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904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19904A CN116419904A CN202080107015.1A CN202080107015A CN116419904A CN 116419904 A CN116419904 A CN 116419904A CN 202080107015 A CN202080107015 A CN 202080107015A CN 116419904 A CN116419904 A CN 1164199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movable members
- electromagnets
- car
- electro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40 Fe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09 Low-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90 N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4—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detecting excessive speed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包括能在电动地进行动作的同时提高动作可靠性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包括:轿厢;设置于轿厢的紧急停止装置;设置于轿厢并驱动紧急停止装置的驱动机构(12~19);及设置于轿厢并使驱动机构进行动作的电动致动器(10),电动致动器包括:一对可动构件(34);与一对可动构件相对的一对电磁体(35);使一对电磁体直线移动的机构部(36,37,39);连接到驱动机构且以一对可动构件能沿一对电磁体的移动方向移动的方式连接的操作杆(11);以及设置于一对可动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弹簧部(51),在一对电磁体朝一对可动构件移动并通过电磁力吸附一对可动构件时,弹簧部向可动构件施加与一对电磁体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的作用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电动地进行动作的紧急停止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始终监视轿厢的升降速度,并使陷入规定超速状态的轿厢紧急停止,在电梯装置中设有限速器和紧急停止装置。一般情况下,轿厢与限速器通过限速器绳连接,当检测到超速状态时,限速器通过限制限速器绳,使轿厢侧的紧急停止装置动作,从而使轿厢紧急停止。
在这样的电梯装置中,由于在井道内铺设了长条物形态的限速器绳,所以难以节省空间和降低成本。另外,当限速器绳摆动时,井道内的结构物与限速器绳容易相互干扰。
对此,提出了一种不使用限速器绳,电动地进行动作的紧急停止装置。作为涉及这种紧急停止装置的现有技术,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
在该现有技术中,在轿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紧急停止装置的驱动轴和用于使驱动轴动作的动作机构。动作机构包括机械连接到驱动轴的可动铁芯和吸附可动铁芯的电磁体。驱动轴被驱动弹簧施力,但在通常时,由于电磁体通电,可动铁芯被吸附,因此驱动轴的运动被动作机构限制。
在紧急时,电磁体消磁,解除驱动轴的限制,驱动轴被驱动弹簧的作用力驱动。由此,紧急停止装置进行动作,轿厢紧急停止。
另外,在将紧急停止装置恢复到通常状态时,使电磁体移动并靠近在紧急时发生了移动的可动铁芯。若电磁体与可动铁芯抵接,则使电磁体通电,使可动铁芯吸附到电磁体上。并且,在可动铁芯被吸附到电磁体上的状态下,驱动电磁体,使可动铁芯和电磁体返回通常时的待机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11043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构成部件的尺寸公差和装配公差,电磁体和可动铁芯的吸附变得不稳定,有可能降低紧急停止装置的动作的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紧急停止装置的电梯装置,该紧急停止装置能够在电动地进行动作的同时提高动作的可靠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轿厢;设置在轿厢上的紧急停止装置;设置在轿厢上并驱动紧急停止装置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轿厢上并使驱动机构进行动作的电动致动器,电动致动器包括:一对可动构件;与一对可动构件相对的一对电磁体;用于使一对电磁体直线移动的机构部;连接到驱动机构的操作杆,该操作杆连接成一对可动构件能沿一对电磁体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及设置于一对可动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弹簧部,该弹簧部在一对电磁体朝向一对可动构件移动并通过电磁力吸附一对可动构件时,向可动构件施加与一对电磁体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作用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高了电动致动器的动作的可靠性,因而提高了电动地进行动作的紧急停止装置的可靠性。
上述以外的问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变得更为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动作状态。
图3示出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俯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动作状态。
图4示出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恢复动作过程中。
图5示出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俯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恢复动作过程中。
图6示出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已恢复成待机状态的状态。
图7示出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俯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已恢复成待机状态的状态。
图8示出实施例2的电动致动器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动作状态。
图9示出实施例2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恢复动作过程中。
图10示出实施例2的电动致动器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电动致动器处于已恢复成待机状态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例1-2,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各图中,参照标号相同的构成要件表示相同的构成要件或具备类似功能的构成要件。
[实施例1]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包括轿厢1、位置传感器3、电动致动器10、驱动机构(12~20)、上拉杆21、紧急停止装置2。
轿厢1通过主绳索(未图示出)悬挂在井道内,该井道设置在建筑物中,该轿厢1通过引导装置可滑动地与导轨4卡合。若由驱动装置(曳引机:未图示出)摩擦驱动主绳索,则轿厢1在井道内升降。
位置传感器3设置在轿厢1上,检测轿厢1在井道内的位置,并且始终根据检测到的轿厢1的位置检测轿厢1的升降速度。因此,能通过位置传感器3检测出轿厢的升降速度超过规定的超速。
在本实施例1中,位置传感器3包括图像传感器,基于由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导轨4的表面状态的图像信息,来检测轿厢1的位置和速度。例如,通过将预先测量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导轨4的表面状态的图像信息与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信息进行比对,检测轿厢1的位置。
另外,作为位置传感器,可以使用设置在轿厢上并随轿厢的移动而旋转的旋转编码器。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致动器10是电磁操作器,并且配置在轿厢1的上部。电磁操作器包括例如通过螺线管或电磁体进行动作的可动件或可动杆。当位置传感器3检测到轿厢1的规定超速状态时,电动致动器10进行动作。此时,上拉杆21被以机械方式连接到操作杆11的驱动机构(12~20)拉起。由此,紧急停止装置2处于制动状态。
驱动机构(12~20)将在后面描述。
紧急停止装置2在轿厢1的左右各配置一台。各个紧急停止装置2具有的未图示出的一对制动件在制动位置和非制动位置之间可动,在制动位置夹持导轨4,并且因轿厢1的下降而相对上升时,通过作用于制动件和导轨4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制动力。由此,在轿厢1陷入超速状态时,紧急停止装置2进行动作从而使轿厢1紧急停止。
本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包括不使用限速器绳的所谓无绳限速器系统,若轿厢1的升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并且达到第一超速(例如,不超过额定速度的1.3倍的速度),则驱动装置(曳引机)的电源和控制该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电源被切断。此外,若轿厢1的下降速度达到第二超速(例如,不超过额定速度的1.4倍的速度),则设置在轿厢1上的电动致动器10被电驱动,并且使紧急停止装置2动作,从而轿厢1被紧急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无绳限速器系统包括上述位置传感器3、以及基于位置传感器3的输出信号判定轿厢1的超速状态的安全控制装置。该安全控制装置基于位置传感器3的输出信号测量轿厢1的速度,当判定测量的速度达到第一超速时,输出用于切断驱动装置(曳引机)的电源和控制该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电源的指令信号。此外,当判定测量的速度达到第二超速时,安全控制装置输出用于使电动致动器10进行动作的指令信号。
如上所述,当紧急停止装置2所具有的一对制动件被上拉杆21拉起时,一对制动件夹持导轨4。上拉杆21由连接到电动致动器10的驱动机构(12~20)驱动。
以下,将说明该驱动机构的结构。
电动致动器10的操作杆11和第一动作件16连接,并且构成大致T字形的第一连杆构件。操作杆11和第一动作件16分别构成T字形的头部和脚部。大致呈T字形的第一连杆构件在操作杆11和第一动作件16之间的连结部处经由第一动作轴19可转动地支承于上梁50。一对上拉杆21中的一个(图中左侧)的端部连接到作为T字形的脚部的动作件16中的与操作杆11和动作件16的连结部相反一侧的端部。
连接件17和第二动作件18连结,从而构成大致T字形的第二连杆构件。连接件17和第二动作件18分别构成T字形的头部和脚部。大致呈T字形的第二连杆构件在连接件17和第二动作件18之间的连结部经由第二动作轴20可转动地支承于上梁50。一对上拉杆21中的另一个(图中左侧)的端部连接到作为T字形的脚部的第二动作件18中的与连接件17和第二动作件18的连结部相反一侧的端部。
从壳体30的内部向外部延伸的操作杆11的端部、以及连接件17的两端部中比第二动作轴20更靠近轿厢1的上部的端部分别连接到横跨在轿厢1上的驱动轴12的一端(图中左侧)和另一端(图中右侧)。驱动轴12可滑动地贯穿固定到上梁的固定部14。此外,驱动轴12贯穿按压构件15,并且按压构件固定到驱动轴12。按压构件15位于固定部14的第二连杆构件(连接件17、第二动作件18)侧。作为弹性体的驱动弹簧13位于固定部14和按压构件15之间,驱动轴12插入驱动弹簧13。
当电动致动器10进行动作时,即,在本实施例1中,当对电磁体的通电被切断时,抵抗驱动弹簧13的作用力而限制操作杆11移动的电磁力消失,因此,通过施加到按压构件15的驱动弹簧13的作用力沿长边方向对驱动轴12进行驱动。因此,第一连杆构件(操作杆11、第一动作件16)围绕第一动作轴19转动,第二连杆构件(连接件17、第二动作件18)围绕第二动作轴20转动。由此,连接到第一连杆构件的第一动作件16的一个上拉杆21被驱动并拉起,并且连接到第二连杆构件的第二动作件18的另一个上拉杆21被驱动并拉起。
图2示出本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图3示出本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俯视图。在图2和图3中,紧急停止装置处于制动状态,电动致动器10处于动作状态。也就是说,电梯装置处于停止状态。
当电梯装置进行通常运行时,电动致动器10处于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参照图6)中,连接至操作杆11的可动构件34通过电磁力吸附在电磁体35上,该电磁体35的磁极面与可动构件34相对,并且在线圈通电时被励磁。电磁体35将可动构件34吸附在图2所示的电磁体35的位置处。由此,抵抗驱动弹簧13(压缩弹簧)的作用力,操作杆11的动作被限制。
操作杆11经由连接支架38连接到可动构件34,该连接支架38是可转动地设置在可动构件34上的连接构件。操作杆11的一端固定到连接支架38。连接支架38通过插入设置在连接支架38中的长孔44中的卡合销43而可转动地与可动构件34卡合。
在本实施例1中,可动构件34由磁性体构成。作为磁性体,优选应用低碳钢和棕榈合金(铁/镍合金)等的软磁性体。在可动构件34中,至少与电磁体35吸附的部分是磁性体即可。
接下来,将说明如图2所示的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状态。
若根据来自未图示出的安全控制装置的指令停止电磁体35的励磁,则作用于可动构件34的电磁力消失。由此,由于可动构件34吸附在电磁体35上而对操作杆11的限制被解除,因此驱动轴12被驱动弹簧13的作用力驱动。
若驱动轴12被驱动,则连接到驱动轴12的操作杆11和第一动作件(第一连杆构件)围绕第一动作轴19转动。由此,连接到第一动作件16的上拉杆21被拉起。
如上所述,若操作杆11转动,则与操作杆11连接的可动构件34沿着操作杆11的转动方向移动到图2所示的可动构件34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1中,一对可动构件34以进给螺杆36的旋转轴作为对称轴而线对称地配置。一对可动构件34中的每一个与电磁体35的磁极面相对,并且具有作为与电磁体35之间的吸附部的第一部分、以及作为与连接支架38之间的卡合部的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设置有插入卡合销43的长孔44。
长孔44的长边方向是沿着可动构件34移动的方向。因此,当从待机状态转移到制动状态时,可动构件34在长孔44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离电磁体35更远的端部处,可动构件34的内壁被卡合销43按压而移动。因此,在制动状态下,如图2所示,卡合销43在离电磁体35更远的长孔44的端部处与可动构件34的内壁接触。此外,在长孔44中,离电磁体较近的长孔44的端部和卡合销43之间是空的。另外,在图2和图3中,在长孔44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前端中,离电磁体35更远的前端与卡合销43的轴之间的距离为ΔY的长孔44的区域是空的。即,ΔY是长孔44的空闲区域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3所示,一对可动构件34的其中一个和另一个的吸附部分别与一对电磁体35的其中一个和另一个的磁极面相对。一对电磁体35以进给螺杆36的旋转轴作为对称轴呈线对称地配置。另外,一对电磁体35固定到支承板49,支承板49包括与进给螺杆36拧合的进给螺母39。
在本实施例1中,在一对电磁体35之间存在尺寸差异,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上侧)的磁极面与另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下侧)的磁极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且相隔ΔX的距离。因此,在进行恢复动作时,当使一对电磁体35接近一对可动构件34时,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上侧)对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上侧)的吸附不充分,作为由一对可动构件34构成的整个可动部,与电磁体的吸附可能不稳定。
除了电磁体35的尺寸公差之外,还会由于装配公差等产生距离ΔX。
在本实施例1中,为了使可动构件34和电磁体35之间的吸附稳定,设置了使用弹簧51的稳定单元。
如图3所示,在连接支架38与基板40之间的空间内,一对可动构件34中的每一个都设有弹簧51。如图2和图3所示,弹簧51的一端固定在弹簧支承构件52上,该弹簧支承构件52固定在与连接支架38相对的基板40的平面上。另外,弹簧51的另一端固定到弹簧支承构件53,该弹簧支承构件53固定到可动构件34的吸附部的吸附面的背面。
如上所述,可动构件34包括:作为与电磁体35之间的吸附部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长孔44并作为与连接支架38之间的卡合部的第二部分。如图2所示,第二部分的下边部远离基板40的平面,然而第一部分的下边部朝向基板40的平面延伸。弹簧支承构件53固定到上述的第一部分的下边部中的吸附面的背面。
在本实施例1中,弹簧51是线圈状的压缩弹簧,当被压缩时,弹簧51在朝向电磁体35的方向上对可动构件34施加作用力。如后文所述,通过上述的弹簧51使可动构件34和电磁体35的吸附稳定。
图4示出本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图5示出本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俯视图。在图4和图5中,紧急停止装置处于制动状态,电动致动器10处于恢复动作过程中。也就是说,电梯装置处于恢复过程中。
如图4和图5所示(图2和图3也相同),电动致动器10具有位于基板40的平面部上的进给螺杆36,用于驱动可动构件34。进给螺杆36在所谓的双边保持状态下,被固定在基板40的平面上的进给螺杆支承构件41和进给螺杆支承构件42可旋转地支承。电磁体35具有进给螺母39,该进给螺母39与进给螺杆36拧合。进给螺杆36被电动机37旋转。电动机37通过电动机固定支架55固定地支承在基板40的平面上。
为了使电动致动器10恢复到待机状态(参照图6和图7),首先,在激励电磁体35的同时驱动电动机37,使进给螺杆36旋转。通过旋转的进给螺杆36和电磁体35所具有的进给螺母39,电动机37的旋转被转换为电磁体35沿进给螺杆36的轴向的线性移动。由此,电磁体35接近上述图2所示的可动构件34的位置,通过电磁体35的电磁力进行作用,可动构件34被吸附到电磁体35上。
此时,在长孔44中,由于位于卡合销43的电磁体35侧的区域是空着的,所以电磁体35在到达图2所示的可动构件34的位置之后进一步继续移动规定距离(d),从而在对弹簧51进行压缩的同时沿移动方向压入可动构件34。此时,弹簧51的作用力在与电磁体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即在从可动构件34朝向电磁体35的方向上作用于可动构件34。由此,由于电磁体35和可动构件34紧密接触,因此提高了通过电磁体35吸附可动构件34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3所示,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上侧)的磁极面与另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下侧)的磁极面隔开距离ΔX。即,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上侧)和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上侧)之间的距离大于另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下侧)和另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下侧)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另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下侧)到达另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下侧)的位置时,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上侧)还未到达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上侧)的位置。
当另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下侧)到达另一可动构件34(图3中下侧)的位置后,如上所述,在压入另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下侧)的同时继续移动规定距离(d),因此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上侧)也继续移动,到达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上侧)的位置,并按压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上侧)。此时,由于弹簧51(图3中上侧)也被按压,所以通过弹簧51(图3中上侧)的作用力使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上侧)与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上)紧密接触,因而提高了通过一个电磁体35(图3中上侧)吸附一个可动构件34(图3中上侧)的可靠性。
图4和图5示出了通过如上所述的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暂时停止电磁体35的驱动时的电动致动器10的状态。如图5所示,由于一个可动构件34(图5中上侧)和另一个可动构件34(图5中下侧)独立地受到弹簧51的作用力的同时被压入,因此通过压入量的不同来补偿图2和图3所示的ΔX。由此,提高了由一对可动构件34构成的可动部与由一对电磁体35构成的电磁体部之间的吸附的稳定性。因此,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可靠性。
另外,优选为,上述ΔY(=长孔44的长度-卡合销43的轴的直径)设定为比上述ΔX(根据尺寸公差和装配公差预测的最大值(容许值))要大的值(ΔY)。上述d(>0)在ΔY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由此,可靠地提高了可动部和电磁体部之间的吸附的稳定性。
图6示出本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图7示出本实施例1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俯视图。在图6和图7中,紧急停止装置处于恢复状态,并且电动致动器10处于恢复到待机状态的状态。也就是说,电梯装置处于恢复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若可动构件34吸附到电磁体35上,则在继续电磁体35的励磁的同时,使电动机37的旋转方向相反,使进给螺杆36反转。由此,可动构件34与电磁体35一起移动到待机时的位置。
通过这种电动致动器10的恢复动作,弹簧51被拉伸。因此,在待机状态下,弹簧51的作用力在与朝向电磁体35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作用于可动构件34。由此,当电动致动器10进行动作时,即当从待机状态(图6)转移到动作状态(图2)时,由一对可动构件34构成的可动部的移动能高速化。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使可动部和电磁体部之间的吸附稳定的一对弹簧51的弹性力小于用于驱动驱动轴12的驱动弹簧13的弹性力。因此,即使设置弹簧51,也可以不增强电磁体35的电磁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1,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中的可动部与电磁体部之间的吸附的稳定性。因此,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1,不仅在检测到轿厢的超速状态时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的可靠性,在停电时也同样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的可靠性。
[实施例2]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2中,应用板簧来代替实施例1中应用于电动致动器10的压缩弹簧(图3中的“弹簧51”)。除了板簧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下主要说明与实施例1不同的点。
图8示出本实施例2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在图8中,与图2同样地,紧急停止装置处于制动状态,电动致动器10处于动作状态。也就是说,电梯装置处于停止状态。
如图8所示,板簧61的一端部固定在基板40的平面上。也就是说,板簧61的一端部是固定端。板簧61的另一端部沿着相对于基板40的平面倾斜的方向从所固定的另一端部延伸到连接可动构件34和操作杆11的连接支架38下方的连接支架38和基板40之间的空间内。该另一端部是自由端。
与实施例1同样地,可动构件34包括:作为与电磁体35之间的吸附部的第一部分;以及具有长孔44并作为与连接支架38之间的卡合部的第二部分。在本实施例2中,如图8所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各下边部都与基板40的平面分离。此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各个下边缘是连续的。
板簧61的另一端部即自由端部与第一部分的下边部中的吸附面的背面相邻。
图9示出本实施例2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在图9中,与图4同样地,紧急停止装置处于制动状态,电动致动器10处于恢复动作过程中。也就是说,电梯装置处于恢复过程中。
与实施例1相同,若被进给螺杆36驱动的电磁体35到达可动构件34的位置,则电磁体35沿电磁体35的移动方向将可动构件34压入规定量(≤长孔的空闲区域的长度ΔY(图8))。此时,可动构件31上的与电磁体35之间的吸附面的背面与板簧61中的倾斜部抵接。因此,由于板簧61的倾斜部朝向基板40向下压,因此,板簧61与实施例1中的弹簧51同样地在朝向电磁体35的方向上对可动构件34施加作用力。由于电磁体35和可动构件34通过板簧61的作用力而紧密接触,因此提高了通过电磁体35吸附可动构件34的可靠性。
另外,与实施例1相同,由于一对可动构件34中的每一个独立地在受到板簧61的作用力的同时被压入,因此通过压入量的不同来补偿一对电磁体35中的磁极面的位置差异ΔX。由此,提高了由一对可动构件34构成的可动部与由一对电磁体35构成的电磁体部之间的吸附的稳定性。因此,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的可靠性。
图10示出本实施例2的电动致动器10的机构部,并且是在图1的设置状态下的主视图。在图10中,与图6同样地,紧急停止装置处于恢复状态,并且电动致动器10处于恢复到待机状态的状态。也就是说,电梯装置处于恢复状态。
如图9所示,可动构件34吸附到电磁体35上后,继续电磁体35的励磁的同时,使电动机37的旋转方向相反,使进给螺杆36反转。由此,可动构件34与电磁体35一起移动到待机时的位置。通过这种恢复动作,电动致动器10恢复到图10所示的待机状态。
若吸附可动构件34的电磁体35朝向待机时的位置移动,则由于板簧61和可动构件34之间的接触被解除,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可动构件34不会受到来自板簧61的作用力。因此,即使设置板簧61,也不需要增大电磁体35的电磁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2,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中的可动部与电磁体部之间的吸附的稳定性。因此,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只要将板簧61固定在基板40上而不变更可动构件34等的结构即可,因此能在不使电动致动器10的结构和组装复杂化的情况下,提高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板簧61为平板或薄板状,并且相对于基板40倾斜,因此能将板簧61设置在连接支架38和进给螺杆36与基板40的平面之间的狭窄空间内。因此,能在不增大电动致动器10的尺寸,不使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设置板簧61。
根据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同样地,不仅在检测到轿厢的超速状态时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的可靠性,在停电时也同样提高了电动致动器10的动作的可靠性。
此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发明不必限定于要包括所说明的所有结构。此外,对于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增加、删除、替换。
例如,除了轿厢1的上方部外,电动致动器10还可以设置在轿厢1的下方部或侧方部。
此外,弹簧不限于线圈状弹簧或板簧,并且可以应用能够向可动构件施加作用力的各种弹簧。此外,弹簧可以由金属构成,也可以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
标号说明
1…轿厢,2…紧急停止装置,3…位置传感器,4…导轨,10…电动致动器,11…操作杆,12…驱动轴,13…驱动弹簧,14…固定部,15…按压构件,16…动作件,17…连接片,18…动作件,19…动作轴,20…动作轴,21…上拉杆,30…壳体,34…可动构件,35…电磁体,36…进给螺杆,37…电动机,38…连接支架,39…进给螺母,40…基板,41…进给螺杆支承构件,42…进给螺杆支承构件,43…卡合销,44…长孔,49…支承板,50…上梁,51…弹簧,52…弹簧支承构件,53…弹簧支承构件,55…电动机固定支架,61…板簧。
Claims (9)
1.一种电梯装置,包括:
轿厢;
设置于所述轿厢的紧急停止装置;
设置于所述轿厢并驱动所述紧急停止装置的驱动机构;以及
设置于所述轿厢并使所述驱动机构进行动作的电动致动器,
该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致动器包括:
一对可动构件;
与所述一对可动构件相对的一对电磁体;
用于使所述一对电磁体直线移动的机构部;
连接到所述驱动机构的操作杆,该操作杆以使所述一对可动构件能沿所述一对电磁体的移动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连接;以及
设置于所述一对可动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弹簧部,该弹簧部在所述一对电磁体朝向所述一对可动构件移动并通过电磁力吸附所述一对可动构件时,向所述可动构件施加与所述一对电磁体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一对电磁体朝向所述一对可动构件移动时,沿着所述一对电磁体的所述移动方向,所述一对电磁体将所述一对可动构件压入规定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距离大于所述一对电磁体之间的尺寸差的容许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可动构件中的每一个上设置有长孔,
所述操作杆在所述长孔中连接到所述一对可动构件中的每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一对电磁体的所述移动方向,所述一对电磁体将所述一对可动构件压入规定距离,
所述规定距离大于所述一对电磁体之间的尺寸差的容许值,并且在所述长孔的空闲区域的长度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是线圈状弹簧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一对可动构件和所述操作杆之间的连接部的下方,
所述弹簧部的另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可动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是板簧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部的一端部是固定端,
所述板簧部的另一端部延伸到所述一对可动构件和所述操作杆之间的连接部的下方的空间内,并且是自由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0/045469 WO2022123624A1 (ja) | 2020-12-07 | 2020-12-07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19904A true CN116419904A (zh) | 2023-07-11 |
CN116419904B CN116419904B (zh) | 2024-08-30 |
Family
ID=8197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107015.1A Active CN116419904B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2123624A1 (zh) |
CN (1) | CN116419904B (zh) |
WO (1) | WO20221236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174009A4 (en) * | 2020-06-29 | 2024-04-03 | Hitachi, Ltd. | LIFTING DEVIC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4351A (zh) * | 2004-04-20 | 2006-06-0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紧急停止系统 |
CN1886320A (zh) * | 2004-11-16 | 2006-12-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安全装置 |
US20070170010A1 (en) * | 2004-05-25 | 2007-07-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mergency stop device of elevator |
CN101428722A (zh) * | 2004-04-20 | 2009-05-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紧急停止系统 |
WO2017149968A1 (ja) * | 2016-03-04 | 2017-09-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動装置 |
WO2020110437A1 (ja) * | 2018-11-28 | 2020-06-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622712T3 (es) * | 2012-12-13 | 2017-07-07 | Inventio Ag | Dispositivo paracaídas para una planta de ascensor |
JP2019156567A (ja) * | 2018-03-13 | 2019-09-1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2020
- 2020-12-07 WO PCT/JP2020/045469 patent/WO202212362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12-07 JP JP2022567727A patent/JPWO2022123624A1/ja active Pending
- 2020-12-07 CN CN202080107015.1A patent/CN1164199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4351A (zh) * | 2004-04-20 | 2006-06-0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紧急停止系统 |
CN101428722A (zh) * | 2004-04-20 | 2009-05-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紧急停止系统 |
US20070170010A1 (en) * | 2004-05-25 | 2007-07-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mergency stop device of elevator |
CN1886320A (zh) * | 2004-11-16 | 2006-12-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安全装置 |
WO2017149968A1 (ja) * | 2016-03-04 | 2017-09-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動装置 |
WO2020110437A1 (ja) * | 2018-11-28 | 2020-06-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19904B (zh) | 2024-08-30 |
WO2022123624A1 (ja) | 2022-06-16 |
JPWO2022123624A1 (zh) | 2022-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110437A1 (ja) | 非常止め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
CN114746354B (zh) | 紧急停止装置以及电梯 | |
CN113874312B (zh) | 紧急制动装置及电梯 | |
JP201301864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 |
CN116419904B (zh) | 电梯装置 | |
CN115720567A (zh) | 电梯设备 | |
CN114789955B (zh) | 电梯装置 | |
CN115702113A (zh) | 电梯装置 | |
WO2022172364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EP4393861A1 (en) | Elevator device | |
EP4414307A1 (en) | Fault detection device and fault detection method for electric actuator for emergency stop device | |
EP4414308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operation of electrically - powered actuator for emergency stop apparatus | |
JP7505119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7556160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EP4410727A1 (en) | Elevator device | |
WO2024142155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7545007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7575623B2 (ja) | 非常止め装置用電動作動器の点検装置 | |
CN115716622A (zh) | 电梯装置 | |
WO2022038665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14426236A (zh) | 紧急停止装置及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