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6159A - 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 - Google Patents

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6159A
CN116406159A CN202310404195.5A CN202310404195A CN116406159A CN 116406159 A CN116406159 A CN 116406159A CN 202310404195 A CN202310404195 A CN 202310404195A CN 116406159 A CN116406159 A CN 116406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rrection
feeding
product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41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雄斌
席松涛
汪康
张兵
张广涛
黄星铭
何选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aopu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aopu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aopu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aopu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041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61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6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61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1Integration of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n assembly lines; Processes using 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or machines in assembly li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6Drive mechanisms for pick-and-place heads, e.g. 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transmission, motors or vibration damp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8Incorporating a pick-up tool
    • H05K13/0409Suck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该上料校正装置包括安装座;载具本体,用于支撑固定产品;动力驱动组件,安装于安装座上并与载具本体连接;上料校正座,安装于安装座上;两个校正单元,安装于上料校正座上,两个校正单元用于在动力驱动组件驱动载具本体穿过时,将载具本体上的产品校正。本申请通过将载具本体安装于动力驱动组件上,动力驱动组件可驱动载具本体实现往复移动;通过在上料校正座上安装两个校正单元,两个校正单元之间形成的通道可供载具本体穿过。当动力驱动组件驱动载具本体穿过通道时,位于产品两侧的两个校正单元可对产品进行校正,从而可减小产品固定于载具本体上的位置误差,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贴片精度。

Description

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贴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上料校正装置及使用该上料校正装置的贴片机。
背景技术
贴片机在贴片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上料组件中的上料吸嘴将产品上料至载具组件上;随后,载具组件将产品移送至靠近贴片位的位置,由贴片吸嘴将载具组件上的产品吸附后并贴于电路板上。
由于上料吸嘴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会存在偏差,导致产品上料至载具组件上的位置存在误差,进而导致产品与电路板之间的贴片精度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产品上料至载具组件上的位置存在误差,进而导致产品与电路板之间的贴片精度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上料校正装置,包括:
安装座;
载具本体,用于支撑固定产品;
动力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载具本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载具本体移动;
上料校正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两个校正单元,安装于所述上料校正座上,两个所述校正单元之间间隔形成通道,两个所述校正单元用于在所述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载具本体通过所述通道的情况下,将所述载具本体上的所述产品校正。
此结构,本申请通过将载具本体安装于动力驱动组件上,动力驱动组件可驱动载具本体实现往复移动;通过在上料校正座上安装两个校正单元,两个校正单元之间形成的通道可供载具本体穿过。当动力驱动组件驱动载具本体穿过通道时,位于产品两侧的两个校正单元可对产品进行校正,从而可减小产品固定于载具本体上的位置误差,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贴片精度。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贴片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
此结构,采用该上料校正装置的贴片机可实现对载具本体上的产品的校正,有助于提高产品后续的贴片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具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座与两个校正单元连接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正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片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位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直振轨道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轨前吹料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料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位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导向座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导向座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片下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0、安装座;
20、载具本体;201、载具底座;202、载具支撑座;203、容置槽;204、吸附孔;
30、动力驱动组件;
40、上料校正座;401、限位挡板;402、第一调节座;403、第二调节座;404、第三调节座;405、横移控制单元;406、纵移控制单元;407、升降控制单元;408、腰型孔;409、紧固件;
50、校正单元;501、转动座;5011、内螺纹孔;5012、螺纹孔;5013、转动轴;502、校正轮;503、校正弹性件;504、角度调节单元;5041、调节螺杆;505、锁紧件;
60、载具影像单元;
1、上料组件;11、储料斗;12、振动盘;121、直振轨道;13、轨前吹气嘴;14、后吸嘴;15、下吸嘴;
2、轨前影像组件;21、检测单元;22、摄像单元;
3、轨前吹料组件;31、废料盒;32、第一吹料座;321、第一吹料通道;33、第一吹料嘴;34、第二吹料座;341、第二吹料通道;35、第二吹料嘴;
5、轨前校正组件;51、轨前校正座;511、轨前校正孔;
6、移料组件;61、移料座;62、移料吸嘴;63、移料摆动座;64、移料驱动单元;641、移料转动轮;642、移料皮带;643、移料电机;644、移料偏心轮;65、移料旋转电机;66、移料底座;
7、供料组件;71、供料底座;72、供料滑动座;721、供料滑动基座;722、供料侧座;723、供料轮;724、供料皮带;725、供料电机;726、供料上夹板;727、供料下夹板;728、供料夹紧气缸;729、供料抵挡座;720、供料抵挡气缸;73、供料动力单元;74、供料校正座;75、供料校正气缸;
8、贴片组件;81、贴片座;82、贴片滑动座;821、贴片滑动板;822、贴片定位座;823、定位导杆;83、贴片吸嘴;84、贴片动力单元;85、导向座;850、定位孔;851、导正孔;852、第一导正面;8521、导向面;8522、避位面;8523、台阶部;8524、第一修正面;8525、第二修正面;853、第二导正面;8531、第一引导面;8532、第二引导面;8533、第三引导面;86、检测器;87、贴片横移单元;
9、贴片下料组件;91、贴片下料侧座;92、贴片下料轮;93、贴片下料皮带;94、贴片下料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方便描述,定义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三个坐标轴分别为X轴、Y轴和Z轴,同时,沿X轴的方向为纵向,沿Y轴的方向为横向,沿Z轴方向为竖向;其中X轴与Y轴为同一水平面相互垂直的两个坐标轴,Z轴为竖直方向的坐标轴;X轴、Y轴和Z轴位于空间相互垂直有三个平面分别为XY面、YZ面和XZ面,其中,XY面为水平面,XZ面和YZ面均为竖直面,且XZ面与YZ面垂直。空间中三轴为X轴、Y轴和Z轴,沿空间上三轴移动指沿空间上相互垂直的三轴移动,特指在空间上沿X轴、Y轴和Z轴移动;而平面移动,则为在XY面移动。
请参阅图1和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进行说明。该上料校正装置包括安装座10、载具本体20、动力驱动组件30、上料校正座40和两个校正单元50。其中,动力驱动组件30可安装于安装座10上。可选地,动力驱动组件30可为气缸传动机构、丝杆传动机构、滑台直线电机等,本申请可采用丝杆传动机构。动力驱动组件30可与载具本体20连接,从而可驱动载具本体20往复移动。从上料位移送来的产品可由载具本体20进行支撑固定。两个校正单元50可安装于上料校正座40上,上料校正座40可安装于安装座10上。两个校正单元50之间间隔形成通道,当载具本体20穿过该通道时,两个校正单元50可将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校正。
此结构,本申请通过将载具本体20安装于动力驱动组件30上,动力驱动组件30可驱动载具本体20实现往复移动;通过在上料校正座40上安装两个校正单元50,两个校正单元50之间形成的通道可供载具本体20穿过。当动力驱动组件30驱动载具本体20穿过通道时,位于产品两侧的两个校正单元50可对产品进行校正,从而可减小产品固定于载具本体20上的位置误差,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贴片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校正单元50包括转动座501、校正轮502和校正弹性件503,转动座501的中部铰接安装于上料校正座40上。可选地,转动座501的中部安装固定有转动轴5013,转动轴5013可转动安装于上料校正座40上。校正轮502转动安装于转动座501的一端,校正弹性件503安装于转动座501的另一端,校正弹性件503的一端与转动座501抵接,校正弹性件503的另一端与上料校正座40抵接。其中,校正弹性件503可为弹簧。此结构,当载具本体20伸入通道中时,两个校正轮502可分别对产品进行校正;两个校正弹性件503可分别弹性抵推两个转动座501,以使两个校正轮502始终保持在对产品的校正位置处。而且,通过校正轮502实现对产品的校正,产品与校正轮502之间为滚动摩擦,摩擦力小,防止产品被刮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座501与上料校正座40的铰接位置为铰接点,校正轮502与铰接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校正弹性件503与铰接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此结构,转动座501的转动形成杠杆结构,当产品在载具本体20上的位置存在偏差且无法由校正轮502校正的情况下,此时,校正弹性件503压缩以实现对产品的缓冲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校正单元50还包括安装于转动座501上的角度调节单元504。此结构,角度调节单元504可对转动座501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动座501上开设有内螺纹孔5011;角度调节单元504包括安装于内螺纹孔5011中的调节螺杆5041,调节螺杆5041伸出内螺纹孔5011的一端与上料校正座40抵接。可选地,调节螺杆5041可为螺丝、螺栓、螺钉等。此结构,通过调节螺杆5041旋入和旋出转动座501的长度,可对转动座501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从而调节通道的宽度,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产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角度调节单元504可设于校正轮502与铰接点之间。此结构,将角度调节单元504靠近校正轮502设置,可以通过角度调节单元504调节转动座501的初始位置,从而可调节两个校正轮502之间形成的通道的宽度,调节更加方便快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调节单元504也可为连接上料校正座40与转动座501的弹性体,该弹性体可为弹簧、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橡胶条等。通过弹性体可限制转动座501的转动角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角度调节单元504也可为连接两个转动座501的弹性体,该弹性体可为弹簧、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橡胶条等。通过校正弹性件503可限制两个转动座501的转动角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中,角度调节单元504的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动座501上开设有与内螺纹孔5011连通的螺纹孔5012;校正单元50还包括安装于螺纹孔5012中的锁紧件505,该锁紧件505与调节螺杆5041抵接。可选地,螺纹孔5012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锁紧件505可与螺纹孔5012螺纹连接,锁紧件505可为螺丝、螺栓、螺钉等。此结构,通过锁紧件505与调节螺杆5041的抵接,从而可对调节螺杆5041进行固定,防止转动座501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调节螺杆5041发生位置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校正单元50也可为手指气缸。在另一些实施例,校正单元50也可为安装于上料校正座40上的气缸和与气缸连接的导正板,两个导正板之间形成供载具本体20通过的通道。通过两个气缸驱动两个导正板靠近载具本体20,可实现对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的导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料校正座40上安装有限位挡板401,两个校正单元50分别设于限位挡板401的两侧。可选地,校正弹性件503远离转动座501的一端与限位挡板401抵接,调节螺杆5041远离转动座501的一端与限位挡板401抵接。此结构,通过限位挡板401可将两个转动座501抵挡,避免两个校正单元50发生干涉产生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料校正座40包括第一调节座402、第二调节座403、第三调节座404、横移控制单元405、纵移控制单元406和升降控制单元407。其中,两个校正单元50可安装于第一调节座402上;第一调节座402可滑动安装于第二调节座403上,横移控制单元405安装于第二调节座403上,横移控制单元405可与第一调节座402连接;第二调节座403可滑动安装于第三调节座404上,纵移控制单元406安装于第三调节座404上,纵移控制单元406可与第二调节座403连接;第三调节座404可滑动安装于安装座10上,升降控制单元407安装于安装座10上,升降控制单元407与第三调节座404连接。此结构,通过横移控制单元405可带动第一调节座402及两个校正单元50横向移动(图中X轴方向);通过纵移控制单元406可带动第二调节座403、第一调节座402及两个校正单元50纵向移动(图中Y轴方向);通过升降控制单元407可带动第三调节座404、第二调节座403、第一调节座402及两个校正单元50实现升降(图中Z轴方向),如此,可对两个校正单元50的位置进行XYZ轴方向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横移控制单元405、纵移控制单元406和升降控制单元407可为偏心螺丝、气缸驱动结构、微调旋钮结构等。本申请中的横移控制单元405、纵移控制单元406和升降控制单元407可采用偏心螺丝。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为了实现对偏心螺丝的限位固定,第一调节座402、第二调节座403和第三调节座404上分别开设有腰型孔408,各腰型孔408中可安装有紧固件409。通过紧固件409与腰型孔408的配合,可实现第一调节座402与第二调节座403的连接,第二调节座403与第三调节座404与安装座10的连接。其中,紧固件409可为螺丝、螺栓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载具本体20包括载具底座201和载具支撑座202,载具底座201可安装于动力驱动组件30上,载具支撑座202安装于载具底座201上;载具支撑座202上可开设有容置槽203,容置槽203的内侧壁开设有吸附孔204,吸附孔204可外接负压设备。此结构,通过容置槽203可实现对产品的定位;通过吸附孔204可实现对产品的吸附固定;通过载具支撑座202可穿过两个校正单元50形成的通道,便于两个校正单元50对产品的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载具支撑座202沿载具底座201的长度方向设置,载具支撑座20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容置槽203,各容置槽203的底面开设有吸附孔204。此结构,载具本体20可一次性支撑固定多个产品,并配合两个校正单元50可一次性实现对多个产品的校正,从而提高校正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片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校正装置。此结构,采用该上料校正装置的贴片机可实现对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的校正,有助于提高产品后续的贴片精度。
请参阅图5,该贴片机包括上料组件1、轨前影像组件2、轨前吹料组件3、上料校正装置、轨前校正组件5、移料组件6、供料组件7、贴片组件8和贴片下料组件9;还可包括机架,上料组件1、轨前影像组件2、轨前吹料组件3、上料校正装置、轨前校正组件5、移料组件6、供料组件7、贴片组件8和贴片下料组件9可分别安装于机架上。机架中可安装有主控制系统,上料组件1、轨前影像组件2、轨前吹料组件3、上料校正装置、移料组件6、供料组件7、贴片组件8和贴片下料组件9可分别与主控制系统电连接,主控制系统可提供必要的信号控制等。
上料组件1用于供应产品至上料位。可选地,请参阅图5和图7,上料组件1可包括储料斗11和与储料斗11连接的振动盘12,振动盘12具有直振轨道121,直振轨道121远离储料斗11的一端可为上料位,直振轨道121上可设置有轨前吹气嘴13,轨前吹气嘴13可设于直振轨道121的上方,可将产品加速吹至上料位,提高产品的上料效率。直振轨道121于上料位的位置处可设置有后吸嘴14和下吸嘴15,后吸嘴14为常吸状态,下吸嘴15由电磁阀控制开闭。当产品到达上料位时,后吸嘴14和下吸嘴15打开并实现对产品的吸附固定;当移料组件6拾取上料位处的产品时,下吸嘴15关闭,从而便于移料组件6将上料位处的产品移走,可以提高贴片机的运行速率及减少停机率,提高生产效率。
可选地,机架上可安装有分别与后吸嘴14和下吸嘴15连通的两个正压控制阀。若产品携带的杂质进入通道内,可由两个正压控制阀分别向后吸嘴14和下吸嘴15吹气,可将通道内的杂质排出。其中,后吸嘴14和下吸嘴15可同时吹气;或者,后吸嘴14吹气,下吸嘴15不吹气;或者,后吸嘴14不吹气,下吸嘴15吹气。
请参阅图5,轨前影像组件2设于上料位的一侧,用于获取上料位处的产品的图像信息。轨前吹料组件3设于上料位的另一侧,用于剔除不合格的产品。上料校正装置与上料位相对设置,用于支撑固定产品,并对产品进行校正。轨前校正组件5可设于载具本体20的上方,用于对产品进行校正。移料组件6可设于上料组件1与上料校正装置之间,用于将合格的产品移至轨前校正组件5上进行校正,随后将校正后的产品移至载具本体20上。供料组件7可设于上料校正装置的旁侧,用于供应待贴片件至贴片位。此处,待贴片件可为PCB板。贴片组件8可设于贴片位,用于拾取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并将产品贴装于待贴片件上。贴片下料组件9可与供料组件7接驳,用于承接贴装后的待贴片件,以将该待贴片件移至下一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贴片机还包括检测单元21,轨前影像组件2包括摄像单元22,检测单元21可安装于上料组件1上,检测单元21设于摄像单元22与上料位之间。此结构,通过检测单元21可检测上料位处是否有产品;通过摄像单元22可获取产品的外观质量、位置及方向等,以实现对产品的极性的判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单元21可为对射光纤,对射光纤可倾斜设置,从而可为摄像单元22提供避让。当然,检测单元21也可为位置检测仪、红外监测仪等。摄像单元22可包括由相机、光源和反射镜组成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8,轨前吹料组件3包括废料盒31、第一吹料座32和第一吹料嘴33。其中,第一吹料座32上开设有与废料盒31连通的第一吹料通道321;第一吹料嘴33安装于第一吹料座32上。此结构,当轨前影像组件2检测到的产品不合格时,移料组件6在拾取该不合格的产品的过程中,第一吹料嘴33可将不合格的产品吹至第一吹料通道321内,并顺着第一吹料通道321存入废料盒3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8,轨前吹料组件3还包括第二吹料座34和第二吹料嘴35。其中,第二吹料座34与第一吹料座32连接,且第二吹料座34与第一吹料座32相对间隔设置,第二吹料座34上开设有与废料盒31连通的第二吹料通道341;第二吹料嘴35安装于第二吹料座34上。此结构,通过第二吹料座34可将载具本体20上的不合格产品吹至第二吹料通道341内,并顺着第二吹料通道341存入废料盒31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移料组件6包括移料座61、移料吸嘴62、移料摆动座63和移料驱动单元64。其中,移料吸嘴62可安装于移料摆动座63上,移料摆动座63可与移料驱动单元64连接,移料驱动单元64可安装于移料座61上。此结构,移料驱动单元64可驱动移料摆动座63摆动,以使移料吸嘴62在上料位与载具本体20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可实现将上料位处的产品移至载具本体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移料驱动单元64可包括分别转动安装于移料座61上的两个移料转动轮641、连接两个移料转动轮641的移料皮带642、安装于移料座61上并与一个移料转动轮641连接的移料电机643和安装于各移料转动轮641上的移料偏心轮644,移料摆动座63连接两个移料偏心轮644。此结构,通过移料电机643带动两个移料偏心轮644转动,可实现移料摆动座63呈弧形的摆动。当移料摆动座63摆动至一侧时,移料吸嘴62可将上料位处的产品吸附;当移料摆动座63摆动至另一侧时,移料吸嘴62可将产品移至载具本体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该移料组件6还可包括安装于移料摆动座63上的移料旋转电机65,该移料旋转电机65可与移料吸嘴62连接。此结构,通过移料旋转电机65可带动移料吸嘴62转动,进而可对产品的方向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该移料组件6还包括供移料吸嘴62穿过的移料底座66和填充移料底座66的内侧壁与移料吸嘴6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圈(图未示),移料底座66安装于移料摆动座63上。此结构,通过密封圈可实现密封作用,避免气体泄漏,进而提高移料吸嘴62对产品的吸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料组件6也可为移料吸嘴62与X轴移料单元、Y轴移料单元和Z轴移料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形成的结构,其中,X轴移料单元、Y轴移料单元和Z轴移料单元可为气缸传动机构、丝杆传动机构、滑台直线电机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轨前校正组件5包括安装于轨前吹料组件3上的轨前校正座51,轨前校正座51设于载具本体20的上方;轨前校正座51上开设有供移料吸嘴62及产品穿过的轨前校正孔511。此结构,当移料组件6将产品由上料位移动至载具本体20的过程中,移料吸嘴62及其吸附的产品可穿过轨前校正孔511,进而可对移料吸嘴62上的产品进行校正,以提高产品上料至载具本体20上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轨前校正组件5可为校正底座、安装于校正底座上的多个校正座和驱动多个校正座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轨前校正动力单元,通过多个校正座可将产品进行抵推校正。其中,轨前校正动力单元可为校正气缸、校正电机与齿轮的组合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上料校正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安装座10上的载具影像单元60。此结构,载具影像单元60可获取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的图像信息,以再次对产品的外观进行判别。如果产品存在瑕疵,则由第二吹料嘴35将该位置处的产品吹至废料盒31中。随后,动力驱动组件30反向驱动载具本体20返回至上料位重新补料。如此重复,直至载具本体20上承载的产品无瑕疵。可选地,载具影像单元60可包括相机、光源、反射镜等形成的组合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供料组件7包括供料底座71、供料滑动座72和供料动力单元73。其中,供料底座71可安装于机架上;供料滑动座72可通过导轨副滑动安装于供料底座71上;供料动力单元73可安装于供料底座71上并与供料滑动座72连接。此结构,通过供料滑动座72可实现对待贴片件的支撑固定;通过供料动力单元73可驱动供料滑动座72在供料底座71上滑动,以将待贴片件移至贴片位进行贴片。可选地,供料动力单元73可为丝杆传动机构。当然,供料动力单元73也可为气缸传动机构、滑台直线电机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供料滑动座72包括滑动安装于供料底座71上的供料滑动基座721、安装于供料滑动基座721之两端的供料侧座722、转动安装于供料侧座722的两端的两个供料轮723、连接两个供料轮723的供料皮带724和安装于供料侧座722上并与其中一个供料轮723连接的供料电机725。此结构,通过两个供料皮带724可实现对待贴片件的支撑;通过两个供料电机725分别驱动相应供料轮723转动,可带动两个供料皮带724转动,进而可实现对待贴片件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供料滑动座72还包括滑动安装于供料侧座722上的供料校正座74和安装于供料侧座722上并与供料校正座74连接的供料校正气缸75。此结构,供料校正气缸75可驱动供料校正座74在供料侧座722上往复移动,供料校正座74可抵推待贴片件,以将待贴片件的位置校正,从而提高与产品的贴片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各供料侧座722的顶部安装有供料上夹板726,各供料侧座722上滑动安装有供料下夹板727和与供料下夹板727连接的供料夹紧气缸728,待贴片件可设于供料上夹板726与供料下夹板727之间。此结构,通过供料夹紧气缸728驱动供料下夹板727在供料侧座722上滑动,可实现供料下夹板727靠近或远离供料上夹板726。供料下夹板727与供料上夹板726配合可实现对待贴片件的夹持固定,防止产品贴装于待贴片件上时发生位置偏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该贴片机还可包括用于将待贴片件供应至供料组件7上的贴片上料单元(图未示),供料组件7可设于贴片上料单元和贴片下料组件9之间。可选地,贴片上料单元可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贴片上料座、安装于贴片上料座之两端的贴片上料侧座、安装于各贴片上料侧座之两端的贴片上料轮、连接相应两个贴片上料轮的贴片上料皮带和安装于贴片上料侧座上并与一个贴片上料轮连接的贴片上料电机。此结构,两个贴片上料皮带可实现对待贴片件的支撑;通过两个贴片上料电机分别带动两个贴片上料皮带转动,可将待贴片件移送至供料组件7上,并具体移送至两个供料皮带724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供料滑动座72还可包括滑动安装于供料滑动基座721上的供料抵挡座729和与供料抵挡座729连接的供料抵挡气缸720;供料抵挡座729可设于供料滑动座72靠近贴片上料单元的一端。此结构,供料抵挡气缸720可驱动供料抵挡座729升降,供料抵挡座729可将由贴片上料单元输送来的待贴片件进行抵挡,防止因待贴片件的重复上料而造成贴片紊乱。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贴片组件8包括贴片座81、贴片滑动座82、贴片吸嘴83和贴片动力单元84。其中,贴片滑动座82沿第一方向滑动安装于贴片座81上。贴片吸嘴83沿第二方向安装于贴片滑动座82上,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可为竖直方向。贴片动力单元84安装于贴片座81上并与贴片滑动座82连接。此结构,通过贴片吸嘴83可将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进行吸附;通过贴片动力单元84可驱动贴片滑动座82在贴片座81上移动,以将贴片吸嘴83上的产品贴装于待贴片件上。可选地,贴片动力单元84可为丝杆传动机构,以驱动贴片滑动座82及贴片吸嘴83实现升降。当然,贴片动力单元84也可为气缸传动机构、滑台直线电机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至图14,贴片组件8还可包括安装于贴片座81上的导向座85,导向座85可设于贴片滑动座82的下方。导向座85上开设有供贴片吸嘴83及产品穿过的导正孔851。此结构,当贴片吸嘴83穿过导正孔851时,导正孔851可引导产品移动导正,以提高产品与待贴片件的贴装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至图14,贴片吸嘴83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贴片吸嘴83可成排安装于贴片滑动座82上;对应地,导正孔851的数量也可为多个,多个导正孔851可成排开设于导向座85上,导正孔851的数量与贴片吸嘴83的数量可保持一致。此结构,多个导正孔851可一次性引导多个产品移动导正,以及一次性实现多个产品的贴片,有助于提高导正效率及贴片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导正孔851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导正面852和第二导正面853。此结构,第一导正面852可引导产品的一端移动导正,第二导正面853可引导产品的另一端移动导正,进而可实现对产品的两次导正,进而提高对产品的导正精度。
可选地,在吸附有产品的贴片吸嘴83穿过导正孔851的过程中,可先由第一导正面852引导产品一次移动导正;然后由第二导正面853引导产品二次移动导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导正孔851可具有四个内侧壁,其中两个相邻的内侧壁可为第一导正面852,另外两个相邻的内侧壁可为第二导正面853。产品可大致呈方形结构,如长方体、正方体等构型,其具有四个外侧面。两个相邻的第一导正面852可与产品对应的两个相邻外侧面配合抵挡以引导产品的一次移动导正;两个相邻的第二导正面853可与产品对应的另外两个相邻外侧面配合以引导产品的二次移动导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第一导正面852包括导向面8521和避位面8522,避位面8522与导向面8521连接,避位面8522与导向面8521的连接位置处形成台阶部8523。第一导正面852可设于避位面8522的上方。此结构,通过导向面8521可引导产品的一端移动导正;第二导正面853与避位面8522正对的部分可引导产品的另一端移动导正,在导正的过程中,台阶部8523可实现对产品的避让。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导向面8521与第二导正面853可为倾斜设置的斜面,避位面8522可为竖直设置的平面。此结构,第二导正面853面向导向面8521的部分可与导向面8521形成喇叭口,从而可供贴片吸嘴83及产品伸入导正孔851中;第二导正面853面向避位面8522的部分可引导产品移动导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导向面8521包括第一修正面8524和第二修正面8525,第二修正面8525连接第一修正面8524和避位面8522,第二修正面8525与避位面8522的连接位置处形成台阶部8523。可选地,第一修正面8524为倾斜设置的斜面,第二修正面8525可为竖直设置的平面,第二修正面8525可与避位面8522平行间隔设置。此结构,通过第一修正面8524可引导产品一次移动导正,通过第二修正面8525可引导产品二次移动导正,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导正精度,进而提高产品的贴片精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第二导正面853包括第一引导面8531、第二引导面8532和第三引导面8533,第二引导面8532连接第一引导面8531和第三引导面8533。第一引导面8531可与第一修正面8524正对设置,第一引导面8531可为倾斜设置的斜面,第一引导面8531与第一修正面8524之间围合成喇叭口,从而可供贴片吸嘴83及产品伸入导正孔851中。第二引导面8532可与第二修正面8525正对设置,第二引导面8532可为竖直设置的平面。当第二修正面8525引导产品移动导正的过程中,第二引导面8532可实现对产品的避让。第三引导面8533可与避位面8522正对设置,第三引导面8533可为倾斜设置的斜面,第三引导面8533可在导向面8521引导产品的一端移动导正后,再引导产品的另一端移动导正。
比如,以产品为方形结构为例,产品可由第一修正面8524和第一引导面8531围合成的喇叭口进入导正孔851中,可引导产品的粗导正;随后,第二修正面8525可引导产品实现一次精导正,可引导产品的左面和后面移动导正;随后,第三引导面8533可引导产品实现二次精导正,可引导产品的右面和前面移动导正,以确保产品位于贴片吸嘴83的中心;最后,将产品贴在待贴片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贴片滑动座82包括贴片滑动板821和贴片定位座822,贴片滑动板821可通过导轨副滑动安装于贴片座81上,贴片定位座822可安装于贴片滑动板821上;贴片动力单元84与贴片滑动板821连接,贴片吸嘴83可安装于贴片定位座822上。此结构,通过贴片滑动板821可实现对贴片定位座822的支撑;通过贴片定位座822可实现对贴片吸嘴83的支撑,便于对贴片吸嘴83的拆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贴片滑动座82还包括贴片弹性件(图未示),贴片弹性件的一端与贴片定位座822抵接,贴片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贴片吸嘴83抵接。可选地,贴片弹性件可为弹簧,弹簧可套设于贴片吸嘴83上。此结构,贴片弹性件可起到对贴片吸嘴83的缓冲保护作用,避免贴片吸嘴83将产品贴片于待贴片件上时发生硬碰而导致贴片吸嘴83的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和图13,贴片定位座822上安装有定位导杆823,导向座85上对应于定位导杆823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850。此结构,通过定位导杆823与定位孔850的配合,可实现贴片吸嘴83与导正孔851的对位调试,从而可适应于不同尺寸的产品。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贴片组件8还包括安装于贴片座81上的检测器86。可选地,该检测器86可为对射光纤、高度检测仪等。此结构,检测器86可检测贴片动力单元84将贴片吸嘴83抬升的高度,避免贴片吸嘴83在移动时撞到其他部件而损伤,起到机械防呆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贴片组件8还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贴片横移单元87,贴片座81可安装于该贴片横移单元87上。此结构,贴片横移单元87可驱动贴片吸嘴83横向移动,从而可将从载具组件4吸取的产品移送至贴片位。可选地,贴片横移单元87可为丝杆传动机构。当然,贴片横移单元87也可为气缸传动机构、滑台直线电机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17,贴片下料组件9可包括间隔安装于机架上的两个贴片下料侧座91、安装于各贴片下料侧座91之两端的贴片下料轮92、连接相应两个贴片下料轮92的贴片下料皮带93和安装于贴片下料侧座91上并与其中一个贴片下料轮92连接的贴片下料电机94。此结构,两个贴片下料皮带93可承接由供料组件7输送来的贴片完毕后的待贴片件,并在贴片下料电机94的驱动下移送至下一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供料组件7可设于贴片上料单元与贴片下料组件9之间,贴片上料单元的结构可与贴片下料组件9的结构保持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上料组件1、轨前影像组件2、轨前吹料组件3、上料校正装置和移料组件6的数量可为两个,上料组件1、轨前影像组件2、轨前吹料组件3、上料校正装置和移料组件6组成上料模组,两个上料模组可分别设于贴片组件8的两侧,以实现两边上料,提高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片机的贴片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上料组件1将产品上料至上料位。具体地,通过储料斗11和振动盘12的配合实现振动上料;
轨前影像组件2对产品进行检测。具体地,检测单元21可获取产品的位置信息;摄像单元22可获取产品的图像信息;
若产品合格,则由移料组件6在上料位拾取后并移送至载具本体20上。若产品不合格,则由轨前吹料组件3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具体地,第一吹料嘴33将不合格的产品吹至第一吹料通道321中,并顺着第一吹料通道321存入废料盒31中。如产品的方向不正确,可由移料旋转电机65驱动移料吸嘴62转动,以将产品的方向调正;
移料组件6将产品移送至载具本体20上。具体地,移料组件6在移料的过程中,移料组件6的移料吸嘴62先穿过轨前校正座51,轨前校正座51上的轨前校正孔511可对产品进行校正。经校正后的产品由载具本体20上的吸附孔204实现吸附固定;
载具影像单元60对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进行图像识别。具体地,若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合格,则由动力驱动组件30将产品移送至贴片位。若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不合格,则由第二吹料嘴35将该位置处的产品吹至废料盒31中。动力驱动组件30反向驱动载具本体20返回至上料位重新补料。如此重复,直至载具本体20上承载的产品无瑕疵。在此过程中,两个校正单元50可对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进行校正作业。具体地,动力驱动组件30驱动载具本体20穿过两个校正单元50形成的通道,两个校正单元50可对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进行校正;
供料组件7将待贴片件供应至贴片位;
贴片组件8拾取载具本体20上的产品,并将该产品贴装于待贴片件上。具体地,导正孔851可将贴片吸嘴83上吸附的产品导正,导正后的产品贴装于供料组件7输送来的待贴片件上;
贴装完毕后的待贴片件可由供料组件7移送至贴片下料组件9,并由贴片下料组件9将贴装完毕后的待贴片件移送至下一工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载具本体,用于支撑固定产品;
动力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载具本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载具本体移动;
上料校正座,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两个校正单元,安装于所述上料校正座上,两个所述校正单元之间间隔形成通道,两个所述校正单元用于在所述动力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载具本体通过所述通道的情况下,将所述载具本体上的所述产品校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单元包括中部铰接于所述上料校正座上的转动座、用于校正所述产品的校正轮和用于弹性抵推所述转动座的校正弹性件,所述校正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转动座的一端,所述校正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校正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料校正座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与所述上料校正座的铰接位置为铰接点,所述校正轮与所述铰接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小于所述校正弹性件与所述铰接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单元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转动座之转动角度的角度调节单元,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转动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角度调节单元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孔中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伸出所述内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上料校正座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校正单元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调节螺杆锁紧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安装于所述螺纹孔中,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调节螺杆抵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校正座上安装有限位挡板,两个所述校正单元分别设于所述限位挡板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校正座包括第一调节座、支撑所述第一调节座的第二调节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调节座横向移动的横移控制单元、支撑所述第二调节座的第三调节座、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调节座纵向移动的纵移控制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调节座升降的升降控制单元;所述横移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调节座上,所述横移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调节座连接,所述纵移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三调节座上,所述纵移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座连接,所述第三调节座和所述升降控制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升降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三调节座连接;两个所述校正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调节座上。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本体包括安装于所述动力驱动组件上的载具底座和用于穿过所述通道的载具支撑座,所述载具支撑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产品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吸附固定所述产品的吸附孔。
10.贴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上料校正装置。
CN202310404195.5A 2023-04-07 2023-04-07 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 Pending CN1164061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4195.5A CN116406159A (zh) 2023-04-07 2023-04-07 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4195.5A CN116406159A (zh) 2023-04-07 2023-04-07 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6159A true CN116406159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1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4195.5A Pending CN116406159A (zh) 2023-04-07 2023-04-07 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61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9231A (zh) * 2023-11-20 2023-12-22 深圳市标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贴片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9231A (zh) * 2023-11-20 2023-12-22 深圳市标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贴片机
CN117279231B (zh) * 2023-11-20 2024-03-15 深圳市标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贴片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4634B (zh) 元件接收裝置
EP0920243B1 (en) Electronic parts supply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parts mounting method
JP6999691B2 (ja) 光学センサを有するコンポーネント受け取り装置
CN116406159A (zh) 上料校正装置及贴片机
CN109158337B (zh) 镜头缺陷自动化检测设备
CN110497198B (zh) 显示屏生产线
US666243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6068074B (zh) 基板输送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CN116322019A (zh) 贴片机
CN110497096B (zh) 一种柔性薄膜片材激光切割设备
CN109813723A (zh) 一种外观检测设备及待检测产品的外观检测方法
CN115775756A (zh) 定位供给机构、固晶机、芯片定位供给方法
CN209109642U (zh) 镜头缺陷自动化检测设备
CN108946050A (zh) 一种aoi自动下料装置
CN209911252U (zh) 外观检测设备
CN114895539B (zh) 一种芯片光刻设备
CN113770045B (zh) 直进上料式分光机
CN113814180B (zh) 物料外观检测设备
CN211726612U (zh) 镜头治具、旋拍模块及缺陷自动检测设备
CN113770041A (zh) 摆臂上料式分光机
CN215314008U (zh) 一种变压器的针脚整平及检测装置
CN113770042A (zh) 分光机及其分选方法
CN113314440A (zh) 固晶设备
CN208994567U (zh) 一种aoi自动下料装置
KR101182587B1 (ko) 카메라 모듈용 렌즈 조립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