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4060A - 光伏导电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光伏导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4060A
CN116404060A CN202310423660.XA CN202310423660A CN116404060A CN 116404060 A CN116404060 A CN 116404060A CN 202310423660 A CN202310423660 A CN 202310423660A CN 116404060 A CN116404060 A CN 116404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etal material
conductive metal
photovoltaic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36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UV Applied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IUV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UV Applied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IUV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UV Applied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HIUV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UV Applied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36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40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4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4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2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made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导电结构,包括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光伏复合电极包括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分别与导电连接件的一自由端欧姆接触,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容置于述第一载体预设的开口内,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容置于第二载体预设的开口内;根据此光伏复合电极通过导电连接件电性连接,用于串联光伏电池。

Description

光伏导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伏导电结构。
背景技术
高效率、低成本一直是光伏发展的趋势。采用银浆作为光伏电池的电极,可以充分的导出光电转换出来的电子,但目前产业化的光伏电池,银浆的成本大约占电池成本的20%,非硅成本的40%,降低银耗量,对于光伏电池的意义重大。
为了减少银浆用量,目前有使用金属线设置主栅线的技术,即在电池片上仅设置副栅线,金属线利用粘结剂附着于透明塑料片上作为主栅线,层压后金属线和副栅线电连接。此技术中,存在几个技术难点:第一,金属线的汇流难以实现,导致光伏组件的电流导出结构较为复杂;第二,金属线难以规律性排布、存在相对移位而造成外观不良;第三,层压过程中,过多的粘结剂处于熔融状态下可能会填充到金属线和副栅线之间,造成金属线和副栅线之间的绝缘;或过少的粘结剂不足以完全填充金属线、硅片以及透明片三者形成的空间,会产生气泡、耐老化性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光伏组件的电流导出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目前有在封装胶膜表面绘制电极和汇流条,在电池片上仅设置副栅线,层压后封装胶膜表面的电极与电池片上的副栅线电连接,以此来简化组件的电路。但封装胶膜在层压过程中会熔融,其上的电极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开裂、移位的问题,同时还可能造成电极和副栅线之间的绝缘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光伏导电结构,可以减少银浆用量,并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导电结构,包括:
光伏导电结构,包括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光伏复合电极包括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导电连接件的一自由端与第一导电金属材料欧姆接触,并另一自由端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欧姆接触;
光伏复合电极还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容置于第一载体预设的第一开口内,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容置于第二载体预设的第二开口内;
如此光伏复合电极通过导电连接件电性连接,用于串联光伏电池。
进一步,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和导电连接件欧姆接触,并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朝向相反方向延伸。
进一步,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导电连接件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三者欧姆接触后呈Z形。
进一步,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为具有预定强度的塑料片,且具有预定强度的塑料片的熔点大于90℃并透光率大于85%。
进一步,塑料片选自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聚碳酸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C(环烯烃共聚物)或PVA(聚乙烯醇)。
进一步,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载体或第二载体一自由端的胶黏层。
进一步,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分别呈矩阵排列。
进一步,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在第二载体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部分重合。
进一步,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选自铁、锰、铜、铝、铅、锌、锡、镍或其合金。
进一步,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材料。
进一步,还包括与导电连接件直接接触并牢固结合的绝缘层,并导电连接件夹设于绝缘层之间。
进一步,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的横截面总面积分别介于0.04mm2~1mm2
综上,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嵌有导电材料的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欧姆接触,用于串联光伏电池,便于汇流的同时,也简化了电流导出结构。
2)本发明将导电材料嵌入到载体中,预先对导电材料进行了对位,利用嵌入的方式对导电材料进行固定,实现规律性排布,无论生产、运输还是使用过程中都不会产生严重的移位现象。
3)本发明采用的载体是具有预定强度的塑料片,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硬度,避免嵌入其中的导电材料变形和断裂,且筛选的塑料片的熔点大于90℃,避免载体会因高温软化或熔融对导电材料产生的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减少银浆用量,目前有使用金属线设置主栅线的技术,如专利CN101425546B(梅耶博格)所公开的,即在电池片上仅设置副栅线,金属线利用粘结剂附着于透明塑料片上作为主栅线,层压后金属线和副栅线电连接。此类技术中,存在几个技术难点:第一,金属线的汇流难以实现,导致光伏组件的电流导出结构较为复杂;第二,金属线难以规律性排布、存在相对移位而造成外观不良;第三,层压过程中,过多的粘结剂处于熔融状态下可能会填充到金属线和副栅线之间,造成金属线和副栅线之间的绝缘;或过少的粘结剂不足以完全填充金属线、硅片以及透明片三者形成的空间,会产生气泡、耐老化性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光伏组件的电流导出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目前有在封装胶膜表面绘制电极和汇流条,如专利CN113097327A所公开的,即在电池片上仅设置副栅线,层压后封装胶膜表面的电极与电池片上的副栅线电连接,以此来简化组件的电路。虽然可以对封装胶膜进行交联处理,以降低其流动性,但封装胶膜(热熔胶)的材质特性决定了,其在层压过程中仍然会熔融,其上的电极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开裂、移位的问题,同时还可能造成电极和副栅线之间的绝缘问题。
参见图1和图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光伏导电结构,包括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60),光伏复合电极包括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导电连接件(60)的一自由端与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欧姆接触,并另一自由端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欧姆接触;光伏复合电极还包括第一载体(30)和第二载体(40),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容置于第一载体(30)预设的第一开口内,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容置于第二载体(40)预设的第二开口内;如此光伏复合电极通过导电连接件(60)电性连接,用于串联光伏电池。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和导电连接件(60)欧姆接触,并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朝向相反方向延伸。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导电连接件(60)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三者欧姆接触后呈Z形。
以此方式设置的光伏导电结构可以自由地串联光伏电池,而不需要对光伏电池间隙处的导体做特殊处理使此处的导体变薄,避免光伏电池因此处的导体的刚性应力而隐裂或破损。因此,减少了工艺、简化了电流的导出结构。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的横截面总面积分别介于0.04mm2~1mm2
如此,依据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才可在不损及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的前提下,顺利汇集并导出光伏电池光电转换出的电流。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分别呈矩阵排列。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在第二载体(40)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部分重合。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内部具有一定的间隙,呈现出一根根金属丝平行分布构成矩阵,该间隙满足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可以充分收集光电转换出的电子并导出电流即可;同理,第二导电金属材料亦是如此。
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在垂直的空间方位上存在一定距离,当该距离不存在时,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边缘存在一定的错位,而不是完全的重合,利用这种空间方位关系,形成的空间完全可以用于容纳光伏电池,同时可以串联多个光伏电池。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选自铁、锰、铜、铝、铅、锌、锡、镍或其合金。
第一载体(30)和第二载体(40)为具有预定强度的塑料片,且具有预定强度的塑料片的熔点大于90℃并透光率大于85%。
塑料片选自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聚碳酸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C(环烯烃共聚物)或PVA(聚乙烯醇)。
所筛选的载体材质不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作用下熔融,保证载体内导电材料不会因载体的熔融而变形或脱落,具有长期稳定性。上述温度包括但不限于下游封装时的层压过程中的高温、最终产品运行时产生的远超常温的运行温度、极端天气下存放或运输的高温环境。
参见图4和图5,还包括一设置在第一载体(30)一自由端的胶黏层(50),还包括一设置在第二载体(40)一自由端的胶黏层(50)。设置在第一载体(30)一自由端的胶黏层(50)与设置在第二载体(40)一自由端的胶黏层(50)可以是同种材质,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质。
胶黏层的加入有利于电极更加牢固地粘结在光伏电池上,并保持长期稳定性。胶黏层包括但不限于EVA(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POE(乙烯-α烯烃聚合物)、EM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MM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环氧树脂、硅胶树脂、PMA(丙烯酸酯)、PU(聚氨酯)、VAE(醋酸乙稀-乙烯共聚乳液)、PVB(聚乙烯醇缩丁醛)等具有长期粘结性能的材料。
导电连接件(60)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可以选自铜、银、铝、金、镍、钛、锡、钨、铁、锰、铅、锌、铋或其合金。
参见图3和图5,还包括与导电连接件(60)直接接触并牢固结合的绝缘层(70),并导电连接件(60)夹设于绝缘层(70)之间。绝缘层选自任意具有绝缘效果的高分子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聚碳酸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聚乙烯)、PP(聚丙烯)、PVA(聚乙烯醇)、COC(环烯烃共聚物)、POE(乙烯-α烯烃聚合物)、EVA(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PVB(聚乙烯醇缩丁醛)、PU(聚氨酯)、EPDM(三元乙丙橡胶)、硅胶、环氧树脂或离聚物。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2,光伏导电结构包括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60),导电连接件(60)的一自由端与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欧姆接触,另一自由端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欧姆接触,三者欧姆接触后呈Z形,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容置于第一载体(30)预设的第一开口内,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容置于第二载体(40)预设的第二开口内。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材料为铁,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为铜,第一载体(30)为PET,第二载体(40)为PEN,导电连接件(60)为锡。
实施例2
参见图3,光伏导电结构包括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60),导电连接件(60)的一自由端与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欧姆接触,另一自由端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欧姆接触,三者欧姆接触后呈Z形,导电连接件(60)夹设于绝缘层(70)之间,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容置于第一载体(30)预设的第一开口内,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容置于第二载体(40)预设的第二开口内。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材料为铝,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为铜,第一载体(30)为PCT,第二载体(40)为PEN,导电连接件(60)为铜,绝缘层(70)为PET。
实施例3
参见图4,光伏导电结构包括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60),导电连接件(60)的一自由端与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欧姆接触,另一自由端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欧姆接触,三者欧姆接触后呈Z形,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容置于第一载体(30)预设的第一开口内,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容置于第二载体(40)预设的第二开口内,第一载体(30)和第二载体(40)表面设置有胶黏层(50)。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材料为铜,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为铅,第一载体(30)为PETG,第二载体(40)为PVA,导电连接件(60)为铁,胶黏层(50)为POE。
实施例4
参见图5,光伏导电结构包括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60),导电连接件(60)的一自由端与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欧姆接触,另一自由端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的欧姆接触,三者欧姆接触后呈Z形,导电连接件(60)夹设于绝缘层(70)之间,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容置于第一载体(30)预设的第一开口内,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容置于第二载体(40)预设的第二开口内,第一载体(30)和第二载体(40)表面设置有胶黏层(50)。
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材料为铝,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为铜,第一载体(30)为PET,第二载体(40)为PEN,导电连接件(60)为铜,绝缘层(70)为POE,胶黏层(50)为EVA。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的区别是,第二载体(40)为PET。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材料为铜。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的区别是,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为锡包铜。
实施例8
与实施例7的区别是,第一导电金属材料(10)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20)为铜银合金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光伏复合电极和若干导电连接件,所述光伏复合电极包括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欧姆接触,并另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金属材料欧姆接触;
所述光伏复合电极还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容置于所述第一载体预设的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容置于所述第二载体预设的第二开口内;
根据此所述光伏复合电极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电性连接,用于串联光伏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和所述导电连接件欧姆接触,并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朝向相反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导电连接件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三者欧姆接触后呈Z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为具有预定强度的塑料片,且所述具有预定强度的塑料片的熔点大于90℃并透光率大于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片选自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聚碳酸酯)、PET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C(环烯烃共聚物)或PVA(聚乙烯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或第二载体一自由端的胶黏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和第二导电金属材料分别呈矩阵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在所述第二载体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导电金属材料部分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选自铁、锰、铜、铝、铅、锌、锡、镍或其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为金属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导电连接件直接接触并牢固结合的绝缘层,并所述导电连接件夹设于所述绝缘层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金属材料以及第二导电金属材料的横截面总面积分别介于0.04mm2~1mm2
CN202310423660.XA 2023-04-20 2023-04-20 光伏导电结构 Pending CN116404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3660.XA CN116404060A (zh) 2023-04-20 2023-04-20 光伏导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3660.XA CN116404060A (zh) 2023-04-20 2023-04-20 光伏导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4060A true CN116404060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14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3660.XA Pending CN116404060A (zh) 2023-04-20 2023-04-20 光伏导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40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8488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8488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制备方法
CN117438488B (zh) * 2023-12-21 2024-03-29 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13565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87951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6206814A (zh) 太阳能电池单元、导电线、阵列、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0692545U (zh) 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
CN11385155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12051A (zh) 一种抗热斑单板块光伏组件
CN109888033A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116404060A (zh) 光伏导电结构
CN209981250U (zh)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CN106449796B (zh) 一种用于太阳电池的电极
JP518325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1739969B (zh) 一种光伏模组及其串联方法
JP201804611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9904268A (zh) 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9166088B2 (en) Solar module
CN209981232U (zh)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CN109904261A (zh) 太阳电池组件
KR101172017B1 (ko) Pcb 타입의 버스바를 이용한 태양광 모듈 제조방법
CN110190145A (zh) 背接触叠片太阳电池串及制造方法、叠片太阳电池组件
CN21541819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串以及包含太阳能电池串的光伏组件
CN209675306U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209675307U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212934635U (zh) 叠瓦组件的导电互联件及叠瓦组件
CN209675305U (zh) 太阳电池组件
CN209981238U (zh) 太阳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