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2155B -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2155B
CN116362155B CN202310280780.9A CN202310280780A CN116362155B CN 116362155 B CN116362155 B CN 116362155B CN 202310280780 A CN202310280780 A CN 202310280780A CN 116362155 B CN116362155 B CN 116362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generator
liquid metal
chamber
heat exchang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07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62155A (zh
Inventor
王成龙
杨宇鹏
张大林
田文喜
苏光辉
秋穗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2807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2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2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2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62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2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06T17/205Re-mes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几何模型;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各部分的网格模型,并进行边界条件设置;进行合理的初始化与边界条件修正;在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区域内进行计算;开展多工况计算,并拟合获得温度、压力等敏感性参数影响,获得拟合关系式。本发明方法能够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手段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复杂结构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并获得考虑工况条件影响的换热系数拟合关系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一维程序模拟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是核反应堆动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反应堆一次侧的热量向二次侧传递的重要枢纽。蒸汽发生器作为示范快堆主传热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将热量从反应堆的二回路系统传输到三回路,生成满足要求的过热蒸汽,并作为液态金属和水/蒸汽的隔离屏障。蒸汽发生器的性能和安全直接决定了示范快堆的性能指标和安全指标能否满足要求。
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上的传热系数是力学评定时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在蒸汽发生器一维程序开发中,通常采用传统经验关系式(圆管)求解蒸汽发生器进出口腔室复杂结构内传热系数,该方法存在一定误差。同时,进出口区域复杂结构也没有完全适用的传热经验关系式可供选择。
基于上述原因,采用CFD分析方法模拟真实结构及物理条件,获得各工况条件水侧进出口区域内的传热系数,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程序开发以及优化设计等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手段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复杂结构开展数值模拟计算,并获得考虑工况条件影响的换热系数拟合关系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一维程序模拟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多工况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内部流动,获得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设计工况下换热系数;通过边界条件偏离情况与换热系数偏离情况建立关系的方式考虑不同工况条件的影响。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包括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以及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其中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
步骤1-2: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
步骤1-3: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其中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腔室流体域外围壁面与接管内部流体域连接,腔室流体域顶部壁面与传热管内部流体域连接;
步骤2:在步骤1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网格划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建立简化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与网格模型,获得网格模型建立方法;
步骤2-2: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在步骤1-1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
步骤2-3: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在步骤1-2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
步骤2-4: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在步骤1-3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四面体网格的划分;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三部分网格模型进行网格拼接,对交界面网格进行节点对应得到完整的计算网格,具体地,将步骤2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的交界面,以及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模型的交界面设置为网格交界面,通过节点对应将交界面设置为网格模型的内部面;
步骤4:在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网格模型范围内进行模拟计算,获得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设计工况下换热系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入口边界,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出口边界;
步骤4-2: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出口边界,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入口边界;
步骤4-3: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等温壁面边界;
步骤4-4: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入口边界位置处混合物中水和蒸汽的比例、混合物的速度、压力以及混合物的温度;
步骤4-5: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出口边界位置处混合物的压力;
步骤4-6: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壁面边界位置处热流密度,该边界设置为恒定热流密度边界;
步骤4-7:求解混合物的质量、动量、能量及组分输运方程,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流体域的混合物速度场、温度场以及组分浓度场,其中求解组分浓度场的组分输运方程为:
其中:
ρ——混合物的密度,kg/m3
Yi——混合物中的第i相质量份额,%;
——混合物的速度,m/s;
t——时间,s;
Di,m——混合物中第i相的层流扩散系数m2·s-1
Di,t——混合物中第i相的湍流扩散系数m2·s-1
步骤4-8:在求得混合物速度场、温度场与组分浓度场的基础上计算得到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为:
其中:
——腔室换热系数,W·m-2·K-1
——平均壁面温度,K;
Tbulk——流体域内部平均温度,K;
q——腔室热流密度,W·m-2
步骤5:在步骤4-8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的基础上,更改边界条件,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1:在步骤4-8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的基础上,更改入口边界混合物温度,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混合物入口温度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5-2:在步骤4-8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的基础上,更改入口边界混合物流量,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入口混合物流量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5-3:在步骤4-8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的基础上,更改出口边界压力,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出口边界压力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6: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多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以设计工况为基准,建立边界条件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移程度的关系,拟合获得各工况条件参数的影响曲线;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1:根据步骤5-1获得的不同混合物入口温度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混合物入口温度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T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入口温度,K;
Tbulk——流体域内部平均温度,K;
Tmax——工况范围内最高温度,K;
步骤6-2:根据步骤5-2获得的不同入口混合物流量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Q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入口流量,kg·s-1
Q——真实混合物入口流量,K;
步骤6-3:根据步骤5-3获得的不同出口边界压力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出口压力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P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入口流量,kg·s-1
P——真实混合物入口流量,K;
步骤7:综合步骤6中得到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偏离程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获得考虑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影响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关系式;具体如下:
步骤8:将步骤6获得的考虑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影响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关系式添加至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一维程序中,根据工况插值计算获得腔室区域壁面换热系数。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实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
2)模型独立,方法通用性强,可以适应于不同类型的流体力学计算分析程序;
3)该计算获得的换热关系式能够应用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一维模拟程序,可以给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工程数值模拟以及设计优化提供更为准确的工具及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模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2所示流程图,以典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模型计算过程为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另外典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包括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以及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SOLIDWORKS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其中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
步骤1-2: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SOLIDWORKS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该区域包含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内部传热管流体域;
步骤1-3: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SOLIDWORKS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其中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腔室流体域外围壁面与接管内部流体域连接,腔室流体域顶部壁面与传热管内部流体域连接;
步骤2:在步骤1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网格划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建立简化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与网格模型,获得网格模型建立方法;
步骤2-2: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出口接管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ANSYS-ICEM在步骤1-1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
步骤2-3: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ANSYS-ICEM在步骤1-2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
步骤2-4: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ANSYS-ICEM在步骤1-3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四面体网格的划分;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三部分网格模型进行网格拼接,对交界面网格进行节点对应得到完整的计算网格,具体地,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ANSYS-FLUENT中将步骤2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的交界面,以及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模型的交界面设置为网格交界面,通过节点对应将交界面设置为网格模型的内部面;
步骤4:在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网格模型范围内进行模拟计算,获得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设计工况下换热系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入口边界,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出口边界;
步骤4-2: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出口边界,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入口边界;
步骤4-3: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等温壁面边界;
步骤4-4: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入口边界位置处混合物中水和蒸汽的比例、混合物的速度、压力以及混合物的温度;
步骤4-5: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出口边界位置处混合物的压力;
步骤4-6: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壁面边界位置处热流密度,该边界设置为恒定热流密度边界;
步骤4-7:求解混合物的质量、动量、能量及组分输运方程,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流体域的混合物速度场、温度场以及组分浓度场,其中求解组分浓度场的组分输运方程为:
方程(1)为组分输运方程的具体形式,其中:
ρ——混合物的密度,kg/m3
Yi——混合物中的第i相质量份额,%;
——混合物的速度,m/s;
t——时间,s;
Di,m——混合物中第i相的层流扩散系数m2·s-1
Di,t——混合物中第i相的湍流扩散系数m2·s-1
步骤4-8:在求得混合物速度场、温度场与组分浓度场的基础上计算得到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为:
其中:
——腔室换热系数,W·m-2·K-1
——平均壁面温度,K;
Tbulk——流体域内部平均温度,K;
q——腔室热流密度,W·m-2
步骤5:在步骤4-6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更改边界条件,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1:在步骤4-6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更改入口边界混合物温度,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入口温度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5-2:在步骤4-6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更改入口边界混合物流量,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入口混合物流量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5-3:在步骤4-6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更改出口边界压力,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压力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6: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多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以设计工况为基准,建立边界条件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移程度的关系,拟合获得各工况条件参数的影响曲线;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1:根据步骤5-1获得的不同混合物入口温度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入口混合物温度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在ORIGIN软件中拟合关系式,选择线性拟合、指数拟合关系中误差最小的关系式;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T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入口温度,K;
Tbulk——流体域内部平均温度,K;
Tmax——工况范围内最高温度,K;
步骤6-2:根据步骤5-2获得的不同入口混合物流量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在ORIGIN软件中拟合关系式,选择线性拟合、指数拟合关系中误差最小的关系式;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Q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入口流量,kg·s-1
Q——真实混合物入口流量,K;
步骤6-3:根据步骤5-3获得的不同出口边界压力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出口压力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在ORIGIN软件中拟合关系式,选择线性拟合、指数拟合关系中误差最小的关系式;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P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入口流量,kg·s-1
P——真实混合物入口流量,K;
步骤7:综合步骤6中得到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偏离程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获得考虑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影响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关系式;具体如下:
步骤8:将步骤6获得的考虑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影响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关系式添加至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一维程序中,根据工况插值选取对应的修正系数,计算获得腔室区域壁面换热系数。

Claims (1)

1.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包括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以及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其中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
步骤1-2: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
步骤1-3:运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其中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对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建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腔室流体域外围壁面与接管内部流体域连接,腔室流体域顶部壁面与传热管内部流体域连接;
步骤2:在步骤1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网格划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建立简化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计算域几何模型与网格模型,获得网格模型建立方法;
步骤2-2: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在步骤1-1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
步骤2-3: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在步骤1-2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
步骤2-4:进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的网格划分,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具体地,运用网格划分软件在步骤1-3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内部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四面体网格的划分;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三部分网格模型进行网格拼接,对交界面网格进行节点对应得到完整的计算网格,具体地,将步骤2中得到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和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的交界面,以及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的网格模型的交界面设置为网格交界面,通过节点对应将交界面设置为网格模型的内部面;
步骤4:在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网格模型范围内进行模拟计算,获得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设计工况下换热系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1: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入口边界,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接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出口边界;
步骤4-2: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出口边界,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入口边界;
步骤4-3:对于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将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内部流体域网格模型边界设置为等温壁面边界;
步骤4-4: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入口边界位置处混合物中水和蒸汽的比例、混合物的速度、压力以及混合物的温度;
步骤4-5: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出口边界位置处混合物的压力;
步骤4-6:依据设计工况条件设置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入口和出口腔室网格模型壁面边界位置处热流密度,该边界设置为恒定热流密度边界;
步骤4-7:求解混合物的质量、动量、能量及组分输运方程,得到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流体域的混合物速度场、温度场以及组分浓度场,其中求解组分浓度场的组分输运方程为:
其中:
ρ——混合物的密度,kg/m3
Yi——混合物中的第i相质量份额,%;
——混合物的速度,m/s;
t——时间,s;
Di,m——混合物中第i相的层流扩散系数m2·s-1
Di,t——混合物中第i相的湍流扩散系数m2·s-1
步骤4-8:在求得混合物速度场、温度场与组分浓度场的基础上计算得到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为:
其中:
——腔室换热系数,W·m-2·K-1
——平均壁面温度,K;
Tbulk——流体域内部平均温度,K;
q——腔室热流密度,W·m-2
步骤5:在步骤4-8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的基础上,更改边界条件,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1:在步骤4-8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的基础上,更改入口边界混合物温度,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混合物入口温度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5-2:在步骤4-8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的基础上,更改入口边界混合物流量,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入口混合物流量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5-3:在步骤4-8获得的设计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的基础上,更改出口边界压力,开展多工况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出口边界压力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
步骤6: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多工况条件下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以设计工况为基准,建立边界条件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移程度的关系,拟合获得各工况条件参数的影响曲线;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1:根据步骤5-1获得的不同混合物入口温度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混合物入口温度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T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入口温度,K;
Tbulk——流体域内部平均温度,K;
Tmax——工况范围内最高温度,K;
步骤6-2:根据步骤5-2获得的不同入口混合物流量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Q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入口流量,kg·s-1
Q——真实混合物入口流量,K;
步骤6-3:根据步骤5-3获得的不同出口边界压力工况条件下腔室换热系数,拟合获得出口压力边界偏离程度与换热系数偏离程度关系曲线;具体地,修正换热系数关系式为:
其中:
h——真实腔室换热系数,W·m-2·K-1
href——设计工况腔室换热系数,W·m-2·K-1
Pref——设计工况混合物出口压力,Pa;
P——真实混合物出口压力,Pa;
步骤7:综合步骤6中得到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偏离程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获得考虑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影响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关系式;具体如下:
步骤8:将步骤6获得的考虑入口温度边界条件、入口混合物流量边界条件、出口压力边界条件影响的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关系式添加至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一维程序中,根据工况插值计算获得腔室区域壁面换热系数。
CN202310280780.9A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Active CN116362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0780.9A CN116362155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0780.9A CN116362155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2155A CN116362155A (zh) 2023-06-30
CN116362155B true CN116362155B (zh) 2024-01-30

Family

ID=86906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0780.9A Active CN116362155B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21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72430B (zh) * 2023-12-04 2024-05-17 兰州大学 一种液态金属湍流热通量的二阶矩计算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4773A (zh) * 2015-04-29 2015-08-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直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换热性能的仿真方法
CN107247843A (zh) * 2017-06-10 2017-10-1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太阳能热发电站油水型蒸汽发生器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9275311A (zh) * 2018-08-28 2019-01-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微通道及脉动流散热装置
CN109977560A (zh) * 2019-03-29 2019-07-05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锅炉动态运行特性建模方法
CN111832201A (zh) * 2020-06-23 2020-10-27 西安交通大学 液态金属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两侧冷却与蒸发耦合计算方法
CN112231990A (zh) * 2020-09-27 2021-01-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核动力系统一二回路耦合计算方法
CN112464472A (zh) * 2020-11-25 2021-03-09 西安交通大学 提高钠冷快堆系统程序中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性能的方法
CN112581821A (zh) * 2020-12-02 2021-03-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模拟培训考核系统、方法、介质、设备
CN113609795A (zh) * 2021-08-02 2021-1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三维计算方法
CN114266171A (zh) * 2021-12-31 2022-04-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u型管蒸汽发生器全耦合共轭传热计算方法
WO2022099713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 overset 模型的低温碳化炉丝束加热过程三维模拟方法
CN115828587A (zh) * 2022-11-30 2023-03-2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压缩机特性曲线和气轮机理论模型的布雷顿循环系统搭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06978B2 (en) * 2012-06-13 2015-12-0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compact steam generato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4773A (zh) * 2015-04-29 2015-08-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直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换热性能的仿真方法
CN107247843A (zh) * 2017-06-10 2017-10-1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太阳能热发电站油水型蒸汽发生器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9275311A (zh) * 2018-08-28 2019-01-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三维微通道及脉动流散热装置
CN109977560A (zh) * 2019-03-29 2019-07-05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锅炉动态运行特性建模方法
CN111832201A (zh) * 2020-06-23 2020-10-27 西安交通大学 液态金属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两侧冷却与蒸发耦合计算方法
CN112231990A (zh) * 2020-09-27 2021-01-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核动力系统一二回路耦合计算方法
WO2022099713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 overset 模型的低温碳化炉丝束加热过程三维模拟方法
CN112464472A (zh) * 2020-11-25 2021-03-09 西安交通大学 提高钠冷快堆系统程序中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性能的方法
CN112581821A (zh) * 2020-12-02 2021-03-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模拟培训考核系统、方法、介质、设备
CN113609795A (zh) * 2021-08-02 2021-11-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三维计算方法
CN114266171A (zh) * 2021-12-31 2022-04-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u型管蒸汽发生器全耦合共轭传热计算方法
CN115828587A (zh) * 2022-11-30 2023-03-2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压缩机特性曲线和气轮机理论模型的布雷顿循环系统搭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压水堆蒸汽发生器一、二次侧稳态流场耦合分析;丛腾龙等;《原子能科学技术》;第48卷(第5期);836-843 *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过冷沸腾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王成龙等;《原子能科学技术》;第48卷(第8期);1392-139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2155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4947B (zh) 一种核反应堆堆芯核热耦合分析方法
CN111261232B (zh) 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剂流场、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计算方法
CN109902433B (zh) 压水堆非能动安全壳余热排出系统跨维度耦合方法
CN104834773B (zh) 一种直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换热性能的仿真方法
CN110633520B (zh) 一种钠冷快堆堆芯出口流动冲击的评估方法
CN108763670B (zh) 一种求解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堆布雷顿循环瞬态过程方法
CN116362155B (zh) 一种液态金属直流蒸汽发生器腔室换热系数计算方法
CN105512388A (zh) 一种基于labview的亚临界火电机组增强激励仿真建模方法
CN112231990B (zh) 一种核动力系统一二回路耦合计算方法
CN111859752A (zh) 一种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流致振动计算方法
CN114266171B (zh) 一种u型管蒸汽发生器全耦合共轭传热计算方法
CN114444413B (zh) 一种板状燃料堆芯亚通道级三维热工水力分析方法
CN111680417B (zh) 一种适用于钠水直流蒸汽发生器的热工设计方法
CN111274748A (zh) 池式钠冷快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跨维度耦合计算方法
CN115862779A (zh) 一种基于两方程热湍流模型的液态金属共轭传热计算方法
CN111125972A (zh) 核电厂破口失水事故水力载荷分析方法
CN110378006B (zh) 一种核电厂系统支管截止阀位置的确定方法
CN113609619B (zh) 一种汽轮机低压通流区长叶片鼓风的多维度耦合模拟方法
CN107451304B (zh) 再热器传递函数模型的机理建模计算方法
Hai et 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water control system of vertical natural circulation steam generators
Xu et al.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rottle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through CFD simulation and validating experiments
Gairola et al. RELAP5-3D Simulation of PG-27 Test at the HTTF Facility
Ali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a thermal-hydraulic and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 for molten salt reactors
CN113821871B (zh) 船舶二回路系统多结构、多压力节点换热器的动态仿真模型开发方法
Hong et al. Full-scal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marine natural recirculation drum-boi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