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6214A - 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6214A
CN116436214A CN202310213857.0A CN202310213857A CN116436214A CN 116436214 A CN116436214 A CN 116436214A CN 202310213857 A CN202310213857 A CN 202310213857A CN 116436214 A CN116436214 A CN 116436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ece
pressing
cabi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38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6214B (zh
Inventor
郭金忠
杜学云
刘相
童进波
张启明
朱恩禹
杨向勇
袁现永
廖丹
周永裕
杨开雄
夏家华
杨灿勋
李�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38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6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6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6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6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6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包括,水冷机构,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内侧存水结构,以及与所述存水结构相连的水冷管;双向按压机构,设于所述框架内侧用于按压存水结构的按压件,以及用于推动按压件的双向传动件;以及,空气驱动机构,其能够驱动双向传动件。发电机转子旋转所产生的巨大扇风带动空气在风道里流动,高速流动的空气带动空气驱动机构工作,空气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双向传动件,使得双向传动件间隙性的从两个方向推动按压件,按压件按压存水结构,使得存水结构和水冷管内侧的水循环流动,无需借用外部的电力驱动,节省能源且同时减少了高温引起的电动输水结构的故障影响空气降温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分生长模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水轮发电机采用密闭自循环无风扇空气冷却系统。发电机运行时,由于发电机转子旋转所产生的巨大扇风作用,驱使空气在电机内不停地进行循环,吹拂发电机发热部分,冷却空气将发电机内的热量带到水冷机构内与水进行热交换后由冷却水将热量带出发电机外。
但是现有的水冷机构中,需要采用外部的水泵或者其他液体输送结构将水冷机构中的水进行循环,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且发电机空气冷却系统工作的环境温度较高,水泵或者其他电驱动的液体输送结构在工作时本身又会发热,很容易出现过温损坏的问题,以至于需要经常维护,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水冷机构,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内侧存水结构,以及与所述存水结构相连的水冷管;双向按压机构,设于所述框架内侧用于按压存水结构的按压件,以及用于推动按压件的双向传动件;以及,空气驱动机构,其能够驱动双向传动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冷却舱和换热舱;所述存水结构安装于冷却舱的内侧,所述水冷管位于换热舱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存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按压件两侧的存水袋;所述按压件包括设于冷却舱内侧的滑轨、滑移设于所述滑轨上的按压杆,以及设于所述按压杆上线性排列的多个受力结构。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双向传动件设于冷却舱内侧的驱动轴、设于所述驱动轴外侧随驱动轴同步转动的同步盘、设于所述同步盘下方的限位轨道,以及滑移设于所述同步盘上的延伸推动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框架内于冷却舱的上方还设置有驱动舱,所述驱动轴延伸至驱动舱的内侧,所述空气驱动机构设于驱动舱的内侧;其包括,风口调整组件,其设于所述驱动舱上;风叶件,设于驱动轴上,位于驱动舱的内侧;双向按压组件,设于所述驱动轴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舱上设有进风侧,所述风口调整组件包括,导风板,设于所述驱动舱的进风侧;滑动挡板,滑移设于所述导风板上;双向受压构件,其固定于所述滑动挡板上;所述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动挡板设于两个导风板之间,所述双向按压组件转动时,能够按压双向受压构件推动滑动挡板移动。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双向按压组件包括滑移设于驱动轴上的滑移件,以及设于所述驱动舱对滑移件进行导向的导向盘;所述滑移件滑移设于驱动轴上的套接杆、设于所述套接杆上的施压柱,以及固定于套接杆上的限位凸起;所述导向盘上开设有涡状槽,所述限位凸起延伸至涡状槽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双向受压构件具有第一受压板和第二受压板,所述第二受压板和第一受压板;所述导向盘的外侧设有抬升盘,所述施压柱滑移套接于套接杆上,所述施压柱和抬升盘相抵触;所述套接杆向第一方向转动时能够按压第一受压板,所述套接杆向第二方向转动时能够按压第二受压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挡板包括板体,以及设于所述板体两侧的滑柱,所述板体两侧的滑柱分别滑移贯穿两个导风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同步盘上开设有通槽,所述同步盘上于通槽开设有轮槽;所述延伸推动件包括架体,转动设于所述架体上的滚轮、设于所述架体上的延伸柱、设于所述延伸柱端部的接触头,以及设于所述架体上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延伸至限位轨道的内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双向按压机构和空气驱动机构,发电机转子旋转所产生的巨大扇风带动空气在风道里流动,高速流动的空气带动空气驱动机构工作,空气驱动机构能够带动双向传动件,使得双向传动件间隙性的从两个方向推动按压件,按压件按压存水结构,使得存水结构和水冷管内侧的水循环流动,无需借用外部的电力驱动,节省能源且同时减少了高温引起的电动输水结构的故障影响空气降温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所述的双向按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所述的双向传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所述的风口调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所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所述的双向按压组件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提供了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包括,水冷机构100,包括框架101、设于框架101内侧存水结构103,以及与存水结构103相连的水冷管102;双向按压机构200,设于框架101内侧用于按压存水结构103的按压件201,以及用于推动按压件201的双向传动件202;以及,空气驱动机构300,其能够驱动双向传动件202,装置工作时安装于风道的出口处,发电机转子旋转所产生的巨大扇风带动空气在风道里流动,高速流动的空气带动空气驱动机构300工作,发电机工作产生的高温气体在风道中通过框架101中的换热舱101b通过本装置,和水冷管102接触,空气驱动机构300能够带动双向传动件202,使得双向传动件202间隙性的从两个方向推动按压件201,按压件201按压存水结构103,使得存水结构103和水冷管102内侧的水循环流动,无需借用外部的电力驱动,节省能源且同时减少了高温引起的电动输水结构的故障影响空气降温效率的问题。
具体的,框架101上设置有冷却舱101a和换热舱101b;存水结构103安装于冷却舱101a的内侧,水冷管102位于换热舱101b的内侧,在冷却舱101a的两侧设置空气口,其中一个空气口为空气进入口,另一个空气口为空气排出口,存水结构103设置在冷却舱101a的内侧,冷却舱101a通过空气口和外部的空气或者冷气连通,以降低存水结构103中的水的温度。
进一步的,存水结构103包括设于按压件201两侧的存水袋;按压件201包括设于冷却舱101a内侧的滑轨201a、滑移设于滑轨201a上的按压杆201b,以及设于按压杆201b上线性排列的多个受力结构201c,双向传动件202在受到空气驱动机构300驱动时,能够间隙循环性的从两个推动受力结构201c,受力结构201c将受到的推力传递至按压杆201b,按压杆201b沿滑轨201a移动,能够间隙循环性的直线往复移动,依次循环对两个存水袋进行按压,按压其中一个存水袋时,其中存储的水流向另一个存水袋,使得两个存水袋和水冷管102内侧的水循环起来。
进一步的,双向传动件202设于冷却舱101a内侧的驱动轴202a、设于驱动轴202a外侧随驱动轴202a同步转动的同步盘202b、设于同步盘202b下方的限位轨道202c,以及滑移设于同步盘202b上的延伸推动件202d,当驱动轴202a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延伸推动件202d沿限位轨道202c沿不同的方向转动,延伸推动件202d转动方向不同时,能够从受力结构201c的左侧或右侧两个不同的方向按压受力结构201c,受力结构201c能够带动按压杆201b直线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同步盘202b上开设有通槽202b-1,同步盘202b上于通槽202b-1开设有轮槽202b-2;延伸推动件202d包括架体202d-1,转动设于架体202d-1上的滚轮202d-2、设于架体202d-1上的延伸柱202d-3、设于延伸柱202d-3端部的接触头202d-4,以及设于架体202d-1上的导向柱202d-5;导向柱202d-5延伸至限位轨道202c的内侧。
其中,限位轨道202c远离受力结构201c的一部位为收缩段202c-1,其和驱动轴202a为同心圆关系,靠近受力结构201c的一部分为延伸段201c-2,其圆心位置相对于收缩段202c-1的圆心向按压杆201b方向偏移,在驱动轴202a带动同步盘202b持续移动转动时,同步盘202b带动延伸推动件202d持续转动,转动时,导向柱202d-5也同步转动,当导向柱202d-5位于收缩段202c-1时,架体202d-1位于通槽202b-1靠近同步盘202b的一端,当导向柱202d-5从收缩段202c-1进入延伸端时,在导向柱202d-5的作用下,架体202d-1在滚轮202d-2的限位下,推动推动延伸柱202d-3向远离输出轴圆心方向移动,以便接触头202d-4接触到受力结构201c,此时接触头202d-4推动受力结构201c,按压杆201b受力按压存水袋,当存水带被按压一段距离后,按压杆201b受到的阻力增大,此时导向柱202d-5从延伸段201c-2向收缩段202c-1移动,将延伸柱202d-3和接触头202d-4收缩回来,避免延伸柱202d-3继续持续按压受力结构201c,造成的动力损失过多的问题。
操作过程:装置工作时安装于风道的出口处,发电机转子旋转所产生的巨大扇风带动空气在风道里流动,高速流动的空气带动空气驱动机构300工作,空气驱动机构300能够带动双向传动件202,使得双向传动件202间隙性的从两个方向推动按压件201,按压件201按压存水结构103,使得存水结构103和水冷管102内侧的水循环流动,无需借用外部的电力驱动,节省能源且同时减少了高温引起的电动输水结构的故障影响空气降温效率的问题。
实施例2
参照图2至图7,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框架101内于冷却舱101a的上方还设置有驱动舱101c,驱动轴202a延伸至驱动舱101c的内侧,空气驱动机构300设于驱动舱101c的内侧;其包括,风口调整组件301,其设于驱动舱101c上;风叶件302,设于驱动轴202a上,位于驱动舱101c的内侧;双向按压组件303,设于驱动轴202a上,气流带动风叶件302向第一方向转动能够带动驱动轴202a转动,驱动轴202a转动带动双向按压组件303转动,双向按压组件303转动向第一方向转动一定圈数后,会接触风口调整组件301使其位置产生变化,进而使得驱动舱101c的进风位置产生变化,空气吹动风叶件302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方向的相反反向,依次循环,从而使得风叶件302能够不停的调整转动的方向,驱动轴202a进而不停的调整转动的方向,使得驱动轴202a能够不停的带动同步盘202b循环正转和反转。
具体的,驱动舱101c上设有进风侧101c-1,风口调整组件301包括,导风板301a,设于驱动舱101c的进风侧101c-1;滑动挡板301b,滑移设于导风板301a上;双向受压构件301c,其固定于滑动挡板301b上;导风板301a的数量为两个,滑动挡板301b设于两个导风板301a之间,双向按压组件303转动时,能够按压双向受压构件301c推动滑动挡板301b移动。
两个导风板301a为弧型结构,两个导风板301a互相靠近的一端向驱动舱101c的内侧倾斜,使得两个导风板301a能够将气流导向两者之间,滑动挡板301b的长度小于两个导分板之间的距离,使得滑动挡板301b无法完全遮挡两个导风板301a之间的缝隙,当滑动挡板301b和其中一个导风板301a接触时,滑动挡板301b和另一个导风板301a之间存在缝隙,该缝隙正对风叶轮的左侧边缘,当滑动挡板301b和另一个导风板301a接触时,存在的缝隙正对风叶轮的右侧边缘,通过调整进风位置,使其对转风叶轮不同的位置,从而调整风叶轮的转动方向。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操作过程:气流带动风叶件302向第一方向转动能够带动驱动轴202a转动,驱动轴202a转动带动双向按压组件303转动,双向按压组件303转动向第一方向转动一定圈数后,会接触风口调整组件301使其位置产生变化,进而使得驱动舱101c的进风位置产生变化,空气吹动风叶件302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方向的相反反向,依次循环,从而使得风叶件302能够不停的调整转动的方向,驱动轴202a进而不停的调整转动的方向,使得驱动轴202a能够不停的带动同步盘202b循环正转和反转,达到借用风道内剧烈的风力驱动装置中水冷机构100水循环的效果。
实施例3
参照图6至图8,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为了增加驱动轴202a在转向调整前的转动圈数,双向按压组件303包括滑移设于驱动轴202a上的滑移件303a,以及设于驱动舱101c对滑移件303a进行导向的导向盘303b;滑移件303a滑移设于驱动轴202a上的套接杆303a-1、设于套接杆303a-1上的施压柱303a-2,以及固定于套接杆303a-1上的限位凸起303a-3;导向盘303b上开设有涡状槽303b-1,限位凸起303a-3延伸至涡状槽303b-1的内侧。
在驱动轴202a上开设有侧壁滑槽,套接杆303a-1为框体结构,其滑移套接于侧壁滑槽上,驱动轴202a转动时,能够带动套接杆303a-1结构同步转动,且套接杆303a-1能够在侧壁滑槽内滑移,当驱动轴202a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套接杆303a-1向第一方向转动,此时限位凸起303a-3沿涡状槽303b-1向涡状槽303b-1的外边缘处移动,套接杆303a-1设有施压柱303a-2的一端向远离驱动轴202a方向移动,多圈转动后,施压柱303a-2从右侧按压双向受压构件301c,相反的,驱动轴202a向第二方向转动多圈后,施压柱303a-2从左侧按压双向受压构件301c。
双向受压构件301c具有第一受压板301c-1和第二受压板301c-2,第二受压板301c-2和第一受压板301c-1;导向盘303b的外侧设有抬升盘303c,施压柱303a-2滑移套接于套接杆303a-1上,施压柱303a-2和抬升盘303c相抵触;套接杆303a-1向第一方向转动时能够按压第一受压板301c-1,套接杆303a-1向第二方向转动时能够按压第二受压板301c-2。
其中,第一受压板301c-1和第二受压板301c-2的距离驱动轴202a的距离,以及第一受压板301c-1和第二受压板301c-2高度都不同,第二受压板301c-2的高度高于第一受压板301c-1的高度,抬升盘303c和施压柱303a-2接触的一面为弧型抬升面303c-1,弧型抬升面303c-1远离驱动轴202a的一端到靠近驱动轴202a的一端高度逐渐升高,当驱动轴202a带动套接杆303a-1向第一方向转动,限位凸起303a-3沿涡状槽303b-1向涡状槽303b-1的外边缘处移动,套接杆303a-1设有施压柱303a-2的一端向远离驱动轴202a方向移动,此时弧型抬升面303c-1对施压柱303a-2的支撑点逐渐降低,直到能够按压第一受压板301c-1,当驱动轴202a带动套接杆303a-1向第二方向转动,随转弧型抬升面303c-1对施压柱303a-2的抬升,施压柱303a-2能够按压到第二受压板301c-2。
滑动挡板301b包括板体301b-1,以及设于板体301b-1两侧的滑柱301b-2,板体301b-1两侧的滑柱301b-2分别滑移贯穿两个导风板301a,使得板体301b-1能够在两个导风板301a之间滑动。
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操作过程:当驱动轴202a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套接杆303a-1向第一方向转动,此时限位凸起303a-3沿涡状槽303b-1向涡状槽303b-1的外边缘处移动,套接杆303a-1设有施压柱303a-2的一端向远离驱动轴202a方向移动,多圈转动后,施压柱303a-2从右侧按压双向受压构件301c,相反的,驱动轴202a向第二方向转动多圈后,施压柱303a-2从左侧按压双向受压构件301c,以此增加驱动轴202a每次转动方向转换前的转动圈数,使得驱动轴202a的转速得以提升,增加延伸推动件202d对受力结构201c的推动力。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冷机构(100),包括框架(101)、设于所述框架(101)内侧存水结构(103),以及与所述存水结构(103)相连的水冷管(102);
双向按压机构(200),设于所述框架(101)内侧用于按压存水结构(103)的按压件(201),以及用于推动按压件(201)的双向传动件(202);以及,
空气驱动机构(300),其能够驱动双向传动件(2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1)上设置有冷却舱(101a)和换热舱(101b);
所述存水结构(103)安装于冷却舱(101a)的内侧,所述水冷管(102)位于换热舱(101b)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结构(103)包括设于所述按压件(201)两侧的存水袋;
所述按压件(201)包括设于冷却舱(101a)内侧的滑轨(201a)、滑移设于所述滑轨(201a)上的按压杆(201b),以及设于所述按压杆(201b)上线性排列的多个受力结构(201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传动件(202)设于冷却舱(101a)内侧的驱动轴(202a)、设于所述驱动轴(202a)外侧随驱动轴(202a)同步转动的同步盘(202b)、设于所述同步盘(202b)下方的限位轨道(202c),以及滑移设于所述同步盘(202b)上的延伸推动件(202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01)内于冷却舱(101a)的上方还设置有驱动舱(101c),所述驱动轴(202a)延伸至驱动舱(101c)的内侧,所述空气驱动机构(300)设于驱动舱(101c)的内侧;其包括,
风口调整组件(301),其设于所述驱动舱(101c)上;
风叶件(302),设于驱动轴(202a)上,位于驱动舱(101c)的内侧;
双向按压组件(303),设于所述驱动轴(202a)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舱(101c)上设有进风侧(101c-1),所述风口调整组件(301)包括,
导风板(301a),设于所述驱动舱(101c)的进风侧(101c-1);
滑动挡板(301b),滑移设于所述导风板(301a)上;
双向受压构件(301c),其固定于所述滑动挡板(301b)上;
所述导风板(301a)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动挡板(301b)设于两个导风板(301a)之间,所述双向按压组件(303)转动时,能够按压双向受压构件(301c)推动滑动挡板(301b)移动。
7.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按压组件(303)包括滑移设于驱动轴(202a)上的滑移件(303a),以及设于所述驱动舱(101c)对滑移件(303a)进行导向的导向盘(303b);
所述滑移件(303a)滑移设于驱动轴(202a)上的套接杆(303a-1)、设于所述套接杆(303a-1)上的施压柱(303a-2),以及固定于套接杆(303a-1)上的限位凸起(303a-3);
所述导向盘(303b)上开设有涡状槽(303b-1),所述限位凸起(303a-3)延伸至涡状槽(303b-1)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受压构件(301c)具有第一受压板(301c-1)和第二受压板(301c-2),所述第二受压板(301c-2)和第一受压板(301c-1);
所述导向盘(303b)的外侧设有抬升盘(303c),所述施压柱(303a-2)滑移套接于套接杆(303a-1)上,所述施压柱(303a-2)和抬升盘(303c)相抵触;
所述套接杆(303a-1)向第一方向转动时能够按压第一受压板(301c-1),所述套接杆(303a-1)向第二方向转动时能够按压第二受压板(301c-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挡板(301b)包括板体(301b-1),以及设于所述板体(301b-1)两侧的滑柱(301b-2),所述板体(301b-1)两侧的滑柱(301b-2)分别滑移贯穿两个导风板(301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盘(202b)上开设有通槽(202b-1),所述同步盘(202b)上于通槽(202b-1)开设有轮槽(202b-2);
所述延伸推动件(202d)包括架体(202d-1),转动设于所述架体(202d-1)上的滚轮(202d-2)、设于所述架体(202d-1)上的延伸柱(202d-3)、设于所述延伸柱(202d-3)端部的接触头(202d-4),以及设于所述架体(202d-1)上的导向柱(202d-5);
所述导向柱(202d-5)延伸至限位轨道(202c)的内侧。
CN202310213857.0A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Active CN116436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3857.0A CN116436214B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3857.0A CN116436214B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6214A true CN116436214A (zh) 2023-07-14
CN116436214B CN116436214B (zh) 2024-03-22

Family

ID=87080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3857.0A Active CN116436214B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621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0102A (zh) * 2011-06-25 2012-12-26 李耀中 物腔集空气自行流动促成风力的发电装置
CN104912750A (zh) * 2015-07-10 2015-09-16 阜新美迪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油冷却器
CN106837695A (zh) * 2015-12-05 2017-06-13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废水余热发电方法与发电装置
US20200109702A1 (en) * 2016-12-22 2020-04-09 Vestas Wind Systems A/S A nacelle for a wind turbine and a wind turbine
CN112886758A (zh) * 2021-03-18 2021-06-01 南京双南威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永磁同步无刷直流电机
CN113809886A (zh) * 2021-11-16 2021-12-17 杭州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散热架
CN215529694U (zh) * 2021-06-22 2022-01-14 易普集集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方舱机组的自动散热装置
CN114278519A (zh) * 2021-12-14 2022-04-05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贵阳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换热结构及换热方法
WO2022171980A1 (en) * 2021-02-09 2022-08-18 Warren Greenwoo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15483795A (zh) * 2022-09-26 2022-12-16 深圳市菲昂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差速调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0102A (zh) * 2011-06-25 2012-12-26 李耀中 物腔集空气自行流动促成风力的发电装置
CN104912750A (zh) * 2015-07-10 2015-09-16 阜新美迪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油冷却器
CN106837695A (zh) * 2015-12-05 2017-06-13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废水余热发电方法与发电装置
US20200109702A1 (en) * 2016-12-22 2020-04-09 Vestas Wind Systems A/S A nacelle for a wind turbine and a wind turbine
WO2022171980A1 (en) * 2021-02-09 2022-08-18 Warren Greenwoo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12886758A (zh) * 2021-03-18 2021-06-01 南京双南威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式永磁同步无刷直流电机
CN215529694U (zh) * 2021-06-22 2022-01-14 易普集集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方舱机组的自动散热装置
CN113809886A (zh) * 2021-11-16 2021-12-17 杭州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散热架
CN114278519A (zh) * 2021-12-14 2022-04-05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贵阳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换热结构及换热方法
CN115483795A (zh) * 2022-09-26 2022-12-16 深圳市菲昂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差速调控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晓劲, 袁修干, 王超: "高速电机驱动的新型压气机组件试验初探", 风机技术, no. 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6214B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8033B (zh)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及其热电转化装置
CN116436214B (zh) 一种发电机风道冷却装置
CN210403052U (zh) 一种节能超清led显示屏
CN110836131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透平机械系统
CN112523959A (zh) 一种可以高效率的利用风力的风力发电机
CN109236492A (zh) 有内加热器的热气机
CN111416502B (zh) 快速散热型永磁耦合器
CN111397383B (zh) 一种回转窑余热综合利用系统
CN113883019A (zh)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散热系统
CN115313732A (zh) 一种轴流电机
CN211183657U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结构
CN208564969U (zh) 干式螺杆真空泵
CN219607427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空气源热泵
CN111555526A (zh) 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CN214944688U (zh) 一种水电混合冷却塔专用水轮机
CN212250401U (zh) 一种永磁变频二级压缩水冷压缩机
CN219420499U (zh) 一种用于驱动电机的叶片变桨装置
CN21969217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液力耦合器
CN212717131U (zh) 一种自散热式水泵
CN108455828A (zh) 一种用于玻璃热弯机的模具推移机构
CN214800409U (zh) 一种光模块加强散热机构
CN219976688U (zh) 一种机柜空调可调式热回收蒸发装置
CN217504109U (zh) 适用于载板玻璃无电力降温装置
CN117232059B (zh) 一种高效节能多联机
CN216866932U (zh)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