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4646A - 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4646A
CN116384646A CN202211716360.2A CN202211716360A CN116384646A CN 116384646 A CN116384646 A CN 116384646A CN 202211716360 A CN202211716360 A CN 202211716360A CN 116384646 A CN116384646 A CN 116384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servoir
engineering
diversion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163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琦
许斌
许继军
王永强
袁喆
申其明
方易小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Priority to CN2022117163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46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4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4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设定水源工程对应的目标函数、罚函数、约束条件、优化变量;水源工程包括多个水库和多个引调水工程;设定水源工程对应的;根据优化变量、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对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根据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对水库群进行调度。本发明充分利用流域自身水资源与其他引调水工程向水库补水资源,实现二者高效置换,从而更合理地配置河道内外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库调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水资源分布具有时空部分不均的特征,除了调节流域内上下游水资源分配的水库工程之外,也逐步推荐跨流域的引调水工程的建设与布局,构建水网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因此,合理制定水库、引调水工程的调度规则对高效安全地实现流域内外水资源合理分配具有十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目前,流域内水资源若有大型水库枢纽工程,则一般服从水库工程的统一调配,现有技术的引调水工程则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若引调水工程是从水库库区或坝下引水至受水区,则供水调度规则以受水区需求为基本目标,服从水库(称为水源工程)调度安全统一制定引调水规则。第二种情况是若引调水工程是从其他区域引水至水库库区或坝下,一般工程定位向水库视情况补水,用于缓解水库作为水源工程仅靠自身流域来水无法完全满足其受水区的用水及流域下游用水的多方需求的缺口问题,其补水启动规则较为被动,且与水库其他的调度需求未能形成高效的水量置换。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从水库调水的引调水工程一般只根据水库可调水量及受水区需水量、引水渠首工程的设计能力来制定引水规则,服从水库本身调度规则,向水库补水的引调水工程一般是根据水库现状用水缺口、水源区可供水量两者设计引水渠首工程输水能力,具体补水方式一般是相机(即视情况)补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以解决目前引调水工程的供水或补水调度规则均未能与水库自身调度形成联合协同的方式,没有实现多个水工程之间的高效配合,水资源配置存在优化空间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包括:
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
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所述水源工程包括多个水库和多个引调水工程;
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罚函数;
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约束条件;
设定对应于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
根据所述优化变量、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
根据所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对水库群进行调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
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罚函数、约束条件,以及设定对应于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所述水源工程包括多个水库和多个引调水工程;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化变量、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对水库群进行调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且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综合考虑水库自身调度需求、下游河道用水需求、水库面向受水区引调水需求等多对象,充分利用流域自身水资源与其他引调水工程向水库补水资源,实现二者高效置换,从而为水库与引调水工程的供水/补水调度决策制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从而更合理地配置河道内外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中优化调度图及其优化变量的选取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中常规调度与优化调度多目标非劣解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可以集成在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也可以是终端等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或者集成了该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的服务器设备、物理主机或者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其中,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UE具体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台式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单独运行的工作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设备集群的工作方式。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中。其中,该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包括终端100和服务器200,终端100可以是既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即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执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终端100具体可以是设置在需要采集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的台式终端或移动终端,终端100具体还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的一种。服务器200具有显示屏,以用于显示优化调度图及其优化变量的选取示意图,或者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中常规调度与优化调度多目标非劣解的对比示意图;服务器200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网络或服务器集群,其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服务器。其中,云服务器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应用环境,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一种应用场景,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应用场景的限定,其他的应用环境还可以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计算机设备,例如图1中仅示出1个服务器200,可以理解的,该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服务器,具体此处不作限定。另外,如图1所示,该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用于存储数据如终端100采集的包括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等。
还需说明的是,图1所示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的场景示意图仅仅是一个示例,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以及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开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系统、服务器200作为执行主体来举例说明。
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2或其他附图所示的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该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包括步骤S100~S700,具体如下: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在具体说明本发明之前,先对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的结构进行一个说明。
请参照图2,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包括步骤:
S100、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包括步骤:
S110、收集所述水源工程信息;所述水源工程信息包括包括水库入库径流长序列资料、水库工程特征参数、水库供水年度调度规则、引调水工程年度调水规模、引水渠首工程设计流量、引水渠首工程过水能力曲线;
S120、收集所述用水需求信息;所述用水需求信息包括水库下游年度用水需水量及其最小下泄流量;
S130、根据所述水源工程信息和所述用水需求信息,按照上下游的空间拓扑关系、调水需求方和调水供给方的供需关系,对所述水库群中各水源工程水库构建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
具体的,收集流域内水库、各引调水工程分布情况及涉及的用水需求方等信息,包括:水库入库径流长序列资料、水库工程特征参数、水库供水调度规则,各引调水工程年度调水规模、引水渠首工程设计流量、引水渠首工程过水能力曲线,水库下游年度用水需水量及其最小下泄流量要求。以水库为关键节点和主体对象,明确其他引调水工程与水库的上下游空间拓扑关系、相对水库而言的调水需水方与被调水方关系。这样,依据流域内水库、引调水工程分布情况及涉及的用水需求方,明确水库与各引调水工程构成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框架。
S200、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所述水源工程包括多个水库和多个引调水工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包括:
S210、根据调度时刻总数、单位调度时刻步长、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出库流量、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发电流量,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库m对应的水库弃水量函数;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082
为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弃水量(m3),T为所述调度时刻总数,t为调度时刻的序号,Δt为所述单位调度时刻步长(小时、日或旬),Qout(t)为所述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出库流量(m3/s),Qfd(t)为所述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发电流量(m3/s),Y为常数;
S220、根据水库m面向引调水工程k在第i年t时刻的调出流量、单位调度时刻步长、罚函数计算总值,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库m面向所述引调水工程k的可调出水量函数;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083
其中,Dk为所述水库m面向所述引调水工程k的可调出水量(m3/s),dk(t)为所述水库m面向引调水工程k在第i年t时刻的调出流量(m3/s),CF为所述罚函数计算总值;k=1,2,…,K,K为对水库有调水需求的引调水工程数量。
S230、根据水库m向下游河道的下泄水量、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出库流量,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函数;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084
其中,Wdown为水库m水库向下游河道的下泄水量(m3),即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
S240、根据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补水流量(m3)、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单位调度时刻步长,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所述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函数;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091
其中,Bl为所述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bl(t)为所述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补水流量;k为从水库m调水出去的引调水工程的编号,l为从其他水源区向水库m补水的引调水工程的编号。
S250、构建包括所述水库弃水量函数对应的最小值、水库m面向引调水工程k的可调出水量函数对应的最大值、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函数对应的最大值、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函数对应的最小值的所述目标函数。
具体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是一个多目标问题,有的目标寻求最大值,比如可调水量;但有的是最小值更好,比如水库弃水量。上述建立的函数都是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
S300、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罚函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罚函数包括:
S310、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是否大于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的最低设定值,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一罚函数的计算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是否大于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的最低设定值,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一罚函数的计算值包括:
S311、判断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位置是否在坝前;
S312、若所述补水位置在坝前,根据调度时刻总数、径流序列总年数计算得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092
S313、若所述补水位置不在坝前,根据调度时刻总数、引调水工程补水流量得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01
其中,Per为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N为所述径流序列总年数,T为所述调度时刻总数,Qout(t)为所述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出库流量,bl(t)为所述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补水流量,qdown为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
S314、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是否大于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的最低设定值;
S315、若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大于最低设定值,确定所述第一罚函数计算值为第一预设值;
S316、若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小于最低设定值,确定所述第一罚函数计算值为第二预设值。
具体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达标率满足最低要求
CF1=#(Per≥p) (4)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02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03
式中,Per为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达标率,p为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达标率的最低要求,具体根据河道自身的水资源管理考核要求制定,一般取为90%~95%,#(Per≥p)为判别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达标率是否满足河道自身水资源管理考核要求的最低值,当满足时CF1=0,否则CF1=-1000;qdown为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要求(m3/s);若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的补水具体位置在坝前,则根据式(5)计算Per,若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的补水具体位置在坝下,则根据式(6)计算Per;#(Qout(t)≥qdown)或#(Qout(t)+bl(t)≥qdown)为判别水库出库流量或水库出库流量与引调水工程补水流量之合在第i年t时段满足下游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要求。
具体的,示例性的,以某水库为例,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qdown一般为流量值,比如500立方米每秒。P为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达标率的最低要求,一般根据相应的流域或具体河道管理规定,比如90%。Per为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达标率,也就是水库实际出库流量大于等于qdown的年内或者多年平均的实际满足程度,比如可能依据当年的实际来水和水库调度情况,达标率可达到95%。
S320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是否大于最小需水量,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二罚函数的计算值;
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是否大于最小需水量,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二罚函数的计算值包括;
S321、若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大于最小需水量,确定所述第二罚函数的计算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值;
S322、若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小于最小需水量,确定所述第二罚函数的计算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具体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超过最小需水量
CF2=#(Wdown≥Wdown,lower) (7)
式中,Wdown,lower为水库下游河道最小需水量(m3),一般根据河道自身内外基本用水需求确定,依据相关流域规划文件,#(Wdown≥Wdown,lower)为判别水库出库总水量是否不小于下游河道最小需水量,符合要求则CF2=0,否则CF2=-1000。
S330、判断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是否大于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
所述判断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是否大于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包括:
S331、若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大于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确定所述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值;
S332、若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小于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确定所述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具体的,引调水工程向水库的补水量不超过设计能力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21
式中,bl(t)为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在第i年t时段的补水流量(m3/s),Bl为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的补水量(m3),Bl,design为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的补水设计能力(m3),一般根据引水工程实际输送隧洞或渠道设计规模确定,l=1,2,…,L,L为对水库补水的引调水工程数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22
判别引调水工程向水库补水量是否超过渠道输水设计能力,不超过则CF3=0,否则CF3=-1000。
S340、构建包括所述第一罚函数、所述第二罚函数以及所述第三罚函数的罚函数;所述可调出水量函数还包括:所述罚函数计算总值等于所述第一罚函数、所述第二罚函数以及所述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的和值。
具体的,罚函数计算总值
CF=CF1+CF2+CF3 (9)
罚函数含义为若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或生态流量达标率满足最低要求、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超过最小需水量、调水工程向水库的补水量不超过设计能力三者同时满足条件时,CF=0,对目标函数值本身无影响;否则该非劣解将会因目标函数值为负而在优化过程中被淘汰。
S400、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约束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约束条件包括水库水量平衡约束、流量平衡约束、下泄流量约束、蓄水位约束和出力约束等。
S410、根据t时刻的库容、t+1时刻的库容、t时刻的入库流量以及t时刻的出库流量,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量平衡约束等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1
其中,V(t+1)、V(t)分别为所述t时刻、t+1时刻的库容,Qin(t)为所述t时刻的入库流量、Qout(t)为所述t时刻的出库流量,bk(t)为所述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补水流量;
S420、根据t时刻的上游水位,t时刻允许的最高水位及最低水位,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库水位约束等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2
其中,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3
为所述t时刻的上游水位,/>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4
为所述t时刻允许的最低水位,/>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5
为所述t时刻允许的最高水位;
具体的,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6
为t时刻的上游水位(m),/>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7
分别为t时刻允许的最低、最高水位(m)。根据水库调度图,/>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8
取为极限消落水位(m);/>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9
在非汛期为正常蓄水位,在汛期为防洪限制水位(m)。
S430、判断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位置是否在坝前;若所述补水位置在坝前,确定t时刻出库流量的下限等于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若所述补水位置不在坝前,确定t时刻出库流量的下限等于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与所述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补水流量的差值;根据t时刻出库流量的下限、t时刻出库流量的上限,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库出库流量约束等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10
其中,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11
为所述t时刻出库流量的下限,/>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12
为所述出库流量的上限,Qout(t)为所述t时刻的出库流量,fHQ()为所述t时刻的上游水位与出库流量关系函数;
具体的,若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补水全部在坝前,则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313
若引调水工程l向水库补水全部在坝下,则/>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41
若部分引调水工程向水库补水在坝下,则出库流量下限值/>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42
取为qdown扣除坝下补水流量。其中,fHQ()是工程设计阶段明确的,在水库建成运行阶段属于已知信息,一般根据给出的最大下泄能力曲线的点数据进行拟合或者两点间线性插值得到。
S440、根据t时刻的下游平均水位和出库流量与尾水位曲线函数,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库水位约束等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43
其中,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44
为t时刻的下游平均水位,fZQ()为所述t时刻的出库流量与尾水位曲线函数;其中,fZQ()是工程设计阶段明确的,在水库建成运行阶段属于已知信息,一般根据由电站装机、机组额定出力、振动区及调峰要求等综合确定。
S450、根据t时刻的上游水位、t+1时刻的上游水位、时段Δt的平均上游水位、t时刻的水头损失、时段Δt的净水头和水电站水头损失函数,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电站水头约束等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45
其中,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46
为t时刻的上游水位,/>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47
为t+1时刻的上游水位,/>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48
为时段Δt的平均上游水位,ΔH(t)为t时刻的水头损失,H(t)为时段Δt的净水头,fΔH()为水电站水头损失函数;
S460、根据水电站水头与预想出力关系函数、t时刻的出力数值、t时段的出力下限、t时段的出力上限,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水电站出力约束等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51
其中,fHN()为水电站水头与预想出力关系函数、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52
为t时段的出力下限,/>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56
为t时段的出力上限,N(t)为所述t时刻的出力数值;
S470、根据第j天的上调度线对应的库水位值和第j天的下调度线对应的库水位值,建立如下公式所示的不交叉的调度线曲线的形状约束等式;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53
其中,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54
为第j天的上调度线对应的库水位值,/>
Figure BDA0004027730850000155
为第j天的下调度线对应的库水位值。
S500、设定对应于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定对应于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具体包括:
S510、设定水库向引调水工程的调度线为m条,m条调度线与水库坝前库水位的上下限构成m+1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有一个引水流量值di;
S520、根据输水渠道设计能力确定上限值;
S530、在每条调度线中除了端点之外任意选取r个拐点,以使得每条调度线有2r+1个变量;
具体的,一条调度线有两个端点,参见图3所示,由于调度线的横坐标是调度时段,所以端点的坐标值的横坐标是固定的,0或者T。而调度期末也就是下一年度的调度期初,所以端点横坐标相同,优化变量为端点纵坐标,变量计数为1。由于两个端点直接连线生成的线段是直线,所以除了端点值以外,要明确调度线的形态,还需要在除端点以外,再在调度线中筛选r个拐点,并将其r个点的坐标值作为优化变量,即2r个变量,上述合计2r+1个变量。
S540、获取m条调度线及每个区间对应的引水流量值,以及获取2m(r+1)+1个供水调度规则的优化变量;
S550、设定引调水工程向水库的补水启动线为L条,每个引调水工程k对应一条补水启动线;
S560、设定当水库坝前水位位于补水调度线以上时,不启动补水,否则启动补水;
S570、在每条补水启动线中除了端点之外任意选取r个拐点,以使得每条补水启动线有2r+1个变量;
S580、获取L(2r+1)个补水启动规则的优化变量。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明确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并采用优化算法求解模型推求水库与引调水工程联合供水优化调度规则。确定水库向引调水工程调度线为m条,m条调度线与水库坝前库水位的上下限构成m+1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有一个引水流量值di,一般根据输水渠道设计能力确定上限值,例如可将与水库坝前水位上调度线最接近的上供水调度线形成的区间内引水流量值设置为输水渠道设计流量,i=1,2,…,m+1;调度线每条扣除端点另选取r个拐点(一般根据调度专业经验和优化算法求解变量难以程度选取3~4个),端点坐标记为(0,hi0)和(T,hi0)拐点坐标记为(xij,hij),j=1,2,…,r,则每条调度线有变量2r+1个;m条调度线及每个区间对应的引水流量值,供水调度规则的优化变量合计有2m(r+1)+1个。
此外,确定引调水工程向水库补水启动线为L条,每个引调水工程l对应一条补水启动线,当水库坝前水位位于补水调度线以上时,不启动补水,否则启动补水,补水流量为bl,一般根据输水渠道设计能力确定,是常数值;每条补水启动线同样选取r个拐点,端点坐标记为(0,gl0)和(T,gl0)拐点坐标记为(xlj,glj),j=1,2,…,r,则每条调度线有变量2r+1个;补水启动规则的优化变量合计有L(2r+1)。
S600、根据所述优化变量、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多目标布谷鸟算法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选取匹配于所述L(2r+1)个补水启动规则的优化变量、所述2m(r+1)+1个供水调度规则的优化变量,以及所述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求解结果作为所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
S700、根据所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对水库群进行调度。
本发明综合考虑水库上下游的引调水工程,遵照一定的优化调度准则和约束条件,建立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运用最优化技术求解,寻求最优的水库调度过程及引水调度方案,实现引水条件下梯级水电站群的联合调度。在各电站中发电计划制定中针对水库调度过程进行优化,在水库群联合调度模型和优化调度模型,补充了引水工程,并在目标函数中加入引水量最小,约束条件中加入引水量约束,进一步完善了考虑引水条件下的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模型。
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水库自身调度需求、下游河道用水需求、水库面向受水区引调水需求等多对象,充分利用流域自身水资源与其他引调水工程向水库补水资源,实现二者高效置换,从而为水库与引调水工程的供水/补水调度决策制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从而更合理地配置河道内外水资源。
为了更好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中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在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基础之上,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该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
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罚函数、约束条件,以及设定对应于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所述水源工程包括多个水库和多个引调水工程;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化变量、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对水库群进行调度。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该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触控屏幕、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电子设备900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90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902及存储在存储器902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901与存储器902电性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描述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处理器901是电子设备9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9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9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900进行整体监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中的处理器901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902中,并由处理器901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功能。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电子设备900还包括:触控显示屏903、射频电路904、音频电路905、输入单元906以及电源907。其中,处理器901分别与触控显示屏903、射频电路904、音频电路905、输入单元906以及电源907电性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上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触控显示屏903可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接收用户作用于图形用户界面产生的操作指令。触控显示屏903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可用于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在触控面板附近的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且操作指令执行程序。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901,并能接收处理器901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触控面板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9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901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到触控显示屏903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与触控面板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即触控显示屏903也可以作为输入单元906的一部分实现输入功能。
射频电路904可用于收发射频信号,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讯,与网络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收发信号。
音频电路905可以用于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905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905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901处理后,经射频电路904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电子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902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905还可能包括耳塞插孔,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电子设备的通信。
输入单元906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用户特征信息(例如指纹、虹膜、面部信息等),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
电源907用于给电子设备900的各个部件供电。可选的,电源907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907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无线保真模块、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中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其相应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及可带来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如上实施例中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的说明,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
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所述水源工程包括多个水库和多个引调水工程;
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罚函数;
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约束条件;
设定对应于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
根据所述优化变量、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
根据所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对水库群进行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之前包括:
收集所述水源工程信息;所述水源工程信息包括包括水库入库径流长序列资料、水库工程特征参数、水库供水年度调度规则、引调水工程年度调水规模、引水渠首工程设计流量、引水渠首工程过水能力曲线;
收集所述用水需求信息;所述用水需求信息包括水库下游年度用水需水量及其最小下泄流量;
根据所述水源工程信息和所述用水需求信息,按照上下游的空间拓扑关系、调水需求方和调水供给方的供需关系,对所述水库群中各水源工程水库构建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包括:
根据调度时刻总数、单位调度时刻步长、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出库流量、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发电流量,建立水库m对应的水库弃水量函数;
根据水库m面向引调水工程k在第i年t时刻的调出流量、单位调度时刻步长、罚函数计算总值,建立水库m面向所述引调水工程k的可调出水量函数;
根据水库m向下游河道的下泄水量、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出库流量,建立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函数;
根据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补水流量、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单位调度时刻步长,建立所述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函数;
构建包括所述水库弃水量函数对应的最小值、水库m面向引调水工程k的可调出水量函数对应的最大值、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函数对应的最大值、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函数对应的最小值的所述目标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罚函数包括:
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是否大于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的最低设定值,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一罚函数的计算值;
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是否大于最小需水量,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二罚函数的计算值;
判断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是否大于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
构建包括所述第一罚函数、所述第二罚函数以及所述第三罚函数的罚函数;
所述可调出水量函数还包括:所述罚函数计算总值等于所述第一罚函数、所述第二罚函数以及所述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的和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是否大于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的最低设定值,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一罚函数的计算值包括:
判断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位置是否在坝前;
若所述补水位置在坝前,根据调度时刻总数、径流序列总年数计算得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
若所述补水位置不在坝前,根据调度时刻总数、引调水工程补水流量得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
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是否大于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的最低设定值;
若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大于最低设定值,确定所述第一罚函数计算值为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小于最低设定值,确定所述第一罚函数计算值为第二预设值;
所述判断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是否大于最小需水量,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二罚函数的计算值包括:
若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大于最小需水量,确定所述第二罚函数的计算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水库m对应的水库下游河道可用水量小于最小需水量,确定所述第二罚函数的计算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所述判断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是否大于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包括:
若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大于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确定所述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为所述第一预设值;
若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量小于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设计能力,确定所述第三罚函数的计算值为所述第二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
根据t时刻的库容、t+1时刻的库容、t时刻的入库流量以及t时刻的出库流量,建立水量平衡约束等式;
根据t时刻的上游水位,t时刻允许的最高水位及最低水位,建立水库水位约束等式;
判断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的补水位置是否在坝前;若所述补水位置在坝前,确定t时刻出库流量的下限等于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若所述补水位置不在坝前,确定t时刻出库流量的下限等于下游河道最小下泄流量与所述引调水工程k向水库m在第i年t时刻的补水流量的差值;根据t时刻出库流量的下限、t时刻出库流量的上限,建立水库出库流量约束等式;
根据t时刻的下游平均水位和出库流量与尾水位曲线函数,建立水库水位约束等式;
根据t时刻的上游水位、t+1时刻的上游水位、时段Δt的平均上游水位、t时刻的水头损失、时段Δt的净水头和水电站水头损失函数,建立水电站水头约束等式;
根据水电站水头与预想出力关系函数、t时刻的出力数值、t时段的出力下限、t时段的出力上限,建立水电站出力约束等式;
根据第j天的上调度线对应的库水位值和第j天的下调度线对应的库水位值,建立不交叉的调度线曲线的形状约束等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对应于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包括:
设定水库向引调水工程的调度线为m条,m条调度线与水库坝前库水位的上下限构成m+1个区间,每个区间对应有一个引水流量值di;
根据输水渠道设计能力确定上限值;
在每条调度线中除了端点之外任意选取r个拐点,以使得每条调度线有2r+1个变量;
获取m条调度线及每个区间对应的引水流量值,以及获取2m(r+1)+1个供水调度规则的优化变量;
设定引调水工程向水库的补水启动线为L条,每个引调水工程k对应一条补水启动线;
设定当水库坝前水位位于补水调度线以上时,不启动补水,否则启动补水;
在每条补水启动线中除了端点之外任意选取r个拐点,以使得每条补水启动线有2r+1个变量;
获取L(2r+1)个补水启动规则的优化变量;
所述根据所述优化变量、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包括:
基于多目标布谷鸟算法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选取匹配于所述L(2r+1)个补水启动规则的优化变量、所述2m(r+1)+1个供水调度规则的优化变量,以及所述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求解结果作为所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
8.一种引调水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水源工程信息及用水需求信息构建对应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
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对应的目标函数、罚函数、约束条件,以及设定对应于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的优化变量;所述水源工程包括多个水库和多个引调水工程;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优化变量、目标函数、罚函数和约束条件对所述水工程联合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佳联合供水调度规则对水库群进行调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且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且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中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中的步骤。
CN202211716360.2A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63846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6360.2A CN116384646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6360.2A CN116384646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4646A true CN116384646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6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16360.2A Pending CN116384646A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46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4949A (zh) * 2023-11-23 2024-02-02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一种水库汛控水位上浮域推求的解析化方法
CN117592758A (zh) * 2024-01-16 2024-02-23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多个跨流域调水格局的联合调度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94949A (zh) * 2023-11-23 2024-02-02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一种水库汛控水位上浮域推求的解析化方法
CN117494949B (zh) * 2023-11-23 2024-05-03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一种水库汛控水位上浮域推求的解析化方法
CN117592758A (zh) * 2024-01-16 2024-02-23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多个跨流域调水格局的联合调度方法
CN117592758B (zh) * 2024-01-16 2024-04-12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多个跨流域调水格局的联合调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84646A (zh) 一种水源工程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15184662A1 (zh) 一种电力系统柔性约束优化方法
CN102306095A (zh) 应用程序管理方法和终端
CN104408663B (zh) 智能电网用户需求响应调度系统及方法
WO2021241814A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same
WO2024066197A1 (zh) 储能参与需求响应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2636338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负荷分区调控系统及方法
CN108649564A (zh) 一种考虑安全裕度的快速频率响应备用优化配置方法
CN110912200A (zh) 一种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系统、方法及安全电网系统
CN115081946A (zh) 用电量调控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09756372B (zh) 一种电信计费系统的弹性伸缩方法及装置
CN114781766A (zh) 水文站点的水文信息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69562A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能效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4060521A1 (zh) 主动型负荷可调度潜力的计算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626642B (zh) 投药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167563A (zh) 电力资源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87774A (zh) 一种能效控制的方法、控制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0970939B (zh) 一种分布式能源集群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3870936A (zh) 一种可中断负荷代理的行为决策方法
CN1322396C (zh) 依照使用者习惯自动关机的方法
WO2020258569A1 (zh) 一种整机箱功耗的分配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26600A (zh) 一种能源调度系统、装置及方法
CN113972696B (zh) 调峰平衡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42134B (zh) 无源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22627B (zh) 一种物联网节点控制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