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3006A - 获取信息的方法、评测/校正系统及显示屏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获取信息的方法、评测/校正系统及显示屏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3006A
CN116413006A CN202211212719.2A CN202211212719A CN116413006A CN 116413006 A CN116413006 A CN 116413006A CN 202211212719 A CN202211212719 A CN 202211212719A CN 116413006 A CN116413006 A CN 116413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area
light
lamp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27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博
杨城
白绳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13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30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285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material or chromatic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07General aspects irrespective of display type, e.g. determination of decimal point position, display with fixed or driving decimal point, suppression of non-significant zero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以及评测/校正系统。该方法包括:控制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处于点亮状态;对相机的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在相机参数调整完毕之后,控制相机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拍摄,得到该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根据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该目标信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该目标信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进行校正。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显示屏的评测和/或校正效率。

Description

获取信息的方法、评测/校正系统及显示屏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以及评测/校正系统。
背景技术
受到制造误差或使用时长等因素的影响,显示屏经常需要评测和/或校正。在对显示屏进行评测和/或校正之前,通常需要利用相机拍摄显示屏的灯点图像,然后基于灯点图像获取显示屏的评测和/或校正信息。相关技术提供的评测和/或校正方式对相机的像素利用率低,从而导致评测和/或校正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以及评测/校正系统。下面对本申请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包括:控制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处于点亮状态,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区域;对相机的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在所述相机参数调整完毕之后,控制所述相机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拍摄,得到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进行校正。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评测/校正系统,包括:相机,用于拍摄所述显示屏中的图像;评测/校正装置,用于对所述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包括:获取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所述目标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区域,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在所述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进行校正。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获取信息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获取信息的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所述程序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校正系数,其中校正系数基于目标信息得到,目标信息基于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得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校正系数对显示屏进行校正。
上述技术方案对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在相机处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由于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因此相机一次能够拍摄到显示屏中的更大的显示区域,从而可以提高显示屏的评测和/或校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评测/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灯点图像的示例图。
图3A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灯点图案的示例图。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点图案的示例图。
图4A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灯点图像对应的灯点波形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点图像对应的灯点波形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步骤S54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A-图7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定图像的示例图。
图8是图5中的步骤S540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流程的实现方式的示例图。
图10是图8中的步骤S84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1A是相机拍摄到的具有形变的灯点图像的轮廓示意图。
图11B是对图11A进行校正之后得到的校正结果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预览界面示例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ED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评测的流程示例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ED显示屏的亮度校正的流程示例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对显示屏进行评测和/或校正。本申请实施例对显示屏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屏可以为以下显示屏中的一种:LCD显示屏、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以LED显示屏为例,该LED显示屏可以是普通的LED显示屏,也可以是microLED、miniLED以及未来的新类型的LED。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屏的封装方式也可以为以下封装方式的一种:例如,SMD、COB、COG或未来的新型封装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用于对显示屏的部分显示区域进行评测/校正,也可用于对显示屏的全部显示区域进行评测/校正。为了便于理解,后文将显示屏的待评测/校正的显示区域称为“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显示区域通常来说是矩形区域。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也不排除采用非矩形区域作为目标显示区域的情况。
目标显示区域内可以设置有像素,而每个像素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灯点(或称像素灯)。以LED显示屏为例,LED显示屏的一个像素可以包括红、绿、蓝三个灯点;或者,LED显示屏的一个像素可以包括红、绿、绿、蓝四个灯点。对目标显示区域的评测/校正也可以理解为对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评测/校正(如对灯点的亮度、色度等的评测/校正)。
本申请实施例对显示屏的尺寸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是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屏,如商场或演唱会等场景中使用的显示屏。该显示屏可以由很多拼接单元拼接而成。该拼接单元有时可以称为灯箱(如LED灯箱)。对于以灯箱为基本单元的显示屏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显示屏可以指一个灯箱对应的显示屏,也可以指多个灯箱拼接而成的显示屏。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显示屏也可以是较小尺寸的显示屏,例如灯箱、灯板等。随着未来显示的发展,在更小尺寸的显示屏上很可能包含较大的像素数量,也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评测”可以理解为评价,也可以理解为检测。本申请实施例对“评测”的内容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对目标显示区域的均匀性进行评测。又如,可以对目标显示区域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显示缺陷进行评测。再如,可以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情况进行评测,例如测量目标显示区域的色偏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校正”可以指对目标显示区域的亮度、色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校正。校正的方式可以是对目标显示区域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以提升显示屏的显示质量或显示效果。例如,可以对灯点的发光电流进行调整,使得显示屏中的灯点的发光亮度或色度保持均匀。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在下文中基于示例性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模块。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仅是示意性的,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图1是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评测/校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评测/校正系统10可用于对显示屏20的目标显示区域进行评测和/或校正。显示屏20可以属于评测/校正系统10的一部分,也可以不属于评测/校正系统10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该评测/校正系统10可以包括相机12(或称光学采集设备)。相机12可用于对显示屏20的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拍摄。该相机12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如可以根据显示屏的尺寸、评测/校正精度要求等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选择。相机12例如可以是高清摄像机、光学相机或工业相机。
为了对显示屏20的目标显示区域进行评测和/或校正,可以利用相机12拍摄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并通过对灯点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之后得到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评测和/或校正的信息。所谓“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指的是目标显示区域内的某种或某些颜色的灯点被点亮之后所呈现的图像。该灯点图像可以是一种纯色图像(或称单色图像)。例如,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可以指目标显示区域内的部分或全部红色灯点被点亮之后所呈现的红色图像。又如,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可以指目标显示区域内的部分或全部绿色灯点被点亮之后所呈现的绿色图像。又如,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可以指目标显示区域内的部分或全部蓝色灯点被点亮之后所呈现的蓝色图像。又如,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可以指目标显示区域内的两种或多种颜色的灯点被点亮之后所呈现的混色图像。例如,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可以指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红色灯点和绿色灯点同时被点亮之后所呈现的混色图像。又如,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可以指红、绿、蓝灯点同时被点亮所形成的混色图像(白色图像)。
相机12可以对目标显示区域中的某个或某些颜色的灯点进行隔点采集。例如,可以控制目标显示区域首先显示奇数行和奇数列的灯点,然后利用相机12采集一张灯点图像。然后,可以控制目标显示区域显示偶数行和偶数列的灯点,然后利用相机12采集另一张灯点图像。
或者,相机12也可以对目标显示区域中的某个或某些颜色的灯点进行非隔点采集(或称逐点采集)。例如,可以控制目标显示区域内的某个或某些颜色的灯点全部处于点亮状态,然后利用相机12采集一张灯点在全亮状态下的灯点图像。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图2中的目标显示区域22包括多个像素24,且每个像素24包括红绿蓝3个灯点,即图2中的红色灯点241,绿色灯点242以及蓝色灯点243。在上述3种颜色的灯点中,红色灯点241被点亮,形成了红色灯点处于全亮状态下的灯点图像。
重新参见图1,除了相机12之外,该评测/校正系统10还可以包括评测/校正装置14。该评测/校正装置14可用于对相机12采集到的灯点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评测和/或校正的目标信息。
评测/校正装置14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该评测/校正装置14可以是计算机(如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移动终端(如手机或平板电脑)。评测/校正装置14可以安装有软件系统142,以实现灯点图像的处理和/或目标信息的提取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评测/校正装置14还可以执行评测/校正系统10相关的部分或全部控制功能。例如,评测/校正装置14可用于对显示屏20进行控制(该控制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评测/校正装置14可以向显示屏20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如红色灯点、绿色灯点以及蓝色灯点之一)处于点亮状态,从而形成灯点图像。该显示屏20的控制功能可以集成在评测/校正装置14安装的软件系统142中。
评测/校正装置14还可用于对相机12进行控制(该控制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例如,评测/校正装置14可以向相机12发送调参指令,以调整相机12的相机参数。又如,评测/校正装置14可以向相机12发送拍摄指令,以控制相机12对显示屏20进行拍摄。该相机12的控制功能可以集成在评测/校正装置14安装的软件系统142中。
前文提到,评测/校正装置14可以对相机12拍摄得到的灯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目标信息。该目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的信息,以及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校正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的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显示区域的光学信息(或称光色信息)。作为示例,该光学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光通量信息、亮度信息、色度信息。光通量信息可用于表征目标显示区域内的单位面积的发光通量。亮度信息可用于表征目标显示区域的明亮程度。色度信息可用于表征目标显示区域的颜色的色调和/或饱和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的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的评测信息。该评测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情况、显示质量或显示效果,或用于评测该目标显示区域是否存在显示缺陷。作为示例,该评测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目标显示区域的亮度和/或色度是否均匀(这里提到的亮度和/或色度可以指在某个或某些灰阶下的亮度和/或色度)。该评测信息可以基于上文提到的光学信息计算得到。例如,可以基于相机拍摄到的灯点图像计算目标显示区域在某个灰阶下的亮度信息,然后基于计算得到的亮度信息确定相应显示区域的亮度均匀性。为了支持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的评测,可以在评测/校正装置14的软件系统142中安装显示屏的缺陷评测模块1421(如均匀性评测模块)。如果希望得到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的评测信息,将相机采集到的灯点图像输入该缺陷评测模块1421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校正的信息”可以包括: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区域的光学信息。作为示例,该光学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光通量信息、亮度信息、色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校正的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的校正信息。该校正信息可用于对该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校正。例如,该校正信息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的亮度和/或色度进行校正。该评测信息可以基于上文提到的光学信息计算得到。例如,可以基于相机拍摄到的灯点图像计算目标显示区域在某个灰阶下的亮度信息,然后基于计算得到的亮度信息确定目标显示区域的校正信息。为了支持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校正,可以在评测/校正装置14的软件系统142中安装校正模块1422。如果希望得到目标显示区域的校正信息,将相机采集到的灯点图像输入该校正模块1422即可。
前文提到,为了实现对目标显示区域的评测和/或校正,需要先利用相机拍摄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然后基于该灯点图像的光学信息生成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用于对显示屏进行校正的目标信息。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评测和/或校正方式对相机的像素利用率很低,如果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较大,则整个评测和/或校正过程的效率较低。以常见的2k×1k的显示屏的校正过程为例,相关技术往往需要将显示屏的屏幕分成很多区域,然后逐区域进行校正,整个过程耗时很长。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上述问题以及该问题背后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关技术在利用相机拍摄显示屏前,会对相机的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相机拍摄到的灯点图像成像清晰,且使得灯点间的成像通过明显的暗带相隔,以避免灯点间发生串扰。图3A给出了相关技术采用的灯点图像的一个示例。图3A(应理解,图3A中的虚线框是为了便于说明而添加的标识线,并不属于灯点图像的一部分)中的附图标记32示出的是灯点的中心位置。从图3A可以看出,灯点间通过很宽的暗带34相隔。由于暗带34的存在,相邻灯点之间的成像不会相互干扰,从而可以准确地确定每个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图3A中的附图标记36示出的是一个灯点对应的像素,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灯点的成像需要的像素数量较多,一般需要7×7个像素。即使通过相机调参,尽量降低暗带34的宽度,在极致情况下,一个灯点的成像也至少需要5×5个像素。
在得到每个灯点对应的像素之后,即可计算每个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如光通量信息、亮度信息、色度信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具体计算时,由于处于暗带内的像素并不包含有效的光学信息,因此,这部分像素基本会被弃用。换句话说,相机的处于暗带34中的像素被浪费掉了,从而导致相机的像素利用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研究和测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具体论述如下。
相关技术之所以要求灯点图像中的像素之间存在暗带,是希望每个灯点对应的像素中的光学信息能够准确衡量该灯点自身的发光情况,而不受到相邻灯点的干扰。这种传统观点看似合理,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随着显示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显示屏中的灯点的间距越来越小,在显示屏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显示屏中的相邻灯点发出的光线本身就会产生相互干扰,而显示屏的用户观察到的显示缺陷,并非在灯点发光互不干扰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显示缺陷,而是在相互干扰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显示缺陷。因此,一种更合理的观点应该是:显示屏的评测/校正并不需要以保证灯点发光互不干扰为前提,也就是说,在灯点发光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保证显示屏不存在显示缺陷,则显示屏的用户就不会感觉到缺陷的存在。传统观点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要求灯点图像中的灯点成像之间必须通过暗带相隔,实际上,灯点成像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与显示屏使用过程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暗带的设置是没有必要的。本申请实施例是建立在上述发现和分析基础上完成的,上述发现和分析并非现有技术,而应当视为本申请对现有技术的贡献的一部分。
既然灯点成像之间的暗带的设置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取消灯点成像之间的暗带要求,则可以用更少的像素表示一个灯点,从而可以避免前文提到的像素浪费的问题,并提高像素的利用率。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出一种不同于相关技术的灯点图像,基于该灯点图像可以更加高效地提取目标信息。下文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灯点图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该灯点图像包含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成像,且该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在该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所谓“至少部分灯点在该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指的是该至少部分灯点中的相邻灯点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暗带(即不存在光通量几乎为0的区域)。从人眼观察的角度,虽然能够从灯点图像中识别出灯点(或灯点中心)的大致位置,但是,相邻灯点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边界,整体上给人一种图像比较模糊的感觉。
图3B给出了该灯点图像的一个示例。图3B中的附图标记32’示出的是灯点的中心位置。从图3B可以大致识别出灯点的中心位置32’(即图3B中的颜色最深的位置)。此外,从图3B还可以看出,相邻的灯点之间的信号强度存在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的过程(信号强度在图3B中通过颜色深浅来表示),但灯点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暗带。图3B中的附图标记36’示出的是一个灯点对应的像素。通过对比图3A和图3B可以看出,在图3B中,一个灯点对应的像素数量更少。例如,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点图像,可以将一个灯点对应的像素数量降低至2.8×2.8个像素,甚至更低。此外,对比图3A和图3B还可以看出,在使用相同数量的像素的情况下,图3B可以包含更多的灯点的成像。以显示屏的分辨率为2k×1k为例,如果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即使在不隔点采集的情况下,也可以一次性完成整个显示屏的评测和/或校正。
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可以包括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邻接状态和/或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重叠状态。如果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重叠状态,则相邻灯点在灯点图像中的成像的重叠程度可以基于以下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显示屏的评测和/或校准精度,显示屏的评测和/或校准效率,以及灯点成像重叠程度对提取出的目标信息的准确度的影响。作为示例,相邻灯点在灯点图像中的成像的重叠程度可以位于10%-80%之间。例如,相邻灯点在灯点图像中的成像的重叠程度可以位于10%-50%,或者,20%-30%之间。
在灯点图像中,灯点的位置与灯点的DN值(可用于表征数字信号值的大小)、亮度值或灰度值具有关联关系。基于该关联关系,可以绘制出灯点的波形图。灯点的波形图例如可用于表征灯点的空间光分布曲线。作为示例,灯点的波形图的横坐标可用于表征灯点的位置,波形图的纵坐标可用于表征灯点的DN值、亮度值或灰度值。从灯点的波形图的角度来看,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可以包括:在该波形图中,相邻灯点的波形曲线首尾相连或相互重叠。
以图4为例进行说明。图4中的横坐标x代表的是灯点的位置,纵坐标y代表的是灯点的DN值、亮度值或灰度值,附图标记42表示的是一个灯点的波形。图4A示出的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灯点图像对应的灯点波形图。从图4A可以看出,该波形图包括4个灯点,灯点的波形42之间是不连续也不重叠的,二者之间的间隔即为理解为前文提到的“暗带”。图4B示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点图像对应的灯点波形图。从图4B可以看出,灯点的波形42之间具有相互重叠的部分46,整体上呈现一种粘连状态。
灯点图像中的灯点间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不但会引起灯点波形图的变化,也会引起相机的感光元件(如CMOS或CCD)的成像图产生类似变化。具体而言,从相机的感光元件的成像角度,可以绘制感光元件成像剖面图。感光元件的成像剖面图的横坐标可以表示灯点图像中的行像素(或列像素)的位置,纵坐标可以表示像素的遥感影像像元亮度值(DigitalNumber,DN值)、亮度值或灰度值。从该成像剖面图的角度来看,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可以包括:在该成像剖面图中,相邻灯点对应的曲线首尾相连或相互重叠。相关技术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剖面图的曲线分别与图4A和图4B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点图像中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例如,灯点图像中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差异在20%-30%之间。应理解,灯点图像中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差异可以基于最小亮度和最大亮度的比值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点图像中最大灰度和最小灰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例如,灯点图像中最大灰度和最小灰度的差异在20%-30%之间。应理解,灯点图像中最大灰度和最小灰度的差异可以基于最小灰度和最大灰度的比值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点图像中最大DN值和最小DN值的差异在10%-50%之间。例如,灯点图像中最大DN值和最小DN值的差异在20%-30%之间。应理解,灯点图像中最大DN值和最小DN值的差异可以基于最小DN值和最大DN值的比值确定。
应理解,一般而言,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中的灯点是大致均匀排列的,因此,如果目标显示区域中的某对相邻灯点的成像在灯点图像中处于粘连状态,则该目标显示区域中的其他相邻灯点的成像也基本会处于粘连状态。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排除存在特殊情况,即存在部分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部分相邻灯点的成像未处于粘连状态的情况。例如,如果目标显示区域的像素存在坏点,则在坏点处的灯点与相邻灯点可能不会粘连在一起。又如,在显示屏是由多个拼接单元拼接而成的情况下,如果拼接单元间的缝隙较大,则缝隙处的相邻灯点可能不会粘连在一起。又如,由于相机的拍摄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变(或失真),且不同位置/角度的灯点区域在灯点图像中的形变程度可能不同,因此,不排除某个灯点区域(如形变较大的灯点区域)中的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非粘连状态的情况。
在引入上述灯点图像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该灯点图像高效地获取到目标信息(即前文提到的用于对显示屏进行评测/校正的信息)。下面结合图5,对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的方法可以由图1所示的评测/校正系统执行或由评测/校正系统中的评测/校正装置执行。例如,评测/校正人员可以通过评测/校正装置控制显示屏和/或相机,从而完成图5中的与显示屏和/或相机的控制相关的步骤。此外,可以利用评测/校正装置中的软件系统对相机拍摄到的灯点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目标信息。当然,图5的方法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方法中的部分步骤可以由负责评测和/或校正的人员以手动的方式执行。例如,后文中的显示屏点亮步骤(步骤S510),相机调参步骤(步骤S520),相机拍摄步骤(步骤S530)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均可由人工代替执行。
参见图5,在步骤S510,控制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处于点亮状态。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可以包括目标显示区域中的部分灯点,也可以包括目标显示区域中的全部灯点。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含义可以参见前文。
在步骤S520,对相机的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例如,可以对相机的光圈、曝光时间、焦距(变焦镜头)、微焦等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调节,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粘连状态的解释参见前文)。
应理解,将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调整至粘连状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调节灯点图像中的灯点占比,也就是说,可以调节灯点图像中的每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数量,从而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调整相机成像的清晰度、灯点峰值中的一种或多种,使得此类指标达到一定要求,以利于后续的信息提取。上述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经验设定,不再本申请进行赘述说明。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步骤S510和步骤S520的顺序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先控制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处于点亮状态,然后再调节相机参数,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又如,可以先基于经验或者基于测试图像完成相机参数的调节,然后再控制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处于点亮状态。在该示例中,由于相机参数已经预先调节好,则当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处于点亮状态时,该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自然处于粘连状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相机参数本身就是符合要求的,也可以省略步骤S520。
应理解,在调整相机参数时目标显示区域的打屏方式和后续获取光学信息时目标显示区域的打屏方式应当保持一致。以校正为例,若在进行校正时,目标显示区域的打屏方式为逐点打屏,在进行相机参数调整的时候,目标显示区域的打屏方式应当也为逐点打屏。若在进行校正时,目标显示区域的打屏方式为2*2打屏,在进行相机参数调整的时候,目标显示区域的打屏方式应当也为2*2打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不同颜色的灯点对应的相机参数不同。具体地,主要是曝光时间不同,例如,同一灰阶下,绿色相对较亮,蓝色相对较暗,因此。不同颜色对应的相机的曝光时间不同。示例地,可以先控制目标显示区域的绿色灯点全部点亮,相机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拍摄,基于拍摄图像,由用户和/或PC对相机参数进行调节,得到目标显示区域显示绿色时的相机参数。可以按照相同方法,得到目标显示区域显示红色时的相机调整参数,显示蓝色时的相机调整参数。也可以根据红绿蓝三色之间相机参数关系,根据绿色对应的相机参数,推算红色和蓝色的相机参数。或者是两种方式结合进行调整。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需要调整的相机参数主要包括:微焦、光圈、曝光时间等。
判断相机参数的调整是否达到要求(即判断调整后的相机参数是否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给出几个示例。
例如,可以为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成像的重叠程度设置预设范围(下文将该预设范围称为第一预设范围)。然后,可以通过调节相机参数,使得相机采集到的灯点成像的重叠程度落入该第一预设范围。一旦相机采集到的灯点成像的重叠程度落入该第一预设范围,则可以认为相机参数的调整达到了要求。
又如,可以为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灰度设置预设范围(下文将该预设范围称为第二预设范围,该第二预设范围可以由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最大灰度和最小灰度定义)。然后,可以通过调节相机参数,使得相机采集到的灯点的灰度落入该第二预设范围。一旦相机采集到的灯点灰度落入该第二预设范围,则可以认为相机参数的调整达到了要求。
又如,可以为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亮度设置预设范围(下文将该预设范围称为第三预设范围,该第三预设范围可以由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定义)。然后,可以通过调节相机参数,使得相机采集到的灯点的亮度落入该第三预设范围内。一旦相机采集到的灯点灰度落入该第三预设范围,则可以认为相机参数的调整达到了要求。
上文提到的第一预设范围、第二预设范围、第三预设范围可以是经验值,也可是基于相机的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得到的测量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预设范围可以为10%-50%;第二预设范围可以为10-30%;第三预设范围可以为10-30%。
在步骤S530,在相机参数调整完毕之后,控制相机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灯点图像可以是目标显示区域内的某种或某些颜色的灯点点亮之后形成的图像(如纯色图像)。例如,该灯点图像可以包括以下图像中的一种或多种: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绿色灯点点亮形成的绿灯图像,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红色灯点点亮形成的红灯图像,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蓝色灯点点亮形成的蓝灯图像,目标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两种颜色的灯点点亮形成的混色图像。灯点图像的含义可以参见前文。
在步骤S540,根据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该目标信息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目标信息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进行校正。目标信息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见前文。
本申请实施例对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在该灯点图像中,处于粘连状态的灯点成像区域不存在明显的暗带。换句话说,该灯点成像区域中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均包含有用的光学信息,在后续的目标信息计算过程中,每个像素的像素信息都会被充分的利用,不会像暗带中的像素一样被丢弃掉,从而可以提高相机的像素利用率。此外,由于灯点对应的像素处于粘连状态,因此该灯点图像可以采用更少的像素代表一个灯点,从而使得相机一次能够拍摄到更大的显示区域,提高了显示屏的评测和/或校正效率。
前文提到,显示屏可以包括多个拼接单元。以LED显示屏为例,该显示屏可以由多个LED灯箱拼接而成。由于机械加工精度、拼装精度等工艺原因的限制,在拼接处,相邻拼接单元边缘的灯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大于或小于其它地方的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缝隙(或称接缝)。缝隙处的灯点的发光密度可能会与其他地方的灯点的发光密度不同。因此,显示屏显示过程中,缝隙处有时会出现一条亮线或者暗线,称为拼接亮暗线,影响显示效果。因此,相关技术除了需要对灯点进行单独校正之外,还需要对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上述两种类型的校正分开进行,效率很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点图像中,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因此,受到缝隙的影响,处于拼接单元内的相邻灯点与处于缝隙两边的相邻灯点之间的光学信息(或称光色信息)的变化趋势是存在差异的。换句话说,与相关技术采用的基于暗带的灯点图像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灯点图像除了包含灯点的信息,还包含了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信息。因此,该灯点图像不但能够反映灯点的显示质量,还可以反映缝隙对显示质量的影响。
因此,当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点图像对显示屏进行校正时,从灯点图像中提取出的校正信息能够同时对缝隙进行校正。也就是说,该校正信息中会隐含缝隙的校正信息。举个例子,目标信息包含灯点的校正信息,且经过该校正信息校正之后,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的亮度在整个目标显示区域均匀一致。如前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实际上是包含缝隙的,既然校正信息能够使得目标显示区域显示均匀,则代表该校正信息不但完成了灯点自身的校正,同时还完成了缝隙处的校正,也就是说,该校正信息中隐含了该缝隙的校正信息。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点图像不但可以从提升相机像素利用率的角度提升显示屏的校正效率,还可以将灯点校正和缝隙校正合二为一,从而进一步提升显示屏的校正效率。
重新参见图5,步骤S540描述的是根据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步骤S540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下文结合实施例,对目标信息的获取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在利用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之前,一般需要先进行灯点定位,即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在灯点图像中的位置,或者说,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灯点对应的像素即可确定各个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进而确定目标信息。
灯点定位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预先设定每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模板。然后,可以基于该模板,通过模板匹配的方式从灯点图像中提取各个灯点对应的像素。接着,可以根据各个灯点对应的像素获取各个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又如,可以基于边缘检测算法计算灯点图像中的每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然后根据各个灯点对应的像素获取各个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更为简单、高效的灯点定位方式,即一种基于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的灯点定位方式。
“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可用于指示灯点在目标显示区域内的排布方式和/或排布位置。例如,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可以指示目标显示区域包含的灯点的行/列数,从而指示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排布方式或排布位置。由于目标显示区域是已知的,因此“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其实是一种可以预先获知的先验信息。
以目标显示区域为矩形区域为例,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可以指该目标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信息。例如,假设目标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为1920×1080,且灯点图像为目标显示区域内的全部红色灯点点亮之后形成的图像,则可以将目标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信息直接作为灯点排布信息。该分辨率信息可以指示该目标显示区域的行方向上排布有1920行灯点,列方向上排布有1080列灯点。由于灯点之间一般是均匀排布的,因此,该灯点排布信息相当于指示了各个灯点在灯点图像中的具体位置,经过简单计算,即可确定各个灯点的位置。例如,可以将图像按照分辨率均匀划分成1920×1080个像素区域,然后每个像素区域即可代表一个灯点的位置。
与采用模板匹配、边缘检测等方式相比,基于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的灯点定位方式更简单、效率也更高。
下文结合图6,对基于灯点排布信息从灯点图像中提取目标信息的流程进行更为详细地举例说明。
参见图6,在步骤S610,根据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
例如,灯点排布信息指示目标显示区域内排布有2k×1k个灯点,假设灯点图像包含6k×3k个像素,则目标显示区域中的一个灯点对应灯点图像中的相应位置的3×3个像素。
又如,可以根据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对灯点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一一对应。这样一来,可以将采样后的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光学信息直接作为目标显示区域内的与该像素对应的灯点的光学信息。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灯点排布信息指示目标显示区域包含2k×1k个灯点,灯点图像包含6k×3k个像素,则可以先对灯点图像进行采样,使得该灯点图像包含2k×1k个像素。经过该采样操作,目标显示区域内的一个灯点与灯点图像中的相应位置的一个像素对应,这样能够简化后续的光学信息/目标信息的计算。
应理解,上文提到的灯点图像的采样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对灯点图像中的相邻像素进行均值采样(如均值下采样),也可以直接舍弃采样中心位置的像素的相邻像素。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先对该灯点图像的每列像素进行列方向上的均值下采样,从而将每一列像素的数量都采样到与目标显示区域的高度方向的分辨率相同;然后,可以对该灯点图像的每行像素进行行向上的均值下采样,从而得到与目标显示区域的分辨率相同的灯点图像。作为另一个例子,可以先对该灯点图像的每行像素进行行方向上的均值下采样,从而将每一行像素的数量都采样到与目标显示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分辨率相同;然后,可以对该灯点图像的每列像素进行列方向上的均值下采样,从而得到与目标显示区域的分辨率相同的灯点图像。作为又一个例子,可以对灯点图像同时进行行向和列向上的均值下采样,直至得到与目标显示区域的分辨率相同的灯点图像。
在步骤S620,根据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例如,可以将灯点图像中与某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亮度信息直接作为该灯点对应的亮度信息。又如,可以将灯点图像中与某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色度信息直接作为该灯点对应的色度信息。又如,可以将灯点图像中与某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光通量信息直接作为该灯点对应的光通量信息。
在步骤S630,根据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目标信息。例如,可以将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输入至缺陷评测模块(如均匀性评测模块),并将该缺陷评测模块输出的评测信息作为该目标信息。又如,可以将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输入至校正模块,并将该校正模块输出的灯点的校正信息作为该目标信息。
相机拍摄得到的灯点图像会产生一定量的形变。这种形变有时也称为透视畸变,或透视变形。形变的程度与相机的焦距、拍摄距离、拍摄角度等因素有关。例如,焦距越短,拍摄距离越近,则畸变可能会越大。如果目标显示区域较大,则该目标显示区域中的某些区域在灯点图像中的形变也会比较大。如果能够将目标显示区域划分成多个分区,并且能够准确获知该多个分区在灯点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则可以以分区为单位,分别提取该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与目标显示区域整体对应的形变量相比,分区对应的形变量相对较小,基于分区提取光学信息会提高信息提取的准确性。
要想基于分区提取光学信息,需要获知各个分区在灯点图像中的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标定图像(或称定位图像)的分区定位方式,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获知该位置信息。
具体而言,可以在相机调参完成之后,利用相机额外拍摄标定图像。该标定图像可用于将目标显示区域划分成多个分区(或者说标定图像包含多个分区的位置信息)。由于灯点图像和标定图像是在相同的相机参数下、对显示屏的同一块显示区域(即目标显示区域)拍摄得到的图像,所以两幅图像呈现的形变是相同的。因此,基于标定图像包含的多个分区的位置信息对该多个分区在灯点图像中的位置进行定位,定位结果是准确的。
标定图像将目标显示区域划分成的分区的数量以及每个分区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该多个分区可以按照如下原则设定:使得相机拍摄到的每个分区内的图像之后,该分区对应的形变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或者,每个分区对应的形变量在基本可以忽略的范围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于标定图像为了定位,但是不同颜色的灯点位置不同,因此,不同颜色的灯点对应的标定图像不同可以使得定位更准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文提到的灯点图像可以包括第一灯点图像和第二灯点图像。第一灯点图像和第二灯点图像对应目标显示区域内的不同颜色的灯点。相应地,标定图像可以包括与第一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一标定图像,以及与第二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二标定图像。第一标定图像与第二标定图像不同。第一标定图像和第二标定图像之间的不同可以体现在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标定图像和第二标定图像中的图案颜色不同;第一标定图像和第二标定图像提供的分区的位置信息略有不同(因为不同颜色的灯点在目标显示区域中的位置略有不同)。
例如,第一灯点图像可以是红色灯点图像,第二灯点图像可以是蓝色灯点图像。红色灯点图像搭配红色标定图像,基于红色标定图像和红色灯点图像,得到红色灯点的光学信息。蓝色灯点图像搭配蓝色标定图像,基于蓝色标定图像和蓝色灯点图像,得到蓝色灯点的光学信息。同理,假设需要获得目标显示区域显示混合色的灯点光学信息,可以搭配混合色标定图像。
应理解,目标显示区域显示标定图像和显示用于提取光学信息的图案的先后顺序,本申请不在此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标定图像可以包含目标显示区域内的多个分区各自对应的图案。该标定图像通过显示目标显示区域的多个分区,将目标显示区域划分成多个分区,从而对该多个分区在灯点图像中的位置进行定位。该标定图像中的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案可以为明暗相间的图案。明暗相间的图案有利于准确标识各个分区的边界。以目标显示区域的分辨率为1920*1080为例,则可以按照棋盘格进行打屏。以目标显示区域的绿色灯点逐点显示得到绿色灯点图像为例,可以得到绿黑相间的棋盘格图案,该棋盘格图案中的每个棋盘格例如可以包括64*60个像素。
除了棋盘格之外,该标定图像还可以是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十字线、Aruco码、特殊线条、灯点,网格。上述特殊线条可以是若干条竖线,例如,在目标显示区域显示三条竖线,从而可以将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划分为四个分区。上述Aruco码是二进制码,可以理解成一种只有两种颜色组成的矩形码。上述散点是由多个点组成的图案。
下面结合图7,给出标定图像的几种更为具体的示例。应理解,图7所示的标定图像旨在展示标定图像的图案类型,并没有考虑相机的透视形变的影响。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定图像的一个示例。如图7A所示,该标定图像中包括多个点亮区域(图7A中的黑色区域)和多个非点亮区域(图7A中的白色区域)。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定图像的另一示例。如图7B所示,该标定图像中包括多个点亮区域(图7B中的黑色区域)和多个非点亮区域(图7B中的白色区域),且点亮区域和非点亮区域在图7B中交替排列。
图7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定图像的又一示例。如图7C所示,该标定图像中包括多个不连续的点亮灯点(图7C中的黑色圆形区域),以及多个非点亮灯点(图7C中的白色圆形区域)。
图7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定图像的又一示例。如图7D所示,该标定图像为网格图案。网格图案中的每个格子标定了目标显示区域的一块分区。
图7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定图像的又一示例。如图7E所示,该标定图像为多个散点构成的散点图案。
上文对标定图像的含义和类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下文对基于标定图像从灯点图像中获取目标信息的方式(可以理解为图5中的步骤S540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地举例说明。
参见图8的步骤S810~S820,在相机参数调整完成之后,控制目标显示区域呈现标定图像,并控制相机拍摄该标定图像。相机参数调整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前文中的步骤S520。
在步骤S830,根据标定图像,将灯点图像划分成与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像。例如,标定图像包含多个分区的位置信息,则可以基于该位置信息将灯点图像划分成多个图像,使得每个图像代表一个分区。
在步骤S840~步骤S850,根据该多个图像,分别确定该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或称光色信息);并根据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目标信息。
以图9为例,在相机参数调整完成之后,可以控制目标显示区域呈现标定图像92,该标定图像92显示的是明暗相间的灯点。在该标定图像92中,黑色代表的是处于点亮状态的灯点,白色代表的是处于非点亮状态的灯点,且每四个相邻的灯点形成一个分区。然后,可以控制相机拍摄目标显示区域显示的该标定图像92,从而得到标定图像92’。对比标定图像92和标定图像92’可以看出,标定图像92中的原本等间距排列的灯点在标定图像92’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形变。
在拍摄完标定图像92之后,可以控制目标显示区域显示灯点图像94。然后,可以控制相机拍摄该灯点图像94,从而得到灯点图像94’。对比灯点图像94和标定图像94’可以看出,灯点图像94中的原本等间距排列的灯点在灯点图像94’中也产生了一定量的形变,且灯点图像94’和标定图像92’的形变是相同的。接着,可以利用二者形变相同的特点,将灯点图像94’按照与标定图像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区,从而形成了与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像96。由于图像96对应的分区的尺寸较小,图像96内的形变量也比较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得到多个图像96之后,基于该多个图像96分别提取各个分区的光学信息/目标信息即可。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将基于灯点图像确定目标显示区域的光学信息的任务转化成了多个子任务,其中每个子任务用于确定目标显示区域中的一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然后,本实施例可以将各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汇总,以获取目标信息。由于每个分区对应的形变量较小,将目标显示区域划分成多个分区,并以分区为单位提取光学信息,可以降低相机拍摄产生的形变对获取到的目标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
步骤S840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以多个分区中的第一分区(可以是该多个分区中的任意一个分区,该第一分区与灯点图像中划分出的多个图像中的第一图像对应)为例,对步骤S840的实现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在利用第一图像获取光学信息之前,一般需要先进行灯点定位,即确定第一分区内的灯点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或者说,确定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各个灯点对应的像素即可确定各个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对分区进行灯点定位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预先设定每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模板,然后基于该模板,通过模板匹配的方式从第一图像中提取各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然后根据各个灯点对应的像素获取各个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又如,可以基于边缘检测算法计算第一图像中的每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然后根据各个灯点对应的像素获取各个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除上述方式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简单、高效的灯点定位方式,即基于的是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的灯点定位方式。“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可用于指示灯点在第一分区内的排布方式和/或排布位置。例如,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可以指示第一分区包含的灯点的行/列数,从而指示第一分区内的灯点的排布方式或排布位置。由于第一分区是已知的,因此“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其实是一种预先获取到的先验信息。
以第一分区为矩形区域为例,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可以指该第一分区的分辨率信息。例如,假设第一分区的分辨率为480×270,且第一图像为第一分区内的全部红色灯点点亮之后形成的图像,则可以将第一分区的分辨率信息直接作为灯点排布信息。该分辨率信息可以指示该第一分区的行方向上排布有480行灯点,列方向上排布有270列灯点。由于灯点之间一般是均匀排布的,因此,该分辨率信息相当于指示了各个灯点在第一图像中的具体位置,经过简单计算,即可完成灯点定位。与采用模板匹配、边缘检测等方式相比,这种灯点定位方式更简单、效率也更高。
下文结合图10,对基于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从第一图像中提取光学信息的流程(对应图8中的步骤S840)进行更为详细地举例说明。
参见图10,在步骤S1010,根据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
例如,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指示第一分区内排布有640×360个灯点,第一图像包含1920×1080个像素,则第一分区中的一个灯点对应灯点图像中的相应位置的3×3个像素。
又如,可以根据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对第一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一一对应。这样一来,可以将采样后的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光学信息直接作为第一分区内的与该像素对应的灯点的光学信息。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指示第一分区包含640×360个灯点,第一图像包含1920×1080个像素,则可以先对第一图像进行采样,使得该第一图像包含640×360个像素。经过该采样操作,第一分区内的一个灯点与第一图像中的相应位置的一个像素对应。基于该一一对应关系,可以简化后续的光学信息/目标信息的计算。
在步骤S1020,根据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分区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例如,可以将第一图像中的与某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亮度信息直接作为该灯点对应的亮度信息。又如,可以将第一图像中的与某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色度信息直接作为该灯点对应的色度信息。又如,可以将第一图像中的与某个灯点对应的像素的光通量信息直接作为该灯点对应的光通量信息。
图11A是相机拍摄到的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的轮廓示意图。如图11A所示,由于相机并非正对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拍摄,因此成像有一定的形变。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该灯点图像进行变化操作,使其成像为不倾斜的矩形。图11B示出的是将图11A所示的灯点图像进行变换(如透视变化)处理之后得到的图像。利用图11B进行后续的目标信息的提取,可以提高提取出的目标信息的准确性。
重新参见图5,图5的步骤S520描述了在利用相机拍摄灯点图像之前,需要对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相机参数的调整可以在相机的图像预览界面完成。该相机的图像预览界面可以由评测/校正装置生成。例如,可以利用评测/校正装置中的软件系统呈现相机的图像预览界面,以辅助评测和/或校正人员进行相机调参。该相机图像预览界面可以呈现灯点图像的预览图像。如果预览图像中的灯点成像未处于粘连状态,则评测和/或校正人员可以在该图像预览界面调整相机参数,直到灯点间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为止。
对于不熟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评测和/或校正人员,可能会通过减小预览图像尺寸的方式使得预览图像看上去呈现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评测和/或校正人员可能会误以为该尺寸很小的预览图像已经满足了“使得灯点图像中的灯点间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的要求。但是,这种操作是不正确的,因为灯点之间的重叠程度过大,会使得提取的光学数据不准确。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本申请实施例控制相机的图像预览界面呈现指示信息,且该指示信息可用于对图像预览界面中的灯点图像的预览图像的尺寸进行限制。或者说,该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灯点图像的预览图像应当达到的尺寸。该指示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是提示预览图像的最小尺寸的文字信息,也可以是限制预览图像的最小尺寸的边界框,或者也可以是以上信息的结合。作为一个示例,参见图12,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在图像预览界面1220上显示的一矩形区域1230。该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预览图像需要占满或基本占满该矩形区域1230(基本占满可以理解为预览图像的边界需要达到或接近该矩形区域1230的边界)。或者,该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矩形区域1230所显示的大小即为预览图像的最小尺寸。进一步地,该指示信息还可以包括文字信息1240。该文字信息例如可以是图12所示的“请确保预览图像占满此虚线框区域”。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文字信息也可以是“请确保预览图像的边界在此虚线框范围外”。该文字信息可以提示评测和/或校正人员将预览图像的尺寸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当评测和/或校正人员发现该预览图像未达该指示信息的要求时,则可以调整相机和显示屏之间的距离(或者调解相机的焦距或微焦),直到该灯点图像的尺寸满足要求为止。
下面结合图13和图14,给出几个具体的示例。图13和图14描述的示例可以由图1所示的系统执行。在图13和图14的示例中,显示屏均为LED显示屏,目标显示区域均为显示屏的全部显示区域。应注意,图13和图14描述的示例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将本申请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示例一:LED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评测
参见图13,在步骤S1310,控制显示屏的整个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红色灯点图像,绿色灯点图像和蓝色灯点图像。也就是说,控制显示屏分别进行红绿蓝纯色打屏上屏。打屏的灰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设定。
在步骤S1320,控制相机采集显示屏的灯点图像,并生成显示屏灯点对应光通量信息。
具体而言,在采集显示屏的灯点图像前,先调节相机,使得相机采集到的灯点间的成像呈现粘连状态。然后,利用该相机进行亮度信息的采集。接着,可以通过透视变化将灯点图像的成像形态拉正,并对灯点图像进行均值下采样,使得灯点图像的分辨率与LED显示屏的分辨率相同。在对灯点图像进行均值下采样之后,即可基于灯点图像与灯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计算LED显示屏中的每个灯点对应的光通量信息。
在步骤S1330,基于灯点对应的光通量信息,对LED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评测。例如,在得到显示屏的各个灯点对应光通量信息之后,可以将光通量信息输入至该均匀性评测模块,从而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均匀性评测。
示例二:LED显示屏的亮度校正
参见图14,在步骤S1410,控制显示屏的整个显示区域分别显示红色灯点图像,绿色灯点图像和蓝色灯点图像。也就是说,可以控制显示屏分别进行红绿蓝纯色打屏上屏。打屏的灰阶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设定。
在步骤S1420,控制相机采集显示屏的灯点图像,并生成显示屏灯点对应光通量信息。
具体而言,在采集显示屏的灯点图像前,先调节相机,使得相机采集到的灯点间的成像呈现粘连状态。然后,利用该相机进行亮度信息的采集。接着,可以通过透视变化将灯点图像的成像形态拉正,并对灯点图像进行均值下采样,使得灯点图像的分辨率与LED显示屏的分辨率相同。在对灯点图像进行均值下采样之后,即可基于灯点图像与灯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计算LED显示屏中的每个灯点对应的光通量信息。
在步骤S1430,基于灯点对应的光通量信息,对LED显示屏的亮度校正。例如,在得到显示屏的各个灯点对应光通量信息之后,可以将该光通量信息输入至该校正模块,从而对显示屏的亮度进行校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亮度校正,还可以应用于色度校正、热力校正、全灰阶校正、混合屏拼接校正、二次校正、低灰校正、耦合屏体校正等多种应用场景。
对于热力校正而言,获取热力补偿系数的冷屏图像和热屏图像的光学数据的方法均均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对于全灰阶校正而言,获取的多个灰阶中每个灰阶的光学数据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对于混合屏拼接校正而言,该混合屏是指规格不同的箱体或模组拼接成的屏体,例如,LCD和LED拼接,又例如,不同点间距的LED拼接等。
对于低灰校正及耦合屏体校正而言,需要控制屏体进行逐点点亮然后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法进行光学数据提取。
下面结合图15,站在软件代码或处理器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图15所示的方法例如可以由前文提到的评测/校正装置的处理器或软件系统执行。图15的方法中的相关概念已经在前文进行了详细解释,此处不再重复描述。因此,图1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文。
参见图15,该方法包括步骤S1510和步骤S1520。
在步骤S1510中,获取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该目标显示区域为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区域,且目标显示区域内排布的至少部分灯点在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
在步骤S1520,根据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目标信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目标信息用于对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进行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排布的至少部分灯点在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可以包括:该至少部分灯点中的相邻灯点在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邻接状态或重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灯点的成像的重叠程度位于10%-80%之间;和/或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和/或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灰度和最小灰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和/或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DN值和最小DN值的差异在10%-5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包括多个拼接单元,目标信息还用于对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校正信息,且灯点的校正信息同时用于对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520可以包括:根据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从灯点图像中获取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从灯点图像中获取目标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根据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根据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根据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对灯点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5的方法还可包括:获取目标显示区域呈现的标定图像,所述标定图像用于将目标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步骤S1520可以包括:根据灯点图像和标定图像,获取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点图像包括第一灯点图像和第二灯点图像,所述第一灯点图像和所述第二灯点图像对应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不同颜色的灯点,所述标定图像包括与所述第一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一标定图像,以及与所述第二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二标定图像,所述第一标定图像与所述第二标定图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定图像包括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案,且多个图案为明暗相间的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区的形状均为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灯点图像和标定图像,获取目标信息可以包括:根据标定图像,将灯点图像划分成与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像;根据多个图像,分别确定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根据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图像包括第一图像,所述多个分区包括与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一分区,所述根据多个图像,分别确定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分区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根据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对第一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520之前,图15的方法还可包括:对灯点图像进行透视变换,以将灯点图像的形状校正为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5的方法还可包括:在所述相机的图像预览界面呈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灯点图像的预览图像的最小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预览界面上显示的矩形区域,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览图像的最小尺寸需要大于所述矩形区域对应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点排布信息可以为分辨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光通量信息、亮度信息、色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点图像可以包括蓝灯图像、红灯图像、绿灯图像及混色图像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LED显示屏,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为LED像素灯。
图1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16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15所述的方法的模块。该装置16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610和第二获取模块1620。
第一获取模块1610可用于获取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所述目标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区域,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在所述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
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进行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部分灯点在所述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包括:所述至少部分灯点中的相邻灯点在所述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邻接状态或重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灯点的成像的重叠程度位于10%-80%之间;和/或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和/或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灰度和最小灰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和/或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DN值和最小DN值的差异在10%-5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包括多个拼接单元,所述目标信息还用于对所述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校正信息,且所述灯点的校正信息同时用于对所述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从所述灯点图像中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所述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所述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对所述灯点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1610还可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呈现的标定图像,所述标定图像用于将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根据所述灯点图像和所述标定图像,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点图像包括第一灯点图像和第二灯点图像,所述第一灯点图像和所述第二灯点图像对应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不同颜色的灯点,所述标定图像包括与所述第一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一标定图像,以及与所述第二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二标定图像,所述第一标定图像与所述第二标定图像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定图像包括所述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案,且所述多个图案为明暗相间的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分区的形状均为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根据所述标定图像,将所述灯点图像划分成与所述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像;根据所述多个图像,分别确定所述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根据所述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图像包括第一图像,所述多个分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一分区,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1620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600还可包括变换模块。所述变换模块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之前,对所述灯点图像进行透视变换,以将所述灯点图像的形状校正为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1600还可包括呈现模块。所述呈现模块用于在所述相机的图像预览界面呈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灯点图像的预览图像的最小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预览界面上显示的矩形区域,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览图像的最小尺寸需要大于所述矩形区域对应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点排布信息为分辨率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光通量信息、亮度信息、色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点图像包括蓝灯图像、红灯图像、绿灯图像及混色图像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为LED显示屏,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为LED像素灯。
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获取信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7的装置1700可以包括存储器1710和处理器1720。存储器1710可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1720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图15所示的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读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5)

1.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处于点亮状态,其中所述目标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区域;
对相机的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
在所述相机参数调整完毕之后,控制所述相机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进行拍摄,得到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
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灯点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包括:所述至少部分灯点中的相邻灯点的成像处于邻接状态或重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灯点的成像的重叠程度位于10%-80%之间;和/或
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和/或
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灰度和最小灰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和/或
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DN值和最小DN值的差异在10%-5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包括多个拼接单元,所述目标信息还用于对所述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校正信息,且所述灯点的校正信息同时用于对所述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从所述灯点图像中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从所述灯点图像中获取所述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所述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所述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所述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对所述灯点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相机的相机参数进行调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呈现标定图像,所述标定图像用于将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区;
控制所述相机拍摄所述标定图像,得到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标定图像;
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灯点图像和所述标定图像,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点图像包括第一灯点图像和第二灯点图像,所述第一灯点图像和所述第二灯点图像对应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不同颜色的灯点,所述标定图像包括与所述第一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一标定图像,以及与所述第二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二标定图像,所述第一标定图像与所述第二标定图像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图像包括所述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案,且所述多个图案为明暗相间的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区的形状均为矩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和所述标定图像,获取所述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标定图像,将所述灯点图像划分成与所述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像;
根据所述多个图像,分别确定所述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图像包括第一图像,所述多个分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一分区,
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图像,分别确定所述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一一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灯点图像进行透视变换,以将所述灯点图像的形状校正为矩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相机的图像预览界面呈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对所述图像预览界面中的所述灯点图像的预览图像的尺寸进行限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预览界面上显示的矩形区域,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览图像需要基本占满所述矩形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6,7,8,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点排布信息为分辨率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点图像包括蓝灯图像、红灯图像、绿灯图像及混合色图像中的一种或多种。
21.一种评测/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机,用于拍摄所述显示屏中的图像;
评测/校正装置,用于对所述相机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显示屏的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图像,所述目标显示区域为所述显示屏的部分或全部显示区域,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至少部分灯点在所述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
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显示质量进行评测;和/或,所述目标信息用于对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进行校正。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灯点在所述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粘连状态,包括:所述至少部分灯点中的相邻灯点在所述灯点图像中的成像处于邻接状态或重叠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灯点的成像的重叠程度位于10%-80%之间;和/或
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和/或
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灰度和最小灰度的差异在10%-50%之间;和/或
所述灯点图像中最大DN值和最小DN值的差异在10%-50%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包括多个拼接单元,所述目标信息还用于对所述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的校正信息,且所述灯点的校正信息同时用于对所述多个拼接单元之间的缝隙进行校正。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从所述灯点图像中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从所述灯点图像中获取所述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所述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所述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与所述灯点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区域的灯点排布信息,对所述灯点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灯点一一对应。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呈现的标定图像,所述标定图像用于将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划分成多个分区;
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灯点图像和所述标定图像,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点图像包括第一灯点图像和第二灯点图像,所述第一灯点图像和所述第二灯点图像对应所述目标显示区域内的不同颜色的灯点,所述标定图像包括与所述第一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一标定图像,以及与所述第二灯点图像对应的第二标定图像,所述第一标定图像与所述第二标定图像不同。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图像包括所述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案,且所述多个图案为明暗相间的图案。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区的形状均为矩形。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和所述标定图像,获取所述目标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标定图像,将所述灯点图像划分成与所述多个分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图像;
根据所述多个图像,分别确定所述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获取所述目标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图像包括第一图像,所述多个分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一分区,
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图像,分别确定所述多个分区对应的光学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对应的光学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像素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分区的灯点排布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采样,使得采样后的图像中的像素与所述第一分区内的灯点一一对应。
3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灯点图像,获取目标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灯点图像进行透视变换,以将所述灯点图像的形状校正为矩形。
3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相机的图像预览界面呈现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对所述图像预览界面中的所述灯点图像的预览图像的尺寸进行限制。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图像预览界面上显示的矩形区域,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预览图像需要基本占满所述矩形区域。
40.根据权利要求27,28,29,35或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点排布信息为分辨率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22-3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点图像包括蓝灯图像、红灯图像、绿灯图像及混色图像中的一种或多种。
42.一种获取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2-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43.一种获取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22-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2-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5.一种显示屏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校正系数,所述校正系数基于目标信息得到,所述目标信息基于权利要求22-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校正系数对显示屏进行校正。
CN202211212719.2A 2021-12-31 2022-09-30 获取信息的方法、评测/校正系统及显示屏控制设备 Pending CN1164130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0016 2021-12-31
CN2021116800168 2021-12-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3006A true CN116413006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5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2719.2A Pending CN116413006A (zh) 2021-12-31 2022-09-30 获取信息的方法、评测/校正系统及显示屏控制设备
CN202211225429.1A Pending CN116413008A (zh) 2021-12-31 2022-09-30 显示屏全灰阶光学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显示控制设备
CN202211206718.7A Pending CN116413004A (zh) 2021-12-31 2022-09-30 屏幕耦合下的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和显示屏控制设备
CN202211224115.XA Pending CN116413007A (zh) 2021-12-31 2022-09-30 热力补偿校正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显示屏控制设备
CN202211212715.4A Pending CN116413005A (zh) 2021-12-31 2022-09-30 用于评测/校正显示屏的方法、装置及显示屏控制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5429.1A Pending CN116413008A (zh) 2021-12-31 2022-09-30 显示屏全灰阶光学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显示控制设备
CN202211206718.7A Pending CN116413004A (zh) 2021-12-31 2022-09-30 屏幕耦合下的信息获取方法、系统和显示屏控制设备
CN202211224115.XA Pending CN116413007A (zh) 2021-12-31 2022-09-30 热力补偿校正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和显示屏控制设备
CN202211212715.4A Pending CN116413005A (zh) 2021-12-31 2022-09-30 用于评测/校正显示屏的方法、装置及显示屏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116413006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3005A (zh) 2023-07-11
CN116413008A (zh) 2023-07-11
CN116413007A (zh) 2023-07-11
CN116413004A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848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CN108028895B (zh) 有缺陷的图像传感器元件的校准
US7633533B2 (en) Flicker frequency det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2006292421A (ja) 蛍光検出装置
KR102123488B1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검사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검사 방법
CN110322830B (zh) Led屏亮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3426403A (zh) Led显示屏的校正用图像采集方法、画面显示方法和校正方法
CN111586273B (zh) 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11385447B (zh) 摄像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985587B (zh) 发光物料影像处理方法
JP2003167530A (ja) ディスプレイ画面検査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画面検査装置
JPH11341501A (ja) 電子写真撮像装置、電子写真撮像方法、電子写真撮像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CN116413006A (zh) 获取信息的方法、评测/校正系统及显示屏控制设备
JP2007279643A (ja) Dlpプロジェクタにおける色補正方法
JP2006135381A (ja)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装置
CN114730548B (zh) 拼接屏白平衡调整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CN112435637B (zh) 曲面屏的亮度补偿方法、亮度补偿设备及亮度补偿系统
JP2013051516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判定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066088B1 (en) Color measurement and correction of multiple display devices
JP2010205881A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の白色調整装置
KR101155213B1 (ko) 이차원 광학 검측의 플랫필드 교정방법
CN115690065B (zh) Led屏模块一致性校正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556609B1 (ko) 조도변화와 빛의 반사에 따라 적응적으로 촬영영상을 보정하는 감시용 카메라의 촬영영상 보정장치 및 그 촬영영상 보정방법
CN109147677A (zh) 发光设备、显示设备、信息处理设备、控制方法和介质
JP4677924B2 (ja) 撮影システム、動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動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