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6032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06032A CN116406032A CN202111628719.6A CN202111628719A CN116406032A CN 116406032 A CN116406032 A CN 116406032A CN 202111628719 A CN202111628719 A CN 202111628719A CN 116406032 A CN116406032 A CN 1164060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dt
- failure information
- context
- access network
- network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2100022734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678845 Homo sapiens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8—Connection release triggered by tim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当发生SDT失败时,网络设备无法及时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该方法包括: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存在三种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状态,分别为RRC连接(RRC_CONNECTED)态、RRC空闲(RRC_IDLE)态和RRC非激活(RRC_INACTIVE)态。当终端设备有数据传输时,无论数据的大小,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需转换为RRC连接态,也就是与网络设备之间恢复RRC连接,才可以完成数据传输。然而,对于一些小数据业务传输,终端设备也需要执行完整的RRC恢复流程进入RRC连接态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信令交互次数较多,由此带来的信令开销增加,且使得数据传输时延较大,占用大量资源,也会导致终端设备的能耗居高不下。
由此,目前终端设备处于RRC非激活态时,可以通过小数据传输(small datatransmission,SDT)机制完成小数据业务的传输,例如,使用预配置的上行资源来发送小数据。在此状态下,终端设备无需从RRC非激活态转换为RRC连接态,即可完成数据传输。
目前,当发生SDT失败时,网络设备并不知道终端设备已经释放上下文,仍然保存着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无法及时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获取SDT失败信息,来判断与终端设备之间的SDT数据传输失败,从而可以在不知道终端设备已完成上下文释放的情况下,根据SDT失败信息及时释放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并及时通知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使得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基于相同规则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进而三者记录的终端设备的状态一致,以达到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具体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其中,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如此,可以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内设置SDT监测机制获取SDT失败信息,无需从终端设备获取SDT失败信息,减少了信令交互,从而能够及时监测到SDT失败,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具体包括: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T失败信息。如此,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SDT失败信息,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设置SDT失败监测机制或从终端设备获取SDT失败信息,便于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及时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避免资源占用。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具体包括:通过分布单元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通过分布单元向集中单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其中,第三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三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集中单元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如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分离架构,通过分布单元获取SDT失败信息,以及根据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完成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的释放。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具体包括:通过集中单元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通过集中单元向分布单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其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分布单元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如此,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通过集中单元获取SDT失败信息,进一步与分布单元交互信息,共同完成第一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的释放。
进一步地,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具体包括:通过集中单元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进一步地,SDT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如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监测SDT时长和RLC重传次数判断SDT失败,从而及时交互SDT失败信息来完成终端设备的上下文释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可选地,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确认消息。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如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确认消息,确认核心网设备释放完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进一步确定终端设备进入空闲态。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进一步地,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具体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此外,基于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或从终端设备直接或间接获取SDT失败信息,从而基于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核心网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第一请求消息包括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可选地,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确认消息。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此外,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根据SDT失败信息确定SDT配置信息。其中,SDT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SDT时长阈值、第二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二小区重选阈值、或者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其中,第二SDT时长阈值大于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二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大于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二小区重选阈值大于第一小区重选阈值,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大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一小区重选阈值、或者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用于确定SDT失败信息。
基于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交互的SDT失败信息优化SDT配置信息,使得设定的阈值变大,从而避免其他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过早进入RRC空闲态,导致数据丢失,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具体包括:接收来自第三接入网设备的SDT失败信息。如此,第一接入网设备的SDT失败信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第三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上报给第三接入网设备,第三接入网设备将SDT失败信息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完成SDT配置优化。
进一步地,SDT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或者,终端设备从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的信号质量与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小区重选阈值;或者,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达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或者,终端设备的标识。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发送模块,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其中,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其中,分布单元,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分布单元,还用于向集中单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其中,第三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三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集中单元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其中,集中单元,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集中单元,还用于向分布单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其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分布单元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集中单元,还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进一步地,SDT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
可选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确认消息。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可选地,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其中,处理模块用于实现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接收功能。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发送模块。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可选地,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接收功能。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其中,处理模块用于实现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处理功能。
可选地,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终端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第一请求消息包括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确认消息;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核心网设备,如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核心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六方面至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确定SDT配置信息。其中,SDT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SDT时长阈值、第二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二小区重选阈值、或者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其中,第二SDT时长阈值大于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二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大于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二小区重选阈值大于第一小区重选阈值,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大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一小区重选阈值、或者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用于确定SDT失败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第三接入网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进一步地,SDT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或者,终端设备从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的信号质量与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小区重选阈值;或者,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达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或者,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接收功能。
可选地,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十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十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第十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者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接入网设备或第三方面中所述的终端设备或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核心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或核心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该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第十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锚重定位的SDT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锚重定位的SDT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e,D2D)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ngal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时候下标如W1可能会笔误为非下标的形式如W1,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示例性地,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所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连接,二者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核心网设备可以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与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第二接入网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分别对应一个覆盖区域,终端设备进入相应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内,可以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无线接入服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与第二接入网设备通信,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相邻设备,也可以不是,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制。
当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移出,进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时,终端设备会从第一接入网设备重选到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此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上一服务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小区重选后的目标服务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为基站,那么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上一服务基站,第二接入网设备则是终端设备小区重选后的目标服务基站。换言之,此时终端设备的锚点基站由上一服务基站转换为目标服务基站,发生锚重定位(with anchorrelocation)。
示例性地,图2示出了有锚重定位情况下,终端设备处于RRC非激活态进行SDT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RRC恢复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
其中,上行数据为SDT数据,终端设备可以将上行数据封装在RRC恢复请求(RRCResume Request)消息中发送,也可以将上行数据和RRC恢复请求复用在一个消息中发送。RRC恢复请求消息中携带有非激活态无线网络临时标识(inactive-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I-RNTI),I-RNTI用于在RRC非激活态下识别该终端设备,此时第二接入网设备作为终端设备小区重选后的目标服务设备。
S202、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上一服务设备。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RETRIEVE UECONTEXT REQUEST)消息包括上述I-RNTI,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该I-RNTI确定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配置信息、SDAP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配置信息、AS安全配置信息等。
S203、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上下文响应消息。
其中,该终端设备上下文响应(RETRIEVE UE CONTEXT RESPONSE)消息包括如上述S202中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上下文。也就是,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到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发生了锚重定位,终端设备的当前服务设备由第一接入网设备更新为第二接入网设备。
S204、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核心网设备发送路径切换请求消息。
该路径切换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消息用于将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核心网设备的连接,切换到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第一核心网设备连接。第一核心网设备可以是AMF网元。
S205、第一核心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路径切换请求响应消息。
该路径切换请求响应(PATH SWITCH REQUEST RESPONSE)消息用于指示路径切换完成。
S206、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第二核心网设备可以是UPF网元,用于完成用户面数据的交互。
S207、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二核心网设备的下行数据。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与第二核心网设备的数据交互转换为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
S208、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释放消息和下行数据。
其中,下行数据也可以是SDT数据,RRC释放(RRC Rlease)消息用于终止SDT过程。
一些实施例中,类似地,接入网设备为基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的上一服务基站,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该终端设备小区重选后的目标服务基站。当终端设备未离开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也就是未与第二接入网设备建立连接时,该终端设备的当前服务设备仍为第一接入网设备。换言之,此时终端设备的锚点基站仍为上一服务基站,未发生锚重定位(without anchor relocation)。
示例性地,图3示出了无锚重定位情况下,终端设备处于RRC非激活态进行SDT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RRC恢复请求消息和上行数据。具体参照上述步骤S201。
S302、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消息。具体参照上述步骤S202。
S303、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失败消息。
其中,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失败(RETRIEVE UE CONTEXT REQUEST Failure)消息表示未发生锚重定位,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仍然保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中。
S304、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S305、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S306、第二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S307、第一接入网设备再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S308、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释放消息和下行数据。
步骤S304-S308表示终端设备与核心网设备的数据交互仍是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数据转发。其中,该RRC释放消息用于终止SDT过程。
基于上述步骤S201-S208和步骤S301-S308可知,终端设备在RRC非激活态进行SDT过程,无需从RRC非激活态转换为RRC连接态,节省了指令交互过程,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在上述两种SDT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判断SDT是否成功,当发生SDT失败时,终端设备从RRC非激活态进入RRC空闲态,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
上述终端设备为接入上述通信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装置、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终端功能的RSU等。本申请的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
上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可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为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point,AP),如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等,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具有基站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和/或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CU-DU分离的架构。也就是说,第一接入网设备和/或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一个CU以及一个或多个DU。其中,CU主要用于负责集中式无线资源和连接管理控制,具备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例如,PDCP层功能、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功能等。DU具备分布式用户面处理功能,主要具备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较高的层2功能,例如,DU具备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功能、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功能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功能等。
示例性地,图4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CU-DU分离架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CU和DU。其中,DU可以与终端设备连接,CU可以与第二接入网设备,CU还可以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应理解,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多个DU,多个DU均与CU连接,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要确定CU、DU的数量,并且,CU和DU可以部署在同一个设备中,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制。
上述核心网设备可以是AMF网元,主要负责无线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如用户位置更新、用户注册网络、小区切换等。核心网设备还可以是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UPF)网元,主要负责用户数据的转发和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和/或,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由于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通信时,监测到SDT失败,会及时释放上下文,进入RRC非激活态,而网络侧设备不知道发生SDT失败,无法及时释放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用于网络侧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下面将结合图5-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或“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本申请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等具有不同编号的网络设备,该编号仅为用于上下文行文方便,不同的次序编号本身不具有特定技术含义,比如,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等,可以理解为是一系列网络设备中的一个或者任一个。可理解,在具体实施时,不同编号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同一种类型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分布单元或集中单元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步骤或者各种步骤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步骤。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该方法适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图5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01、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SDT失败信息。
具体地,SDT失败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和/或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SDT失败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SDT失败。
其中,第一SDT时长阈值可以是一个SDT过程所需的最大时长,当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也就是表示在设定时间内SDT过程未完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SDT失败信息可以通过自身获取。
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分布单元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DU,集中单元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CU。本实施例中,DU主要负责RLC层、MAC层和PHY层的功能处理,CU主要负责PDCP层和SDAP层的功能处理。需要说明的是,DU和CU功能的划分可根据需要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分布单元获取SDT失败信息,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述图6所示出的通信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集中单元获取SDT失败信息,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述图7所示出的通信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SDT失败信息。其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相邻设备。
进一步地,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的SDT失败信息可以通过自身获取,也可以从终端设备获取,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述图8和图9所示出的通信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S502、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
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获取到SDT失败信息,确定发生了SDT失败,从而及时释放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所述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配置授权小数据传输(configured grant-small data transmission,CG-SDT)配置信息、配置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onfigured schedul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S-RNTI)信息、UE专用搜索空间(UE specific search space,USS)信息、RLC配置信息、PDCP配置信息、SDAP配置信息、AS安全配置信息。
S503、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用于通知核心网设备SDT失败,以便核心网络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核心网设备可以为AMF网元,AMF网元中保存有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S504、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上下文。
其中,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可以包括NAS配置和安全信息,例如NAS安全密钥。核心网设备释放完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确定终端设备进入连接管理空闲(connnectedmanagement IDLE,CM_IDLE)态,与终端设备侧的状态保持一致。
可选地,图5中所示出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核心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确认消息。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下面以5G系统为例,并结合SDT过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5G系统中的具体实现方法。
示例性地,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该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具体实现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
如图6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终端设备向分布单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如图4所示的CU-DU分离架构,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也就是分布单元为DU,集中单元为CU。
此时,终端设备处于RRC非激活态,进行SDT过程,并启动SDT失败监测,若终端设备监测到SDT失败,终端设备会释放上下文,进入RRC空闲态。
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如图2或图3所示的RRC恢复请求(RRC Resume Request)。终端设备还可以向分布单元发送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可以为SDT数据。终端设备可以将上行SDT数据和第二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或者将上行SDT数据封装在第二请求消息中。换言之,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SDT数据。
可选地,该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如上述步骤S201中的I-RNTI。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行SDT数据和第二请求消息复用在一个消息中,那么第二请求消息是经过RLC层、MAC层和PHY层处理后向分布单元发送。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预配置的CG-SDT资源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还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如伴随或包含在四步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3,或者,伴随或包含在两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A中。
S602、分布单元向集中单元发送初始上行RRC消息。
其中,初始上行RRC消息包括第二请求消息中的RRC恢复请求。集中单元接收到初始上行RRC消息后会向分布单元发送数据转发隧道,该数据转发隧道用于分布单元向集中单元发送上行SDT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分布单元向集中单元发送的初始上行RRC消息和SDT数据是经过分布单元的PHY层、MAC层和RLC处理的。
值得说明的是,该数据转发隧道发送的数据可以是上述上行SDT数据,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发送的后续上行SDT数据。也就是说,后续上行SDT数据的发送无需分布单元再向集中单元发送初始上行RRC消息。
S603、分布单元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具体地,分布单元内设置有SDT失败监测机制。分布单元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中的RRC恢复请求启动SDT失败监测。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分布单元可以通过监测SDT过程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第一SDT时长阈值。SDT过程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第一SDT时长阈值的判断,可以通过在分布单元中设置定时器判断,定时器的时长就是第一SDT时长阈值,分布单元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RRC恢复请求后,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超时,就可以确定SDT失败。由此,分布单元获取的SDT失败信息为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
其中,第一SDT时长阈值可以是一个SDT过程所需的最大时长,当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也就是表示在设定时间内SDT过程未完成,SDT数据传输有问题。例如,分布单元在设定时间内未成功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SDT数据或未成功发送RRC释放消息,则确定发生了SDT失败。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分布单元可以通过判断SDT数据的RLC重传次数是否达到最大RLC重传次数,即SDT数据是否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由此,分布单元获取的SDT失败信息为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
其中,SDT数据可以是上行数据,例如上述的上行SDT数据以及后续上行SDT数据。也就是说,分布单元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SDT数据的重传请求达到设置的最大RLC重传次数,分布单元仍未成功收到SDT数据,确定发生了SDT失败。例如,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设置为8次,当分布单元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SDT数据的重传请求达到8次,分布单元仍未成功收到SDT数据,则确认发生了SDT失败。
可选地,SDT数据也可以是下行数据。也就是说,当分布单元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SDT数据的RLC重传次数达到设置的最大RLC重传次数,分布单元仍未接收到SDT数据成功接收的确认,确定发生了SDT失败。例如,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设置为8次,当分布单元发送下行SDT数据的RLC重传次数达到8次,仍未收到终端设备接收SDT数据成功的响应,则确认发生了SDT失败。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分布单元还可以同时监测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和RLC重传次数判断SDT失败,两者结合可以避免SDT失败误判,提高可靠性。其中,SDT时长阈值可以与第一SDT时长阈值设置的相同,也可以与第一SDT时长阈值不同,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本申请在此不予限定。
可选地,SDT失败信息还可以包括该终端设备的标识(例如,I-RNTI)和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小区标识,该小区标识是接收RRC恢复请求的小区的标识。
S604、分布单元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其中,第一AS上下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保存的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的一部分,该AS上下文还包括下述集中单元中保存的第二AS上下文。第一AS上下文可以包括CG-SDT配置信息、RLC配置信息、CS-RNTI信息、USS信息等。分布单元基于SDT失败信息将第一AS上下文及时释放,避免资源浪费。
S605、分布单元向集中单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
其中,第三请求消息包括分布单元获取的SDT失败信息,用于请求集中单元释放其保存的该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S606、集中单元根据第三请求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其中,集中单元根据第三请求消息,确定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第二AS上下文可以包括PDCP配置信息、SDAP配置信息、AS安全配置信息等。
S607、集中单元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是AMF网元,第一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该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S608、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具体参照上述步骤S504,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向集中单元发送确认消息。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上述步骤S601-S608为第一接入网设备基于分离架构,根据分布单元获取SDT失败信息,完成终端设备上下文释放的交互过程。另外,第一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基于集中单元获取SDT失败信息,完成终端设备上下文释放。
示例性地,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该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具体实现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
如图7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终端设备向分布单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S702、分布单元向集中单元发送初始上行RRC消息。
S701-S702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601-S602,此处不再赘述。
S703、集中单元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具体地,集中单元内设置有SDT失败监测机制。集中单元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中的RRC恢复请求启动SDT失败监测。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集中单元监测SDT过程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第一SDT时长阈值。SDT过程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第一SDT时长阈值的判断,可以通过在集中单元中设置定时器判断,定时器的时长就是第一SDT时长阈值,集中单元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RRC恢复请求后,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超时,就可以确定SDT失败。由此,集中单元获取的SDT失败信息为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
其中,第一SDT时长阈值可以是一个SDT过程所需的最大时长,当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也就是表示在设定时间内SDT过程未完成,SDT数据传输有问题。例如,集中单元在设定时间内未成功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SDT数据或未成功发送RRC释放消息,则确定发生了SDT失败。
值得说明的是,当集中单元与分布单元的协议层划分与图4所示的不同时,例如分布单元主要负责MAC层和PHY层的功能处理,集中单元主要负责RLC层、PDCP层和SDAP层的功能处理。此时,集中单元仍可通过判断SDT数据的RLC重传次数是否达到最大RLC重传次数,进行SDT失败监测。具体过程参照上述步骤S603,此处不再赘述。
S704、集中单元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S705、集中单元向分布单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
其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用于请求分布单元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S706、分布单元根据第四请求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S707、集中单元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也可以由分布单元向核心网设备发送。
S708、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具体地,步骤S704-S708的具体过程参照上述S501-S504和/或S604-S608。
可选地,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向集中单元发送确认消息。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图6和图7示出了终端设备在一个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覆盖区域下,网络侧如何进行SDT失败监测,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释放还可以基于图3所示的场景。
示例性地,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该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具体实现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
如图8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801、终端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其中,第二请求消息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S601,此处不再赘述。
S802、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消息。
步骤S802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202。
S803、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失败消息。
其中,终端设备上下文请求失败消息(RETRIEVE UE CONTEXT REQUEST Failure)中携带有无锚重定位的指示信息,还携带有部分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如RLC配置信息,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临时使用,与终端设备进行SDT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仍保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中。
S804、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具体地,第二接入网设备设置有SDT失败监测机制。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请求消息中的RRC恢复请求启动SDT失败监测。
具体地,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监测SDT过程的持续时长是否超时,即是否超过第一SDT时长阈值。SDT过程的持续时长是否超过第一SDT时长阈值的判断,可以通过在第二接入网设备中设置定时器判断,定时器的时长就是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RRC恢复请求后,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超时,就可以确定SDT失败。由此,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的SDT失败信息为SDT过程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
其中,第一SDT时长阈值可以是完成一个SDT过程所需的最大时长,当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也就是表示在设定时间内SDT过程未完成,SDT数据传输有问题。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在设定时间内未成功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SDT数据或未成功发送RRC释放消息,则确定发生了SDT失败。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判断SDT数据的RLC重传次数是否达到最大RLC重传次数,即SDT数据是否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由此,第二接入网设备获取的SDT失败信息为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
其中,SDT数据可以是上行数据,例如上述的上行SDT数据以及后续上行SDT数据。也就是说,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SDT数据的重传请求达到设置的最大RLC重传次数,第二接入网设备仍未成功收到SDT数据,确认发生了SDT失败。例如,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设置为8次,当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SDT数据的重传请求达到8次,第二接入网设备仍未成功收到SDT数据,则表示发生了SDT失败。
可选地,SDT数据也可以是下行数据。也就是说,当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SDT数据的RLC重传次数达到设置的最大RLC重传次数,第二接入网设备仍未接收到SDT数据成功接收的确认,确认发生了SDT失败。例如,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设置为8次,当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下行SDT数据的RLC重传次数达到8次,仍未收到终端设备接收SDT数据成功的响应,则确认发生了SDT失败。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同时监测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和RLC重传次数判断SDT失败,两者结合可以避免SDT失败误判,提高可靠性。其中,SDT时长阈值可以与第一SDT时长阈值设置的相同,也可以与第一SDT时长阈值不同,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本申请在此不予限定。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基于CU-DU分离架构获取SDT失败信息,具体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603和S703,此处不再赘述。
S805、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具体地,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Xn接口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S806、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
可选地,S807、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当第二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有连接时,也可以由第二接入网直接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S808、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步骤S806-S808的具体过程可以参照上述S502-S504,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核心网设备还可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确认消息。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也可从终端设备获取SDT失败信息。示例性地,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如图9所示,该通信方法具体包括:
S901、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起SDT过程。
其中,SDT过程可以参照图6或图7所示终端设备发送RRC恢复请求和上行SDT数据或者第二请求消息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S902、终端设备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具体地,终端设备开始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SDT数据传输,则启动SDT失败监测。例如,终端设备基于设置的定时机制,监测SDT过程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SDT数据的RLC重传次数是否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或者在SDT过程中是否发生小区重选,或者采用随机接入过程中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
换言之,终端设备确定SDT失败,获取的SDT失败信息可以包括: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SDT过程超时)、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SDT数据的RLC重传达到最大次数)、终端设备从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的信号质量与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差值(发生小区重选),大于或等于第一小区重选阈值、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达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到达最大重传次数)。
可选地,SDT失败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小区标识、终端设备的标识。
S903、终端设备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其中,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上述图1-图3和图8中的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就是说,第三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小区重选后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不是终端设备小区重选后的接入网设备。
具体地,终端设备与第三接入网设备建立RRC连接,从RRC空闲态转换为RRC连接态,再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该SDT失败信息可以以报告的形式发送。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三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与第一接入网设备相邻的其他接入网设备。
S904、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S905、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
S906、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S907、核心网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步骤S905-S907的具体过程参照上述步骤S501-S504,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图5-图9中任一项所示出的通信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获取SDT失败信息,来判断与终端设备之间的SDT数据传输失败,从而根据SDT失败信息及时释放终端设备的AS上下文,并及时通知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使得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基于相同规则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从而三者记录的终端设备的状态一致,可以避免网络侧设备维护没必要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造成资源占用,从而节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地,基于图9所示的通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对第一接入网设备的SDT配置信息进行优化。
示例性地,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如图10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1、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起SDT过程。
S1002、终端设备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S1003、终端设备向第三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S1004、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步骤S1001-S1004的具体过程参照上述步骤S901-S904。
S1005、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SDT失败信息确定SDT配置信息。
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SDT失败信息优化原有的SDT配置信息。其中,原有的SDT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一小区重选阈值、或者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
优化后的SDT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二SDT时长阈值、第二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二小区重选阈值、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其中,第二SDT时长阈值大于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二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大于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二小区重选阈值大于第一小区重选阈值,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大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
基于图10所示的通信方法,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交互的SDT失败信息优化SDT配置信息,使得设定的阈值变大,从而避免其他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过早进入RRC空闲态,导致SDT数据包丢失,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以上结合图5-图10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以下结合图11-图16详细说明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通信装置。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xx模块”也可以是“xx单元”,在此不予限定。
示例性地,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1100包括:处理模块1101和发送模块1102。为了便于说明,图11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100可适用于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5-图9中任一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其中,处理模块1101,用于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处理模块1101,还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
发送模块1102,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其中,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
根据第二请求消息启动SDT失败检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1101,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1101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
其中,分布单元,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分布单元,还用于向集中单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其中,第三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三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集中单元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1101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
其中,集中单元,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集中单元,还用于向分布单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其中,第四请求消息包括SDT失败信息,第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分布单元释放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集中单元,还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进一步地,SDT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100还包括:接收模块1103。其中,接收模块1103,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确认消息。其中,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图11中未示出)。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100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1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执行图5-图9中任一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1100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通信装置11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5所示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1200包括:处理模块1201和发送模块1202。为了便于说明,图12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00可适用于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8-图9中任一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其中,处理模块1201,用于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发送模块1202,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SDT失败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12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可选地,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203。其中,接收模块1203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200的接收功能。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图12中未示出)。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200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2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图8-图9中任一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通信装置12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5所示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13所示,通信装置1300包括:发送模块1301。为了便于说明,图13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0可适用于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6-图10中任一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其中,发送模块1301,用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可选地,通信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302。其中,接收模块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300的接收功能。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图13中未示出)。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300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通信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303。其中,处理模块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300的处理功能。
可选地,通信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3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图6-图10中任一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的终端设备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终端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通信装置13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5所示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如图14所示,通信装置1400包括:接收模块1401和处理模块1402。为了便于说明,图14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400可适用于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5-图9中任一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核心网设备的功能。
其中,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其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第一请求消息包括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处理模块1402,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400还包括:发送模块1403。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确认消息;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已完成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图14中未示出)。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400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4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图5-图9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中核心网设备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1400可以是核心网设备,如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核心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核心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通信装置14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5所示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如图15所示,通信装置1500包括:处理模块1501。为了便于说明,图15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500可适用于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图5-图10中任一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其中,处理模块1501,用于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处理模块1501,还用于根据SDT失败信息确定SDT配置信息。其中,SDT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第二SDT时长阈值、第二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二小区重选阈值、或者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其中,第二SDT时长阈值大于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二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大于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二小区重选阈值大于第一小区重选阈值,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大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
其中,第一SDT时长阈值、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第一小区重选阈值、或者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用于确定SDT失败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处理模块15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第三接入网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进一步地,SDT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或者,终端设备从第三接入网设备接收的信号质量与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的信号质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小区重选阈值;或者,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达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次数阈值;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或者,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502。其中,接收模块1502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500的接收功能。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503。其中,发送模块1503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500的发送功能。
可选地,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也可以集成为一个模块,如收发模块(图15中未示出)。其中,收发模块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500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
可选地,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15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图10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1500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接入网设备的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通信装置15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10所示出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如图16所示,通信装置1600可以包括处理器1601。可选地,通信装置1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602和/或收发器1603。其中,处理器1601与存储器1602和收发器1603耦合,如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
下面结合图16对通信装置16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1601是通信装置16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16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可选地,处理器16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6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602内的数据,执行通信装置1600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6中所示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16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6中所示的处理器1601和处理器1604。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其中,所述存储器16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1601来控制执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存储器16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602可以和处理器16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1600的接口电路(图16中未示出)与处理器16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1603,用于与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装置1600为终端设备,收发器1603可以用于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终端设备通信。又例如,通信装置1600为接入网设备,收发器1603可以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收发器16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16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可选地,收发器1603可以和处理器16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通信装置1600的接口电路(图16中未示出)与处理器16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中示出的通信装置16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实际的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通信装置16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图5-图10任一所示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图5-图10任一所示的通信方法。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
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SDT失败信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核心网设备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
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所述SDT失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所述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
所述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分布单元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通过所述分布单元向所述集中单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包括所述SDT失败信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集中单元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所述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
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集中单元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通过所述集中单元向所述分布单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所述第四请求消息包括所述SDT失败信息,所述第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分布单元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集中单元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T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
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已完成所述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SDT失败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具体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核心网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已完成所述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终端设备的接入层AS上下文;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所述SDT失败信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核心网设备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恢复RRC连接;
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启动SDT失败监测,获取SDT失败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来自第二接入网设备的所述SDT失败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所述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
所述分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所述分布单元,还用于向所述集中单元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包括所述SDT失败信息,所述第三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集中单元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分布单元和集中单元;所述AS上下文包括第一AS上下文和第二AS上下文;
所述集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AS上下文;
所述集中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分布单元发送第四请求消息;所述第四请求消息包括所述SDT失败信息,所述第四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分布单元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AS上下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DT失败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SDT过程的持续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SDT时长阈值;或者,
SDT数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重传次数达到第一SDT数据RLC重传次数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已完成所述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SDT失败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SDT失败信息。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核心网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非接入层NAS上下文,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小数据传输SDT失败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SDT失败信息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已完成所述终端设备的NAS上下文的释放。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28719.6A CN116406032A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2/141818 WO2023125375A1 (zh) | 2021-12-28 | 2022-12-26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EP22914629.5A EP4440193A1 (en) | 2021-12-28 | 2022-12-26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28719.6A CN116406032A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06032A true CN116406032A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699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28719.6A Pending CN116406032A (zh) | 2021-12-28 | 2021-12-28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440193A1 (zh) |
CN (1) | CN116406032A (zh) |
WO (1) | WO2023125375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18837A (zh) * | 2020-06-17 | 2023-04-25 |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递 |
EP4333489A4 (en) * | 2021-05-08 | 2024-05-2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SDT ERROR REPORTING PROCEDURE,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2021
- 2021-12-28 CN CN202111628719.6A patent/CN116406032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2-26 WO PCT/CN2022/141818 patent/WO2023125375A1/zh unknown
- 2022-12-26 EP EP22914629.5A patent/EP4440193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440193A1 (en) | 2024-10-02 |
WO2023125375A1 (zh) | 2023-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8206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g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3475109B (zh) | 随着rrc恢复完成之类的消息的早期测量报告 | |
WO2018019001A1 (zh) | 一种终端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 | |
US20210051550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andling conditional handover (ch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10225600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KR102714036B1 (ko) |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
US1068163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6123809A1 (zh) | 一种信令优化方法和设备 | |
US11711739B2 (en) | Supporting mobility during low activity state | |
US20220124568A1 (en) | Managing mcg fast recovery | |
CN111356161A (zh) | 无线网络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通信装置 | |
EP3457722B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4868412A (zh) | 一种测量信息的上报、收集方法及装置 | |
WO2022206618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5706923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2011618A1 (zh) | 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4095977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1954314B (zh) |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 |
WO2022206393A1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EP4322608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WO2022160315A1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16198011A1 (zh) | 一种实现负荷分担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6406032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357386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23134332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