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0228B -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0228B
CN116350228B CN202310216589.8A CN202310216589A CN116350228B CN 116350228 B CN116350228 B CN 116350228B CN 202310216589 A CN202310216589 A CN 202310216589A CN 116350228 B CN116350228 B CN 1163502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chest
lead
upper limb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6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0228A (zh
Inventor
解智博
王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2655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542675A/zh
Priority to CN202310216589.8A priority patent/CN116350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0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02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41879 priority patent/WO202417915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0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0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6Wearable electrodes, e.g. having straps o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1Wristwatch-type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设备主体和多个检测电极,设备主体包括本体和固定带,本体与固定带连接,设备主体包括本体和固定带形成的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检测电极用于检测人体表面的电信号,多个检测电极包括两个上肢体电极、一个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两个上肢体电极设置于第一表面,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设置于第二表面,结构简单,在检测六个胸前导联时,无需多次移动设备对胸前的六个导联进行逐一检测,简化了检测步骤,减少了检测的操作流程,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效率,使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更加便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日益重视,利用便携式设备来辅助健康评估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例如,现有技术的一些手环上集成了心电图(Electronic diagram,ECG)检测功能,用于对用户的心脏功能进行检测。当前常见穿戴产品具备的ECG检测功能多为单导联ECG检测,基本只能对心电信号的节律性异常(如房颤、早搏等)进行检测,部分便携式多导联ECG检测设备虽然能够实现对肢体导联(I,II,III,aVL,aVR,aVF)的检测,但是不能够实现对胸前导联(V1,V2,V3,V4,V5,V6)的检测,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ECG进行检测的情景无法实现有效的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多导联心电检测设备不能够实现对胸前导联进行检测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多个检测电极,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本体和固定带,所述本体与所述固定带连接,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所述本体和所述固定带形成的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检测电极用于检测人体表面的电信号,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包括两个上肢体电极、一个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两个所述上肢体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下肢体电极和六个所述胸前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本方案中,将设备主体的第二表面放置于胸前位置,同时,左上肢体和右上肢体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一侧压紧固定本体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的第二表面紧贴人体,使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六个胸前电极分别与胸前导联的检测位置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能够采集到人体相应位置的电位,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腕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实现胸前六个导联的检测,以此实现十二导联的检测,从而可以针对急性心梗、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进行检测的情景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结构简单,两个上肢体电极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设置在第二表面上,能够便于用户在进行心电检测时,两个上肢体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且便于将设备主体压紧固定于身体,使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与人体充分接触,提高各检测电极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确度。另外,在检测六个胸前导联时,无需多次移动设备对胸前的六个导联进行逐一检测,简化了检测步骤,减少了检测的操作流程,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效率,使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更加便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本体连接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之间,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两个所述上肢体电极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带。
本方案中,该结构能够在检测过程中,便于用户的两个上肢体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的同时,对设置有该上肢体电极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向人体一侧进行压紧固定,使设备主体的第二表面与人体更加贴合,且设置于本体两侧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更易于用户实施检测操作和佩戴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六个所述胸前电极沿所述设备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上,所述下肢体电极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本方案中,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空间较大,便于六个胸前电极与人体上的六个等效位置进行一一对应设置,以便于六个胸前导联的电位采集,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精确度,且下肢体电极设置在本体能够使其更易于与人体贴合,从而便于下肢体电极的电位采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驱动电极用于施加参考电位。
本方案中,驱动电极设置在第二表面,以便于在检测过程中与人体接触施加参考电位,从而能够用于消除共模干扰,提高心电检测的精确度,且驱动电极设置于本体上,能够提高本体的集成化,有利于腕式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的一者,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的另一者,所述六个胸前电极分别通过六个开关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三输入端,所述检测单元用于确定导联采样值,所述导联采样值为所述第三输入端的电位与上肢中心电位之差,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位相关,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位相关。
本方案中,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且能够在肢体导联检测时使六个胸前电极处于非导通状态,避免干扰。另外,在检测过程中,无需移动检测设备,两个上肢电极采集的电位分别经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进入检测单元,不易受其他检测电极的影响,提高了检测单元确定的上肢中心电位的准确性,且六个胸前电极采集的电位分别通过六个开关单元控制依次经第三输入端进入检测单元,能够避免多个胸前电位同时进入检测单元,降低了检测单元的计算难度,也提高了检测单元输出的每个导联采样值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检测的准确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为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位和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位的平均值。
本方案中,上肢中心电位为第一输入端的电位和第二输入端的电位的平均值,即两个上肢体电极所采集的电位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处的电位,由第二中心点T2分别指向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向量,即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位之差可以等效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能够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开关控制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周期性控制所述六个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每个周期包括分别与所述六个开关单元对应的六个时刻,在每个周期的第i个时刻,所述六个开关单元中对应的第i个开关单元导通,所述六个开关单元中其他开关单元截止,i的取值分别为1、2、3、4、5和6,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连续的多个周期中的第i个时刻确定的所述导联采样值得到第i个胸前导联信号。
本方案中,该结构简单,控制稳定,便于实现对六个开关单元的导通控制,避免多个信号之间的干扰,能够便于六个胸前电极周期性的信号采集,且可以实现较小的控制间隔,提高了V1~V6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胸前导联处理单元,所述胸前导联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并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
本方案中,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可以仅用于处理胸前导联相关的电位信号,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单元的计算难度,且可避免与肢体导联的电位信号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可以由处理器配合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实现,此时则从而无需单独为心电信号的处理设置硬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之差得到六个胸前导联,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为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
本方案中,上肢中心电位为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即两个上肢体电极所采集的电位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处的电位,由第二中心点T2分别指向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向量,即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位之差可以等效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能够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肢体导联处理单元,所述肢体导联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并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
本方案中,肢体导联处理单元可以仅用于处理肢体导联相关的电位信号,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单元的计算难度,且可避免与胸前导联的电位信号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应用于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中,所述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
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
本方案中,将设备主体的第二表面放置于胸前位置,同时,左上肢体和右上肢体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一侧压紧固定本体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的第二表面紧贴人体,使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六个胸前电极分别与胸前导联的检测位置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能够采集到人体相应位置的电位,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腕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实现胸前六个导联的检测,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本申请实施例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结构简单,两个上肢体电极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设置在第二表面上,能够便于用户在进行心电检测时,两个上肢体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且便于将设备主体压紧固定于身体,使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与人体充分接触,提高各检测电极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确度。另外,在检测六个胸前导联时,无需多次移动设备对胸前的六个导联进行逐一检测,简化了检测步骤,减少了检测的操作流程,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效率,使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更加便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包括:
根据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之差得到六个胸前导联,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为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
本方案中,上肢中心电位为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即两个上肢体电极所采集的电位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处的电位,由第二中心点T2分别指向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向量,即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位之差可以等效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能够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获取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
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
本方案中,将设备主体放置于下肢体位置,同时,使左上肢体和右上肢体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一侧压紧固定本体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的第二表面紧贴人体,使位于第二表面上的下肢体电极与下肢体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下肢体电极能够采集到人体相应位置的电位,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实现六个肢体导联的检测,以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以实现上述中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由于电子设备能够用于执行并实现上述中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该电子设备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所述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由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所述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十二导联ECG的一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十二导联ECG的检测电极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胸前导联对应的预设位置分布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在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胸前六个预设位置和六个等效位置的对比图;
图9为第一中心点和第二中心点位置的对比图;
图10为等效胸前导联检测原理图;
图11为电子设备中显示预览画面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
1-设备主体;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本体;
14-第一固定带;
15-第二固定带;
2-检测电极;
21-第一上肢体电极;
22-第二上肢体电极;
23-下肢体电极;
24-第一胸前电极;
25-第二胸前电极;
26-第三胸前电极;
27-第四胸前电极;
28-第五胸前电极;
29-第六胸前电极;
3-驱动电极;
4-检测单元;
41-第一输入端;
42-第二输入端;
43-第三输入端;
5-开关单元组件;
51-第一开关单元;
52-第二开关单元;
53-第三开关单元;
54-第四开关单元;
55-第五开关单元;
56-第六开关单元;
6-显示屏;
20-人体;
201-右上肢体;
202-左上肢体;
203-下肢体;
V1-第一预设位置;
V2-第二预设位置;
V3-第三预设位置;
V4-第四预设位置;
V5-第五预设位置;
V6-第六预设位置;
R1-第一等效位置;
R2-第二等效位置;
R3-第三等效位置;
R4-第四等效位置;
R5-第五等效位置;
R6-第六等效位置;
T1-第一中心点;
T2-第二中心点;
X-长度方向。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记录心脏激动过程中伴随着的电位变化的图形,也称静态心电图。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为了反映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记录和反映心脏的电活动。如图1所示,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只安放上肢体电极、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记录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以进行全面的诊断。其中,一个导联代表一个方向的检测向量,单独一个检测向量只能检测一个方向的异常,医疗诊断用的十二导联包括反映心脏电位在冠状面(将心脏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上的情况的六个肢体导联(I导联、II导联、III导联、aVL导联、aVF导联以及aVR导联)和反映心脏电位在横截面(将心脏分为上下两部分的纵切面)上的情况的六个胸前导联(V1导联、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5导联以及V6导联),上述十二个导联可以反映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从而能够对心脏进行较为全面和精确的检测,例如冠心病等病症的检测。
其中,如图2所示,在进行心电检测时,一般将左上肢体电极LA和右上肢体电极RA分别安放在左上肢和右上肢,下肢体电极LL安放在下肢体,六个胸前电极分别安放在人体胸前V1、V2、V3、V4、V5、V6六个预设位置。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预设位置V1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第二预设位置V2位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第三预设位置V3位于第二预设位置V2与第四预设位置V4两点连线的中点,第四预设位置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第五预设位置为V5位于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第六预设位置V6位于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
如图2所示,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为:检测由左上肢体电极LA、右上肢体电极RA和下肢体电极LL确定的第一中心点T1的电位,分别与六个胸前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得到V1导联、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5导联和V6导联六个胸前导联所对应的心电图信号。
医用的心电图机设备可以实现十二导联检测,但是医用的心电图机设备较大,且需要专业医务人员操作,不能及时的检测到急性心梗等疾病。而当前常见穿戴产品具备的ECG检测功能多为单导联ECG检测,基本只能对心电信号的节律性异常(如房颤、早搏等)进行检测,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ECG进行检测的情景无法进行有效检测。例如,一些冠心病患者的十二导联心电图中,I导联检测正常,但其他导联会表现出冠心病典型的ST段变化,现有技术的一些手环上集成的ECG检测功能,可得到双手I导联所对应的电势信号,若只能够检测I导联会导致冠心病的漏检。
另有一些便携式多导联EDG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对肢体导联(I,II,III,aVL,aVR,aVF)和胸前导联(V1,V2,V3,V4,V5,V6)的检测,以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ECG进行检测的情景实现有效的检测。但是,现有可穿戴的便携式多导联检测设备在对胸前六个导联(V1,V2,V3,V4,V5,V6)进行检测时,需要多次移动设备对胸前的六个导联进行逐一检测,无法一次性获取胸前六个导联的心电如波形,检测过程较为繁琐,不便于用户进行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实现更加便捷的胸前六个导联的检测。该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是运动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臂带等等可便携穿戴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是以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进行的说明。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进行介绍,如图4和图5所示,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可以包设备主体1,多个检测电极2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设备主体1和多个检测电极2,设备主体1包括本体13和固定带,本体13与固定带连接,设备主体1包括本体13和固定带形成的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多个检测电极2用于检测人体表面的电信号,多个检测电极2包括两个上肢体电极、一个下肢体电极23和六个胸前电极,两个上肢体电极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设置于第二表面12。其中,两个上肢体电极可以分别为第一上肢体电极21和第二上肢体电极22,六个胸前电极可以分别为第一胸前电极24、第二胸前电极25、第三胸前电极26、第四胸前电极27、第五胸前电极28和第六胸前电极29。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用户在未进行多导联心电检测时,可通过固定带将腕式可穿戴设备10佩戴于腕部,用户在进行多导联心电检测时,可先将设备主体1放置于如图6所示的下肢体203位置,同时,使左上肢体202和右上肢体201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20一侧压紧固定本体13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紧贴人体20,使位于第二表面12上的下肢体电极23与下肢体203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下肢体电极23能够采集到人体20相应位置的电位,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实现六个肢体导联的检测。然后再将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放置于如图7所示的胸前位置,同时,左上肢体202和右上肢体201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20一侧压紧固定本体13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紧贴人体20,使位于第二表面12上的六个胸前电极分别与胸前导联的检测位置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能够采集到人体20相应位置的电位,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腕式可穿戴设备10可以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实现胸前六个导联的检测,以此实现十二导联的检测,从而可以针对急性心梗、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进行检测的情景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结构简单,两个上肢体电极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上,下肢体电极23和六个胸前电极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能够便于用户在进行心电检测时,两个上肢体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且便于将设备主体压紧固定于身体,使下肢体电极23和六个胸前电极与人体20充分接触,提高各检测电极2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确度。另外,在检测六个胸前导联时,无需多次移动设备对胸前的六个导联进行逐一检测,简化了检测步骤,减少了检测的操作流程,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效率,使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更加便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进行六个肢体导联检测时,可以将设备主体1放置于人体20的下腹部,以便于用户实施检测操作,当然,也可以将设备主体1放置于双腿等下肢体203部位,以适应用户在不同姿势下的检测操作,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表面11上,本体1可以设置有显示屏6,以便于用于进行检侧操作或查看十二导联检测报结果等,在未进行多导联心电检测时,显示屏6也可用显示时间、信息等功能,以丰富用户的日常使用功能,在此不做限制。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对九个检测电极2(即两个上肢体电极、一个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在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的位置不进行限定,只要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实施检测操作即可。
此外,用户在进行多导联心电检测时,也可以先进行胸前导联检测,再进行肢体导联检测,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时,如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分别与右上肢体201和左上肢体202接触,确定第二中心点T2的上肢中心电位,使六个胸前电极分别与胸前六个等效位置接触,即第一胸前电极24与第一等效位置R1接触,第二胸前电极25与第二等效位置R2接触,第三胸前电极26与第三等效位置R3接触,第四胸前电极27与第四等效位置R4接触,第五胸前电极28与第五等效位置R5接触,第六胸前电极29与第六等效位置R6接触,以采集胸前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电位,检测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电位之差,以实现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
其中,如图8和图9所示,由于胸前的R1~R6六个等效位置位于V1~V6六个预设位置的上方,且第一等效位置R1、第二等效位置R2、第三等效位置R3、第四等效位置R4、第五等效位置R5、第六等效位置R6分别与第一预设位置V1、第二预设位置V2、第三预设位置V3、第四预设位置V4、第五预设位置V5、第六预设位置V6的距离均为H,与同时利用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和下肢电极23确定的第一中心点T1和利用第一上肢体电极21和第二上肢体电极22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之间的距离H相同,因此,如图10所示,由第二中心点T2分别指向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向量方向,与由第一中心点T1指向V1~V6六个预设位置的向量方向一一对应。由此可知,由两个上肢体电极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的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六个胸前电极采集到人体20的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电位之差,得到的R1导联、R2导联、R3导联、R4导联、R5导联和R6导联可以分别等效为与其向量方向对应的V1导联、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5导联和V6导联,进而可实现等效的六个胸前导联(V1导联、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5导联和V6导联)的检测。
其中,为了方便用户可以快速的确定腕式可穿戴设备10在用户胸前的准确位置,该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与例如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配合交互使用,该电子设备可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连接,并载有与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配合使用的应用程序。如图11所示,该应用程序可以用于显示人体20上半身的预览图像,以及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在人体20上的检测位置的预览图像。当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采集到用户的图像时,用户可以根据预览图像的提示确定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在胸前的摆放位置。
其中,当用户的上半身对应与应用程序中的人体20上半身的预览图像重合,以及操作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20对应与应用程序中腕式可穿戴设备10的预览图像重合时,可以确定腕式可穿戴设备10在用户胸前的位置准确,从而可以进行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实施方式实现确定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在胸前摆放的位置,例如,可在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设置体感传装置等,当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在胸前摆放的位置正正确时进行振动提醒,以便于用户进行胸前导联的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六个肢体导联的检测时,如图4~图6所示,第一上肢体电极21与右上肢体201接触,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与左上肢体202接触,下肢体电极23与下肢体203接触,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检测第一上肢体电极21的电位与第二上肢体电极22的电位之差得到I导联,检测第一上肢体电极21的电位与下肢体电极23的电位之差得到II导联,检测第二上肢体电极22的电位与下肢体电极23的电位之差得到III导联,同时利用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和下肢体电极23可以定位三者的第一中心点T1,并获取该位置的电位,即Wilson中心点电位,并通过检测第一中心点T1的电位分别与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下肢体电极23的电位之差,得到VR导联、VL导联和VF导联。
但是,由于VR导联、VL导联、VF导联远离心脏,以中央电端Wilson中心点电位为负极时记录的电位差太小,容易导致检测到的VR导联、VL导联、VF导联的振幅较低。因此,在另一种肢体导联的计算方法中,可以将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和下肢体电极23中的一者作为正极,将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下肢体电极23中除正极以外的其他两个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作为负极,通过检测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下肢体电极23分别作为正极时,与其所对应的负极的电位之差得到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从而增大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的振幅,以便于观察心脏在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三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表1示出了在该计算方法下的各肢体导联对应的信号,其中L为第二上肢体电极22采集的电位,R为第一上肢体电极21采集的电位,U为下肢体电极23采集的电位。
表1各肢体导联对应的信号
肢体导联 信号
I导联 I=L-R
II导联 II=U-R
III导联 III=U-L
aVR导联 aVR=R-0.5*(L+U)=-0.5*(I+II)
aVL导联 aVL=L-0.5*(R+U)=0.5*(I-III)
aVF导联 aVF=U-0.5*(L+R)=0.5*(II+III)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肢体”为肩膀以下的部分,包括手部,“下肢体”为脐以下的部分,包括脚部、下腹部、腿部、膝盖等。另外,左侧和右侧下肢均可进行心电图测量,在此不做限制。
此外,由于中VR导联、VL导联和VF导联分别与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的方向相同,因此均能够正确反映心脏在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三个方向上的电活动,从而上述两种计算肢体导联的方法均可以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肢体导联的计算方法进行限定。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本体13连接于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之间,在第一表面11上,两个上肢体电极中的一者设置于第一固定带14,另一者设置于第二固定带15。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6和图7所示,该结构能够在检测过程中,便于用户的两个上肢体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的同时,对设置有该上肢体电极的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向人体20一侧进行压紧固定,使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与人体20更加贴合,且设置于本体13两侧的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更易于用户实施检测操作和佩戴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4、图6和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上肢体电极21设置于第一固定带14上,第二上肢体电极22设置于第二固定带15上,用户在检测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过程中,可通过右上肢体201的手指与第一上肢体电极21接触,其余手指固定第一固定带14,左上肢体202的手指与第二上肢体电极22接触,其余手指固定第二固定带15,从而将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压紧于人体20,从而易于用户实现操作,当然,也可以是左上肢体202和右上肢体201的其他部位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或压紧固定带,在此不做限制。
当然,在第一表面11上,两个上肢体电极中的一者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固定带14或第二固定带上,另一者设置于本体13上,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第二表面12上,六个胸前电极沿设备主体1的长度方向X依次设置于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上,下肢体电极23设置于本体13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的空间较大,便于六个胸前电极与人体20上的六个等效位置进行一一对应设置,以便于六个胸前导联的电位采集,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精确度,且下肢体电极23设置在本体13能够使其更易于与人体贴合,从而便于下肢体电极23的电位采集。
当然,根据腕式可穿戴设备的实际结构,检测电极2也可以全部设置在固定带上,或者在六个胸前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设置在本体13上,或者下肢体电极23也可以设置在固定带上,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胸前电极24和第二胸前电极25设置在第一固定带14上,第三胸前电极26、第四胸前电极27、第五胸前电极28和第六胸前电极29设置在第二固定点15上,以使六个胸前电极能够与人体20上的六个等效位置进行一一对应设置。当然,根据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沿长度方向X的实际长度,六个胸前电极也可以在第一固定带14和第二固定带15上进行其他的设置,只要保证六个胸前电极能够与人体20上的六个等效位置进行一一对应设置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如图4~图7所示,当第一上肢体电极21用于与右上肢体201接触,第二上肢体电极22用于与左上肢体202接触,第一胸前电极24~第六胸前电极29,分别用于与胸前导联由右上肢体201向左上肢体202的六个等效位置对应接触时,可以至少将第一上肢体电极21和第一胸前电极24同时设置在第一固定带14或第二固定带15上,以进一步便于用户实施检测操作,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固定带为一条腕带,本体13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腕带的一端与本体13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当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后,设备主体1形成环状结构,以便于用户佩戴。其中,在第一表面11上,两个上肢体电极可设置于腕带的两端,当然,根据实际结构,两个上肢体电极中的一者可以设置在腕带上,另一者可以设置在本体13上,以便于用户实施检测操作,在此不做限制。在第二表面上,六个胸前电极和下肢体电极23均可以设置在腕带上,当然,根据实际结构,六个胸前电极和下肢体电极23中的部分检测电极2也可以设置在本体13上,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驱动电极3,驱动电极3设置于本体13的第二表面12,驱动电极3用于施加参考电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电极3设置在第二表面12,以便于在检测过程中与人体20接触施加参考电位,从而能够用于消除共模干扰,提高心电检测的精确度,且驱动电极3设置于本体13上,能够提高本体13的集成化,有利于腕式可穿戴设备10的小型化设计。
当然,驱动电极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11或固定带上,本申请实施例对驱动电极3的位置不进行限定,只要用户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与驱动电极3接触即可。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还包括检测单元4,检测单元4包括第一输入端41、第二输入端42和第三输入端43,第一输入端41电连接于两个上肢体电极的一者,第二输入端42电连接于两个上肢体电极的另一者,六个胸前电极分别通过六个开关单元电连接于第三输入端43,检测单元4用于确定导联采样值,导联采样值为第三输入端43的电位与上肢中心电位之差,上肢中心电位与第一输入端41的电位相关,上肢中心电位与第二输入端42的电位相关。
如图7和图12所示,在检测六个胸前导联的过程中,第一上肢电极21和第二上肢电极22采集的人体20的右上肢体201和左上肢体202的电位,能够分别经第一输入端41和第二输入端42进入到检测单元4,检测单元4根据经第一输入端41和第二输入端42输入的电位能够确定两个上肢体之间的第二中心点T2的电位,即上肢体中心电位,当第一开关单元51导通时,第一胸前电极24采集的人体20胸前第一等效位置R1的电位能够经第三输入端43进入检测单元4,此时检测单元4能够根据上肢体中心电位与第三输入端43输入的电位之差输出R1导联的导联采样值,从而实现等效的V1导联的检测。同样的,第二开关单元52、第三开关单元53、第四开关单元54、第五开关单元55和第六开关单元56分别导通时,第二胸前电极25采集的第二等效位置R2的电位、第三胸前电极26采集的第三等效位置R3的电位、第四胸前电极27采集的第四等效位置R4的电位、第五胸前电极28采集的第五等效位置R5的电位、第六胸前电极29采集的第六等效位置R6的电位分别能够经第三输入端43依次进入检测单元4,检测单元4能够根据上肢体中心电位与第三输入端43依次输入的电位之差依次输出R2导联、R3导联、R4导联、R5导联、R6导联的导联采样值,从而实现等效的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4导联、V5导联和V6导联的检测,由此实现V1~V6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该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且能够在肢体导联检测时使六个胸前电极处于非导通状态,避免干扰。另外,在检测过程中,无需移动检测设备,两个上肢电极采集的电位分别经第一输入端41和第二输入端42进入检测单元4,不易受其他检测电极2的影响,提高了检测单元4确定的上肢中心电位的准确性,且六个胸前电极采集的电位分别通过六个开关单元控制依次经第三输入端43进入检测单元4,能够避免多个胸前电位同时进入检测单元4,降低了检测单元4的计算难度,也提高了检测单元4输出的每个导联采样值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检测的准确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多个开关单元可组合形成开关单元组件5。
另外,如图12所示,检测单元4还可以设置第四输入端,使下肢体电极23通过开关单元与第四输入端电连接,以实现下肢体电极23采集的电位的输入,以及在胸前导联检测时使下肢体电极23断开处于非导通状态,避免与其产生干扰。在检测肢体导联时,如图6和图12所示,第一上肢体电极21与人体20的右上肢体201接触采集电位,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与人体20的左上肢体202接触采集电位,下肢体电极23与人体20的下肢体203接触采集电位,此时,与下肢体电极连接的开关单元导通,使下肢体电极采集的电位经第四输入端输入,同时两个上肢体电极采集的电位分别经第一输入端41和第二输入端42输入,检测单元4可根据第一输入端41的电位与第二输入端42的电位之差确定I导联的导联采样值,可根据第一输入端41的电位与第四输入端的电位之差确定II导联的导联采样值,可根据第二输入端42的电位与第四输入端的电位之差确定III导联的导联采样值,且可同时根据第一输入端41、第二输入端42和第四输入端的电位确定三者的第一中心点T1的电位,并根据第一中心点T1的电位分别与第一输入端41、第二输入端42、第四输入端的电位之差分别确定VR导联、VL导联和VF导联的导联采样值,从而实现I导联、II导联、III导联、VR导联、VL导联以及VF导联的检测。
当然,也可以根据上述另一种肢体导联的计算方法:根据第二输入端42的电位和第四输入端的电位确定二者的平均值,根据第一输入端41的电位与该平均值的电位之差确定aVR导联的采样值。根据第一输入端41的电位和第四输入端的电位确定二者的平均值,根据第二输入端42的电位与该平均值的电位之差确定aVL导联的采样值。根据第一输入端41的电位和第二输入端42的电位确定二者的平均值,根据第四输入端的电位与该平均值的电位之差确定aVF导联的采样值,从而实现aVR导联、aVL导联以及aVF导联的检测。
此外,如图12所示,检测单元4还可以设置有第五输入端,使驱动电极3与第五输入端电连接,从而便于控制驱动电极3施加相应的参考电位,消除共模干扰,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上肢中心电位为第一输入端41的电位和第二输入端42的电位的平均值,即两个上肢体电极所采集的电位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处的电位,由第二中心点T2分别指向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向量,即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位之差可以等效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能够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还包括开关控制单元,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周期性控制六个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每个周期包括分别与六个开关单元对应的六个时刻,在每个周期的第i个时刻,六个开关单元中对应的第i个开关单元导通,六个开关单元中其他开关单元截止,i的取值分别为1、2、3、4、5和6,检测单元4还用于,根据连续的多个周期中的第i个时刻确定的导联采样值得到第i个胸前导联信号。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例如,每个周期包括6个时刻,开关控制单元在每个周期的第1个时刻控制第一开关单元51导通,其他开关单元截止,使检测单元4能够确定V1导联在每个周期的第1个时刻的导联采样值,连续的多个周期中的第1个时刻的导联采样值即可以组成第1个胸前导联信号,实现V1导联的检测。类似地,开关控制单元在每个周期的第2个时刻控制第二开关单元52导通,其他开关单元截止,使检测单元4能够确定V2导联在每个周期的第2个时刻的导联采样值,连续的多个周期中的第2个时刻的导联采样值即可以组成第2个胸前导联信号,实现V2导联的检测。依次类推,通过对开关单元的分时控制,可以实现V1~V6这六个胸前导联信号的检测。该结构简单,控制稳定,便于实现对六个开关单元的导通控制,避免多个信号之间的干扰,能够便于六个胸前电极周期性的信号采集,且可以实现较小的控制间隔,提高了V1~V6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开关控制单元可以和检测单元复用,能够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利于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集成化设计。
其中,当一个开关单元导通时,其余的开关单元处于断开状态,避免相互干扰。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还包括胸前导联处理单元,胸前导联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并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
本实施例中,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可以仅用于处理胸前导联相关的电位信号,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单元的计算难度,且可避免与肢体导联的电位信号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可以由处理器配合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实现,此时则从而无需单独为心电信号的处理设置硬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之差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上肢中心电位为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即两个上肢体电极所采集的电位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处的电位,由第二中心点T2分别指向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向量,即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位之差可以等效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能够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可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采集的电位确定其第二中心点T2的上肢中心电位,并根据该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六个胸前电极采集的电位之差,得到V1~V6六个胸前导联的信号,实现V1~V6六个胸导联的检测。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可以包括八个输入端,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分别与八个输入端电连接,其中六个胸前电极可以通过六个控制开关与六个输入端电连接,以便于在进行肢体导联检测时六个胸前电极能够断开避免与其产生干扰。在检测时可以循环导通,实现周期性的V1~V6六个胸前电极导联采样值的逐一确定,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当然,在检测时也可以全部导通,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采集的电信号同时输入至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并同时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该电路结构更加简单。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肢体导联处理单元,肢体导联处理单元用于获取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并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
本实施例中,肢体导联处理单元可以仅用于处理肢体导联相关的电位信号,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单元的计算难度,且可避免与胸前导联的电位信号之间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
其中,肢体导联处理单元可以包括三个输入端,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23分别三个输入端电连接,其中下肢体电极23可以通过控制开关与一个输入端电连接,以便在进行胸前导联检测时下肢体电极23能够断开避免与其产生干扰。在检测时,该控制开关导通,使肢体导联处理单元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实现I导联、II导联、III导联、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或者I导联、II导联、III导联、VR导联、VL导联以及VF导联的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如图13所示,应用于以上任一实施例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中。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也可以为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如果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则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具体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胸前导联处理单元,或者,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具体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检测单元、六个开关单元和开关单元的组合。如果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则手机和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之间可以实现通信连接,例如两者之间通过蓝牙等方式实现无线连接,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通过各电极获取对应的电位并将获取到的电极电位传输至手机,手机基于该方法计算得到胸前导联信号。其中,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该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包括:
S1,获取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
该步骤中,图5和图7所示,将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放置于胸前导联的等效检测位置,同时,左上肢体202和右上肢体201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20一侧压紧固定本体13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紧贴人体20,使位于第二表面12上的六个胸前电极分别与胸前导联的等效检测位置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能够采集到人体20相应位置的电位。
S2,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
该步骤中,能够实现V1导联、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5导联和V6导联,胸前六个导联的检测,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能够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将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放置于如图7所示的胸前位置,同时,左上肢体202和右上肢体201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20一侧压紧固定本体13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紧贴人体20,使位于第二表面12上的六个胸前电极分别与胸前导联的检测位置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能够采集到人体20相应位置的电位,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腕式可穿戴设备10可以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实现胸前六个导联的检测,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可以针对急性心梗、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进行检测的情景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结构简单,两个上肢体电极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上,下肢体电极23和六个胸前电极设置在第二表面12上,能够便于用户在进行心电检测时,两个上肢体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且便于将设备主体压紧固定于身体,使下肢体电极23和六个胸前电极与人体20充分接触,提高各检测电极2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确度。另外,在检测六个胸前导联时,无需多次移动设备对胸前的六个导联进行逐一检测,简化了检测步骤,减少了检测的操作流程,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效率,使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更加便捷,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包括:
根据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之差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上肢中心电位为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
本实施例中,上肢中心电位为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即两个上肢体电极所采集的电位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处的电位,由第二中心点T2分别指向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向量,即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位之差可以等效反映心脏在V1~V6六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能够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时,如8图所示,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分别与右上肢体201和左上肢体202接触,确定第二中心点T2的上肢中心电位,使六个胸前电极分别与胸前六个等效位置接触,即第一胸前电极24与第一等效位置R1接触,第二胸前电极25与第二等效位置R2接触,第三胸前电极26与第三等效位置R3接触,第四胸前电极27与第四等效位置R4接触,第五胸前电极28与第五等效位置R5接触,第六胸前电极29与第六等效位置R6接触,以采集胸前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电位,检测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电位之差,以实现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
其中,如图8和图9所示,由于胸前的R1~R6六个等效位置位于V1~V6六个预设位置的上方,且第一等效位置R1、第二等效位置R2、第三等效位置R3、第四等效位置R4、第五等效位置R5、第六等效位置R6分别与第一预设位置V1、第二预设位置V2、第三预设位置V3、第四预设位置V4、第五预设位置V5、第六预设位置V6的距离均为H,与同时利用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和下肢电极23确定的第一中心点T1和利用第一上肢体电极21和第二上肢体电极22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之间的距离H相同,因此,如图10所示,由第二中心点T2分别指向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向量方向,与由第一中心点T1指向V1~V6六个预设位置的向量方向一一对应。由此可知,由两个上肢体电极确定的第二中心点T2的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六个胸前电极采集到人体20的R1~R6六个等效位置的电位之差,得到的R1导联、R2导联、R3导联、R4导联、R5导联和R6导联可以分别等效为与其向量方向对应的V1导联、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5导联和V6导联,进而可实现等效的六个胸前导联(V1导联、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5导联和V6导联)的检测。
其中,为了方便用户可以快速的确定腕式可穿戴设备10在用户胸前的准确位置,该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可以与例如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配合交互使用,该电子设备可通过无线通讯装置与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连接,并载有与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配合使用的应用程序。如图11所示,该应用程序可以用于显示人体20上半身的预览图像,以及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在人体20上的检测位置的预览图像。当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采集到用户的图像时,用户可以根据预览图像的提示确定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在胸前的摆放位置。
其中,当用户的上半身对应与应用程序中的人体20上半身的预览图像重合,以及操作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20对应与应用程序中腕式可穿戴设备10的预览图像重合时,可以确定腕式可穿戴设备10在用户胸前的位置准确,从而可以进行六个胸前导联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实施方式实现确定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在胸前摆放的位置,例如,可在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设置体感传装置等,当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在胸前摆放的位置正正确时进行振动提醒,以便于用户进行胸前导联的检测。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还包括:
S3,获取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23的电位。
该步骤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将设备主体1放置于如图6所示的下肢体203位置,同时,使左上肢体202和右上肢体201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20一侧压紧固定本体13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紧贴人体20,使位于第二表面12上的下肢体电极23与下肢体203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下肢体电极23能够采集到人体20相应位置的电位。
S4,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23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
该步骤中,能够实现I导联、II导联、III导联、aVR导联、aVL导联以及aVF导联的检测,反映心脏在I导联、II导联、III导联、aVR导联、aVL导联以及aVF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以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从而能够针对冠心病等需要多导联心电检测的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将设备主体1放置于如图6所示的下肢体203位置,同时,使左上肢体202和右上肢体201分别与两个上肢体电极接触,并向人体20一侧压紧固定本体13和固定带,使设备主体1的第二表面12紧贴人体20,使位于第二表面12上的下肢体电极23与下肢体203充分接触,从而使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下肢体电极23能够采集到人体20相应位置的电位,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实现六个肢体导联的检测,以帮助诊断心脏的异常部位。
其中,在进行肢体导联检测的过程中,如图4~图6所示,使第一上肢体电极21与人体20的右上肢体201接触,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与人体20的左上肢体202接触,下肢体电极23与人体20的下肢体203接触,根据第一肢体电极21与第二肢体电极22之间的电位之差,得到I导联,根据第一肢体电极21与下肢体电极23之间的电位之差,得到II导联,根据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与下肢体电极23之间的电位之差,得到III导联。将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和下肢体电极23中的一者作为正极,将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下肢体电极23中除正极以外的其他两个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作为负极,通过检测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下肢体电极23分别作为正极时,与其所对应的负极的电位之差得到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从而增大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的振幅,以便于观察心脏在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三个导联方向上的电活动。
当然,也可以同时根据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和下肢体电极23确定三者的第一中心点T1的电位,并根据第一中心点T1的电位分别与第一上肢体电极21、第二上肢体电极22和下肢体电极23的电位之差分别得到VR导联、VL导联和VF导联,从而实现I导联、II导联、III导联、VR导联、VL导联以及VF导联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肢体”为肩膀以下的部分,包括手部,“下肢体”为脐以下的部分,包括脚部、下腹部、腿部、膝盖等。另外,左侧和右侧下肢均可进行心电图测量,在此不做限制。
此外,由于中VR导联、VL导联和VF导联分别与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的方向相同,因此均能够正确反映心脏在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三个方向上的电活动,从而上述两种计算肢体导联的方法均可以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中。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肢体导联的计算方法进行限定。
由此可知,通过两个上肢电极、一个下肢体电极、六个胸前电极这就个检测电极可以实现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的十二导联的检测,可以针对急性心梗等需要多导联ECG进行检测的情景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检测,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检测效率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以实现上述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为芯片、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表、上网本、可穿戴电子设备、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设备、智能汽车、智能音响、智能眼镜、智能电视、服务器等。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以实现获取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并根据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等心电检测方法。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控制器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程序在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上运行时,使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10执行上述中任一项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等)、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本体和固定带,所述本体与所述固定带连接,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所述本体和固定带形成的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多个检测电极,多个所述检测电极用于检测人体表面的电信号;
所述多个检测电极包括两个上肢体电极、一个下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两个所述上肢体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下肢体电极和六个所述胸前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之间;
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两个所述上肢体电极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另一者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带;
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六个所述胸前电极沿所述设备主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上,所述下肢体电极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其中,六个所述胸前电极分别用于与人体胸前六个等效位置接触,所述胸前六个等效位置位于胸前六个预设位置分别向两个上肢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偏移距离为第一中心点与第二中心点之间的距离H,所述第一中心点为由两个所述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下肢体电极确定的位置,所述第二中心点为由两个所述上肢体电极确定的位置;
所述胸前六个预设位置包括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第三预设位置、第四预设位置、第五预设位置和第六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位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与所述第四预设位置两点连线的中点,所述第四预设位置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所述第五预设位置为位于左腋前线与所述第四预设位置同一水平处,所述第六预设位置位于左腋中线与所述第四预设位置同一水平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表面,所述驱动电极用于施加参考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的一者,所述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的另一者;
所述六个胸前电极分别通过六个开关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三输入端;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确定导联采样值,所述导联采样值为所述第三输入端的电位与上肢中心电位之差,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位相关,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位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为所述第一输入端的电位和所述第二输入端的电位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关控制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周期性控制所述六个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每个周期包括分别与所述六个开关单元对应的六个时刻,在每个周期的第i个时刻,所述六个开关单元中对应的第i个开关单元导通,所述六个开关单元中其他开关单元截止,i的取值分别为1、2、3、4、5和6;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根据连续的多个周期中的第i个时刻确定的所述导联采样值得到第i个胸前导联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胸前导联处理单元,所述胸前导联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并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胸前导联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之差得到六个胸前导联,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为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肢体导联处理单元,所述肢体导联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并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
9.一种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中,所述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两个上肢体电极和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
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
其中,六个所述胸前电极分别用于与人体胸前六个等效位置接触,所述胸前六个等效位置位于胸前六个预设位置分别向两个上肢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偏移距离为第一中心点与第二中心点之间的距离H,所述第一中心点为由两个所述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下肢体电极确定的位置,所述第二中心点为由两个所述上肢体电极确定的位置;
所述胸前六个预设位置包括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第三预设位置、第四预设位置、第五预设位置和第六预设位置,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位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与所述第四预设位置两点连线的中点,所述第四预设位置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所述第五预设位置为位于左腋前线与所述第四预设位置同一水平处,所述第六预设位置位于左腋中线与所述第四预设位置同一水平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胸前导联信号包括:
根据上肢中心电位分别与所述六个胸前电极的电位之差得到六个胸前导联,所述上肢中心电位为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的电位的平均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
根据所述两个上肢体电极和所述一个下肢体电极的电位得到六个肢体导联信号。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以实现如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所述腕式可穿戴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
CN202310216589.8A 2023-02-27 2023-02-27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350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265576.4A CN118542675A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2310216589.8A CN116350228B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PCT/CN2023/141879 WO2024179155A1 (zh) 2023-02-27 2023-12-26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6589.8A CN116350228B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5576.4A Division CN118542675A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0228A CN116350228A (zh) 2023-06-30
CN116350228B true CN116350228B (zh) 2024-03-15

Family

ID=869325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5576.4A Pending CN118542675A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2310216589.8A Active CN116350228B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265576.4A Pending CN118542675A (zh) 2023-02-27 2023-02-27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8542675A (zh)
WO (1) WO20241791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542675A (zh) * 2023-02-27 2024-08-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9924B1 (en) * 2006-12-27 2013-02-05 Los Angeles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t Harbor-Ucla Medical Center ECG leads system for newborn ECG screening
CN107485786A (zh) * 2017-09-18 2017-12-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_icd的植入评估系统
CN108324282A (zh) * 2018-01-31 2018-07-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人体肩部盂肱关节旋转中心运动信息检测系统
CN111417341A (zh) * 2017-12-01 2020-07-14 健康软件有限公司 心电图测量设备
KR20210112683A (ko) * 2020-03-05 2021-09-15 계명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휴대 단말기와 연결된 심전도 측정 시스템 및 심전도 측정 방법
WO2022063975A1 (en) * 2020-09-28 2022-03-31 Kozor Ugander Capital Pty Limited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producing a standard 12-lead ecg
CN115251938A (zh) * 2021-04-29 2022-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腕式可穿戴设备及腕式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5299954A (zh) * 2022-07-25 2022-11-08 深圳市邦健科技有限公司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9882B2 (en) * 2010-06-08 2013-08-13 Alivecor, Inc. Heart monitoring system usable with a smartphone or computer
CA2944242A1 (en) * 2014-04-02 2015-10-0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variation of heart rate of a user
CN106889985A (zh) * 2017-03-24 2017-06-27 心韵恒安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心电图肢体导联模块与十二导联心电采集与传输系统
EP3838148A1 (en) * 2019-12-13 2021-06-23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and determine cardiac health of a person
US11529085B1 (en) * 2022-04-21 2022-12-20 Heartbeam, Inc.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 electrocardiogram
CN118542675A (zh) * 2023-02-27 2024-08-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9924B1 (en) * 2006-12-27 2013-02-05 Los Angeles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t Harbor-Ucla Medical Center ECG leads system for newborn ECG screening
CN107485786A (zh) * 2017-09-18 2017-12-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_icd的植入评估系统
CN111417341A (zh) * 2017-12-01 2020-07-14 健康软件有限公司 心电图测量设备
CN108324282A (zh) * 2018-01-31 2018-07-2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人体肩部盂肱关节旋转中心运动信息检测系统
KR20210112683A (ko) * 2020-03-05 2021-09-15 계명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휴대 단말기와 연결된 심전도 측정 시스템 및 심전도 측정 방법
WO2022063975A1 (en) * 2020-09-28 2022-03-31 Kozor Ugander Capital Pty Limited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producing a standard 12-lead ecg
CN115251938A (zh) * 2021-04-29 2022-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腕式可穿戴设备及腕式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5299954A (zh) * 2022-07-25 2022-11-08 深圳市邦健科技有限公司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0228A (zh) 2023-06-30
CN118542675A (zh) 2024-08-27
WO2024179155A1 (zh) 2024-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zik et al. ECG by mobile technologies
CN113056231B (zh) 移动式心脏监测与分析
CN110327038B (zh) 心电采集电路、设备、方法和系统
US20110160601A1 (en) Wire Free Self-Contained Single or Multi-Lead Ambulatory ECG Recording and Analyz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16350228B (zh)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JP2007195690A (ja) 携帯型心電計測装置
CN115886831B (zh) 多导联心电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07195693A (ja) 携帯型心電計測装置
US20220061759A1 (en) Navigation-based ecg recording with a few electrodes
da Silva et al. Off-the-person electrocardiography
Iskandar et al. A wearable 1-lead necklace ECG for continuous heart rate monitoring
GB2606700A (en) Method of preparing training data for use in training a health event identification machine-learning model
JP2002282230A (ja) 生体情報収集装置、生体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CN116744850A (zh)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心电图生成系统及方法
CN115251938A (zh) 腕式可穿戴设备及腕式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EP3949850A1 (en) Mobile electrocardiography recording device
Gnecchi et al. Advan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G wearable sensor technology: The ECG-ITM-05 ehealth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N210043994U (zh) 心电监测手表
CN208355461U (zh) 心电图撷取装置
CN221356906U (zh) 一种多导联实时心电监测装置
Bruce et al. Sensitivity for Telemed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use of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derived from Frank XYZ leads
Miletić et al.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from a 3-lead electrocardiogram measured by a mobile device
WO2019022646A2 (ru) Жилет для неинвазивного электрофизи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сердца
EP3799783B1 (en) Portable multi-lead electrocardiogram device
US20230270366A1 (en) System for electrocardiograph (ecg) electrode count adjust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