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864A - 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9864A
CN116419864A CN202180054234.2A CN202180054234A CN116419864A CN 116419864 A CN116419864 A CN 116419864A CN 202180054234 A CN202180054234 A CN 202180054234A CN 116419864 A CN116419864 A CN 116419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heduling
charge
power
dispatching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42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龙珍
王潇
颜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19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9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02J3/32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the battery being on-board an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e.g. vehicle to grid arrangements [V2G], power aggregation, use of the battery for network load balancing, coordinated or cooperative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a programmable schedu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能调度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电网调度平台(30)通过充放电装置(10)在电网(40)与车辆(20)的电池(P1)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BMS(21)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21)接受电网调度平台(30)的电能调度。

Description

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例如,电池可作为动力源为用电设备提供动力,从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随着电池的发展,电池的充电技术也发展迅速。
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电网调度平台可通过支持车辆到电网(Vehicle-to-grid,V2G)技术的充放电装置实现电网与车辆之间电能的双向灵活调度。比如,电网调度平台可以根据需求将电网的电能调度至车辆的动力电池中,又或者,可以根据需求将车辆的动力电池的电能调度至电网中。
现阶段,缺少一种能够对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进行合理控制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可以对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能调度方法,应用于车辆的VCU,方法包括:
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在电网与车辆的电池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其中,充放电完成信息是BMS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其中,目标调度模式为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模式;
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能调度方法,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BMS可以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下,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 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调度表示信息,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包括:
判断调度模式信息所表征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
通过本实施例,VCU可以通过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电能调度模式,从而可以根据电能调度模式选择是否控制BMS结束电能调度,从而能够准确识别出本次电能调度过程是否是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过程,进而便于根据不同的调度过程采取不用的控制策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包括:
判断充放电完成信息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其中,目标标识是BMS在确定调度模式为除目标调度模式之外的其他调度模式的情况下添加入充放电完成信息的,目标标识为满充标识或者满放标识。
通过本实施例,VCU可以通过充放电完成信息是否包括目标标识来确定电能调度模式,从而可以根据电能调度模式选择是否控制BMS结束电能调度,从而能够准确识别出本次电能调度过程是否是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过程,进而便于根据不同的调度过程采取不用的控制策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具体包括:
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不向BMS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
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VCU不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的方式,仅通过改变VCU侧的通信策略即可对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流程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了控制的便捷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能调度方法,应用于BMS,方法包括:
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的电池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获取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
在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向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以使VCU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以及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能调度方法,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BMS可以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下,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 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之后,方法还包括:
接收电网调度平台发送的充放电结束信息;
响应于VCU发送的充放电结束信息,结束电能调度。
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在电网调度平台的控制下,结束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调度模式,提高了双向调度的合理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充放电结束信息是电网调度平台在确定实时获取的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发送至BMS的。
电能调度参数包括:调度时间参数和/或电池的第二电性能参数,
其中,在电能调度参数包括调度时间参数的情况下,目标调度条件包括:实时获取的调度时间参数达到目标调度时间参数;
在电能调度参数包括第二电性能参数的情况下,目标调度条件包括:实时获取的第二电性能参数达到目标电性能参数。
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本实施例,电网调度平台可以实时获取电能调度参数,以及在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向VCU发送用于提示其结束电能调度的充放电结束信息。由于电能调度参数能够反映实时的电能调度状态,从而使得电网调度平台根据电能调度状态对电能调度过程进行准确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VCU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不对充放电完成信息进行响应。
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VCU不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的方式,仅通过改变VCU侧的通信策略即可对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流程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了控制的便捷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VCU,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在电网与车辆的电池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其中,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调度模式信息,充放电完成信息是BMS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调度模式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其中,目标调度模式为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VCU,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BMS可以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下,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 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MS,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的电池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获取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向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以使VCU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以及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BMS,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BMS可以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下,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能调度设备,包括:
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VCU,以及
如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BMS。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能调度系统,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BMS可以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下,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能调度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处理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能调度方法,或者以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能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能调度设备,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BMS可以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下,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 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能调度方法,或者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能调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BMS可以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下,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电能调度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CU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网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调度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车辆到电网(Vehicle-to-grid,V2G)技术是指在车辆的电池与电网之间电能可双向流动的技术。电网可通过支持V2G技术的充放电装置为车辆的电池充电,车辆可通过支持V2G技术的充放电装置将电池的电能传输至电网。其中,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是货车、汽车、公交车等以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的车辆。
在一种相关技术的电能调度策略中,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可以在确定车辆的电池满充或者满放之后,向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接收到充放电完成信息之后,向BMS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BMS响应于充放电结束指令,退出电能调度流程。其中,在BMS退出电能调度流程之后,若没有人工干预,则车辆电池无法继续进行充放电,相应地,电网调度平台无法继续在电网与车辆电池之间进行电能调度。
然而,在实际的电能调度场景中,当需要在电网和车辆电池之间进行灵活的双向电能调度时,可能存在着先将车辆的电池满充再放电的情况,或者存着着先将车辆的电池满放再充电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当车辆满充或者满放时,VCU会控制BMS结束调度流程,从而在后续过程中使得车辆无法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在一个示例的场景中,若某一区域内每天的00:00~06:00为用电低谷时段,每天的18:00~24:00为用电高峰时段,车主在第一天的14:00分将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为40%的车辆放入充电站,并选择在第二天的早上8:00取车,并设置目标SOC为100%,并选择了上述目标调度模式。
在该场景下,电网调度平台希望在第一天的用电高峰时段,即第一天的18:00~24:00将车辆上的40%SOC电池的所有剩余电量传输至电网,来对电网调频调峰。然后在第二天的用电低谷时段,即第二天的00:00~06:00利用电网将车辆上的电池充至100%,来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
然而,采用上述相关技术,则会导致车辆在第一天的18:00~24:00将车辆上 的40%SOC电池的所有剩余电量传输至电网之后,BMS确定电池满放并向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然后由VCU控制BMS退出电能调度流程,车辆无法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调度。比如,在第二天00:00~06:00本应该将车辆的电池充至100%SOC,但是车辆已退出电能调度流程,导致无法对电池充电。当车主在约定好的第二天的早上8:00取车时车辆的电池SOC为0%,即车辆的电池电量被耗空,因此,该相关技术中的电能调度方案无法对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用于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方案。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能调度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介质,可应用于利用充放电装置在电网与车辆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场景中。具体地,VCU在接收到BMS的充放电完成信息之后,若确定当前的电能调度模式是双向电能调度模式,则不执行控制BMS退出充放电模式的流程,使得车辆的电池能够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为了便于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调度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部分先对电能调度场景展开具体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电能调度场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电能调度场景中涉及到充放电装置10、车辆20、电网调度平台30以及电网40。其中,车辆20包括电池P1、BMS 21以及VCU 22。其中,图1中的空心箭头表示通信交互,实线箭头表示能量交互。
具体地,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通过充放电装置10对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过程进行控制。充放电装置10可与电网调度平台30进行通信交互。充放电装置10可以与BMS 21进行通信交互,BMS 21可以与VCU 22进行通信交互。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各器件之间的通信交互可以基于诸如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通信等方式进行有线通信交互,或者是以诸如蓝牙、WiFi等方式进行无线通信交互,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充放电装置10可以是设置于充电站内的充电桩。相应地,车辆抵达充电站之后,可以基于充电站内的充电桩进行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其中,充电站可以是固定场所或者移动充电车辆等能够为车辆提供充放电服务的场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充放电装置10可以是车载充电装置等便携式充放电设备,相应地,可以在能够提供市电等场所进行电池P1与电网40之间的电能调度。比如,可以在私人车库、停车场等能够提供带电插座的场所进行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
在初步了解了电能调度场景之后,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能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应注意,这些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能调度方法200包括S210至S230。其中,电能调度方法的 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VCU 22。
S210,在电网调度平台30通过充放电装置10在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BMS 21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
S220,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该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
S230,在该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 21接受电网调度平台10的电能调度。
在初步介绍了电能调度方法200的具体步骤S210至S230之后,接下来对S210至S230涉及的技术术语展开具体说明。
对于充放电装置10,其为支持V2G功能的充放电装置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充放电装置可以设置于充电站内或者其他诸如停车场等能够连接电网的场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充放电装置10可包括充电桩、交流-交流电压转换模块、交流-直流电压转换模块、车载充电器等支持V2G功能且能够对电池P1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装置,对其具体类型并不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充放电装置10的充电枪与车辆20上的充电插口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充放电装置10实现电网40与车辆20的电池P1之间的电能交互。
对于电池P1。电池P1为设置于车辆20内的电池。电池P1可以通过充放电装置10与电网40进行电能交互。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P1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或者钠离子电池等,在此不做限定。从规模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P1可以为电芯单体,也可以是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在此不做限定。从应用场景而言,电池P1可以应用于车辆20内,为车辆20的电机供电,作为车辆20的动力源。从数量上讲,电池P1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对此不做限定。
对于BMS 21,其可以对电池P1进行管理。BMS 21设置于车辆20内。具体地,BMS 21可以用于在电池P1的充放电过程中对电池P1的电压数据进行监控,以及分别与充放电装置10、VCU 22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BMS 21还可以对电池P1的充放电功能进行控制。示例性地,BMS 21可以对设置于电池P1的输电线路上的继电器进行控制。在一个具体地示例中,BMS 21进入电能调度流程之后,可以控制电池P1的输电线路上的继电器闭合,以及在BMS 21退出电能调度流程之后,可以控制电池P1的输电线路上的继电器断开。其中,电池P1的输电线路上的继电器可以包括主正继电器和/或主负继电器,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对于VCU 22,其设置于车辆20内,其可以在确定需要结束电能调度时,控制BMS 21退出充放电流程。
对于电网调度平台30,其可以是能够对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过程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者功能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网调度平台可以集成于充放电装置10内,或者设置于充放电装置10外部的服务器等具有控制、通信功能的设备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网调度平台30还可以对电能传输过程进行计费。电网调度平台30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具体需求设置,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对于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过程,其可行调度模式可以包括目标调 度模式。其中,目标调度模式为通过充放电装置10在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进行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具体地,在车辆20与充放电装置10电连接之后,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根据电网负荷和/或电池P1的电量情况,灵活控制电池P1向电网40放电,或者控制电网40对电池P1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调度模式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充电阶段以及一个放电阶段。其中,充电阶段为由电网40向电池P1传输电能的阶段,放电阶段为由电池P1向电网40传输电能的阶段。通过目标调度模式,可以在电网40处于高负荷状态时,比如处于用电高峰时段时,将电池P1的电能补充至电网40,以对电网40进行调频调峰。以及在电网40处于低负荷状态时,比如处于用电低谷时段时,将电网40的电能补充至电池P1中,以保证能够满足用户对电池P1的电量需求,从而实现了对电能的合理、灵活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行调度模式还可以包括第一调度模式和/或第二调度模式。其中,第一调度模式,即一种通过充放电装置10利用电网40的电能为电池P1充电的单向调度模式。第二调度模式,即一种通过充放电装置10将电池P1的电能传输至电网40的单向调度模式。示例性地,车辆20抵达充电站或者充电区域之后,可以通过充放电装置10将电池P1的部分或者全部电能传输至电网40,或者通过充放电装置10从电网40获取电能来为电池P1充电。
对于充放电完成信息,其用于表征BMS 21确定电池P1已完成充电或者放电。其中,充放电完成信息是BMS 21在确定电池P1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向VCU发送的。
其中,电池P1的第一电性能参数为能够反映电池电量的参数。也就是说,第一电性能参数为可以随着电池P1的电量变化而变化的参数。可选地,第一电性能参数可以是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电池电量、电压值等。
其中,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包括预设充电截止条件和/或预设放电截止条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性能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参数阈值的条件下,可以确定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电截止条件。示例性地,在第一电性能参数为电池P1的电压值的情况下,第一参数阈值可以是充电截止电压。其中,充电截止电压可以是满充电压或者是第一目标电压值。其中,满充电压可以是电池P1在充满电时的电压值。比如电池P1在100%SOC时的电压值。第一目标电压值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具体需求设置,对此不作限定。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性能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参数阈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放电截止条件。示例性地,在第一电性能参数为电池P1的电压值的情况下,第二参数阈值可以是预设放电截止电压。其中,预设充电截止电压可以是预设满充电压或者第二目标电压值。其中,满放电压可以是将电池P1的电量放空时的电压值。比如电池P1在0%SOC时的电压值。第二目标电压值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具体需求设置,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确定当前调度过程是否是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调度过程,充放电完成信息还可以用于识别当前调度的调度模式。比如,充放电完成信息可以包括调度模式信息和/或目标标识。
对于S210,在一些实施例中,BMS 21可以通过与充放电装置10的交互,确定当前电能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在确定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之后,将携带有当前电能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信息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发送至VCU 22。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当前电能调度过程指的是在执行电能调度方法时、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模式。
对于S230,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到该充放电完成信息之前,VCU 11允许BMS21接受电网调度平台30的调度,在接收到该充放电完成信息,且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表示当前电网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VCU 22对BMS 21的被调度状态不进行改变,也就是说,VCU 22可以允许BMS 21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30的调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不是目标调度模式,比如,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为上述第一调度模式或者第二调度模式,则VCU 22可以向BMS 21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来控制BMS 21结束电能调度。可选地,充放电结束指令可以包括充电结束指令和放电结束指令,若调度模式为上述第一调度模式,则VCU 22可以向BMS 21发送充电结束指令。若调度模式为上述第二调度模式,则VCU 22可以向BMS 21发送放电结束指令。
通过上述步骤S210至S230示出的电能调度方法200,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若BMS确定车辆的电池向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通过充放电装置对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此外,在现有通信协议上,通过修改VCU侧的电能调度策略,无需更改硬件即可实现上述步骤S210至S230示出的电能调度方法200,从而使得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过程简单易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S230,可以具体包括:
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不向BMS 21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也就是说,在接收到充放电完成信息之后,若确定本次电能调度过程是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则不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从而使得BMS 21仍处于电能调度流程中。
通过VCU 22不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的方式,仅通过改变VCU 22侧的通信策略即可对电网40与P1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流程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了控制的便捷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调度表示信息。如图3所示,电能调度方法300包括S310至S330。其中,电能调度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VCU 22。
S310,在电网调度平台30通过充放电装置10在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BMS 21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其中,S310与S210类似, S31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对S210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S320,判断调度模式信息所表征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
对于调度模式信息,调度模式信息用于表示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度模式信息可以表示上述部分示出的第一调度模式、第二调度模式或者目标调度模式中的一种。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可以将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某一个字段的内容表示调度模式信息。相应地,不同的调度模式对应的该字段的内容不同。比如,该字段的内容为01时,表示目标调度模式;该字段的内容为10时表示第一调度模式,该字段的内容为11时,表示第二调度模式。
针对S320,可以通过判断调度模式信息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的调度模式信息的方式,来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具体地,若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为目标调度模式的调度模式信息,则确定正在进行的电能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即正在进行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
S330,在该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 21接受电网调度平台10的电能调度。其中,S330与S230类似,S33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对S230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步骤S310至S330示出的电能调度方法300,VCU 22可以通过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电能调度模式,从而可以根据电能调度模式选择是否控制BMS 21结束电能调度,从而能够准确识别出本次电能调度过程是否是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过程,进而便于根据不同的调度过程采取不用的控制策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能调度方法400包括S410至S430。其中,电能调度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VCU 22。
S410,在电网调度平台30通过充放电装置10在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BMS 21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其中,S410与S210类似,S41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对S410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S420,判断充放电完成信息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
其中,目标标识是BMS在确定调度模式为除目标调度模式之外的其他调度模式的情况下添加入充放电完成信息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他调度模式可以是上述第一调度模式和第二调度模式。也就是说,BMS在确定当前调度模式为第一调度模式或者第二调度模式时,在充放电完成信息中添加入目标标识,即生成的充放电完成信息携带有目标标识。BMS在确定当前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不向充放电完成信息中添加入目标标识,即生成的充放电完成信息不携带目标标识。
目标标识为满充标识或者满放标识。具体地,在电池P1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充放电完成信息可以包括满充标识。在电池P1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充放电完成信息可以包括满放标识。
可选地,可以将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两个字段分别作为满充标志位以及满放标志位,相应地,满充标志位的赋值为某一预设值C1时,在满充标志位上的C1即为满充标识。比如,若满充标志位上的赋值为1,则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满充标识,若满充标志位上的赋值为0,则充放电完成信息不包括满充标识。同理地,若满放标志位的赋值为某一预设值C2时,在满放标志位上的C2即为满放标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一个字段作为指示电池满充或者满放的标志位,相应地,该标志位的赋值为某一预设值D1时,在该标志位上的D1即为满充标识。该标志位的赋值为某一预设值D2时,在该标志位上的D2即为满放标识。比如,若该标志位上的赋值为01,则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满充标识,若该标志位上的赋值为11,则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满放标识。
对于S420,若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满充标识或者满放标识,则表示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不是目标调度模式。同理地,若充放电完成信息不包括满充标识和满放标识则表示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
S430,在该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 21接受电网调度平台10的电能调度。其中,S430与S230类似,S43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对S230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步骤S410至S430示出的电能调度方法400,VCU 22可以通过充放电完成信息是否包括目标标识来确定电能调度模式,从而可以根据电能调度模式选择是否控制BMS 21结束电能调度,从而能够准确识别出本次电能调度过程是否是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过程,进而便于根据不同的调度过程采取不用的控制策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基于相同的申请构思,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能调度方法500包括S510和S520。其中,电能调度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BMS 21。
S510,在电网调度平台30通过充放电装置10进行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获取电池P1的第一电性能参数。
S520,在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向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 22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以使VCU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以及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 21接受电网调度平台30的电能调度。
需要说明的,S510和S520中涉及的技术术语以及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上述部分对电能调度方法200-400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S540,在一些实施例中,BMS 21可以生成携带有调度模式信息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并将所生成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发送至VCU22。其中,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对S22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BMS 21可以根据其与充放电装置10之间的交互报文确定当前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以及在当前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生成不携带有目标标识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并将生成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发送至VCU 22。其中,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对S22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步骤S510和S520示出的电能调度方法500,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BMS可以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下,向车辆的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能调度方法500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2至图4所示实例描述的电能调度方法200-400类似,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电能调度方法600还包括S610至S640。
S610,在电网调度平台30通过充放电装置10进行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获取电池P1的第一电性能参数。其中,S610与S510类似,S61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对S510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520,在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向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 22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以使VCU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以及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 21接受电网调度平台30的电能调度。其中,S620与S520类似,S62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对S520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S630,接收电网调度平台30发送的充放电结束信息。
S640,响应于VCU 22发送的充放电结束信息,结束电能调度。
对于充放电结束信息,其用于提示BMS 21结束电能调度。具体地,充放电结束信息可以是电网调度平台30在确定可以结束当前调度过程之后发送的。具体地,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将充放电结束信息发送至充放电装置10,充放电装置10将接收到的充放电结束信息发送至BMS 21。
对于充放电信息的具体传输路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通过充放电装置10将充放电结束信息发送至BMS 21。也就是说,电网调度平台30将充放电完成信息发送至充放电装置10,充放电装置10将充放电完成信息转发至BMS 2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将充放电结束信息发送到诸如远程信息处理器(Telematics BOX,TBOX)或者RDB(一种车联网设备)等车联网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电网调度平台3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将充放电结束信息发送至BMS 21,对其充放电结束信息的具体传输路径不作限定。
对于S640,需要说明的是,在BMS 21结束电能调度之后,车辆20可以退出电能调度流程。
通过步骤S610至S650示出的电能调度方法600,可以在电网调度平台30的控制下,结束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双向调度模式,提高了双向调度的合理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充放电结束信息是电网调度平台在确定实时获取的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发送至BMS的。
其中,电能调度参数包括:调度时间参数和/或电池P1的第二电性能参数。具体地,在电能调度参数包括调度时间参数的情况下,目标调度条件包括:实时获取的调度时间参数达到目标调度时间参数。
在电能调度参数包括第二电性能参数的情况下,目标调度条件包括:实时获取的第二电性能参数达到目标电性能参数。
对于目标调度时间参数以及目标电性能参数,从其获取方式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可以是用户在诸如充电桩、车载终端等具有信息输入功能的设备上输入的。相应地,具有信息输入功能的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目标调度时间参数和/或目标电性能参数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目标调度时间参数和/或目标电性能参数发送至电网调度平台30。又或者,用户可以直接在电网调度平台30的相关应用(Application,APP)、相关程序、相关操作网页上输入目标调度时间参数和/或目标电性能参数。其中,相关应用(Application,APP)、相关程序可以设置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充电桩等设备内。可选地,用户还可以在具有信息输入功能的设备上输入所选择的电能调度模式。比如用户可以在多个可选调度模式中选择目标调度模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调度时间参数以及目标电性能参数可以是默认设置的。比如,若目标电性能参数为SOC,则可以默认设置为100%。又或者,还可以默认设置为其他数值,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对于目标调度时间参数,其可以是一个具体时刻值,或者是一个时长。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目标调度时间参数是一个时刻值,其可以是用户希望结束电能调度的时刻值,比如用户设置为在19:30:30秒结束电能调度。又或者,可以是用户希望结束电池P1充放电的时刻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目标调度时间参数是一个时长,其可以用户希望的被调度时长。比如,4h等。
对于目标电性能参数,其可以是目标SOC、目标电压值、或者目标电量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SOC可以是结束电能调度时电池SOC需要达到的目标值。可选地,目标SOC可以是一个用户输入的值,或者一个默认值,或者是开始电能调度时的电池SOC与用户输入的目标SOC变化量的和值。示例性地,若电池P1开始电能调度前的SOC为20%,用户希望充入50%SOC的电量(即用户输入的目标SOC变化量为50%),则目标SOC可以是70%。又一示例性地,若电池P1开始电能调度前的SOC为100%,用户希望卖出50%SOC的电量(即用户输入的目标SOC变化量为-50%),则目标SOC可以是50%。
对于调度时间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可以是具体的时刻值或者是调度过程的持续时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每间隔预设时长获取调度时间参数或者不定时地获取调度时间参数。
对于电池P1的第二电池性能参数,其可以是能够反映电池电量的参数。也就是说,第二电性能参数为可以随着电池P1的电量变化而变化的参数。可选地,第二电性能参数可以是SOC、电池电量、电压值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性能参数和第一电性能参数可以是同一种参数,比如均为SOC。又或者,可以是不同种参数,比如第一电 性能参数为电池电压、第二电性能参数为SOC,对其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在车辆抵达充电站之后,用户输入目标时间、以及目标SOC,在目标时刻之前,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根据电网情况、电池电量等参数在电网和车辆电池之间对电能进行灵活调度,以及在目标时刻之前,使车辆电池的电量达到目标SOC。示例性地,若用户输入目标时间20:30,以及目标SOC为80%,则可以在接近20:30时,通过充电或者放电的方式,使车辆电池的SOC等于80%。
通过本实施例,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实时获取电能调度参数,以及在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向VCU 22发送用于提示其结束电能调度的充放电结束信息。由于电能调度参数能够反映实时的电能调度状态,从而使得电网调度平台30根据电能调度状态对电能调度过程进行准确控制。
通过本实施例,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实时获取电能调度参数,以及在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向VCU 22发送用于提示其结束电能调度的充放电结束信息。由于电能调度参数能够反映实时的电能调度状态,从而使得电网调度平台30根据电能调度状态对电能调度过程进行准确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VCU 22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不对充放电完成信息进行响应。
通过VCU 22不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的方式,仅通过改变VCU 22侧的通信策略即可对电网40与电池P1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流程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了控制的便捷性。
在通过图2-图6示出的电能调度方法200-600初步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调度方案之后,为了充分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调度方案,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地电能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7所示,电能调度方法700涉及充放电装置10、车辆20的BMS 21、车辆20的VCU 22以及电网调度平台30。
具体地,电能调度方案包括S701至S714。
S701,充放电装置10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电能调度参数。
S702,充放电装置10将目标电能调度参数发送至电网调度平台30。
S703,电网调度平台30在接收到目标电能调度参数之后,向充放电装置10发送电网调度指令。
S704,充放电装置10响应于电网调度指令,进入电网调度指令所指示的当前充放电阶段。
S705,充放电装置10将当前充放电阶段的电能调度需求发送至BMS 21。
S706,BMS 21根据电能调度需求,控制电池P1进行充放电。
S707,在电能调度过程中,BMS 21判断实时获取的第二电性能参数是否达到预设的充放电截止条件。若判断结果为未达到预设的充放电截止条件,则继续实时获取第二电性能参数,并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充放电截止条件。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S708。
S708,在BMS 21确定实时获取的第二电性能参数达到预设的充放电截止条件 的情况下,向VCU 22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
S709,VCU 22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判断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是目标调度模式。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继续执行S710,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执行S711。
S710,在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不是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VCU 22向BMS 21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
S711,在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VCU 22允许BMS 21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30的电能调度。
S712,电网调度平台30判断实时获取的电能调度参数是否满足目标调度条件。若判断结果为不满足目标调度条件,则继续获取电能调度参数,以及判断继续获取的电能调度参数是否满足目标调度条件。若判断结果为满足目标调度条件,则继续执行S713。
S713,电网调度平台30在实时获取的电能调度参数是否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向BMS 21发送充放电结束信息。
S714,BMS 21响应于充放电结束信息,结束电能调度。
在初步介绍完电能调度方法700的具体步骤S701至S714之后,接下来对S701至S714涉及的技术术语展开具体说明。
对于目标电能调度参数,其可以包括用户输入的目标调度模式。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电能调度参数可以包括用户输入的目标调度时间参数和/或目标电性能参数。其中,目标调度模式、目标调度时间参数和目标电性能参数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电网调度指令,由于目标调度模式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充电阶段和至少一个放电阶段,电网调度指令用于在目标调度模式对应的调度流程中控制充放电装置10以及BMS 21进入相应的充放电阶段。具体地,电网调度指令包括:用于指示充放电装置10以及BMS 21进入充电阶段的第一电网调度指令和/或用于指示充放电装置10以及BMS 21进入放电阶段的第二电网调度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根据电网负荷和/或电池P1的电量向充放电装置10发送上述第一电网调度指令或者第二电网调度指令。
可选地,电网调度指令可以包括当前充放电阶段的充放电方向以及在当前充放电阶段的传输电能的功率需求。其中,充放电方向即为电能传输方向,如果计算得到充放电方向为由车辆的电池指向电网的电能传输方向,即对车辆的电池进行放电时,则当前充放电阶段为放电阶段。同理地,若充放电方向为由电网指向车辆的电池的电能传输方向,即对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则当前充放电阶段为充电阶段。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网调度平台30可以根据电网负荷和/或电池电量等计算充放电方向以及功率需求。
可选地,电网调度指令还可以包括当前充放电阶段的充放电深度。其中,对于充电阶段,其充电深度表示电池在本次充电阶段内的待充电电量与电池额定电量的比值。对于放电阶段,其放电深度表示电池在本次放电阶段内的待放电电量与电池额定电量的比值。
对于电网调度需求,电网调度需求可以包括当前充放电阶段的充放电方向以及在当前充放电阶段的传输电能的功率需求。可选地,电网调度需求还可以包括当前充放电阶段的充放电深度等可以供BMS 21确定电池在本次充放电阶段的充放电参数的数据。
对于S701和S70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电网调度平台的相关APP、相关网页上输入目标电能调度参数。
对于S703,作一个具体的示例,若在电网处于高负荷状态时电网调度平台30确定需要控制电池向电网输电,此时可以向充放电装置10发送用于指示进入放电阶段的电能调度指令。若在一段时间之后,若电网处于低负荷状态,则电网调度平台30确定由电网向电池输电,此时可以向充放电装置10发送用于指示进入充电阶段的电能调度指令。
对于S706,在一些实施例中,BMS 21可以对电池P1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进行监控。以及,在确定达到目标调度模式的停止条件之后,退出电能调度流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BMS 21可以根据电能调度需求,确定充放电模式以及充放电需求参数,以及将充放电模式以及充放电参数发送至充放电装置10,以使充放电装置10根据充放电模式以及充放电参数在充放电过程中调整充放电电压和/或充放电电流,来确保充放电过程的正常开展。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需求参数可以包括电压需求值、电流需求值等。充放电模式可以包括恒流充电模式、恒流放电模式、恒压充电模式或者恒压放电模式。相应地,充放电装置10在充放电模式为恒流充电模式时,控制输出电流不超过电流需求值。以及,在充放电模式为恒流放电模式时,控制输入电流不超过电流需求值。以及,在充放电模式为恒压充电模式时,控制输出电压不超过电压需求值。以及,在充放电模式为恒压放电模式时,控制输入电压不超过电压需求值。
在一个示例中,BMS 21可以通过电池充电需求报文(比如BCL报文)来传输电压需求值、电流需求值以及充放电模式。
基于相同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除了提供了结合图2-图4示出的任一可选实施例描述的电能调度方法200-400之外,还提供了与之对应的VCU。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VCU。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CU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VCU 80包括: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810,用于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在电网与车辆的电池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其中,充放电完成信息是BMS在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模式确定模块820,用于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其中,目标调度模式为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模式。
控制模块830,用于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通过结合图8示出的VCU 80,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 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若BMS确定车辆的电池向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通过充放电装置对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此外,在现有通信协议上,通过修改VCU侧的电能调度策略,无需更改硬件即可实现上述VCU 80,从而使得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过程简单易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模式确定模块820具体用于: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网调度平台发送的充放电结束信息。
指令发送模块,响应于充放电结束信息,向BMS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以使BMS结束电能调度。
通过本实施例示出的VCU 80,可以在电网调度平台的控制下,结束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调度模式,提高了双向调度的合理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充放电结束信息是电网调度平台在确定实时获取的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其中,电能调度参数包括:调度时间参数和/或电池的第二电性能参数。具体地,在电能调度参数包括调度时间参数的情况下,目标调度条件包括:实时获取的调度时间参数达到目标调度时间参数。
在电能调度参数包括第二电性能参数的情况下,目标调度条件包括:实时获取的第二电性能参数达到目标电性能参数。
通过本实施例,电网调度平台可以实时获取电能调度参数,以及在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向VCU 80发送用于提示其结束电能调度的充放电结束信息。由于电能调度参数能够反映实时的电能调度状态,从而使得电网调度平台根据电能调度状态对电能调度过程进行准确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控制模块830具体用于:
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不向BMS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
通过VCU 80不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的方式,仅通过改变VCU 80侧的通信策略即可对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流程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了控制的便捷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VCU 80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2-图4所示实例描述的电能调度方法200类似,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除了提供了结合图5和图6示出的任一可选实施例描述的电能调度方法500-600之外,还提供了与之对应的BMS。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BMS。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BMS 90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910,用于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的电池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获取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
信息发送模块920,用于在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向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以使VCU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以及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BMS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通过结合图9示出的BMS 90,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若BMS确定车辆的电池向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VCU可以根据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通过充放电装置对电网与车辆之间的电能进行双向调度的目标调度模式。在目标调度模式时,VCU允许BMS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从而使得车辆可以继续接受电网调度平台的灵活调度。相较于接收到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即控制BMS结束充放电流程的方案相比,能够在电网与车辆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对车辆的充放电过程进行合理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BMS2还包括信息接收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和控制模块。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电网调度平台发送的充放电结束信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充放电结束信息发送至VCU,以使VCU响应于充放电结束信息向BMS 90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VCU发送的充放电结束指令,结束电能调度。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在电网调度平台的控制下,结束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调度模式,提高了双向调度的合理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充放电结束信息是电网调度平台在电能调度过程中、确定实时获取的时间参数达到调度时间参数和/或电池的第二电性能参数达到目标电性能参数的情况下通过BMS向VCU发送的。
通过本实施例,电网调度平台可以实时获取电能调度参数,以及在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向VCU发送用于提示其结束电能调度的充放电结束信息。由于电能调度参数能够反映实时的电能调度状态,从而使得电网调度平台根据电能调度状态对电能调度过程进行准确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VCU在调度模式为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不对充放电完成信息进行响应。
通过VCU不发送充放电结束指令的方式,仅通过改变VCU侧的通信策略即可对电网与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流程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了控制的便捷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BMS 90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5和图6所示实例描述的电能调度方法500-600类似,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除了提供了BMS 90和VCU 80之外,还提供了与之对应的电网调度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网调度系统。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网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电网调度系统100包括:
BMS 120以及VCU 110。其中,VCU 110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对VCU 80的相关描述,BMS 120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对BMS90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电网调度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充放电装置。
可选地,电网调度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电网调度平台。
其中,电网调度系统100各组成模块或者装置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上述部分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网调度系统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8和图9所示实例描述的BMS 90和VCU 80类似,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调度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在电能调度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1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11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电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11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或者存储器11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102可在电能调度设备的内部或外部。
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1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在一个实例中,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11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图2-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电能调度方法200-400,并达到图2-图4中任意附图所示实例执行其方法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或者以实现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电能调度方法500-600,并达到图5和图6中任意附图所示实例执行其方法达到的相应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电能调度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1103和总线1110。其中,如 图11所示,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通信接口1103通过总线11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11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11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电能调度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超调度(Hyper Transport,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1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电能调度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能调度方法,从而实现结合图2至图9描述的电能调度方法和装置。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能调度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电能调度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调度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调度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adio Frequency,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 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 一种电能调度方法,应用于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在电网与所述车辆的电池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是所述BMS在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根据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所述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调度模式为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模式;
    在所述调度模式为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所述BMS接受所述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调度表示信息,所述根据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所述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调度模式信息所表征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所述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中是否包括目标标识,其中,所述目标标识是所述BMS在确定所述调度模式为除所述目标调度模式之外的其他调度模式的情况下添加入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的,所述目标标识为满充标识或者满放标识。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在所述调度模式为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所述BMS接受所述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具体包括:
    在所述调度模式为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不向所述BMS发送所述充放电结束指令。
  5. 一种电能调度方法,应用于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所述车辆的电池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获取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
    在所述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以使所述VCU根据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确定所述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以及在所述调度模式为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所述BMS接受所述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向所述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电网调度平台发送的充放电结束信息;
    响应于所述VCU发送的所述充放电结束信息,结束所述电能调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充放电结束信息是电网调度平台在确定实时获取的电能调度参数满足目标调度条件的情况下发送至所述BMS的
    所述电能调度参数包括:调度时间参数和/或所述电池的第二电性能参数,
    其中,在所述电能调度参数包括调度时间参数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调度条件包括:实时获取的所述调度时间参数达到目标调度时间参数;
    在所述电能调度参数包括所述第二电性能参数的情况下,所述目标调度条件包括:实时获取的所述第二电性能参数达到目标电性能参数。
  8. 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VCU在所述调度模式为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不对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进行响应。
  9. 一种整车控制器VCU,包括: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在电网与所述车辆的电池之间进行电能调度的调度过程中,接收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的充放电完成信息,其中,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包括调度模式信息,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是所述BMS在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的;
    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度模式信息,确定所述调度过程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其中,所述目标调度模式为所述电网与所述电池之间的双向电能调度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调度模式为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所述BMS接受所述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10.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BMS,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电网调度平台通过充放电装置进行电网与所述车辆的电池之间的电能调度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性能参数;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性能参数满足预设充放电截止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车辆的整车控制器VCU发送充放电完成信息,以使所述VCU根据所述充放电完成信息中的调度模式信息,确定所述电能调度的调度模式是否为目标调度模式,以及在所述调度模式为所述目标调度模式的情况下,允许所述BMS接受所述电网调度平台的电能调度。
  11. 一种电能调度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车控制器VCU,以及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BMS。
  12. 一种电能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能调度方法,或者以实现如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能调度方法。
  13.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能调度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能调度方法。
CN202180054234.2A 2021-09-29 2021-09-29 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4198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1920 WO2023050210A1 (zh) 2021-09-29 2021-09-29 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9864A true CN116419864A (zh) 2023-07-11

Family

ID=85781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4234.2A Pending CN116419864A (zh) 2021-09-29 2021-09-29 电能调度方法、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系统、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2943A1 (zh)
EP (1) EP4243234A1 (zh)
JP (1) JP2023551333A (zh)
KR (1) KR20230098626A (zh)
CN (1) CN116419864A (zh)
WO (1) WO20230502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3168B (zh) * 2023-06-21 2024-04-26 上海旋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变电站联网的充电桩电能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8259B (zh) * 2014-08-29 2016-03-3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v2g技术的车载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08631344B (zh) * 2018-03-27 2021-03-23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计及输电网运行约束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09398149B (zh) * 2018-11-29 2022-03-22 江苏大学 基于分布式能源应用的智能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0696643B (zh) * 2019-11-19 2023-03-24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放电与定位功能复用装置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51333A (ja) 2023-12-07
US20230302943A1 (en) 2023-09-28
EP4243234A1 (en) 2023-09-13
KR20230098626A (ko) 2023-07-04
WO2023050210A1 (zh)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1928B (zh) 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介质、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桩
KR101519780B1 (ko) 차량 배터리의 예약 충전을 위한 제어 방법
US8054048B2 (en) Power grid load management for plug-in vehicles
US9527400B2 (en) Smart energy management to improve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life
CN109747470B (zh) 可移动体救援系统、服务器和可移动体救援方法
CN113022363A (zh) 电力管理系统及服务器
CN112776620A (zh) 车辆充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1231726A (zh) 一种移动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及电路
CN112622695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充电桩
CN103608992A (zh) 充电系统、电力管理服务器、车辆管理服务器和电力管理程序
CN107851997A (zh) 充放电装置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12744098B (zh) 报知控制装置、移动体、电力系统以及报知方法
CN105122580B (zh) 充电时间调整装置、充电系统、充电时间调整方法
CN10973324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302943A1 (en) Electric energy dispatch method, vehicle control uni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 device and medium
JP5573125B2 (ja) 充電スタンド及び車両の充電方法
CN110723002A (zh) 一种移动充电小车
KR101676961B1 (ko) 충전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
EP4035948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supply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medium
US20240088677A1 (en) Charge-discharge loss reduction method and charge-discharge loss reduction device
JP2014033554A (ja) 充電システム
CN105141002A (zh) 基于移动物联网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
CN112659930A (zh) 电动车辆充电系统及方法
US20230150387A1 (en) Power system, vehicl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or
US20230061401A1 (e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for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