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0130A - 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0130A
CN116350130A CN202111610125.2A CN202111610125A CN116350130A CN 116350130 A CN116350130 A CN 116350130A CN 202111610125 A CN202111610125 A CN 202111610125A CN 116350130 A CN116350130 A CN 116350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ust
handheld
dust cup
coll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01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永军
魏长青
程庆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101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01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0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0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9Floor-scrubb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taking-up dirty liquid
    • A47L11/30Floor-scrubb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taking-up dirty liquid by suction
    • A47L11/302Floor-scrubb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taking-up dirty liquid by suction having rotary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9Floor-scrubb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taking-up dirty liquid
    • A47L11/292Floor-scrubb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taking-up dirty liquid having rotary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02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equipment
    • A47L11/4005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cells; Electric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13Contaminants collecting devices, i.e. hoppers, tanks or the like
    • A47L11/4016Contaminants collecting devices, i.e. hoppers, tank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fl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27Filtering or separating contaminants or debr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8Means for supplying cleaning or surface treating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94Accessori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vacuum-clean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6Nozzles with fixed, e.g. adjustably fixed brushes or the like
    • A47L9/0693Specially shaped nozzles, e.g. for cleaning radiators, tubes, fans or the like; Du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6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of vacuum cleaners or the accessories thereof
    • A47L9/2884Details of 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their insta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身模块,机身模块包括机身与连接于机身底端的地刷组件,机身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端子组件,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电连接于至少两组第一端子组件,用电器件包括液体控制模块;手持吸尘装置,手持吸尘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抽吸电机与电池,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吸入口以及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电池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手持吸尘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机身的顶端,手持吸尘装置安装至机身时,每组第一端子组件与每组第二端子组件对应电连接,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相对吸入口间隔设置。该清洁设备其中的手持吸尘装置拆下单独使用时,更易于伸入狭窄区域进行清洁,适用场景更广。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改善,洗地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一些洗地机在使用时,具有干湿两用功能,其中的手持吸尘装置可以从机身上拆下单独使用,也可以安装至机身,与清洁液箱、废液箱等配合使用。然而,若将手持吸尘装置拆下单独使用,手持吸尘装置上吸入口所在位置尺寸较大,难以伸入床下方或沙发下方等狭窄区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清洁设备,其中的手持吸尘装置拆下单独使用时,由于其吸入口所在位置尺寸更小,因此更易于伸入狭窄区域进行清洁,适用场景更广。
清洁设备,包括:
机身模块,所述机身模块包括机身与连接于所述机身底端的地刷组件,所述机身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端子组件,所述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电连接于至少两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所述用电器件包括液体控制模块;
手持吸尘装置,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抽吸电机,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吸入口以及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所述手持吸尘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身的顶端,所述手持吸尘装置安装至所述机身时,每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与每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对应电连接,至少两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相对所述吸入口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外边缘中,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所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第一延伸方向;所述吸入口的外边缘中,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所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第二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二延伸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顶端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两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中,其中一组为正极,另一组为负极;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分别设置于所述吸入口的两侧的两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两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中,其中一组为正极,另一组为负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吸尘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流道与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朝内凹陷,所述手持吸尘装置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机身模块连接,所述吸入口为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端,所述安装槽自所述第二流道的侧壁朝所述第二流道以外凸出,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端面上形成两个拐角区域,每个所述第二端子组件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拐角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的底端不超出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插针,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包括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的端面朝内凹陷的插槽,所述手持吸尘装置安装至所述机身时,所述插针插入所述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的端面设置有朝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机身的顶端设置有朝外凸出的凸块,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凸块的插槽,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的插针,所述手持吸尘装置安装至所述机身时,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凹陷部,所述插针插入所述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顶端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卡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的顶端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斜面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模块内设有液体输送系统与废液回收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用于将清洁液输送至待清洁区域,所述手持吸尘装置安装至所述机身时,所述废液回收系统用于在所述抽吸电机提供的抽吸力作用下将所述待清洁区域的废液回收,所述液体输送系统包括液体控制模块,所述液体控制模块包括输送泵与/或阀门,所述废液回收系统包括废液箱、滚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滚刷转动的滚刷驱动件,所述滚刷的抽吸口与所述废液箱连通,所述液体控制模块与所述滚刷驱动件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体输送系统还包括清洁液箱与喷嘴,所述液体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清洁液箱与所述喷嘴之间,所述喷嘴、所述滚刷与所述滚刷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地刷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液箱、所述液体控制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地刷组件,所述废液箱设置于所述机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废液回收系统连接的尘气分离系统,所述尘气分离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的第一风道、设置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第二风道、尘杯组件、以及所述抽吸电机,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箱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所述吸入口连接,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尘杯组件连接,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抽吸电机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均包括多个沿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流动区域,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流动区域所限定出的流动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机身或所述地刷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充电组件,安装有所述机身或所述地刷组件的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吸电机的电池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所述抽吸电机与所述电池沿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自身轴向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吸尘装置与所述机身整体呈杆状,所述手持吸尘装置与所述机身的平均径向尺寸为D,所述手持吸尘装置与所述机身的总长度为L,D/L≤0.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吸尘装置与所述机身的连接区域的平均径向尺寸小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的平均径向尺寸与所述机身的平均径向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吸尘装置包括:
壳体;
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尘杯与尘杯安装件,所述尘杯包括尘杯主体与尘杯盖,所述尘杯安装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尘杯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连接,所述尘杯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尘杯主体的容纳腔连通的倾倒口;
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被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内腔;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分离,所述尘杯能够相对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至释放位置;
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与所述尘杯主体连接,所述尘杯盖能够被所述第二锁定组件锁定于合盖位置,以封堵所述倾倒口,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尘杯盖分离,以打开所述倾倒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内腔中;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外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组件位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上靠近待倾倒区域的一侧,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倾倒口位于所述尘杯主体的底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释放状态之间转动的转动轨迹中,以所述转动轨迹在所述释放位置的切向为第一方向,施加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的外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盖与所述尘杯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尘杯盖分离,所述尘杯盖相对于所述尘杯主体朝下转动至开盖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吸尘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安装件被所述第三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安装件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组件中的过滤器随所述尘杯同步转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盖包括尘杯盖主体、遮挡罩与遮挡软胶,所述遮挡罩从所述尘杯盖主体上朝所述容纳腔内伸出,所述尘杯盖上设有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遮挡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朝向不同,所述遮挡软胶安装于所述尘杯盖主体,并遮挡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抽吸电机工作时,所述遮挡软胶能够弹性变形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气流能够经所述第一开口流入,并依次与所述遮挡罩、所述遮挡软胶碰撞后从所述第二开口流入所述容纳腔。
上述清洁设备,机身的顶端设置有与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电连接的至少两组第一端子组件,手持吸尘装置的底端设置有吸入口与至少两组与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件,手持吸尘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机身的顶端,当手持吸尘装置安装至机身时,每组第一端子组件与每组第二端子组件对应电连接,以实现电池与用电器件的电连接。若将手持吸尘装置拆下单独使用时,由于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间隔设置于吸入口的两侧,即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分开设置,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手持吸尘装置底端区域实现对第二端子组件的设置,使手持吸尘装置上吸入口所在的一端的径向尺寸较小,在抽吸过程中,更易于伸入床底等狭窄区域进行清洁,适用场景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清洁设备的内部部件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清洁设备的内部部件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清洁设备的机身与地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清洁设备的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清洁设备中手持吸尘装置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9所示手持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清洁设备中手持吸尘装置的尘杯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手持吸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所述手持吸尘装置中尘杯组件、第一锁定组件、第二锁定组件与第三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2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图9所述手持吸尘装置中尘杯组件与第二锁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4中尘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清洁设备的电流回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手持吸尘装置10、壳体100、容纳槽110、第二风道120、第一流动区域121、第二流动区域122、吸入口130、排出口140、第二端子组件150、第一插槽151、安装槽160、固定孔161、手柄170;
尘杯组件200、尘杯210、尘杯主体211、容纳腔2111、倾倒口2112、第二卡接部2113、尘杯盖212、尘杯盖主体2121、遮挡罩2122、遮挡软胶2123、第一开口2124、第二开口2125、第二挂接部2126、插孔2127、尘杯安装件220、第四卡接部221、第二弹性件230、过滤器240;
第一锁定组件300、第一操作钮310、凸出部311、第一斜面3111、连杆320、第一卡接部321、第二斜面322、转动轴323;
第二锁定组件400、第二操作钮410、第一挂接部411、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套接部413、第二锁定组件壳420、插块421、连接柱422;
第三操作钮510、第三卡接部511、第三操作钮按压部512;
抽吸电机610、电池620、连接部630;
地刷组件700、清洁液箱710、滚刷720、喷嘴730、液体控制模块740、滚刷驱动件750;
机身800、废液箱810、第一端子组件820、第一插针821、第二插槽830、第四操作钮840、安装块850、活动件860、凸起861、伸出部870、第一风道871;
充电组件900、插头910、第二插针920、放置台930;
第一电流回路010、第二电流回路020、第三电流回路030、第四电流回路0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与图2,以及图4与图7,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包括机身模块与手持吸尘装置10,机身模块包括机身800与地刷组件700,地刷组件700与机身800的底端连接,手持吸尘装置10可拆卸连接于机身800的顶端。机身800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端子组件820,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电连接于至少两组第一端子组件820,用电器件包括液体控制模块740。手持吸尘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抽吸电机610与电池620,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设置有吸入口130与至少两组与电池620电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件150。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时,每组第一端子组件820与每组第二端子组件150对应电连接,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150相对吸入口130间隔设置。
上述清洁设备,当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二者配合使用时,每组第一端子组件820与每组第二端子组件150对应电连接,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150间隔设置于吸入口130的两侧,即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150分开设置,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端面的空间,在不增大其端面面积的前提下实现第二端子组件150的排布,使此处的结构更加紧凑,径向尺寸更小。若将手持吸尘装置10拆下单独使用时,由于吸入口130所在的底端的径向尺寸较小,因此,在抽吸过程中,更易于伸入床底等狭窄区域进行清洁,适用场景更广。
当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二者配合使用时,二者形成的整机可以作为洗地机;当将手持吸尘装置10拆下单独使用时,手持吸尘装置10可以作为手持吸尘器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既包括机身800中的用电器件,又包括地刷组件700中的用电器件。
参阅图7与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外边缘中,第二端子组件150所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第一延伸方向;吸入口130的外边缘中,第二端子组件150所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第二延伸方向;第二端子组件15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和/或第二延伸方向。具体地,两个方向基本平行是指两个方向的夹角小于20度,优选地,两个方向夹角为0度,即两个方向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组件15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使第二端子组件150的摆放方向适应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外边缘中第二端子组件150所在区域的形状,从而尽量减小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径向尺寸。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组件15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二延伸方向,使第二端子组件150的摆放方向适应吸入口130的外边缘中第二端子组件150所在区域的形状,从而尽量减小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径向尺寸。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组件15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一延伸方向,且基本平行于第二延伸方向,此时为优选方案,可以使第二端子组件150的摆放方向适应吸入口130的外边缘中第二端子组件150所在区域的形状,同时适应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外边缘中第二端子组件150所在区域的形状,从而尽量减小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径向尺寸。
具体地,参阅图2、图4与图7,图15与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800的顶端设置有两组第一端子组件820,两组第一端子组件820中,其中一组为正极,另一组为负极;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设置有分别设置于吸入口130的两侧的两组第二端子组件150,两组第二端子组件150中,其中一组为正极,另一组为负极。正极端子组件与负极端子组件分开设置,可以避免二者因距离过近而短路。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组第二端子组件150为第二正极端子组件,另一组第二端子组件150为第二负极端子组件,第二正极端子组件与第二负极端子组件分别设置于吸入口130的两侧。对应的,其中一组第一端子组件820为第一正极端子组件,另一组第一端子组件820为第一负极端子组件。第一正极端子组件与第二正极端子组件位置对应且二者电连接,第一负极端子组件与第二负极端子组件位置对应且二者电连接,从而通过电池620为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供电。
参阅图1与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抽吸电机610的供电部件为电池620,电池620可拆卸安装于手持吸尘装置10,抽吸电机610与电池620沿手持吸尘装置10的自身轴向排布。具体地,电池620安装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壳体100内,电池620与抽吸电机610沿手持吸尘装置10的轴向排布,从而尽量减小手持吸尘装置10的径向尺寸,使其更易于伸入床底等狭窄空间。优选地,电池620位于手持吸尘装置10的顶端,使其更易于从壳体100内拆下。电量不足时,也可以直接将电池620拆下单独进行充电,或者直接更换满电的电池。电池620与壳体100之间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拆卸结构,例如通过弹性卡接、过盈配合等方式进行安装。
参阅图7、图10与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吸尘装置1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流道120与安装槽160,安装槽160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朝内凹陷,手持吸尘装置10通过安装槽160与机身模块连接,吸入口130为第二流道120的入口端,安装槽160自第二流道120的侧壁朝第二流道120以外凸出,安装槽160与第二流道120在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端面上形成两个拐角区域,每个第二端子组件150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拐角区域内。具体地,手持吸尘装置10通过安装槽160与机身模块卡扣连接,具体结构在后续实施例中详细说明。第二流道120在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端面上的开口即为吸入口130,混杂有少量灰尘的气流从吸入口130流入第二流道120。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流道120大致呈方形槽,安装槽160也为方形槽,安装槽160从第二流道120的侧壁处朝第二流道120以外凸出,安装槽160与第二流道120整体近似呈“凸”自形。安装槽160与第二流道120的连接处形成拐角空间,该拐角空间在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端面形成两个拐角区域,每个第二端子组件150部分位于对应的拐角区域内,或者全部位于对应的拐角区域内。将第二端子组件150设置于拐角区域处可以充分利用拐角处的空间,使第二端子组件150、第二流道120与安装槽160沿径向分布更加紧凑,径向尺寸更小,手持吸尘装置10拆下单独使用时,更易于伸入床底等狭窄区域进行清洁,适用场景更广。
参阅图2、图4与图7,图15与图16,如前所述,电池620与第二端子组件150电连接,第一端子组件820与第二端子组件150电连接,以实现电池620与用电器件的电连接。当然,除了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通过电池620供电,手持吸尘装置10中的抽吸电机610等也与电池620电连接,通过电池620供电。通过电池620为用电器件供电时,电池620、第二正极端子组件、第一正极端子组件、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第一负极端子组件、第二负极端子组件、电池620之间形成电流回路。需要说明的是,图2与图3中并未示出整个电流回路,仅示出了电流从机身模块流向手持吸尘装置10的流路,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仅示出了电流从手持吸尘装置10流向机身模块的流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组件150的底端不超出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若将手持吸尘装置10拆下单独使用时,由于第二端子组件150的底端不超出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即第二端子组件150的底端未凸出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以外,因此,在抽吸过程中,若遇到较为坚硬的物体,第二端子组件150能够被适当的保护,被碰撞而损坏的几率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件820包括插针,第二端子组件150包括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的端面朝内凹陷的插槽,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时,插针插入插槽。参阅图4与图7,以及图15与图16,具体地,前述的第二正极端子组件与第二负极端子组件均包括多个第一插槽151,对应地,第一正极端子组件与第一负极端子组件均包括多个第一插针821,每个第一插针821与每个第一插槽151对应插接,以形成每个用电器件与电池620之间的电流回路。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的端面的为第一插槽151,为朝内凹陷的形状,不会外凸至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端面以外,因此,在抽吸过程中,若遇到较为坚硬的物体,第一插槽151能够被适当的保护,被碰撞而损坏的几率降低。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的端面设置有朝内凹陷的凹陷部,机身800的顶端设置有朝外凸出的凸块,第一端子组件820包括设置于凸块的插槽,第二端子组件150包括设置于凹陷部内的插针,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时,凸块卡入凹陷部,插针插入插槽。具体地,虽然手持吸尘装置10上设置的为插针,但由于插针被安装于凹陷部内,凹陷部对插针进行了保护,使得插针虽然相对于其根部所在的位置外凸,但该外凸也仅限于凹陷部内,并未伸出至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以外,因此,在抽吸过程中,若遇到较为坚硬的物体,插针亦能够被凹陷部适当的保护,被碰撞而损坏的几率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提到了插针与插槽,但插针也可以替换为插块、插头等类似部件,插槽也可以替换为插座等类似部件,此类部件性质相同,仅尺寸存在差异。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800的顶端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卡接固定。如此设置可以实现快速拆装,操作较为简单。参阅图4与图7,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设置有与吸入口130连通的安装槽160,安装槽160的侧壁设置有沿自身径向内凹的固定孔161,机身800的顶端朝外伸出有伸出部870与安装块850,伸出部870的内部中空,以形成第一风道871的出口部分,安装块850上嵌入有活动件860,活动件860上设置有沿自身径向朝外凸出的凸起861。第四操作钮840与机身800的主体部件间通过弹性件连接,该主体部件可以是机身800的外壳,或者与外壳固定连接的其他任意部件。第四操作钮840与活动件860固定连接,按压第四操作钮840时,活动件860随之同步移动,沿径向缩入安装块850,此时弹性件被压缩变形;松开第四操作钮840时,在弹性件回弹力驱动下,活动件860随第四操作钮840反向移动复位。将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时,按压第四操作钮840,使凸起861内缩,然后对准位置,将伸出部870插入吸入口130,安装块850插入安装槽160,插入到位后,松开第四操作钮840,凸起861复位并卡入固定孔161内,从而完成固定安装。在上述安装过程中,前述的每个第一插针821与每个第一插槽151对应插接,以实现电连接。拆下时,只需再次按压第四操作钮840,并使手持吸尘装置10与机身800反向移动即可。上述实施例中,将安装槽160设置于手持吸尘装置10上,保证了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无明显凸起部件,使其在单独使用进行清洁时,抽吸口130周围无部件阻挡,抽吸更加顺畅,清洁更加彻底。当然,除了上述的卡接结构,其他类似的卡接结构亦可。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800的顶端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斜面配合。如此设置可以在二者进行安装时快速定位,使二者能够快速完成安装。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不考虑加工难度,也可以将二者的端面设置为曲面配合,亦能起到类似效果。
参阅图1、图2与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机身模块包括液体输送系统与废液回收系统,液体输送系统用于将清洁液输送至待清洁区域,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时,废液回收系统能够在抽吸电机610提供的抽吸力作用下将待清洁区域的废液回收。液体输送系统包括液体控制模块740,液体控制模块740包括输送泵与/或阀门,废液回收系统包括废液箱810、滚刷720以及用于驱动滚刷720转动的滚刷驱动件750,滚刷720的抽吸口与废液箱810连通,液体控制模块740包括以及滚刷驱动件750均电连接于第一端子组件820。具体地,滚刷720与滚刷驱动件750连接,滚刷720在滚刷驱动件750的驱动下转动时,能够与待清洁区域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增强清洁力,提高清洁效率。液体输送系统可以将清洁液直接输送至待清洁区域,也可以输送至滚刷720,通过滚刷720转动间接的将清洁液输送至待清洁区域。清洁液可以是清水,也可以是添加有各类清洗剂的混合液。清洁液输送时,通过输送泵提供输送动力,通过阀门控制输送管路的通断。清洁液吸附了灰尘、毛发等污物后成为废液,在抽吸电机610的抽吸力作用下,废液能够随气流从滚刷720的抽吸口被抽入废液箱810。废液箱810内安装有气液分离器,可以将混杂的气流分离,大部分灰尘溶于废液被留存于废液箱810中,混有少量灰尘的气流流出废液箱810,从而完成废液回收。废液箱810处的气液分离器等结构均使用现有技术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2、图4、图7与图17,上述的液体控制模块740(即输送泵与/或阀门)以及滚刷驱动件750在使用时均需要用电,三者均属于前述的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三者均通过电连接于第一端子组件820实现取电。其中,液体控制模块740二者位于第三电流回路030中,滚刷驱动件750位于第二电流回路020中。因此,第二正极端子组件与第二负极端子组件均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插槽151,第一正极端子组件与第一负极端子组件均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插针821以对应上述两个电流回路。将第二正极端子组件中的第一插槽151记为第二正极端子,将第二负极端子组件中的第一插槽151记为第二负极端子;将第一正极端子组件中的第一插针821记为第一正极端子,将第一负极端子组件中的第一插针821记为第一负极端子。
图17视角下,两个第二端子组件150中右侧的为第二正极端子组件,左侧的为第二负极端子组件;两个第一端子组件820中,右侧的为第一正极端子组件,左侧的为第一负极端子组件。具体地,在手持吸尘装置10拆下单独工作时,电池620的正极流出的电流经由手持吸尘装置中的抽吸电机610之后,流入电池620的负极,形成第一电路回路。在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在机身模块上时,除包括上述第一电路回路之外,还包括第二电路回路以及第三电路回路。电池620的正极流出的其中一路电流经由与其电连接的第二正极端子、与此第二正极端子电连接的第一正极端子、与此第一正极端子电连接的滚刷驱动件750,与滚刷驱动件750的另一端电连接的第一负极端子、与该第一负极端子电连接的第二负极端子、与该第二负极端子电连接的电池620的负极,形成第二电路回路。电池620的正极流出的另一路电流经由与其电连接的另一第二正极端子、与此第二正极端子电连接的另一第一正极端子、与此第一正极端子电连接的液体控制模块740,与液体控制模块740的另一端电连接的另一第一负极端子、与此第一负极端子电连接的另一第二负极端子、与此第二负极端子电连接的电池620的负极,形成第三电路回路。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输送系统还包括清洁液箱710与喷嘴730,液体控制模块740连接于清洁液箱710与喷嘴730之间,喷嘴730、滚刷720与滚刷驱动件750均设置于地刷组件700。具体地,清洁液被存储于清洁液箱710内,通过输送泵将清洁液箱710内的清洁液抽出,并通过管路输送至喷嘴730,喷嘴730将清洁液喷出至待清洁区域或滚刷720上。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清洁液箱710,直接外接管路至水桶或水龙头上。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喷嘴730,直接通过管路将清洁液输出。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液箱710、液体控制模块740均设置于地刷组件700,废液箱810设置于机身800。将清洁液箱710设置于地刷组件700,并将废液箱810设置于机身800,合理地分配了两个箱体的位置。其中,将清洁液箱710设在地刷组件700,无需设置较长的清洁液管,且喷洒相应较快,还增重了地刷组件700,加大了下压待清洁区域的力度,从而能够增强清洁效果,另外,还能避免将其设置于机身800而导致机身800过于笨重,操作更加灵活;将废液箱810设置在机身800,能够避免过多添加附件导致地刷组件700过大而影响其清洁范围。当然,若不考虑上述因素,将清洁液箱710与废液箱810互换位置亦可。互换位置后,液体控制模块740可以随清洁液箱710一起设置于机身800,也可以依然设置于地刷组件700。但此时,在机身800上还需要设置用于实现废液箱810与抽吸电机610间的气流流动的管路,该管路可以与清洁液箱710沿机身800的径向排布。若清洁液箱710设置于地刷组件700,并将废液箱810设置于机身800,机身800上用于实现废液箱810与抽吸电机610间的气流流动的管路只需与废液箱810沿机身800的轴向排布即可,可以使机身800的径向尺寸更小,结构更加紧凑,更易于伸入床底等狭窄区域。
参阅图2、图4、图7与图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还包括与废液回收系统连接的尘气分离系统,尘气分离系统包括设置于机身800的第一风道871、设置于手持吸尘装置10的第二风道120、尘杯组件200、以及抽吸电机610,第一风道871的一端与废液箱810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风道120的吸入口130连接,第二风道120的出口与尘杯组件200连接,尘杯组件200与抽吸电机610连接。如前所述,大部分灰尘溶于废液被留存于废液箱810中,混有少量灰尘的气流流出废液箱810。混杂有少量灰尘的气流在排出至外界环境之前需要进行过滤,以免将灰尘等排出而造成污染。具体地,机身800的顶端设置的伸出部870的内腔即为第一风道871的出口,手持吸尘装置10内第二风道120的入口即为位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的吸入口130。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时,第一风道871的出口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吸入口130连通。在抽吸电机610的抽吸力作用下,混杂有少量灰尘的气流从废液箱810经第一风道871流出机身800,并经吸入口130流入第二风道120,进而流入尘杯组件200,尘杯组件200内安装有过滤器240,气流在尘杯组件200内经过滤器240过滤后,灰尘留存于尘杯组件200中,洁净的气流经抽吸电机610后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壳体100上设置的排出口140排出至外界环境。由于吸入口130设置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气流沿手持吸尘装置10的轴向流入第二风道120,与沿径向流入相比,可以使径向尺寸更小,结构更加紧凑,更加节省空间。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871和/或第二风道120均包括多个沿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流动区域,至少两个相邻的流动区域所限定出的流动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参阅图2与图10,例如,第二风道120至少包括第一流动区域121与第二流动区域122,二者的轴向存在夹角。气流在这两个区域内流动过程中会与风道壁发生碰撞,使气流方向发生改变,气流中混杂的少量水汽能够在碰撞后沿原本的路径反向运动,并落入废液箱810内,以免过多水汽经尘杯组件200流入抽吸电机610而影响其正常运行。类似的,在机身800内,第一风道871也可以设置类似的弯折形状。或者,第一风道871与第二风道120均设置为此类弯折形状。
参阅图2、图3、图5、图6与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900,机身800或地刷组件700可拆卸安装于充电组件900,安装有机身800或地刷组件700的充电组件900与第一端子组件820电连接。具体地,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机身800可拆卸安装于充电组件900,当机身800可拆卸安装于充电组件900时,二者通过设置于机身800底端的第二插槽830与设置于充电组件900顶端的第二插针920电连接。第二插槽830与第一端子组件820通过内部导线等部件电连接,从而实现充电组件900与第一端子组件820的电连接。当然,上述的第二插槽830与第二插针920也可互换位置。具体地,前述的第二插槽830与第二插针920对应设置有三组,其中两组用于前述的第二电流回路020与第三电流回路030,第三组用于第四电流回路040。当第二插槽830与第二插针920插接,充电组件900中的插头910插入插座时,可以为清洁设备充电,具体地,是为电池620充电。充电组件900还包括放置台930,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地刷组件700放置于放置台930上进行支撑,放置台930设置为与地刷组件700底部相匹配的形状,以增强限位,减小充电过程中机身800与手持吸尘装置10倾倒的风险。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地刷组件700可拆卸安装于充电组件900,充电组件900通过地刷组件700与机身800电连接,进而与第一端子组件820电连接。充电组件900与地刷组件700之间可以通过类似的公母插头的方式电连接,地刷组件700与机身800之间亦如此。目前建筑常规设计中,通常将插座设置于靠近地面的位置,在上述两种实施例中,将充电组件900可拆卸安装于机身800或地刷组件700,可以使充电组件900上的插头910的位置更低,插头910与充电组件900的主体之间无需设置过长的电源线。
具体地,当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于机身模块,机身模块安装于充电组件900,且充电组件900对电池620充电时,充电组件900的正极流出的电流经由与其电连接的又一第一正极端子、与此第一正极端子电连接的又一第二正极端子、与此第二正极端子电连接的电池620的正极,与电池620的负极电连接的又一第二负极端子、与此第二负极端子电连接的又一第一负极端子,与此第一负极端子电连接的充电组件900的负极,形成第四电路回路。综上,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流回路010、第二电流回路020、第三电流回路030均为放电回路,第四电流回路040为充电回路。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放电回路的数量,成对增减第一插针821与第一插槽151的数量。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吸尘装置10与机身800整体呈杆状,手持吸尘装置10与机身800的平均径向尺寸为D,手持吸尘装置10与机身800的总长度为L,D/L≤0.2。将手持吸尘装置10与机身800整体设置为细长杆状可以使其更易于伸入狭窄空间,应用场景更广泛。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吸尘装置10与机身800的连接区域的平均径向尺寸小于手持吸尘装置10的平均径向尺寸与机身800的平均径向尺寸。具体地,即手持吸尘装置10与机身800的连接区域(即连接部630)相较于手持吸尘装置10与机身800上其他区域内凹,以便于使用者手握于此处。手持吸尘装置10的壳体100顶端的径向尺寸也设置的较小,以形成手柄170,使用时,使用者可以一只手握持于手柄170,另一只手握持于连接部630。另外,若将手持吸尘装置10上与机身800的连接区域(即靠近底端的区域)的径向尺寸设置的更小,手持吸尘装置10从机身800上拆下单独使用时,吸入口130更易于到达狭窄区域,使用范围更广。单独使用时,当抽吸电机610运转,灰尘等会从吸入口130吸入,经第二风道120流入尘杯组件200,尘杯组件200内的过滤器240对混杂有灰尘的气流进行过滤,过滤后洁净气流流经抽吸电机610后从排出口140排出,过滤掉的灰尘与小颗粒物被留存于尘杯组件200内。
参阅图7至图10,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吸尘装置10还包括第一锁定组件300与第二锁定组件400,第一锁定组件300与壳体100连接。尘杯组件200包括尘杯210与尘杯安装件220,尘杯安装件220与壳体100连接,尘杯210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连接。具体地,尘杯主体211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连接。尘杯210包括尘杯主体211与尘杯盖212,尘杯主体211上设有与尘杯主体211的容纳腔2111连通的倾倒口2112,尘杯主体211的容纳腔2111用于容纳灰尘等污物,容纳腔2111内的污物可以经倾倒口2112倒出。图7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尘杯210被第一锁定组件300锁定于壳体100内;释放状态下,尘杯210与第一锁定组件300分离,尘杯210能够相对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至图9所示的释放位置。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主体211连接,尘杯盖212能够被第二锁定组件400锁定于合盖位置,此时尘杯盖212封堵倾倒口2112,容纳腔2111内的污物无法倒出;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二锁定组件4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尘杯盖212分离,尘杯盖212不再被第二锁定组件400锁定于合盖位置,从而不再封堵倾倒口2112,容纳腔2111内的污物可以经倾倒口2112倒出。
上述手持吸尘装置10中,只需要将第一锁定组件300解锁,使尘杯210相对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至释放位置,并施加外力将第二锁定组件400解锁,使尘杯盖212不再封堵倾倒口2112,即可倒出容纳腔2111内的灰尘等污物。在该过程中,只需使尘杯210转动至倾倒位置后打开尘杯盖212即可实现倾倒,无需将尘杯210从壳体100上拆下,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当尘杯210处于倾倒位置时,尘杯盖212才能与第二锁定组件400分离,当尘杯210从锁定状态到达释放状态的转动过程中,由于倾倒口2112被尘杯盖212封堵,容纳腔2111内的灰尘等不会从倾倒口2112洒出至待倾倒区域,例如垃圾桶以外的区域。另外,可以在尘杯210稳定的到达释放位置且不再晃动后,再打开尘杯盖212,以保证容纳腔2111内的灰尘等能较为准确的被倒入垃圾桶内。
参阅图9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组件300包括第一卡接部321,尘杯主体211包括第二卡接部2113,锁定状态下,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卡接,释放状态下,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具体地,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中,其中一个可以为卡钩,另一个为卡槽,例如,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21为卡钩,第二卡接部2113为卡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槽与卡钩也可以互换。当卡钩钩住卡槽时,尘杯主体211的位置被锁定,无法进行转动,当卡钩从卡槽内退出时,尘杯主体211可以进行转动,以到达释放位置。当然,除了通过卡接进行锁定,还可以选用插接、磁吸固定等常规方式。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组件300包括第一操作钮310、连杆320与第一弹性件(图中省略),连杆320上设有第一卡接部321,第一操作钮310安装于壳体100,且第一操作钮310设置于连杆320上远离第一卡接部321的一端,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连杆320与壳体100之间,第一操作钮3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按压连杆320,以使连杆320转动至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第一操作钮310的外力消除后驱动连杆320复位至锁定状态。具体地,连杆320相当于杠杆,通过第一操作钮310按压连杆320的一端,使其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21的另一端翘起,从而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操作钮310、连杆320连为一体,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省略第一操作钮310,外力直接作用于连杆320上远离第一卡接部321的一端。连杆320上设置有外凸的转动轴323,转动轴323与连杆320的主体部分连为一体,壳体100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转动轴323尺寸匹配的凹槽,转动轴323置于凹槽内,当施加外力时,转动轴323在凹槽内转动。优选地,转动轴323位于连杆320的长度方向上靠近第一卡接部321的区域,即连杆320为省力杠杆,只需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使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加于第一操作钮310的外力方向垂直于第一操作钮310按压连杆320的方向。第一操作钮310包括相对于主体凸出的凸出部311,凸出部311包括第一斜面3111,连杆320上远离第一卡接部321的一端包括第二斜面322,第一操作钮3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朝连杆320移动,以使第二斜面322逐渐贴合于第一斜面3111的不同区域,沿外力方向,凸出部311在按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具体地,第一操作钮310为推钮,在图12角度下,通过外力向左推动推钮,推动过程中,推钮上的第一斜面3111不断朝下挤压第二斜面322,从而使连杆320的左端朝上翘起,卡钩从卡槽内退出。前述的第一弹性件可以选用弹簧,弹簧设置于连杆320左端与壳体100之间,当连杆320的左端朝上翘起时弹簧被压缩,当施加于推钮的外力消除后,弹簧回弹力驱动连杆320的左端朝下运动,卡钩再次卡入卡槽,且连杆320的右端朝上翘起,将推钮朝右顶出复位。当然,第一操作钮310也可以为按钮,通过按压按钮左端,使连杆320的右端被朝下按压,左端朝上翘起。
在图10与图12视角下,锁定状态时,尘杯210的轴向与壳体100的轴向平行,当卡钩与卡槽分离,尘杯210朝下转动90度,到达释放位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释放尘杯210时,可以使手持吸尘装置10处于图9所示的平放或接近平放状态,如此,在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后,尘杯210将在自身重力与灰尘重力作用下自动朝下转动。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0,第二弹性件230连接于尘杯主体211与尘杯安装件220之间,第二弹性件230用于在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后驱动尘杯210相对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至释放位置。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可以增大尘杯210释放的动力,使其迅速到达释放位置。另外,若尘杯210组件并未按图9所示角度或类似角度进行释放,例如,若释放时,尘杯210位于图9所示角度下的上侧,即尘杯210与第一锁定组件300同侧设置,此时则无法通过重力朝下自动释放,需要通过第二弹性件230进行驱动,且驱动力要大于尘杯210的重力,才能使尘杯210朝上弹起。具体地,第二弹性件230为扭簧,当尘杯210处于锁定状态时,扭簧处于变形状态,当卡钩与卡槽分离,扭簧的回弹力会驱动尘杯210朝外转动,从而到达释放位置。在图9与图12视角下,当卡钩与卡槽分离,扭簧的回弹力驱动尘杯210朝下转动90度,到达释放位置。当然,转动角度不限于90度,其他角度亦可。需要将尘杯210再次锁定时,只需通过外力反向转动尘杯210,并再次操作第一操作钮310,使第一卡接部321抬起,与尘杯210进行位置避让,待尘杯210转动至锁定位置后,松开第一操作钮310,第一卡接部321将再次与第二卡接部2113卡接以实现锁定。
参阅图10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有容纳槽110,锁定状态下,尘杯210被第一锁定组件300锁定于容纳槽110内,尘杯210上远离尘杯主体211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连接处的一端与容纳槽110的槽壁斜面配合,以在尘杯210相对于容纳槽110转动时进行位置避让。具体地,在附图所示角度下,即尘杯210的左端呈斜面,尘杯210上短下长,对应的,容纳槽110也为上短下长,当尘杯210从容纳槽110内退出,以及尘杯210复位再次进入容纳槽110时,尘杯210的左端与容纳槽110左端不会发生碰撞。具体地,尘杯210的尘杯盖212安装于尘杯主体211的左端,尘杯盖212的外侧壁大部分区域呈斜面。
参阅图9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状态下,第二锁定组件400位于壳体100形成的内腔中;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二锁定组件400外露。因此,当尘杯210未被释放时,操作者无法触碰到第二锁定组件400,只有将尘杯210先释放,才能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因此,避免了在手持吸尘装置10工作时误触发第二锁定组件400而导致尘杯盖212打开后灰尘倒出。具体地,锁定状态下,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盖212均位于壳体100的内部,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盖212均外露。当然,锁定状态下,尘杯盖212也可以外露,只要保证此时无法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倒灰过程中,当处于释放状态下,尘杯组件200位于手持吸尘装置10上靠近待倾倒区域的一侧,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倾倒口2112位于尘杯主体211的底端。优选地,手持吸尘装置10单独使用或者与机身模块配合作为清洁设备使用时,大致呈图1的角度进行清洁,尘杯210位于靠近待清洁区域的一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若尘杯210被装满,可以无需翻转手持吸尘装置10或清洁设备的朝向,直接操作第一操作钮310即可将尘杯210朝下释放。具体地,使用手持吸尘装置10时,尘杯组件200位于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使用过程中,手持吸尘装置10通常相对于床面或沙发面呈倾斜状。释放状态下,尘杯210仍保持此前使用状态的位置朝向(大概呈图1所示的角度),使其朝向垃圾桶等待倾倒区域。将尘杯210释放后,尘杯盖212位于尘杯210的底端,因此,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将尘杯盖212打开后,倾倒口2112直接外露,灰尘等在重力作用下将会自动倒出,无需手动操作,且倒出较为彻底,不易有残留。
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210在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转动的转动轨迹中,以转动轨迹在释放位置的切向为第一方向,施加于第二锁定组件400的外力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锁定组件400安装于尘杯主体211上,当尘杯210到达释放位置时,若施加于第二锁定组件400的外力沿第一方向,则尘杯主体211可能会发生晃动而导致灰尘从倾倒口2112洒出至垃圾桶外,或者导致尘杯主体211过度打开而与尘杯安装件220连接处断裂。本实施例中,由于施加于第二锁定组件400的外力垂直于第一方向,则在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将尘杯盖212打开时,尘杯主体211不易晃动,灰尘不易洒出,也不易因为开盖动作使尘杯主体211与尘杯安装件220连接处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盖212与尘杯主体211转动连接,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二锁定组件4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尘杯盖212分离,尘杯盖212相对于尘杯主体211朝下转动至开盖位置。具体地,按照前述的使用手持吸尘装置10的常规操作,尘杯组件200位于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使手持吸尘装置10处于图9所示的接近平放状态,尘杯盖212的底端与尘杯主体211转动连接,顶端被第二锁定组件400锁定,因此,施加外力使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盖212分离后,尘杯盖212会在自身重力与灰尘重力作用下自动朝下转动,从而将倾倒口2112打开,使灰尘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倒出。在该过程中,只需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无需触碰倾倒口2112,可以避免操作者的手上沾上灰尘。优选地,在尘杯盖212与尘杯主体211之间设置有扭簧等弹性件,施加外力使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盖212分离后,扭簧的回弹力驱动尘杯盖212朝下转动,通过增设扭簧,可以实现迅速开盖。
参阅图9、图11与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组件400包括第一挂接部411,尘杯盖212包括第二挂接部2126,第一挂接部411能够与第二挂接部2126挂接以将尘杯盖212锁定于合盖位置,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一挂接部41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二挂接部2126分离。具体地,第一挂接部411为挂钩,第二挂接部2126为与挂钩的钩部形状匹配的平台,当然,二者也可互换位置,或者,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当然,除了通过挂接的方式实现锁定,还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常见的卡接结构均可,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组件400包括第二操作钮410、第三弹性件(图中省略)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第二操作钮410上设有第一挂接部411,第二锁定组件壳420与尘杯主体211固定连接,第三弹性件连接于第二操作钮410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之间,第二操作钮4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一挂接部411与第二挂接部2126分离,第三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第二操作钮410的外力消除后驱动第二操作钮410复位。具体地,第二锁定组件壳42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于尘杯主体211的外侧壁,第二操作钮410被第二锁定组件壳420部分遮挡。第二锁定组件壳420上还设有外凸的插块421,尘杯盖212上对应位置处设有插孔2127,当尘杯盖212关闭时,插块421插入插孔2127内,以进行限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插块421与插孔2127也可以互换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操作钮410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转动连接,第二操作钮410包括用于接受外力的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位于第二操作钮410上远离第一挂接部411的一端,第二操作钮4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转动至第一挂接部411与第二挂接部2126分离。具体地,第二操作钮410包括套接部413,第二锁定组件壳420包括连接柱422,套接部413套设于连接柱422外部,以实现第二操作钮410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二操作钮410相当于杠杆,按压位于一端的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时,另一端的第一挂接部411会朝外翘起,不再挂住第二挂接部2126,插块421从插孔2127内退出,尘杯盖21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朝下转动从而将倾倒口2112打开。倾倒结束需要关闭尘杯盖212时,通过外力推动尘杯盖212反向转动,同时再次按压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使第一挂接部411朝外翘起进行位置避让,待尘杯盖212反向转动到位后,停止按压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第一挂接部411再次挂住第二挂接部2126,从而再次将尘杯盖212锁定。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操作钮410运动方式为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操作钮410运动方式为移动,位于图9所示位置后,朝远离第二挂接部2126的方向拉动第二操作钮410,即可使第一挂接部411与第二挂接部2126分离。
该手持吸尘装置10或清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尘杯210内收集的垃圾较多时,用户可以一只手握住手柄170,同一只手或者另一只手操作第一操作钮310,将尘杯210释放,当尘杯210转动至释放位置且不再晃动后,将尘杯210的尘杯盖212再次对准垃圾桶,并未握住手柄170的手操作第二操作钮410,从而将尘杯盖212打开,使其中的垃圾从倾倒口2112倒入垃圾桶。在该过程中,当尘杯210不再晃动后,对尘杯210与垃圾桶进行了二次对准,可以使垃圾更准确的进入垃圾桶,不易洒出在垃圾桶外。
优选地,释放状态下,过滤器240随尘杯210一起转动至释放位置。参阅图7、图10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吸尘装置10还包括与壳体100连接的第三锁定组件,锁定状态下,尘杯安装件220被第三锁定组件锁定于壳体100;释放状态下,尘杯安装件220与第三锁定组件可拆卸连接。因此,在释放状态下,除了将尘杯盖212打开进行倒灰,还可以将尘杯安装件220从第三锁定组件上拆下,从而将整个尘杯组件200从壳体100上取出,对其中的过滤器240等部件进行更加彻底的清洁,以保证良好的过滤效果。具体地,过滤器240安装于尘杯主体211的容纳腔2111内。且过滤器240将容纳腔2111的远离倾倒口2112的一侧封堵,使尘杯210处于开盖状态时,灰尘只能从倾倒口2112倒出,而不易从远离倾倒口的一侧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锁定组件包括设置有第三卡接部511的第三操作钮510,尘杯安装件220包括第四卡接部221,第三操作钮510与壳体100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图中省略),第三卡接部511能够与第四卡接部221卡接以将尘杯组件200锁定于壳体100,释放状态下,第三操作钮5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第四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第三操作钮510的外力消除后驱动第三操作钮510复位。具体地,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均呈卡钩状,二者钩住时,即可实现对尘杯组件200的位置锁定。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其中一个为卡钩或卡块,另一个为卡槽。当处于锁定状态下,由于第一锁定组件300将尘杯210的位置锁定,即使操作第三操作钮510,尘杯组件200也无法被拆下,只有当处于释放状态时,操作第三操作钮510,尘杯组件200才能被拆下,因此,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误触发第三操作钮510而导致尘杯组件200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操作钮510上远离第三卡接部511的一端设有用于接收外力的第三操作钮按压部512,释放状态下,第三操作钮5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具体地,第三操作钮510的运动方式为转动,其相当于杠杆,按压其第三操作钮按压部512时,另一端的第三卡接部511朝外翘起,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当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后,朝远离第三卡接部511的方向拉动尘杯安装件220,使其完全从壳体100内退出即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操作钮510的运动方式也可以为移动,朝外拉动第三操作钮510,使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即可。需要再次安装尘杯组件200时,再次操作第三操作钮510,使第三卡接部511朝外翘起进行避让,同时将尘杯安装件220装入原位置,并停止操作第三操作钮510,使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再次钩住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210上设有能够在气流冲击下弹性变形的封堵层,例如橡胶片。抽吸电机610工作时,气流从吸入口130进入第二风道120,并冲击上述的封堵层而进入尘杯210内,到达过滤器240处进行过滤,抽吸电机610未工作时,封堵层将尘杯210封闭。
参阅图10、图12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盖212包括尘杯盖主体2121、遮挡罩2122与遮挡软胶2123,遮挡罩2122从尘杯盖主体2121上朝容纳腔2111内伸出,尘杯盖212上设有与第二风道120连通的第一开口2124,遮挡罩2122上设有与第一开口2124连通的第二开口2125,第一开口2124与第二开口2125的朝向不同,遮挡软胶2123安装于尘杯盖主体2121,并遮挡于第二开口2125,抽吸电机610工作时,遮挡软胶2123能够弹性变形以打开第二开口2125,气流能够经第一开口2124流入,并依次与遮挡罩2122、遮挡软胶2123碰撞后从第二开口2125流入容纳腔2111。由于遮挡罩2122从尘杯盖主体2121上朝容纳腔2111内伸出,在气流从第一开口2124流入后,遮挡罩2122在气流流动方向的前方形成了阻挡,使气流在遮挡罩2122上碰撞后朝第二开口2125流动。虽然在抽吸电机610工作时,遮挡软胶2123能够弹性变形以打开第二开口2125,但其打开程度有限,经遮挡罩2122碰撞后的气流流动至遮挡软胶2123时,可能还会再次与遮挡软胶2123碰撞,并进入容纳腔2111内。当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机身800配合使用时,经过上述至少两次碰撞,使气流方向发生改变,气流中混在的少量水汽能够在碰撞后沿原本的路径反向运动,落入废液箱810内,以免过多水汽流入抽吸电机610影响其正常运行。同时,气流中夹杂的灰尘也会有部分在经过碰撞后反向运动落入废液箱810内,因此,进入容纳腔2111而被过滤留存在容纳腔2111内的灰尘量会较少,可以降低倾倒尘杯210的频率。虽然这部分灰尘会再次落入废液箱810内,但废液箱810的废液装满后,只需要将废液倒出,即可将灰尘一起清除,相较于灰尘过多进入容纳腔2111导致堵塞过滤器240后,再将过滤器240取出进行清洁,操作难度更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模块,所述机身模块包括机身(800)与连接于所述机身(800)底端的地刷组件(700),所述机身(800)的顶端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端子组件(820),所述机身模块中的用电器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20),所述用电器件包括液体控制模块(740);
手持吸尘装置(10),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内部设置有抽吸电机(610)与电池(620),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设置有吸入口(130)以及至少两组第二端子组件(150),所述电池(620)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身(800)的顶端,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所述机身(800)时,每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20)与每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对应电连接,至少两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相对所述吸入口(130)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外边缘中,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所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第一延伸方向;所述吸入口(130)的外边缘中,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所在区域对应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为第二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二延伸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800)的顶端设置有两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20),两组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20)中,其中一组为正极,另一组为负极;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设置有分别设置于所述吸入口(130)的两侧的两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两组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中,其中一组为正极,另一组为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流道(120)与安装槽(160),所述安装槽(160)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朝内凹陷,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通过所述安装槽(160)与所述机身模块连接,所述吸入口(130)为所述第二流道(120)的入口端,所述安装槽(160)自所述第二流道(120)的侧壁朝所述第二流道(120)以外凸出,所述安装槽(160)与所述第二流道(120)在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端面上形成两个拐角区域,每个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拐角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的底端不超出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20)包括插针,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包括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的端面朝内凹陷的插槽,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所述机身(800)时,所述插针插入所述插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的端面设置有朝内凹陷的凹陷部,所述机身(800)的顶端设置有朝外凸出的凸块,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20)包括设置于所述凸块的插槽,所述第二端子组件(150)包括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的插针,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所述机身(800)时,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凹陷部,所述插针插入所述插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800)的顶端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卡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机身(800)的顶端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底端斜面配合。
优选地,所述机身模块内设有液体输送系统与废液回收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用于将清洁液输送至待清洁区域,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安装至所述机身(800)时,所述废液回收系统用于在所述抽吸电机(610)提供的抽吸力作用下将所述待清洁区域的废液回收,所述液体输送系统包括所述液体控制模块(740),所述液体控制模块(740)包括输送泵与/或阀门,所述废液回收系统包括废液箱(810)、滚刷(72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滚刷(720)转动的滚刷驱动件(750),所述滚刷(720)的抽吸口与所述废液箱(810)连通,所述液体控制模块(740)与所述滚刷驱动件(750)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20)。
优选地,所述液体输送系统还包括清洁液箱(710)与喷嘴(730),所述液体控制模块(740)连接于所述清洁液箱(710)与所述喷嘴(730)之间,所述喷嘴(730)、所述滚刷(720)与所述滚刷驱动件(750)均设置于所述地刷组件(700)。
优选地,所述清洁液箱(710)、所述液体控制模块(740)均设置于所述地刷组件(700),所述废液箱(810)设置于所述机身(800)。
优选地,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废液回收系统连接的尘气分离系统,所述尘气分离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800)的第一风道(871)、设置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第二风道(120)、尘杯组件(200)、以及所述抽吸电机(610),所述第一风道(871)的一端与所述废液箱(810)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道(120)的所述吸入口(130)连接,所述第二风道(120)的出口与所述尘杯组件(200)连接,所述尘杯组件(200)与所述抽吸电机(610)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道(871)和/或所述第二风道(120)均包括多个沿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流动区域,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流动区域所限定出的流动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900),所述机身(800)或所述地刷组件(70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充电组件(900),安装有所述机身(800)或所述地刷组件(700)的所述充电组件(900)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20)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抽吸电机(610)的电池(62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所述抽吸电机(610)与所述电池(620)沿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自身轴向排布。
优选地,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与所述机身(800)整体呈杆状,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与所述机身(800)的平均径向尺寸为D,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与所述机身(800)的总长度为L,D/L≤0.2。
优选地,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与所述机身(800)的连接区域的平均径向尺寸小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的平均径向尺寸与所述机身(800)的平均径向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包括:
壳体(100);
尘杯组件(200),所述尘杯组件(200)包括尘杯(210)与尘杯安装件(220),所述尘杯(210)包括尘杯主体(211)与尘杯盖(212),所述尘杯安装件(22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所述尘杯(210)与所述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连接,所述尘杯主体(211)上设有与所述尘杯主体(211)的容纳腔(2111)连通的倾倒口(2112);
第一锁定组件(300),所述第一锁定组件(30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210)被所述第一锁定组件(300)锁定于所述壳体(100)形成的内腔;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210)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300)分离,所述尘杯(210)能够相对于所述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至释放位置;
第二锁定组件(400),所述第二锁定组件(400)与所述尘杯主体(211)连接,所述尘杯盖(212)能够被所述第二锁定组件(400)锁定于合盖位置,以封堵所述倾倒口(2112),所述尘杯(210)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4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尘杯盖(212)分离,以打开所述倾倒口(2112)。
优选地,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锁定组件(400)位于所述壳体(100)形成的内腔中;所述尘杯(210)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400)外露。
优选地,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组件(200)位于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上靠近待倾倒区域的一侧,所述尘杯(210)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倾倒口(2112)位于所述尘杯主体(211)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尘杯(210)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释放状态之间转动的转动轨迹中,以所述转动轨迹在所述释放位置的切向为第一方向,施加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400)的外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优选地,所述尘杯盖(212)与所述尘杯主体(211)转动连接,所述尘杯(210)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4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尘杯盖(212)分离,所述尘杯盖(212)相对于所述尘杯主体(211)朝下转动至开盖位置。
优选地,所述手持吸尘装置(10)还包括与所述壳体(100)连接的第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安装件(220)被所述第三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100);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安装件(220)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组件(200)中的过滤器随所述尘杯(210)同步转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优选地,所述尘杯盖(212)包括尘杯盖主体(2121)、遮挡罩(2122)与遮挡软胶(2123),所述遮挡罩(2122)从所述尘杯盖主体(2121)上朝所述容纳腔(2111)内伸出,所述尘杯盖(212)上设有与所述吸入口(130)连通的第一开口(2124),所述遮挡罩(212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24)连通的第二开口(2125),所述第一开口(2124)与所述第二开口(2125)的朝向不同,所述遮挡软胶(2123)安装于所述尘杯盖主体(2121),并遮挡于所述第二开口(2125),所述抽吸电机(610)工作时,所述遮挡软胶(2123)能够弹性变形以打开所述第二开口(2125),气流能够经所述第一开口(2124)流入,并依次与所述遮挡罩(2122)、所述遮挡软胶(2123)碰撞后从所述第二开口(2125)流入所述容纳腔(2111)。
CN202111610125.2A 2021-12-27 2021-12-27 清洁设备 Pending CN1163501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0125.2A CN116350130A (zh) 2021-12-27 2021-12-27 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0125.2A CN116350130A (zh) 2021-12-27 2021-12-27 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0130A true CN116350130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0125.2A Pending CN116350130A (zh) 2021-12-27 2021-12-27 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01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3839B (zh) 分离组件、污水储存装置、吸取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CN115363475A (zh)
US4367565A (en) Double insulated wet/dry vacuum extraction machine
GB2602908A (en) Handheld extraction cleaner
WO2008054183A1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KR20120010965A (ko) 래치 기구를 구비한 진공 청소기
US10376116B2 (en) Vacuum cleaner
CN217066269U (zh) 清洁设备
CN116350130A (zh) 清洁设备
CN216823274U (zh) 一种污水箱以及清洁装置
JP3889832B2 (ja) 親子型クリーナ
CN216569748U (zh) 吸尘装置与清洁设备
CN115998200A (zh) 吸尘装置与清洁设备
CN218220084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装置及清洁设备
RU2236813C2 (ru) Многоциклонный пылесос
CN216776906U (zh) 分离组件、污水储存装置、吸取装置和表面清洁设备
CN218132602U (zh) 集尘分离器、集尘装置及基站
CN220275517U (zh) 一种吸尘器和清洁设备
KR102603215B1 (ko) 롤패드 회전형 무선 물걸레 청소기
CN210124717U (zh) 吸尘器的主机及吸尘器组件
KR100582054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먼지필터의 착탈확인 구조
CN216933059U (zh) 液体容器、清洁剂供给装置及基站
EP4356804A1 (en) Vacuum cleaner station
KR100762328B1 (ko) 핸디청소기 일체형 진공청소기
CN216933060U (zh)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