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0142A - 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90142A
CN116390142A CN202310198546.1A CN202310198546A CN116390142A CN 116390142 A CN116390142 A CN 116390142A CN 202310198546 A CN202310198546 A CN 202310198546A CN 116390142 A CN116390142 A CN 116390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uplink
tcp
cellular network
preset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985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90142B (zh
Inventor
边卓琳
高俊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985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01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90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0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90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0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4Adaptation or special uses of UDP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且终端设备前台运行有应用程序;若网络为蜂窝网络,则获取蜂窝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蜂窝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一传输数据参数;若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和/或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检测结果;或者,若网络为WiFi网络,则获取WiFi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WiFi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二传输数据参数;若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和/或第二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检测结果。这样,终端设备可根据网络参数与传输数据参数多维度的对网络质量进行评估,提升了网络检测方法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在接入网络后,终端设备可基于应用程序提供多种数据业务,应用程序例如包括支付应用、社交应用等。终端设备在提供数据服务时,如果网络质量不好,会影响数据业务的运行,所以如何检测网络质量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根据网络带宽或单条规则进行网络质量评估,但是,终端设备得到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应用于终端技术领域。终端设备通过对网络质量和TCP/UDP参数的综合评估,输出准确度较高的网络检测结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网络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且终端设备前台运行有应用程序;网络包括蜂窝网络或WiFi网络;若网络为蜂窝网络,则终端设备获取蜂窝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蜂窝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参数和/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参数;若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和/或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其中,第一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蜂窝网络质量不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或者,若网络为WiFi网络,则终端设备获取WiFi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WiFi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二传输数据参数;若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和/或第二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其中,第二检测结果用于表征WiFi网络质量不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这样,终端设备从网络参数以及运行应用程序时传输数据的情况两个维度对网络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提升了网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上下行带宽、蜂窝网络的上行拥塞、蜂窝网络的下行拥塞、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蜂窝网络的上行误码率、蜂窝网络的下行误码率、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和/或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有关;第二预设指标与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的TCP重传率、TCP上下行包数、TCP时延和/或TCP上下行速率有关。这样,终端设备可分别为第一预设指标和第二预设指标制定多方面的网络检测规则,以提升网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蜂窝网络的上行带宽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和/或,蜂窝网络的下行带宽小于第二预设门限;蜂窝网络的上行时延大于第三预设门限,且蜂窝网络的上行实时速率小于第四预设门限;蜂窝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小于第五预设门限、蜂窝网络的下行实时速率小于第六预设门限且TCP往返时间RTT大于第七预设门限;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大于第八预设门限;蜂窝网络的上行错误率大于第九预设门限;蜂窝网络的下行错误率大于第十预设门限;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不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和/或,蜂窝网络的RSRQ低于第十一预设门限这样,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预设指标中的多个条件,较为准确地评估蜂窝网络的网络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TCP上行重传率大于第十二预设门限;TCP下行重传率大于第十三预设门限;存在TCP上行包且不存在TCP下行包;TCP时延大于第十四预设门限;和/或,TCP/UDP上行速率小于第十五预设门限或者TCP/UDP下行速率小于第十六预设门限。这样,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预设指标中的多个条件,较为准确地评估终端设备基于蜂窝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获取蜂窝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蜂窝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一传输数据参数之后,还包括:若蜂窝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和第一传输数据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三检测结果;其中,第三检测结果用于表征蜂窝网络质量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这样,当前网络质量良好,终端设备后续可根据第三检测结果继续使用蜂窝网络运行应用程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预设指标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WiFi网络的上下行负载、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和/或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有关;第四预设指标与TCP参数和/或UDP参数有关;第四预设指标与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的TCP重传率、TCP上下行包数、TCP时延和/或TCP上下行速率有关。这样,终端设备可分别为第三预设指标和第四预设指标制定多方面的网络检测规则,以提升网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WiFi网络的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SSI小于第十七预设门限;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大于第十八预设门限;WiFi网络的上下行RTT大于第十九预设门限且信道负载大于第二十预设门限;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小于第二十一预设门限;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与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的比值大于第二十二预设门限;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小于第二十三预设门限;和/或,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大于第二十四预设门限。这样,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三预设指标中的多个条件,较为准确地评估WiFi网络的网络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TCP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二十五预设门限;TCP下行重传率大于第二十六预设门限;存在TCP上行包且不存在TCP下行包;TCP时延大于第二十七预设门限;和/或,TCP/UDP上行速率小于第二十八预设门限,或者TCP/UDP下行速率小于第二十九预设门限。这样,终端设备可根据第四预设指标中的多个条件,较为准确地评估终端设备基于WiFi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数据传输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获取WiFi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WiFi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二传输数据参数之后,还包括:若WiFi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和第二传输数据参数不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四检测结果;其中,第四检测结果用于表征WiFi网络质量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这样,当前网络质量良好,终端设备后续可根据第四检测结果继续使用WiFi网络运行应用程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支持通过第一通道在网络进行通信,支持通过第二通道在网络进行通信,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包括:终端设备通过第一通道接入网络,或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通道接入网络;其中,网络包括蜂窝网络,第一通道包括基于第一卡在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第二通道包括基于第二卡在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或者,网络包括WiFi网络,第一通道包括基于第一频段在WiFi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第二通道包括基于第二频段在进行WiFi网络通信的通道。这样,终端设备可对多个网络通道的网络质量进行检测,后续可通过通道切换提升终端设备的网络通信能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该终端设备包括: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在……时”,可以为在某种情况发生的瞬时,也可以为在某种情况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界面仅作为示例,显示界面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内容。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应用终端设备开启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生活。在接入网络后,终端设备可基于应用程序提供多种数据业务,例如:支付应用、社交应用等。如何检测网络质量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可能的实现中,用于检测网络质量的方法较多,但这些方法中用于评估网络质量的指标较为单一,例如:通过TCP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以及连接时长来确定网络质量。或者,通过根据网络带宽进行网络质量评估。而终端设备得到的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检测方法,多维度制定用于判定网络质量的指标,例如:蜂窝网络质量的指标,WiFi网络质量的指标,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时的数据传输情况的指标等综合评估网络质量状况,进一步的,网络质量的指标和数据传输情况的指标中又分别包括了多条指标。多条规则可起到检测网络质量以及验证检测结果的效果。这样,可提升网络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
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SIM卡接口195(eSIM卡)等一项或多项。
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等。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可以包括: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s)、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以及内核层(kernel),其中,内核层可能成为驱动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日历,音乐,邮箱,网络检测模块等应用程序。
其中,网络检测模块可以为应用程序层的用于检测网络质量的APK,网络检测模块可包括:控制模块,配置模块,算法模块,参数采集模块,结果分发模块等。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网络检测模块中各模块的启动与停止。
配置模块,用于用于根据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的类型选择相应的网络质量评估指标,网络可包括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等。
参数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网络质量的相关参数,例如:WiFi网络参数,蜂窝网络参数,终端设备基于相应网络运行应用程序的传输数据参数等。
算法模块,用于对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网络质量检测结果。
结果分发模块,用于将网络质量检测结果分发给其他模块,使得终端设备向能够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的网络进行切换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资源管理器,视图系统,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触摸屏幕,拖拽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终端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用于驱动硬件,使得硬件工作。内核层可以包含相机设备驱动,显示驱动,音频驱动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终端设备可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并将相关信息存储到Modem和/或WiFi芯片中。网络设备又可以称之为接入网设备,是网络侧的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实体。示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是LTE基站,如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NR基站,如新无线控制器(new radio controller,NRcontroller)、gNB。或者,网络设备还可以是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 unit)、射频拉远模块、微基站、中继(relay)、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支持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接入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或者,该终端设备也可以支持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接入技术,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接入技术;或者,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用于支持第三代(third generation,3G)接入技术,例如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接入技术;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用于支持第二代(second generation,2G)接入技术,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for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接入技术;或者,该终端设备还可以用于支持多种无线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支持LTE技术和NR技术。另外,该终端设备也可以适用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 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进行详细地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在……时”,可以为在某种情况发生的瞬时,也可以为在某种情况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先结合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的整体流程进行说明。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
示例性的,S301、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且终端设备前台运行有应用程序。
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计算机等;网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协议。例如网络可以是空口,空口可包括: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也称为移动网络(mobile network))等。
当终端设备接入有网络,且终端设备前台运行有应用程序时,终端设备可检测当前的网络质量。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未启动应用程序或后台运行应用程序时,由于终端设备与用户无界面信息交互,用户可能无法感知终端设备所接入的网络质量状况。而当终端设备启动应用程序或将应用程序切入前台时,用户可以很明显的从终端设备显示界面的流畅度来感知网络质量,例如,网络质量较差时,终端设备所显示的界面会出现卡顿。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且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终端设备可执行网络质量检测,以使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质量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例如,网络质量较好时,终端设备可继续基于该网络执行网络业务;网络质量较差时,终端设备向其他网络质量好的网络进行切换。
S302、若网络为蜂窝网络,则终端设备获取蜂窝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蜂窝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一传输数据参数。
蜂窝网络参数可以为终端设备可从调制解调器(modem)中获取的蜂窝网络的相关参数,例如,蜂窝网络参数可以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RSRQ)、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上下行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数等。
第一传输数据参数为终端设备在使用蜂窝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终端设备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和/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 protocol,UDP)得到的参数。例如:上下行包数等。本申请实施例后续会对蜂窝网络参数和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做具体说明,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基于网络设置管理器(connectivity manager)获取当前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的网络类型。当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的是蜂窝网络时,终端设备可获取到蜂窝网络参数和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对当前网络质量进行检测,如步骤S303所示。
S303、若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和/或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检测结果。
其中,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上下行带宽、蜂窝网络的上行拥塞、蜂窝网络的下行拥塞、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蜂窝网络的上行误码率、蜂窝网络的下行误码率、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和/或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有关。例如,第一预设指标中,蜂窝网络的上下行带宽越小,蜂窝网络质量越差。
第二预设指标与TCP参数和/或UDP参数有关;第二预设指标可用于表征当前蜂窝网络无法支持终端设备流畅的运行应用程序。第一检测结果可以为基于上述蜂窝网络参数的检测结果与基于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得到的综合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第一检测结果可表征蜂窝网络质量不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分别为第一预设指标和第二预设指标制定了多条评估标准。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蜂窝网络的上下行带宽指标、蜂窝网络的上行拥塞指标、蜂窝网络的下行拥塞指标、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指标、蜂窝网络的上行误码率指标、蜂窝网络的下行误码率指标、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指标和/或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指标。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TCP重传率指标、TCP是否存在下行指标、TCP时延指标、TCP和/或UDP上下行速率指标等。
本申请实施例后续会对这些指标做具体说明,此处不做过多描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可输出第一检测结果,以指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或者,当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也可输出第一检测结果,以指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当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也可输出第一检测结果,以指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为不同的指标设置权重,终端设备对基于蜂窝网络参数得到的评估结果和基于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得到的评估结果进行权重计算,输出第一检测结果,以指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304、若蜂窝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指标,且第一传输数据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三检测结果。
第三检测结果可以为基于蜂窝网络参数的检测结果与基于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得到的综合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第三检测结果可表征蜂窝网络质量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时,由于终端设备中可能运行了多个后台应用或该应用程序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较高,蜂窝网络质量与当前应用程序能够获取的网络资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只通过蜂窝网络质量来评估网络质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如果后台应用占用较多网络资源,通过蜂窝网络质量较难判断应用程序在当前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卡顿。此外,只通过应用程序运行中的数据传输情况来评估网络质量的结果也是不准确,这是因为目前缓存等技术较为成熟,终端设备也不能基于当前时刻应用程序是否卡顿,来判断后续时刻应用程序是否卡顿。所以,在步骤S304中,终端设备需对蜂窝网络质量与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时的数据传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蜂窝网络质量良好,且数据传输情况良好时,终端设备输出用于指示当前网络质量满足网络质量需求的第三检测结果,其中,第三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通过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且终端电子设备前台运行有应用程序;若网络为蜂窝网络,则终端设备获取蜂窝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蜂窝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一传输数据参数;若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和/或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检测结果;若蜂窝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指标,且第一传输数据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三检测结果。这样,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一预设指标与第二预设指标分别从多个角度对当前网络质量进行评估,得到的网络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以上实施例结合蜂窝网络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进行了说明。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接入的网络也可以为WiFi网络,下面结合步骤S305-S307对WiFi网络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进行描述。
示例性的,在步骤S301之后,还包括:
S305、若网络为WiFi网络,则终端设备获取WiFi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WiFi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二传输数据参数。
WiFi网络参数可以为终端设备从WiFi芯片中获取的WiFi网络的相关参数,例如,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WiFi网络的时延、WiFi网络的上下行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RTT)等。
第二传输数据参数为终端设备在使用WiFi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终端设备基于TCP和/或UDP得到的参数。例如:上下行包数等。本申请实施例后续会对WiFi网络参数和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做具体说明,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基于connectivity manager获取当前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的网络类型。当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的是WiFi网络时,终端设备可获取到WiFi网络参数和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对当前网络质量进行检测,如步骤S306所示。
S306、若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和/或第二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检测结果。
其中,第三预设指标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WiFi网络的上下行负载、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和/或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有关。
第四预设指标与TCP参数和/或UDP参数有关。第四预设指标可用于表征当前WiFi网络无法支持终端设备流畅的运行应用程序。第二检测结果可以为基于上述WiFi网络参数的检测结果与基于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得到的综合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第二检测结果可表征WiFi网络质量不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分别为第三预设指标和第四预设指标制定了多条评估标准。
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指标、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指标、WiFi网络的上下行负载指标、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指标、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指标、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等。
示例性的,第四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TCP重传率、TCP是否存在下行、TCP时延、TCP和/或UDP上下行速率等。
本申请实施例后续会对这些指标做具体说明,此处不做过多描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可输出第二检测结果,以指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或者,当第二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也可输出第二检测结果,以指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或者,当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且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也可输出第二检测结果,以指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为不同的指标设置权重,终端设备对基于WiFi网络参数得到的评估结果和基于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得到的评估结果进行权重计算,输出第二检测结果,以指示当前网络质量较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307、若WiFi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指标,且第二传输数据参数不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四检测结果。
第四检测结果可以为基于WiFi网络参数的检测结果与基于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得到的综合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第四检测结果用于表征WiFi网络质量满足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
在步骤S307中,终端设备对WiFi网络质量与终端设备运行应用程序时的数据传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在WiFi网络质量良好,且数据传输情况良好时,终端设备输出用于指示当前网络质量满足网络质量需求的第四检测结果,其中,第四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通过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且终端电子设备前台运行有应用程序;若网络为WiFi网络,则终端设备获取WiFi网络参数,以及终端设备基于WiFi网络运行应用程序时的第二传输数据参数;若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和/或第二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检测结果;若WiFi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指标,且第二传输数据参数不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终端设备输出第四检测结果。这样,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三预设指标与第四预设指标分别从多个角度对当前网络质量进行评估,得到的网络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以上实施例结合步骤S301-S307对蜂窝网络和Wifi网络下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检测方法进行了整体性的说明。下面先以终端设备接入蜂窝网络为例,对第一预设指标和第二预设指标做进一步说明。
终端设备可得到蜂窝网络参数,蜂窝网络参数可以为从modem中获取的,也可以是计算得到。蜂窝网络参数可反映下述指标:蜂窝网络的上下行带宽、蜂窝网络的上行拥塞、蜂窝网络的下行拥塞、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蜂窝网络的上行误码率、蜂窝网络的下行误码率、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和/或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
具体的,蜂窝网络参数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频带(band)、频带对应的带宽(bandwidth)、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RSRQ、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无线资源控制状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 state,RRCstate)、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上行参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总调度数、PUSCH错误调度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总调度数、PDSCH错误调度数等。
第一预设指标可如表1所示:
表1第一预设指标及相关描述
Figure BDA0004108323220000111
Figure BDA0004108323220000121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上下行带宽有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蜂窝网络的上行带宽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和/或,蜂窝网络的下行带宽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剩余带宽可用于表征蜂窝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当上行剩余带宽和/或下行剩余带宽过小时,终端设备可使用蜂窝网络进行上传数据或下载数据的能力较弱,终端设备可判定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上行拥塞有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蜂窝网络的上行时延大于第三预设门限,且蜂窝网络的上行实时速率小于第四预设门限。
上行时延用于表征数据从终端设备到接入网设备的传输时间,上行实时速率用于表征当前时刻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速度。当上行时延较大,且上行实时速率较小时,说明当前网络资源有限,网络传输性能下降,终端设备可确定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下行拥塞有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蜂窝网络的RSRQ小于第五预设门限、蜂窝网络的下行实时速率小于第六预设门限且TCP RTT大于第七预设门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能无法获取到蜂窝网络的下行时延,并基于下行时延判定蜂窝网络的下行拥塞程度。这里,终端设备可通过RSRQ、蜂窝网络的下行实时速率以及TCP RTT对蜂窝网络的下行拥塞进行评估。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有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上行误码率有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蜂窝网络的上行错误率大于第九预设门限。
蜂窝网络的上行误码率可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时的可靠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噪声、失真、相位抖动、频率偏移等各种因素使接入网设备对接收信号的判决失误。当一段时间内的上行错误率较大时,蜂窝网络无法为终端设备提供稳定的传输通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下行误码率有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蜂窝网络的下行错误率大于第十预设门限。
蜂窝网络的下行误码率可用于表征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数据时的可靠性。当一段时间内的下行错误率较大时,蜂窝网络无法为终端设备提供稳定的传输通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有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不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能接入3G网络、2G网络等,这些网络的网络制式较低,可为终端设备提供的网络资源较少。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在接入蜂窝网络不是LTE网络和NR网络时,确定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指标与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有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蜂窝网络的RSRQ低于第十一预设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可通过RSRQ进行测量;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RSRP评估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或者,终端设备可使用RSRP和RSRQ评估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预设指标可包括上述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条件;条件之间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终端设备可基于任一条件对蜂窝网络质量进行判定;实际应用过程中,多个条件可起到评估蜂窝网络质量以及检验评估结果的作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预设指标中的具体条件的数量对此不作限制。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预设指标判定蜂窝网络质量,当蜂窝网络参数不满足上述任一条件时,终端设备可确定蜂窝网络质量较差。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为上述多个条件设置权重值,基于蜂窝网络参数与多个条件的匹配度以及条件所对应权重值来判定蜂窝网络质量较差。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指标、第三预设指标和第四预设指标可与第一预设指标的设置方法类似,后续不在对此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得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可以为从内核层(Kernel)中获取的,也可以是计算得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可反映下述指标:TCP重传率、TCP上下行包数、TCP时延和/或TCP上下行速率等。
具体的,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TCP上行包数、、TCP上行重传率、TCP下行包数、TCP下行重传率、TCP上下行传输数据量和UDP上下行传输数据量等。
第二预设指标可如表2所示:
表2第二预设指标及相关描述
Figure BDA0004108323220000131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指标与TCP重传率有关,具体的,第二预设指标可与TCP上行重传率有关。第二预设指标包括:TCP上行重传率大于第十二预设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可能多次出现TCP上行包传输异常,需要重传的场景。当网络质量较差时,终端设备发送的TCP上行包丢失和/或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ACK)丢失的次数较多。TCP上行重传率大于第十二预设门限,说明当前时刻TCP上行包重传异常,此时的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指标与TCP重传率有关,具体的,第二预设指标可与TCP下行重传率有关。第二预设指标包括:TCP下行重传率大于第十三预设门限。
TCP下行重传率与TCP上行重传率的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指标与TCP是否存在下行有关,第二预设指标包括:存在TCP上行包且不存在TCP下行包。
终端设备能够发送TCP上行包但接收不到TCP下行包,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出现异常,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指标与TCP时延有关,第二预设指标包括:TCP时延大于第十四预设门限。
TCP时延可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数据包的传输速率。TCP时延与TCP上下行总速率有关,不同数值范围的TCP上下行总速率对应有不同的第十四预设门限。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基于获取的TCP上行传输数据量与TCP上行传输数据量计算得到TCP上下行总速率。终端设备可根据TCP上下行总速率所属数值范围设置第十四预设门限。例如:TCP上下行总速率在0-10Mbit/s时,TCP时延的第十四预设门限为ams;TCP上下行总速率在10-20Mbit/s时,TCP时延的第十四预设门限为b ms。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指标与TCP和/或UDP上下行速率有关,第二预设指标包括:TCP/UDP上行速率小于第十五预设门限,或者TCP/UDP下行速率小于第十六预设门限。
以上实施例中以网络为蜂窝网络为例,对第一预设指标和第二预设指标的评估条件进行了详细说明。下面以网络为WiFi网络为例,对第三预设指标和第四预设指标的评估条件进行了详细说明。
终端设备可得到WiFi网络参数,蜂窝网络参数可以为从WiFi芯片中获取的,也可以是计算得到。WiFi网络参数可反映下述指标: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WiFi网络的上下行负载、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
具体的,WiFi网络参数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上行数据量(txBytes)、下行数据量(rxBytes)、上行速率(phyTxRate)、下行速率(phyRxRate)、上行包数(TxPackets)、下行包数(RxPackets)、上行失败包数(txFailed)、地址解析协议状态(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 state,ARPstate)、RSSI、噪声、SNR、信道负载(chload)、上行时延(ulDelay)等。
第三预设指标可如表3所示:
表3第三预设指标及相关描述
Figure BDA0004108323220000141
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指标与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有关,第三预设指标包括:WiFi网络的RSSI小于第十七预设门限。
RSSI可表征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连续多秒WiFi网络的RSSI值低于第十七预设门限可表征当前WiFi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指标与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有关,第三预设指标包括: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大于第十八预设门限。
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可表征WiFi网络的上行数据传输速度。
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指标与WiFi网络的上下行负载有关,第三预设指标包括:WiFi网络的上下行RTT大于第十九预设门限且信道负载大于第二十预设门限。
信道负载可用于表征繁忙度,例如,信道负载可以为Chload。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iFi网络可能接入了多个设备,WiFi网络的上下行RTT大于第十九预设门限且信道负载大于第二十预设门限,WiFi网络的上下行负载严重,终端设备可使用的WiFi网络资源较少,终端设备可评估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指标与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有关,第三预设指标包括: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小于第二十一预设门限;或,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与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的比值大于第二十二预设门限。
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获取WiFi网络物理层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小于第二十一预设门限。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较低,终端设备使用WiFi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速度也较低,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与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远大于下行速率,WiFi网络可能出现异常。可以理解的是,为确保终端设备可使用WiFi网络较为稳定的传输数据,一般情况下,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与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的差值不会存在太大差异。因此当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远大于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时,终端设备可确定当前网络质量较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十二预设门限可设置为3。
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指标与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有关,第三预设指标包括: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小于第二十三预设门限。
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小于第二十三预设门限。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较低,终端设备使用WiFi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速度也较低,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指标与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有关,第三预设指标包括: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大于第二十四预设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得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可以为从内核层(Kernel)中获取的,也可以是计算得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可反映下述指标:TCP重传率、TCP上下行包数、TCP时延和/或TCP上下行速率等。
具体的,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TCP上行包数、TCP上行重传率、TCP下行包数、TCP下行重传率、TCP上下行传输数据量和UDP上下行传输数据量等。
第四预设指标可如表4所示:
表4第四预设指标及相关描述
Figure BDA0004108323220000151
示例性的,第四预设指标与TCP重传率有关,具体的,第四预设指标可与TCP上行重传率有关。第四预设指标包括:TCP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二十五预设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可能多次出现TCP上行包传输异常,需要重传的场景。当网络质量较差时,终端设备发送的TCP上行包丢失和/或ACK字符丢失的次数较多。TCP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二十五预设门限,说明当前时刻TCP上行包重传异常,此时的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四预设指标与TCP重传率有关,具体的,第四预设指标可与TCP下行重传率有关。第四预设指标包括:TCP下行重传率大于第二十六预设门限。
TCP下行重传率与TCP上行重传率的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四预设指标与TCP是否存在下行有关,第四预设指标包括:存在TCP上行包且不存在TCP下行包。
终端设备能够发送TCP上行包但接收不到TCP下行包,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出现异常,当前网络质量较差。
示例性的,第四预设指标与TCP时延有关,第四预设指标包括:TCP时延大于第二十七预设门限。
TCP时延可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数据包的传输速率。TCP时延与TCP上下行总速率有关,不同数值范围的TCP上下行总速率对应有不同的第二十七预设门限。终端设备可基于获取的TCP上行传输数据量与TCP上行传输数据量计算得到TCP上下行总速率。终端设备可根据TCP上下行总速率所属数值范围设置第二十七预设门限。例如:TCP上下行总速率在0-10Mbit/s时,TCP时延的第二十七预设门限为c ms;TCP上下行总速率在10-20Mbit/s时,TCP时延的第二十七预设门限为d ms。
示例性的,第四预设指标与TCP和/或UDP上下行速率有关,第四预设指标包括:TCP/UDP上行速率小于第二十八预设门限,或者TCP/UDP下行速率小于第二十九预设门限。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终端设备接入蜂窝网络时的传输数据参数可能与接入WiFi网络时的传输数据参数不同,终端设备可将第十二预设门限-第十六预设门限的数值与第二十五预设门限-第二十九预设门限设置为相同的值,也可设置为不同的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传输数据参数评估网络质量的原理与第一传输数据参数评估网络质量的原理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支持多个网络通道,例如,终端设备支持通过第一通道在网络进行通信,还支持通过第二通道在网络进行通信。步骤S301中,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包括:
终端设备通过第一通道接入网络,或终端设备通过第二通道接入网络。
其中,网络包括蜂窝网络,第一通道包括基于第一卡在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第二通道包括基于第二卡在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或者,网络包括WiFi网络,第一通道包括基于第一频段在WiFi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第二通道包括基于第二频段在进行WiFi网络通信的通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包括蜂窝网络,终端设备可以为多模终端,终端设备可安装多个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以终端设备支持双卡为例: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卡在蜂窝网络进行通信时,终端设备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检测方法对第一通道的网络质量进行检测,网络检测过程可如步骤S301-S304所示。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卡在蜂窝网络进行通信时,终端设备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检测方法对第二通道的网络质量进行检测,网络检测过程可如步骤S301-S304所示。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包括WiFi网络,终端设备在接入WiFi网络时,可接入多个频段。以终端设备支持接入两个频段为例: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一频段在WiFi网络进行通信时,终端设备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检测方法对第一通道的网络质量进行检测,网络检测过程可如步骤S301和S305-S307所示。当终端设备基于第二频段在WiFi网络进行通信时,终端设备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检测方法对第二通道的网络质量进行检测,网络检测过程可如步骤S301和S305-S307所示。
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能检测到第一通道的网络质量不满足网络质量需求,这时,终端设备可拉起第二通道,并使用第二通道运行应用程序的网络业务,以提升终端设备的网络通信能力。本申请实施例对如何切换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方法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包括控制模块、配置模块、参数采集模块、算法模块和结果分发模块。
其中,控制模块可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的启动与停止。例如:在应用程序被切入前台时,终端设备开始采集蜂窝网络参数、WiFi网络参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和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等。
配置模块可存储第一预设指标、第二预设指标、第三预设指标和第四预设指标的配置文件。终端设备可将相应的预设指标的配置文件发送给算法模块。例如,当网络为蜂窝网络时,终端设备将第一预设指标的配置文件和第二预设指标的配置文件发送给算法模块。
参数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蜂窝网络参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WiFi网络参数和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参数采集模块将获取的数据聚合成一个数据消息发送给算法模块。
算法模块,用于基于AI算法模型进行网络质量评估,得到检测结果。算法模块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结果分发模块。
结果分发模块,可将检测结果分发到相应处理模块,以使处理模块根据检测结果向网络质量较好的网络进行切换。
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S401、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且终端设备前台运行有应用程序。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可持续监测网络接入以及运行中的进程,若终端设备确定需要对网络质量进行检测,则终端设备的控制模块启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
S402、终端设备判断网络的类型。
网络包括:蜂窝网络或WiFi网络。
S403、若网络为蜂窝网络,则终端设备获取蜂窝网络参数,并基于第一预设指标得到蜂窝网络的检测结果。
参数获取模块可获取蜂窝网络参数,配置模块将第一预设指标的配置文件同步到算法模块;算法模块基于蜂窝网络参数和第一预设指标得到蜂窝网络的检测结果。
若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则蜂窝网络的检测结果可表征为当前蜂窝网络质量不满足蜂窝网络质量需求;若蜂窝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则蜂窝网络的检测结果可表征为当前蜂窝网络质量满足蜂窝网络质量需求。
S404、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并基于第二预设指标得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
参数获取模块可获取第一传输数据参数,配置模块将第二预设指标的配置文件同步到算法模块;算法模块基于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和第二预设指标得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
或者,S405、若网络为WiFi网络,则终端设备获取WiFi网络参数,并基于第三预设指标得到WiFi网络的检测结果。
参数获取模块可获取WiFi网络参数,配置模块将第三预设指标的配置文件同步到算法模块;算法模块基于WiFi网络参数和第三预设指标得到WiFi网络的检测结果。
若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则WiFi网络的检测结果可表征为当前WiFi网络质量不满足WiFi网络质量需求;若WiFi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则WiFi网络的检测结果可表征为当前WiFi网络质量满足蜂窝网络质量需求。
S406、终端设备获取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并基于第四预设指标得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
参数获取模块可获取第二传输数据参数,配置模块将第四预设指标的配置文件同步到算法模块;算法模块基于第二传输数据参数和第四预设指标得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
S407、终端设备对蜂窝或WiFi网络的检测结果与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网络质量的检测结果。
终端设备对蜂窝网络的检测结果与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第一检测结果或第二检测结果。终端设备对WiFi网络的检测结果与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第三检测结果或第四检测结果。本申请实施例对综合评估的方法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1-S407的原理与步骤S301-S307的原理相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上面已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检测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网络检测方法的装置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方法和装置可以相互结合和引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网络检测方法中的步骤。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检测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如图5所示,网络检测装置500可以用于通信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该网络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单元501、以及处理单元502。其中,显示单元501用于支持网络检测装置500执行的显示的步骤;处理单元502用于支持网络检测装置500执行信息处理的步骤。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检测装置500中也可以包括通信单元503。具体的,通信单元用于支持网络检测装置500执行数据的发送以及数据的接收的步骤。其中,该通信单元503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
可能的实施例中,网络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504。处理单元502、存储单元504通过线路相连。存储单元504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存储单元504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网络检测装置具有的处理单元502相连。存储单元504也可以和处理单元502集成在一起。
存储单元504可以存储终端设备中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5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存储单元504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504可以和处理单元502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5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504可以与处理单元502相独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检测方法,可以应用在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包括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具体设备形态等可以参照上述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相关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目标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的处理单元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网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且所述终端设备前台运行有应用程序;所述网络包括蜂窝网络或WiFi网络;
若所述网络为所述蜂窝网络,则所述终端设备获取蜂窝网络参数,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蜂窝网络运行所述应用程序时的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参数和/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参数;
若所述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和/或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蜂窝网络质量不满足所述终端设备运行所述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
或者,若所述网络为WiFi网络,则所述终端设备获取WiFi网络参数,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WiFi网络运行所述应用程序时的第二传输数据参数;
若所述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和/或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WiFi网络质量不满足所述终端设备运行所述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指标与所述蜂窝网络的上下行带宽、所述蜂窝网络的上行拥塞、所述蜂窝网络的下行拥塞、所述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所述蜂窝网络的上行误码率、所述蜂窝网络的下行误码率、所述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和/或所述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有关;
所述第二预设指标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的TCP重传率、TCP上下行包数、TCP时延和/或TCP上下行速率有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网络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蜂窝网络的上行带宽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和/或,所述蜂窝网络的下行带宽小于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蜂窝网络的上行时延大于第三预设门限,且所述蜂窝网络的上行实时速率小于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蜂窝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所述蜂窝网络的下行实时速率小于第六预设门限且TCP往返时间RTT大于第七预设门限;
所述蜂窝网络的上行丢包率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蜂窝网络的上行错误率大于第九预设门限;
所述蜂窝网络的下行错误率大于第十预设门限;
所述蜂窝网络的网络制式不包括LTE网络和NR网络;
和/或,所述蜂窝网络的RSRQ低于第十一预设门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TCP上行重传率大于第十二预设门限;
TCP下行重传率大于第十三预设门限;
存在所述TCP上行包且不存在所述TCP下行包;
TCP时延大于第十四预设门限;
和/或,TCP/UDP上行速率小于第十五预设门限或者TCP/UDP下行速率小于第十六预设门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获取蜂窝网络参数,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蜂窝网络运行所述应用程序时的第一传输数据参数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蜂窝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一预设指标,和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指标,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第三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三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蜂窝网络质量满足所述终端设备运行所述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指标与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所述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所述WiFi网络的上下行负载、所述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所述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和/或所述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有关;所述第四预设指标与TCP参数和/或UDP参数有关;
所述第四预设指标与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的TCP重传率、TCP上下行包数、TCP时延和/或TCP上下行速率有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网络参数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WiFi网络的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RSSI小于第十七预设门限;
所述WiFi网络的上行时延大于第十八预设门限;
所述WiFi网络的上下行RTT大于第十九预设门限且信道负载大于第二十预设门限;
所述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小于第二十一预设门限;
所述WiFi网络的上行协商速率与所述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的比值大于第二十二预设门限;
所述WiFi网络的下行协商速率小于第二十三预设门限;
和/或,所述WiFi网络的上行丢包率大于第二十四预设门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TCP上行重传率大于第二十五预设门限;
TCP下行重传率大于第二十六预设门限;
存在TCP上行包且不存在TCP下行包;
TCP时延大于第二十七预设门限;
和/或,TCP/UDP上行速率小于第二十八预设门限,或者TCP/UDP下行速率小于第二十九预设门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获取WiFi网络参数,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WiFi网络运行所述应用程序时的第二传输数据参数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WiFi网络参数不满足第三预设指标,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参数不满足第四预设指标,则所述终端设备输出第四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四检测结果用于表征所述WiFi网络质量满足所述终端设备运行所述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支持通过第一通道在网络进行通信,支持通过第二通道在网络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接入所述网络,或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通道接入所述网络;
其中,所述网络包括所述蜂窝网络,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基于第一卡在所述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基于第二卡在所述蜂窝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或者,所述网络包括所述WiFi网络,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基于第一频段在所述WiFi网络进行通信的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基于第二频段在进行所述WiFi网络通信的通道。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198546.1A 2023-02-23 2023-02-23 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390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8546.1A CN116390142B (zh) 2023-02-23 2023-02-23 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98546.1A CN116390142B (zh) 2023-02-23 2023-02-23 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0142A true CN116390142A (zh) 2023-07-04
CN116390142B CN116390142B (zh) 2023-11-28

Family

ID=86974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98546.1A Active CN116390142B (zh) 2023-02-23 2023-02-23 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90142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0855A1 (en) * 2009-02-27 2011-12-08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n operational wireless connection of a mobile station to a macrocell or femtocell base station
US20130035060A1 (en) * 2011-08-01 2013-02-07 Xtreme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bandwidth for celluar communications through competitive bidding processes
WO2014084475A1 (ko) * 2012-11-27 2014-06-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ellular-wifi 융합시스템에서 일반장치로부터 획득한 정보를 이용하여 wifi 망을 통해 access point를 등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072574A1 (en) * 2014-09-08 2016-03-10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Dynamic bandwidth management with spectrum efficiency for logically grouped terminals in a broadband satellite network
KR101745580B1 (ko) * 2015-12-24 2017-06-20 창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종 네트워크에서 접속 네트워크를 선택하는 방법
CN107277881A (zh) * 2017-08-04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网络切换装置及智能终端
US20190110205A1 (en) * 2016-06-13 2019-04-11 Gemalto M2M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756940A (zh) * 2018-06-19 2019-05-1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049516A (zh) * 2019-04-28 2019-07-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45345A (zh) * 2021-08-06 2021-11-12 重庆传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84393A (zh) * 2021-05-14 2021-12-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峰值下载方法和装置
CN113795040A (zh) * 2021-06-16 2021-12-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道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97267A (zh) * 2019-06-21 2022-02-25 阿西亚Spe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具有wi-fi和蜂窝数据的用户偏好的组合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US20220141745A1 (en) * 2019-07-31 2022-05-05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 Network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4449599A (zh) * 2021-07-30 2022-05-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设备位置的网络链路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466177A (zh) * 2021-07-30 2022-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http传输视频流的质量评估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100255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633387A (zh) * 2022-10-13 2023-0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0855A1 (en) * 2009-02-27 2011-12-08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n operational wireless connection of a mobile station to a macrocell or femtocell base station
US20130035060A1 (en) * 2011-08-01 2013-02-07 Xtreme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bandwidth for celluar communications through competitive bidding processes
WO2014084475A1 (ko) * 2012-11-27 2014-06-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ellular-wifi 융합시스템에서 일반장치로부터 획득한 정보를 이용하여 wifi 망을 통해 access point를 등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072574A1 (en) * 2014-09-08 2016-03-10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Dynamic bandwidth management with spectrum efficiency for logically grouped terminals in a broadband satellite network
KR101745580B1 (ko) * 2015-12-24 2017-06-20 창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종 네트워크에서 접속 네트워크를 선택하는 방법
US20190110205A1 (en) * 2016-06-13 2019-04-11 Gemalto M2M Gmbh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277881A (zh) * 2017-08-04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网络切换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9756940A (zh) * 2018-06-19 2019-05-1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049516A (zh) * 2019-04-28 2019-07-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97267A (zh) * 2019-06-21 2022-02-25 阿西亚Spe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具有wi-fi和蜂窝数据的用户偏好的组合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US20220141745A1 (en) * 2019-07-31 2022-05-05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 Network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22100255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784393A (zh) * 2021-05-14 2021-12-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峰值下载方法和装置
CN113795040A (zh) * 2021-06-16 2021-12-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道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9599A (zh) * 2021-07-30 2022-05-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电子设备位置的网络链路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466177A (zh) * 2021-07-30 2022-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http传输视频流的质量评估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45345A (zh) * 2021-08-06 2021-11-12 重庆传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633387A (zh) * 2022-10-13 2023-0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和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PHUONG LUONG ET.AL.: "Energy-Efficient WiFi Offloading and Network Management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IEEE ACCESS *
刘娇蛟;韦岗;: "基于加权协商对策论异构网络快速无线传输的速率分配算法", 电子学报, no. 07 *
周凡钦: "混合异构无线接入网的负载优化机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张媛媛;肖创柏;王坚;: "一种新的面向用户多业务QoS需求的网络接入选择算法", 计算机科学, no. 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0142B (zh) 202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2755B (zh) 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JP7259066B2 (ja) 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力制御装置
CN112929972B (zh)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23614B (zh)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CN108174413B (zh) 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23018902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20230072478A (ko) Mmwave v2x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관리를 위한 사이드링크 csi 보고의 효율적인 전송 방법
CN114070895B (zh) 数据传输方法、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US11606693B2 (en) Application of integrity pro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20408281A1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Quantity of Data Streams, Terminal, and MIMO System
CN116390142B (zh) 网络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220200847A1 (en) Redirect ser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636893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818788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3915283A1 (en) Handl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ejections
US20220141828A1 (e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3541762B (zh) 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51233B (zh)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WO2024055938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arrier phase of multi-path channels
WO2023030327A1 (zh) 感知业务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4884920B (zh) 一种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12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inter-ue interference beam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RU2781815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истема и носитель информации
WO2024099125A1 (zh) 测量信息反馈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2120629A1 (zh) 通信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