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7425A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7425A
CN116437425A CN202210003272.1A CN202210003272A CN116437425A CN 116437425 A CN116437425 A CN 116437425A CN 202210003272 A CN202210003272 A CN 202210003272A CN 116437425 A CN116437425 A CN 116437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network device
frequency resource
interference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32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建明
陈卫
武哲
张健
刘智华
周全
李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32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74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2731 priority patent/WO20231310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7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7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通信方法和装置。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在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波束之间满足相应的条件的情况下,例如,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同时同频发送波束,又例如,网络设备#1同时同频发送两个波束,并且波束之间的干扰远大于接收机底噪,此时,可以降低网络设备发送多个波束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多个波束的发射功率均进行了降低,信干噪比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即,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第四代通信系统(the 4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4G)、第五代通信系统(the 5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5G)中,下行链路一般按照满功率进行规划。功率升高会导致干扰的升高,为平衡干扰的影响,被干扰的一方同样会升高功率对抗干扰,从而导致干扰进一步升高。最终,高功率所带来的收益比较小,功率的利用率比较低,但是高功率导致的功耗却很大。因此,如何才能在保证通信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网络设备的功耗,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能够在保证通信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网络设备的功耗。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其中,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可以分别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降低波束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降低了波束发射功率,信干噪比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即,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其中,第二条件为第三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三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其中,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第五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其中,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其中,第六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第七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集中控制节点可以先通知网络设备降低波束发射功率,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再通知网络设备升高波束发射功率。也就是说,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网络设备会降低波束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两个网络设备均降低了波束发射功率,信干噪比不会有较大的改变,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第八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三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其中,第二条件为第三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在第二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第九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三波束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第一干扰,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第二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包括:
第一干扰与接收机底噪加上第二干扰之和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集中控制节点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集中控制节点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第一降幅,以及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第二降幅。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降幅与第二降幅相同。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其中,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第一网络设备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六指示信息,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其中,第六指示信息为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向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其中,第一条件为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在满足的情况下,降低波束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类似地,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在满足的情况下,降低波束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在两个网络设备均降低发射功率的情况下,两个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降低波束的发射功率;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其中,第一条件为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降低波束发射功率,再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如果第一条件不满足再升高波束发射功率。类似地,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先降低波束发射功率,再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如果第一条件不满足再升高波束发射功率。也就是说,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两个网络设备均会降低波束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两个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波束的时频资源;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第一干扰,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第二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包括:
第一干扰与接收机底噪加上第二干扰之和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在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时域和占用特定频域的第一比例,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二时域和占用特定频域的第二比例;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包括:
在第一时域与第二时域相互重叠,并且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均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条件是否满足;其中,第三条件为发送第五波束的时频资源和发送第六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二时频资源,第五波束对第六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五阈值,第六波束对第五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五阈值;在第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降低第五波束和第六波束在第二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第五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与第六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相同。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集中控制节点,包括:
收发单元,以及与收发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第二条件为第三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三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集中控制节点,包括:
收发单元,以及与收发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其中,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第五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
其中,第六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第七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第八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三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
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第二条件为第三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第二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第九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三波束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收发单元,还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收发单元,还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进行第一下行数传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进行第二下行数传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或第九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第一降幅,以及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第二降幅。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以及与收发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以及与收发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
收发单元,还用于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六指示信息,第六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
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六指示信息,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十方面或第十一方面,在第十方面或第十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收发单元,还用于向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结合第十方面或第十一方面,在第十方面或第十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收发单元,还用于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以及与收发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收发单元,还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第一条件为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还用于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以及与收发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降低波束的发射功率;
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收发单元,还用于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第一条件为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还用于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
结合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收发单元,还用于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波束的时频资源;
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第一干扰,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第二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包括:
第一干扰与接收机底噪加上第二干扰之和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结合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在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时域和占用特定频域的第一比例,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二时域和占用特定频域的第二比例;
在第一时域与第二时域相互重叠,并且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均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处理单元确定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以及与收发单元连接的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三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第三条件为发送第五波束的时频资源和发送第六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二时频资源,第五波束对第六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五阈值,第六波束对第五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五阈值;
在第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还用于降低第五波束和第六波束在第二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当该通信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处理器中,也可以为与处理器通过相互独立的芯片来实现,本申请对此不具体限定。
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芯片上设置有处理电路,处理电路用于执行该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
图2示出了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法的一例示意性交互图。
图3示出了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和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图4示出了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5示出了多个小区之间干扰的情况。
图6示出了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法的示意性交互图。
图8示出了多个小区之间干扰的情况。
图9示出了本申请所提出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0示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1示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未来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系统等。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应理解,本申请对该通信系统中包括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未来6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以及未来6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波束之间可能会存在干扰。例如,网络设备#1发送的波束#1与网络设备#2发送的波束#2之间存在干扰。又例如,网络设备#1发送的两个波束(波束#A和波束#B)之间存在干扰。为了降低干扰对通信的影响,网络设备会升高发送波束的功率。然而,升高发送波束的功率会导致波束之间的干扰进一步增加。最终,网络设备发送波束的功率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抵抗干扰,功率的利用效率不高。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多种方法,能够在保证通信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网络设备的功耗。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200,该方法200包括:
S210,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应理解,接收机底噪包括除了同频干扰之外的其他干扰。例如接收机底噪包括热噪声,可选地,还可以包括其他干扰。
应理解,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是为了进行第一下行数传,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是为了进行第二下行数传。
例如,如图3所示,进行第一下行数传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TTI#1-TTI#3、在频域上为频率#1-频率#3,进行第二下行数传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TTI#2-TTI#4、在频域上为频率#2-频率#4,则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TTI#2-TTI#3、在频域上为频率#2-频率#3。
例如,将第一波束记为波束#1,将第二波束记为波束#2,在线性域下波束#1对波束#2的干扰为PL12*,波束#2对波束#1的干扰为PL21*,接收机底噪为N*,第一阈值为H*。
在线性域下,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12*/N*>H*,PL21*/N*>H*
又例如,将第一波束记为波束#1,将第二波束记为波束#2,在分贝(dB)域下波束#1对波束#2的干扰为PL12,波束#2对波束#1的干扰为PL21,接收机底噪为N,第一阈值为H。
在dB域下,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12-N>H,PL21-N>H
应理解,下文中的不等式为在dB域下的不等式。关于PL12、PL21和N的含义,下文不再赘述。
应理解,当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可以认为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远大于接收机底噪;当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可以认为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远大于接收机底噪。
应理解,集中控制节点可以从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波束#2对波束#1的干扰,从第二网络设备获取波束#1对波束#2的干扰。其中,在发送波束#1和波束#2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发送测量波束#1,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发送测量波束#2。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获取测量波束#2对测量波束#1的干扰,并向集中控制节点反馈。第二网络设备可以获取测量波束#1对测量波束#2的干扰,并向集中控制节点反馈。集中控制节点可以将测量波束#2对测量波束#1的干扰作为波束#2对波束#1的干扰的估计值,类似地,将测量波束#1对测量波束#2的干扰作为波束#1对波束#2的干扰的估计值。
此外,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四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四波束,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不产生干扰)。
如果将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记为PL41,那么在此情况下,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PL41>H
还应理解,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四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N)发送第四波束,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不产生干扰)。
那么在此情况下,在时频资源#N上,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PL41>H
在第一时频资源中除时频资源#N之外的时频资源上,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H
S220,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应理解,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位于不同的小区。例如,第一网络设备位于小区#1,第二网络设备位于小区#2。
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第二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和频域的位置。
例如,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TTI#2-TTI#3,在频域上为频率#2-频率#3。
应理解,集中控制节点可以确定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第一降幅,以及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第二降幅。
作为一种方式,第一降幅和第二降幅的大小不同。
例如,第一降幅较大,第二降幅较小。
作为另一种方式,第一降幅和第二降幅的大小相同。
如果第一降幅和第二降幅相同,在dB域下功率的降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方式1:
功率的降低幅度(记为,Δ)可以由下述公式确定:
Δ=min(PL12-N,PL21-N)。
方式2:
功率的降低幅度可以由下述公式确定:
Δ=min(PL12-N-X,PL21-N-X),其中,X为预留的功率。
应理解,下文中功率的降低幅度为在dB域下的降低幅度,下文不再赘述。
基于方式2确定功率的降幅可以更好地保障降功率之后信干噪比SINR波动不大。
信干噪比SINR=S/(I+N),在干扰远大于接收机底噪的情况,信干噪比约等于S/I。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降低了发射功率,S和I均降低,SINR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即,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S230,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上述第一降幅。
在此方式下,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降幅,确定降低之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一指示信息还包括降低之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S240,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指示信息,降低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指示信息还包括上述第二降幅。
在此方式下,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降幅,确定降低之后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二指示信息还包括降低之后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方法,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可以分别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降低波束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降低了波束发射功率,信干噪比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即,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S250,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
第二条件为第三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不产生干扰)。
换句话说,在第一时频资源,第一网络设备要发送第一波束,第二网络设备要发送第二波束,第三网络设备要发送第三波束;其中,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相互干扰,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产生干扰。
应理解,S250可以与S210同时进行,也可以在S210之后进行。
S260,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三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频资源的位置,以及第三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降幅(记为第三降幅)。
其中,第三降幅可以与第一降幅和第二降幅相同,也可以与第一降幅和第二降幅不同。
例如,第三降幅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第三降幅=PL13-N,其中PL13为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产生的干扰。
应理解,由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降低了,即,在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降低了,那么,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集中控制节点可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上述第三指示信息,以降低第三网络设备的功耗;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方式,集中控制节点也可以不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上述第三指示信息,即,第三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的功率不变,但是由于在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降低了,第三网络设备通过第三波束进行下行数传的速率会有所提高。
可选地,发送第三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M),该时频资源#M可以为第一时频资源的一部分。此时,第三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三波束在时频资源#M的发射功率。
此外,可选地,作为一种情形,在S21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S201-S203:
S201,第一网络设备向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一信息。
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A)。即,第一信息直接指示进行第一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为第一波束,并指示了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作为另一种方式,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被调用的概率。即,第一信息未直接指示进行第一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
例如,第一波束组中包括的多个波束为波束#A、波束#B、波束#C。第一网络设备进行第一下行数传调用波束#A的概率为概率#A,调用波束#B的概率为概率#B,调用波束#C的概率为概率#C。
S202,第二网络设备向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二信息。
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B)。即,第二信息直接指示进行第二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为第二波束,并指示了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作为另一种方式,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被调用的概率。即,第二信息未直接指示进行第二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
例如,第二波束组中包括的多个波束为波束#D、波束#E、波束#F。第一网络设备进行第二下行数传调用波束#D的概率为概率#D,调用波束#E的概率为概率#E,调用波束#F的概率为概率#F。
S203,第三网络设备向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指示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波束的时频资源。
该过程与S201和S202类似,不再赘述。
在该方法还包括S201和S202的基础上,S210中集中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集中控制节点可以确定时频资源#A和时频资源#B是否重叠。
集中控制节点可以确定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是否相互干扰,以及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或者,示例性地,第一波束组中包括波束#A、波束#B、波束#C,第二波束组中包括波束#D、波束#E、波束#F。调用波束#A的概率大于第二阈值、调用波束#B的概率小于第二阈值、调用波束#C的概率小于第二阈值,调用波束#D的概率大于第三阈值、调用波束#E的概率小于第三阈值、调用波束#频率的概率小于第三阈值。其中,第二阈值可以等于第三阈值,或者第二阈值与第三阈值不同。
如果波束#A和波束#D相互干扰,则集中控制节点确定进行第一下行数传所调度的波束和进行第二下行数传所调度的波束相互干扰。进一步地,集中控制节点确定波束#A对波束#D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波束#D对波束#A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如果波束#A和波束#D不相互干扰,则集中控制节点确定进行第一下行数传所调度的波束和进行第二下行数传所调度的波束不相互干扰。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情形,在S21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S204-S206:
S204,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S205,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第二配置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S206,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第三配置信息指示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波束的时频资源。
在该方法还包括S204和S205的基础上,S210中集中控制节点可以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例如,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TTI#1-TTI#3、在频域上为频率#1-频率#3。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TTI#2-TTI#4、在频域上为频率#2-频率#4。此时,该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上为TTI#2-TTI#3、在频域上为频率#2-频率#3。
集中控制节点还可以确定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是否相互干扰,以及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应理解,上述方法200是以两个小区相互干扰为例所进行的描述,显然,本申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多个小区相互干扰的场景。集中控制节点可以确定每个小区对应的干扰协作小区组。其中,干扰协作小区组中的小区进行下行数传时,可能会对本小区的下行数传产生干扰。
一示例,小区#1的干扰协作小区组为(小区#2,小区#3),集中控制节点判断小区#1、小区#2和小区#3是否同时发送波束(3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2和波束#3),波束#1与波束#2是否相互干扰,波束#1与波束#3是否相互干扰,波束#2与波束#3是否相互干扰,波束#1与波束#2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波束#1与波束#3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波束#2与波束#3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集中控制节点根据上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是否降低波束#1、波束#2和波束#3的发射功率。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400,该方法400包括:
S410,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五指示信息。
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第五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
可选地,第四指示信息和第五指示信息中包括波束发射功率的降幅。其中,波束发射功率的降幅可以参考S220中的方式计算。
S420,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该过程与S210相同,具体可以参考S210的描述。
此外,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四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四波束,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不产生干扰)。
如果将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记为PL41,那么在此情况下,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PL41>H
还应理解,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四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N)发送第四波束,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不产生干扰)。
那么在此情况下,在时频资源#N上,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PL41>H
在第一时频资源中除时频资源#N之外的时频资源上,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H
S430,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六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七指示信息。
第六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第七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
S440,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六指示信息,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七指示信息,升高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
例如,在S410中第一网络设备将波束的发射功率由功率#1降到了功率#2,则在S440中,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由功率#2升高到功率#1。第二网络设备类似。
可选地,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消息#A,该消息#A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位置。第一网络设备在发送第一波束时,降低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不降低第一时频资源之外的其他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集中控制节点可以先通知网络设备降低波束发射功率,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再通知网络设备升高波束发射功率。也就是说,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两个网络设备均会降低波束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两个网络设备均降低了波束发射功率,信干噪比不会有较大的改变,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此外,相比于方法200,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通知两个网络设备升高发射功率,一方面不会增加两个网络设备发送的波束之间的干扰,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通信性能(例如,提高通信速率)。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S450-S480:
S450,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第八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三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相应地,第三网络设备接收第八指示信息。
可选地,第三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的降幅可以等于/不等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的降幅。
例如,第三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的降幅可以参考S260中的方式计算。
S460,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
第二条件为第三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不产生干扰)。
或者,发送第三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M),该时频资源#M可以为第一时频资源的一部分。该第二条件为第三网络设备在时频资源#M发送第三波束,第一波束对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三波束对第一波束不产生干扰)。
S470,在第二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第九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三波束的发射功率。
S480,第三网络设备根据第九指示信息,升高第三波束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在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集中控制节点可以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消息#B。该消息#B指示第一时频资源的位置,第三网络设备在发送第三波束时,降低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不降低第一时频资源之外的其他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或者,该消息#B指示时频资源#M的位置,第三网络设备在发送第三波束时,降低在时频资源#M的发射功率,不降低时频资源#M之外的其他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作为一种情形,在S42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上述S201和S202,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情形,在S42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上述S204和S205,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方法400是以两个小区相互干扰为例所进行的描述,显然,本申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多个小区的场景。
一示例,小区#1的干扰协作小区组为(小区#2,小区#3),集中控制节点首先指示小区#1、小区#2和小区#3降低进行下行数传的功率。集中控制节点然后判断小区#1、小区#2和小区#3是否同时发送波束(3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2和波束#3),波束#1与波束#2是否相互干扰,波束#1与波束#3是否相互干扰,波束#2与波束#3是否相互干扰,波束#1与波束#2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波束#1与波束#3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波束#2与波束#3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集中控制节点根据上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是否升高波束#1、波束#2和波束#3的发射功率。
此外,在集中式控制方式下,还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
如图5中的a所示,以3个小区为例,集中控制节点确定小区#1、小区#2和小区#3要同时发送波束(3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2和波束#3),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波束#2对波束#3产生干扰,波束#3对波束#1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23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31远大于接收机底噪,则集中控制节点通知3个小区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波束#2和波束#3的发射功率。
应理解,本申请中PLij的含义为波束i对波束j的干扰。
可选地,波束#1-波束#3的功率降幅相同。
例如,功率的降幅=min(PL12-N,PL23-N,PL31-N)。
又例如,功率的降幅=min(PL12-N-X,PL23-N-X,PL31-N-X)。
情况2:
如图5中的b所示,以4个小区为例,集中控制节点确定小区#1-小区#4要同时发送波束(4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4),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波束#2对波束#3产生干扰,波束#3对波束#1和波束#4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23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31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34远大于接收机底噪。
作为一种情形,集中控制节点通知4个小区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波束#4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波束#1-波束#4的功率降幅相同。
例如,功率的降幅=min(PL12-N,PL23-N,PL31-N,PL34-N)。
例如,功率的降幅=min(PL12-N-X,PL23-N-X,PL31-N-X,PL34-N-X)。
作为另一种情形,集中控制节点通知小区#1-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波束#3的发射功率。即,可以不降低波束#4的发射功率。
情况3:
如图5中的c所示,以4个小区为例,集中控制节点确定小区#1-小区#4要同时发送波束(4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4),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波束#2对波束#3产生干扰,波束#3对波束#1产生干扰,波束#4对波束#3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23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31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43远大于接收机底噪,集中控制节点通知4个小区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波束#4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波束#1-波束#4的功率降幅相同。
例如,功率的降幅=min(PL12-N,PL23-N,PL31-N,PL43-N)。
例如,功率的降幅=min(PL12-N-X,PL23-N-X,PL31-N-X,PL43-N-X)。
情况4:
如图5中的d所示,以3个小区为例,集中控制节点确定小区#1-小区#3要同时发送波束(3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3),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波束#2对波束#3产生干扰,波束#3对波束#1不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23远大于接收机底噪。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形,集中控制节点通知3个小区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波束#3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波束#1-波束#3的功率降幅相同。
例如,功率的降幅=min(PL12-N,PL23-N)。
又例如,功率的降幅=min(PL12-N-X,PL23-N-X)。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形,集中控制节点通知小区#1和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和波束#2的发射功率。即,不降低波束#3的发射功率。
应理解,由于降低了波束#2的发射功率,PL23减小,如果不降低波束#3的发射功率,则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进行下行数传的速率会有所提高。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600,该方法600包括:
S610,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息。
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A)。应理解,第一网络设备也存储了第一信息。
应理解,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是为了进行第一下行数传。
下面介绍第一信息指示时频资源#A的方式:
方式A:
时频资源#A包括第一时域和第一频域。即,第一信息指示进行第一下行数传所使用的时频资源的准确位置。
方式B:
时频资源#A包括第一时域以及占用特定频域的第一比例。
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的频域资源均为该特定频域。
例如,该特定频域为频率#A至频率B,第一信息指示时频资源#A中的频域资源占频率#A至频率#B的80%。
可选地,第一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在时频资源#A是否进行第一下行数传。作为一种特殊情况,在该第一比例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才发送该第一信息。即,此时,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域进行第一下行数传,并且隐式地指示第一比例大于第四阈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情况,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被调用的概率。即,第一信息未直接指示进行第一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具体可以参考上文中的描述。
S620,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
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B)。应理解,第二网络设备也存储了第二信息。
应理解,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是为了进行第二下行数传。
下面介绍第二信息指示时频资源#B的方式:
方式A:
时频资源#B包括第二时域和第二频域。即,第二信息指示进行第二下行数传所使用的时频资源#B的准确位置。
方式B:
时频资源#B包括第二时域以及占用特定频域的第二比例。
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的频域资源均为该特定频域。
例如,该特定频域为频率#A至频率B,第二信息指示时频资源#B中的频域资源占频率#A至频率#B的85%。
可选地,第二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时频资源#B是否进行第二下行数传。作为一种特殊情况,在该第二比例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才发送该第二信息。即,此时,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进行第二下行数传,并且隐式地指示第二比例大于第四阈值。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情况,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被调用的概率。即,第二信息未直接指示进行第二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具体可以参考上文中的描述。
应理解,S620也可以在S610之前,或者与S610同时进行。
S630,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第一条件为时频资源#A与时频资源#B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下面介绍第一网络设备如何确定时频资源#A与时频资源#B是否重叠。
情况A:
如果S610按照方式#A进行、S620按照方式#A进行,则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时域、第一频域、第二时域、第二频域,确定时频资源#A与时频资源#B是否重叠。
进一步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和频域的位置。
情况B:
如果S610按照方式#B进行、S620按照方式#B进行,在第一时域与第二时域相互重叠,并且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均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时频资源#A与时频资源#B重叠。
进一步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时频资源在时域的位置。由于第一网络设备无法准确地确定第一时频资源在频域的位置。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将上述特定频域作为第一时频资源在频域的位置。此时,该特定频域的范围可能比第一时频资源在频域的实际频域范围大。
第一网络设备还确定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是否相互干扰,以及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被调用的概率、第二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被调用的概率,确定进行第一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和进行第二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是否相互干扰,以及该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
作为一种特殊情况,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域进行第一下行数传,并且隐式地指示第一比例大于第四阈值,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进行第二下行数传,并且隐式地指示第二比例大于第四阈值,此时,如果第一时域与第二时域重叠,则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时频资源#A与时频资源#B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第四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波束的时频资源。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四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四波束,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不产生干扰)。
如果将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记为PL41,那么在此情况下,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PL41>H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四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N)发送第四波束,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不产生干扰)。
那么在此情况下,在时频资源#N上,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PL41>H
在第一时频资源中除时频资源#N之外的时频资源上,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H
S640,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方式,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基于S220中的方式1或方式2确定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
S650,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该过程与S630类似,即由第二网络设备执行S630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动作。
S660,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降低第二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方式,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S220中的方式1或方式2确定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
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按照同样的规则确定发射功率的降幅。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不予限制。
根据本申请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基于同样的方法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在满足的情况下,两个网络设备均降低波束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应理解,上述方法600是以两个小区相互干扰为例所进行的描述,显然,本申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多个小区相互干扰的场景。
一示例,小区#1的干扰协作小区组为(小区#2,小区#3)。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判断小区#1与小区#2是否同时发送波束,小区#1与小区#3是否同时发送波束(3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2和波束#3),波束#1与波束#2是否相互干扰,波束#1与波束#3是否相互干扰,波束#1与波束#2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波束#1与波束#3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根据上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是否降低波束#1的发射功率。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700,该方法700包括:
S710,第一网络设备降低波束的发射功率。第二网络设备降低波束的发射功率。
其中,波束发射功率的降幅可以参考S220中的方式计算。
应理解,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发送测量波束#1,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发送测量波束#2。第一网络设备可以获取测量波束#2对测量波束#1的干扰,并向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第二网络设备可以获取测量波束#1对测量波束#2的干扰,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
S720,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息。
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A)。
该过程具体可以参考S610的描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情况,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被调用的概率。即,第一信息未直接指示进行第一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具体可以参考上文中的描述。
S730,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
第二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B)。
该过程具体可以参考S620的描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种情况,第二信息包括第二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被调用的概率。即,第二信息未直接指示进行第二下行数传所调用的波束。具体可以参考上文中的描述。
S740,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第一条件为时频资源#A与时频资源#B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第一波束对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
该过程具体可以参考S630的描述。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第四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波束的时频资源。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四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四波束,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不产生干扰)。
如果将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记为PL41,那么在此情况下,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PL41>H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四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中的部分时频资源(记为时频资源#N)发送第四波束,第四波束对第一波束产生干扰,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第一波束对第四波束不产生干扰)。
那么在此情况下,在时频资源#N上,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PL41>H
在第一时频资源中除时频资源#N之外的时频资源上,第二波束对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通过下述不等式表示:
PL21-N>H
S750,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
例如,在S710中第一网络设备将波束的发射功率由功率#1降到了功率#2,则在S750中,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由功率#2升高到功率#1。
可选地,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位置,第一网络设备在发送第一波束时,降低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不降低第一时频资源之外的其他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S760,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S770,在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升高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
例如,在S710中第二网络设备将波束的发射功率由功率#3降到了功率#4,则在S770中,第一网络设备将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由功率#4升高到功率#3。
可选地,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第二网络设备确定第一时频资源的位置,第二网络设备在发送第二波束时,降低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不降低第一时频资源之外的其他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方法,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先降低波束的发射功率,再基于相同的方法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如果第一条件不满足再升高波束的发射功率。也就是说,在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会降低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应理解,上述方法700是以两个小区相互干扰为例所进行的描述,显然,本申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多个小区相互干扰的场景。
一示例,小区#1的干扰协作小区组为(小区#2,小区#3),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先降低波束的发射功率,然后判断小区#1与小区#2是否同时发送波束,小区#1与小区#3是否同时发送波束(3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2和波束#3),波束#1与波束#2是否相互干扰,波束#1与波束#3是否相互干扰,波束#1与波束#2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波束#1与波束#3的相互干扰是否远大于接收机底噪。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根据上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是否升高波束#1的发射功率。
此外,在分布式控制方式下,还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
如图8中的a所示,以4个小区为例,小区#1-小区#4同时发送波束(4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4),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波束#2对波束#3产生干扰,波束#3对波束#4产生干扰,波束#4对波束#1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23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34远大于接收机底噪,PL41远大于接收机底噪。
应理解,在dB域,如果PL12-N>H,可以认为PL12远大于接收机底噪,其他类似。
对于小区#1而言,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1和小区#2同时发送波束,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接收机底噪,则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的发射功率。对于小区#2而言,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2和小区#3同时发送波束,波束#2对波束#3产生干扰,PL23远大于接收机底噪,则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2的发射功率。其他小区类似。
或者,可以预先向每个小区中的网络设备配置降功率优先级。例如,小区#1-小区#4的降功率优先级依次减小。
对于小区#1而言,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1和小区#2同时发送波束,由于小区#1的降功率优先级最高,则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的发射功率。
对于小区#2而言,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1和小区#2同时发送波束,由于小区#1的降功率优先级最高,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会降低波束#1的发射功率,在此基础上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2的发射功率。
对于小区#3而言,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2和小区#3同时发送波束,由于小区#2的降功率优先级高于小区#3,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会降低波束#2的发射功率,在此基础上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3的发射功率。
对于小区#4而言,小区#4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3和小区#4同时发送波束,由于小区#3的降功率优先级高于小区#4,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会降低波束#3的发射功率,在此基础上小区#4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4的发射功率。
情况2:
如图8中的b所示,以5个小区为例,小区#1-小区#5同时发送波束(5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5),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波束#2对波束#3和波束#5产生干扰,波束#3对波束#4产生干扰,波束#4对波束#1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热噪声,PL23远大于热噪声,PL25远大于热噪声,PL34远大于热噪声,PL41远大于热噪声。
对于小区#1而言,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1和小区#2同时发送波束,PL12远大于热噪声,则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的发射功率。
对于小区#2而言,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2、小区#3和小区#5同时发送波束,PL23远大于热噪声,PL25远大于热噪声,则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2的发射功率。
小区#3、小区#4均与小区#1类似,不再赘述。
对于小区#5而言,小区#5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2和小区#5同时发送波束,PL25远大于热噪声。作为一种方式,小区#5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5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省功耗的效果。作为另一种方式,小区#5中的网络设备不降低波束#5的发射功率,由于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2的发射功率,则PL25降低。如果小区#5中的网络设备不降低波束#5的发射功率,那么小区#5中的网络设备通过波束#5进行下行数传的速率可能会有所提高。
情况3:
如图8中的c所示,以5个小区为例,小区#1-小区#5同时发送波束(5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5),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波束#2对波束#3产生干扰,波束#3对波束#4产生干扰,波束#4对波束#1产生干扰,波束#5对波束#2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热噪声,PL23远大于热噪声,PL25远大于热噪声,PL34远大于热噪声,PL41远大于热噪声,PL52远大于热噪声。
对于小区#1而言,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1和小区#2同时发送波束,PL12远大于热噪声,则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的发射功率。
对于小区#2而言,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2和小区#3同时发送波束,PL23远大于热噪声,则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2的发射功率。
小区#3、小区#4均与小区#1类似,不再赘述。
对于小区#5而言,小区#5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5和小区#2同时发送波束,PL52远大于热噪声,则小区#5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5的发射功率。
情况4:
如图8中的d所示,以3个小区为例,小区#1-小区#3同时发送波束(3个小区中的波束分别记为波束#1-波束#3),波束#1对波束#2产生干扰,波束#2对波束#3产生干扰,波束#3对波束#1不产生干扰,PL12远大于热噪声,PL23远大于热噪声。
对于小区#1而言,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1和小区#2同时发送波束,PL12远大于热噪声,则小区#1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1的发射功率。
对于小区#2而言,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2和小区#3同时发送波束,PL23远大于热噪声,则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2的发射功率。
对于小区#3而言,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可以获知小区#2和小区#3同时发送波束,PL23远大于热噪声。作为一种方式,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3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省功耗的效果。作为另一种方式,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不降低波束#3的发射功率,由于小区#2中的网络设备降低波束#2的发射功率,则PL23降低。如果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不降低波束#3的发射功率,那么小区#3中的网络设备通过波束#3进行下行数传的速率可能会有所提高。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900,该方法900包括:
S910,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条件是否满足。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该第三条件为发送第五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六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二时频资源,第五波束对第六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五阈值,第六波束对第五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五阈值。即,流间干扰远大于接收机底噪。
应理解,第五波束用于发送第一数据流,第六波束用于发送第二数据流。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情况,该第三条件为发送第五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第六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二时频资源,第五波束对第六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加上邻区干扰之和的比值大于第六阈值,第六波束对第五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加上邻区干扰之和的比值大于第六阈值。即,流间干扰远大于接收机底噪与邻区干扰之和。
根据流间干扰的成因,可知流间干扰主要和流间残留相关性和单用户的信道时频相关性有关。通过计算流间残留相关性和单用户的信道时频相关性,可以确定流间干扰的大小。
还应理解,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可以为网络设备针对同一终端设备的不同数据流,也可以为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终端设备的不同数据流,不予限制。
S920,在第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降低第五波束和第六波束在第二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方式,第五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和第六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相同。作为另一种方式,第五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和第六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不同。
如果第五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和第六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相同,功率的降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
方式1:
功率的降低幅度(记为,Δ)可以由下述公式确定:
Δ=min(I56-N,I65-N),其中,I56为第五波束对第六波束的干扰,I65为第六波束对第五波束的干扰,N为接收机底噪。
方式2:
功率的降低幅度可以由下述公式确定:
Δ=min(I56-N-X,I65-N-X),其中,X为预留的功率。
基于方式2确定功率的降幅可以更好地保障降功率之后信干噪比SINR波动不大。
一示例,网络设备通过第五波束向UE#1发送数据,通过第六波束向UE#2发送数据,并且UE#1和UE#2在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1上做了多用户(multi-user,MU)配对,如果第五波束和第六波束在RBG#1上满足第三条件,则网络设备降低第五波束和第六波束在RBG#1的发射功率。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如果网络设备发送的两个波束之间满足第三条件,则网络设备降低这两个波束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两个波束的发射功率都降低了,信干噪比不会有较大的改变,即,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基本不会有损失。
根据前述方法,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
其中,收发单元1001可以用于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收发单元1001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处理单元1002可以用于进行处理操作。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处理单元1002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和/或数据,以使得装置实现前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装置的动作。
作为第一种设计,该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集中控制节点,也可以是集中控制节点的组成部件(如芯片)。
其中,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集中控制节点的相关操作。
作为第二种设计,该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的组成部件(如芯片)。
其中,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相关操作。
作为第三种设计,该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的组成部件(如芯片)。
其中,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的相关操作。
作为第四种设计,该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的组成部件(如芯片)。
其中,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关操作。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这里的装置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网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与第一网元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或者,装置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管理网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与网络管理网元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的装置所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收发单元可以由收发机替代(例如,收发单元中的发送单元可以由发送机替代,收发单元中的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单元,如处理单元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
此外,上述收发单元1001还可以是收发电路(例如可以包括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电路。
需要指出的是,图10中的装置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装置,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1所示,包括:处理器1101和通信接口1102。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或读取存储器1103存储的数据,以执行上文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可选地,处理器1101为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102用于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例如,处理器1101用于控制通信接口1102进行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
可选地,如图11所示,该通信设备还包括存储器1103,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和/或数据。该存储器1103可以与处理器1101集成在一起,或者也可以分离设置。可选地,存储器1103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处理器1101、通信接口1102以及存储器1103通过总线1104相互连接;总线11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上述总线11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例如,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关操作。
又如,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存储器11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集中控制节点的相关操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如处理器1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如存储器11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降低所述第一波束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降低所述第二波束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第三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三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降低所述第三波束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五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降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第五指示信息指示降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升高所述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七指示信息指示升高所述第二波束的发射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指示降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确定第二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发送第三波束,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三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三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二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指示升高所述第三波束的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产生第一干扰,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产生第二干扰,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包括:
所述第一干扰与接收机底噪加上所述第二干扰之和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控制节点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第一降幅,以及所述第二波束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的第二降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降幅与所述第二降幅相同。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络设备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降低第一波束在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降低所述第一波束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
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络设备从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指示降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波束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指示升高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六指示信息,升高所述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第六指示信息为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发送的;
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集中控制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集中控制节点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所述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降低所述第一波束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络设备降低波束的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所述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二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升高所述第一波束的发射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波束的时频资源;
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产生第一干扰,所述第四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产生第二干扰,所述第一波束对所述第四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波束对所述第一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包括:
所述第一干扰与接收机底噪加上所述第二干扰之和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一时域和占用特定频域的第一比例,发送所述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包括第二时域和占用所述特定频域的第二比例;
所述确定第一条件是否满足,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域与所述第二时域相互重叠,并且所述第一比例和所述第二比例均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发送所述第一波束的时频资源与发送所述第二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所述第一时频资源。
1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网络设备确定第三条件是否满足;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发送第五波束的时频资源和发送第六波束的时频资源之间存在重叠的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第五波束对所述第六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第五阈值,所述第六波束对所述第五波束的干扰与接收机底噪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五阈值;
在所述第三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降低所述第五波束和所述第六波束在所述第二时频资源的发射功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与第六波束的发射功率的降幅相同。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方法的单元。
2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03272.1A 2022-01-04 2022-01-04 通信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6437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3272.1A CN116437425A (zh) 2022-01-04 2022-01-04 通信方法和装置
PCT/CN2022/142731 WO2023131021A1 (zh) 2022-01-04 2022-12-28 功率控制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3272.1A CN116437425A (zh) 2022-01-04 2022-01-04 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7425A true CN116437425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3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3272.1A Pending CN116437425A (zh) 2022-01-04 2022-01-04 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7425A (zh)
WO (1) WO202313102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477B1 (en) * 1998-09-30 2001-07-03 Conexant Systems, Inc. Avoiding interference from a potentially interfering transmitt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90351A3 (en) * 2011-11-04 2013-05-22 ST-Ericsson SA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012257B1 (ko) * 2015-06-04 2019-08-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빔간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6411966B2 (ja) * 2015-07-29 2018-10-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干渉推定方法
CN112543507B (zh) * 2019-09-23 2022-09-1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上行干扰的载波选择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1021A1 (zh) 2023-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4129B2 (ja) ビーム非対応ビーム管理
EP3817479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6896061B2 (ja) ビームトラッキング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側装置
EP3664344B1 (en)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EP3038423B1 (en) Antenna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US2021041014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503129B2 (en) Interference control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volving user equipments
US10432366B2 (en)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EP397972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40089053A1 (en) Resource determin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6140607A1 (en) Full-duplex power reporting
CN114430557B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5647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832924A (zh) 干扰处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5149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876736B2 (en) Allocating the same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to different UEs based on orthogonal beams assigned to the different UEs
JP2023532803A (ja) ビーム指示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端末、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EP422835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603743B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6437425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EP4280715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posi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429123A (zh) 一种下行功率分配参数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WO2019033328A1 (e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APPARATUS
CN114208262B (zh) 载波测量方法和装置
EP3764711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