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1779A - 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1779A
CN116411779A CN202310269634.6A CN202310269634A CN116411779A CN 116411779 A CN116411779 A CN 116411779A CN 202310269634 A CN202310269634 A CN 202310269634A CN 116411779 A CN116411779 A CN 116411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outer frame
flood control
cavity
tra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96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宁阳
郝阳
张冰冰
李哲
赵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qing And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qing And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qing And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qing And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696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17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1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1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48Wings connected at their edges, e.g. foldable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5/0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 E06B5/10Doors, windows, or like closures for special purposes; Border constructions therefor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ir-raid or other war-like action; for other protective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16Sealing arrangements on wings or parts co-operating with the wings
    • E06B7/22Sealing arrangements on wings or parts co-operating with the wings by means of elastic edgings, e.g. elastic rubber tubes; by means of resilient edgings, e.g. felt or plush strips, resilient metal strips
    • E06B7/23Plastic, sponge rubber, or like strips or tub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28Other arrangements on doors or windows, e.g. door-plates, windows adapted to carry plants, hooks for window cleaner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汛期风貌建筑木窗保护及防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外框上设有多组木窗,木窗包括通过铰链相互连接的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外框内还设有通过进水孔与外部相连通的腔体,以及用于控制对应组木窗折叠的控制组件,木窗上还设有与蜂鸣器电性连接的触发组件,触发组件包括相适配的弧形杆与轨迹导杆,以及连接在轨迹导杆一端的电极球和安装在弧形杆内的电极座,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折叠时能够促使电极球与对应的电极座相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洪水险情下传统风貌的外墙窗户不具备自我保护功能,进而容易遭受浸泡损坏等系列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汛期风貌建筑木窗保护及防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背景技术
圩区是以圩田为主,包括河网、湖泊、滩地等在内的一个地区单位。圩区一般地势低洼平坦,大部分地面高程均在江河湖泊的洪枯水位之间,每逢汛期,外河(湖)水位常高于圩内地面;当地暴雨径流因河道纵坡平缓,排水能力有限,加之受外江(湖)洪水顶托而不能及时外排,往往形成涝、渍灾害。圩区治理一般利用地形,或沿自然河道,堆土作堤,或开挖河沟,围田筑堤,或一面傍山水,三面筑堤围田,主要解决圩区自身防洪、除涝和灌溉等问题。但相对于太湖流域这样的大型平原河网地区而言,圩区建设仅考虑自身防洪安全远远不够;圩内防洪能力提高,涝水可在较短时间内排至圩外河道,外河水位猛涨,大大增加圩区所在区域和流域的整体防洪压力,同时也危及圩区自身安全。因此,圩区建设与规划应充分考虑区域、流域防洪规划的关系,合理制订圩区规划、实施圩区建设。
蓄洪区沿河的传统风貌建筑,在洪水期长期位于水位线以下,外墙遭受洪水冲击和淹没浸泡,在更新改造时需要保留其传统风貌,在对墙体进行加固的同时,要增强其外墙的抗洪防洪水平,沿河一侧的外墙上窗户洞口成为了防洪的薄弱环节,而现有传统风貌建筑中的外墙窗户多为古建筑木质窗户,一旦遭受洪水浸泡将很难恢复至原有状态,因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用来满足圩区的防洪需求并且保护风貌建筑的木质窗框不受侵泡。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具备自我保护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洪水险情下传统风貌的外墙窗户不具备自我保护功能,进而容易遭受浸泡损坏等系列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包括安装在外框底部的铝合金构件,所述外框上设有多组木窗,所述木窗包括通过铰链相互连接的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所述上翻转窗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外框内,所述下翻转窗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外框内,且所述外框内还设有通过进水孔与外部相连通的腔体,以及用于控制对应组所述木窗折叠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腔体内的气囊,所述外框上还通过触发弹簧连接有顶帽,所述顶帽与所述气囊之间连接有共同的牵引绳,且对应组所述上翻转窗与所述下翻转窗之间还连接有拉簧;所述下翻转窗的底部还连接有防水布,且所述外框内还安装有橡胶条,所述防水布的一端连接在卷簧上,且所述防水布夹紧套设在对应组的所述橡胶条内,所述木窗垂直状态下,所述防水布能够密封收卷在所述外框内;所述外框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发出洪水警报的蜂鸣器,所述木窗上还设有与所述蜂鸣器电性连接的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相适配的弧形杆与轨迹导杆,以及连接在所述轨迹导杆一端的电极球和安装在所述弧形杆内的电极座,所述上翻转窗与所述下翻转窗折叠时能够促使所述电极球与对应的所述电极座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铝合金构件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外框的底端,且所述铝合金构件与所述外框之间设有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外框的内部还安装有多组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内框,所述内框内开设有滑槽,所述上翻转窗的顶端两侧均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安装在对应侧的所述滑槽内,所述下翻转窗的底端两侧均连接有升降轮,所述升降轮滑动安装在对应侧的所述滑槽内,自然状态下,所述上翻转窗与所述下翻转窗均保持垂直状态。
优选地,所述铰链安装在所述上翻转窗与所述下翻转窗的背侧,所述上翻转窗的底端与所述下翻转窗的顶端均安装有位置相对应的挂钩,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挂接在对应的所述挂钩内,且自然状态下所述拉簧保持拉伸蓄力状态。
优选地,所述外框的背侧还安装有多个分布均匀的背板,所述背板的中部安装有延长筒,所述延长筒内滑动安装有控制杆,所述顶帽安装在对应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并与对应位置上的所述上翻转窗及所述下翻转窗相贴近,所述触发弹簧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控制杆上,且所述触发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背板与所述顶帽上。
优选地,所述腔体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垂直导杆,多个所述垂直导杆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升降板,所述气囊安装在所述升降板的底部,所述升降板的两端通过拉环与对应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牵引绳的两端均贯穿所述腔体并均延伸至所述腔体外。
优选地,所述外框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腔体高度相适配的水位线,所述水位线位于所述进水孔的上方并与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外框的同一侧,所述外框的背侧还套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橡胶塞。
优选地,所述外框的背侧与所述腔体内均安装有垂直布置的第一轴向导杆,所述腔体的两侧内壁上还安装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轴向导杆,且所述背板的一侧还安装有第三轴向导杆,所述第一轴向导杆、所述第二轴向导杆及所述第三轴向导杆上均套设有导轮,所述牵引绳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导轮上。
优选地,所述弧形杆安装在所述下翻转窗的背侧,所述轨迹导杆安装在对应所述上翻转窗的背侧,且所述轨迹导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电极球并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弧形杆内,所述电极座通过弯曲弹簧安装在所述弧形杆内,自然状态下,所述电极球与所述电极座保持非接触状态,所述蜂鸣器处于断电状态。
优选地,所述橡胶条安装在对应内框的一侧内壁上,且升降轮位于对应所述橡胶条的一侧外,所述下翻转窗的底端还连接有提拉辊,所述防水布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提拉辊的底部,所述内框的两侧内壁上还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杆,所述卷簧的一端卷绕在对应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水布的底端相连接,所述提拉辊能够在对应组所述橡胶条之间上下移动并牵引所述防水布升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通过重力作用,气囊的底部正常状态下能够与腔体的底部内壁相贴合,并通过牵引绳拉动控制杆远离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同时,顶帽与上翻转窗及下翻转窗不接触,触发弹簧保持压缩蓄力状态,当出现洪水并越过水位线后,洪水通过多个进水孔进入腔体内,其中的气囊受到浮力作用并带动升降板在垂直导杆的导向作用下上浮,进而在触发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控制杆带动一端的顶帽向靠近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的方向移动,并逐渐挤压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的中间间隙,从而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使得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能够同时折叠,进而通过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升降轮带动下翻转窗上移,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在圩区出现洪水险情时,主动提拉传统风貌的木窗,避免传统窗户遭受洪水浸没损坏,提高了传统风貌建筑外墙窗户的使用寿命,同时,将控制组件安装在外框的背部,还能避免影响传统建筑外墙窗户使用时的美观性。
2、该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通过升降轮的导向作用,使得对应的下翻转窗的底端逐渐上升时,能够通过提拉辊同步牵引防水布上升挡水,并配合两侧橡胶条的密封作用,使得提拉起来的防水布具备一定强度的抗洪能力,同时,还能避免洪水淹没木窗底部进入内部造成淹没现象,通过设置的提拉辊,能够在防水布的顶端上升时起到“划开”橡胶条的作用,从而减小防水布上升时的阻力,实现稳定操作,另外,通过设置的卷簧,能够实现木窗垂直展开复位时,主动辅助收卷防水布,便于后续使用。
3、该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通过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的同步折叠操作,在弧形杆与轨迹导杆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电极球能够在弧形杆内移动,并与电极座相接触,从而使得上方的蜂鸣器形成通电回路并发出洪水报警信息,通过弯曲弹簧的弹力支撑作用,使得上翻转窗与下翻转窗持续折叠时,电极球与电极座能够保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蜂鸣器持续发出报警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防洪窗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外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外框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木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外框部分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8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内框底部剖开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2、铝合金构件;3、防水布;4、内框;5、上翻转窗;6、下翻转窗;7、铰链;8、转动轮;9、挂钩;10、拉簧;11、背板;12、控制杆;13、顶帽;14、触发弹簧;15、牵引绳;16、垂直导杆;17、升降板;18、气囊;19、进水孔;20、水位线;21、橡胶塞;22、第一轴向导杆;23、第二轴向导杆;24、第三轴向导杆;25、导轮;26、弧形杆;27、轨迹导杆;28、电极球;29、电极座;30、蜂鸣器;31、升降轮;32、橡胶条;33、提拉辊;34、固定杆;35、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0所示,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包括安装在外框1底部的铝合金构件2,铝合金构件2的底部还安装有多层夹胶玻璃,多层夹胶玻璃的底端安装在加固墙体中,外框1上设有多组木窗,木窗包括通过铰链7相互连接的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上翻转窗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外框1内,下翻转窗6的一端滑动安装在外框1内,且外框1内还设有通过进水孔19与外部相连通的腔体,以及用于控制对应组木窗折叠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在腔体内的气囊18,外框1上还通过触发弹簧14连接有顶帽13,顶帽13与气囊18之间连接有共同的牵引绳15,且对应组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之间还连接有拉簧10;下翻转窗6的底部还连接有防水布3,且外框1内还安装有橡胶条32,防水布3的一端连接在卷簧35上,且防水布3夹紧套设在对应组的橡胶条32内,木窗垂直状态下,防水布3能够密封收卷在外框1内;外框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发出洪水警报的蜂鸣器30,木窗上还设有与蜂鸣器30电性连接的触发组件,触发组件包括相适配的弧形杆26与轨迹导杆27,以及连接在轨迹导杆27一端的电极球28和安装在弧形杆26内的电极座29,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折叠时能够促使电极球28与对应的电极座29相接触,未发生洪水状态下,通过重力作用,使得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均能够保持垂直状态,当出现洪水险情时,高水位的水会优先进入腔体内,从而使得其中的气囊18受到浮力并上浮,从而在触发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牵引绳15发生移动,并促使顶帽13向一侧推动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对应组上的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在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相互折叠,进而使得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能够实现上移,避免水位持续上涨,对木窗造成浸泡损坏,同时,控制组件安装在木窗的背部,避免对木窗的传统美观造成影响,在木窗主动翻转的同时,还能带动防水布3上升,从而完全提拉起防水布3,提高木窗的防洪水位,避免洪水进入窗户内部发生淹没现象,起到密封保护、提升抗洪能力的效果,另外,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同时折叠后,还能在弧形杆26与轨迹导杆27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电极球28与对应的电极座29相接触,形成通电回路使得背部的蜂鸣器30及时发出警示信息,进一步提高防洪窗的实用性,也能变相提高传统风貌木窗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考附图1-3,铝合金构件2通过螺栓连接在外框1的底端,且铝合金构件2与外框1及多层夹胶玻璃之间均设有密封垫,多层夹胶玻璃与铝合金构件2均埋设在墙体中,本申请中,可根据建筑外窗洞口的具体情况和防洪的具体需求,对钢化多层夹胶玻璃的尺寸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采用多种密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水流高效密封的技术效果,实现了集防洪与风貌保护于一体的技术效果,另外,通过设置铝合金构件2与多层夹胶玻璃,也提高了外框1中传统窗户的抗洪强度。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考附图4-9,外框1的内部还安装有多组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内框4,内框4内开设有滑槽,上翻转窗5的顶端两侧均连接有转动轮8,转动轮8安装在对应侧的滑槽内,下翻转窗6的底端两侧均连接有升降轮31,升降轮31滑动安装在对应侧的滑槽内,自然状态下,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均保持垂直状态,铰链7安装在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的背侧,上翻转窗5的底端与下翻转窗6的顶端均安装有位置相对应的挂钩9,拉簧10的两端分别挂接在对应的挂钩9内,且自然状态下拉簧10保持拉伸蓄力状态,外框1的背侧还安装有多个分布均匀的背板11,背板11的中部安装有延长筒,延长筒内滑动安装有控制杆12,顶帽13安装在对应控制杆12的一端并与对应位置上的上翻转窗5及下翻转窗6相贴近,触发弹簧14套设在对应的控制杆12上,且触发弹簧1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背板11与顶帽13上,腔体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垂直导杆16,多个垂直导杆16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升降板17,气囊18安装在升降板17的底部,升降板17的两端通过拉环与对应牵引绳15的一端相连接,牵引绳15的两端均贯穿腔体并均延伸至腔体外,外框1的一侧还设有与腔体高度相适配的水位线20,水位线20位于进水孔19的上方并与进水孔19位于外框1的同一侧,外框1的背侧还套设有与腔体相连通的橡胶塞21,未发生洪水的状态下,通过重力作用,气囊18的底部能够与腔体的底部内壁相贴合,并通过牵引绳15拉动控制杆12远离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同时,顶帽13与上翻转窗5及下翻转窗6不接触,触发弹簧14保持压缩蓄力状态,当出现洪水并越过水位线20后,洪水通过多个进水孔19进入腔体内,其中的气囊18受到浮力作用并带动升降板17在垂直导杆16的导向作用下上浮,进而在触发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控制杆12带动一端的顶帽13向靠近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的方向移动,并逐渐挤压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的中间间隙,从而在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使得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能够同时折叠,进而通过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升降轮31带动下翻转窗6上移,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在圩区出现洪水险情时,主动提拉传统风貌的木窗,避免传统窗户遭受洪水浸没损坏,提高了传统风貌建筑外墙窗户的使用寿命,同时,将控制组件安装在外框1的背部,还能避免影响传统建筑外墙窗户使用时的美观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考附图4、8、9,外框1的背侧与腔体内均安装有垂直布置的第一轴向导杆22,腔体的两侧内壁上还安装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轴向导杆23,且背板11的一侧还安装有第三轴向导杆24,第一轴向导杆22、第二轴向导杆23及第三轴向导杆24上均套设有导轮25,牵引绳15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导轮25上,通过设置多个不同位置上的导轮25,使得牵引绳15在拉动时得到导向作用,避免发生缠绕,提高了防洪窗自我运作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考附图2、5、6,弧形杆26安装在下翻转窗6的背侧,轨迹导杆27安装在对应上翻转窗5的背侧,且轨迹导杆27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极球28并滑动套设在对应的弧形杆26内,电极座29通过弯曲弹簧安装在弧形杆26内,自然状态下,电极球28与电极座29保持非接触状态,蜂鸣器30处于断电状态,当发生洪水险情时,伴随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的同步折叠操作,在弧形杆26与轨迹导杆27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电极球28能够在弧形杆26内移动,并与电极座29相接触,从而使得上方的蜂鸣器30形成通电回路并发出洪水报警信息,通过弯曲弹簧的弹力支撑作用,使得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持续折叠时,电极球28与电极座29能够保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蜂鸣器30持续发出报警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防洪窗使用时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考附图5、10,橡胶条32安装在对应内框4的一侧内壁上,且升降轮31位于对应橡胶条32的一侧外,下翻转窗6的底端还连接有提拉辊33,防水布3的顶端连接在提拉辊33的底部,内框4的两侧内壁上还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杆34,卷簧35的一端卷绕在对应固定杆34上,卷簧35的另一端与防水布3的底端相连接,提拉辊33能够在对应组橡胶条32之间上下移动并牵引防水布3升降,当洪水上涨并间接促使对应高度上的木窗发生主动折叠时,通过升降轮31的导向作用,使得对应的下翻转窗6的底端逐渐上升,并通过提拉辊33同步牵引防水布3上升挡水,并配合两侧橡胶条32的密封作用,使得提拉起来的防水布3具备一定强度的抗洪能力,同时,还能避免洪水淹没木窗底部进入内部造成淹没现象,通过设置的提拉辊33,能够在防水布3的顶端上升时起到“划开”橡胶条32的作用,从而减小防水布3上升时的阻力,实现稳定操作,另外,通过设置的卷簧35,能够实现木窗垂直展开复位时,主动辅助收卷防水布3,便于后续使用。
本发明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可根据建筑外窗洞口的具体情况和防洪的具体需求,对钢化多层夹胶玻璃的尺寸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采用多种密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水流高效密封的技术效果,实现了集防洪与风貌保护于一体的技术效果,另外,通过设置铝合金构件2与多层夹胶玻璃,也提高了外框1中传统窗户的抗洪强度。
未发生洪水的状态下,通过重力作用,气囊18的底部能够与腔体的底部内壁相贴合,并通过牵引绳15拉动控制杆12远离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同时,顶帽13与上翻转窗5及下翻转窗6不接触,触发弹簧14保持压缩蓄力状态,当出现洪水并越过水位线20后,洪水通过多个进水孔19进入腔体内,其中的气囊18受到浮力作用并带动升降板17在垂直导杆16的导向作用下上浮,进而在触发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控制杆12带动一端的顶帽13向靠近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的方向移动,并逐渐挤压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的中间间隙,从而在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使得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能够同时折叠,进而通过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升降轮31带动下翻转窗6上移,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在圩区出现洪水险情时,主动提拉传统风貌的木窗,避免传统窗户遭受洪水浸没损坏,提高了传统风貌建筑外墙窗户的使用寿命,同时,将控制组件安装在外框1的背部,还能避免影响传统建筑外墙窗户使用时的美观性。
当洪水上涨并间接促使对应高度上的木窗发生主动折叠时,通过升降轮31的导向作用,使得对应的下翻转窗6的底端逐渐上升,并通过提拉辊33同步牵引防水布3上升挡水,并配合两侧橡胶条32的密封作用,使得提拉起来的防水布3具备一定强度的抗洪能力,同时,还能避免洪水淹没木窗底部进入内部造成淹没现象,通过设置的提拉辊33,能够在防水布3的顶端上升时起到“划开”橡胶条32的作用,从而减小防水布3上升时的阻力,实现稳定操作,另外,通过设置的卷簧35,能够实现木窗垂直展开复位时,主动辅助收卷防水布3,便于后续使用。
当发生洪水险情时,伴随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的同步折叠操作,在弧形杆26与轨迹导杆27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电极球28能够在弧形杆26内移动,并与电极座29相接触,从而使得上方的蜂鸣器30形成通电回路并发出洪水报警信息,通过弯曲弹簧的弹力支撑作用,使得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持续折叠时,电极球28与电极座29能够保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蜂鸣器30持续发出报警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防洪窗使用时的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外框(1)底部的铝合金构件(2),所述外框(1)上设有多组木窗,所述木窗包括通过铰链(7)相互连接的上翻转窗(5)与下翻转窗(6),所述上翻转窗(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外框(1)内,所述下翻转窗(6)的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外框(1)内,且所述外框(1)内还设有通过进水孔(19)与外部相连通的腔体,以及用于控制对应组所述木窗折叠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腔体内的气囊(18),所述外框(1)上还通过触发弹簧(14)连接有顶帽(13),所述顶帽(13)与所述气囊(18)之间连接有共同的牵引绳(15),且对应组所述上翻转窗(5)与所述下翻转窗(6)之间还连接有拉簧(10);
所述下翻转窗(6)的底部还连接有防水布(3),且所述外框(1)内还安装有橡胶条(32),所述防水布(3)的一端连接在卷簧(35)上,且所述防水布(3)夹紧套设在对应组的所述橡胶条(32)内,所述木窗垂直状态下,所述防水布(3)能够密封收卷在所述外框(1)内;
所述外框(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发出洪水警报的蜂鸣器(30),所述木窗上还设有与所述蜂鸣器(30)电性连接的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包括相适配的弧形杆(26)与轨迹导杆(27),以及连接在所述轨迹导杆(27)一端的电极球(28)和安装在所述弧形杆(26)内的电极座(29),所述上翻转窗(5)与所述下翻转窗(6)折叠时能够促使所述电极球(28)与对应的所述电极座(29)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构件(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外框(1)的底端,且所述铝合金构件(2)与所述外框(1)之间设有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内部还安装有多组位于同一垂直平面的内框(4),所述内框(4)内开设有滑槽,所述上翻转窗(5)的顶端两侧均连接有转动轮(8),所述转动轮(8)安装在对应侧的所述滑槽内,所述下翻转窗(6)的底端两侧均连接有升降轮(31),所述升降轮(31)滑动安装在对应侧的所述滑槽内,自然状态下,所述上翻转窗(5)与所述下翻转窗(6)均保持垂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7)安装在所述上翻转窗(5)与所述下翻转窗(6)的背侧,所述上翻转窗(5)的底端与所述下翻转窗(6)的顶端均安装有位置相对应的挂钩(9),所述拉簧(10)的两端分别挂接在对应的所述挂钩(9)内,且自然状态下所述拉簧(10)保持拉伸蓄力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背侧还安装有多个分布均匀的背板(11),所述背板(11)的中部安装有延长筒,所述延长筒内滑动安装有控制杆(12),所述顶帽(13)安装在对应所述控制杆(12)的一端并与对应位置上的所述上翻转窗(5)及所述下翻转窗(6)相贴近,所述触发弹簧(14)套设在对应的所述控制杆(12)上,且所述触发弹簧(1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背板(11)与所述顶帽(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有垂直导杆(16),多个所述垂直导杆(16)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升降板(17),所述气囊(18)安装在所述升降板(17)的底部,所述升降板(17)的两端通过拉环与对应所述牵引绳(1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牵引绳(15)的两端均贯穿所述腔体并均延伸至所述腔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腔体高度相适配的水位线(20),所述水位线(20)位于所述进水孔(19)的上方并与所述进水孔(19)位于所述外框(1)的同一侧,所述外框(1)的背侧还套设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橡胶塞(2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背侧与所述腔体内均安装有垂直布置的第一轴向导杆(22),所述腔体的两侧内壁上还安装有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轴向导杆(23),且所述背板(11)的一侧还安装有第三轴向导杆(24),所述第一轴向导杆(22)、所述第二轴向导杆(23)及所述第三轴向导杆(24)上均套设有导轮(25),所述牵引绳(15)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导轮(2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26)安装在所述下翻转窗(6)的背侧,所述轨迹导杆(27)安装在对应所述上翻转窗(5)的背侧,且所述轨迹导杆(27)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电极球(28)并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所述弧形杆(26)内,所述电极座(29)通过弯曲弹簧安装在所述弧形杆(26)内,自然状态下,所述电极球(28)与所述电极座(29)保持非接触状态,所述蜂鸣器(30)处于断电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32)安装在对应内框(4)的一侧内壁上,且升降轮(31)位于对应所述橡胶条(32)的一侧外,所述下翻转窗(6)的底端还连接有提拉辊(33),所述防水布(3)的顶端连接在所述提拉辊(33)的底部,所述内框(4)的两侧内壁上还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杆(34),所述卷簧(35)的一端卷绕在对应所述固定杆(34)上,所述卷簧(35)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水布(3)的底端相连接,所述提拉辊(33)能够在对应组所述橡胶条(32)之间上下移动并牵引所述防水布(3)升降。
CN202310269634.6A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Pending CN116411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9634.6A CN116411779A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9634.6A CN116411779A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1779A true CN116411779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52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9634.6A Pending CN116411779A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17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8820A (zh) 大跨度无支柱节能日光温室大棚
CN116411779A (zh) 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约束条件下的圩区防洪窗
CN214116467U (zh) 一种地下空间防灌水装置
CN213662877U (zh) 一种农业排涝抗旱的储水灌溉装置
CN109113548B (zh) 一种翻转式车库水密门
JP4119857B2 (ja) 陸上設置型膜式堤防
CN217203918U (zh) 一种上翻式液压一体化泵闸
CN215405866U (zh) 一种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用挡水装置
CN117080888B (zh) 一种防水配电柜
CN212506146U (zh) 一种水电站建设用防护闸
CN114075913A (zh) 一种无动力翻转式防淹挡板装置
CN112514830A (zh) 一种防止海洋哺乳动物搁浅死亡的装置
JP2012082570A (ja) 折り畳み扉式通船ゲート
CN220395025U (zh) 一种环保的屋面防水装置
CN218030459U (zh) 一种新能源风机塔筒门禁防雨装置
CN212295004U (zh) 一种道路排水沟用拦污装置
CN213358893U (zh) 一种泄洪排水井盖
CN219754364U (zh) 一种用于人防地下室的防汛防淹门
CN219861624U (zh) 一种直驱式软体开关盖装置及表面处理生产线
CN215857527U (zh) 一种地下车库用地埋式橡胶坝
CN217352311U (zh) 一种可自动抬升防汛墙
CN220666144U (zh) 一种升降式水利阀门
CN212612317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升降式水利闸门
CN216553692U (zh) 一种地铁和车库用新型防洪装置
CN214656841U (zh) 一种水利闸门限位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