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0542B -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0542B
CN116370542B CN202310406955.6A CN202310406955A CN116370542B CN 116370542 B CN116370542 B CN 116370542B CN 202310406955 A CN202310406955 A CN 202310406955A CN 116370542 B CN116370542 B CN 116370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raditional chinese
chinese medicine
root
respiratory syndr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69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70542A (zh
Inventor
贾梧松
王振
范云霞
李翔旻
贾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Gede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Gede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Gede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Dru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Gede Anim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069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0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0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0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70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0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1Astragalus (milkvet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3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sw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1Pteridophyta or Filicophyta (ferns)
    • A61K36/12Filicopsida or Pteridopsid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5Araliaceae (Ginseng family), e.g. ivy, aralia, schefflera or tetrapanax
    • A61K36/254Acanthopanax or Eleutherococc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4Atractyl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4Glycyrrhiza (lico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3Lamiaceae or Labiatae (Mint family), e.g. thyme, rosemary or lavender
    • A61K36/539Scutellaria (skullc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0Moraceae (Mulberry family), e.g. breadfruit or fig
    • A61K36/605Morus (mulber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8Saururaceae (Lizard's-tail fami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yc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Onc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芪14~20份、紫锥菊12~18份、刺五加10~16份、贯众6~12份、黄芩11~17份、鱼腥草12~18份、白术8~14份、桑白皮6~12份、生甘草5~11份。本发明采用黄芪扶正为君,补中益气、补肺健脾、益胃固表,以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紫锥菊、刺五加,扶正祛邪为臣,既能助黄芪扶正,又有祛邪抗病毒之功;紫锥菊既能补气扶正,又能清热解毒,既能激发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又有抑杀病毒、细菌。佐以贯众、黄芩、白术、鱼腥草、桑白皮等,增强了祛邪杀细菌、抗病毒的效果。上述特定的组分和配比,具有协同作用,使得对于猪蓝耳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兽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简称。本病1987年首先发现于美国,而后在美欧大陆迅速传播,并在许多国家引发空前的“流产风暴”。1995年,我国从加拿大引进的种猪中分离到蓝耳病病毒(PRRSV),同年在我国华北地区猪场暴发流行,并先后传遍全国很多猪场,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危害。2006年夏秋,在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又突然出现所谓“猪高热病”,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及全基因测序,回归本动物感染试验等技术手段,最后确定为“变异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本病由南向北逐渐蔓延传播到全国。目前,猪蓝耳病的毒株仍在不断变异,如:NADC30、NADC34等。
猪蓝耳病的发病机理是: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巨噬细胞和免疫器官,使其免疫功能降低(所以也把它归纳为免疫抑制性疫病),极易继发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
猪蓝耳病(经典型、高致病性)的突出表现:①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特别是怀孕母猪发生大批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②引起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③容易继发细菌和其他病毒等的感染,造成严重损失。
据我们调查和有关资料报道,目前猪蓝耳病仍是我国养猪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每年造成的损失约250多亿元。猪场的阳性感染率可高达95%以上,几乎找不到蓝耳病的阴性猪场。
当前,大多数猪场在使用疫苗预防,但效果很不理想。如减毒活疫苗,存在散毒与毒力返强现象和安全性问题。国内外均有使用活疫苗后引起蓝耳病暴发的报道与案例。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差,很不理想。化学药物,目前还没有预防效果好的化药。
因此,提供一种药效好的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以防治猪蓝耳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芪14~20份、紫锥菊12~18份、刺五加10~16份、贯众6~12份、黄芩11~17份、鱼腥草12~18份、白术8~14份、桑白皮6~12份、生甘草5~11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芪16~20份、紫锥菊14~18份、刺五加12~16份、贯众8~12份、黄芩13~17份、鱼腥草14~18份、白术10~14份、桑白皮8~12份、生甘草7~11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芪18~20份、紫锥菊16~18份、刺五加14~16份、贯众10~12份、黄芩15~17份、鱼腥草16~18份、白术12~14份、桑白皮10~12份、生甘草9~11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
优选的,所述辅料包括炒黄豆和小麦粉;所述炒黄豆和小麦粉的质量比为2:1。
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在药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97%。
优选的,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药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黄芪、紫锥菊、刺五加、贯众、黄芩、鱼腥草、白术、桑白皮、生甘草和炒黄豆混合,粉碎,过筛后加入小麦粉,混合,得到混合物;
B)将混合物制成颗粒药料,烘干即得。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在制备防治猪蓝耳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饲料,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芪14~20份、紫锥菊12~18份、刺五加10~16份、贯众6~12份、黄芩11~17份、鱼腥草12~18份、白术8~14份、桑白皮6~12份、生甘草5~11份。本发明采用黄芪扶正为君,补中益气、补肺健脾、益胃固表,以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再加紫锥菊、刺五加,扶正祛邪为臣,既能助黄芪扶正,又有祛邪抗病毒之功;其中紫锥菊既能补气扶正,又能清热解毒,既能激发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又有抑杀病毒、细菌之效。佐以贯众、黄芩、白术、鱼腥草、桑白皮等,不仅增强了祛邪杀细菌、抗病毒的效果,而且还有安胎、保胎和止咳平喘等功效。上述特定的组分和配比,具有协同作用,使得对于猪蓝耳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药效明显优于现有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根据猪蓝耳病临床表现的突出特点:流产、呼吸道症状和极易继发(传变)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情况,防治用药的另一个侧重点应该放在安胎、保胎,解决呼吸道问题以及防治传变(继发感染)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芪14~20份、紫锥菊12~18份、刺五加10~16份、贯众6~12份、黄芩11~17份、鱼腥草12~18份、白术8~14份、桑白皮6~12份、生甘草5~11份。
本发明对于上述中药的来源不进行限定,市售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黄芪14~20重量份;优选包括16~20重量份;更优选包括18~20重量份;最优选包括18~19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8重量份。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二经。具有补中益气,补肺健脾,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主治:表虚盗汗,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脱及一切气血虚衰之证。现代医药学研究证实,内含多糖及多种氨基酸、叶酸、胆碱、皂甙等成分,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抗病毒效果明显,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促进抗体生成,且能保肝护肾,修复受损的组织器官(包括免疫系统及器官)等。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紫锥菊12~18重量份;优选包括14~18重量份;更优选包括16~18重量份;最优选包括16~17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6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紫锥菊为紫锥菊全草;紫锥菊(全草),味辛、苦,性凉。入脾、肺、心经。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补气扶正等功效。主治:风热感冒引起的恶寒风热、咳嗽、咽痛、热毒疮痈及体虚多病等。现代医药学研究证实,紫锥菊含有多糖、多酚、多种烷基酰胺类化合物及黄酮类物质等;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病毒、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具有突出的抗感染与促进免疫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刺五加10~16份重量份;优选包括12~16重量份;更优选包括14~16重量份;最优选包括14~15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4重量份。
刺五加,味辛香、微苦,性温;入肝、脾、肾经。具有补气健脾、养心益肾、祛风湿、壮筋骨等功效。主治:心、肝、脾、肾虚所导致的体衰乏力、失眠多梦、头昏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及跌打损伤等。现代医药学研究,刺五加含多种糖甙,其中有胡萝卜甾醇、a-葡萄糖甙、丁香树脂酚葡糖糖甙及生物碱等。具有抗应激、增强机体免疫抗病能力,促进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可预防疾病发生。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贯众6~12重量份;优选包括8~12重量份;更优选包括10~12重量份;最优选包括10~11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0重量份。
贯众,味苦、性凉,有小毒。入肝、肾二经,亦入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与杀虫等功效。主治:温热斑疹,解时行疫气及一切热毒,杀蛔、绦、蛲虫。现代医药学研究证实,贯众根茎主要成分为绵马素、绵马酸、三萜化合物、绿原酸等,具有驱虫、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黄芩11~17重量份;优选包括13~17重量份;更优选包括15~17重量份;最优选包括15~16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6重量份。
黄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清诸热之功。主治:发热不退、肺热咳嗽、湿热下痢、热淋、痈肿诸疮等。现代医药学研究证实:黄芩主含黄酮类成分,已分离出40多种黄酮,主要有黄芩甙、黄芩素等;具有解热、抗炎、抗菌、抗内毒素、抗过敏作用;还有保肝、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另外,还有上调孕酮含量,促进着床,抑制子宫收缩,降低流产率等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鱼腥草12~18重量份;优选包括14~18重量份;更优选包括16~18重量份;最优选包括16~17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6重量份。
鱼腥草,味辛、性寒,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肿等功效。主治:肺痈、疮痈、热痰壅肺,咳吐脓血及百日咳等病症。现代医学研究,全草含挥发油、月桂烯、月桂醛、蕺菜碱、黄酮类等。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过敏与肾保护等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白术8~14重量份;优选包括10~14重量份;更优选包括12~14重量份;最优选包括12~13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2重量份。
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既具有补脾益胃、强后天之功,又有燥湿、和中、安胎之效。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倦态少气,虚胀、泄泻、自汗、胎气不安等病症。现代医药学研究,白术含有苍术醇、苍术醚、杜松脑、苍术内脂、倍半萜烯酮等。具有补气健脾,增强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安胎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桑白皮6~12重量份;优选包括8~12重量份;更优选包括10~12重量份;最优选包括10~11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0重量份。
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脾经。功效:泻肺降气、止咳平喘、行水消肿。主治:肺热咳嗽,喘逆痰多,肺中积水,小便不利等病症,尚有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品含东茛菪素、黄酮类、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等,还含有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粘液素等;具有扩张血管及降压、利尿等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生甘草5~11重量份;优选包括7~11重量份;更优选包括9~11重量份;最优选包括9~1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9重量份。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等十二经。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尚能主五脏六腑寒热之邪气,......。主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咳嗽气喘、疮疡肿毒、腹中挛急作痛,及各种中毒等病症。现代医药学研究认为:甘草含有三萜皂苷类和多种黄酮类成分,前者包括甘草皂苷和甘草次酸等,后者包括甘草苷、异甘草苷、新甘草苷等。此外,还含有阿魏酸、甘草酸单胺、多种氨基酸、糖类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消化道溃疡、缓解肠胃平滑肌痉挛、抗肝损伤(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免疫功能;抗应激、抗病毒、抗氧化、解百毒、抗肿瘤、降血脂、祛痰止咳以及类皮质激素样作用等。
本发明其中一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芪16~20份、紫锥菊14~18份、刺五加12~16份、贯众8~12份、黄芩13~17份、鱼腥草14~18份、白术10~14份、桑白皮8~12份、生甘草7~11份。
本发明其中一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芪18~20份、紫锥菊16~18份、刺五加14~16份、贯众10~12份、黄芩15~17份、鱼腥草16~18份、白术12~14份、桑白皮10~12份、生甘草9~11份。
本发明其中一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芪18~19份、紫锥菊16~17份、刺五加14~15份、贯众10~11份、黄芩15~16份、鱼腥草16~17份、白术12~13份、桑白皮10~11份、生甘草9~10份。
本发明其中一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黄芪18份、紫锥菊16份、刺五加14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9份。
本发明创造性的采用黄芪扶正为君,补中益气、补肺健脾、益胃固表,以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再加紫锥菊、刺五加,扶正祛邪为臣,既能助黄芪扶正,又有祛邪抗毒之功;其中紫锥菊既能补气扶正,又能清热解毒,既能激发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又有抑杀病毒细菌之效;刺五加补气健脾、养心益肾,含有多种糖甙类物质,具有抗应激、增免疫和促进抗体生成等作用,更可预防疾病发生。佐以贯众、黄芩、白术、鱼腥草、桑白皮等,不仅增强了祛邪杀细菌、抗病毒的效果,更有安胎、保胎的作用,还有解热抗炎、泻肺降气、止咳平喘等功效,对于防流产、死胎,防继发(传变)感染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草一味,作为使药,功同君臣佐使,既能调和诸药,又能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功能。诸药合用,相互配合,共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又不伤正,既能防治蓝耳危害又有防止继发传变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对于上述中药组合物已经有了清楚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述辅料包括炒黄豆和小麦粉;所述炒黄豆和小麦粉的质量比为2:1。
具体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在药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97%。
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经实验证实其药效显著,质量稳定可靠,该中药组合物可制备不同剂型,携带方便,易服用。本发明所述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片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本发明所述药物的剂型优选为颗粒药料,方便使用。
本发明充分发挥中兽医药的独特优势,解决多年困扰我国猪场蓝耳病用西药防治效果不好的难题。用中兽药提高防治猪蓝耳病的效果,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减少猪因蓝耳病造成的大批发病与死亡,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用中兽药取代化学药品(含抗病毒化药),解决化药残留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动物健康与危害食品安全等问题。
本发明产品的用法用量:药料颗粒与全价颗粒料混合喂服。预防量:按全价颗粒料的0.5-0.75%添加混合。治疗量:按全价颗粒料的1-1.25%添加混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黄芪、紫锥菊、刺五加、贯众、黄芩、鱼腥草、白术、桑白皮、生甘草和炒黄豆混合,粉碎,过筛后加入小麦粉,混合,得到混合物;
B)将混合物制成颗粒药料,烘干即得。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黄芪、紫锥菊、刺五加、贯众、黄芩、鱼腥草、白术、桑白皮、生甘草和炒黄豆混合,粉碎,过筛。
本发明对于上述组分和配比已经有了清楚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搅拌粉碎,过120目细筛。
加入小麦面粉,然后混合,反复搅拌混匀,加水适量,调成面团样药团,再用颗粒机制成与颗粒料一样的颗粒药料,于60℃烘干,分装即得。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在制备防治猪蓝耳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和药物比现有疫苗的预防效果好,不会散毒。既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扶正),又能抗病毒、抗菌(祛邪),还能防治蓝耳病引起的继发感染。用中药取代化药,解决了化药残留易造成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本发明既能预防、又能治疗,与同类中药产品相比,效果更好。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便于生产,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药料,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
本发明上述饲料包括上述药物,还包括常规基础饲料,本发明人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芪14~20份、紫锥菊12~18份、刺五加10~16份、贯众6~12份、黄芩11~17份、鱼腥草12~18份、白术8~14份、桑白皮6~12份、生甘草5~11份。本发明采用黄芪扶正为君,补中益气、补肺健脾、益胃固表,以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再加紫锥菊、刺五加,扶正祛邪为臣,既能助黄芪扶正,又有祛邪抗毒之功;其中紫锥菊既能补气扶正,又能清热解毒,既能激发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又有抑杀病毒、细菌之效;刺五加补气健脾、养心益肾,含有多种糖甙类物质,具有抗应激,增免疫和促进抗体生成等作用,更可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佐以贯众、黄芩、白术、鱼腥草、桑白皮等,增强了祛邪杀细菌、抗病毒的效果,更有安胎保胎的作用与效果,还有抗炎解热、泻肺降气、止咳平喘等功效,对于防流产,死胎,防继发(传变)感染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甘草一味作为使药,既能调和诸药,又能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功能。上述特定的组分和配比,具有协同作用,使得对于猪蓝耳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药效明显优于现有的产品。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治疗实施例
1、不同组方的对比实验
(1)实验材料
①实验动物:选择已确诊(临床+实验室检查)为猪蓝耳病的保育猪和孕母猪210头,共分7个组:分别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对照三组(CN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头,分别挂牌明示。
②实验用药品及数量:
实验1组,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中药组合物及相关成分与剂量组成:黄芪14份,紫锥菊(全草)12份,刺五加10份,贯众6份,黄芩11份,鱼腥草12份,白术8份,桑白皮6份,生甘草5份。
实验2组,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中药组合物及相关成分与剂量组成:黄芪20份,紫锥菊(全草)18份,刺五加16份,贯众12份,黄芩17份,鱼腥草18份,白术14份,桑白皮12份,生甘草11份。
实验3组,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中药组合物及相关成分与剂量组成:黄芪18份,紫锥菊(全草)16份,刺五加14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9份。
对照一组,为“清瘟败毒散”,处方来源为《中国兽药典·中药卷》录:
清·余师愚、所著《疫疹一得》,组方及剂量:石膏120g、地黄30g、水牛角60g、黄连20g、栀子30g、牡丹皮20g、黄芩25g、赤芍25g、玄参25g、知母30g、连翘30g、桔梗25g、甘草15g、淡竹叶25g。
对照二组,为河南省周口市一名老中兽医xxx推介的处方:党参15g、当归10g、黄连8g、板兰根12g、生地黄8g、黄芩10g、白术9g、生甘草8g。
对照三组(CN 107260990A对照组),中药原料成份及剂量:石膏20份、水牛角16份,玄参8份、大青叶8份、赤芍8份、丹皮6份、黄芩8份、连翘6份、竹茹8份、紫苑(蜜炙)8份,麦冬6份。
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常规词喂全价颗粒料。
③实验用药品的制备:
所用中药原料,均购于安徽亳州中药材批发市场,符合兽药典等相关标准的中药饮片。
实验1-3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依照本发明专利产品的制备方法,分别按1、2、3组组方所需中药的比例与总量,分别加入2%的炒黄豆混合、粉碎,过120目细筛,然后再加入1%小麦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加水适量,调成面团状,用颗粒机制成颗粒药料,于60℃烘干,分别编号、包装、备用。
对照一组、二组中药的制备,分别按处方药物比例及所需总量,分别混合、粉碎,过120目细筛,制成粉散剂备用。
对照三组(CN对照组),中兽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按中药原料重量份数称取石膏20份、水牛角16份、玄参8份、大青叶8份、赤芍8份、丹皮6份、黄芩8份、连翘6份、竹茹8份、紫菀(蜜炙)8份、麦冬6份;黄芩加10倍量的5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65℃)的清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水牛角加全方12倍量水煎煮2.5小时,再加入黄芩药渣和石膏煎煮30分钟,然后加入剩余8味中药,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12000r/min在线离心,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40℃)的清膏,喷雾干燥,与上述黄芩提取物混合,加入糊精和葡萄糖等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制成相当于中药原料0.8倍量的颗粒剂,即得颗粒剂。
(2)实验方法:
①实验期为一个月,其中给药期为5-7天,停药后继续观察至满月。
②实验期间,环境卫生、消毒、饲料饮水、饲养管理等相同。
③实验药品的用法用量:
实验1-3组,分别喂服各组设定的药料颗粒,剂量为全价料的1%,连喂5-7天;不吃料的,将药料粉碎加水灌服。
对照一、二组,将中药散剂,按1.2%的量,拌料喂服,连喂5-7天,不吃料的加水灌服。
对照三组(CN对照组),中药颗粒剂按0.5g/kg的颗粒剂与全价料混合喂服,不吃的,将药料粉碎加水灌服,连用7天。
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常规饲喂全价颗粒饲料。
④观察记录:每组安排一个人,专职负责用药、巡查、观察记录(体温、精神、食欲、大小便情况、体表颜色、咳嗽喘气等呼吸道变化情况等)
⑤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所有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有效:大部分症状消失,治疗期内还有部分症状未消失。
无效:用药后未见明显好转。
⑥实验结果统计:(见表1)
表1各组实验结果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使用不同比例剂量的本发明产品,防治猪蓝耳病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0%、93.33%和96.67%,且未死亡一头,其中实验3组为本发明专利产品最优选的组方,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不仅高于实验1组2组,而且明显高于对照一组、二组和三组(CN对照组),且在观观察期内,无复发和死亡病例,说明其效果是满意的。
从上表还可从看出:对照一、二、三组的治愈率均低于实验1、2、3组,但其无效数和死亡数都高于实验1、2、3组,说明对照组的处方用药及效果不如实验1.2.3组的组方(尤其是实验3组)对猪蓝耳病防治的效果。
2、本发明不同组方(君、臣、佐、使缺失)对比实验:
本发明组方,是发明人在多年临床(场)防治猪蓝耳病的实践中,探索、试验、研究、筛选出来的有效组方。为进一步证实该组方中君、臣、佐、使药物配伍的特殊作用与效果,特进行本实验。
(1)实验方法:
①选择正在发生蓝耳病的猪场保育猪150头,随机将其分为5组,每组30头,分别设为实验1组、2组、3组、4组、5组,每组悬掛不同标识牌。
②编组及药物组方:
实验1组,使用本发明全组方去掉君药黄芪。
组方:紫锥菊(全草)16份、刺五加14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9份。
实验2组:使用本发明全组方去掉臣药紫锥菊(全草)、刺五加。
组方:黄芪18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9份。
实验3组:使用本发明全组方去掉佐药贯众、黄芩、白术、鱼腥草、桑白皮。
组方:黄芪18份、紫锥菊(全草)16份、刺五加14份、甘草9份。
实验4组:使用本发明全组方去掉使药甘草。
组方:黄芪18份、紫锥菊(全草)16份、刺五加14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
实验5组:使用本发明最优选的全组方药物。
组方:黄芪18份、紫锥菊(全草)16份、刺五加14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9份。
③实验药物的采购加工。
所有供实验的中药、均由专业技术老师从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选购符合相关规定的中药饮片。各组所用中药按要求剂量,分别称重、混合粉碎,如前法制成中药颗粒,按组编号,包装备用。
④实验期为一个月。
⑤实验期间,环境卫生、消毒、饲料饮水、饲养管理等条件相同。
⑥所用药物用法用量:
用法:拌料喂服,不吃药料的,粉碎后加水灌服。用量:实验1、2、3、4组,分别按去掉君、臣、佐、使药后的剂量使用;实验5组,接正常吃料量的1-1.2%的剂量使用。
⑦观察记录:每组安排一个人,专职负责用药、巡查、观察记录(体温、精神、食欲、大小便情况、体表颜色、咳嗽喘气等呼吸道变化情况等)
⑧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所有症状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有效:症状有明显好转。
无效:发病症状无好转。
⑨实验结果统计表:(见表2)
表2本发明不同组方实验结果统计表
从上表可从看出:实验5组,使用本发明全组方产品,治愈率达到了96.67%,总有效率达到了100%,效果是满意的。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比实验1组、2组、3组、4组都高,说明本发明组方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是科学的、合理的,缺失其中任何一项,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防治效果。
实施例2
**种猪场,存栏母猪860多头,其中孕母猪620多头。几年来,不断有流产、产死胎和产木乃伊胎情况发生,经临床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蓝耳病,使用蓝耳灭活疫苗预防注射,虽有效,但效果不太理想,仍有流产、死胎等病例发生。
经与场长协商同意,使用本发明专利产品“实验3组”的中药组方颗粒剂,按1%用量添加喂服,对早期出现蓝耳病症状(精神不振、发热、呼吸加快、耳朵、外阴、腹部等处皮肤有轻度发绀现象)的孕母猪进行试验治疗,先后治疗36头,其中34头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直到分娩,母仔康健,有效率达到94.44%。
预防实施例
实施例3
基本情况:福建**自繁自养猪场,2019年存栏生猪约3800多头,其中能繁母猪约180多头,其余为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几年来,不断有蓝耳病发生,曾用过多种方法预防,但效果一直不太好,2020年4月,应邀发明人进场帮助,开展用本申请发明专利中药产品预防蓝耳病实验。
(1)、实验动物:
随机抽取同一栋猪舍孕母猪45头,作为实验组,同一栋猪舍中随机抽取其它孕母猪45头,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挂牌明示。
(2)、实验药品:
为本申请专利产品实验3组的中药组方,由以下中药成分组成:黄芪18份,紫锥菊(全草)16份,刺五加14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9份。按所需总量与比例,加入2%炒黄豆,混合、粉碎,过120目细筛,然后再加1%小麦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加水适量,制成面团样,用颗粒机制成颗粒药料,于60℃烘干、分装、备用。
(3)、用法用量:
实验组的猪按0.5%的量,添加到全价颗粒料中,搅拌均匀,即可喂服。
空白对照组的猪,不加任何药物,按常规颗粒料喂养。
(4)、实验期为一个半月。实验期内,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环境、饲管、饮水、消毒等条件相同。
(5)、观察记录:每天两次观察记录,看各组蓝耳病发生情况并记录。
(6)、预防效果判定标准:
有效:没有出现蓝耳病症状,无流产、早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的。
无效:出现蓝耳病主要症状,有流产、早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的。
死亡:—
(7)、实验结果:
实验组45头孕母猪,其中1头出现较轻的蓝耳病症状:发热、呼吸加快、局部皮肤发绀,并早产弱仔;其他44头均正常,包括在实验期内分娩的14头母猪,母仔均健康,预防有效率达97.78%。
而空白对照组的45头孕母猪,有9头先后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和耳尖、后阴部等处皮肤发绀,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一头严重的孕母猪死亡。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本发明专利产品预防猪蓝耳病效果是很好的。
实施例4
按重量份计,本实验案例使用本发明产品预防蓝耳病,其组方由下列中药原料组成:黄芪18份,紫锥菊(全草)16份,刺五加14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9份。
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计算后准确称量,另加2%的炒黄豆,搅拌粉碎,过120目细筛筛过,再加1%的小麦面粉,然后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加水适量,调成面团样药团,再用颗粒机制成颗粒药料,于60℃烘干,分装备用。
用法用量:拌料喂服。每吨饲料添加5kg,可长年使用,也可以用10天停10天,如此循环。
具体案例:河南省漯河市**猪场,存栏生猪1800多头,每年两次使用蓝耳疫苗。
2020年3月份前,曾几次发生蓝耳病,每年因此病死亡猪只160头左右。2020年4月,开始使用本发明产品组方制备的药料预防,按0.5%的用量,在饲料中添加,一个多月后猪场稳定,没有新发病死,场长很满意。
此后,常年使用,每年蓝耳病发生与死亡猪只降低到个位数,预防效果显著,至今该猪场一直使用该产品。
实施例5
按重量份计,本实施案例使用本发明产品预防蓝耳病,其最优选组方由下列中药原料组成:黄芪18份,紫锥菊(全草)16份,刺五加14份,贯众10份,黄芩15份,鱼腥草16份,白术12份,桑白皮10份,生甘草9份。
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计算后准确称量,另加2%的炒黄豆,搅拌粉碎,过120目细筛筛过,再加1%的小麦面粉,然后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加水适量,调成面团样药团,再用颗粒机制成颗粒药料,于60℃烘干,分装备用。
用法用量:拌料喂服。根据具体情况,每吨饲料添加5-7.5kg药料,可长期添加,也可以用10天停10天,如此循环。
案例1:山东省**猪场,存栏保育猪、育肥猪1400多头,2021年10月份发生疫情,先后有18头猪发病,死亡2头,症状:体温升高39.8-41.3℃不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加快,个别的呼吸困难,部分猪耳朵、会阴部和腹下部皮肤发绀。经临床检查,送检实验室检验,并排除非洲猪瘟,确诊为高致病性蓝耳病。
采取的措施:随即将病、健猪分圈严格隔离,全场进行全面消毒,并迅速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治疗病猪:对16头有病猪单独移至病猪舍,每日两次消毒,加喂本发明实施例5产品药料,用量按1%添加,连喂10天,同时结合对症治疗,结果除一头重病死亡外,其余15头全部治愈,治愈率达93.75%,疗效显著。
紧急预防:对已隔离的其他假定健康猪,普遍按每吨饲料添加7.5kg本发明产品药料,连喂一个月。结果,除中间有两头又出现蓝耳病轻微症状,隔离消毒后转治疗外,其余未再出现蓝耳病发病猪,预防效果满意。
案例2
案例:广东省茂名**猪场,存栏生猪约3400多头,其中能繁母猪160多头,仔猪保育猪1700多头,育肥猪1400多头。2019年前,该猪场蓝耳病发生不断,曾使用蓝耳弱毒苗、灭活苗预防注射,也有一定效果,有效率约为50%左右,发病有所下降,但始终没有理想效果。
2020年秋天,在我院技术老师指导下,开始使用本发明产品中药颗粒,用药一个月就看到效果,蓝耳发病大大减少;又用了三个月,效果更加明显,蓝耳病发病已很少,预防有效率约达98%以上。
案例3
河北省唐山**种猪场,存栏能繁母猪320多头,其中孕母猪180多头。2021年3月份以前,每年使用蓝耳病弱毒疫苗,一年两次免疫,猪场蓝耳病虽较没免疫前有所减少,但仍不断有发烧、流产、早产、产死胎、产弱仔等蓝耳病发生,发病率约6-8%不等。
2021年3月6日,应场长邀请,我院派技术老师到场指导蓝耳病的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①今后对发生蓝耳病的猪,立即隔离、消毒,并及时使用本发明专利产品进行治疗。②对全场猪舍内外环境加强消毒,每月至少两次。③对其它所有猪群,全部投喂本发明实施例5产品中药颗粒预防,每吨饲料添加5-7kg,连续使用二个月。
结果,全场300多头母猪(包括孕母猪),除两头母猪发生轻微蓝耳病症状转治疗外,其余猪只均未发生蓝耳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芪14~20份、紫锥菊12~18份、刺五加10~16份、贯众6~12份、黄芩11~17份、鱼腥草12~18份、白术8~14份、桑白皮6~12份、生甘草5~1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芪16~20份、紫锥菊14~18份、刺五加12~16份、贯众8~12份、黄芩13~17份、鱼腥草14~18份、白术10~14份、桑白皮8~12份、生甘草7~1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黄芪18~20份、紫锥菊16~18份、刺五加14~16份、贯众10~12份、黄芩15~17份、鱼腥草16~18份、白术12~14份、桑白皮10~12份、生甘草9~11份。
4.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包括炒黄豆和小麦粉;所述炒黄豆和小麦粉的质量比为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在药物中的质量百分比为9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
8.一种权利要求4~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治猪蓝耳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将黄芪、紫锥菊、刺五加、贯众、黄芩、鱼腥草、白术、桑白皮、生甘草和炒黄豆混合,粉碎,过筛后加入小麦粉,混合,得到混合物;
B)将混合物制成颗粒,烘干即得。
9.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物或权利要求4~7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在制备防治猪蓝耳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10.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
CN202310406955.6A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370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6955.6A CN116370542B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6955.6A CN116370542B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0542A CN116370542A (zh) 2023-07-04
CN116370542B true CN116370542B (zh) 2024-05-03

Family

ID=8696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6955.6A Active CN116370542B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0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6230B (zh) * 2023-09-11 2024-04-19 山东利邦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控猪蓝耳病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1282A (zh) * 2010-11-01 2012-05-16 梁杰 一种抗病毒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370A (zh) * 2015-04-24 2015-07-29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治疗猪蓝耳病的中草药注射液
CN106237050A (zh) * 2016-07-06 2016-12-2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有效防治h1n1和h3n2猪流感以及猪蓝耳病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1282A (zh) * 2010-11-01 2012-05-16 梁杰 一种抗病毒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370A (zh) * 2015-04-24 2015-07-29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治疗猪蓝耳病的中草药注射液
CN106237050A (zh) * 2016-07-06 2016-12-2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有效防治h1n1和h3n2猪流感以及猪蓝耳病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袁录;中兽医医药杂志;-;第-卷(第03期);62-6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0542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8123B (zh)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药组合物、饲料、制备和应用
CN101543589B (zh) 一种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复方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0658B (zh)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70542B (zh) 一种防治猪蓝耳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62430A (zh) 防治猪丹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4094A (zh) 一种治疗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中药组成物
CN111789190A (zh) 一种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中药饲料添加剂、饲料及制备方法
CN103610977A (zh) 畜禽用高效清瘟败毒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1961468B (zh) 防治猪呼吸道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26499B (zh) 一种治疗猪呼吸道感染的药食两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1754B (zh) 一种用于治疗产蛋鸡中后期输卵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70972B (zh) 一种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复方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841A (zh) 一种治疗夏季断奶仔猪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0429B (zh) 一种防治非洲猪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588801B (zh) 一种预防畜禽疫病的中药分散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37104B (zh) 治疗奶牛乳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99362A (zh) 治疗猪气喘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413A (zh) 治疗鸡支原体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1762B (zh) 一种治疗禽类湿热泻痢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57517A (zh) 一种用于提高断奶后仔猪成活率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以及饲喂方法
CN111407808A (zh) 一种抗疫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制药应用
CN104147399A (zh) 一种用于猪瘟的药物制剂
CN103656366A (zh) 一种治疗冬季断奶仔猪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842A (zh) 一种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87250B (zh) 一种用于防治非洲猪瘟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