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7738A -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7738A
CN116417738A CN202310687558.0A CN202310687558A CN116417738A CN 116417738 A CN116417738 A CN 116417738A CN 202310687558 A CN202310687558 A CN 202310687558A CN 116417738 A CN116417738 A CN 116417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ell
expansion
battery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75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17738B (zh
Inventor
许炳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75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77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7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7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17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77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涉及电池设备技术领域。该电芯模组结构包括模组端板、模组侧板、电芯组件、应力应变片组件和膨胀缓冲垫组件;所述模组端板和所述模组侧板匹配安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安装于所述模组端板和所述模组侧板围成的内部空间,所述模组端板沿电芯膨胀方向固定设置;所述膨胀缓冲垫组件包括多个膨胀缓冲垫,所述膨胀缓冲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以及所述电芯和所述模组端板之间;所述应力应变片组件包括多个应力应变片,所述应力应变片集成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膨胀缓冲垫。该电芯模组结构可以实现电芯膨胀的自适应管理,实现提高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现阶段基于技术、工艺成熟度及加工成本考虑,国内外主流新能源汽车均选用常规的模组结构方案,这种结构方案具备结构简单,工艺可靠性高、热管理效率优等优势,具体为:(1)结构方面,主要由模组端板、侧板、电芯、线束隔离板总成(含柔性电路板、汇流排、插接件等)、绝缘垫、缓冲膨胀垫等6种零部件组成,平铺在下箱体总成底板表面上,布局比较简单,端板等采用铝挤压成型工艺,技术工艺相对较成熟,生产效率高,有利于规模化批量生产;(2)热管理效率方面上,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平面度能得到精准控制,与模组表面接触面积大,其热阻小,提升了热管理效率,且流道接触面积大,能有效地降低电池单体内部上下的温度差,在快速充放电以及低温预热时,对电池起到较好的保护。
现有技术中, 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随着锂离子的不断嵌入和脱出,电芯厚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膨胀和收缩,由于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变化是不完全可逆的,随着循环的增加,电芯的不可逆厚度也在不断增加。若在充放电过程中对电芯施加一定的压力,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电芯的膨胀,提升电芯循环寿命及倍率性能。常规模组结构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膨胀力对电流的动态变化并不敏感,而对电池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的变化很敏感;当电芯出现膨胀时,尤其是老化后,无法做到有效监控,也无法跟电池BOL(Beginning of Life,寿命初期)测试时电芯充放电时在不同SOC条件下厚度、膨胀力曲线图进行有效比对,如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异物会刺穿隔膜形成内短路,或者极片大面挤压严重电解液干涸等异常情况,严重时会引起热失控风险;
现有模组方案主要通过仿真手段来设计及选型缓冲膨胀垫,通过被动压缩缓冲膨胀垫来实现吸收和缓冲电芯膨胀,无法对膨胀力进行柔性主动管理;另一方面,仿真选用的工况一般为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新欧洲驾驶循环周期)/WLTC(WorldLight Vehicle Test Cycle,世界轻型汽车测试循环)工况,跟实际的路况差异很大,其选用的缓冲膨胀垫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真正满足电芯的全生命周期使用,严重时缓冲膨胀垫的设计压缩量还起到负面的作用,使电芯无法得到真正的缓冲。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可以实现电芯膨胀的自适应管理,实现提高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包括模组端板、模组侧板、电芯组件、应力应变片组件和膨胀缓冲垫组件;
所述模组端板和所述模组侧板匹配安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安装于所述模组端板和所述模组侧板围成的内部空间,所述模组端板沿电芯膨胀方向固定设置;
所述膨胀缓冲垫组件包括多个膨胀缓冲垫,所述膨胀缓冲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以及所述电芯和所述模组端板之间;
所述应力应变片组件包括多个应力应变片,所述应力应变片集成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膨胀缓冲垫。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芯模组结构通过设置膨胀缓冲垫组件,在每个电芯的两侧都设置相应的膨胀缓冲垫,且每个膨胀缓冲垫集成一个应力应变片,其中膨胀缓冲垫具备支撑、电芯间防火隔热、缓冲电芯老化膨胀空间、承担一定柔性压板等作用,膨胀缓冲垫结合应力应变片,能够实现电芯膨胀的自适应管理,使电芯膨胀力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环境中,从而提高其寿命,从而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从而,该电芯模组结构可以实现电芯膨胀力的自适应管理,实现提高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线束隔离板总成,所述线束隔离板总成包括柔性电路板、汇流排和插接件,所述电芯通过极柱与所述汇流排焊接,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汇流排和所述插接件匹配安装于所述电芯的顶部空间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芯通过极柱和线束隔离板总成的汇流排焊接,增强模组结构的刚性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下箱体总成,所述线束隔离板总成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模组端板、所述模组侧板、所述限位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箱体总成对应的安装结构上。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模组端板、模组侧板、线束隔离板的限位结构等组合固定在下箱体总成上,通过前后端板进行电芯膨胀方向限位固定,进一步增强模组结构的刚性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安装空间与所述汇流排的安装空间为错开结构。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柔性电路板布置在电芯顶部空间上,且柔性电路板跟汇流排空间呈错开结构,从而避免穿插,有效避开柔性电路板与高压汇流排之间的相互穿插所造成的空间干涉及接触产生的短路、电磁干扰等影响,提高整个电池系统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应变片包括应力应变片本体和应力应变片引线,所述应力应变片引线与所述应力应变片本体连接,所述应力应变片本体集成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膨胀缓冲垫,所述应力应变片引线通过焊接或插接接入所述柔性电路板。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应力应变片的引线采用插接/焊接方式接入柔性电路板,实现柔性电路板的一体化集成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缓冲垫的室温导热系数小于0.035W/m·K;所述应力应变片的室温应变极限大于20000µm/m、机械滞后小于1.2µm/m、室温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侧板设置有卡槽,所述膨胀缓冲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嵌入机构,所述嵌入机构与所述卡槽匹配安装。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嵌入机构与卡槽匹配安装,增加膨胀缓冲垫与模组侧板结合的牢固性,避免电芯膨胀时造成膨胀缓冲垫的移位。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绝缘垫,所述绝缘垫设置于所述电芯和所述模组端板之间、以及所述电芯和所述模组侧板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电池。
本申请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缓冲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应变片与电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可以应用于电芯膨胀的自适应管理中;所述电芯模组结构通过设置膨胀缓冲垫组件,在每个电芯的两侧都设置相应的膨胀缓冲垫,且每个膨胀缓冲垫集成一个应力应变片,其中膨胀缓冲垫具备支撑、电芯间防火隔热、缓冲电芯老化膨胀空间、承担一定柔性压板等作用,膨胀缓冲垫结合应力应变片,能够实现电芯膨胀的自适应管理,使电芯膨胀力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环境中,从而提高其寿命,从而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从而,该电芯模组结构可以实现电芯膨胀力的自适应管理,实现提高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膨胀缓冲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芯模组结构包括模组端板100、模组侧板200、电芯组件300、应力应变片组件400和膨胀缓冲垫组件500;
示例性地,模组端板100和模组侧板200匹配安装,电芯组件300包括多个电芯310,多个电芯310安装于模组端板100和模组侧板200围成的内部空间,模组端板100沿电芯310的膨胀方向固定设置。
示例性地,电芯310可以是硬壳电芯,为单侧双极耳/双侧出极耳,电芯310可以是立式等布局,适应性广。
可选地,模组端板100、模组侧板200、应力应变片组件400和膨胀缓冲垫组件500组成的自适应膨胀可调的模组结构,其结构造型可以结合实际模组情况进行适应性优化。电芯组件300可以是单侧双极耳/双侧出极耳,立式、卧式、躺式等布局,使模组结构高度小于100mm,远低于行业的130mm标准水平,极大提高了电池包布局和整车离地间隙指标的适配性,从而也带来更高的空间利用率,结合更大能量密度的电芯,可实现更高的能量与重量比。
示例性地,膨胀缓冲垫组件500包括多个膨胀缓冲垫510,膨胀缓冲垫51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电芯310之间、以及电芯310和模组端板100之间。
示例性地,应力应变片组件400包括多个应力应变片410,应力应变片410集成设置于对应的膨胀缓冲垫510。
示例性地,应力应变片410集成至膨胀缓冲垫510,便于布局及装配,其中膨胀缓冲垫还具备支撑、电芯间防火隔热、缓冲电芯老化膨胀空间、承担一定柔性压板作用等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模组结构通过设置膨胀缓冲垫组件500,在每个电芯310的两侧都设置相应的膨胀缓冲垫510,且每个膨胀缓冲垫510集成一个应力应变片410,其中膨胀缓冲垫510具备支撑、电芯间防火隔热、缓冲电芯老化膨胀空间、承担一定柔性压板等作用,膨胀缓冲垫结合应力应变片410,能够实现电芯膨胀的自适应管理,使电芯膨胀力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环境中,从而提高其寿命,从而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从而,该电芯模组结构可以实现电芯膨胀力的自适应管理,实现提高电池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示例性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线束隔离板总成600,线束隔离板总成600包括柔性电路板610、汇流排和插接件,电芯310通过极柱与汇流排焊接,柔性电路板610、汇流排和插接件匹配安装于电芯610的顶部空间上。
示例性地,电芯310通过极柱和线束隔离板总成600的汇流排焊接,增强模组结构的刚性强度。
示例性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下箱体总成,线束隔离板总成600还包括限位机构,模组端板100、模组侧板200、限位机构固定设置在下箱体总成对应的安装结构上。
示例性地,模组端板100、模组侧板200、线束隔离板的限位结构等组合固定在下箱体总成上,通过前后端板进行电芯膨胀方向限位固定,进一步增强模组结构的刚性强度。
示例性地,柔性电路板610的安装空间与汇流排的安装空间为错开结构。
示例性地,柔性电路板610布置在电芯顶部空间上,且柔性电路板610跟汇流排空间呈错开结构,从而避免穿插,有效避开柔性电路板610与高压汇流排之间的相互穿插所造成的空间干涉及接触产生的短路、电磁干扰等影响,提高整个电池系统安全性。
示例性地,应力应变片410包括应力应变片本体411和应力应变片引线412,应力应变片引线412与应力应变片本体411连接,应力应变片本体411集成设置于对应的膨胀缓冲垫510,应力应变片引线412通过焊接或插接接入柔性电路板610。
示例性地,应力应变片410的引线412采用插接/焊接方式接入柔性电路板610,实现柔性电路板610的一体化集成设计。
示例性地,膨胀缓冲垫510的室温导热系数小于0.035W/m·K;应力应变片410的室温应变极限大于20000µm/m、机械滞后小于1.2µm/m、室温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
示例性地,膨胀缓冲垫510的室温导热系数小于0.035W/m·K,其隔热性能是传统保温材料3-5倍,具备V0阻燃(UL94-2013标准要求)、不掉粉能力。
示例性地,模组侧板200设置有卡槽210,膨胀缓冲垫5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嵌入机构511,嵌入机构511与卡槽210匹配安装。
示例性地,通过嵌入机构511与卡槽210匹配安装,增加膨胀缓冲垫510与模组侧板200结合的牢固性,避免电芯膨胀时造成膨胀缓冲垫510的移位。
可选地,模组侧板200的卡槽21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示例性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绝缘垫,绝缘垫设置于电芯310和模组端板100之间、以及电芯310和模组侧板200之间。
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应变片与电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地,以图4所示的模组结构(1P8S,即一个电池包内设置有8个电芯Cell 1至Cell 8)为例,共设有9个应力应变片410(应变δ1至δ9),以拉应力和拉应变为正,压应力和压应变为负;其中:
1、应变δ1为电芯Cell 1的实际应变,应变δ9为电芯Cell 8的实际应变;
2、应变δ2=Cell 2应变-Cell 1应变= Cell 2应变-应变δ1,从而得出:
Cell 2应变=应变δ2+应变δ1,式①;
3、应变δ3= Cell 3应变-Cell 2应变= Cell 3应变-(应变δ2+应变δ1),从而得出Cell 3应变=应变δ2+应变δ1+应变δ3,式②;
同理:
Cell 4应变=应变δ2+应变δ1+应变δ3+应变δ4,式③;
Cell 5应变=应变δ2+应变δ1+应变δ3+应变δ4+应变δ5,式④
Cell 6应变=应变δ2+应变δ1+应变δ3+应变δ4+应变δ5+应变δ6,式⑤;
Cell 7应变=应变δ2+应变δ1+应变δ3+应变δ4+应变δ5+应变δ6+应变δ7,式⑥;
Cell 8应变=应变δ2+应变δ1+应变δ3+应变δ4+应变δ5+应变δ6+应变δ7+应变δ8=应变δ9,式⑦;
可选地,通过式⑦也可以校验下其他公式的准确度;
通过以上公式,可实时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电芯膨胀力的情况,便于跟标定数据进行对比及判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电芯膨胀力的自适应管理策略示例性如下:
(1)减少电芯在膨胀尖峰范围内对应的SOC滞留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电芯的SOC-膨胀力变化曲线,包括4个拐点;
电芯在充电过程存在两个拐点,在放电过程也存在两个拐点,在拐点位置,电芯的膨胀力相对较大,此时电芯的膨胀厚度相对较大,需减少电芯在膨胀尖峰范围内其对应SOC滞留时间,主要方式通过BMS(Battery 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策略可管控电芯SOC点快速跃过尖峰。
(2)利用膨胀力预估及校准SOC:
在一实施例中,电芯的SOC-膨胀力变化曲线,电压范围较小;
在较小电压变化范围0.06V内,膨胀力变化显示较为明显。同时,经过实验验证,在电池不同的工况条件下,膨胀力对SOC的变化比电压更加敏感,这主要是因为电压依赖电极表面离子浓度的变化,而膨胀力是受电极体相离子浓度的变化,可利用SOC-膨胀力实时变化曲线图来反过来协助校准SOC值是否准确,进一步提高SOC的精度。
(3)基于大数据算出某电芯SOC-膨胀力曲线的离群程度,判断电芯的异常:
通过应力应变片实时采样电芯的膨胀力,再结合大数据平台库,对电芯膨胀力曲线离群分析(采用小波变换),来判断电芯的离群和异常情况,从而对电池采取相应的维护保养措施。
示例性地,结合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结构,至少包括如下方面优势:
①SOC算法精度提升:
在电池不同的工况条件下,膨胀力对SOC的变化比电压更加敏感,利用SOC-膨胀力实时变化曲线图来反过来协助校准SOC值,使SOC误差由原来5%将至1%;
②安全性提高:
通过应用膨胀力的自适应管理策略,可减少电芯在膨胀尖峰范围内其对应SOC滞留时间,可基于大数据算出电芯SOC-膨胀力曲线的离群程度,来判断电芯的异常,由此膨胀导致的热失控发生率降低8%。
示例性地,现阶段新能源车安全、成本是行业痛点,原模组布局方案不具备膨胀力检测及实时监测能力、和膨胀力的自适应管理能力,电芯膨胀是个盲区,无法实时监控,如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异物会刺穿隔膜形成内短路,或者极片大面挤压严重电解液干涸等异常情况,严重时会引起热失控风险,其电芯安全性相对较差,影响到用户体验;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结构,能够实现电芯膨胀力的自适应管理,使电芯膨胀力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环境中,从而提高其寿命,从而提升了电池包的安全性;与之同时,电池包系统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次热失控发生率降低8%,成本下降8%,大大提高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如图1中图4所示的电芯模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电动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
在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端板、模组侧板、电芯组件、应力应变片组件和膨胀缓冲垫组件;
所述模组端板和所述模组侧板匹配安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安装于所述模组端板和所述模组侧板围成的内部空间,所述模组端板沿电芯膨胀方向固定设置;
所述膨胀缓冲垫组件包括多个膨胀缓冲垫,所述膨胀缓冲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以及所述电芯和所述模组端板之间;
所述应力应变片组件包括多个应力应变片,所述应力应变片集成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膨胀缓冲垫;
所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线束隔离板总成,所述线束隔离板总成包括柔性电路板、汇流排和插接件,所述电芯通过极柱与所述汇流排焊接,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汇流排和所述插接件匹配安装于所述电芯的顶部空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下箱体总成,所述线束隔离板总成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模组端板、所述模组侧板、所述限位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下箱体总成对应的安装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安装空间与所述汇流排的安装空间为错开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应变片包括应力应变片本体和应力应变片引线,所述应力应变片引线与所述应力应变片本体连接,所述应力应变片本体集成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膨胀缓冲垫,所述应力应变片引线通过焊接或插接接入所述柔性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缓冲垫的室温导热系数小于0.035W/m·K;所述应力应变片的室温应变极限大于20000µm/m、机械滞后小于1.2µm/m、室温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侧板设置有卡槽,所述膨胀缓冲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嵌入机构,所述嵌入机构与所述卡槽匹配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结构还包括绝缘垫,所述绝缘垫设置于所述电芯和所述模组端板之间、以及所述电芯和所述模组侧板之间。
8.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结构。
9.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
CN202310687558.0A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Active CN1164177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7558.0A CN116417738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7558.0A CN116417738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7738A true CN116417738A (zh) 2023-07-11
CN116417738B CN116417738B (zh) 2024-03-26

Family

ID=87054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7558.0A Active CN116417738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7738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8198A1 (en) * 2014-01-02 2015-07-0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Battery with life estimation
US20170324122A1 (en) * 2016-05-03 2017-11-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nsitive strain-based soc and soh monitoring of battery cells
CN109004167A (zh) * 2018-06-15 2018-12-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9037527A (zh) * 2018-07-25 2018-12-1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US20200203684A1 (en) * 2018-12-23 2020-06-25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CN214280152U (zh) * 2020-11-20 2021-09-2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CN114094258A (zh) * 2021-11-09 2022-02-25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16645664U (zh) * 2021-11-15 2022-05-31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池模组及其膨胀力的测试系统、结构
WO2022178673A1 (zh) * 2021-02-23 2022-09-0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设备及电池包
CN217544807U (zh) * 2022-05-26 2022-10-04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115149187A (zh) * 2022-06-02 2022-10-04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8300044U (zh) * 2022-07-13 2023-01-13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车辆
CN116031567A (zh) * 2023-02-28 2023-04-28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排气系统及电池包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8198A1 (en) * 2014-01-02 2015-07-0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Battery with life estimation
US20170324122A1 (en) * 2016-05-03 2017-11-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nsitive strain-based soc and soh monitoring of battery cells
CN109004167A (zh) * 2018-06-15 2018-12-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09037527A (zh) * 2018-07-25 2018-12-1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US20200203684A1 (en) * 2018-12-23 2020-06-25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module
CN214280152U (zh) * 2020-11-20 2021-09-2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WO2022178673A1 (zh) * 2021-02-23 2022-09-0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设备及电池包
CN114094258A (zh) * 2021-11-09 2022-02-25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电池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16645664U (zh) * 2021-11-15 2022-05-31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电池模组及其膨胀力的测试系统、结构
CN217544807U (zh) * 2022-05-26 2022-10-04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115149187A (zh) * 2022-06-02 2022-10-04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8300044U (zh) * 2022-07-13 2023-01-13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车辆
CN116031567A (zh) * 2023-02-28 2023-04-28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隔离板、电池模组、排气系统及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7738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85807A (zh) 电动叉车用锂离子电池模组及电源箱
CN103904254A (zh) 电池模块
CN102064291A (zh) 一体压紧叠加式电池模块
CN105633502B (zh) 一种可抑制热失控蔓延的锂离子电池模块
CN104600236A (zh) 一种大电流锂离子电池组
CN205900626U (zh) 一种新型电池组
CN116417738B (zh)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CN105280986A (zh) 一种机载大容量动力型锂离子蓄电池单元
CN115020874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
CN205429046U (zh) 一种电池框架和电池框架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4662699A (zh) 电力储存装置
Gilaki et al.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Mechanical Response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to External Abusive Loads
CN116147815A (zh) 一种电池模组膨胀力测量工装
CN213878189U (zh) 电芯热失控测试试验装置
CN10832144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整体过流产热实验测试装置
CN219959160U (zh) 一种热平衡电池包和电池包储能系统
CN201797011U (zh) 电动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组
CN205944186U (zh) 一种结构一体化的软包快充电池组
CN218632258U (zh)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CN221057616U (zh) 用于便携式相机配重的电池组
CN217387295U (zh) 软包动力电池风冷模组
CN214477724U (zh) 一种可有效确保电池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锂电结构
CN22056983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成组限位装置
CN219348027U (zh) 一种电池模组膨胀力测量工装
CN218039638U (zh) 一种防爆型锂电池pack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