信息。第二阶段SCI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信息元素:HARQ处理器标识符(ID)、冗余版本(RV)、源ID、目的地ID、CSI请求信息、区域ID和通信范围要求。
另一方面,发送终端可以与接收终端进行SL通信。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通信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发送终端可以指通过侧链路发送数据(例如,SL数据)的终端。即,发送终端可以指源终端。接收终端可以指通过侧链路接收SL数据的终端。即,接收终端可以指目的地终端。当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通信期间需要中继通信(例如,SL中继通信)时,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并且可以配置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当上述连接配置完成后,可以执行SL中继通信。
在SL中继通信期间,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和/或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可能恶化,在这种情况下,SL中继通信可能无法成功执行。随着通信节点之间的距离增加,通信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可能恶化。上述情况可能导致无线电链路故障(RLF)。侧链路中的RLF可以被称为“SL RLF”。在SL中继通信中,需要RLF声明方法(例如,检测方法)和RLF恢复方法。
在SL中继通信中,当满足下表3中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条件时,通信节点(例如,发送终端、中继终端和/或接收终端)可以声明(或检测)RLF。
[表3]
Figure BDA0004206476530000171
/>
Figure BDA0004206476530000181
在表3定义的条件中,RLF声明主体、发生RLF的链路以及声明RLF所需的参数可以如下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4206476530000182
/>
Figure BDA0004206476530000191
SL RLF配置信息(例如,RLF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表3中定义的一个或多个条件和/或表4中定义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例如,RLF参数)。基站可以利用系统信息、RRC消息、MAC控制元素(CE)或控制信息(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至少一种来将SL RLF配置信息发送到通信节点(例如,发送终端、中继终端和/或接收终端)。通信节点可以从基站接收SL RLF配置信息。当通信节点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时,SL RLF配置信息可以通过RRC消息发送。
可以以各种方式用信号发送SL RLF配置信息。例如,基站可以生成包括表3中定义的所有条件和所有条件的RLF参数的SL RLF配置信息,并利用系统信息和/或RRC消息将SLRLF配置信息发送到通信节点。SL RLF配置信息可以是所有发送终端、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的共同SL RLF配置信息。在发送上述SL RLF配置信息之后,可以附加地执行以下操作。基站可以向通信节点发送包括指示所有条件中可用条件的信息的MAC CE和/或控制信息。
作为其他方法,基站可以独立地为每种类型的通信节点(例如,发送终端、中继终端或接收终端)生成SL RLF配置信息,并将SL RLF配置信息发送到每个通信节点。此处,SLRLF配置信息可以是单独的SL RLF配置信息。例如,发送终端的SL RLF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将使用条件#2的信息、条件#2所需的RLF参数、指示将使用条件#3的信息、条件#3所需的RLF参数、指示将使用条件#4的信息或条件#4所需的RLF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中继终端的SL RLF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将使用条件#2的信息、条件#2所需的RLF参数、指示将使用条件#5的信息或条件#5的RLF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接收终端的SL RLF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将使用条件#1的信息、条件#1所需的RLF参数、指示将使用条件#5的信息或条件#5的RLF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支持上述操作,通信节点可以将通信节点的类型(例如,发送终端、中继终端或接收终端)提前通知给基站。基站可以根据通信节点指示的类型生成SL RLF配置信息(例如,单独的SL RLF配置信息),并可以向通信节点发送SL RLF配置信息。表4中定义的RLF参数(例如,预设时间、预设次数和阈值)可以为每个通信节点独立配置。
通信节点可以基于SL RLF配置信息声明(或检测)RLF,并且可以执行RLF恢复程序。可以如下执行RLF声明方法和/或RLF恢复方法。
1.当使用条件#1(即,第一条件)时的RLF声明方法和/或RLF恢复方法
图7是示出当使用条件#1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7,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中的每一个可以与图3所示的通信节点300相同或类似地配置。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支持图4至图6所示的协议栈。发送终端可以是发送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接收终端可以是接收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中继终端可以是中继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终端。
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可以配置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发送终端、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可以处于从基站接收上述SL RLF配置信息的状态。
发送终端可以通过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数据(S701)。数据可以是周期性数据。例如,发送终端可以利用由配置的授权(CG)配置的资源周期性地向中继终端发送数据。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数据。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发送发送终端的数据(S702)。在步骤S702中,数据可以在由CG配置的资源中周期性地发送。或者,当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中继终端可能无法从发送终端接收数据,从而可能不执行步骤S702。
接收终端可以执行数据接收操作。当数据以CG方案发送时,接收终端可以根据CG配置的周期执行数据接收操作。当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和/或当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接收终端可能无法从中继终端接收数据。随着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距离增加,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可能恶化。随着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距离增加,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可能恶化。当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中继终端的数据时,接收终端可以判断满足条件#1(例如,表3中定义的条件#1)。当满足条件#1时,接收终端可以声明RLF(例如,SL RLF)(S703)。条件#1可以指第一条件。预设时间可以由基站设置。例如,预设时间可包括在SL RLF配置信息中。预设时间可以是由CG配置的周期的倍数。
在声明RLF之后,接收终端可以执行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过程。例如,接收终端可以发送发现(discovery)消息(例如,发现信号)以发现相邻的中继终端(S704)。例如,发现消息可以包括接收终端的标识符、发送终端的标识符和/或请求SL中继通信的连接配置的信息。发现消息可以以广播方案发送。基站可以预先配置通信节点,使得通信节点在声明RLF时发送发现消息。指示在声明RLF时启用发现消息发送操作的信息可以包括在上述SLRLF配置信息中。发现消息可以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基站可以指示发现消息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
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从接收终端接收发现消息,并识别发现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元素。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配置与发现消息所指示的发送终端的连接(例如,PC5连接、PC5-S连接)(S705)。在步骤S705中,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一个或多个相邻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例如,由发现消息指示的接收终端)发送连接完成消息(S706)。连接完成消息可以指示发送终端和相邻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配置已经完成。另外,连接完成消息可以包括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
接收终端可以从相邻的中继终端接收连接完成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连接完成消息中的信息元素(例如,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即,接收终端可以识别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接收终端可以从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中选择一个相邻中继终端(例如,最佳相邻中继终端)(S707)。即,该一个相邻中继终端可以被确定为新中继终端。接收终端可以配置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接收终端可以向相邻中继终端中除新中继终端之外的相邻中继终端发送请求与发送终端断开连接的消息(以下称为“连接断开请求消息”)。当收到来自接收终端的连接断开请求消息时,其余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断开与发送终端的连接。
接收终端可以通过新中继终端(例如,选定的相邻中继终端)向发送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708)。RLF恢复消息可以包括新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和/或指示试图通过新中继终端进行RLF恢复的信息。RLF恢复消息可以是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从接收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709)。发送终端可以从新中继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RLF恢复消息中的信息元素。发送终端可以基于RLF恢复消息判断将通过新中继终端执行SL中继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终端可以释放与现有中继终端的连接配置。此后,可以执行发送终端、新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中继通信(S710)。
2.使用条件#2(即,第二条件)时的RLF声明方法和/或RLF恢复方法
图8a和图8b是示出当使用条件#2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8a和图8b,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中的每一个可以与图3所示的通信节点300相同或类似地配置。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支持图4至图6所示的协议栈。发送终端可以是发送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接收终端可以是接收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中继终端可以是中继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终端。
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可以配置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发送终端、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可以处于从基站接收上述SL RLF配置信息的状态。
发送终端可以通过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数据(S801)。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数据,并且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数据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ACK(S802)。HARQ-ACK可以是确认(ACK)或否定ACK(NACK)。步骤S802可以被省略。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发送发送终端的数据(S803)。当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接收终端可能没有从中继终端接收数据,因此可能无法向中继终端发送数据的HARQ-ACK。或者,接收终端可以从中继终端接收数据并可以向中继终端发送数据的HARQ-ACK(S804)。当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中继终端可能无法从接收终端接收HARQ-ACK。
当向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的HARQ-ACK的接收失败次数(例如,DTX发生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中继终端可以判断满足条件#2(例如,表3中定义的条件#2),并且因此,可以识别RLF已经发生(S805)。条件#2可以指第二条件。接收失败的次数可以是连续的HARQ-ACK接收失败的次数,并且DTX发生的次数可以是连续的DTX发生的次数。预设次数可以由基站预设。预设次数可以包括在SL RLF配置信息中。
当识别出RLF已经发生时,中继终端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RLF发生消息(S806)。RLF发生消息可以是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RLF发生消息可以包括指示RLF已经发生的信息和/或关于RLF已经发生的链路(例如,侧链路)的信息。关于RLF已经发生的链路的信息可以包括配置了相应链路的通信节点的标识符。发送终端可以从中继终端接收RLF发生消息,并且可以基于RLF发生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元素来识别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中发生了RLF。此处,可以在发送终端和/或中继终端中声明RLF。
当已经发生了RLF时,发送终端可以执行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程序。例如,发送终端可以发送发现消息(例如,发现信号)以发现相邻的中继终端(S807)。例如,发现消息可以包括接收终端的标识符、发送终端的标识符和/或请求SL中继通信的连接配置的信息。发现消息可以以广播方案发送。基站可以预先配置通信节点,以在声明RLF时发送发现消息。指示在声明RLF时启用发现消息发送操作的信息可以包括在上述SL RLF配置信息中。发现消息可以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基站可以指示发现消息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
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发现消息,并识别发现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元素。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配置与发现消息所指示的接收终端的连接(例如,PC5连接、PC5-S连接)(S808)。在步骤S808中,可以配置接收终端与一个或多个相邻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向发送终端(例如,由发现消息指示的发送终端)发送连接完成消息(S809)。连接完成消息可以指示接收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配置已经完成。另外,连接完成消息可以包括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
发送终端可以从相邻的中继终端接收连接完成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连接完成消息中的信息元素(例如,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即,发送终端可以识别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发送终端可以从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中选择一个相邻中继终端(例如,最佳相邻中继终端)(S810)。即,该一个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被确定为新中继终端。发送终端可以配置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发送终端可以向相邻中继终端中除新中继终端以外的相邻中继终端发送请求与接收终端断开连接的消息(即,连接断开请求消息)。当收到来自发送终端的连接断开请求消息时,其余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断开与接收终端的连接。
发送终端可以通过新中继终端(例如,选定的相邻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811)。RLF恢复消息可以包括新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和/或指示试图通过新中继终端进行RLF恢复的信息。RLF恢复消息可以是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812)。接收终端可以从新中继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RLF恢复消息中的信息元素。接收终端可以基于RLF恢复消息判断将通过新中继终端执行SL中继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终端可以释放与现有中继终端的连接配置。此后,可以执行发送终端、新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中继通信(S813)。
3.使用条件#3(即,第三条件)时的RLF声明方法和/或RLF恢复方法
图9a和图9b是示出当使用条件#3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9a和图9b所示,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中的每一个可以与图3所示的通信节点300相同或类似地配置。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支持图4至图6所示的协议栈。发送终端可以是发送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接收终端可以是接收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中继终端可以是中继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终端。
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可以配置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发送终端、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可以处于从基站接收上述SL RLF配置信息的状态。
发送终端可以通过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数据(S901)。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数据,并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数据的HARQ-ACK(S902)。HARQ-ACK可以是ACK或NACK。步骤S902可以被省略。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发送发送终端的数据(S903)。接收终端可以从中继终端接收数据,并可以向中继终端发送数据的HARQ-ACK(S904)。当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接收终端可能没有从中继终端接收数据。因此,中继终端可能无法向发送终端发送接收终端的HARQ-ACK。即,发送终端可能无法从中继终端接收到接收终端的HARQ-ACK。或者,中继终端可以从接收终端接收HARQ-ACK,并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接收终端的HARQ-ACK(S905)。然而,当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发送终端可能无法从中继终端接收到接收终端的HARQ-ACK。
当HARQ-ACK的接收失败次数(例如,DTX发生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发送终端可以判断满足条件#3(例如,表3中定义的条件#3),并且因此,可以声明RLF(S906)。条件#3可以指第三条件。接收失败的次数可以是连续的HARQ-ACK接收失败的次数,DTX发生的次数可以是连续的DTX发生的次数。预设次数可以由基站预设。预设次数可以包括在SL RLF配置信息中。
在声明RLF后,发送终端可以执行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程序。例如,发送终端可以发送发现消息(例如,发现信号)以发现相邻的中继终端(S907)。例如,发现消息可以包括接收终端的标识符、发送终端的标识符和/或请求SL中继通信的连接配置的信息。发现消息可以以广播方案发送。基站可以预先配置通信节点,以在声明RLF时发送发现消息。指示在声明RLF时启用发现消息发送操作的信息可以包括在上述SL RLF配置信息中。发现消息可以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基站可以指示发现消息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
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发现消息,并识别发现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元素。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配置与发现消息所指示的接收终端的连接(例如,PC5连接、PC5-S连接)(S908)。在步骤S908中,可以配置接收终端和一个或多个相邻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向发送终端(例如,由发现消息指示的发送终端)发送连接完成消息(S909)。连接完成消息可以指示接收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配置已经完成。另外,连接完成消息可以包括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
发送终端可以从相邻的中继终端接收连接完成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连接完成消息中的信息元素(例如,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即,发送终端可以识别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发送终端可以从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中选择一个相邻中继终端(例如,最佳相邻中继终端)(S910)。即,该一个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被确定为新中继终端。发送终端可以配置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发送终端可以向相邻中继终端中除新中继终端以外的相邻中继终端发送请求与接收终端断开连接的消息(即,连接断开请求消息)。当收到来自发送终端的连接断开请求消息时,其余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断开与接收终端的连接。
发送终端可以通过新中继终端(例如,选定的相邻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911)。RLF恢复消息可以包括新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和/或指示试图通过新中继终端进行RLF恢复的信息。RLF恢复消息可以是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912)。接收终端可以从新中继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RLF恢复消息中的信息元素。接收终端可以基于RLF恢复消息判断将通过新中继终端执行SL中继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终端可以释放与现有中继终端的连接配置。此后,可以执行发送终端、新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中继通信(S913)。
4.当使用条件#4(即,第四条件)时的RLF声明方法和/或RLF恢复方法
图10是示出当使用条件#4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10,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中的每一个可以与图3所示的通信节点300相同或类似地配置。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支持图4至图6所示的协议栈。发送终端可以是发送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接收终端可以是接收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中继终端可以是中继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终端。
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可以配置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发送终端、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可以处于从基站接收上述SL RLF配置信息的状态。
发送终端可以通过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数据(S1001)。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数据并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数据的HARQ-ACK(S1002)。当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发送终端可能无法从中继终端接收HARQ-ACK。当HARQ-ACK的接收失败次数(例如,DTX发生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发送终端可以判断满足条件#4(例如,表3中定义的条件#4),并且因此,可以声明RLF(S1003)。条件#4可以指第四条件。接收失败的次数可以是连续的HARQ-ACK接收失败的次数,DTX发生的次数可以是连续的DTX发生的次数。预设次数可由基站预设。预设次数可以包括在SL RLF配置信息中。
在声明RLF后,发送终端可执行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程序。例如,发送终端可以发送发现消息(例如,发现信号)以发现相邻的中继终端(S1004)。例如,发现消息可以包括接收终端的标识符、发送终端的标识符和/或请求SL中继通信的连接配置的信息。发现消息可以以广播方案发送。基站可以预先配置通信节点,使得通信节点在声明RLF时发送发现消息。指示在声明RLF时启用发现消息发送操作的信息可以包括在上述SL RLF配置信息中。发现消息可以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基站可以指示发现消息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
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发现消息,并识别发现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元素。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配置与发现消息所指示的接收终端的连接(例如,PC5连接、PC5-S连接)(S1005)。在步骤S1005中,可以配置接收终端和一个或多个相邻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向发送终端(例如,由发现消息指示的发送终端)发送连接完成消息(S1006)。连接完成消息可以指示接收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配置已经完成。另外,连接完成消息可以包括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
发送终端可以从相邻中继终端接收连接完成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连接完成消息中的信息元素(例如,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即,发送终端可以识别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发送终端可以从连接到接收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中选择一个相邻中继终端(例如,最佳相邻中继终端)(S1007)。即,该一个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被确定为新中继终端。发送终端可以配置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发送终端可以向相邻中继终端中除新中继终端以外的相邻中继终端发送请求与接收终端断开连接的消息(以下称为“连接断开请求消息”)。当收到来自发送终端的连接断开请求消息时,其余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断开与接收终端的连接。
发送终端可以通过新中继终端(例如,选定的相邻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1008)。RLF恢复消息可以包括新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和/或指示试图通过新中继终端进行RLF恢复的信息。RLF恢复消息可以是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从发送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1009)。接收终端可以从新中继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RLF恢复消息中的信息元素。接收终端可以基于RLF恢复消息判断将通过新中继终端执行SL中继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终端可以释放与现有中继终端的连接配置。此后,可以执行发送终端、新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中继通信(S1010)。
5.当使用条件#5(即,第五条件)时的RLF声明方法和/或RLF恢复方法
图11是示出当使用条件#5时RLF声明和恢复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11,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中的每一个可以与图3所示的通信节点300相同或类似地配置。发送终端、接收终端、中继终端和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支持图4至图6所示的协议栈。发送终端可以是发送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接收终端可以是接收数据(例如,侧链路数据)的终端。中继终端可以是中继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的终端。
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可以配置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例如,单播链路),并且可以以单播方案执行接收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侧链路通信。发送终端、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可以处于从基站接收上述SL RLF配置信息的状态。
发送终端可以通过中继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数据(S1101)。数据可以是周期性数据。例如,发送终端可以利用由CG配置的资源周期性地向中继终端发送数据。当以CG方案发送数据时,中继终端可以根据CG配置的周期执行数据接收操作。当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质量差时,中继终端可能无法从发送终端接收数据。当在预设时间内没有从发送终端接收到数据时,中继终端可以判断满足条件#5(例如,表3中定义的条件#5),并且因此,可以识别RLF已经发生(S1102)。条件#5可以指第五条件。预设时间可以由基站设定。例如,预设时间可以包括在SL RLF配置信息中。预设时间可以是由CG配置的周期的倍数。
当识别出RLF已经发生时,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发送RLF发生消息(S1103)。RLF发生消息可以是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RLF发生消息可以包括指示RLF已经发生的信息和/或关于RLF已经发生的链路(例如,侧链路)的信息。关于RLF已经发生的链路的信息可以包括配置了相应链路的通信节点的标识符。接收终端可以从中继终端接收RLF发生消息,并且可以基于RLF发生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元素来识别发送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链路中发生了RLF。此处,可以在接收终端和/或中继终端中声明RLF。
当已经发生了RLF时,接收终端可以执行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程序。例如,接收终端可以发送发现消息(例如,发现信号)以发现相邻的中继终端(S1104)。例如,发现消息可以包括接收终端的标识符、发送终端的标识符和/或请求SL中继通信的连接配置的信息。发现消息可以以广播方案发送。基站可以预先配置通信节点,使得在声明RLF时发送发现消息。指示在声明RLF时启用发现消息发送操作的信息可以包括在上述SL RLF配置信息中。发现消息可以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基站可以指示发现消息用于配置RLF恢复的临时连接。
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从接收终端接收发现消息,并识别发现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元素。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配置与发现消息所指示的发送终端的连接(例如,PC5连接、PC5-S连接)(S1105)。在步骤S1105中,可以配置发送终端和一个或多个相邻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向接收终端(例如,由发现消息指示的接收终端)发送连接完成消息(S1106)。连接完成消息可以指示发送终端和相邻中继终端之间的连接配置已经完成。另外,连接完成消息可以包括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的标识符。
接收终端可以从相邻的中继终端接收连接完成消息,并且可以识别包括在连接完成消息中的信息元素(例如,相邻的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即,接收终端可以识别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接收终端可以从连接到发送终端的相邻中继终端中选择一个相邻中继终端(例如,最佳相邻中继终端)(S1107)。即,该一个相邻的中继终端可以被确定为新中继终端。接收终端可以配置与新中继终端的连接。接收终端可以向相邻中继终端中除新中继终端以外的相邻中继终端发送请求与发送终端断开连接的消息(即,连接断开请求消息)。当收到来自接收终端的连接断开请求消息时,其余的相邻中继终端可以断开与发送终端的连接。
接收终端可以通过新中继终端(例如,选定的相邻中继终端)向发送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1108)。RLF恢复消息可以包括新中继终端的标识符和/或指示试图通过新中继终端进行RLF恢复的信息。RLF恢复消息可以是RRC消息(例如,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从接收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新中继终端可以向发送终端发送RLF恢复消息(S1109)。发送终端可以从新中继终端接收RLF恢复消息,并且可以识别RLF恢复消息中包括的信息元素。发送终端可以基于RLF恢复消息判断将通过新中继终端执行SL中继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终端可以释放与现有中继终端的连接配置。此后,可以执行发送终端、新中继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SL中继通信(S1110)。
本公开的方法可以实现为可由各种计算机装置运行的程序指令并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或其组合。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程序指令可以是专门为本公开而设计和配置的,或者可以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和可用的。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可以包括诸如ROM、RAM和闪存的硬件装置,其被具体配置为存储和运行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的示例包括例如由编译器生成的机器代码,以及可由计算机利用解释器运行的高级语言代码。上述示例性硬件装置可以被配置为作为至少一个软件模块来操作以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反之亦然。
尽管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权利请求范围中记载的本公开的思想及领域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和变更。

Claims (20)

1.一种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为通信系统中的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中继终端,执行与接收终端的第一侧链路中继通信即第一SL中继通信;
当满足预配置条件时,声明执行所述第一SL中继通信的侧链路的无线电链路故障即RLF;
配置与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以及
通过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执行与所述接收终端的第二SL中继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预配置条件是通过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即HARQ-ACK的接收失败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预配置条件是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由所述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从基站接收包括指示用于声明所述RLF的所述预配置条件的信息的第一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消息进一步包括用于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预配置条件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预配置条件针对每个终端类型独立地配置,并且所述终端类型指示发送终端、中继终端或接收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配置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包括:
以广播方案发送发现消息;以及
配置与基于所述发现消息确定的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发送终端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连接到所述发送终端的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信息。
9.一种一种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为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包括:
执行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侧链路中继通信即SL中继通信;
当满足预配置条件时,判断执行第一SL中继通信的侧链路的无线电链路故障即RLF已经发生;以及
发送指示发生所述RLF的第二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从基站接收包括指示用于声明所述RLF的所述预配置条件的信息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进一步包括用于判断是否满足所述预配置条件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预配置条件是从所述中继终端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发送终端的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即HARQ-ACK的接收失败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阈值的情况,并且当满足所述预配置条件时,向所述发送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预配置条件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由所述发送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并且当满足所述预配置条件时,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预配置条件针对每个终端类型独立地配置,并且所述终端类型指示发送终端、中继终端或接收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消息进一步包括已经发生所述RLF的侧链路的信息。
15.一种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为通信系统中的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无线电链路故障配置信息即RLF配置信息;
通过第一中继终端,执行与发送终端的第一侧链路中继通信即第一SL中继通信;
当满足由所述RLF配置信息指示的条件时,声明执行所述第一SL中继通信的侧链路的RLF;
配置与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以及
通过所述第二中继终端,执行与所述发送终端的第二SL中继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条件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从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接收到发送终端的数据的情况,并且所述预设时间的信息包括在所述RLF配置信息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条件是所述第一中继终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从所述发送终端接收到数据的情况,并且所述预设时间的信息包括在所述RLF配置信息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配置与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包括:
以广播方案发送发现消息;以及
配置与基于所述发现消息确定的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向所述发送终端发送连接到所述接收终端的所述第二中继终端的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终端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RLF配置信息是所述发送终端、所述第一中继终端、所述第二中继终端和所述接收终端的共同RLF配置信息或者所述接收终端的单独的RLF配置信息。
CN202180074307.4A 2020-10-29 2021-10-28 用于侧链路中继通信中的链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4389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07135P 2020-10-29 2020-10-29
US63/107,135 2020-10-29
PCT/KR2021/015336 WO2022092865A1 (ko) 2020-10-29 2021-10-28 사이드링크 릴레이 통신에서 링크 복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8914A true CN116438914A (zh) 2023-07-14

Family

ID=81582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4307.4A Pending CN116438914A (zh) 2020-10-29 2021-10-28 用于侧链路中继通信中的链路恢复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40097A1 (zh)
KR (1) KR20220057457A (zh)
CN (1) CN11643891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51254A1 (en) * 2020-01-31 2021-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nection management in multi-hop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40097A1 (en) 2023-09-06
KR20220057457A (ko) 202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2036B (zh) 在侧链路通信中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US116475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management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4270755A (zh) 用于在支持侧链路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harq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28322A (zh) 侧链路通信中的资源分配方法
US2023026975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r-ue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in sidelink
US202302697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ci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P423176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on sidelink
EP424009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nk recovery in sidelink relay communication
CN114616779B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harq响应的方法和设备
CN114902597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用于侧链路通信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11425A (zh) 基于ue间协调来分配侧链路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7204081A (zh) 用于侧链路通信中的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2698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nk recovery in sidelink relay communication
EP424009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in sidelink
EP422496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inter-ue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in sidelink
US2023037999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in sidelink
EP436641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questing and transmitting inter-ue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2023037998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on sidelink
US2024001583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sensing and selection for one or more link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rx operation
EP420336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transmiss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P436641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inter-ue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2023019867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transmiss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P42773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selection based on mode 2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P41675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6508378A (zh) 用于侧链路通信中的部分侦听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