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419A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9419A
CN116419419A CN202111646693.8A CN202111646693A CN116419419A CN 116419419 A CN116419419 A CN 116419419A CN 202111646693 A CN202111646693 A CN 202111646693A CN 116419419 A CN116419419 A CN 116419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retransmission
access message
retransmission times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66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66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94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1720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3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9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94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N为大于1的整数;基于重传次数N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其中,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阈值,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基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方法,能够灵活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

Description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建立连接,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RA)过程。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消息来进行随机接入。出于覆盖增强的考虑,可以针对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做一些增强。例如,可以采用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的方式来做增强覆盖。但目前并没有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的方案。如果将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设置为固定某个值,可能导致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不够,或者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过多,导致随机接入资源的浪费。因此终端设备如何灵活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终端设备能够灵活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应用于终端设备之中,该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N为大于1的整数;基于重传次数N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其中,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阈值,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能够灵活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不需要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参数,有利于节省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参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参数不是固定的,可以改变,能够使第一参数更加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对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还可从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中确定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于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节省传输资源或提高随机接入从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从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中确定目标测量结果范围,该目标测量结果范围为目标测量结果所处的测量结果范围;基于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为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准确地确定出有利于节省传输资源或提高随机接入从成功率的重传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为协议预先定义的。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不需要网络设备配置多个测量结果范围,有利于节省传输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测量结果范围。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测量结果范围不是固定的,可以改变,能够使测量结果范围更加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相同;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网络设备就可将N次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进行联合解码,提高增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避免在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时出现自干扰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在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降低网络设备盲检随机接入消息的复杂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设备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该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为N,N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或重传次数阈值;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还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多个测量结果范围,该多个测量结果范围用于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所在的RO资源对应同一个下行参考信号;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在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
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或,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使芯片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使芯片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组设备,该模组设备包括通信模组、电源模组、存储模组以及芯片,其中:该电源模组用于为该模组设备提供电能;该存储模组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该通信模组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该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该芯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该芯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装置,该随机接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该程序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代码或指令,当代码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或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SB与RO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SSB与RO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SI-RS与RO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及上述附图中的属于“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方案可适用于该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图1以通信系统中包括网络设备和3个终端设备为例。
一、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可穿戴终端设备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或可实现终端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
二、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这里的CU完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功能,还可以完成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的功能;DU完成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功能,还可以完成部分物理层或全部物理层的功能。有关上述各个协议层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相关技术规范。网络设备可以是宏基站,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本身,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或可实现接入网设备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下面先对下行参考信号和随机接入时机(physicalrandom access occasion,RO)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介绍:
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同步信号块(synchronous signal block,SSB)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eference signal,CSI-RS)。SSB和RO资源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SI-RS资源和RO资源之间具有对应关系。由于CSI-RS资源和RO资源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因此也可以理解CSI-RS和RO资源之间具有对应关系,CSI-RS对应的RO资源为CSI-RS资源对应的RO资源。终端设备可测量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并基于测量结果选定目标下行参考信号或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终端设备可在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RO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消息。
一、SSB与RO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个SSB可以对应多个RO资源。多个SSB可以对应同一个RO资源,或者,不同SSB对应不同的RO资源。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可以由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例如,如图2所示,一个SSB对应多个RO资源,多个SSB对应同一个RO资源。图2中示出了12个RO资源。图2中的数字序号为SSB的序号。其中,SSB0和SSB1对应同一个RO资源,SSB8和SSB9对应同一个RO资源,SSB16和SSB17对应同一个RO资源,SSB24和SSB25对应同一个RO资源,SSB32和SSB33对应同一个RO资源。
再如,如图3所示,在图3中一个SSB对应多个RO资源,不同SSB对应不同RO资源。图3中示出了12个RO资源。图3中的数字序号为SSB的序号。其中,SSB0、SSB1、SSB8、SSB9、SSB16和SSB17对应不同的RO资源。
二、CSI-RS资源与RO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个CSI-RS资源可以对应多个RO资源。多个CSI-RS资源可以对应同一个RO资源,或者,不同CSI-RS资源对应不同的RO资源。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可以由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配置。
例如,如图4所示,在图4中一个CSI-RS资源对应多个RO资源,不同CSI-RS资源对应不同RO资源。图4中示出了20个RO资源。图4中的数字序号为RO资源的序号。其中,CSI-RS资源1对应RO资源1和RO资源13,CSI-RS资源2对应RO资源2和RO资源14。CSI-RS资源与RO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CSI-RS资源1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列表和CSI-RS资源2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列表。CSI-RS资源1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列表包括RO资源1和RO资源13。CSI-RS资源1对应的随机接入时机列表包括RO资源2和RO资源14。
图4以不同CSI-RS资源对应不同RO资源为例。多个CSI-RS资源也可以对应同一个RO资源,例如,CSI-RS资源1对应RO资源1和RO资源13,CSI-RS资源2对应RO资源13和RO资源14。
为了终端设备能够灵活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下面进一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501~步骤502。图5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或者,图5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和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图5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501、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该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该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消息重传次数,该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阈值,该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也就是说,重传次数N可以是终端设备从重传次数集合中选择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可以是终端设备从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选择的一个重传次数。重传次数表示随机接入消息需要发送的次数。例如,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为N,则表示终端设备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N次随机接入消息。
例如,重传次数集合可以为{1,2,4,8,16}、{1,2,3,4,5}或者{2,4,6,8,10}等。重传次数阈值可以为5、6、7、8或10等。
可选的,重传次数N可以是终端设备从重传次数集合中随机选择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可以是终端设备基于预设规则,从重传次数集合中选择的一个重传次数。例如,该预设规则可参见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选的,重传次数N可以是终端设备从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随机选择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可以是终端设备基于预设规则,从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随机选择的一个重传次数。例如,该预设规则可参见图6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或者,重传次数N就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不需要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参数,有利于节省传输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还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参数;相应地,终端设备还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第一参数。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参数不是固定的,可以改变,能够使第一参数更加灵活。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由高层信令来承载。
502、终端设备基于重传次数N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相应地,网络设备可接收终端设备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发送波束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
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消息之前,还可对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例如,该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SSB或CSI-RS。如果终端设备使用相同的发送波束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从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确定一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终端设备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为该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是指:波束发送方向与该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的波束接收方向相同的发送波束,或者,采用该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相同的空域传输滤波器进行传输的发送波束。
例如,假设N为3,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为SSB1。终端设备第一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使用SSB1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终端设备第二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使用SSB1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终端设备第三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使用SSB1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其中,随机接入消息在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RO资源上传输。例如,第一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以在SSB1对应的RO资源1上传输,第二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以在SSB1对应的RO资源2上传输,第三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以在SSB1对应的RO资源3上传输。下行参考信号为CSI-RS时同理,在此不赘述。
如果终端设备使用不同的发送波束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则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从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中确定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终端设备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为该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
例如,假设N为3,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分别为SSB1、SSB2和SSB3。终端设备第一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使用SSB1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终端设备第二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使用SSB2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终端设备第三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使用SSB3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其中,随机接入消息在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RO资源上传输。例如,第一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以在SSB1对应的一个RO资源上传输,第二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以在SSB2对应的一个RO资源上传输,第三次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可以在SSB3对应的一个RO资源上传输。下行参考信号为CSI-RS时同理,在此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相同;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网络设备就可将N次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进行联合解码,提高增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同,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终端设备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该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该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避免终端设备在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时出现自干扰的情况。
例如,假设N为3,下行参考信号为SSB。SSB与RO资源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选择的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SSB1、SSB9和SSB17。SSB1、SSB9和SSB17对应不同的RO资源。例如,终端设备不能同时选择SSB0和SSB1作为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由于这两个SSB对应同一个RO资源,会导致终端设备在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时出现自干扰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在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重传次数N对应的一个前导码分组,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有利于降低网络设备盲检随机接入消息的复杂度。
在该可能的实现中,前导码被分为多个前导码分组,重传次数与前导码分组具有对应关系,一个前导码分组与一个重传次数对应,前导码分组中包括的前导码数量与该前导码分组对应的重传次数相同。在该可能的实现中,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不同。
协议可以预先定义前导码划分规则,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前导码划分规则对多个前导码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前导码分组。或者,终端设备不用对前导码进行分组,网络设备可以在基于该前导码划分规则对多个前导码进行分组之后,通过高层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前导码分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不同重传次数对应的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可以重叠。可选的,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的数量可以为Q/N。其中,Q为前导码的总数。例如,假设一共有64个前导码,重传次数总共包括{16,32}。重传次数16对应4个前导码分组,每个前导码分组包括16个前导码,每个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不相同。重传次数16对应的4个前导码分组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16}、{前导码17~前导码32}、{前导码33~前导码48}、{前导码49~前导码64}。
重传次数32对应的2个前导码分组,每个前导码分组包括32个前导码,每个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不相同。重传次数32对应的2个前导码分组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32}、{前导码33~前导码64}。
因此,一共具有6个前导码分组。假设重传次数N为16,则终端设备可以从重传次数16对应的4个前导码分组中随便选择一个前导码分组来发送随机介接入消息。假设选择的前导码分组为{前导码1~前导码16}。第一次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可以包括前导码1,第二次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可以包括前导码2,…,以此类推,第十六次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可以包括前导码16。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不同重传次数对应的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不重叠。这样更加有利于减小网络设备盲检随机接入消息的复杂度。例如,假设一共有64个前导码,重传次数总共包括{8,16,32}。重传次数8对应2个前导码分组,每个前导码分组包括8个前导码。重传次数8对应的2个前导码分组分别为:{前导码1~前导码8}、{前导码9~前导码16}。
重传次数16对应1个前导码分组,该前导码分组包括16个前导码。重传次数16对应的前导码分组为{前导码17~前导码32}。
重传次数32对应的1个前导码分组,该前导码分组包括32个前导码。重传次数32对应的前导码分组为{前导码32~前导码64}。
网络设备侧通常是通过在RO资源上盲检前导码,来确定是否接收到随机接入消息。由于网络设备不知道终端设备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的次数。网络设备会针对各种重传次数、各种RO资源的组合以及各种前导码的组合来对随机接入消息进行盲检。例如,假设重传次数包括{2,4,6,8}。网络设备先针对重传次数为2次来对随机接入消息进行盲检。假设有30个RO资源和64个前导码。由于从30个RO资源中选择2个RO资源有
Figure BDA0003444044580000131
种组合,从64个前导码中选择2个前导码有/>
Figure BDA0003444044580000132
种组合。因此,网络设备针对重复次数为2进行盲检时,最多会进行/>
Figure BDA0003444044580000133
次盲检。如果网络设备针对重复次数为2时未盲检到,网络设备继续针对下一个重传次数来对随机接入消息进行盲检。因此,如果不对前导码进行分组,使前导码分组和重传次数具有对应关系,那么网络设备侧的盲检复杂度会比较大。通过对前导码进行分组,使前导码分组和重传次数具有对应关系,有利于降低网络设备侧盲检的复杂度。例如,假设重复次数2对应32个前导码分组,那么网络设备针对重复次数为2进行盲检时,最多会进行/>
Figure BDA0003444044580000134
次盲检,极大地降低了网络侧盲检的复杂度。
可见,基于图5所描述的方法,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不是固定的。终端设备可从重传次数集合中灵活地选择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或终端设备可从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灵活地选择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因此,基于图5所描述的方法,终端设备能够灵活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复传输次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随机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601~步骤604。图6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或者,图6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和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图6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
601、终端设备对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其中,测量结果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者为其他的参考信号测量结果,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602、终端设备从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中确定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
可选的,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中测量结果最大的下行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消息时,可在该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RO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消息,以及使用该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发送随机接入消息。
603、终端设备基于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N为大于1的整数。
例如,目标测量结果为RSRP时,目标测量结果越大表示下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越好。终端设备基于该目标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波束对应的发送波束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可靠性越强。因此,如果目标测量结果的值越大时,可以选择较小的重传次数来传随机接入消息,这样有利于节省传输资源。如果目标测量结果的值越小,可以选择较大的重传次数来传随机接入消息,这样有利于提高随机接入从成功率。
可见,基于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有利于终端设备节省传输资源或提高随机接入从成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基于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终端设备从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中确定目标测量结果范围,该目标测量结果范围为目标测量结果所处的测量结果范围;终端设备基于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为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
其中,测量结果范围和重传次数具有对应关系。可选的RSRP范围与重传次数成反比。RSRP范围越大,重传次数越小。例如,假设重传次数集合包括{1,2,4,8,16}。终端设备测量结果范围和重传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如表1所示。
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1,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1。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2,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2。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3,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4。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4,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8。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5,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16。
表1
RSRP 重传次数。
RSRP范围1 1
RSRP范围2 2
RSRP范围3 4
RSRP范围4 8
RSRP范围5 16
再如,假设重传次数阈值为5。终端设备测量结果范围和重传次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如表2所示。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1,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1。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2,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2。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3,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3。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4,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4。假设目标测量结果所处范围为RSRP范围5,则终端设备确定的重传次数N为5。
表2
RSRP 重传次数。
RSRP范围1 1
RSRP范围2 2
RSRP范围3 3
RSRP范围4 4
RSRP范围5 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为协议预先定义的。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不需要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多个测量结果范围,有利于节省传输资源。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上述多个测量结果范围;相应地,终端设备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测量结果范围不是固定的,可以改变,能够使测量结果范围更加灵活。
604、终端设备基于重传次数N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随机接入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具有终端设备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具体的,如图7所示,随机接入装置700,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701,用于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N为大于1的整数;通信单元702,用于基于重传次数N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其中,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阈值,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通信单元702,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随机接入装置700还可包括测量单元,用于对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确定单元701,还用于从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中确定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确定单元701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的方式具体为:基于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确定单元701基于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的方式具体为:从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中确定目标测量结果范围,该目标测量结果范围为目标测量结果所处的测量结果范围;基于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为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通信单元702,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测量结果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随机接入装置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相同;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随机接入装置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随机接入装置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在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装置,该随机接入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或具有网络设备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具体的,该随机接入装置,可以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为N,N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或重传次数阈值;
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多个测量结果范围,该多个测量结果范围用于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所在的RO资源对应同一个下行参考信号;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在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关步骤。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使芯片执行如下操作: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N为大于1的整数;基于重传次数N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随机接入消息;其中,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阈值,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
该处理器被配置还用于使芯片执行如下操作: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处理器被配置还用于使芯片执行如下操作:对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从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中确定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包括:基于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基于目标测量结果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包括:从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中确定目标测量结果范围,目标测量结果范围为目标测量结果所处的测量结果范围;基于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和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为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该处理器被配置还用于使芯片执行如下操作: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测量结果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相同;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在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器和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器;其中,前述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器和前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前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前述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器和前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前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前述方法实施例中需要存储的数据。
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相关步骤。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使芯片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终端设备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该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为N,N为大于1的整数;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或重传次数阈值;
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使芯片执行如下操作: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使芯片执行如下操作: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多个测量结果范围,该多个测量结果范围用于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所在的RO资源对应同一个下行参考信号;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重复传输N次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在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器和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器;其中,前述至少一个第一存储器和前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前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前述至少一个第二存储器和前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前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前述方法实施例中需要存储的数据。
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随机接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该随机接入装置800可以包括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可选的,还包括通信接口803。存储器801、处理器802和通信接口803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连接。其中,通信接口803受处理器802的控制用于收发信息。
存储器801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802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801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通信接口803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
处理器8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8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可选的,该处理器802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其中:
存储器8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802,用于调用存储器801中存储的程序指令。
处理器802调用存储器801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该随机接入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模组设备900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相关步骤,该模组设备900包括:通信模组901、电源模组902、存储模组903以及芯片904。
其中,电源模组902用于为模组设备提供电能;存储模组903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通信模组901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芯片904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图8和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以及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图5所示实施例以及前述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个装置、产品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其可以是软件模块/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模块/单元,或者也可以部分是软件模块/单元,部分是硬件模块/单元。例如,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内部集成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芯片模组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模块/单元可以位于芯片模组的同一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芯片模组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终端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模块/单元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单元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操作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结合或引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终端设备之中,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基于所述重传次数N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所述随机接入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所述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所述重传次数N为所述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阈值,所述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所述重传次数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
从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结果中确定目标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目标测量结果;
所述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包括:
从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中确定目标测量结果范围,所述目标测量结果范围为所述目标测量结果所处的测量结果范围;
基于所述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和所述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其中,所述重传次数N为所述重传次数集合中所述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或者,所述重传次数N为小于或等于所述重传次数阈值的重传次数中所述目标测量结果范围对应的重传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测量结果范围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多个测量结果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传输N次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相同;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重复传输N次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所述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所述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传输N次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
在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所述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所述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所述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
9.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网络设备之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所述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参数为所述重传次数集合或所述重传次数阈值;
所述第一参数为协议预先定义的,或者,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一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配置下行参考信号的多个测量结果范围,所述多个测量结果范围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传输N次所述随机接入消息所在的RO资源对应同一个下行参考信号;N次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同一个随机接入时机RO资源;重复传输N次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使用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所述N个不同的发送波束对应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所述N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两个目标下行参考信号不对应同一个RO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传输N次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使用的发送波束不相同;
在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N次重复传输中,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中的前导码为目标前导码分组中的前导码,所述目标前导码分组为多个前导码分组中与所述重传次数N对应的前导码分组,所述目标前导码分组包括N个前导码。
15.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参数确定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通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重传次数N向网络设备重复传输所述随机接入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集合,所述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所述重传次数N为所述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或者,所述第一参数为重传次数阈值,所述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所述重传次数阈值。
16.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重复传输的随机接入消息,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重传次数为N,所述N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重传次数N为重传次数集合中的一个重传次数,所述重传次数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重传次数,或者,重传次数N小于或等于重传次数阈值。
1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使所述芯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使所述芯片执行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模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设备包括通信模组、电源模组、存储模组以及芯片,其中:
所述电源模组用于为所述模组设备提供电能;
所述存储模组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所述通信模组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所述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所述芯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使所述随机接入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所述随机接入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46693.8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Pending CN1164194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6693.8A CN116419419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PCT/CN2022/141720 WO2023125346A1 (zh) 2021-12-29 2022-12-24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6693.8A CN116419419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9419A true CN116419419A (zh) 2023-07-11

Family

ID=8699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6693.8A Pending CN116419419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9419A (zh)
WO (1) WO20231253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789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2442B (zh) * 2018-04-18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132326A (zh) * 2018-11-01 2020-05-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148268B (zh) * 2018-11-02 2022-02-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KR20210133423A (ko) * 2020-04-29 2021-11-08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저감 캐퍼빌리티 단말을 위한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789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346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1454B (zh)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741710A (zh) 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TWI746573B (zh) 傳輸訊號的方法、網路設備和終端設備
CN111867123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通信装置
CA3043782C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188622A (zh) 一种协作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A305287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1479282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EP3506694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4040894A1 (en)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081770A1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23125346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US11006458B2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WO2023125345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EP373159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0083333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EP3737192A1 (en) Method for link reconfigur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6437447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6419413A (zh) 一种关联关系的确定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CN109792611A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63082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64153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CN116709560A (zh) 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7545082A (zh) 一种感知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CN116997015A (zh) 一种小区调度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