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9954A -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9954A
CN115299954A CN202210882473.3A CN202210882473A CN115299954A CN 115299954 A CN115299954 A CN 115299954A CN 202210882473 A CN202210882473 A CN 202210882473A CN 115299954 A CN115299954 A CN 115299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ead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out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24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小林
陈俊
潘根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oc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oc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oc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oc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24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9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9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9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282Holders for multiple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46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s
    • A61B5/349Detecting specific parameters of the electrocardiograph cyc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所述心电装置包括肢体导联模块、胸前导联模块以及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所述肢体导联模块设置有肢体导联,所述胸前导联模块设置有胸前导联,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设置有右室流出道导联;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包括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以及第三电极VC,所述第一电极VA用于放置于胸骨右缘第一肋间,所述第二电极VB用于放置于剑突,所述第三电极VC用于放置于胸骨左缘第二肋到第三肋之间;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所述肢体导联以及所述胸前导联用于同时获取患者的心电信号,以使所述心电装置生成可诊断ARVD的心电图。

Description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D: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是一种以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和严重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心脏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该疾病的控制和减少对肌体的侵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由于该疾病的心电图中存在具有特征性的Epsilon(ε)波、I型Brugada波这类心电信息,从而可以通过心电图的记录与分析对该疾病进行辨别和发现。
但上述ε波这类能够用于诊断ARVD的获取方式与常见心电图机所采用的普通导联方式不同,需要采用特殊的在高位胸前进行双极导联方式(即Fontaine 导联)来描记。
但现有技术中在普通心电极上实施上述Fontaine导联时,需要打乱常用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式后才能确定Fontaine导联对应的各电极的位置,然后才能获取到Fontaine导联的心电信号,并对获取的心电波形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才能获取和识别出Epsilon(ε)波、I型Brugada波特征图像,这样的繁琐操作不仅会影响常用心电导联的使用,还间接影响了ARVD的确诊率和提早发现,延误了ARVD患者的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ARVD诊断技术中导联电极连接复杂、诊断准确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所述心电装置包括肢体导联模块、胸前导联模块以及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
所述肢体导联模块设置有肢体导联,所述胸前导联模块设置有胸前导联,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设置有右室流出道导联;
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包括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以及第三电极VC,所述第一电极VA用于放置于胸骨右缘第一肋间,所述第二电极VB用于放置于剑突,所述第三电极VC用于放置于胸骨左缘第二肋到第三肋之间;
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所述肢体导联以及所述胸前导联用于同时获取患者的心电信号,以使所述心电装置生成可诊断ARVD的心电图。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胸前导联包括电极V4,所述电极V4用于放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所述肢体导联包括电极R、电极L以及电极F,所述电极R用于放置于右臂,所述电极L用于放置于左臂,所述电极F 用于放置于左腿;所述电极R、所述电极L以及所述电极F各串联一只等值电阻后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点构成中心电端,所述中心电端与所述胸前导联的负极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极VA与所述第二电极VB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二电极VB与所述电极V4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一电极VA与所述电极V4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一胸前双极导联、所述第二胸前双极导联与所述第三胸前双极导联用于生成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正极间的电位差为:
VmF1=A1-A2
所述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正极间的电位差为:
VmF2=A2-A3
所述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正极间的电位差为:
VmF3=A1-A3
其中,VmF1为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VmF2为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VmF3为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A1为第一电极VA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2为第二电极VB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3为电极V4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胸前导联还包括电极V1、电极V2、电极V3、电极V5以及电极V6;所述电极V1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一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2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二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3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三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4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四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5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五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6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六单极胸前导联。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电极VA相对于所述电极V1抬高2-3肋间,所述第三电极VC相对于所述电极V2抬高1-2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肢体导联包括第一肢体导联、第二肢体导联以及第三肢体导联;所述第一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R与所述电极L 连接;所述第二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F与所述电极R连接;所述第三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F与所述电极L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医护人员将所述心电装置的各个电极放置完成后,获取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
根据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生成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以使医护人员根据所述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ARVD。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医护人员将所述心电装置的各个电极放置完成后,获取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
根据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生成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以使医护人员根据所述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ARVD。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医护人员将所述心电装置的各个电极放置完成后,获取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
根据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生成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以使医护人员根据所述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ARVD。
本申请可以实现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将第一电极VA放置于胸骨右缘第一肋间,第二电极VB放置于剑突,第三电极VC放置于胸骨左缘第二肋到第三肋之间,通过在常用心电导联的基础上接入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以及第三电极VC来获取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不需要打乱常用心电导联的连接方式,不仅能极大地利用现有心电图机硬件结构的资源,操作简单,还能够获取到更加完整的心电图,提升ARVD诊断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的导联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的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常的右前胸导联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以及I型Brugada波心电图的对比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探测电极在不同位置获取到的患者心电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至7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设置”、“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心电装置包括肢体导联模块111、胸前导联模块112、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113以及心电图生成模块114;其中,肢体导联模块111、胸前导联模块112 以及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113同时与心电图生成模块114连接。心电图生成模块114用于根据肢体导联模块111、胸前导联模块112以及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 113获取的心电信号生成心电图。肢体导联模块111设置有肢体导联,胸前导联模块112设置有胸前导联,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113设置有右室流出道导联;在使用时,将所述肢体导联、所述胸前导联以及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的电极放置到人体后,便能够通过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所述肢体导联以及所述胸前导联用于同时获取患者的心电信号,以使所述心电装置生成可诊断ARVD的心电图。
其中,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包括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以及第三电极VC,所述第一电极VA用于放置于胸骨右缘第一肋间,所述第二电极VB用于放置于剑突,所述第三电极VC用于放置于胸骨左缘第二肋到第三肋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诊断ARVD 的心电装置的导联连接示意图。肢体导联模块111包括肢体导联,肢体导联包括电极R、电极L以及电极F,所述电极R用于放置于右臂,所述电极L用于放置于左臂,所述电极F用于放置于左腿;所述电极R、所述电极L以及所述电极F各串联一只等值电阻后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点构成中心电端,所述中心电端与所述胸前导联的负极连接;所述胸前导联包括电极V4,所述电极V4用于放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胸前导联还包括电极V1、V2、V3、V5以及V6,电极V1用于放置于胸骨有缘第4肋间,电极V2用于放置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电极V3用于放置于第二肋间与第四肋间之间,电极V5用于放置于左腋前线与第四肋间水平位置,电极V6用于放置于左腋中线与第四、五肋间水平位置。
具体的,所述电极V1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一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2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二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3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三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4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四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5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五单极胸前导联;所述电极V6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六单极胸前导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于肢体导联,所述电极R、所述电极L以及所述电极F 各串联的等值电阻可以是阻值为5000Ω的电阻,所述电极R、所述电极L以及所述电极F各串联一只等值电阻后连接在一起后,连接点构成的中心电端的电位等于零,使其作为无效电极,连接负极;所述电极R、所述电极L以及所述电极F为探查电极,连接正极。
在本实施例中,肢体导联包括第一肢体导联、第二肢体导联以及第三肢体导联;所述第一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R与所述电极L连接;所述第二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F与所述电极R连接;所述第三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F与所述电极 L连接。第一肢体导联、第二肢体导联以及第三肢体导联均为单极肢导联。
具体的,肢体导联还包括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的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示意图。其中,探查电极(正极)放在右臂,无效电极(负极)放在左臂及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端上,构成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探查电极(正极)放在左臂,无效电极(负极)放在右臂及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端上,构成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探查电极(正极)放在左腿,无效电极(负极)放在左臂及右臂相连的中心电端上,构成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F。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VA相对于所述电极V1抬高2-3肋间,所述第三电极VC相对于所述电极V2抬高1-2肋间。第一电极VA作为探查电极(正极)、第二电极VB为探查电极(正极)、中心电端作为负极,描绘出高位右胸导联心电图;第三电极VC作为探查电极(正极)、中心电端作为负极,描绘出低位右胸导联心电图;从而记录到右室流出道异常心电波(比如Epsilon波、Brugada波)等。具体的以Brugada波为例,Brugada波以I型为有意义,主要为I型Brugada 波在右室流出道近场区域的表现。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常的右前胸导联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以及I型Brugada波心电图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I型Brugada波与其它心电图在波峰位置的不同。
具体的,由于右室流出道近场区域远离常规心电图电极(V1~V6),从而使得第一电极VA、第三电极VC能够很好的捕捉到患者的I型Brugada波心电图。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探测电极在不同位置获取到的患者心电图。其中,横坐标轴上设有A、B、C、D、E、F、G,纵坐标轴上设有1、2、3、 4、5、6。具体的,若第三电极VC位于E3处,第三电极VC记录的心电图显示(箭头所指)I型Brugada波特征明显;第一电极VA位于C2处,第一电极VA记录的心电图显示ST段略有抬高伴T波倒置,Brugada波特征不明显,但与第一电极VA在C4处记录的心电图比较,得出不典型Brugada波的结论。第二电极VB在D6 处记录的心电图显示T波直立,完全不具备I型Brugada波的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第三电极VC记录到患者的心电图后,通过判断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第三电极VC记录的心电图中I 型Brugada波与已确诊患者的心电图中I型Brugada波的相似度来判断患者是否确证。判别规则为:
I型Brugada波相似度:
若IVA>IV1(或IV2,IV3)>IVB,或IVC>IV1(或IV2,IV3)>IVB:确诊典型(I型) Brugada波;
若IVA<IV1(或IV2,IV3)>IVB,或IVC<IV1(或IV2,IV3)>IVB:假性I型Brugada 波可能大;
若IVA<IV1(或IV2,IV3)<IVB,或IVC<IV1(或IV2,IV3)<IVB:排除I型Brugada 波。
其中,IVA为第一电极VA记录的心电图中I型Brugada波与已确诊患者的心电图中I型Brugada波的相似度;
IVB为第二电极VB记录的心电图中I型Brugada波与已确诊患者的心电图中I 型Brugada波的相似度;
IVC为第三电极VC记录的心电图中I型Brugada波与已确诊患者的心电图中I 型Brugada波的相似度;
IV1为电极V1记录的心电图中I型Brugada波与已确诊患者的心电图中I型 Brugada波的相似度;
IV2为V2记录的心电图中I型Brugada波与已确诊患者的心电图中I型 Brugada波的相似度;
IV3为V3记录的心电图中I型Brugada波与已确诊患者的心电图中I型 Brugada波的相似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尽管右室流出道部位的近场探查电极捕获异常心电信号敏感性高,但右胸前双极导联有更大的优势。我们在前面所述电极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一个计算机自动计算程序,实现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VA与所述第二电极VB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二电极VB与所述电极V4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一电极VA与所述电极V4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一胸前双极导联、所述第二胸前双极导联与所述第三胸前双极导联用于生成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VA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为:
A1=a1-0.333(VL+VR+VF);
第二电极VB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为:
A2=a2-0.333(VL+VR+VF);
所述电极V4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为:
A3=a3-0.333(VL+VR+VF);
其中,A1为第一电极VA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2为第二电极VB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3为电极Va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1为第一电极VA的电位,a2为第二电极VB的电位,a3为电极V4的电位,VL为电极L的电位,VR为电极R的电位, VF为电极F的电位。
具体的,所述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为:
VmF1=A1-A2
所述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为:
VmF2=A2-A3
所述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为:
VmF3=A1-A3
其中,VmF1为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VmF2为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VmF3为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A1为第一电极VA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2为第二电极VB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3为电极V4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
本申请实现了右室流出道局部近场探查电极的心电图波形描记,并作出直接识图和不同部位的对比分析图(比如提供高、低位右前胸导联描记波的对比图进行真假I型Brugada波的识图),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医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常规心电图联动,实现了更加敏感的右室流出道双极(近似Fontaine)导联的检测,方便快捷地对局部异常微小异常波(如Epsilon波)的捕获。扩大捕捉范围,涵盖变异的右侧优势(电极VA)和左侧优势(电极VC)的人群,提升ARVD 诊断的准确率。不需要打乱常用心电导联的连接方式,极大地利用现有心电图机硬件结构的资源,简化操作,成功将特殊的右室流出道心电图检测与常规体表心电图联动,使之常规化,对该类心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出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适用于上述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装置。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601,在医护人员将所述心电装置的各个电极放置完成后,获取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
其中,各个电极的放置位置为: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以及第三电极VC,所述第一电极VA用于放置于胸骨右缘第一肋间,所述第二电极VB用于放置于剑突,所述第三电极VC用于放置于胸骨左缘第二肋到第三肋之间;电极V1用于放置于胸骨有缘第4肋间,电极V2用于放置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电极V3用于放置于第二肋间与第四肋间之间,电极V4用于放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电极V5用于放置于左腋前线与第四肋间水平位置,电极V6用于放置于左腋中线与第四、五肋间水平位置;电极R用于放置于右臂,电极L用于放置于左臂,电极F用于放置于左腿。将右室流出道导联、肢体导联以及胸前导联连接完成后,便能够获取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
步骤602,根据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生成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以使医护人员根据所述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 ARVD。
其中,在获取到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后,便能够计算出各个导联上输出的电位差,进而生成可诊断ARVD的心电图,接下来医护人员便能够根据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ARVD。
本申请将第一电极VA放置于胸骨右缘第一肋间,第二电极VB放置于剑突,第三电极VC放置于胸骨左缘第二肋到第三肋之间,通过在常用心电导联的基础上接入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以及第三电极VC来获取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不需要打乱常用心电导联的连接方式,不仅能极大地利用现有心电图机硬件结构的资源,操作简单,还能够获取到更加完整的心电图,提升ARVD诊断的准确率。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装置、或与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装置连接的终端或服务器。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一种可诊断 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一种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网络接口用于与外接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屏的测试方法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液晶显示屏的测试装置的各个程序模板。比如,肢体导联模块111、胸前导联模块112以及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113。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该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医护人员将所述心电装置的各个电极放置完成后,获取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根据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生成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以使医护人员根据所述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ARVD。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在医护人员将所述心电装置的各个电极放置完成后,获取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根据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生成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以使医护人员根据所述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ARVD。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 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心电装置包括肢体导联模块、胸前导联模块以及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
所述肢体导联模块设置有肢体导联,所述胸前导联模块设置有胸前导联,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模块设置有右室流出道导联;
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包括第一电极VA、第二电极VB以及第三电极VC,所述第一电极VA用于放置于胸骨右缘第一肋间,所述第二电极VB用于放置于剑突,所述第三电极VC用于放置于胸骨左缘第二肋到第三肋之间;
所述右室流出道导联、所述肢体导联以及所述胸前导联用于同时获取患者的心电信号,以使所述心电装置生成可诊断ARVD的心电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前导联包括电极V4,所述电极V4用于放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所述肢体导联包括电极R、电极L以及电极F,所述电极R用于放置于右臂,所述电极L用于放置于左臂,所述电极F用于放置于左腿;
所述电极R、所述电极L以及所述电极F各串联一只等值电阻后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点构成中心电端,所述中心电端与所述胸前导联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所述第一电极VA与所述第二电极VB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二电极VB与所述电极V4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一电极VA与所述电极V4作为正极,所述中心电端作为负极,组成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所述第一胸前双极导联、所述第二胸前双极导联与所述第三胸前双极导联用于生成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正极间的电位差为:
VmF1=A1-A2
所述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正极间的电位差为:
VmF2=A2-A3
所述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正极间的电位差为:
VmF3=A1-A3
其中,VmF1为第一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VmF2为第二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VmF3为第三右室流出道双极导联的两极电位差,A1为第一电极VA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2为第二电极VB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A3为电极V4与中心电端的电位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前导联还包括电极V1、电极V2、电极V3、电极V5以及电极V6
所述电极V1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一单极胸前导联;
所述电极V2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二单极胸前导联;
所述电极V3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三单极胸前导联;
所述电极V4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四单极胸前导联;
所述电极V5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五单极胸前导联;
所述电极V6与所述中心电端连接,构成第六单极胸前导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VA相对于所述电极V1抬高2-3肋间,所述第三电极VC相对于所述电极V2抬高1-2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导联包括第一肢体导联、第二肢体导联以及第三肢体导联;
所述第一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R与所述电极L连接;
所述第二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F与所述电极R连接;
所述第三肢体导联为所述电极F与所述电极L连接。
8.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诊断ARVD的心电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医护人员将所述心电装置的各个电极放置完成后,获取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
根据各个电极的电位信息生成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以使医护人员根据所述包含右室流出道的心电图的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患有ARVD。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882473.3A 2022-07-25 2022-07-25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99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2473.3A CN115299954A (zh) 2022-07-25 2022-07-25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2473.3A CN115299954A (zh) 2022-07-25 2022-07-25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9954A true CN115299954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8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2473.3A Pending CN115299954A (zh) 2022-07-25 2022-07-25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99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0228A (zh) * 2023-02-27 2023-06-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0228A (zh) * 2023-02-27 2023-06-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6350228B (zh) * 2023-02-27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检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6195B2 (en) Electronic system to control the acquisition of an electrocardiogram
US8352018B2 (en) Multi-tier system for cardiology and patient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CN107530019B (zh) 针对不同ecg导联系统的ecg电缆互换的自动检测/分类
WO20010602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and analyzing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human heart
JP2010535570A (ja) 責任冠動脈の自動識別
US20110263995A1 (en) Comprehensive Myocardial Repolarization Capture Wave-Format Method
US20220160282A1 (en) Providing a Live-Lead View
CN103228207B (zh) 在发病冠状动脉中闭塞位置的自动识别
Jekova et al. Inter-lead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automated detection of cable reversals in 12/16-lead ECG
CN115299954A (zh) 可诊断arvd的心电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8511416A (ja) Ecgベースの心筋虚血検出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0646130B2 (en) Method for recognizing point quantification standard elevation or depression near the equipotential line of each heartbeat
CN113288156B (zh) 一种任意导联视角的心电数据的生成方法
CN109009071A (zh) 一种识别心电波图像特征点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316420A1 (en) Electrocardiographic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Bipolar, Non-vectorial, Truncal Leads or Real Unipolar Leads
CN110811597B (zh) 心电图记录方法、心电图记录仪、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03328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心电图波段标注系统
WO2021242096A1 (en) Ecg based method providing genetic cardiac disease detection
CN110464339A (zh) 一种心电图分析方法及装置
Sabouri et al. Neural network classification of body surface potential contour map to detect myocardial infarction location
Plesinger et al. The VED meter—A new tool to measure the ventricular conduction abnormalities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US11974852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electrocardiogram (ECG) signals for artifact and notification of culprit electrode
Rjoob et al. Machine learning improves the detection of misplaced v1 and v2 electrodes during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acquisition
TW201538132A (zh) 心電訊號的分析系統及方法
Van Dam et al. The electro-anatomical pathway for normal and abnormal ECGs in COVID pati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