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33060U -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 Google Patents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33060U
CN216933060U CN202122852512.9U CN202122852512U CN216933060U CN 216933060 U CN216933060 U CN 216933060U CN 202122852512 U CN202122852512 U CN 202122852512U CN 216933060 U CN216933060 U CN 216933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leaning
storage part
detergent
detergent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525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少将
唐成
段飞
钟亮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n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525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33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33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33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包括:清洁液体存储部,清洁液体存储部存储至少用于对待清洁表面和/或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的清洁液体;回收液体存储部,回收液体存储部存储至少基站对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后的回收液体;以及清洁剂存储部,清洁剂存储部存储用于对待清洁表面和/或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的清洁剂;清洁液体存储部、回收液体存储部及清洁剂存储部被独立且互不干涉地容纳在基站的壳体中,并且均沿基站的高度方向布置。

Description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出现的诸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的表面清洁装置能够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并且能够通过表面清洁装置提供清洁液体或者通过基站向表面清洁装置提供清洁液体。所提供的清洁液体可以是含有清洁剂的清洁液体,通常清洁剂可以存储在清洁剂容器中并且在使用前可以与清洁用水在使用之前进行混合。在现有技术中,因为需要增加清洁剂容器,因此势必将会增大基站的空间,因此需要解决如何合理对基站进行设计以使得基站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此外,在表面清洁装置中或者其基站的清洁液供应容器在有限空间内需要通过释放按键来固定住清洁液瓶。中国专利CN112401786A公开了清洁剂瓶安装结构及相应基站,其在更换清洁剂瓶时,需将容纳空间内的对应水箱拿出后进行清洁剂瓶的安装和取出。
因此研究如何对诸如清洁液供应容器等形式的容器进行固定并且方便地取出。在无需增加释放按键的情况下来固定且释放容器,同时还需要使得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包括:清洁液体存储部,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存储至少用于对待清洁表面和/或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的清洁液体;回收液体存储部,所述回收液体存储部存储至少所述基站对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后的回收液体;以及清洁剂存储部,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存储用于对待清洁表面和/或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的清洁剂;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回收液体存储部及清洁剂存储部被独立且互不干涉地容纳在所述基站的壳体中,并且均沿所述基站的高度方向布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与所述回收液体存储部相邻设置,并且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设置在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与所述回收液体存储部的相邻位置的后方。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回收液体存储部及清洁剂存储部的各自竖直方向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混合部,所述混合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的清洁液体和来自所述液体供给装置的清洁剂,并且形成混合液体。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配置成容纳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并且所述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回收液体存储部与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的相邻位置的后方。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自锁回弹部,所述自锁回弹部配置成与所述清洁剂存储部配合,以便使得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固定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在所述非锁止状态时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能够从所述容纳部中取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自锁回弹部包括复位锁扣,并且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包括出口端,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复位锁扣与所述出口端结合以便固定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在所述非锁住状态时,所述复位锁扣能够与所述出口端脱离。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出口端的外表面设置有N个锁止结构,N个锁止结构绕所述外表面排布,所述复位锁扣包括M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与所述锁止结构结合,以便使得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其中N≥2且M≥2,其中N等于M、或者N大于M。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锁扣设置成能够进行转动,以便使得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锁止结构处于相对固定状态和处于能够脱离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在插入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至取出所述清洁剂存储部的每次过程中,所述复位锁扣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60°/N。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锁止结构包括缺口、进入引导通道和锁止凹槽,当插入所述清洁剂存储部时,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进入引导通道,并且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被按压使得所述凸起部进入所述锁止凹槽中,从而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每个锁止结构还包括退出引导通道,当需要取出所述清洁剂存储部时,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被按压使得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锁止凹槽脱离,并且所述凸起部进入所述退出引导通道,通过提起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而使得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退出引导通道经由下一个锁止结构的缺口与所述锁止结构脱离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限位凹槽,所述凸起部能够通过所述引导通道进入所述限位凹槽,并且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被按压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限位凹槽脱离并且沿着中间引导通道进入所述锁止凹槽。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引导通道大致呈V型,并且中间引导通道的最低点为所述锁止凹槽所处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凹槽所处的高度位于所述缺口所处的高度与所述限位凹槽所处的高度之间,并且所述退出引导通道的起点位于所述限位凹槽所处的高度之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自锁回弹部包括复位弹簧,并且所述复位弹簧向所述复位锁扣提供弹力,以便在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时使得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锁止凹槽抵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锁扣包括卡止结构,并且当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卡止结构与所述清洁剂存储部的底面卡接,以限制所述复位锁扣的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止结构包括卡止凸起,并且容纳所述清洁剂存储部的容纳部的腔体设置有卡止凹槽,所述卡止凸起滑动至所述卡止凹槽时进一步限制所述复位锁扣的转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止结构包括臂部,所述臂部的一端从所述复位锁扣的外环面延伸,并且所述卡止凸起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另一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复位锁扣为环状结构,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所述臂部设置在所述环状结构的外环面,并且所述复位锁扣能够套设在所述出口端的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自锁回弹部包括顶出弹簧及顶起件,所述顶起件与所述清洁剂存储部的底部接触,并且在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所述非锁止状态时,通过所述顶出弹簧将所述清洁剂存储部顶出容纳部。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表面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图3-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图。
图6-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组件的示意图。
图12-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管路等示意图。
图14-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混合部的示意图。
图18-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清洁剂存储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站。其中该基站可以用于停靠诸如扫地机器人等的自主式的表面清洁装置。
表面清洁装置可以包括大致为圆形或者矩形加圆形的壳体。如图1和2所示,该表面清洁装置10可以包括湿式清洁部分和干式清洁部分。其中湿式清洁部分和干式清洁部分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并且可以与清洁表面接触以便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和干式清洁。
湿式清洁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并且在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上可以分别设置诸如拖布等的拖洗件(图中未示出)。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并列排布并且能够分别绕着旋转轴进行旋转,以便当第一旋转件11和第二旋转件12与清洁表面接触的同时对清洁表面进行拖洗。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壳体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清洁液体容纳部,并且通过清洁液体供给口向拖洗件提供清洁液体,从而通过拖洗件吸附的清洁液体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
干式清洁部分可以包括滚刷部13和边刷部14,其中边刷部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当设置一个边刷部的情况下,其可以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一侧,当设置两个边刷部的情况下,其可以分别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两侧。在对清洁表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边刷部14可以进行旋转以便将碎屑等垃圾汇聚至滚刷部13附近,从而通过转动地滚刷部13将垃圾卷至表面清洁装置的壳体内部设置的集尘部中,其中集尘部可以为集尘盒的形式,通过集尘部来收集且储存来自清洁表面的垃圾。
在本公开中优选地,相对于表面清洁装置的作业行进方向,湿式清洁部分可以设置在干式清洁部分的后侧。这样可以实现先干后湿的清洁。此外湿式清洁部分可以相对于可以上下移动。这样在不进行湿式清洁时,湿式清洁部分可以升起以便不与清洁表面进行接触。而在进行湿式清洁时,湿式清洁部分可以被控制为与清洁表面进行接触并且还可以被提供额外的压力,从而与清洁表面接触的湿式清洁部分可以为表面清洁装置提供额外的驱动力或阻力。在需要对顽固污渍等进行清洁的特定清洁场景下,提供的压力可以使得湿式清洁部分的拖洗件与清洁表面更紧密地接触,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另外,虽然在本公开中,湿式清洁部分为两个旋转件的形式,但是应当理解,其也可以设置成一个旋转件,例如该旋转件可以为履带式旋转件,并且该履带式旋转件可以设置成沿着或者逆着表面清洁装置的行进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清洁表面进行湿式清洁。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20。其中该基站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对接。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站之后,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抽吸至基站从而实现表面清洁装置集尘部的排空、和/或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和/或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和/或为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
如图3所示,该基站20可以包括基座组件100、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
基座组件100可以提供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当表面清洁装置的一部分进入基座组件100后,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抽吸接口130来将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抽吸至第一维护组件200,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补液接口140来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和/或可以通过基座组件100中设置的清洗部来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
第一维护组件200的主要功能用于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中所收集的灰尘、碎屑等垃圾进行抽吸,并且将抽吸的垃圾进行存储。第二维护组件300可以包括清洁液体存储部和回收液体存储部,并且可以通过管道连接,将清洁液体存储部所存储的清洁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的补液接口,进而将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并将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自清洁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从基座组件100的清洗部抽吸至回收液体存储部。
在本公开中,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可以与基座组件100来搭配选择使用,从而可以构成具有不同维护模式的基站。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将第一维护组件2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排空模式。当将第一维护组件2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组合后,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的抽吸功能,从而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排空至第一维护组件200,这样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自排空功能。如图5所示,可以将第二维护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清洁模式和/或清洁液体补充模式。将第二维护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组合后,可以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的自清洁和/或可以实现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第一维护组件200、第二维护组件300与基座组件100进行配合,来实现不同维护模式中的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具体地,可以通过第一维护组件200抽吸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从而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排空,可以通过第二维护组件300向表面清洁装置的清洁液体容纳部补充清洁液体和/或提供清洁液体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洁。另外,也可以单独使用基座组件100,从而实现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基座组件100与第一维护组件200和/或第二维护组件300进行组合后,在选择第一维护组件200和/或第二维护组件300的相应模式后也可以同时选择充电模式。虽然在本公开中明确限定了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的作用,但是在此仅为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选择具有其他功能的维护组件来搭配基座组件使用或者采用单一功能的维护组件或者采用功能集成的维护组件等。
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不同的组件,从而搭配相应的表面清洁装置,例如第一维护组件200和/或第二维护组件300可拆卸地附接至基座组件100。例如对于仅进行干式清洁的表面清洁装置,可以选择基座组件10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如果需要对该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进行排空,也可以选择第一维护组件200并且与基座组件100相配合来排空该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从而可以进行自排空模式和/或充电模式。例如在不需要对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的垃圾进行排空的情况下,可以仅选择第二维护组件300和基座组件100,仅进行自清洁模式、液体补充模式和/或充电模式。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后期如果某个组件被更新后,用户可以容易地替换之前的组件来使用更新的组件。现有的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通常功能单一,而对于多功能的基站,体积比较大,用户使用成本较高,并且无法根据用户需求来对基站进行切换。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可以解决现有基站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允许用户通过硬件的选择来对某些功能进行取舍。
根据本公开的可组合式基站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设计成设置在下部,第一维护组件200可以设计成设置中部,而第二维护组件300可以设计成设置在上部。但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变换设置位置。此外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分别设置有与基座组件100组合的组合部分。另外,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置有其他的功能组件来实现其他工作模式。
此外,虽然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使用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的外观示意图,也就是说二者可以容纳在不同壳体中。但是在本公开中,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可以共用一个组件壳体。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均安装至该组件壳体中。这样当用户仅需要第一维护组件200的情况下,可以仅在组件壳体中组装第一维护组件200,仅需要第二维护组件300的情况下,可以仅在组件壳体中组装第二维护组件300,需要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时,可以在组件壳体中组装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产品交付至用户之前进行组装,从而避免用户在组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功能。
为了允许维护组件可靠地设置在基座组件100上,可以在与基座组件100及与其对接的功能组件设置安装结构。例如在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分别设置独立的壳体的情况下则可以第一维护组件200或第二维护组件300上设置安装结构。当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共用组件壳体时,则可以在组件壳体上设置安装结构。作为一个示例,该安装结构可以包括插入件和锁止件,并且插入件可以设置在维护组件而锁止件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如图7所示,在基座组件100上可以设置有插入口611,该插入口611可以供维护组件所设置的插入件插入。并且在插入件插入之后可以通过锁止件612将插入件锁定。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基座组件设置插入件,并且在维护组件设置插入口,另外锁止件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或维护组件上。此外通过将基座组件与维护组件进行锁定,这样可以便于用户对基站进行搬运。而且在第一维护组件200和第二维护组件300共用组件壳体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小基座的体积。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组件100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参照图6和图7,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基座壳体以便形成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其中基座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1(图6所示的后侧壳体)、第二壳体112(图6所示的左侧壳体)和第三壳体113(图6所示的右侧壳体)。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形成半包围空间并且可以一体成型,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座组件100后,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其中至少表面清洁装置的设置有拖洗件的后侧的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进一步地,基座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四壳体114(图7所示的下侧壳体)。第四壳体114可以包括支撑部115和坡道部116。支撑部115可以用于至少支撑表面清洁装置后侧的一部分。坡道部116可以提供允许表面清洁装置进入该半包围空间的通道。
该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充电接口120。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中停靠到位时,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充电接口120相接触,并且通过与外部电源等供电装置连接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接口120可以弹性伸缩,以便更好地与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紧密抵接。充电接口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中示出了充电接口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上。并且充电接口120设置在支撑部115之上的预定高度位置处,这样可以避免在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时液体对充电造成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抽吸接口130,该抽吸接口130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抽吸口15(如图1所示)相对接,这样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相连通,从而在使用第一维护组件200进行自排空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相对接的抽吸接口130与抽吸口15,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成部的垃圾经由接口131抽吸至第一维护组件200中。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抽吸密封部,其中抽吸密封部可以环绕在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并且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到位时,抽吸口15与抽吸接口130抵接形成气动接合时,形成气体通道的密封。可选地,抽吸接口13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
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补液接口140,其中补液接口14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并且有柔性材料制成,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弯曲。这样当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6和图7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补液接口140可以从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的表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其可以由弹性材料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后,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伸缩以便插入表面清洁装置上设置的补液口中。由于补液接口140为柔性的,因此当补液接口140与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未对准时,补液接口140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弯曲以便防止对表面清洁装置造成损伤,而且由于补液接口140能够弯曲也可以保证补液接口140在伸缩的过程中很好地插入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中。补液接口140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流体连通,以便将第二维护组件300的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中以达到清洁液体补充的目的。在本公开中,优选地,补液接口140和抽吸接口130分别设置在充电接口120的两侧。
在本公开中,充电模式与其他维护模式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其他维护模式的同时来进行充电模式。例如在进行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的同时来启动充电模式。
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引导轮150。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基座组件100时,引导轮150可以接触表面清洁装置的侧面并且引导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中。在本公开中,引导轮1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引导轮150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引导轮150的位置可以处于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靠外侧的位置处,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空间时,表面清洁装置首先接触引导轮150,通过引导轮150的引导使得表面清洁装置在容纳空间中停靠到位。
基座组件100的支撑部115上可以设置有清洗部。支撑部115上可以形成一个四周及底面封闭的凹陷的清洗空间,在该封闭的清洗空间中可以存储回收液体。图8示出了根据图6所示A-A剖面得到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清洗部可以包括液体通道1155和排液口1152。液体通道1155可以接收通过管路来自第二维护组件300的液体,并且将液体引导至清洗部来清洗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排液口1152可以将清洗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提供至第二维护组件300以实现回收液体的回收功能,其中在排液口1152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过滤装置。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刷洗件1153,刷洗件115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表面清洁装置的旋转件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在本公开中,刷洗件115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在旋转件进行旋转时,通过刷洗件1153对拖洗件进行刷洗,从而达到拖洗件的自清洁功能。在清洗部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引导部1156,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时,可以通过引导部1156对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引导,也能起到对表面清洁装置支撑的作用。例如如图2所示,表面清洁装置10的滚轮16可以沿着引导部1156移动并且被支撑。
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烘干的烘干口1154,烘干口1154可以设置在与拖洗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在本公开中,优选地可以将烘干口1154设置在第四壳体114(图7所示的下侧壳体)上,并且烘干口1154相对于第四壳体114的底面具有预定高度,以便防止液体进入。烘干口1154可以占据一定面积并且可以从拖洗件的底部来提供热气流,这样可以实现更好的烘干效果。烘干口1154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气体连通,以从第二维护组件300接收气流(该气流可以在基座组件被加热形成热气流)并且提供至拖洗件,从而实现拖洗件的烘干功能。在本公开中,烘干口1154设置的位置可以相对于清洗空间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烘干口的数量可以一个或者多个。烘干口的形式设计成在拖洗件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以便覆盖拖洗件的更大的面积。例如,烘干口可以设置成长条状,该长条状相对于拖洗件的径向延伸,或者也可以将烘干口的数量设置成多个,多个烘干口沿着拖洗件的径向分布。多个烘干口的排布可以设置扇形排布的形式。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基座组件100的正视图和立体图。参照图9和图10,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基座壳体以便形成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空间。其中基座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1(图9所示的后侧壳体)、第二壳体112(图9所示的左侧壳体)和第三壳体113(图9所示的右侧壳体)。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形成半包围空间并且可以一体成型,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至基座组件100后,表面清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其中至少表面清洁装置的设置有拖洗件的后侧的一部分进入该半包围空间中。进一步地,基座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四壳体114(图10所示的下侧壳体)。第四壳体114可以包括支撑部115和坡道部116。支撑部115可以用于至少支撑表面清洁装置后侧的一部分。坡道部116可以提供允许表面清洁装置进入该半包围空间的通道。
该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充电接口120。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中停靠到位时,设置在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可以与基座组件100的充电接口120相接触,并且通过与外部电源等供电装置连接的充电接口120为表面清洁装置进行充电。其中充电接口120可以弹性伸缩,以便更好地与表面清洁装置的充电接口紧密抵接。充电接口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中示出了充电接口1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上。并且充电接口120设置在支撑部115之上的预定高度位置处,这样可以避免在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时液体对充电造成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抽吸接口130,该抽吸接口130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抽吸口15(如图1所示)相对接,这样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相连通,从而在使用第一维护组件200进行自排空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相对接的抽吸接口130与抽吸口15,将表面清洁装置的集成部的垃圾经由接口131抽吸至第一维护组件200中。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抽吸密封部,其中抽吸密封部可以环绕在抽吸接口130的外侧并且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到位时,抽吸口15与抽吸接口130抵接形成气动地接合时,形成气体通道的密封。可选地,抽吸接口13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第二壳体112或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
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补液接口140,其中补液接口140可以设置在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1、或者第二壳体112或者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在图9和图10中示出了抽吸接口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1的内侧面。补液接口140可以从基座组件100的内侧面的表面向外延伸预定长度,其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时,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弯曲。这样当表面清洁装置在基座组件100停靠后,补液接口140可以进行伸缩以便插入表面清洁装置上设置的补液口中。由于补液接口140为柔性的,因此当补液接口140与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未对准时,补液接口140在插入的过程中可以弯曲以便防止对表面清洁装置造成损伤,而且由于补液接口140能够弯曲也可以保证补液接口140在伸缩的过程中很好地插入表面清洁装置的补液口中。补液接口140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流体连通,以便将第二维护组件300的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中以达到清洁液体补充的目的。优选地,补液接口140和抽吸接口130分别设置在充电接口120的两侧。
在本公开中,充电模式与其他维护模式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进行其他维护模式的同时来进行充电模式。例如在进行自排空模式、自清洁模式、和/或液体补充模式的同时来启动充电模式。
可选地,基座组件100可以包括引导轮150。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基座组件100时,引导轮150可以接触表面清洁装置的侧面并且引导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表面清洁装置的容纳空间中。在本公开中,引导轮1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引导轮150分别设置在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引导轮150的位置可以处于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的内侧面靠外侧的位置处,以便当表面清洁装置进入容纳空间时,表面清洁装置首先接触引导轮150,通过引导轮150的引导使得表面清洁装置在容纳空间中停靠到位。
基座组件100的支撑部115上可以设置有清洗部。支撑部115上可以形成有一个四周及底面封闭的凹陷的封闭空间,在该封闭空间中可以存储回收液体。图11示出了根据图9所示A-A剖面得到的剖面图。如图11所示,清洗部可以包括出液口1151和排液口1152。出液口1151可以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流体连通,第二维护组件300提供的清洁液体可以从出液口1151喷出,以便将清洁液体提供至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排液口1152可以将清洗后的回收液体通过管道提供至第二维护组件300以实现回收液体的回收功能。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刷洗件1153,刷洗件1153的数量和位置可以表面清洁装置的旋转件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在本公开中,刷洗件115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并且在旋转件进行旋转时,通过刷洗件1153对安装在旋转件的拖洗件进行刷洗,从而达到拖洗件的自清洁功能。此外清洗部还可以包括对拖洗件进行烘干的烘干口1154,烘干口1154可以设置在与拖洗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设置在与支撑部115的底面距离预定高度的位置处。烘干口1154可以通过管道与第二维护组件300气体连通,以便从第二维护组件300接收烘干气体并且提供至拖洗件,从而实现拖洗件的烘干功能。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在坡道部116上设置有密封结构1161。其中密封结构1161可以相对于坡道部116的表面凹陷,并且密封结构1161的形状设置为与表面清洁装置的滚刷部的相应形状相匹配,从而当表面清洁装置停靠在基座组件100后,密封结构1161可以气密地封闭滚刷部的开口。当密封之后,相当于将滚刷部处对碎屑进行抽吸的吸嘴密封。此时在表面清洁装置内部,从滚刷部附近的吸嘴到集尘部的第一气流路径被堵塞,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尘部到抽吸口15的第二气流路径被打开。通过将第一气流路径封闭,可以提供形成更大的抽吸力从而可以对集尘部中的碎屑等垃圾进行更好地排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在基座组件100的与滚刷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挡板,这样当表面清洁装置回到基座组件100后,弹性挡板可以弹起从而关闭滚刷部的吸嘴等。
图12和图13分别示出了第二维护组件的壳体被去除后示出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清洁液体存储部、回收液体存储部和清洁剂存储部被独立且互不干涉地容纳在所述基站的壳体中,并且均沿基站的高度方向布置,也就是在基站的高度方向上延伸。清洁液体存储部与回收液体存储部可以相邻地设置,并且可以将清洁剂存储部设置在清洁液体存储部与回收液体存储部的相邻位置的后方。在本公开中,清洁液体存储部、回收液体存储部和清洁剂存储部的设置方向(延伸方向)可以平行或者大体平行,例如各部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可以相互平行。
下面将参照图12和图13来详细说明基站的液体分配系统。
液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液体分配结构,其中,第一液体分配结构可以第一管道411及第一泵送部412,通过第一泵送部412的作用,可以将清洁液体存储部350中容纳的清洁液体输送至混合部370中。在本公开中第一泵送部412优选为电磁泵。液体分配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液体分配结构,第二液体分配结构可以包括第二管道421,其中第二管道421可以将清洁剂存储部340中的清洁剂提供至混合部370中,另外液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第二泵送部422,在本公开中第二泵送部422优选为蠕动泵的形式。在本公开中,混合部370可以对来自清洁液体存储部350的清洁液体和来自清洁剂存储部340的清洁剂进行混合,并且将混合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从而可以通过混合液体来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拖洗件进行清洗和/或向表面清洁装置提供混合液体以便对清洁表面进行清洗。此外,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也可以通过第一液体分配结构向基座组件100直接提供来自清洁液体存储部350的清洁液体以供给至表面清洁装置。作为示例,来自清洁液体存储部350的清洁液体和来自清洁剂存储部340的清洁剂可以通过各自的管道分别提供至混合部370中,也可以通过一部分共用管道一起提供至混合部370中。优选地,在本公开中,可以通过管道分别接收清洁液体和清洁剂并且将清洁剂和清洁液体一起提供至混合部370中,例如可以通过三通阀(例如A区域所示)接收清洁剂和清洁液体并且将二者通过进入管道一同提供至混合部370。另外通过第三液体分配结构可以将混合部370的混合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第三液体分配结构可以包括第三管道431、第三泵送部432、第三供液口433和供给管道434。第三管道431可以与混合部370的出口接口376连通,经由第三管道431通过第三泵送部432的抽取作用将混合液体经由供给管道434提供至混合供液口433,并且通过混合供液口433与基座组件100相应部分的对接来将混合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本公开第三泵送部432优选采用隔膜泵。
此外,还可以设置有清洁剂存储部检测装置451,其中清洁剂存储部检测装置451可以用于检测清洁剂存储部是否处于相应位置,也就是检测是否能够提供清洁剂。清洁剂存储部检测装置451可以设置在清洁剂存储部的下方,并且可以采用光电传感器的形式。
第四液体分配结构可以包括第四管道441,第四管道441可以通过第四进液口442与基座组件100连通,以便从基座组件100抽取基座组件100中对拖洗件进行清洗后的回收液体。此外,第四液体分配结构还可以包括第四泵送装置,其中第四泵送装置例如可以是真空泵443。排气管道444可以与真空泵443连通。通过真空泵443的工作,可以使得回收液体存储部360成为真空状态,这样回收液体可以通过第四管道441被抽取至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并且通过排气管道444将抽取的气体排出,而回收液体则留在回收液体存储部360中。
图14至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混合部37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混合部370可以包括第一叶轮部371、第二叶轮部372及传动轴373。第一叶轮部371、第二叶轮部372及传动轴373容纳在混合部370的壳体中。如图13所示,混合部370可以通过管道接收来自三通阀的清洁剂和清洁液体通过第三管道,可以将混合部370中的混合液体提供至基座组件100和/或表面清洁装置。例如可以在混合部370的壳体上设置有入口接口375和出口接口376,其中该入口接口375可以接收清洁剂和清洁液体,并且出口接口376可以将混合液体提供至第三管道。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不采用如上所述的三通阀的形式,而是混合部370可以设置有分别接收清洁剂和清洁液体的单独入口。在本公开中,入口接口375可以与第一叶轮部371对应设置。如图15(示出内部结构)所示,第一叶轮部37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叶片,其中第一叶片的叶面可以设置成圆弧面,承受入口接口375进入的液体的冲击力和/或重力,这样可以通过来自入口接口375的液体使得第一叶轮部371进行转动。第一叶轮部371可以固定套设在传动轴373上,并且第二叶轮部372也固定套设在传动轴373上。当第一叶轮部371转动时将会带动传动轴373进行转动,从而第二叶轮部372也进行转动。在本公开中,第一叶轮部371可以视为转动主动部,而第二叶轮部372则可以视为转动从动部。通过第二叶轮部372的转动,来对进入混合部370的诸如清洁用水等的清洁液体和诸如洗涤剂等的清洁剂进行混合,因此,第二叶轮部372作为一个搅拌装置。可以在混合充分后通过设置在混合部370的底部附近的出口接口376向外提供混合液体。
传动轴373可以通过第一轴承3731支撑在混合部370的顶面,并且通过第二轴承3732支撑在混合部370的底面,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转动阻力和避免产生噪音。第一叶轮部371和第二叶轮部372可以分别通过轴向紧固装置和径向紧固装置固定至传动轴373。作为一个示例,第一叶轮部371可以通过第一轴向卡簧3733和第一径向卡槽3734固定在传动轴373上,第二叶轮部372可以通过第二轴向卡簧3735和第二径向卡槽3736固定在传动轴373上。通过该固定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在工作过程中,第一叶轮部371和第二叶轮部372出现径向和轴向跳动的问题。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固定方式。根据本公开的混合部的内部设置方式,可以实现紧凑、低噪音、低成本等诸多优点。
在本公开中,从入口接口375进入混合部370的流体F冲击方向可以为叶片的径向,例如参见图16和图17。可选地,第一叶轮部371的每个叶片所受到流体冲击力的受力点可以位于叶片中部位置,这样第一叶轮部371可以很好地通过流体冲击来进行转动,并且流体的冲击方向可以大致为叶片的径向方向。第一叶轮部371的每个叶片成弧面,并且弧形叶片的轴向夹角范围可以为5°~85°。例如从弧形叶片的下部部分到弧形叶片的上部部分(此处所说的上下是指弧形叶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处状态的上下),相对于传动轴的轴向,弧形叶片的角度逐渐减小。这样,相对于与传动轴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弧形叶片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并且第一叶轮部371的每个叶片从叶片下部至叶片上部,顺着转动方向倾斜。
在本公开中,除了将入口接口375设置在混合部370的上侧壁之外,也可以将入口接口375设置在混合部370的顶部处,并且进入的流体可以对准叶片,例如如上所述的方式,通过流体的动能和势能来使得第一叶轮部371进行转动。
第二叶轮部372的每个叶片呈弧面,并且弧形叶片的轴向夹角范围可以为5°~85°。例如从弧形叶片的上部部分到弧形叶片的下部部分(此处所说的上下是指弧形叶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处状态的上下),相对于传动轴的轴向,弧形叶片的角度逐渐减小。这样,相对于与传动轴373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向,弧形叶片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并且第二叶轮部372的每个叶片从叶片上部至叶片下部,逆着转动方向倾斜,这样可以通过作为搅拌装置的第二叶轮部372对清洁剂和清洁液体进行更充分的搅拌。
根据本公开的混合部370,在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进入的清洁液体的动能和势能,完成混合液体的搅拌混合,从而实现噪音小、成本低等各种优点。因此在本公开的混合部中可以在不使用电机和减速装置的情况下,实现很好的搅拌效果。
此外,在第二维护组件300中,还可以设置有气流生成装置,其中该气流生成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气流生成装置510和第二气流生成装置520。第一气流生成装置510提供的热气流经由第一气流口511输送至基座组件100的第一入口512,并且可以在第一入口512附近可以设置有诸如PTC加热器形式的加热器件,以便通过加热器对气流加热形成热气流来进行烘干处理。第二气流生成装置520提供的热气流经由第二气流口521输送至基座组件100的第二入口522,并且可以在第二入口522附近可以设置有诸如PTC加热器形式的加热器件,以便通过加热器对气流加热形成热气流来进行烘干处理。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混合部370中还可以设置液位检测装置374,其中液位检测装置374可以用于检测混合部370中的液位的高度。其中,液位检测装置374可以用于检测混合部370中的较低液位阈值和较高液位阈值。该液位检测装置374可以通过一个检测器形成,也可以通过两个以上的检测器形成以便检测较低液位阈值和较高液位阈值。其中在这里,示出了三个液位检测装置,其中,第一个液位检测装置可以用于较低液位阈值的检测,第二个液位检测装置可以用于较高液位阈值的检测,而第三液位检测装置可以分别与第一个液位检测装置和第二个液位检测装置相配合使用以进行验证等。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清洁剂存储部340相对于第二维护组件300为可拆卸的结构,用户可以对清洁剂存储部340进行更换。如图18所示,其中在第二维护组件300上可以容纳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容纳部的腔体3410,清洁剂存储部340也可插入该腔体3410中,例如该腔体3410可以设置有供清洁剂存储部340插入的开口(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维护组件300的上部)。为了允许清洁剂存储部340的锁止和非锁止,作为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复位锁扣3420,其中通过该复位锁扣3420与下面所描述的清洁剂存储部340的锁止结构的配合来实现清洁剂存储部340锁止和非锁止。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清洁剂存储部340来使其插入固定或者弹出非锁止,根据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复位弹簧3430,该复位弹簧3430至少可以用于将清洁剂存储部340弹出。此外,复位弹簧3430可以直接与复位锁扣3420直接接触,优选地,可以设置有顶出件3440,其中该顶出件3440可以设置在复位弹簧3430与复位锁扣3420之间,以便在清洁剂存储部340处于非锁止状态时,通过复位弹簧3430的弹力将复位锁扣3420顶起,例如可以通过施加至顶出件3440的弹力将复位锁扣3420顶起。在本公开中,还可以设置有顶出弹簧3450,顶出弹簧3450可以与顶起件3460相配合,从而将清洁剂存储部340从腔体3410顶出。
下面将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洁剂存储部340的自锁回弹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图18中示出了清洁剂存储部340放置至腔体3410中的情况。其中,腔体3410的下部可以设置有开口3411,并且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出口端3401可以穿过该开口3411,以便与复位锁扣3420配合并且可以将清洁剂提供至混合部。如图19所示,出口端3401的结构可以设置成包括引导通道及凹槽,其中出口端3401的结构可以与复位锁扣3420的凸起部3421相配合来实现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的切换。出口端3401可以包括缺口3402,其中该缺口3402可以供凸起部3421进入。
如图20所示,出口端3401还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通道3403(进入引导通道)和限位凹槽3404。其中第一引导通道3403用于连接缺口3402和限位凹槽3404,以便在清洁剂存储部340被按下的情况下,从缺口3402进入凸起部3421的将会沿着第一引导通道3403滑入限位凹槽3404中,例如可以沿着第一引导通道3403的引导壁滑入限位凹槽3404。其中限位凹槽3404的高度高于缺口3402的高度,并且第一引导通道3403从缺口3402向上延伸至限位凹槽3404,其可以为弧面形状并且可以包括两个侧壁来形成通道。第一侧壁3403a可以以位于缺口3402的上方(与缺口3402间隔一定距离,第一侧壁3403a的一端可以缺口3402的中心位置相偏离,例如在远离限位凹槽3404的方向偏离)的一端为起点,并且终点设置至限位凹槽3404。第二侧壁3403b以缺口3402为起点,并且终点可以设置在限位凹槽3404的下方(与限位凹槽3404间隔一定距离)。与第一侧壁3403a对应的凹槽的第三侧壁3404a可以设置成直面(与缺口的边界所处的水平面垂直),以便将凸起部3421位置限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凸起部3421滑入限位凹槽3404的过程中,由于清洁剂存储部340是固定不动的,复位锁扣3420是进行转动的。
出口端3401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通道3405(中间引导通道),第二引导通道3405包括第四侧壁3405a、第五侧壁3405b和第六侧壁3405c,并且大致呈V形。并且在第四侧壁3405a与第五侧壁3405b之间设置有锁止凹槽3405d。当凸起部进入锁止凹槽之后,由于下面描述的复位弹簧的弹力,使得凸起部抵靠在锁止凹槽中,从而使得清洁剂存储部340被锁止。出口端3401还可以包括非限制凹槽3406,其中第四侧壁3405a的一端与第二侧壁3403b的一端相接,并且第四侧壁3405a的另一端与第五侧壁3405b的一端相接。第四侧壁3405a的一端所处的高度高于第四侧壁3405a的另一端所处的高度。并且第五侧壁3405b的另一端所处的高度高于第五侧壁3405b的一端所处的高度。第六侧壁3405c的一端与第三侧壁3404a的一端相接,并且另一端延伸至非限制凹槽3406,第六侧壁3405c的一端所处的高度低于第六侧壁3405c的另一端所处的高度。当凸起部3421位于限位凹槽3404中并且清洁剂存储部340处于锁止状态时,用于如果再次按下清洁剂存储部340,清洁剂存储部340将会带动复位锁扣3420一起向下移动。当用户按压完成之后,由于复位锁扣3420的转动以及复位弹簧3430的弹力,将会使得凸起部3421进入第二引导通道3405,并且通过第二引导通道的侧壁的引导作用,随着复位锁扣3420的转动,凸起部3421将会进入非限制凹槽3406中。这时清洁剂存储部340将会向上提升预定高度。
之后,用户可以将清洁剂存储部340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凸起部3421可以沿着第三引导通道3407(退出引导通道)进行滑动,直至凸起部3421移动至下一缺口,从而能够将清洁剂存储部340与复位锁扣3420相脱离。第三引导通道3407可以包括第七侧壁3407a和第八侧壁3407b,其中第七侧壁3407a的一端可以与第五侧壁3405b的另一端相接,而第七侧壁3407a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下一个缺口。第八侧壁3407b的一端可以与非限制凹槽3406相接,并且另一端可以与下一个自锁回弹结构的第一侧壁相接。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自锁回弹结构中的一个锁止结构,该锁止结构可以绕着出口端3401进行圆周排布,以便使得凸起部3421可以从一个锁止结构形式进入另一个锁止结构中,例如该锁止结构的数量可以为N个,其中N≥2,这样可以重复进行自锁回弹操作。在本公开中,可以绕着出口端3401的圆周设置有四个锁止结构,这样当复位锁扣3420旋转90°的情况下,就可以从一个锁止结构切换至另一个锁止结构中,从而可以允许再次进行自锁回弹操作。但是锁止结构也可以为其他数量,例如可以为六个锁止结构,在六个锁止结构的情况下,复位锁扣3420每次旋转60℃来进行下一次的自锁回弹操作。此外,在四个锁止结构的情况下,则在复位锁扣3420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凸起部3421,在六个结构的情况下,则在复位锁扣3420上对应设置有六个凸起部3421,二者的数量可以相同数量地设置,也可以不同数量的设置。例如凸起部的数量可以为M个,其中M≥2,M可以等于N也可以不等于N,在不等于N的情况下,M可以小于N。每次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的切换过程中,复位锁扣3420每次可以转动360°/N的角度。
在复位锁扣3420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复位弹簧3430的弹力,因此,当用户按下清洁剂存储部340后松开清洁剂存储部340,由于复位弹簧3430的弹力作用,使得复位锁扣3420受到向上的弹力作用,并且被向上顶起(例如可以通过顶出件3440而作用至复位锁扣3420),这样在凸起部3421与锁止凹槽脱离后,由于复位弹簧3430的作用力,使得凸起部3421进入第三引导通道中,并且随着复位锁扣3420的转动,凸起部3421进入非限制凹槽3406中。
此外,还可以设置有顶出弹簧3450和顶起件3460,其中顶出弹簧3450与顶起件3460相配合,用于将清洁剂存储部340的至少一部分顶出至壳体的外部。其中,顶起件3460可以与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底面相接触,并且可以穿过腔体3410。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复位锁扣3420可以为环状结构,例如图20所示,凸起部3421可以位于复位锁扣3420的内环面。并且在复位锁扣3420上还可以设置有卡止结构3422。该卡止结构3422可以与在腔体3410设置的卡止凹槽3412相对应。作为一个示例,可以在腔体3410的底部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卡止结构3422相对应的卡止凹槽3412。如图20所示,进一步地,复位锁扣3420还可以包括卡止结构3422,卡止结构3422可以设置在复位锁扣3420的外环面,并且可以为从外环面延伸的臂部,在该臂部的端部可以设置有卡止凸起。例如至少当清洁剂存储部340处于锁止状态时,卡止凸起可以滑动到卡止凹槽3412中,以便进一步限制复位锁扣3420的转动,其中,卡止结构3422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优选与复位锁扣3420的凸起部3421的数量相同。
虽然在本公开中结合基站的情况,对上述回弹锁止部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回弹锁止部也可以用于其他方面,并不限定在本公开所描述的基站中。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清洁剂存储部340与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和回收液体存储部360单独设置并且设置在清洁液体存储部350和回收液体存储部360相邻位置的后侧。用户可以仅按压清洁剂存储部340就可以进行锁止,并且再次按压可以进行解锁。这样无需增加释放按键等。
通常清洁剂存储部340可以被更换以便插入第二维护组件300中,但是在清洁剂存储部340可能存在渗漏等情况的发生。
在本公开中,在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出口端3401的内部可以设置有两级单向阀。两级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流体的上下游。其中第一级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流体的上游,而第二级单向阀可以设置在流体的下游。这样通过两级密封结构可有效地防止泄漏情况的发生。
在本公开中可选择合适的单向阀来防止泄漏的发生。在本公开中优选地,第一级单向阀可以为鸭嘴阀,其中鸭嘴阀可以由软性材料制成,例如由软胶制成。第二级单向阀可以采用珠状单向阀。珠状单向阀可以包括密封珠以及支撑体,密封珠可以容纳在支撑体中,支撑体可以容纳在出口端3401的内部。
图21中示出了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分解示意图,图22示出了清洁剂存储部340的剖面图。例如鸭嘴阀形式的第一级单向阀3471可以设置在出口端3401的内部,并位于上游位置,例如临近出口端3401的入口。而密封珠形式的第二级单向阀可以设置在下游位置,例如临近出口端3401的出口。第二级单向阀3472可以包括密封珠3473和支撑体3474。密封珠3473可以采用玻璃等材料制成。支撑体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设置在支撑体内部的密封珠3473可以在支撑体3474的内部移动。在本公开中支撑体3474可以设计成具有缺口的形式,例如图21所示,支撑体3474能够开合从而允许密封珠3473进行移动。此外,在支撑体3474的内侧还可以设置有封堵结构,密封珠3473抵接在封堵结构3476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单向密封的功能。该封堵结构可以设置在支撑体的下部位置。支撑体3474可以设计成限制密封珠3473的移动行程。例如可以设置有限位结构3477,其中该限位结构3477可以设置成当密封珠被顶起时,密封珠可以朝向上游移动。而密封珠不被顶起时,限位结构3477可以向密封珠3473施加朝向下游的压力,使得密封珠3473与封堵结构相抵接,从而实现密封的效果。
当清洁剂存储部340安装至第二维护组件300后,第二维护组件300所设置的对接口或在对接口处设置的顶起结构可以将密封珠3473顶起,使得密封珠3473向上游移动,密封珠3473与封堵结构脱离,从而可以允许液体排出。此外在基站中可以设置有诸如蠕动泵的泵装置,以便将液体从清洁剂存储部340中抽出。将清洁剂存储部340取出时,密封球还可以实现密封功能以防止残留液体流出。
通常,在清洁剂存储部340在倒置时或受到挤压时都会存在泄漏的风险。本公开的方案通过两级密封形式,假如液体从第一级密封泄漏,由于第二级密封的存在,将会极大地降低泄漏风险。而且在放入基站后,通过将密封珠顶起,不会影响液体排出。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液体存储部,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存储至少用于对待清洁表面和/或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的清洁液体;
回收液体存储部,所述回收液体存储部存储至少所述基站对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后的回收液体;以及
清洁剂存储部,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存储用于对待清洁表面和/或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的清洁剂;
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回收液体存储部及清洁剂存储部被独立且互不干涉地容纳在所述基站的壳体中,并且均沿所述基站的高度方向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与所述回收液体存储部相邻设置,并且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设置在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与所述回收液体存储部的相邻位置的后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回收液体存储部及清洁剂存储部的各自竖直方向的中心线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部,所述混合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的清洁液体和来自所述液体供给装置的清洁剂,并且形成混合液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配置成容纳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并且所述容纳部设置在所述回收液体存储部与所述清洁液体存储部的相邻位置的后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锁回弹部,所述自锁回弹部配置成与所述清洁剂存储部配合,以便使得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固定在所述容纳部中并且在所述非锁止状态时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能够从所述容纳部中取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回弹部包括复位锁扣,并且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包括出口端,在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复位锁扣与所述出口端结合以便固定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在所述非锁止状态时,所述复位锁扣能够与所述出口端脱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的外表面设置有N个锁止结构,N个锁止结构绕所述外表面排布,所述复位锁扣包括M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与所述锁止结构结合,以便使得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其中N≥2且M≥2,其中N等于M、或者N大于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锁扣设置成能够进行转动,以便使得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锁止结构处于相对固定状态和处于能够脱离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插入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至取出所述清洁剂存储部的每次过程中,所述复位锁扣的转动角度范围为360°/N。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每个锁止结构包括缺口、进入引导通道和锁止凹槽,当插入所述清洁剂存储部时,所述凸起部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进入引导通道,并且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被按压使得所述凸起部进入所述锁止凹槽中,从而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每个锁止结构还包括退出引导通道,当需要取出所述清洁剂存储部时,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被按压使得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锁止凹槽脱离,并且所述凸起部进入所述退出引导通道,通过提起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而使得所述凸起部沿着所述退出引导通道经由下一个锁止结构的缺口与所述锁止结构脱离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限位凹槽,所述凸起部能够通过所述进入引导通道进入所述限位凹槽,并且所述清洁剂存储部被按压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限位凹槽脱离并且沿着中间引导通道进入所述锁止凹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引导通道大致呈V型,并且中间引导通道的最低点为所述锁止凹槽所处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所处的高度位于所述缺口所处的高度与所述限位凹槽所处的高度之间,并且所述退出引导通道的起点位于所述限位凹槽所处的高度之上。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回弹部包括复位弹簧,并且所述复位弹簧向所述复位锁扣提供弹力,以便在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时使得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锁止凹槽抵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锁扣包括卡止结构,并且当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卡止结构与所述清洁剂存储部的底面卡接,以限制所述复位锁扣的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结构包括卡止凸起,并且容纳所述清洁剂存储部的容纳部的腔体设置有卡止凹槽,所述卡止凸起滑动至所述卡止凹槽时进一步限制所述复位锁扣的转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结构包括臂部,所述臂部的一端从所述复位锁扣的外环面延伸,并且所述卡止凸起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另一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锁扣为环状结构,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环状结构的内环面,所述臂部设置在所述环状结构的外环面,并且所述复位锁扣能够套设在所述出口端的外侧。
2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回弹部包括顶出弹簧及顶起件,所述顶起件与所述清洁剂存储部的底部接触,并且在所述清洁剂存储部处于所述非锁止状态时,通过所述顶出弹簧将所述清洁剂存储部顶出容纳部。
CN202122852512.9U 2021-11-21 2021-11-21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Active CN216933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2512.9U CN216933060U (zh) 2021-11-21 2021-11-21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52512.9U CN216933060U (zh) 2021-11-21 2021-11-21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33060U true CN216933060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4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52512.9U Active CN216933060U (zh) 2021-11-21 2021-11-21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330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90026A1 (en) Nozzle for cleaner
EP3666150B1 (en) Robot cleaner
CN111989018A (zh) 清洁器的吸嘴
CN217390618U (zh) 清洁机器人
CN115836827A (zh) 用于清洁器的吸嘴
AU2022279462A1 (en) Mop for cleaner
CN210185497U (zh) 用于清洁器的喷嘴
CN216933060U (zh)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CN216933059U (zh) 液体容器、清洁剂供给装置及基站
CN217288119U (zh) 混合装置及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CN217066288U (zh) 表面清洁装置的基站
CN113925407B (zh) 一种湿式表面清洁系统的集成站和表面清洁系统
CN216823237U (zh) 旋转升降浮动装置及自动清洁设备
CN216933058U (zh) 可组合式基站
CN114424906B (zh) 扫地机器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984771U (zh) 风道切换装置、集尘装置及基站
CN116138676A (zh) 自锁回弹结构、液体供给装置及基站
CN116138678A (zh) 基站用回收装置、排尘组件及基站
CN218132602U (zh) 集尘分离器、集尘装置及基站
CN216907865U (zh) 基站用集尘装置及基站
KR102184547B1 (ko) 로봇청소기
CN116138677A (zh) 自锁机构及基站
CN216652196U (zh) 湿式表面清洁系统和接口底座
CN116350130A (zh) 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