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7730A -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7730A
CN116407730A CN202111679556.4A CN202111679556A CN116407730A CN 116407730 A CN116407730 A CN 116407730A CN 202111679556 A CN202111679556 A CN 202111679556A CN 116407730 A CN116407730 A CN 116407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guide assembly
ablation
assembly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95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建锋
李阳
庄镇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q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95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77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962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93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7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7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6Body-piercing guide needles or the like
    • A61M25/0606"Over-the-needle" catheter assemblies, e.g. I.V.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345Vascular system
    • A61B2018/00351He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引组件以及具有该组件的消融装置、系统,该导引组件用于引导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用于供所述针体穿行的第一腔,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出针面,所述第一腔的远端在所述出针面设有出针口,所述导引组件还包括防滑阵列,所述防滑阵列包括多个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凸出于所述出针面;通过设置防滑阵列,不仅可以提高导引组件与组织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更重要的是通过阵列排列的多个防滑结构消减血流的冲击力,从而提高导引组件在组织壁上的贴靠稳定性,进而解决针体容易因组织运动或血流冲击而偏离待治疗区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US5558673A和US5370675A)公开了一种导引组件,用于引导穿刺针的出针角度及方向,具体的,在将导引组件输送至目标位置后,先确定穿刺点位再将导引组件的表面贴靠于组织壁,然后调整出针角度,确定出针角度后出针穿刺进行治疗。上述方案在调整出针角度、出针、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导引组件的出针面与组织壁保持贴靠。当这种导引组件应用于心脏腔室中的治疗时,由于心脏始终处于快速的搏动状态,且心脏在每个搏动周期均包括心脏扩张和心脏收缩两个状态,因此导引组件无法保持贴靠于心脏内壁的状态;并且在导引组件贴靠心脏内壁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心脏内部血流的高速冲击力,该冲击力容易使导引组件脱离组织壁。
若导引组件在出针前脱离组织壁,术者只能重新选取点位,导致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效率低下;若导引组件在出针的过程中脱离组织壁,将导致穿刺点位偏移、并使针体的行程也相应增加,不仅不利于治疗的进行,严重时甚至会刺穿心脏、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引组件,其通过在出针面上设置具有多个防滑结构的防滑阵列,不仅可以提高导引组件与组织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更重要的是通过阵列排列的多个防滑结构消减血流的冲击力,从而提高导引组件在组织壁上的贴靠稳定性,进而解决针体容易因组织运动或血流冲击而偏离待治疗区域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融装置,以通过该导引装置穿刺心内膜对心肌组织进行消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融系统,以通过该导引装置穿刺心内膜对心肌组织进行消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装置,以通过该导引装置穿刺心内膜对心肌组织注射治疗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系统,以通过该导引装置穿刺心内膜对心肌组织注射治疗剂。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引组件,用于引导针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用于供针体穿行的第一腔,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出针面,所述第一腔的远端在所述出针面设有出针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组件还包括防滑阵列,所述防滑阵列包括多个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凸出于所述出针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消融装置,包括输送组件、消融组件和上述导引组件;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导管,所述导引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远端;
所述消融组件包括针体,所述针体活动装设在所述导引组件的第一腔内。由此,输送组件经导管介入心脏,针体自输送组件通过导引组件穿出后,通过穿刺心内膜进入心肌组织内,以对心肌组织实施消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消融系统,包括消融能量产生装置和上述的消融装置;
所述消融能量产生装置连接所述消融装置,所述消融能量产生装置配置为能够为所述消融装置提供能量,以使针体进行组织消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射装置,包括输送组件及注射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导管和如上所述的导引组件,所述导引组件的近端与导管的远端连接;以及
所述注射组件包括注射针,所述注射针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引组件的所述第一腔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射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注射装置,所述注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注射部,所述注射部与所述注射针相连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在导引组件的出针面上凸出设置有多个防滑结构,且多个防滑结构组成阵列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导引组件与组织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提高两者之间的静摩擦力,防止由于组织运动而与导引组件的出针面脱离;并且由于多个防滑结构组成了阵列,当高速流动的血液自阵列侧面经过时可以被阵列排布的多个防滑结构冲散,高速的一股血流被分散为若干缓慢流动的细流,并进一步由于相互间的流场干扰而被降低流速,以避免血流的冲击力导致出针面移动或脱离,从而提高导引组件在组织壁上的贴靠稳定性,进而解决针体偏离预定的治疗区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些实施例的本体与导丝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滑动件与本体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齿形件伸出时滑动件在本体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齿形件回缩时滑动件在本体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齿形件伸出固定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齿形件缩回至固定件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体在调弯鞘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一些实施例中出针面上涂覆防滑涂层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些实施例中本体上设置凸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一些实施例所述消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些实施例所述消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消融针刺入目标组织进行消融治疗示意图
图17为一些实施例所述注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本体;101、第一腔;1011、轴向延伸腔;1012、圆弧过渡腔;1013、倾斜腔;102、第二腔;103、出针口;104、出针面;105、穿孔;106、通道;107、远端部;108、管套;2、针体;3、导丝;4、导管;5、猪尾导管;6、齿形件;601、尖端部;602、斜面;7、滑动件;701、滑块;7011、穿丝孔;702、固定件;703、弹簧;8、驱动件;9、防滑涂层;10、凸起; 11、输送组件;1101、调弯鞘;12、消融组件;13、消融能量产生装置; 14、灌注装置;15、手柄;16、注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2,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引组件,包括本体1,本体1内具有用于供针体2穿行的第一腔101。本体1的侧壁设有出针面104,第一腔101的远端在出针面104设有出针口103,导引组件还包括防滑阵列,防滑阵列包括多个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凸出于出针面104。
导引组件的出针面104贴靠于组织壁上时,防滑阵列与组织壁相抵接。每个防滑结构均可以提高出针面104与组织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在出针面104贴靠在组织壁上时,由于两者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大,可以避免导引组件在贴靠的过程中因组织运动而脱离组织壁;并且由于多个防滑结构组成了阵列,当高速流动的血液自阵列侧面经过时可以被阵列排布的多个防滑结构冲散,高速的一股血流被分散为若干缓慢流动的细流,并进一步由于相互间的流场干扰而被降低流速,从而提高导引组件与目标组织壁之间的贴靠稳定性,并减少重新选取穿刺点位次数,进而提升穿刺治疗的效率。
因此,本申请的实施方案提供的导引组件,尤其适用于心脏腔室内的治疗,例如,经导管的心内膜消融术或者经导管的心内膜注射。
第一腔101贯通本体1的近端及远端,并大致沿本体1的轴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一腔101的近端开口方向与本体1的近端开口方向相同,第一腔101的远端开口方向与本体1的近端开口方向不同。针体2穿刺组织壁并进行相关治疗。针体2可以是用于消融治疗的消融针,也可以是用于注射治疗的注射针,或其他相关医疗用途的针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还包括第二腔102。第二腔102贯通本体1的近端及远端并大致沿本体1的轴向延伸,用于穿设导丝3。第二腔102的近端开口方向与本体1的近端开口方向相同,第二腔102的远端开口方向与本体1的远端开口方向相同。
本体1的近端连接导管4,导管4为具有一定轴向长度、可弯曲的管体,从而将本体1推送至患者体内,诸如,心脏腔室,更具体的,右心室、右心房、左心室或左心房。本体的远端与猪尾导管5和/或导丝3连接。导丝 3可以轴向贯穿第二腔102。,导丝3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毛细丝,作为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后,经导管达到目标区域,从而建立体外到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输送路径,一般而言,其长度通常为器械总长的两倍多,以便于满足输送需求。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在患者体外远程操作,导管4的近端还可以设置手柄15,手柄1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本体1需要在体内与血液接触,所以本体1可选择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钛合金、316不锈钢、钽等,本实施例优先选用钽;钽在超声下的显影效果更好,更方便观察导引组件与组织的位置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4是具有一定长度的柔性细长件,由于针体2 活动穿设在第一腔101中,导管4的远端延伸到第一腔101中以包裹针体2,为了克服侧向出针的阻力,导管4需要有一定的硬度同时硬度小于针体的硬度,以对针体2的针尖起到保护作用。导管4可以是柔性鞘管、PI管、金属材切割管或其他材质的软管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4优选PI管。
优选地,导引组件的本体1的近端设有管套108,导管4的远端套设在管套108上,并通过热缩管实现粘接;第一腔101连通导管4的轴向内腔,且针体2容置于在导管4的轴向内腔中。
具体的,本体1中具有出针口103的侧壁的至少部分壁面呈平面状,以形成出针面104,即本体1中与组织壁相贴靠的出针面呈平面状。在实际应用中,平面状有利于增大接触面积,以提高贴靠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与组织壁的接触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适配于组织壁外形的形状,以及曲面状等。
优选地,参见图2和图3,出针面104上设有防滑阵列。防滑阵列包括多个凸出于出针面104上的防滑结构。具体地,防滑阵列的列数大于或者等于2,防滑阵列的行数大于或者等于2,从而使得多个防滑结构形成阵列的排布形式。由于每个防滑结构均凸设于出针面,类似于若干分布的柱状体,根据流体动力学,当流体流经多个柱体阵列时,流体会被分散并在每个柱体附近产生流场。因此在心脏腔室内的高速流动的血液自防滑阵列侧面经过时可以被阵列排布的多个防滑结构冲散,高速的一股血流先是被分散为若干缓慢流动的细流,并由于相互间的流场干扰而被进一步降低流速,从而避免导引组件受到血流的高速冲击而移位。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防滑结构可以均匀间隔排列以构成阵列,也可以不规则、不均匀地排布以构成阵列,优选地,为了保证摩擦力的均匀分布及受到血液冲刷时的稳定性,多个防滑结构在出针面104上均匀地间隔设置,形成多排和多列的形状,以构成防滑阵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防滑阵列的面积与出针面的面积之比大于或者等于20%。可以理解的是,防滑阵列具有一定的面积,才能有效提高出针面与组织壁之间的静摩擦力,但如果防滑阵列的面积过大,则会导致导引组件的外径增加,不利于导引组件在弯曲的血管中的通过性;并且对心脏内壁的限制面积过大,导致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优选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防滑阵列的长度范围为3~5mm,防滑阵列的宽度范围为5~15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防滑结构活动地凸出于出针面104。防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齿形件6,侧壁上设有与齿形件6对应的穿孔105,齿形件6能够通过穿孔105的轴向活动设置在穿孔105中,且齿形件6设置为能够延伸出出针面104或者缩回至本体1内。
本实施例中,该导引组件在出针面104上设计多个穿孔105,并在相应的穿孔105上活动设置齿形件6,当需要使用防滑结构以进行贴靠组织壁时,驱动这些齿形件6,使其延伸出出针面104,以形成防滑结构,如此即可达到提高贴靠稳定性的目的;当不需要使用防滑结构时,例如在退出导引组件时,或者导引组件在血管中行进时,可以驱动齿形件6,使其缩回至导引本体内,从而使出针面104上没有任何凸起物,如此的话,可以达到避免导引组件在回退或者行进过程中防滑结构对其他组织壁造成划伤的目的,提高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参见图4至图7,防滑结构还包括滑动件7和用于对滑动件7 施加作用力的驱动件8,齿形件6沿平行于穿孔105轴向的方向活动设置在滑动件7上,从而伸出或缩回至本体1内。其中,驱动件8对滑动件7的作用力可以为拉力或者推力,本申请不做限制。具体地,滑动件7设置于驱动件8的远端,本体1具有轴向贯通且与第二腔102连通通道106,驱动件8设置于通道106中,滑动件7活动设置在第二腔102内,通过驱动件8 在通道106中的运动,带动滑动件7在第二腔102内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防滑结构也可以不设置单独的驱动件8,而是通过控制滑动件7的一部分,例如其近端,来实现滑动件7沿轴向滑动。
为保证齿形件6尖端距离出针面104的高度h能增加对组织的吸附性,且不损伤组织,参见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h控制在0.2mm-1mm之间,优选为0.5mm,这样在保证不损伤组织的同时,能尽量保证吸附性,通常齿形件6的特征有三角齿、梯形齿等,为满足齿形件6只能朝一个方向被压缩,限定器械的使用,避免误操作,本实施例优先设计为直角三角齿形,且一个直角朝上,即通过尖端朝上,便于齿形件6处于极限位置时,尖端容易与组织接触,从而增加摩擦阻力。
具体的,齿形件6具有凸出于出针面的尖端部601,尖端部601的形成有斜面602,滑动件7沿本体1的轴向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二腔102内,这使得经过该斜面602的任意一条线段均与出针面104之间存在夹角,该夹角不仅有利于缓冲血流对防滑结构的冲击,同时便于将一股血流分散为多股细流,并在多个斜面602之间形成流体缓释区,进一步减缓血流的速度,避免血液冲击导致导引组件移位。此外,当穿孔105侧壁边缘与该斜面602 之间相互作用时,穿孔105就会对尖端部601产生一个朝向第二腔102的作用分力,这个作用分力会促使尖端部601向第二腔102内行进,从而达到回缩齿形件6的目的;即当滑动件7带动齿形件6沿本体1的轴向运动并使斜面602与穿孔105的侧壁边缘相抵接时,穿孔105对齿形件6产生朝向第二腔102的挤压力,以能够将齿形件6中延伸出出针面104的部分挤压进第二腔102内,特别的,当尖端部601被完全挤压进第二腔102内时,即可实现将齿形件6完全缩回至本体1内的目的,以避免齿形件6在血管路径的输送过程损伤组织,从而使得该导引组件具有避免划伤血管中其他非目标贴靠组织壁的功能,提高该导引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参见图3、图6,滑动件7包括滑块701,滑块701上可拆卸地设有至少一个固定件702,滑块701沿本体1的轴向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二腔102内,驱动件8的远端设置在通道106内并连接滑块701;至少一个固定件702装设在滑块701上,且至少一个固定件702与至少一个穿孔105 之间呈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固定件702通过滑块701上的槽孔固定在滑块701上,保证连接可靠性,避免齿形件6脱离。其中,固定件702具有内腔,至少一个齿形件6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703设置在至少一个固定件 702的内腔中,且固定件702的开口小于齿形件6的最大外径,以使齿形件 6无法从固定件702上脱离。优选地,齿形件6受到穿孔105的挤压时,齿形件6往固定件702内缩回,如图7所示,当齿形件6不受穿孔105的挤压时,齿形件6在弹性件的作用力下伸出固定件702且延伸出出针面104,如图4和图6所示。
在本实例中,为保证弹性件703能满足多次的压缩和释放,优选为钢材质的弹簧,相较不锈钢,钢的弹性性能更好。同时为了避免磨损以及使用疲劳,固定件702与齿形件6的材质优选使用不锈钢316。
具体的,参阅图4,以齿形件6在出针面104上具有最多突出部分时滑动件7所处的位置为第一位置,参见图5,以齿形件6被完全挤压进通道 106内时滑动件7所处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当滑动件7处于第一位置时,齿形件6处于穿孔105的正中间,在弹簧703的作用力下,齿形件6的尖端部601突出于出针面104,此时,尖端部601处于极限位置,静摩擦系数最大,尖端部601容易与组织壁接触,从而增加摩擦力;当滑动件7处于第二位置时,尖端部601被完全挤压进第二腔102内,此时,出针面104的表面光滑,静摩擦系数最小。
也就是说,滑动件7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防滑结构将会受到穿孔105的挤压使得防滑结构收缩到第二腔102内,此时出针面104逐渐变得光滑,摩擦系数降低;滑动件7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防滑结构从出针面104的穿孔105露出,使得出针面104上具有多个尖端部 601,此时出针面104变得粗糙,摩擦系数增加。
此外,对于滑块701在轴向上长度应小于第二腔102在轴向上的长度,以使滑块701能够在第二腔102内做轴向移动,如图8和图9所示。
优选地,参见图2和图3,导引组件还包括用于封闭第二腔102的封盖 107,封盖107装设在本体1的远端,用于封装第二腔102内的防滑结构如滑块701以及齿形件6等。另外,导丝3经过通道106以从封盖107的通孔露出,在封盖107上开设有通孔,用于供导丝3通过以及装配猪尾导管,确保装配后整个导引组件的结构稳定性,具体的,参见图3和图4,封盖 107的远端具有倒圆或倒角,以降低导引组件在导丝3的引导下进入目标区域的过程中对血管或瓣膜造成损伤。
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2,通道106的近端和远端分别贯穿出本体1的近端和远端,以用于容纳导丝3,第二腔102沿本体1的轴向设置,且导丝 3活动穿设在第二腔102中,滑动件7上设有穿丝孔,穿丝孔与第二腔102 同轴设置。且连通第二腔102,导丝3穿设在穿丝孔中。将通道106与第二腔102进行合并设计,有利于实际生产以及降低本体1的整体体积,使其结构更为紧凑。并且在滑动件7上设计供导丝3穿过的穿丝孔7011,可以避免滑动件7与导丝3之间的结构干扰问题,而且还有利于使结构紧凑,减小器械外径。另外,由于导丝3穿设在滑块701上,而导丝3又沿本体1 的轴向设置,因而导丝3还可以起到提高滑块701的轴向移动稳定性的作用,以保障防滑结构即齿形件6的顺畅伸缩,提高结构稳定性。
具体的,驱动件8采用具有一定长度的形状记忆管,常用的形状记忆管可选择柔性鞘管、PI管、金属切割管或其他材质的管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对滑动件7进行轴向的拉动和推动,使得齿形件6收缩或凸起,优选不锈钢切割管,并与滑块701使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继而保证连接强度。
优选地,参见图1、图8和图10,第一腔101在出针口103处的轴线与出针面104之间的夹角α范围为0°-90°,优选角度为75°。如此设计,可以使针体2的出针角度范围控制在0°-90°之间,以实现对直线穿刺难以达到的组织进行穿刺,特别是血管方向侧向的组织,提高导引组件的适用性。
优选地,参见图4和图5,第一腔101向远端同时向本体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具体地,第一腔101包括轴向延伸腔1011、圆弧过渡腔1012 和倾斜腔1013;轴向延伸腔1011位于本体1的近端,且轴向延伸腔1011 的轴向与本体1的轴向相同;圆弧过渡腔1012的近端连通轴向延伸腔1011 的远端,倾斜腔1013的近端连通圆弧过渡腔1012的远端,倾斜腔1013的远端贯穿出本体1的侧壁面以形成出针口103。通过采用圆弧过渡腔来连接轴向延伸腔以及倾斜腔,使得第一腔101具有导向作用,可以限制针体2 的穿刺轨迹,有利于针体2的顺畅出针并避免出针方向偏移。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101的各腔段的内径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即第一腔101可以使等径腔段,也可以是变径腔段,本实施例优选等径腔段。
优选地,出针面104与第一腔101的轴向延伸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本体1近端出针面104与轴向延伸腔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如此设计,可以使圆弧过渡腔的弯曲程度变得较为平缓,有利于稳定出针,具体的,出针面104与本体1近端出针面104的径向差值为0mm-1.0mm,优选为0.5mm。
对于穿刺针管21这类具有一定轴向长度及截面积的管体,通常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柔顺性及支撑性,从而既能在弯曲的血管中顺利通过,又能在穿刺组织时不发生弯折或打滑。截面的惯性矩I值是衡量截面抗弯能力的一个几何参数,I值越小,管体的柔顺性就越强,能达到的弯曲半径就越小,对血管路径的适应性越强。如前所述,穿刺针管21为中空结构,其截面呈空心圆形,通过空心圆截面惯性矩I的公式:I=π(D^4-d^4)/64可知,穿刺针管21的管径越小,惯性矩I越小,穿刺针管21的弯曲半径越小,对血管路径的适应性越强,但是与此同时,管材的支撑性及穿刺力会相应降低。本实施例中,为了同时保证穿刺针管21在血管中的通过性及对组织的穿刺力,穿刺针管21的外径范围为0.5mm-2.0mm,穿刺针管21的内径范围为 0.2mm-1.8mm。其中,穿刺针管的外径范围可以为0.5mm、1.0mm、1.5mm、 2.0mm、2.5mm等,穿刺针管21的内径可以为0.2mm、0.4mm、0.6mm、 0.8mm、1.0mm、1.2mm、1.4mm、1.6mm、1.8mm等,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优选穿刺针管21的外径为1.0mm,穿刺针管21的内径为0.8mm。
请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防滑结构的具体示例,除了采用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齿形件6结构外,还可以采用涂覆防滑涂层的方案。防滑涂层施加在出针面的表面,并具有一定的厚度,从而固定并凸出于出针面104。,如图11所示,防滑结构为涂覆在本体1中具有出针口103的出针面104上的防滑涂层9,即出针面104上涂覆至少一层防滑涂层9,通过防滑涂层9的形式来提高导引组件与组织壁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以降低针体2因本体1受到血流冲击而使导引组件脱离组织壁的可能性,提高导引组件与组织壁之间的贴靠稳定性。
其中,至于防滑涂层9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只要具备生物相容性,且摩擦系数和/或表面粗糙度大于出针面104和/或表面粗糙度的摩擦系数即可。
进一步地,在防滑涂层上进行粗糙化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摩擦系数,比如说使防滑涂层表面具有倒刺、锯齿等结构,并通过倒刺、锯齿等形状进一步增加防滑结构的高度,使得多个近似于柱状的防滑结构形成具有一定面积的防滑阵列,并通过柱状防滑结构分散血流。通过上述设置,在导引组件达到目标贴靠位置时,将设置有防滑结构的一侧贴靠在组织壁上,然后将针体2通过上述第一腔101远端的出针口103伸出并刺入组织内进行消融。消融结束后,将针体2从上述第一腔101的远端的出针口103收回至第一腔101内,再把上述导引组件从上述组织壁上移开,解除贴靠状态。
请参阅图12-13,防滑结构的具体方案除了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案外,还可以采用在出针面104上直接固设凸起10的形式,即参见图 12和图13,防滑结构为若干个均布在出针面104上的凸起,通过在出针面 104上设计多个凸起10,以增大该出针面104的粗糙度,从而增加摩擦系数,以达到提高贴靠稳定性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0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倒刺、锯齿等结构,优选地所述防滑特征设计为齿形结构,常用的齿形有三角齿、梯形齿等,本实例优先采用正三角齿形;便于导引组件吸附在组织壁上,增加与组织壁的贴靠强度,使针体2出针穿刺更加精确稳定,且防滑结构的齿形做锐化处理,去除尖角,降低在体内运动时损伤组织。
参见图1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消融装置,包括输送组件11、消融组件12和上述的导引组件;输送组件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导引鞘及调弯鞘1101,调弯鞘1101活动设置在导引鞘中,导引组件活动设置在调弯鞘1101内且能够在调弯鞘1101的中空内腔中做轴向和周向运动具体是指导引组件的导管设置在调弯鞘1101内,导引组件的本体1可以自调弯鞘1101的远端伸出并贴靠组织壁。消融组件12包括针体2和连接件(未图示),针体2活动装设在导引组件的第一腔101内,针体2的远端能够延伸出导引组件的第一腔101远端;且通过调整第一腔101的位置以带动所述针体2以指向并插入组织的不同位置,以进行组织消融操作。其中,连接件远端与针体2近端粘接固定,连接件近端通过螺纹连接射频设备和液体灌注设备,射频能量和液体通过连接件传导至针体2。
此外,关于导引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的消融系统还包括标测设备,标测设备通过导线与导引组件相连。可以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电极,或导引组件至少部分由可导电的材质(如金属材质)制成,导管的管壁内置导线,导线的远端与电极或导引组件的导电部位连接,导线的近端与标测系统连接。
参见图15和图16,在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消融系统,包括消融能量产生装置13和上述的消融装置;消融能量产生装置 13连接消融装置,消融能量产生装置13配置为能够为消融装置提供能量,以使针体2进行组织消融。此外,消融系统还包括灌注装置14,灌注装置 14用于为消融装置提供灌注液体,灌注液体经由针体2的内腔流动。其中,关于调整针体2指向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US5558673A、US5370675A,关于调弯鞘的具体内容还可以参照CN110215593A和CN214286246U,在此不再赘述。
以经股动脉穿刺,经主动脉弓到达左心室,对主动脉流出道进行心肌射频消融为例,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消融系统的工作过程:
如图15所示,先通过消融装置的导引鞘和导丝配合,建立体外至体内的通道,再将调弯鞘1101进入降主动脉后根据主动脉弓、升主动脉的形状进行调整,当调弯鞘1101的远端在升主动脉中且靠近主动脉瓣时,将调弯鞘1101进行定位,然后导引组件通过调弯鞘从其远端开口伸出,并调整导引组件跨过主动脉瓣。
如图16所示,将导引组件调整到目标位置,并让其与目标组织壁进行贴靠。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引组件的出针面104上具有无需调整的防滑结构,导引组件可以直接将其出针面104与目标组织壁贴靠。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引组件的出针面104上调整出防滑结构,再让其与目标组织壁贴靠。在一些实施例中,先将导引组件的出针面104与目标组织壁贴靠,再使导引组件的出针面104上调整出防滑结构。
当导引组件与目标组织壁贴靠稳定后,驱动针体2对目标组织进行出针穿刺,再通过消融能量产生装置13的能量传输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治疗;待消融结束后,按顺序撤回针体2、导引组件的防滑结构(如需)、调弯鞘及导引鞘等。
此外,关于消融装置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
在上述导引组件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射装置,包括上述导引组件、输送组件以及注射组件,输送组件包括导引鞘和调弯鞘,调弯鞘活动穿设在导引鞘内,导引组件设置在调弯鞘内,导引组件的近端与导管的远端连接,注射组件包括注射针,注射针可移动地设于导引组件的第一腔内。通过该设置使得注射组件可以经导引组件的出针口出针,同时由于在出针面上设置了防滑结构,使得出针面与目标组织壁紧密贴靠,驱动针体对目标组织进行出针穿刺后将水凝胶等药液注入目标组织完成治疗。可以理解的是,手柄15上还设有注射部16,注射部16、导管及注射组件相连通。在导引组件经导管介入体内并到达目标位置时,将导引组件与目标组织壁贴靠,在导引组件与目标组织壁贴靠稳定后,驱动手柄15,使针体对目标组织进行出针穿刺后,向注射部16注射水凝胶等药液以将其注入目标组织;待注射结束后,按顺序撤回针体2、导引组件的防滑结构(如需)、调弯鞘等。
此外,关于导引组件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赘述。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导引组件,用于引导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用于供所述针体穿行的第一腔,所述本体的侧壁设有出针面,所述第一腔的远端在所述出针面设有出针口,所述导引组件还包括防滑阵列,所述防滑阵列包括多个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凸出于所述出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阵列的列数大于或者等于2,所述防滑阵列的行数大于或者等于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阵列的面积与所述出针面的面积之比大于或者等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阵列的长度范围为3~5mm,所述防滑阵列的宽度范围为5~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固定或活动地凸出于所述出针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防滑涂层,所述防滑涂层至少部分涂覆在所述出针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出针面的表面粗糙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包括齿形件,所述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齿形件对应的穿孔,所述齿形件通过所述穿孔凸出于所述出针面或者缩进至所述本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二腔;所述防滑结构还包括滑动件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内并可在所述第二腔内轴向移动滑动件;
所述齿形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件凸出于所述出针面的一端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出针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齿形件的另一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滑动件连接;
所述穿孔的侧壁边缘挤压所述斜面以将所述齿形件缩进至所述滑动件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可拆卸地设有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齿形件通过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设有轴向贯穿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针口的轴向与所述出针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90°。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导引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组件还包括导管和手柄,所述导引组件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远端,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近端。
15.一种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组件、消融组件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导引组件;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导引鞘和调弯鞘,所述调弯鞘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引鞘内,所述导引组件设置在所述调弯鞘内;
所述消融组件包括消融针,所述消融针活动装设在所述导引组件的所述第一腔内。
16.一种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融能量产生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消融装置;所述消融能量产生装置连接所述消融装置,所述消融能量产生装置为所述消融装置提供消融能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融系统还包括灌注装置,所述灌注装置用于为所述消融装置提供灌注液体,所述灌注液体经由所述消融针的内腔流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系统还包括标测设备,所述标测设备通过导线与所述导引组件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电极,所述导线设置于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所述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电极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组件至少部分由导电材质制成,所述导线设置于所述导管的管壁内,所述导线的远端与所述导引组件连接。
21.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组件、注射组件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导引组件;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导引鞘和调弯鞘,所述调弯鞘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引鞘内,所述导引组件设置在所述调弯鞘内;
所述注射组件包括注射针,所述注射针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引组件的所述第一腔内。
CN202111679556.4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Pending CN1164077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9556.4A CN116407730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PCT/CN2022/143962 WO2023125938A1 (zh) 2021-12-31 2022-12-30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9556.4A CN116407730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7730A true CN116407730A (zh) 2023-07-11

Family

ID=8699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9556.4A Pending CN116407730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7730A (zh)
WO (1) WO20231259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8673A (en) * 1994-09-30 1996-09-24 Vidamed, Inc. Medical probe device and method having a flexible resilient tape stylet
JPH11206778A (ja) * 1998-01-27 1999-08-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体腔内超音波プローブ
CN107736924A (zh) * 2017-11-17 2018-02-27 戴志福 一款快捷安全精准的联合穿刺针
CN210158684U (zh) * 2019-05-04 2020-03-20 张家港市富康医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防滑纹段的骨牵引针
KR102278476B1 (ko) * 2019-11-12 2021-07-15 김기성 복강경 수술용 트로카 시스템
CN213883428U (zh) * 2020-11-23 2021-08-06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单通道多角度穿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938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37605B1 (en) Needle catheter with an angled distal tip lumen
RU2545436C2 (ru) Катетер для инъекций, используемый для подачи 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 субстрат
EP1307254B1 (en) Controlled depth inj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6905476B2 (en) Catheter with injection needle
US6575931B1 (en) Catheter with injection needle
US7416547B2 (en) Injection catheter
JP4589923B2 (ja) カテーテル用穴あけ掘進器アダプタ
US8002739B2 (en) Deflectable microimplant delivery system
EP1622668B9 (en) Infusion device
US7468057B2 (en) Injection catheter with controllably extendable injection needle
US6623473B1 (en) Injection catheter with multi-directional delivery injection needle
US6179809B1 (en) Drug delivery catheter with tip alignment
US6551302B1 (en) Steerable catheter with tip alignment and surface contact detector
US20080319314A1 (en) Injection catheter
CN215129689U (zh) 一种心内膜注射装置及心内膜注射系统
EP1099453B1 (en) Injection catheter
CN116407730A (zh) 一种导引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装置、系统
CN217661083U (zh) 一种切割球囊导管
JP7390360B2 (ja) 皮下投与用留置針
CN114681018A (zh) 一种心内膜注射装置及心内膜注射系统
CA2248025A1 (en) Drug delivery catheter with tip alig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