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3395B - 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3395B
CN116353395B CN202310641410.3A CN202310641410A CN116353395B CN 116353395 B CN116353395 B CN 116353395B CN 202310641410 A CN202310641410 A CN 202310641410A CN 116353395 B CN116353395 B CN 116353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rompting
preset
prompt
excee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14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3395A (zh
Inventor
江海
刘朝阳
罗心仪
陈敏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14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3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3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3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3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3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06F9/453Help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判断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若判定超过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本申请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在用户进行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引导用户进行第二操作,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第一操作所导致设备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机提示通常用于向用户提示相应设备的操作指示或工作状态等。目前的人机提示方法,其向用户提示的内容大多比较笼统,进而导致用户不能够正确地对设备进行操作,或者及时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而导致了用户体验下降,还导致了设备零部件被损坏的概率提高。
尤其是在用户通过向待充电电车插入充电枪的这一过程中,由于用户根据目前的人机提示方法所提示的内容,不能够及时了解电车是否出现故障,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影响了用户的用车体验,并增加了车辆零部件被损坏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一种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引导式地对用户进行提示,以提高用户体验,并降低设备零部件被损坏的概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人机提示方法,包括: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判断所述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
上述人机提示方法,在用户进行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通过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以使用户切换其所进行的操作,引导了用户对其当前所操作设备所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进行较为合理的操作,降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第一操作所导致设备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此外还减少了用户因反复进行第一操作,而并不能有效解决该异常的情况下,所导致用户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判定未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所述第一操作。
上述人机提示方法,在用户进行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未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通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继续进行第一操作,降低了该异常情况因用户操作手法不当等非设备原因所致异常情况出现发生的概率,进而实现了对部分人为因素的排查,提高了用户解决异常的效率。最终,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包括第三提示信息和第四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三操作,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四操作;所述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包括: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三次数;判断所述第三次数是否超过第三预设次数;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三预设次数,则输出第四提示信息。
上述人机提示方法,在相应情况下,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三操作的第三提示信息、用户提示用户进行第四操作的第四提示信息,通过引导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以排出部分可能导致异常出现的原因,进一步地方便了用户确定异常的根源,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二次数;判断所述第二次数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次数;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二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五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检修。
上述人机提示方法,在用户进行了不同操作情况下,且出现异常次数均超过了相应预设次数的情况下,通过向用户输出第五提示信息,以引导用户进行对设备进行检修,降低了用户进一步对设备进行相应操作所导致设备零部件被损坏的风险。并且,通过及时提示用户对设备进行检修,也减少了对用户时间的浪费。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二次数,包括:获取用户完成所述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所述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判断所述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若判定未超过所述预设时长,则获取所述第二次数。
上述人机提示方法,通过判断用户完成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并在未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次数,以及后续步骤的执行,更为准确地掌握了用户的意图,尽可能地避免了类似用户已经不再根据提示信息的引导进行操作,而设备依然在无谓地执行后续步骤,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因设备未较为准确地按用户意图运行导致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判定超过所述预设时长,则执行所述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
上述人机提示方法,通过判断用户完成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并在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重新根据设备在被用户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提高了根据设备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了设备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的唤醒操作,对响应于用户的历史操作过程出现的历史次数进行清零。
上述人机提示方法,通过响应于用户的唤醒操作,将历史操作所对应的历史次数进行清零,降低了在当前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历史操作所对应历史次数对用户所进行引导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根据设备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了设备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方法应用于待充电电车;其中,所述待充电电车包括故障检测机构和操作提示机构;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用户的插枪操作,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具体用于提示用户停止利用当前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电车进行充电;所述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包括:由所述操作提示机构从所述故障检测机构获取响应于用户插枪过程中出现故障的第一次数。
上述人机提示方法,通过将本申请所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应用于待充电电车上,根据用户充电操作以及对应充电异常所出现的次数对用户进行引导,以使用户进行较为合理的操作。降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充电操作所导致待充电电车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此外还减少了用户因反复进行充电操作,而并不能有效解决该充电异常的情况下,所导致用户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人机提示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以及提示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所述提示模块,用于在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
上述人机提示装置具有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人机提示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作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面描述的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具有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人机提示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作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面描述的方法。
上述存储介质具有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人机提示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用户进行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引导用户进行第二操作,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第一操作所导致设备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中,关于引导用户进行第二操作还可以具体实施为,根据相应操作次数应道用户进行第三操作,第四操作等,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解决异常的效率和用户体验,此外,根据各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预设时长,确定是否引导用户进行相应下一步的操作,更为准确地掌握了用户的意图,提高了根据设备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了设备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用户体验。尤其是将本申请所提供的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待充电电车,降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充电操作所导致待充电电车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此外还减少了用户因反复进行充电操作,而并不能有效解决该充电异常的情况下,所导致用户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中步骤S160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的第四种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提示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的人机提示方法,由于在用户操作相应设备过程中所提示内容并没有结合设备当前工作状态、以及用户的具体操作。
例如:用户在通过向待充电电车插入充电枪,以对待充电电车进行充电的这一过程中,如果检测出未能正常为待充电电车进行充电这一异常情况,目前的人机提示方法所提示的内容多为“请尝试重新插枪或更换充电设备”这一类较为笼统的提示信息。用户根据这样的提示信息通常并不能确定出到底应该“重新插枪”,还是应该“更换充电设备”,因此用户便有可能就当前所使用的充电枪进行反复插拔。如果是因为充电枪本申请零部件故障导致不能正常与待充电电车连接的情况下,用户的反复插拔充电枪很有可能导致充电枪零部件的进一步损坏,以及待充电电车零部件的损坏。并且,用户在不确定出现异常情况具体原因的情况下,反复插拔通常也不能消除当前所出现的异常,浪费用户时间,进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地,请参阅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及说明书附图。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机提示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20: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
步骤S140:判断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
若判定超过第一预设次数,则可以执行步骤S160: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
上述步骤S120至步骤S160均可以由被用户所使用的目标设备上的控制器所执行。其中,被用户所使用的目标设备可以是待充电电车、待充电电子设备以及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等。
上述步骤S120中,以待充电电车为例,用户的第一操作可以是用户通过将当前充电枪插入待充电电车进行充电,相应地,在响应于该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可以是,在用户将当前充电枪插入待充电电车的情况下,该待充电电车未能正常进行充电;以待充电电子设备为例,用户的第一操作可以是用户通过将连接于充电器上的充电线插头插入该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相应地,在响应于该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可以是,在用户将充电线插头插入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未能正常进行充电;在以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例,用户的第一操作可以是用户将连接于试听设备上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相应地,在响应于该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可以是,在用户将该连接线插头插入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不能正常驱动试听设备播放试听文件。
第一次数则可以是用户每进行一次上述操作的过程中,对应出现异常的次数。以上述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例,用户第一次将连接于试听设备上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报告该电子设备与试听设备连接异常;用户第二次将连接于试听设备上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再次报告该电子设备与试听设备连接异常……根据用户进行该第一操作的次数,对应出现异常的次数,便可也是第一异常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进行第一操作的次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大于一次。同样以上述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例,用户可以在进行了一次将连接于试听设备上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操作,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报错后便停止该重复进行该操作,这种情况下,第一次数便为一次;而用户在进行了三次将连接于试听设备上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操作,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也相应报告了三次连接异常,这种情况下,第一次数便为三次。
上述步骤S140中,第一预设次数可以是一次、两次、三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再以上述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示例做解释,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确定具体的第一预设次数。示例性地,上述第一预设次数可以是两次,相应地,在用户进行了三次将连接于试听设备上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操作,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也相应报告了三次连接异常。那么第一次数相应为三次,超过了次数为两次的第一预设次数。再示例性地,用户在进行了仅一次将连接于试听设备上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操作,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报错后便停止该重复进行该操作,这种情况下,那么第一次数便为一次,未超过次数为两次的第一预设次数。
上述步骤S160中,继续以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例,第二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醒用户停止当前第二操作等,具体可以是“连接异常,请尝试更换连接线”或“连接异常,请尝试更换试听设备”等。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用户进行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通过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以使用户切换其所进行的操作,引导了用户对其当前所操作设备所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进行较为合理的操作,降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第一操作所导致设备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此外还减少了用户因反复进行第一操作,而并不能有效解决该异常的情况下,所导致用户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40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判定未超过第一预设次数,则可以执行步骤S150: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一操作。
上述步骤S150中,继续以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例,第二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醒用户继续当前第一操作等,具体可以是“连接异常,请尝试再次连接”。如此,可以降低因用户操作手法不当等所导致连接线插头与电子设备之间因连接未到位等所导致的接触不良,进而导致上述异常情况发生的概率。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用户进行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未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通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用户继续进行第一操作,降低了该异常情况因用户操作手法不当等非设备原因所致异常情况出现发生的概率,进而实现了对部分人为因素的排查,提高了用户解决异常的效率。最终,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中步骤S160具体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提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三提示信息和第四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三操作,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四操作。
步骤S160可以包括:
若判定超过第一预设次数,则可以执行步骤S161:输出第三提示信息。
步骤S162: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三次数。
步骤S163:判断第三次数是否超过第三预设次数;
若判定超过第三预设次数,则可以执行步骤S164:输出第四提示信息。
上述步骤S161至步骤S164可以由被用户所使用的目标设备上的控制器所执行。
第二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醒用户停止当前所进行的第一操作,相应地,第三提示信息可以是提醒用户停止当前所进行的第一操作并进行不同于第一操作的操作;第四提示信息可以是提醒用户停止当前所进行的第三操作并进行不同于第三操作或第一操作的操作。具体可实施方式如下:
上述步骤中,以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例,在判定第一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可以将“连接异常,请尝试更换连接线”作为第三提示信息向用户输出,以提醒用户将“更换连接线”作为第三操作并执行;在用户一次或多次执行“更换连接线”的第三操作过程中,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通过获取该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三次数超过第三预设次数,并判定第三次数超过第三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可以将“连接异常,请尝试更换试听设备”作为第四提示信息向用户输出,以提醒用户将“更换试听设备”作为第四操作并执行。
其中,与第一预设次数确定方式相同的是,第三预设次数同样可以是一次、两次、三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面所描述确定第一预设次数的方式确定第三预设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本申请实施例的构思,在通过输出第四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进行第四操作之后,还可以根据响应于用户的第四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四次数,判断是否向用户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五操作的第五提示信息。示例性地,第五提示信息可以是“连接异常,请尝试清洁XX设备接口”。依次类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构思,在相应的应用场景下逐步引导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以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相应情况下,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三操作的第三提示信息、用户提示用户进行第四操作的第四提示信息,通过引导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以排出部分可能导致异常出现的原因,进一步地方便了用户确定异常的根源,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60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70: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二次数;
步骤S180:判断第二次数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次数;
若判定超过第二预设次数,则可以执行步骤S190:输出第五提示信息。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检修。
上述步骤S170至步骤S190可以由被用户所使用的目标设备上的控制器所执行。
上述步骤S170、步骤S180以及步骤S190中,与第一预设次数确定方式相同的是,第三预设次数同样可以是一次、两次、三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前面所描述确定第一预设次数的方式确定第二预设次数。其中,在结合前面关于步骤S161至步骤S164的实施例的情况下,第二次数可以是第三次数以及响应于于用户的第四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四次数之和,第二次数也可以等于响应于于用户的第四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四次数。
以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例,可以将“连接异常,请联系检查”作为第五提示信息向用户输出,以提醒用户将进行检修。其中,检修的具体方式可以是联系厂家或检修服务商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检修,也可是用户自行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检修。
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用户进行了不同操作情况下,且出现异常次数均超过了相应预设次数的情况下,通过向用户输出第五提示信息,以引导用户进行对设备进行检修,降低了用户进一步对设备进行相应操作所导致设备零部件被损坏的风险。并且,通过及时提示用户对设备进行检修,也减少了对用户时间的浪费。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70可以包括:
步骤S171:获取用户完成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
步骤S172:判断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若判定未超过预设时长,则可以执行步骤S173:获取第二次数。
上述步骤S171至步骤S173可以由被用户所使用的目标设备上的控制器所执行。
上述步骤S171至步骤S173中,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操作与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才获取第二次数,并执行后续根据第二次数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次数,确定是否输出第五提示信息的相关步骤。在结合前面关于步骤S161至步骤S164的实施例的情况下,该预设时长具体可以是用户完成第一操作至开始第三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
以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例,用户在根据“连接异常,请尝试更换连接线”的提示更换连接线之前,重复进行了三次将连接于试听设备上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操作,在用户根据“连接异常,请尝试更换连接线”的提示更换连接线之后,开始进行将更换后连接线的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操作。那么,完成第一操作的时间点可以是,在用户更换连接线之前,第三次完成将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操作所对应的时间点;开始进行第三操作所对应的时间点可以是,在用户更换连接线之后,第一次开始将更换后连接线的插头插入电子设备的操作所对应的时间点。
关于上述的预设时长,本领域技术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具体的取值。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继续以上述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为示例做解释,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确定具体的预设时长。示例性地,预设时长为10分钟,完成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为9 分钟,并未超过预设时长。这种情况通常说明用户会在设备所反馈提示信息的引导下进行操作,因此可以判定用户根据提示更换了试听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如果间隔时长为11分钟,超过了预设时长,这种情况通常说明用户此时已经停止在设备所反馈的提示信息的引导下进行操作,而自行联系厂家或检修服务商对设备进行检修,或者用户根据自己方法自行进行故障排查等,这类似的情况,通常也就不需要继续通过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以对用户进行引导。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判断用户完成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并在未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次数,以及后续步骤的执行,更为准确地掌握了用户的意图,尽可能地避免了类似用户已经不再根据提示信息的引导进行操作,而设备依然在无谓地执行后续步骤,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因设备未较为准确地按用户意图运行导致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7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判定超过预设时长,则可以执行步骤S120。
正如前面关于步骤S171至步骤S173的实施例中所描述,在间隔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通常说明用户此时已经停止在设备所反馈的提示信息的引导下进行操作,而自行联系厂家或检修服务商对设备进行检修,或者用户根据自己方法自行进行故障排查等,这类似情况可以重新开始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重新开始执行步骤S120,也就是说,在用户重新将连接有试听设备的连接线插头插入电子设备时,可以忽略此前通过提示信息对用户的引导,所掌握的设备异常的原因。从头开始根据设备被用户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以相应的操作。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判断用户完成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并在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重新根据设备在被用户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提高了根据设备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了设备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交互方法的第四种流程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20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10:响应于用户的唤醒操作,对响应于用户的历史操作过程出现的历史次数进行清零。
上述步骤S110可以由被用户所使用的目标设备上的控制器所执行。
上述步骤S110中,以待充电电车为例,上述唤醒操作可以是用户对车辆的解锁操作,使车辆结束睡眠状态;以待充电电子设备为例,上述唤醒操作可以是响应于用户对设备的操作使电子设备技术睡眠状态,也可以是根据用户一段时间内首次将充电器插入待充电电子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被唤醒;以待连接试听设备的电子设备也为例,其对应的唤醒操作可以同待充电电子设备相类似。
在被用户操作的设备响应于用户的唤醒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将此前所获取到用户进行第一操作、第二操作、第三操作、第四操作等各自对应出现的异常次数进行清零,以尽量排出历史操作所对应历史次数对用户意图进行判断过程中的干扰。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响应于用户的唤醒操作,将历史操作所对应的历史次数进行清零,降低了在当前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历史操作所对应历史次数对用户所进行引导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根据设备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了设备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应用于待充电电车;其中,待充电电车可以包括故障检测机构和操作提示机构。第一操作可以包括用户的插枪操作,第二提示信息具体用于提示用户停止利用当前充电设备对待充电电车进行充电。
相应地,步骤S120可以包括:
步骤S121:由操作提示机构从故障检测机构获取响应于插枪过程中出现故障的第一次数。
上述的故障检测机构可以用于对待充电电车充电过程中是否出现充电异常进行检测,操作提示机构可以用于根据用户重复插拔充电枪过程中,对应出现充电异常的次数向用户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用户的充电操作可以是用户插拔充电枪的操作。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是“连接异常,请尝试更换充电枪”等类似提示语。
下面将本申请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在待充电电车上的应用,以实施例具体进行说明。
首先,在用户通过解锁唤醒待充电电车的情况下,操作提示机构对之前所获取到的历史充电故障所对应的历史次数进行清零。接着,用户首次将充电枪插入待充电电车,在出现充电异常的情况下,故障检测机构检测出该故障,并记录相应的第一次为“1”,用户再次将充电枪插入待充电电车,故障检测机构再次检测出该故障,并记录相应的第一次为“2”……一次类推,至该第一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向用户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例如:第一预设次数为“1”,在用户再次进行插枪操作,并且操作提示机构从故障检测机构获取到第一次数为“1”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次数并未超过第一预设次数,故障提示机构通常会向用户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是“充电异常,请尝试重新插枪充电”。
在用户根据该第一提示信息“重新插枪充电”之后,在该充电异常并未被解决的情况下,故障检测机构通常会再次检测到该充电异常,并记录相应的第一次数为“2”,操作提示机构通常会从故障检测机构获取到该第一次数“2”。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次数超过了第一预设次数,故障提示机构通常会向用户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是“充电异常,请尝试更换充电设备”。
在用户根据该第二提示信息的引导进行相应第二操作的情况下,该用户通常会“更换充电设备”之后再次进行插枪操作,以对待充电电车进行充电。用户在更换充电设备之前所完成的最后一次拔枪至用户更换充电设备之后的首次插枪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未超过预设时长 “60秒”(此处也可以是其他时长,例如:120秒、180秒等) ,且该充电异常依然未被解决的情况下,故障检测机构会根据所检测到的充电异常获取用户在更换充电设备后出现的异常次数,例如,第二预设次数为“1”,用户在更换充电设备后进行了两次插枪操作,操作提示机构通常会从故障检测机构获取到该第二次数“2”,由于其超过了第二预设次数,因此故障提示机构通常会向用户输出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检修的第五提示信息,第五提示信息可以是“充电异常,请联系检查”。
也就是说,在整个过程中,用户先利用初始充电设备进行了两次插枪操作,在充电异常并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待充电电车的操作提示机构通常会提示用户更换充电设备,在用户更换充电设备之后,再利用更换后的充电设备进行了两次插枪操作之后,如果充电异常并未得到解决。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该充电故障很有可能不再用户的处理能力范围之内,因此待充电电车的操作提示机构通常会提示用户联系厂家或者维修服务商以解决该充电有异常。
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本申请所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应用于待充电电车上,根据用户充电操作以及对应充电异常所出现的次数对用户进行引导,以使用户进行较为合理的操作。降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充电操作所导致待充电电车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此外还减少了用户因反复进行充电操作,而并不能有效解决该充电异常的情况下,所导致用户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请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机提示装置600的功能模块图。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机提示装置600,其包括:获取模块610、判断模块620以及提示模块630。
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判断模块620,用于判断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提示模块630,用于在判定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判断模块620还用于,提示模块630还用于,在判断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之后的过程之后,若判定未超过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一操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述第二提示信息包括第三提示信息和第四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三操作,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四操作。
在若判定超过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过程中,提示模块630具体用于:若判定超过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三次数;判断第三次数是否超过第三预设次数;若判定超过第三预设次数,则输出第四提示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提示模块630还用于,在若判定超过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的过程之后,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二次数;判断第二次数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次数;若判定超过第二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五提示信息;其中,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检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二次数的过程中,提示模块630具体用于:获取用户完成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判断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若判定未超过预设时长,则获取第二次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提示模块630还用于,在判断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的过程之后,若判定超过预设时长,则执行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人机提示装置600还包括清零模块,该清零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唤醒操作,对响应于用户的历史操作过程出现的历史次数进行清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人机提示装置600应用于待充电电车。其中,待充电电车包括故障检测机构和操作提示机构。
在获取响应于插枪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过程中,获取模块610具体用于,利用操作提示机构从故障检测机构获取响应于用户插枪过程中出现故障的第一次数。
应理解的是,该装置与上述的人机提示方法实施例对应,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步骤,该装置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
请参照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700,该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存储器711、存储控制器712、处理器713、外设接口714、输入输出单元715、显示单元71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电子设备700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700还可包括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
上述的存储器711、存储控制器712、处理器713、外设接口714、输入输出单元715及显示单元716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上述的处理器713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
其中,存储器71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等。其中,存储器71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713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本申请实施例任意一个实施例揭示的过程定义的电子设备700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13中,或者由处理器713实现。
上述的处理器71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71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的外设接口714将各种输入/输出装置耦合至处理器713以及存储器7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714,处理器713以及存储控制器712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上述的输入输出单元715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数据。所述输入输出单元715可以是,但不限于,鼠标和键盘等。
上述的显示单元716在电子设备700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交互界面(例如用户操作界面)或用于显示图像数据给用户参考。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触控显示器。若为触控显示器,其可为支持单点和多点触控操作的电容式触控屏或电阻式触控屏等。支持单点和多点触控操作是指触控显示器能感应到来自该触控显示器上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同时产生的触控操作,并将该感应到的触控操作交由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70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基于同样的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计算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的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 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综上所述,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用户进行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引导用户进行第二操作,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第一操作所导致设备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提高了用户体验。其中,关于引导用户进行第二操作还可以具体实施为,根据相应操作次数应道用户进行第三操作,第四操作等,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解决异常的效率和用户体验,此外,根据各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预设时长,确定是否引导用户进行相应下一步的操作,更为准确地掌握了用户的意图,提高了根据设备异常对用户进行引导操作的准确性,进一步降低了设备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用户体验。尤其是将本申请所提供的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待充电电车,降低了因用户反复进行充电操作所导致待充电电车零部件损坏的概率,此外还减少了用户因反复进行充电操作,而并不能有效解决该充电异常的情况下,所导致用户时间的浪费,进而提高了用户的用车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以上的描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人机提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
判断所述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
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
所述方法应用于待充电电车;所述待充电电车包括故障检测机构和操作提示机构;
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用户的插枪操作,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具体用于提示用户停止利用当前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电车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操作包括所述用户的更换充电设备再次插枪的操作;
所述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包括:
由所述操作提示机构从所述故障检测机构获取响应于所述插枪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第一次数;
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未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所述第一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包括第三提示信息和第四提示信息;
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三操作,所述第四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四操作;
所述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包括:
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
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三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三次数;
判断所述第三次数是否超过第三预设次数;
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三预设次数,则输出第四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二次数;
判断所述第二次数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次数;
若判定超过所述第二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五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五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检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二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二次数,包括:
获取用户完成所述第一操作至开始进行所述第二操作之间的间隔时长;
判断所述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
若判定未超过所述预设时长,则获取所述第二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间隔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超过所述预设时长,则执行所述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唤醒操作,对响应于用户的历史操作过程出现的历史次数进行清零。
7.一种人机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以及提示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
所述提示模块,用于在判定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操作;
所述人机提示装置应用于待充电电车;其中,所述待充电电车包括故障检测机构和操作提示机构;
所述第一操作包括用户的插枪操作,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具体用于提示用户停止利用当前充电设备对所述待充电电车进行充电;所述第二操作包括所述用户的更换充电设备再次插枪的操作;
在获取响应于用户的第一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的第一次数的过程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利用操作提示机构从所述故障检测机构获取响应于所述插枪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第一次数;
所述提示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次数之后,若判定未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次数,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所述第一操作。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0641410.3A 2023-06-01 2023-06-01 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53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1410.3A CN116353395B (zh) 2023-06-01 2023-06-01 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1410.3A CN116353395B (zh) 2023-06-01 2023-06-01 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3395A CN116353395A (zh) 2023-06-30
CN116353395B true CN116353395B (zh) 2023-09-05

Family

ID=8693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1410.3A Active CN116353395B (zh) 2023-06-01 2023-06-01 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33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2704A (zh) * 2015-10-26 2016-02-03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017373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10234689U (zh) * 2019-04-24 2020-04-03 大江控股集团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提示功能的充电桩
CN114170829A (zh) * 2021-12-07 2022-03-11 国网电力有限公司 新能源车辆充电指引系统
CN114590156A (zh) * 2022-03-30 2022-06-07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交互式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一体化物联和共享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7599B (zh) * 2021-04-23 2023-04-01 拓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車充電站之充電管理方法及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2704A (zh) * 2015-10-26 2016-02-03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017373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10234689U (zh) * 2019-04-24 2020-04-03 大江控股集团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提示功能的充电桩
CN114170829A (zh) * 2021-12-07 2022-03-11 国网电力有限公司 新能源车辆充电指引系统
CN114590156A (zh) * 2022-03-30 2022-06-07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交互式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一体化物联和共享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3395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3123B2 (en) Microprocessor runaway monitoring control circuit
US1057948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of watchdog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central processing device for vehicle
CN108839568B (zh) 电动汽车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312325B (zh) 一种bbu故障诊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83756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200342690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ble connection with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apparatus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610481A (zh) 诊断环境友好车辆的电流传感器的装置和方法
JP2016099343A (ja) 車両部品絶縁破壊診断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CN110884477A (zh) 真空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83633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n energy reserve and safety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16353395B (zh) 人机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69707A (zh) Usb枚举检测方法、usb主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200115146A (ko) 충방전 시험 장치, 기억 매체 및 충방전 시험 방법
CN115214614B (zh) 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2763813A (zh) 用于检测车辆的电池放电原因的设备和方法
CN114035026B (zh)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微控制单元芯片及芯片异常检测方法
CN106130815B (zh) 板级测试方法及装置
US11726853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KR101154064B1 (ko) 전원 감시 장치 및 방법
CN112213675B (zh) 一种电流传感器故障判别方法及装置
CN113076210A (zh) 服务器故障诊断结果通知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90250685A1 (en) Computer system, operational method for a microcontroller,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3805097A (zh) Dc/dc断线检测方法、装置、控制器及汽车
CN116541201A (zh) 一种寄存器的配置验证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US11995919B2 (en) Battery diagnostic device, battery diagnostic method, battery diagnostic program,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